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更加注重改革措施的
政治本色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政治本色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全文共四篇示例,供您参考第一篇示例:政治本色是指政治的本质和本质特征。
在政治本色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采取一定的整改措施。
本文将就政治本色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的整改措施展开讨论。
一、存在的问题1. 政治权力滥用政治本色中存在着政治权力滥用的问题。
一些政治官员以及相关人士滥用职权、挪用公款、进行贪污受贿等行为,损害了政治的公信力和公正性。
2. 缺乏透明度政治决策和执行过程中存在着不透明的现象。
一些政治活动的背后缺乏透明的程序和机制,导致政治决策的合理性和公正性受到质疑,影响了政治的健康发展。
3. 政治腐败政治本色中还存在着政治腐败问题。
一些政治精英和权力机构以及相关人员存在着贪污受贿、权钱交易等行为,严重损害了政治的公信力和社会的稳定。
4. 政治权力集中在政治本色中,政治权力过度集中的情况比较普遍。
一些政治官员和权力机构在行使权力时存在着过度集中的现象,影响了政治的多元化和民主化发展。
5. 缺乏政治参与政治本色中还存在着一些人群的政治参与欠缺的问题。
一些政治群体的政治参与度不高,导致了政治的民主性和社会的共识性不足。
二、整改措施1. 加强政治权力监督针对政治权力滥用的问题,应当建立健全政治权力监督机制。
加强政治官员和权力机构的监督力度,规范政治权力的行使,确保政治的公正和廉洁。
2. 推进政治透明化在政治决策和执行过程中,应当加强政治透明化建设。
建立政治决策的公开透明机制,推进政治决策的合理性和公正性,增强政治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3. 打击政治腐败为了解决政治腐败问题,应当加大政治腐败的打击力度。
严惩政治腐败行为,加强反腐败立法和法律执行,维护政治的公平和正义。
4. 推进政治权力分散为了确保政治权力不过度集中,应当加强政治权力的分散化建设。
推进政治的多元化和民主化发展,激发政治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增强政治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5. 提高政治参与度政治参与度不足的问题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2017年继续教育公需课:全面深化改革 实现文明发展(多选题答案)

多选:1、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认为:科学的财税体制(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2、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管理)3、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认为: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4、行政体制改革中行政管理方式的要求包括(加大改进的力度、利用现代化信息化的手段加强管理和服务、通过管理方式的改进和创新,提高政府管理的有效性、管理的权利和责任有机统一,管理的效率和质量的同步提升)5、国家治理体系的几大支柱有(把市场决定价格作为价格形成的常态改革、推进重点领域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严格限定政府定价范围、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注重发挥市场形成价格)作用6、国家治理体系的几大支柱包括(国家权力动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国家的党政关系问题、独立的司法体系、反腐败机制、政府治理、社会治理以及其他重大领域的治理机制)7、社会矛盾的三个基本特点(群体性、普遍性、制度性)8、金融市场体系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9、我国现行市场规则存在的问题有(公平性不够、开放性不够、透明度不够)10、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要从(体制机制改革、形成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机制、农村社区化)几方面入手。
21、健全司法监督机制要()之间相互制约、监督。
A、公安局C、法院D、察院22、法治中国包含()。
A、法治国家B、法治社会C、法治政府23、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要()。
A、让权力有效运行B、解决权力之间的冲突C、改变权力无效“空转”的现象D、权力之间相互制约监督24、()永无止境。
A、实践发展B、解放思想C、改革开放25、改革基本经济制度要坚持()。
A、公有制经济主体不动摇B、充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26、有效需求不足,包括()。
B、边际消费将递减C、投资收益递减D、货币的流动性偏好27、生产要素包括()A、资本B、土地C、劳动力D、技术E、管理28、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认为:科学的财税体制是()的制度保障。
坚持以问题导向推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

坚持以问题导向推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作者:李源来源:《求知》 2020年第2期李源改革开放是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动力之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深入调查研究,鼓励基层大胆探索,坚持改革决策和立法决策相衔接,不断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面对的矛盾更大、问题更多,必须敢打硬仗、勇往直前,坚持以问题导向推动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
一、坚持以问题导向确保改革方向1.问题导向是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
改革开放的历史,是一部与形形色色的错误路线和错误思潮不断斗争的历史。
改革开放的每一步都不是轻而易举的,未来必定会面临这样那样的风险挑战,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坚持试点先行和全面推进相促进,既鼓励大胆试、大胆闯,又坚持实事求是、善作善成,确保了改革开放行稳致远。
”新时代改革的任务更加艰巨复杂,改革的挑战更加严峻急迫。
为保证全面深化改革强力推进,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否定和动摇改革方向的错误思潮,必须在解决突出问题中进一步发挥党统领改革全局的核心作用,必须在纠治改革顽疾中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道路前进。
2.在革除自身顽疾中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历史性成就,根本在于党能够一次次革除自身的病症,攻克改革中一个个急难险阻的关卡。
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定不移推进党的伟大自我革命,敢于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使党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面对艰巨复杂的困难挑战,必须对自身存在的顽疾进行彻底改造,刮骨疗伤、深刻重塑,以健康旺盛的肌体保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力。
要充分发挥党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统领全局的核心作用,在应对“四种挑战”“四大危险”中加强党对改革的政治领导力,在抵制歪风邪气、抵御腐朽思想侵蚀中加强党对改革的思想领导力,在着力解决“四风”问题、强力反腐惩恶中加强党对改革的纪律领导力,为确保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提供根本政治保证,确保改革开放不偏离核心。
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今年“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注重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使改革兼顾到各方面利益、照顾到各方面关切,真正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
这一重要论述,对我们正确认识改革发展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统筹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事关全局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面向未来,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各项任务,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说到底要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不断深化改革,加快发展。
只有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改革,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才能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不失时机地推进改革。
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我们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一条基本经验。
20多年的改革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铸就辉煌成就,也得益于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邓小平同志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发展才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这三个论断深刻表明,改革、发展、稳定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三个重要支点,缺一不可。
江泽民同志强调,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必然要求进行利益调整、体制转换和观念更新。
因此,要始终正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并强调这是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领导艺术。
实践证明,三者关系处理得当,就能总揽全局,保证经济和社会的顺利发展;处理不当,就会吃苦头,付出代价。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既处于“黄金发展期”,又处在“矛盾凸显期”,改革发展稳定总体局势良好,但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通过20多年的改革,一方面我们基本实现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体制仍不够完善,影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仍然存在;一方面我国人均GDP达到了1000美元,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另一方面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一方面区域、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另一方面城乡差距、区域差距仍然较大,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快,另一方面解决“三农”问题的任务相当艰巨;一方面就业形式、利益分配的多样化给社会前进带来了活力,另一方面就业压力依然较大,收入分配中的矛盾较多,处理好社会利益关系的难度加大,人民内部矛盾出现新的特点,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依然不少。
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内容介绍

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内容介绍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内容介绍1. 引言国务院机构改革是中国政府进行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通过对各级政府机构的优化整合,旨在提高政府效能、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本文将对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内容进行介绍,并分享对这一改革的观点和理解。
2. 机构改革的背景2.1 发展需求随着我国发展进入新时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需要政府体制机制与时俱进。
此次机构改革旨在通过结构优化,提高政府行政效能,为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2.2 制度固化传统行政机构设置过于庞杂、职能交叉等问题,导致工作效能下降,审批繁琐,制度滞后。
机构改革旨在突破制度固化,实现职能清晰、协同高效的目标。
3. 机构改革方案内容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涵盖了多个领域和机构,以下是其中的几个重点方面:3.1 职能整合根据改革方案,一些行政机构将被整合优化。
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合并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实现监管职能的整合和协同。
3.2 公共服务改革方案强调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公共服务体系。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成立,整合了原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局等机构,推动医疗卫生体系的全面发展。
3.3 财税体制改革方案提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优化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
将国家税务总局和国家税务局合并,加强税收征管,推动税收制度创新。
3.4 中央管理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明确了中央和地方权责关系的调整。
通过划定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和支出责任范围,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
4. 观点和理解4.1 优化政府治理体系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实施,有助于推动我国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通过职能整合、服务改革等举措,可以提高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增强政府对市场的监管,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好的营商环境。
4.2 提高政府效能通过机构整合优化,可以避免冗余和重复工作,提高政府运行效率。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第⼀要义是发展,科学发展观也有⼀定的本质与内涵。
下⾯是店铺给⼤家整理的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供⼤家阅读!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党的⼗七⼤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核⼼是以⼈为本。
以⼈为本是党的⼗六⼤以来党中央突出强调的⼀个重要思想和基本要求。
它之所以是科学发展观的核⼼,主要有以下三⽅⾯原因。
第⼀,以⼈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项基本原则。
第⼆,以⼈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
第三,以⼈为本全⾯回答了科学发展观的⼀系列基本问题。
科学发展观坚持⼈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坚持全⼼全意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牢固树⽴“⽴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坚定信念,把依靠⼈民作为发展的根本前提,把提⾼⼈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把尊重⼈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把为了⼈作为发展的根本⽬的,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切⼯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民群众最关⼼,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到发展为⼈民,发展依靠⼈民,发展成果由⼈民共享。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 国家发展战略的整体构想,既从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安全的功利性⽬标出发,也从哲学观念更新和⼈类⽂明进步的理性化⽬标出发,⼏乎是全⽅位地涵盖了“⾃然、经济、社会”复杂系统的运⾏规则和“⼈⼝、资源、环境、发展”四位⼀体的辩证关系,并将此类规则与关系在不同时段或不同区域的差异表达,包含在整个时代演化的共性趋势之中。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国家的战略,必然具有⼗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哲学内涵。
⾯对实现其战略⽬标(或战略⽬标组)所规定的内容,各个国家和地区,都要根据⾃⼰的国情和具体条件,去规定实施战略⽬标的⽅案和规划,从⽽组成⼀个完善的战略体系,在理论上和实证上去寻求国家战略实施过程中的“满意解”。
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出发,其体系具有三个最为明显的特征: 其⼀,它必须能衡量⼀个国家或区域的“发展度”,发展度强调了⽣产⼒提⾼和社会进步的动⼒特征,即判别⼀个国家或区域是否在是真正地发展?是否在是健康地发展?是否是理性地发展?以及是否是保证⽣活质量和⽣存空间的前提下不断地发展? 其⼆,是衡量⼀个国家或区域的“协调度”,协调度强调了内在的效率和质量的概念,即强调合理地优化调控财富的来源、财富的积聚、财富的分配以及财富在满⾜全⼈类需求中的⾏为规范。
全面深化改革试卷与参考答案

全⾯深化改⾰试卷与参考答案单项选择题1、合法的含义:国家建⽴良性、完备和有效的市场经济(),其中“公平交易法”、“反垄断法”、“产权制度”、“维护消费者权益法”和“环境保护法”、“国际贸易法”、“政府采购法”等重要法律法规是必不可缺的。
A、法律依据B、政策措施C、法律制度D、⾏为标准您的答案:C得分:1.52、三种资源配置的基本⽅式中,只有市场经济具有并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和信⽤的原则和市场经济法律规范进⾏()。
A、⾏政决策B、集中决策C、分散决策D、政治决策您的答案:C得分:1.53、()是全⾯深化改⾰的关键之年。
A、2013年B、2015年C、2016年D、2014年您的答案:B得分:1.54、党的()三中全会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全⾯深化改⾰若⼲重⼤问题的决定》。
A、⼗⼀届B、⼗四届C、⼗六届D、⼗⼋届您的答案:D得分:1.55、⼗⼋届三中全会指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的基础是()。
A、健全宏观调控体系B、深化⾏政体制改⾰C、建设法制政府和服务型政府D、建设统⼀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您的答案:D得分:1.56、第⼀次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的⽬标是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 )。
A、1982年B、1987年C、1978年D、1992年您的答案:D得分:1.57、2013年4⽉中央政治局决定⼗⼋届三中全会重点研究( )。
A、政治体制改⾰问题B、经济体制改⾰问题C、⽂化体制改⾰问题D、全⾯深化改⾰问题您的答案:D得分:1.58、经济体制不完善的核⼼问题是( )。
A、市场资源配置过度B、政府资源配置不⾜C、政府资源配置过度D、政府和市场资源配置均不⾜您的答案:C得分:1.59、⼗⼋届三中全会提出,到( )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上取得决定性成果。
A、2020.0B、2021.0C、2049.0D、2050.0您的答案:A得分:1.510、我国正处于( )。
A、⾼收⼊国家历史阶段B、低收⼊国家历史阶段C、从中等收⼊国家迈向⾼收⼊国家的历史阶段D、从低收⼊国家迈向中等收⼊国家的历史阶段您的答案:D得分:0.011、全⾯深化改⾰体现了改⾰的⽅向性,即( )。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新发展理念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新发展理念一、引言改革开放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伟大征程。
从1978年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变迁,新的发展理念也应运而生。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成为了当下中国发展的重要方向。
二、改革开放的历程1. 中国改革开放的背景改革开放之初,中国面对的是全面贫困和落后的现状。
邓小平逐步提出了“两个高度”、“摸着石头过河”的著名论断,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
2. 改革开放的历程从邓小平南巡讲话到经济特区的建设,从国有企业改革到市场经济的引入,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可谓跌宕起伏。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都得到了巨大提升。
3. 改革开放的成就改革开放让传统中国焕发出新的活力,独特的市场体制也为中国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现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成为全球的重要参与者和引领者。
三、新发展理念的内涵1.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这些理念贯穿于中国各个领域的发展之中,成为了中国发展的新引擎。
2. 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发展理念提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致力于淘汰产能过剩、优化产品结构等方面,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3. 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新发展理念提出了经济转型升级的目标,鼓励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进行更具竞争力的发展。
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1. 经济领域的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大市场化改革力度,全面放开投资、贸易等领域,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2. 社会领域的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也需要更加注重社会领域的改革和开放。
促进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广泛进步,提升国民素质和国内文化软实力。
3. 政治领域的改革开放除了经济和社会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也需要在政治领域进行更加深入的改革。
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

11月25日,中国共产党江苏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南京开幕。
省委书记梁保华代表省委常委会作了题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把江苏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的讲话。
梁保华在讲话中指出,这次全会的主题是,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就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作出全面部署,动员全省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又好又快推进“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率先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努力把江苏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
讲话共分十个部分:一、把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引向深入,用十七大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
二、丰富完善“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的目标内涵,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科技创新和人才的支撑能力。
四、大力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积极促进区域协调互动发展。
五、纵深推进各项改革,全面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
六、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改善民生的新期待,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省人民。
七、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八、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深入推进“法治江苏”“平安江苏”建设。
九、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加快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
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现摘要刊发梁保华在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上讲话的部分内容——把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引向深入11月25日,省委书记梁保华在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的政治任务。
全省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及时把学习宣传贯彻引向深入,真正把全省上下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七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十七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
梁保华指出,把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引向深入,首先要全面准确深刻地领会十七大精神的实质,紧密联系江苏发展实际、个人工作和思想实际,深入思考,融会贯通。
2018继续教育公需课_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文明发展[多选题答案解析]
![2018继续教育公需课_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文明发展[多选题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d43c8d8ba0d4a7302763ade.png)
多选:1、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认为:科学的财税体制(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2、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管理)3、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认为: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4、行政体制改革中行政管理方式的要求包括(加大改进的力度、利用现代化信息化的手段加强管理和服务、通过管理方式的改进和创新,提高政府管理的有效性、管理的权利和责任有机统一,管理的效率和质量的同步提升)5、国家治理体系的几大支柱有(把市场决定价格作为价格形成的常态改革、推进重点领域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严格限定政府定价范围、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注重发挥市场形成价格)作用6、国家治理体系的几大支柱包括(国家权力动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国家的党政关系问题、独立的司法体系、反腐败机制、政府治理、社会治理以及其他重大领域的治理机制)7、社会矛盾的三个基本特点(群体性、普遍性、制度性)8、金融市场体系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9、我国现行市场规则存在的问题有(公平性不够、开放性不够、透明度不够)10、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要从(体制机制改革、形成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机制、农村社区化)几方面入手。
21、健全司法监督机制要()之间相互制约、监督。
A、公安局C、法院D、察院22、法治中国包含()。
A、法治国家B、法治社会C、法治政府23、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要()。
A、让权力有效运行B、解决权力之间的冲突C、改变权力无效“空转”的现象D、权力之间相互制约监督24、()永无止境。
A、实践发展B、解放思想C、改革开放25、改革基本经济制度要坚持()。
A、公有制经济主体不动摇B、充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26、有效需求不足,包括()。
B、边际消费将递减C、投资收益递减D、货币的流动性偏好27、生产要素包括()A、资本B、土地C、劳动力D、技术E、管理28、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认为:科学的财税体制是()的制度保障。
人民日报:五论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关系

人民日报:5论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关系既要解放思想也要实事求是——一论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关系纵观我国现代化进程,未来的十年具有关键意义。
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航船破浪前行的动力引擎。
以什么样的勇气啃硬骨头、涉险滩,以什么样的智慧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什么样的方法破解改革难题,决定未来这十年能不能向历史交出一份优异的答卷。
“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调研时,强调了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把握的“五大关系”。
这是我们平稳走过改革攻坚期和深水区的战略思考,是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的工作原则,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基本遵循。
30多年前,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如果说,改革开放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那么解放思想就是这一革命的先声。
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思想解放的过程。
经历了30多年波澜壮阔的变革,在新的时代实践中,同样需要新的思想引领。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创新思想观念无疑是先导之策;清除市场壁垒,有活跃的思想、开放的思维就有更好的办法;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取决于对政府和市场关系与时俱进的把握。
不进行思想的大解放,就不会有改革的大突破。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征程上,今天的中国仍然需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
因循守旧、抱残守缺不行,满足现状、固步自封不行,畏首畏尾、不敢越雷池半步不行,吃以往改革老本、躺在前人功劳簿上睡大觉更不行。
解放思想不是脱离国情的异想天开,也不是闭门造车的主观想象,更不是毫无章法的莽撞蛮干。
解放思想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实事求是。
面对经济转轨、社会转型、观念转变,正视了不同利益主体博弈频繁的现实,才会加紧建立利益协调平衡机制;把握了改革深水区矛盾问题的特点,才能确定深化改革哪些需要大刀阔斧、哪些需要循序渐进;看清了我国发展阶段的实际,民生改善措施才能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深刻认知了基本国情,才能更好实现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度的统一。
新党章: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新党章: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作者:暂无来源:《新长征》 2018年第7期党的十九大党章修正案之所以将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修改为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由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目标任务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实现改革目标任务的协同性、艰巨性决定的。
从以往的“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这“一个性”到“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这“三个性”,就是要求全党同志更加自觉牢固地树立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的观念,进一步认识到推进这项系统工程,靠零敲碎打调整不行、靠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必须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
2012 年,习近平同志在主持起草党的十八大报告时就要求,在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的同时,要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目标。
遵照这一指示精神,党的十八大报告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5个方面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制度性目标,并且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党的十八大闭幕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调研时明确提出:“进一步深化改革,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重大改革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需要全面考量、协调推进。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中,要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作出统筹设计,加强对各项改革关联性的研判。
要同时推进配套改革,聚合各项相关改革协调推进的正能量。
对看得还不那么准、又必须取得突破的改革,可以先行先试,摸着石头过河,取得经验后再推开。
此后,在主持起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时,习近平总书记又指出:“全面者,就是要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
”如果各领域改革不配套,各方面改革措施相互牵扯,全面深化改革就很难推进下去,即使勉强推进,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十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什么?答:《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中,把“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明确地提了出来。
这一总要求,是我们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提出来的,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为我们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指明了努力方向。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这就要求我们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这就要求我们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基本着眼点,依法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信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这就要求我们围绕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
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增强全社会诚实守信意识。
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这就要求我们切实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全面深化推进改革的思路和举措

全面深化推进改革的思路和举措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改革成为当前时代的主题之一。
全面深化推进改革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而如何在改革中谋求更大的突破,是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和思考的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全面深化推进改革的思路和举措,以期能更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这一重要主题。
1. 正确认识改革的内涵和意义全面深化推进改革,首先需要正确认识改革的内涵和意义。
改革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当前的问题,更是为了解决长期存在的体制性障碍和制约因素。
改革的目的在于促进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增强国家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我们需要以全局的视野来看待改革,将改革的长远目标和战略意义放在首位。
2. 制定科学合理的改革方案与措施全面深化推进改革,需要有科学合理的改革方案和措施。
我们不能盲目跟风,也不能鲁莽行事。
应该根据国家的发展阶段和现实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改革方案,抓住关键问题,突破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
在制定改革措施时,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合力,形成制度盆地。
3. 加强改革的统筹和协同全面深化推进改革,需要加强改革的统筹和协同。
改革的力量来自全社会的各个方面,需要各方通力合作,形成合力。
政府在推进改革时,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形成合力。
各部门之间、各地区之间也要加强合作,形成协同效应。
这样才能实现改革的整体推进,实现改革的互补和优化配置,从而推动改革的深入。
4. 积极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全面深化推进改革,需要积极借鉴国外成功经验。
改革是一个探索和实践的过程,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国外经验,吸收国外智慧,找到适合自己国家国情的改革路径。
我们要认真总结国外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吸取其中的精华,避免其中的弊端,为自己的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5. 不断完善改革的督导和评估机制全面深化推进改革,需要不断完善改革的督导和评估机制。
改革的推进过程中,需要有一个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错误。
坚持以问题导向推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

坚持以问题导向推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作者:李源来源:《求知》2020年第02期改革开放是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动力之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深入调查研究,鼓励基层大胆探索,坚持改革决策和立法决策相衔接,不断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面对的矛盾更大、问题更多,必须敢打硬仗、勇往直前,坚持以问题导向推动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
一、坚持以问题导向确保改革方向1.問题导向是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
改革开放的历史,是一部与形形色色的错误路线和错误思潮不断斗争的历史。
改革开放的每一步都不是轻而易举的,未来必定会面临这样那样的风险挑战,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坚持试点先行和全面推进相促进,既鼓励大胆试、大胆闯,又坚持实事求是、善作善成,确保了改革开放行稳致远。
”新时代改革的任务更加艰巨复杂,改革的挑战更加严峻急迫。
为保证全面深化改革强力推进,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否定和动摇改革方向的错误思潮,必须在解决突出问题中进一步发挥党统领改革全局的核心作用,必须在纠治改革顽疾中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道路前进。
2.在革除自身顽疾中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历史性成就,根本在于党能够一次次革除自身的病症,攻克改革中一个个急难险阻的关卡。
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定不移推进党的伟大自我革命,敢于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使党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面对艰巨复杂的困难挑战,必须对自身存在的顽疾进行彻底改造,刮骨疗伤、深刻重塑,以健康旺盛的肌体保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力。
要充分发挥党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统领全局的核心作用,在应对“四种挑战”“四大危险”中加强党对改革的政治领导力,在抵制歪风邪气、抵御腐朽思想侵蚀中加强党对改革的思想领导力,在着力解决“四风”问题、强力反腐惩恶中加强党对改革的纪律领导力,为确保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提供根本政治保证,确保改革开放不偏离核心。
改革开放的评价及进一步评价

1历史背景对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胡锦涛同志有一段经典论述。
他说:我们党在上世纪70年代末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主要有两方面的背景。
一方面,从我国自身的情况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文化大革命”结束时,“就整个政治局面来说,是一个混乱状态;就整个经济情况来说,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
”我们必须通过改革开放,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
另一方面,从外部环境看,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
我们必须通过改革开放,带领人民追赶时代前进潮流。
2思想前提:真理标准大讨论1978年,署名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炮轰“两个凡是”。
在众多高层领导关注下,这篇文章随后席卷全国,点燃了一场真理标准大论战,为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正式拉开序幕,也为随后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成功突围掘开了第一个思想豁口。
3改革开放的重要推动力: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会议,它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
它在拨乱反正,提出改革任务,推动农村改革方面起了伟大的历史作用。
4改革开放的重要保障:邓小平南方谈话1992年月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赴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视察,沿途发表了重要谈话进一步阐明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阐述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基本原则,这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开好党的十四大,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对改革开放的评价1改革开放是一场伟大革命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文明】2020年继续教育公需课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文明发展多选题答案供参考

【关键字】文明多选:1、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认为:科学的财税体制(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2、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管理)3、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认为: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4、行政体制改革中行政管理方式的要求包括(加大改进的力度、利用现代化信息化的手段加强管理和服务、通过管理方式的改进和创新,提高政府管理的有效性、管理的权利和责任有机统一,管理的效率和质量的同步提升)5、国家治理体系的几大支柱有(把市场决定价格作为价格形成的常态改革、推进重点领域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严格限定政府定价范围、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注重发挥市场形成价格)作用6、国家治理体系的几大支柱包括(国家权力动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国家的党政关系问题、独立的司法体系、反腐败机制、政府治理、社会治理以及其他重大领域的治理机制)7、社会矛盾的三个基本特点(群体性、普遍性、制度性)8、金融市场体系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9、我国现行市场规则存在的问题有(公平性不够、开放性不够、透明度不够)10、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要从(体制机制改革、形成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机制、农村社区化)几方面入手。
21、健康司法监督机制要()之间相互制约、监督。
A、公安局C、法院D、察院22、法治中国包含()。
A、法治国家B、法治社会C、法治政府23、健康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要()。
A、让权力有效运行B、解决权力之间的冲突C、改变权力无效“空转”的现象D、权力之间相互制约监督24、()永无止境。
A、实践发展B、解放思想C、改革开放25、改革基本经济制度要坚持()。
A、公有制经济主体不动摇B、充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26、有效需求不足,包括()。
B、边际消费将递减C、投资收益递减D、货币的流动性偏好27、生产要素包括()A、资本B、土地C、劳动力D、技术E、管理28、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认为:科学的财税体制是()的制度保障。
全面深化改革要做到“六个坚持”

全面深化改革要做到“六个坚持”作者:吕培亮牟成文来源:《党政论坛》 2019年第8期吕培亮牟成文[摘要]全面深化改革,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关乎社会主义事业成败。
全面深化改革要做到“六个坚持”,即坚持改革的方向性、政治性、群众性、系统性、长期性、稳定性,才能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达到总体目标。
[关键词]全面深化改革;六个坚持;总目标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汇集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构成了我们党在新时代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
党的十九大更是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载入党章,集中体现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凝聚起共同推进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合力,从而引领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更为波澜壮阔的航程。
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方向性,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前进。
早在2012年12月,习近平在广东考察工作时就明确指出:“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
”①在主持召开十八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时,习近平进一步强调:“要牢牢把握改革正确方向,在涉及道路、理论、制度等根本性问题上,在大是大非面前,必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
”②在改革向何处去的大方向上,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我们的改革不是要改变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就是在不背离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前提下,对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环节和方面进行自我否定和“扬弃”,从而使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和完善。
总之,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我们必须立场坚定、目标明确,无论怎么改,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根本性问题上都是“不能动、不能变”的③。
全面深化改革的6个方面

全面深化改革提6点要求.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只有全党思想和意志统一了,才能统一全国各族人民思想和意志,才能形成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
这里,我围绕全会提出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就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提几点要求。
第一,坚持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提出,再有30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
这次全会在邓小平同志战略思想的基础上,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这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我们之所以决定这次三中全会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不是推进一个领域改革,也不是推进几个领域改革,而是推进所有领域改革,就是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总体角度考虑的。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
实际上,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这样全新的社会,在以往的世界社会主义中没有解决得很好。
马克思、恩格斯没有遇到全面治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他们关于未来社会的原理很多是预测性的;列宁在俄国十月革命后不久就过世了,没来得及深入探索这个问题;苏联在这个问题上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些实践经验,但也犯下了严重错误,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党在全国执政以后,不断探索这个问题,虽然也发生了严重曲折,但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重大成果,改革开放以来的进展尤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