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汇总附页码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汇总附页码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汇总附页码1.人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

P2,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作内环境。

P42.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P53.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作稳态。

P94.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P105.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P116.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通讯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

P187.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叫作反射。

P228.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细胞或组织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P239.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的化学物质——激素进行调节的方式,就是激素调节。

P4610.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交反馈调节。

P5211.人们将下丘脑、垂体和靶腺体之间存在的这种分层调控,称为分级调节。

P5412.激素调节的特点:通过体液进行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作为信使传递信息、微量和高效。

P5413.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P5714.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P6915.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叫作植物激素。

P9216.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

P9417.由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P10018.光作为一种信号,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

P10619.参与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其他环境因素:温度、重力。

P107。

2025届高考生物考前梳理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实验1

2025届高考生物考前梳理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实验1

1.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在溶液中加入酸或碱,缓冲对(如HPO42-/H2PO4-)能使溶液pH的改变减弱;与自来水相比,生物组织匀浆更类似于缓冲液。

目的要求通过比较自来水、缓冲液(如NaH2PO4、KH2PO4等的溶液,加入酸或碱时,能使pH的改变减弱)和生物材料在加入酸或碱后pH的改变,推想生物体是如何维持pH稳定的。

材料用具防护手套、护目镜、50mL烧杯1个,50mL量筒1个,pH计或万用pH试纸、镊子1把、自来水、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的HCL(盛于滴瓶中)、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的NaOH (盛于滴瓶中)、生物材料(肝匀浆、马铃薯匀浆、用5倍的水稀释的鸡蛋清、黄瓜匀浆)、pH=7的磷酸缓冲液。

方法步骤1.以4人为一组。

在记录本中,画一个如下表所示的记录表。

2.将25mL自来水倒入50mL烧杯中。

3.用pH计或pH试纸测试起始的pH,并作记录。

4.一次加入一滴0.1mol/L HCl,然后轻轻摇动。

加入5滴后再测pH。

重复这一步骤直到加入了30滴为止。

将pH测定结果记入表中。

5.充分冲洗烧杯并向其中倒入25mL自来水.测定并记录起始的pH。

再如步骤4,一滴一滴地加入0.1mol/L NaOH,测定并记录pH。

6.充分冲洗烧杯,用缓冲液代替自来水,重复步骤2至步骤5,记录结果。

7.充分冲洗烧杯,选两种生物材料分别代替自来水,重复步骤2至步骤5,记录结果。

8.依据所得数据,以酸或碱的滴数为横轴,以pH为纵轴,画出自来水pH改变的曲线。

以实线表示加入酸后的改变,虚线表示加入碱后的改变。

再用其他颜色的线条分别表示生物材料、缓冲液pH的改变状况,也同样以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加入酸和碱的改变。

9.尝试用不同生物材料(如动物血浆、用2-5倍水稀释的鸡蛋清或马铃薯匀浆)代替肝匀浆完成试验。

留意:氢氧化钠和盐酸均有腐蚀性。

应避开它与皮肤和眼睛接触,也不要入口。

若有碱或酸洒落或溅出,要马上用水冲洗15min,并告知老师。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稳态与调节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知识点总结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含水量可能因物种、个体、器官及生活时期的不同而不同。

(1)定义:人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2)化学成分:大量的水,许多离子和化合物。

(3)组成:细胞内液(约占2/3)体液组织液细胞外液(约占1/3)血浆2、血浆:淋巴液等(如脑脊液)(1)定义:血浆是血液的液体部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血液的组成:血浆和血细胞(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3)区分血清与血浆:血清是血液凝固而分离出来的透明液体,不具有血液含有的各种血细胞、各种凝血因子(如纤维蛋白原)等这几种成分,其他成分则是一样的,比如血清中含有各种抗体、营养物质和激素等。

3、组织液:是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又叫细胞间隙液,是体内绝经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

4、淋巴液:(1)定义:存在于淋巴管中,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来源:小部分组织液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也叫淋巴。

(3)去向:经过淋巴结等淋巴器官,并最终汇入血浆。

5、内环境:●活的多细胞动物才有内环境,单细胞生物与植物无内环境。

(1)定义: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2)常考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①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泪腺、膀胱、乳腺等有孔道与外界相通的结构中的液体应视为人体外部环境。

②细胞膜上的成分:如载体、受体等。

③细胞内的成分:如血红蛋白、胞内酶(呼吸酶、RNA聚合酶、解旋酶等)。

④人体不能吸收的物质:如纤维素、麦芽糖、淀粉等。

(3)常考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①营养物质:如水、无机盐、氨基酸、维生素、葡萄糖等。

等。

②代谢废物:如尿素、尿酸、CO2③调节物质:如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等。

④其他物质:如血浆蛋白等。

●注意:有些物质人体内外环境中均含,判断关键是要看题中其所处具体位置。

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2023年高考生物知识点课件(人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2023年高考生物知识点课件(人教版2019)

3.反射的结构基础是什么?由哪几部分组成? 提示: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元、神经中枢、传出 神经元和效应器组成。
4.冷觉的形成属于反射吗?为什么? 提示:冷觉的形成不属于反射。因为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 对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反应,冷觉的形成过程并没有对刺激做出反应。
6.现有的疫苗有哪些主要类型? 提示:①灭活的微生物;②减毒的微生物;③分离的微生物成分或其产物。
7.什么是过敏反应? 提示:过敏反应是指已经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 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8.什么是自身免疫病?常见的自身免疫病有哪些? 提示:在某些情况下,患者的抗体和T淋巴细胞攻击自身的组织,这便是自身 免疫病。常见的自身免疫病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3.生长素的两重性的含义是什么?哪些生理现象能体现出生长素的两重性? 提示:生长素的两重性是指生长素在低浓度时促进生长,浓度太高则会抑制 生长,甚至导致植物死亡。根的向重力性和顶端优势等能体现生长素的两重 性。
4.细胞分裂素主要分布在哪些部位?主要在什么部位合成? 提示:细胞分裂素主要分布在细胞分裂旺盛的部位,如根尖、茎尖、发育中 的果实和萌发的种子等。在高等植物体内,细胞分裂素主要在根尖合成。
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植物激素调节
1.什么是植物激素? 提示:植物激素是在植物体内某些部位合成,然后被运送到其他部位,在很 低浓度下即可对植物生命活动起到显著调节作用的小分子有机物。
2.生长素的主要分布部位和合成部位分别是什么? 提示:生长素大多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尖端的分生组 织、形成层、受精后的子房、幼嫩的种子等。生长素的合成部位主要是顶芽、 幼叶和胚。
2.人体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分别是指什么? 提示:第一道防线是体表的屏障,第二道防线是体内的非特异性保护作用, 第三道防线是免疫系统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2023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选择性必修一【稳态与调节】必背知识点

2023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选择性必修一【稳态与调节】必背知识点

选择性必修一、稳态与调节必读:一、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内环境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2.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内环境的渗透压90%来源于Na+和Cl-3.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三部分。

免疫细胞主要指吞噬细胞、T细胞和B细胞;免疫活性物质主要有抗体、细胞因子和溶菌酶等。

5.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6.体液免疫过程中,浆细胞分泌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7.细胞免疫过程中,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分化形成细胞毒性T细胞,进而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8.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且一个浆细胞只能分泌一种抗体。

9.没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是浆细胞,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是吞噬细胞。

10.记忆细胞寿命长,能“记住”入侵抗原;二次免疫反应快,产生抗体多。

11.胞内寄生生物,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寄生生物的传播感染;当寄生生物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清除。

12.免疫功能异常会出现:自身免疫病、过敏反应或免疫缺陷病。

13.抗原呈递细胞: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能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并且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因此,这些细胞统称为抗原呈递细胞。

14.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14.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完成反射的两个条件:一是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二是适宜的刺激。

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传导,在神经元之间则通过突触传递。

4.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

5.神经元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或抑制的生理基础是Na+的内流或阴离子(Cl-)的内流。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稳态与调节知识点整理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稳态与调节知识点整理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稳态与调节知识点总结1.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是细胞生活的体内环境,它包括血浆(不是血液),组织液和淋巴液。

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的主要成分都是水,无机盐和蛋白质,但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而组织液和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3.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尤其是Na+,Cl-)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4.血浆中的缓冲物质主要为H2CO3和HCO3-,其次还有磷酸二氢根和磷酸氢二根等。

pH为7.35~7.455.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6.内环境的作用: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7.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

8.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都属于传出神经,(迷走神经一般属于传出神经),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意义: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9.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大类。

神经元的作用接收传导信息,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支持、保护、营养、修复神经元的功能。

10.神经系统的组成11.大脑包括左右两个大脑半球,表面是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所有感觉(痛觉、痒觉、味觉等)的形成在大脑皮层,感觉的形成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12.脑干是具有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

13.小脑能够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14.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及与生物节律控制有关的神经中枢。

下丘脑即是内分泌活动枢纽,又是神经中枢15.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定义: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叫做反射;条件反射的消退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高中生物稳态与调节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稳态与调节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稳态与调节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稳态与调节知识点总结
一、稳态
1、总体稳态:生物体由于具有应激能力、内环境稳态与外界环境相适应能力、代谢再循环能力等特征,使之能够维持其内部的自然状态的稳定,这一稳定的状态可以称为总体稳态。

2、器官稳态:当器官机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时,我们可以称为器官稳态。

3、细胞稳态:细胞内生物水质结构以及细胞内物质比例的相对稳定,可以称为细胞稳态。

二、调节
1、激素调节:激素是生物体的内环境调节作用的重要因素,通过改变体内激素的水平,使体内各种代谢作用处于适宜的程度。

2、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是指利用神经系统对生物体体内环境和机能的监护,以及与外界环境做出不同反应,使生物体体内和外界保持稳定态,以达到调节程度。

3、血液调节:血液调节是指利用血液介质中的物质,如蛋白质、糖、温度等,使体内各机能和部位处于一种保持体温的最佳状态,使体内的各种反应达到最佳的效果。

4、细胞调节:细胞调节是指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自动调节,它是生命活
动的基本过程,利用细胞的形态、器官的大小以及分子的反应活性,完成调节机能的必要过程。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稳态与调节知识清单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稳态与调节知识清单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学科素养
1.4内分泌系统产生的多种类型的激素,通过体液传送而发挥调节作用,实现机体稳态
第1节激素与内分泌系统
1.4.1说出人体内分泌系统主要是由内分泌腺组成,包括垂体、甲状腺、胸腺、肾上腺、胰岛和性腺等多种腺体,它们分泌的各类激素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1)外分泌腺与内分泌腺
(2)激素调节的概念
第4节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概述其他因素参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如光、重力和温度等
(1)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
(2)光的信号传导
(3)温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
(4)重力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
(5)淀粉——平衡石假说
(6)植物生长发育的整体调控
(1)理解能力:辨析光合色素和光敏色素
1.3.3阐明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通常通过化学传递方式完成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电信号
(2)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
(3)突触小体、突触
(4)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受体
(5)兴奋通过突触的传递过程
(6)兴奋产生与传导过程中的K+、Na+的运输方式
(1)理解能力:兴奋过程中的膜电位变化及机制分析。
(3)社会责任:通过分析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实例,增强自我保健意识,促进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1.2.2举例说明机体不同器官、系统协调统一地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3)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4)稳态概念的发展
第2章神经调节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学科素养
1.3神经系统能够及时感知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并作出反应调控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实现机体稳态

稳态与调节知识点总结

稳态与调节知识点总结

稳态与调节知识点总结一、稳态与调节的基本概念1. 稳态的概念稳态指生物体内的各种生理过程和器官等系统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生物体的内环境能够保持相对恒定的化学成分和生理功能状态,以维持生命体的正常活动。

稳态是生物体内部环境的一种动态平衡状态,是生命体内各种组织器官功能的统一体现。

2. 调节的概念调节是指生物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相应变化,以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

调节是生物体适应环境变化的一种生物学机制,通过调节作用,可以使生物体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维持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3. 稳态与调节的关系稳态和调节是生物体内部环境维持相对恒定状态的重要手段,二者密切相关。

稳态是调节的目标和结果,是通过调节机制维持的动态平衡状态。

调节是通过一系列生物学机制,使生物体维持稳态状态,确保生命体内外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二、生物体内的稳态和调节机制1. 内环境的稳态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态是生命体能够保持相对恒定的化学成分和生理功能状态,以维持正常生命活动。

内环境的稳态是由一系列生理过程和生物学机制共同维持的,其中包括体温、血糖、酸碱平衡、电解质平衡等多种生理指标的稳定。

2. 调节机制生物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包括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两大调节系统。

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元的传导来实现快速的调节作用,内分泌系统通过激素的分泌来实现慢速的调节作用。

这两大系统通过复杂的生物学机制相互配合,维持生物体内外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三、调节失常对生物体的影响1. 神经系统的失调神经系统失调可能导致各种生理功能的异常,如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失调等。

神经系统的失调也可能导致情绪和行为的异常,甚至影响到生物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2. 内分泌系统的失调内分泌系统失调可能导致激素分泌的异常,引起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方面的问题。

内分泌系统的失调也可能引起内分泌性疾病的发生,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

3. 调节失常的影响调节失常会导致生物体内外环境的不稳定,影响到正常的生命活动,甚至引起多种疾病的发生。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一稳态与调节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1.体液:细胞内液(2/3)和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2.体液之间关系:3.人体细胞外液(内环境)的化学成分:水、CO2、O2、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尿素、激素、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血浆蛋白、K+、Na+、HPO42-等【要点: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①细胞内及细胞膜上的成分(不分泌出细胞),如血红蛋白、DNA、载体蛋白、糖蛋白、通道蛋白、细胞内特有的酶(如呼吸酶、ATP合成酶及与DNA复制、转录、翻译有关的酶等)。

②细胞外直接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等有孔道内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尿液、消化液、汗液等),消化酶位于消化道也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4.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5.内环境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770kPa):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是由Na+和Cl-决定。

【要点: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①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减少②肾小球肾炎③局部代谢活动增强④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大量蛋白质进入组织液⑤毛细淋巴管堵塞(2)酸碱度(7.35~7.45):血浆的pH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很多缓冲对有关,如H2CO3/HCO3-(主要)、HPO42—/H2PO4—。

(3)温度(37℃左右)5.内环境的作用: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内环境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第二节内环境的稳态1.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作稳态。

2.内环境稳态的实质: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

3.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9.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教材基本概念梳理

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教材基本概念梳理
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人教版教材基本概念
理解、辨析
1.体液:体内含有大量的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2.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细胞 内液
体液
细胞 外液
组织液 血浆
淋巴液等
3.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 位体积溶液中微粒的多少。
4.组织水肿:血浆渗透压降低或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引起的组织液增多。
9.神经元: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突触小体: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出现成
杯状或球状的膨大部分,叫做突触小体。
突触 小体
10.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按连接 脑神经 外周神经系统 分类
按功能 分类
脊神经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感觉神经) (运动神经)
躯体运动 神经
内脏运动 神经
22.血糖:血液中的糖称为血糖,主要是葡萄糖。 ➢ 从细胞水平分析:血糖的来源和去向
23.体温平衡及调节
24.水盐平衡的调节
25.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26.非特异性免疫: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 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叫做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又称为获得性免疫或适应性免疫,是指由某种抗原刺激免 疫系统而引起的只针对该种抗原的防御作用。
34.植物生长调节剂:由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 的化学物质。
35.植物具有接受光信号的分子——光敏色素(其中的一种)。
突破基本概念,稳拿基础分。
31.自身免疫疾病: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 “地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
32.植物数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 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作植物激素。

直接打印】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核心知识点复习提纲(实用!)

直接打印】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核心知识点复习提纲(实用!)

直接打印】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核心知识点复习提纲(实用!)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1.体液: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体液是细胞生活所需要的液体环境,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细胞总容积的2/3;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细胞总容积的1/3,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2.内环境1) 体液各组成之间的关系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之间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其中,组织液和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2) 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人体内不同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不同。

3) 特别提醒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膀胱、泪腺、汗腺等孔道中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应算作外部环境,因而汗液、泪液、尿液、消化液等虽在体内,但不属于内环境,也不是体液。

内环境是针对多细胞生物而言的,单细胞生物可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细胞外液的成分属于内环境成分的物质包括消化或呼吸系统吸收的物质、代谢废物和细胞合成的分泌物。

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物质包括存在于细胞内或细胞膜上的物质、分泌到人体外界环境的物质和存在于消化道中的食物、不能被吸收的物质。

4.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1.细胞外液中的Na+和Cl-是维持液体渗透压的主要来源,而细胞内液体的渗透压则主要由K+维持。

生理盐水中的0.9% NaCl是血浆的等渗溶液。

2.组织水肿的原因可以是组织液浓度升高或血浆、细胞内液浓度降低。

此外,酸碱度的增加也可能导致组织水肿。

正常人的血浆pH为7.35~7.45,这一范围的维持与其含有的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缓冲物质如H2CO3/NaHCO3(主要)、NaH2PO4/Na2HPO4等可以调节血浆pH。

新人教版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

新人教版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

新人教版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知识梳理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一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生物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统称为体液。

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体液: 细胞内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 2/3 )体液: 细胞外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 1/3 ),主要由 血浆 、 组织液 和 淋巴 组成。

2.各种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细胞名称所处的内环境 细胞名称 所处的内环境大多数组织细胞 组织液 血细胞 血浆 毛细血管壁细胞 血浆和组织液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或血浆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和组织液3.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之间的联系:2. 内环境:血浆、组织液和淋巴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为了区别于个体生活的外界环境,人们把这个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1)体液各组成之间的关系组织细胞 毛细淋巴管 毛细血管组织液中的物质 返回血液循环系统 组织液中的物 质进入淋巴细胞血浆中的物 质进入组织液3.内环境的成分(1)血浆的化学成分:血浆中约90%为水、蛋白质(7%~9%)、无机盐(约1%)血液运输的其他营养物质(葡萄糖)、激素、各种代谢废物等。

(2)淋巴与组织液的化学成分:组织液和淋巴液的成分和各成分的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血浆蛋白),而组织液和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特别提醒: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归纳①细胞内和细胞膜上特有的物质,如血红蛋白、呼吸酶等胞内蛋白和载体蛋白等膜蛋白;②属于外界环境的液体成分,如消化液中的特有成分等;③不能被人体吸收的物质,如纤维素、麦芽糖等。

4.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1)溶液渗透压①概念: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②决定因素: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溶质微粒越少,即溶液浓度越低,对水的吸引力越小,溶液渗透压越低。

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必背知识点提纲

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必背知识点提纲

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必背知识点提纲1.体液包括:细胞外液、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液。

组织液是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

2.内环境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血红蛋白不位于内环境中,血浆蛋白存在于内环境中。

3.组织液、淋巴二者和血浆成分的最主要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4.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5.血浆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和Cl-,人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

6.血浆pH相对稳定的原因:含有HCO3-、H2CO3等缓冲物质,HCO3-、H2CO3是最重要的缓冲对。

7.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8.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9.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脑干、小脑、下丘脑、脊髓。

外周神经系统包括:12对脑神经、31对脊神经,他们都是传入神经或传出神经。

躯体运动神经、内脏运动神经均属于传出神经。

其中的内脏运动神经也就是自主神经系统。

10.自主神经系统是指: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其活动不受意识支配。

11.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均属于自主神经系统,兴奋时,交感神经占优;安静时,副交感神经占优。

血管的活动只受交感神经支配。

12.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共同作用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做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13.神经细胞包括: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元的结构:轴突、树突、细胞体。

14.神经纤维包括:轴突以及包裹在外的髓鞘。

15.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的功能,在外周神经系统中还参与构成髓鞘。

16.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知识点总结!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知识点总结01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1 细胞生活的环境1.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前者占三分之二,后者占三分之一。

细胞外液是内环境。

汗液、泪液、唾液、尿液、消化液不是细胞内液也不是细胞外液,不是体液。

1.单细胞生物生活在水中,多细胞生物绝大多数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

少数细胞能够与外界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1.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

还有其它如脑脊液。

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1.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不是血液。

2.血浆蛋白属于内环境成分,血红蛋白在红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3.大多数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

免疫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和血浆。

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4.激素、抗体、细胞因子在内环境中存在。

血红蛋白、载体、呼吸酶不在内环境中。

5.血浆与组织液是双向物质交换,组织液单向形成淋巴,淋巴单向汇入血浆。

6.血浆与组织液成分最相似,三者主要差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组织液,淋巴中含量较少。

7.细胞外液类似海水的盐溶液,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钠离子在细胞外液浓度高,钾离子在细胞内液浓度高。

8.内环境三项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9.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百分之90以上取决于钠离子和氯离子。

10.PH在7.35-7.45之间,主要的缓冲物质碳酸和碳酸氢钠,多余的碳酸氢钠由肾脏排出。

11.温度37摄氏度左右,一个人一昼夜体温波动不超过1摄氏度。

1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密切相关。

13.消化系统的主要场所小肠,呼吸系统主要器官肺,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肾脏。

14.代谢废物的排出主要通过肾脏,另外也可以通过皮肤排汗的方式。

15.氧气从外界进入组织细胞至少跨过9层膜。

16.氧气从外界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跨过11层膜。

17.二氧化碳从产生场所排出体外至少跨过9层膜。

18.红细胞中的氧气被组织细胞利用至少跨过6层膜,12层磷脂分子,6个磷脂双分子层。

19.二氧化碳不能从血浆运到组织细胞的原因:二氧化碳进出细胞方式为自由扩散,组织细胞中二氧化碳浓度高,血浆中低。

1.2 内环境的稳态1.1.内环境稳态的实质:内环境中每一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2.2.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3.3.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4.当外界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

5.4.内环境稳态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6.5.组织水肿原因:①营养不良②肾小球肾炎③过敏反应④淋巴管阻塞⑤局部代谢旺盛⑥钠与水潴留。

7.6.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细胞代谢一定紊乱。

代谢速率可能增大,可能降低。

8.7. 内环境稳态与人体健康9.①渗透压失调会导致细胞形态、功能异常10.②pH失调会导致酸中毒、碱中毒11.③血糖平衡失调会导致低血糖、糖尿病等12.④儿童缺钙患佝偻病,成人缺钙患软骨病,老人缺钙患骨质疏松症;血钙过低会导致肌肉抽搐,血钙过高会导致肌无力。

02第二章神经调节2.1 神经系统的结构基础1、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1.注意区分脑和大脑;神经中枢和中枢神经系统。

2.大脑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有关;小脑维持平衡;脑干连接脑和脊髓,有生命中枢。

3.脑神经12对,管理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脊神经31对,管理躯干和四肢的感觉和运动,脑神经和脊神经都有支配内脏的神经。

4.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胃肠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的活动占优势,心跳减慢,胃肠蠕动和消化腺分泌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2、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3、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

1.神经胶质细胞数量大,对神经细胞起辅助作用,具有支持、保护、营养、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

2.1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1.反射与反射弧(1)概念: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叫做反射。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要完成一个反射,必须具备完整的反射弧。

(3)传入和传出神经的判断:小进大出;神经节(传入);突触结构。

(4)关于反射弧完整性检测(5)关于有无感觉和有无反射的情况分析:思路:感觉需要传到大脑,反射需要传到效应器,只要路径完整就可以有反射或感觉。

(6)兴奋: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到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转变为相对活跃状态的过程。

2、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1)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比较条件反射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之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

•条件反射的消退: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最终完全不出现。

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简单地条件反射的丧失,而是中枢把原来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在个体的生活过程中,非条件反射的数量是无限的,条件反射的数量几乎无限。

2.3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也称为神经冲动。

传导过程:(细胞内K+浓度比较高,细胞外Na+浓度比较高)①静息电位的形成: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强,K+外流,膜电位为内负外正,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②动作电位的形成: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强,Na+内流,膜电位为内正外负,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③局部电流的形成: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由于电位差的存在产生局部电流,刺激未兴奋部位产生同样的动作电位,兴奋向两侧传导。

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同,膜外则相反。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特点:相对不疲劳性、双向性(3)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分析Ⅰ:电表两极置于膜两侧的情况:①a点之前——静息电位:神经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大,对Na+的通透性小,主要表现为K+外流,使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②ac段——动作电位的形成:神经细胞受刺激时,Na+通道打开,Na+大量内流,导致膜电位迅速逆转,表现为外负内正。

③ce段——静息电位的恢复:Na+通道关闭,K+通道打开,K+大量外流,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后,K+通道关闭。

④ef段——一次兴奋完成后,钠钾泵(主动运输)将流入的Na+泵出膜外,将流出的K+泵入膜内,以维持细胞外Na+浓度高和细胞内K+浓度高的状态,为下一次兴奋做好准备。

特殊处理情况如下:甲:将神经纤维置于低Na+溶液中;乙:利用药物Ⅰ阻断Na+通道;丙:利用药物Ⅱ阻断K+通道;丁:利用药物Ⅲ打开Cl-通道,导致Cl-内流;Ⅱ:电表两极均置于膜外的情况下:①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②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突触小体:神经元轴突末梢有许多分支,每个小枝的末端膨大程杯状或球状,叫做突触小体。

(2)突触: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突起相接触,形成突触。

突触类型:①神经元间形成突触的主要类型(连线):②神经元与效应器形成的突触类型:轴突—肌肉型、轴突—腺体型。

(3)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轴突的神经冲动—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突触后膜离子通道发生变化,引发电位变化—神经递质被降解、回收或扩散离开间隙。

信号转化: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注意: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可以是兴奋性的(打开Na+通道),也可以是抑制性的(打开Cl-通道)。

神经递质主要有乙酰胆碱(兴奋性递质)、多巴胺、一氧化氮等。

(4)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的特点:单向性: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突触延搁:在突触处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速度比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

(5)电流表在突触处的偏转情况分析:①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②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a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电流表指针只发生一次偏转。

1.某些化学物质能够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其作用位点往往是突触。

兴奋剂和毒品大多也是通过作用于突触来起作用的。

如:有些物质可以促进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速率;有些会干扰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有些会影响分解神经递质的酶的活性等。

2.4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1.大脑皮层与躯体运动的关系2.大脑皮层中央前回顶部—下肢运动;大脑皮层中央前回下部—头部器官运动;躯体各部分的运动机能在皮层的第一运动区都有其代表区,而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位置关系是倒置的。

1.躯体的运动受大脑皮层、脑干、脊髓等的共同调控,脊髓是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大脑皮层是高级中枢,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会发出指令对低级中枢进行调整。

2.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3.该调节通过反射进行。

4.有自主神经系统参与。

例如:交感神经兴奋,不会使膀胱缩小,副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膀胱缩小。

5.大脑通过脊髓调节内脏活动;脑干中有调节内脏活动的基本中枢;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的教高级中枢等。

因此,自主神经系统不完全自主。

2.5 人脑的高级功能1.言语区:W(write)失写症,发生障碍时不能写字;(view)失读症,发生障碍时不能看懂文字;S(sport)运动性失语症,发生障碍只是不能讲话;H(hear)听觉性失语症,发生障碍时不能听懂他人讲话。

1.学习和记忆:2.记忆的阶段感觉性记忆:记忆转瞬即逝;记忆:数秒到数分钟,如验证码;第二级记忆:数分钟到数年,可以遗忘;级记忆:永久记忆,如姓名,身份证等。

1.短时记忆主要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2.情绪情绪也是大脑的高级功能之一。

抗抑郁药物一般通过作用于突触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可选择性的抑制突触前膜对5-羟色胺的回收,是突触间隙的5-羟色胺保持一定的浓度,有利于神经系统的活动正常进行。

03第三章体液调节3.1 激素与内分泌系统1.激素的发现(1)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

(2)激素:由内分泌器官或内分泌细胞分泌,或者是下丘脑的神经细胞分泌的,具有调节作用的有机物。

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进行调节的方式,就是激素调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