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字画鉴定方法
吴昌硕临石鼓文特点
吴昌硕临石鼓文特点吴昌硕,字草泉,号香三。
他是清末民国时期著名的书画家和篆刻家,具有深厚的艺术造诣。
其中,他的一幅名作《临石鼓文》备受瞩目,被誉为吴昌硕的代表作之一。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临石鼓文》的特点。
《临石鼓文》是吴昌硕根据甲骨文而创作的一幅作品。
甲骨文是上古时期中国商周时期的一种文字,采用楷书风格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
吴昌硕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与领悟,将其融入自己的笔墨之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首先,在线条处理上,《临石鼓文》展现出了吴昌硕执笔的大师风范。
他运用简练而不失力度的线条勾勒出文字的笔画造型,将甲骨文的神秘与古朴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擅长运用笔法来表现字形的轮廓,将直线与曲线的结合运用得恰到好处。
这使得《临石鼓文》显得独特而生动。
其次,在用墨方面,吴昌硕非常擅长运用墨的浓淡变化来表现画面的层次与纹理。
他善于使用干笔、湿笔的结合,营造出墨色的丰富与变化。
他在字形的描绘上,巧妙地运用浓墨重彩与淡墨轻笔相间的手法,使得整幅作品显得深邃而有层次感。
此外,他对硬笔与软笔的应用也极具造诣,用笔的变化既突出了甲骨文的刚劲之美,又凸显了其篆刻的雅致。
而在布局上,《临石鼓文》突显出吴昌硕在艺术造诣方面的深度。
他将甲骨文笔画的形态进行排列组合,并根据画面的需要进行微调,使得整幅作品呈现出一种平衡而又和谐的美感。
他在布局布置上的用心,使得每一个文字都显得独特而有力量,进一步凸显了甲骨文的神秘感与魅力。
总的来说,《临石鼓文》具备吴昌硕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技巧特点。
他将甲骨文的内涵与笔墨技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得作品既延续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具备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审美。
其细腻而稳重的笔触、浓郁而瑰丽的墨色、独特而和谐的布局,使得《临石鼓文》成为了吴昌硕创作生涯中的经典之作。
时至今日,吴昌硕的艺术作品依然深受人们的喜爱与赏识。
而《临石鼓文》作为他的代表作之一,更是为后人所津津乐道。
通过对《临石鼓文》的研究,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了解吴昌硕的艺术修养与造诣,也能感受到甲骨文这一古老文字的独特魅力。
吴昌硕书法艺术赏析
吴昌硕书法艺术赏析打开文本图片集吴昌硕是中国近现代交替时期出现的一位杰出的艺术大师。
他的创作内容涉及书法、篆刻、人物画、山水画、大写意花鸟画等多个领域,成就卓著。
吴昌硕的艺术成就对现代中国艺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构筑了中国艺术发展史上的又一高峰。
吴昌硕(1844-1927),晚清著名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为“后海派”中的代表人物,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
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别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等。
吴昌硕长于书法,尤善篆书,其中又尤以石鼓文的造诣最为精湛。
约在光绪十二年(1885年),吴氏得到潘瘦羊所赠《石鼓文》精拓本,令他如获至宝,心追手摹,朝暮不辍。
他写《石鼓文》近六十年,可谓得形神兼备之化境,并扎根于《石鼓文》书法,形成了格调高古而又独特的个人风格,为书法史开拓了一条篆书大道,堪称“石鼓篆书第一人”。
从吴昌硕的传世作品当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他中年时,所创作篆书风格呈现多样化。
清末,习篆者多师杨沂孙、邓石如、吴熙载、吴大等诸家,吴昌硕在初学篆书时也不例外,从他中年的一些篆书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杨沂孙是下过一番工夫的,其书风特点是结体工整严谨,圆中带方,方中有圆,婉转流畅,藏头护尾。
此外,吴昌硕开始将金文和刻石书体融入自己的篆书创作当中。
吴昌硕除了擅长篆书外,尚工楷书。
其楷书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所书多为小楷;二是所书面貌有馆阁体、钟繇体和魏碑体;三是楷书多见于早中期。
吴昌硕在20岁至50岁期间多有小楷作品,20岁左右的楷书多馆阁体韵味,后其书风又参钟繇体,遒美清秀,圆劲流畅,颇见功力。
清中期以后,魏碑书法受到广泛提倡,吴昌硕虽出生于清末,亦受此书风影响,他在作书时将魏碑糅入钟繇体之中,使字体更显刚劲。
魏碑的学习,对吴昌硕写石鼓字良益颇多。
吴昌硕作魏碑书体仅见于早期作品当中,他到50多岁时虽然仍有小楷作品,但行书作品逐渐增多。
吴昌硕传世的书法作品中,以篆书居多,行草次之,隶书又少于行草书。
浅谈吴昌硕篆刻中的笔意体现
Yi Shu Ping Jian浅谈吴昌硕篆刻中的笔意体现吴浩然江苏师范大学摘要:吴昌硕是近代书法篆刻大师,他的“诗书画印”四绝中成就最高的就是篆刻。
而其篆刻理念贯彻“印从书出”,以刀法表现笔意为指归,因此在他的篆刻作品中多有书法用笔的意趣。
吴昌硕篆刻作品中丰富多变的笔意表现将其篆刻作品的精神和意韵展现得淋漓尽致,成为当代诸多印人效仿临摹的对象。
本文为探寻和分析吴昌硕篆刻中究竟有哪些笔意以及如何表现笔意进行研究。
关键词:吴昌硕篆刻刀法笔意冲切结合刀笔相融中图分类号:J29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9-0028-02吴昌硕的艺术生涯中,以篆刻的艺术成就为最高。
吴昌硕的篆刻以“印从书出”的理念为本,用刀法传递笔法。
他的“诗、书、画、印”四绝相辅相成。
他结合自身的这种艺术特点在篆刻作品中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铁笔之下尽现其书中之笔意,可谓将“印从书出”的篆刻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
那么吴昌硕的篆刻中有哪些笔意的表现呢?他又是如何通过刀法来表现笔意的呢?在下文中笔者将从吴昌硕的篆刻刀法、吴昌硕的书法笔意及其吴昌硕篆刻作品中的笔意表现和刀法特点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吴昌硕篆刻刀法特征概述吴昌硕的艺术生涯中,可能最早接触的就要算篆刻了。
而他多年钻研的篆刻也使他声名远播,名扬海外。
他的篆刻艺术成就在于源于古法的传承性以及前无古人的创新性相结合。
本着“印从书出”的篆刻理念将笔法融入刀法,将笔意融入金石,形成气势磅礴、气象万千的篆刻艺术风貌。
以其刀法而言,吴昌硕并不限于浙派的切刀,或皖派的冲刀,而是根据表现印文对象的效果与意境,而自如运用,有时会随机应变而产生新的刀法。
(一)刀法特点———冲切多变,动静相宜吴昌硕篆刻的刀法是其篆刻艺术成就如此之高的重要因素之一,他从不拘泥于单一的刀法运用,也不规划刻什么样的印就要用什么样的刀法,他的刀法多变性使得它的篆刻作品没有单一的死板或灵动,而是在动静共存中各具特色。
吴昌硕绘画作品艺术风格浅析
吴昌硕绘画作品艺术风格浅析夏万杰(江苏省盐城高等师范学校江苏盐城224001)吴昌硕(1844~1927),名俊卿,字昌硕,号缶庐、苦铁、大聋等,为浙江安吉人士,出身于一个贫穷的书香门第。
他一生经历了诸多磨难,尤其是在其早年,十七岁时遭遇战乱,一家人流离失所,在外飘泊五年之后才得以重返家乡,到那时全家九口人只剩下了吴昌硕父子二人,父亲迁居安城,开垦荒园,过了近十年的耕种生活。
后来吴昌硕出门游历,以篆刻为生,直至50岁,经友人推荐才做了一个安东知县,但一月便辞官而去。
辞官后久居上海,潜心于书画、篆刻的艺术创作,终成清末海上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审美观中,把传神写照、笔精墨妙、不似之似、超以象外、迁想妙得等传统审美观点视为评判中国画的重要标准。
中国画讲究“神韵”,要求表现对象在似与不似之间,继而有创造性地表现出自己的思想境界。
在吴昌硕的画中既有传统画风的精髓,同时浓厚的个人情感,用墨用色大胆、运笔流畅、笔力苍劲、独具一格,具有高超的艺术境界。
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选择和表现对象,融合晚清各家之长,然后遗貌取神,加以创造革新,以极度简练概括的笔墨来表现深邃的意境,抒发丰富的思想感情。
他所作的画笔恣墨纵、不拘成法,外貌粗疏而内蕴浑厚、虚实相生、能纵能收、疏可走马、密不容针,这正是“大处着眼,小心收拾”的结果。
他以泼墨写叶,浓墨勾叶筋,淡墨画花卉蔬果,而盘旋往复,贯通全画的则是以书入画,画因书的流动而生意盎然。
设色古朴,用笔豪放,充分表现了吴昌硕古拙、浑重、豪迈的画风。
吴昌硕有着独特的艺术发展道路:先习篆刻、石鼓文,而后学画,致使他的笔法与他人也有着很大的不同。
他总是以篆籀之法入画,用石鼓文的笔法作画,精心苦练,创造了惊人的艺术效果,并自成一家,开拓了宽博厚朴的画风。
他的画作一扫清末画坛的萎靡柔弱之风,将钟鼎金石之力、气、姿、韵融于绘画中,使笔下的蔬果、花卉,绝不飘浮轻滑,而是古茂厚重,色彩斑斓,有一股雄劲苍古的金石之气,百看不厌,耐人寻味,流露出苍茫厚重、雄浑遒劲的古韵。
吴昌硕葫芦题款文字解释
吴昌硕葫芦题款文字解释
(实用版)
目录
1.吴昌硕与葫芦题款文字
2.葫芦题款文字的含义
3.葫芦题款文字的艺术价值
4.结论
正文
吴昌硕,字昌硕,号老缶,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书画家、篆刻家。
他在艺术创作中,善于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吴昌硕的书画作品中,葫芦题款文字是他的标志性创作手法,为世人所称道。
葫芦题款文字,是指吴昌硕在葫芦形状的书画作品上题写的文字。
这种题款方式源于古代的葫芦铭文,后被吴昌硕发展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在葫芦题款文字中,吴昌硕将诗、书、画相结合,以葫芦为载体,题写诗词、名言、警句等,使作品更具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葫芦题款文字的含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葫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吉祥、福禄的象征意义,题写葫芦题款文字意味着将美好的祝愿传递给观者;其次,葫芦题款文字往往选取的是经典诗文或名言警句,具有教化人心的作用;最后,葫芦题款文字在形式上与书画作品相得益彰,使作品整体更具艺术美感。
葫芦题款文字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文
化内涵。
吴昌硕的葫芦题款文字在书法上追求古朴、厚重、大气,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价值。
同时,葫芦题款文字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使作品具有更高的艺术层次。
此外,葫芦题款文字所传递的美好祝愿和教化人心的诗文,使其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
总之,吴昌硕的葫芦题款文字是他在书画艺术创作中的一大特色,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鉴定字画的最简单方法
鉴定字画的最简单方法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例如文物、传统文化等),其中就包括不少古代书画——故宫就曾限时展出的《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观众排队几小时,却只能观画几分钟。
它们具有鲜明的文化和美学特点,在世界艺术领域享誉盛名。
如今,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书画收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兴趣爱好,收藏市场迅速扩张。
然而,市面上的古代书画存量十分有限,随之而来的就是,后代或现代人仿冒的赝品的大量涌入。
应运而生的鉴宝、鉴定节目也层出不穷。
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鉴定古代书画的真伪并判断其价值呢?答案自然是“有”。
目前鉴定古代书画真伪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考古方法,另一种是科学仪器鉴定。
01 目鉴法总的来说,考古学的方法很大程度上依靠专家的丰富经验,他们可以通过古代字画的外观和配置来进行鉴定,即“目鉴”(通俗的说法就是“目测”)。
这是各大鉴宝类节目的最常用鉴定方法,鉴定专家们一般有几十年的专业积累,他们首先会根据自己的知觉经验和视觉印象进行对字画比较,再根据艺术史的风格,以时代风格和个人风格为主要依据进行判断,接着从艺术等角度进行识别,最后得出结论。
这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都非常突出。
诚然,专家可以快速对古代字画进行鉴定,并当场给出结论。
但是,如果鉴定专家不小心“看走眼”了或赝品仿冒水平高到专家也识别不出来的程度,这时专家就可能得出“伪作”是“真品”的错误结论。
真可谓——成也专家,败也专家。
02 科学仪器法通过科学仪器对古代字画进行真伪鉴定主要是比较油墨或颜料的化学成分和微观结构的差异。
例如,在公安刑事侦查系统中,书画真伪鉴定主要依靠光学显微镜和逻辑推理对表面形态进行比较,这是从微观结构的角度来鉴定,可以有效鉴别出一些字画真伪,但过于简单,难以用于复杂的判断。
然而,对于某些在微观结构上也足够“以假乱真”的字画,光靠显微镜观察就有点“不够看”了,这时就要从化学成分上找突破口了。
真伪字画在纸张、油墨、颜料、添加剂等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上会有差异,而不同材料之间的元素组成、化学结构、表面基团等的种类、含量、分布也不尽相同,针对这些不同点,可以通过光谱学(如拉曼光谱、FT-IR光谱)等材料分析手段对不同字画的化学成分进行测定,进而鉴别出字画的真伪。
古字画辨别
古字画辨别字画材质辩伪纸绢是中国书画的载体之一,它对字画鉴定之重要性自不待言。
在字画伪品中,用古纸、古绢作伪毕竟是有限的。
于是,五花八门的纸绢作伪骗术就应运而生,但又很少有人知道它作伪的手段及辩别方法。
本文就此方面向大家介绍一些辩伪的常识。
纸娟作伪主要包括:做旧色、做旧污、做旧残,现分述如下。
一、做旧色做旧色是指用颜色将纸、绢染成与某原件一致或近似于通常所见的古旧书画之颜色。
做旧色的颜料做旧色常用的颜料是以国画颜料为主。
如藤黄、花青、赭石、胭脂、三青等等,其形制有管状、块状、粉末状。
其特点是透明亲水、不洇色,染出来的色泽比较耐久。
其次是化工颜料,一般用得较少,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使用,其特点染出来的颜色比较新,容易泛色。
另外,还有用一些土方法,如烟熏,日晒。
用黄蘖、烟叶、茶叶、栀子、橡碗子等煮汁后直接染色。
无论采用哪一种颜料作旧,事先必须经过调色。
如采用国画颜料染之,首先将颜料研调成液态,然后用纱布过滤去除淀屑渣(因为在制作颜料时虽然细度已足,但在颗粒之间有聚合现象)。
之后兑入胶矾溶液便可试染。
如用烟叶等熬汁染色,等待色液冷却之后再试染。
由于用这些原料煮出的色液颜色较单调,根据需要有时还要另加其它颜色,才能得到满意的效果。
做旧色的方法1、直染法即将被染的对象平铺在台面上,然后用排笔直接依次从右至左上色。
这种方法适用于吸水性强,薄质纸类。
2、拉染法即用一个与被染对象规格相当的长方形水槽盛上色液。
然后用两手拎着被染对象的两角或上端缓缓从色液中拉出即可。
这种方法适用于纸质结实,拉力较强的纸,如皮纸、裱件等。
3、浸染法是针对绢帛而言。
因为绢帛属丝织物,纺织出来的新绢有油。
如在台面上用排笔上色难以挂住,也易皱,所以,置于色液中浸泡稍加揉搓,待数日后取出,可得旧绢色。
如经过胶矾便得旧色熟绢。
4、托染法也是针对绢帛而言,由于绫绢不易挂色,事先托上一层宣纸,后再染色。
色方法同“直染法”。
另外,还有的通过日晒,风吹,使其泛黄,俗称“风化纸”、“风化绢”等等。
吴昌硕书法研究.doc(8)
试论吴昌硕在《石鼓文》上的研究与其影响内容摘要::近百年来论及吴昌硕先生书法、绘画艺术的文章比比皆是,他的艺术成就之卓然是有目共睹的,石鼓文对于吴昌硕来说就是“活水源头”,所以本文着重于梳理吴先生的时代背景、身世、追求、以及后人的评价来分析吴昌硕的《石鼓文》的风格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并且分析《石鼓文》的基本笔法、结体、章法等技法以及吴昌硕的《石鼓文》对后人的影响等方面关键字:石鼓文吴昌硕碑派书法清代书法篆法引言:。
清嘉庆、道光年间,阮元《南北书派论》和《北碑南帖论》的问世,为清代碑学的中兴竖起了第一面鲜明的旗帜。
石鼓文作为从金文向小篆发展的过渡形态在碑学中占至关重要的地位,所以吴昌硕选取石鼓文作为一生学习的范本,在篆法入画的领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实践。
一.吴昌硕的生平背景吴昌硕(1844—1927),(附图1)浙江安吉人,初名俊,后改名俊卿,字香补、香圃,中年字苍石、昌硕、昌石、仓硕,因得友人所赠古缶,故号缶庐、缶道人,别号有朴巢、苦铁、破荷亭长、五湖印丐等,70岁后又署大聋。
吴昌硕幼年在鄣吴村度过,小时求知欲很强,好学不辍。
起初跟着他父亲念书,后来每天走十多里路往邻村的一个私塾中去就学。
他十多岁即嗜刻印,磨石凑刀,反复不已;他父亲见他近于此道便加以指引,遂得门径,益乐此疲。
17岁那年,太平军从安徽直指浙西,清军尾随而来,杀人放火,奸淫掳掠,无所不为,人民流离颠沛,他与家人失散,独自一人到处流浪,替人家做短工、打杂差过日子,时常以野生植物和树皮草根充饥。
他在湖北、安徽等省流亡达五年之久,历尽千辛万苦,到21岁那年才回到家乡,与老父相依为命,躬耕度日。
22岁那年,在县里学官的迫促下,他勉强去应了一次考试,中了个秀才以后,就绝意场屋,不再赴考,一直依游幕和鬻艺为生。
到了53岁那年,他一度被举为江苏安东(今涟水县)县令,因不惯于逢迎长官、鞭挞百姓,到任只一个月,便毅然辞去。
从此他就厌弃官场生活。
而致力于对于碑派书法的创作中去,并且取得了非同凡响的成就。
吴昌硕绘画作品鉴赏
吴昌硕绘画作品鉴赏吴昌硕(1844—1927)原名俊,又名俊卿,中年以后更字昌硕,亦署仓硕、仓石、苍石、昌石,69岁后以字行,别号缶庐、苦铁、大聋等,浙江安吉人吴昌硕是近代中国最杰出的艺坛巨匠之一,他以诗、书、画、印四绝享誉海内外,对于近百年来中国传统书画篆刻艺术的走向影响深远。
本次展览共汇聚了吴昌硕先生书法、绘画、篆刻、诗文信札等代表性作品170件,尤其是浙江省博物馆馆藏的吴昌硕书画精品,可谓“倾巢而出”,是近年来国内吴昌硕艺术作品一次较大规模的集中展示。
绘画相对书法篆刻而言,吴昌硕学画要晚一些。
他自己曾说“吾三十学诗,五十学画”,事实却并非如此。
从目前的存世作品来看,有他30岁左右的画作。
不过,要说他在绘画上真正有所体悟,确实是要在50岁以后。
浙江省博物馆藏《谭复堂填词图轴》,是其早年绘画的代表作品。
谭复堂,即谭巘(1832—1901),原名廷献,字仲修,号复堂,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以词名显一时,有“风骚盟主”之推誉。
作品右上方有吴昌硕题诗:“复堂词料太凄迷,满眼靡芜日影低。
茅屋设门空掩水,柳根穿壁势拿溪。
倚声才大推红友,问字车繁碾白堤。
最好西湖听按拍,橹声摇破碧玻璃。
”黄宾虹题耑,下方又有潘天寿、张宗祥、夏承焘等题跋。
谭复堂填词图轴(赠谭巘)浙江省博物馆藏此件作品,笔致疏放,水墨淋漓,与吴昌硕后期那种金石气强烈的绘画风格很不相同,倒与蒲华的风格接近。
蒲华(1830-1911),字作英,一署胥山外史,秀水(令浙江嘉兴)人,侨居上海,以鬻书卖画为生。
蒲华善用狂草笔法入画,尤其喜欢画墨竹和山水,作画时下笔如飞,作品往往水墨淋漓,人称“蒲落拓”。
这种粗头乱服的风格,在当时并不被人赏识,却给了早年学画时的吴昌硕很大的震撼。
此件作品作于1890年,时年吴昌硕47岁。
我们从这件其早年的画作中,似乎能隐约地感觉到来自蒲华的影响。
展品中还有一件吴昌硕与蒲华合作的《岁寒交图轴》,作于光绪甲午(1894),由吴昌硕绘梅花,蒲华补竹,相得益彰,可谓两人早年交往的直接证物。
吴昌硕的篆刻艺术
吴昌硕的篆刻艺术————————————————————————————————作者:————————————————————————————————日期:ﻩ吴昌硕的篆刻艺术吴昌硕篆刻刀法的当代意义是深远的,他不仅仅在于突破了明清以来的篆刻刀法程式,更重要的是事实上突破了明清以来的篆刻刀法的一元审美的观念。
开启了当代篆刻刀法多元审美的新观念。
他的艺术作品和艺术思想,影响了近百年来的中国书画印艺坛,同时也影响到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许多国家和地区。
吴昌硕篆刻刀法的基本特点对吴昌硕篆刻刀法的研究,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多有涉及,有的还有专论和专著。
其中,最著名和最具有影响力的是刘江先生所著的《吴昌硕篆刻及其刀法》一书。
该书以吴昌硕篆刻的“刀法与笔意”的关系为主线,从基本点画、边界格、残损以及用笔、用刀与结体、章法等方面对吴昌硕篆刻的刀法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研究与分析。
其方法采用文字说明配以相应的篆刻作品之图例。
分析局部刀法时,在相应附图(篆刻作品)旁再用钢笔绘出局部刀法之示意图。
这种开创性的研究方法,使我们对吴昌硕的篆刻刀法从直观的认识,上升到了理性的认识,对吴昌硕篆刻刀法的基本特点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吴昌硕的篆刻刀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基本的特点。
冲切结合的刀法特点吴昌硕在继承前人的冲刀法和切刀法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融诸家之长,在大量的篆刻创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将冲刀和切刀两种刀法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的冲切结合的刀法。
这种刀法灵活多变,或冲中带切,或切中带冲,甚至切中带削……。
这种多变的刀法,把冲刀的猛利、挺劲、爽快与切刀的含蓄、浑朴融为一体,将书意和刀意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他的篆刻刀法的雄浑朴茂中寓秀逸的个性化特点凸现了出来。
残缺刀法特点残缺刀法是吴昌硕篆刻创作中的一种常用手法。
我们知道,秦汉古印大多因年深日久,水土的浸蚀,自然的风化,印面及文字线条失去了原先的平整和光洁,变得残缺不全。
恰恰是这些残缺给我们以古朴、含蓄、浑厚、苍拙等特殊的审美效果,这是自然的造化使然。
吴昌硕花鸟画题款探赜
吴昌硕花鸟画题款探赜题款是中国画中常见的艺术表现形式,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鲜明的民族特色。
中国近代艺术大师吴昌硕以诗、书、画、印四绝著称于世。
他在花鸟画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其艺术风尚对我国近现代画坛影响较大。
吴昌硕(1844—1927),初名俊,后改俊卿,字昌硕,一作仓石,号缶庐,晚号大聋,浙江安吉人。
近代书画家、篆刻家,“海上画派”的杰出代表。
著有《缶庐集》《缶庐诗存》《缶庐印存》等多种书画印集。
吴昌硕绘画内容以梅、兰、竹、菊、藤萝、葡萄等为主,取法徐渭、朱耷,并受赵之谦、任伯年影响,设色大胆,艳而不俗,别开生面,自有一种古朴的美。
其绘画作品中的题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位置或左或右、或上或下,款识书体协调统一,钤印讲究。
画中诸因素间彼此配合得宜,与画面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吴昌硕花鸟画题款艺术的独特风格。
一、题款内容自道性情,题文、款文融合统一中国画题款分为题和款两部分。
“题”是指与绘画相关的文字、诗词,“款”是指作者的署名。
吴昌硕花鸟画作品中题文内容丰富,既有自作诗词,也有其作画时的感悟心得;字数亦有多有少。
现藏于中国美术馆的《墨梅图》,纵152 厘米、宽82 厘米。
画中题文属七言叙事诗,从右向左共题182 字,占据画面左边的大片空间,几乎与右边的梅花平分画幅。
而其题文字数较少的只有几个字或十几个字,如其所题“珠光”“寿者相”“沉香亭北”“岁朝清供”“大富贵大寿考”“口迸明珠打雀儿”“木笔年年纪岁华”“留得芭蕉听雨声”等等。
古人作品中的题文一般是“我手写我口”,用诗歌来抒发作画时的心境、感悟。
据统计,吴昌硕存世诗作有两千余首,所作题画诗既有五言也有七言,既有绝句也有律诗。
他自称“吾诗自道性情”,常借诗词吟诵的方式发泄自己的“郁勃不平之气”。
如他在题《牡丹图》中写道:“酸寒一尉出无车,身闲乃画富贵花。
燕支(胭脂)用尽少钱买,呼婢乞向邻家娃。
”这既是吴昌硕个人性情、文化素养的自然流露,同时也道出了他为官时的窘迫之境和从艺之路的艰辛。
国画大师吴昌硕的画品与人品
国画大师吴昌硕的画品与人品吴昌硕的画品与人品当我们读到“墨池点破秋冥冥,苦铁画气不画形”,“画之所贵贵存我,若风遇箫鱼脱筌”和“直从书法演画法,绝艺未敢谈其余”的诗句时,很容易联想到主盟清末民初画坛的写意花卉画大师吴昌硕的画品和人品。
吴昌硕继承了我国民族绘画特别是文人画的优秀传统,毕生孜孜不倦地进行画理、画史、画法的研究,以大写意的笔墨,融诗、书、画、印于一炉,创作了大量既富有个性又富有时代感与生活情趣的作品。
一个画家,特别是卓有成就的大师,总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吴昌硕极为重视我国民族绘画理论的研究和探索。
虽然他没有象《石涛画语录》那样的专著,但是在诗文、题跋、信札的字里行间曾发表过不少情辟的见解。
一九O五年,吴昌硕在上海会晤了张鸣珂,对他说“瓜田徵君(张庚)的《画徵录》后,则有冯广文(冯墨香)的《墨香居画识》,蒋霞竹(蒋宝龄)的《墨林今话》,迄今又五十余年矣,人才辈出而记载无闻,将有姓氏翳如之憾。
君何不试为之”。
张鸣珂答应了。
过了三年,纂录了前书未收的一百五十多家。
著成《寒松阁谈艺琐录》,这是一部详明实用的近代美术史著作。
当吴昌硕的老友高邕协助杨逸撰写《海上墨林》时,他也提出过不少有益的意见,并提供了大量的资料。
吴昌硕有手稿两册,前面拓着他在故乡以及游寓湖、杭、苏、沪等地所交往的师友的印蜕,后面记载着他们的姓名、里爵、人品学问和交谊。
其收近五十人,手稿上没有署名,亦未书岁月,恐是随拓随记的,在末一节记着:“长夏多暇,理箧中旧为诸君所印。
因此类书其后,余年来亦颇学画,率意为之,自适其趣,人或谓似青藤,或曰白阳,余都不自知,与诸君无一仿佛,独酷好诸君画,诸君亦不遐弃余,所谓臭味相投者,然耶否耶,离合同异还与诸君参之。
”前面则有谭复堂一八九二年写的序,文中提到“……吴子仓石嗜古若炙,相知以心,雅好文章,余事篆刻……集廿年镌之篆文,撰千里心交之别传,印人款识,名士簿录,不类而类之想,有意无意之间……题曰石交云尔”。
吴昌硕的艺术创作与风格特点
吴昌硕的艺术创作与风格特点吴昌硕是中国现代绘画史上的杰出画家,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作品在中国美术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吴昌硕的艺术创作与风格特点是众多美术学者和爱好者所关注和追捧的对象。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吴昌硕的艺术创作与风格特点。
一、艺术创作背景吴昌硕于1844年出生在浙江绍兴的一户书香世家。
在这个家庭中,他接受了古典文化的熏陶和教育,尤其是借阅了多种古籍。
父亲更是书法家和诗人,因此,吴昌硕从小就喜欢文化艺术,并展现了出色的绘画才能。
他以清代徐渭、米友仁、王翬、庞熙等人的画风为基础,融合了宋元名家的绘画思想,从而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二、技法特点吴昌硕的绘画技法主要是笔墨技法和山水造型技法。
他的笔墨被称为“硕笔”,大开大阖,充满了灵动之气,笔力自然流畅,锋利有力。
他的山水画色调明快,笔法简洁有力,具有豪迈奔放的气度和韵律感。
吴昌硕在山水画上的表现力也非常突出,他注重构图的对称和层次感,用笔色的变化来表现远近空间的距离感。
三、题材特点吴昌硕的山水画以名胜古迹为主要表现对象。
他的作品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化遗产的深远内涵,也显示了他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及对自然环境的独特感受。
他的山水画以水墨为主, in 上鸟瞰景致的构图方法、注重表现对于景色的体感,以及突出的粗笔墨、重题意,塑造出宏伟的自然景观,不仅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更具有文化内涵。
四、作品特点吴昌硕的作品风格极富情调和感染力。
他既知道名家之长,又能够创新,形成了自己独具一格的风格,并对后来的艺术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他的作品价格昂贵,品质上乘而受到收藏者的青睐。
他还在创作中不断加强色彩的运用,使画作色彩更加饱满丰富,同时强调意境和节制,同样也是吴昌硕作品让人心旷神怡、洗涤心灵的原因。
吴昌硕是一位实力雄厚的艺术家,他在探索绘画的同时,也在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吴昌硕的艺术创作与风格特点,不仅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被视为一个杰出的中国文化符号,即使在今天,他的艺术成就仍未过时。
吴昌硕绘画中的书法用笔特点
吴昌硕绘画中的书法用笔特点
吴昌硕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他的绘画作品中的
书法用笔特点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进行全面的回答。
首先,吴昌硕的书法用笔特点体现在他的笔墨运用上。
他擅长
运用水墨,尤其擅长运用浓淡相宜的墨色,通过对墨的运用来表现
出书法作品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他的作品中常常能看到墨色的深浅
变化,通过运用不同程度的墨色来表现出作品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其次,吴昌硕的书法用笔特点还体现在他的笔法上。
他的书法
作品中笔势刚健有力,线条流畅,富有韵律感。
他擅长运用急、缓、顿、挫等笔势,使得他的书法作品显得生动有力,富有张力和节奏感。
此外,吴昌硕的书法作品中还体现出他丰富的墨法。
他善于运
用点、横、撇、捺等各种墨法,通过对墨的运用来表现出作品的质
感和纹理,使得作品更加丰富多彩,富有变化。
最后,吴昌硕的书法作品中还体现出他独特的布局和结构。
他
善于运用构图的原理,通过对字形的布局和结构的精心安排,使得
他的书法作品在视觉上更加和谐统一,富有美感。
总的来说,吴昌硕绘画中的书法用笔特点表现在墨色运用、笔法、墨法和布局结构等多个方面,这些特点使得他的书法作品独具风采,成为中国书法艺术中的经典之作。
吴昌硕专题
吴昌硕专题本期我们推出了吴昌硕印――“?^泉小筑”、“作蕃长寿”(附边款)的竞临。
“沏泉小筑”宽32mm×高32mm,“作蕃长寿”宽22mm×高22mm。
临摹范本如左图:范印为郑鸿麟先生提供的珍贵原拓,原作精彩之处毫发毕现。
我们对郑先生的无私提供表示衷心的感谢!所选二印为吴昌硕的代表作。
朱文带有界栏,笔意极浓,临刻难度大。
因为是原拓,可以看到很多用刀细节,与粗朱文有明显不同:一是向线行刀,二是先冲后切,造成自然崩残的艺术效果。
若是控刀不好,容易出现伤及筋骨的状况,如“小”字竖画处理很难,弄不好整个字形就软化了。
另外,此印还有一个细节,“筑”字左下部“木”右侧笔画尖端上翘,明显不自然,很多人临摹时着意表现这一点,我推测很可能是钤印时印泥中的棉丝粘上去了。
临摹时可以考虑―下。
白文为“汉印模式”,四角破三角而留一角,但残破方向各不相同,“蕃”字“米”部残断粘连,强化疏密对比,左侧印边竖向留红,“作”字单人旁以及“寿”字下方三处留红形成鼎足之势,极为关键。
二印可用一词来概括――从容,所以临摹难得是从容。
评选说明:此次投稿人数相对少一些,没有限定入选名额,按照网站和杂志的要求,以临摹作品的整体质量为准。
有少数作者因边款不佳而未选,有些图片制作过度。
所以有两个细节提醒注意:一是尽量按照原大临摹,二是石材和印泥配套。
经过最终的评选,7位作者的作品入选。
本期“竞临”入选作者是(括号内为网名):李树恩(寿牛)、王有军(归汉室主人)、赵景生(老井)、放飞(周迎春)、谢吉昌(xiejichang)、刘建(田斋)、杨永卫(杨永卫)李树恩临印感言:第一次临缶翁的经典之作,太难了……世人皆知吴昌硕是近代在国内外影响深远的书法、绘画、篆刻大家,其篆刻为世所叹服。
此二印是缶翁宗古玺、秦汉印的典型之作。
布局书法意趣浓厚,刀法冲切结合轻松自如,章法既有古玺、秦汉印的痕迹,又有令人称绝的破残手法,使得印章纵收自如,虚实相生,苍劲不失秀丽,朴厚尽显流畅。
吴昌硕行书书法特点
吴昌硕行书书法特点
吴昌硕是中国现代书法大师,曾在诸多书法领域取得显著成就。
他的书法作品风格独特,行书尤为出色。
本文将从吴昌硕行书的书法特点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风格古朴、质朴自然
吴昌硕的行书风格非常古朴、质朴自然,气韵清新,自成一派。
他通常以墨色浓重、线条挺拔硬朗、笔画丰腴飘逸为特色,其行书作品常反映出浪漫主义的情调和人文内涵。
二、中宫相通
吴昌硕行书中宫相通,即石鼓文字由于中线上下并排,因此可称为“中宫相通”。
此种排列方式在行书中是非常常见的,但是吴昌硕的“中宫相通”很有特点,他将此方式推至极致,行文之中,各个字一气呵成,形似苍龙,腾空而起,风姿绝伦。
三、变化多样
吴昌硕行书具有变化多样的特点,每种字体有着独特的特点。
吴昌硕的笔画丰腴飘逸,不拘泥于规则。
他的行书作品细节之处也颇有训练有素的特点,常常运用大小搭配、较深较浅、虚实量变,多变而不失洒脱。
四、刻意流露
吴昌硕行书作品的笔画往往刻意流露,诗情画意,文人雅趣。
吴昌硕的行书,不单止是展现一个字的美,而是成就整篇文章的美。
他的行书作品之美,更依然流露出其本身的象师人生和人文情怀。
总之,吴昌硕行书的特点可以归纳为风格古朴、质朴自然、中宫相通、变化多样、刻意流露等几个方面。
他的行书作品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较高的地位,影响广泛并被广大的书法爱好者所认同。
吴昌硕行书的艺术成就不仅仅是技巧的表现,更在于其深层次的人文内涵。
吴昌硕篆刻作品经典解析,独特的艺术风格与艺术魅力
吴昌硕篆刻作品经典解析,独特的艺术风格与艺术魅力吴昌硕(1844-1927)初名俊,又名俊卿,字仓石、昌石等,号朴巢、缶庐、老缶、苦铁等,浙江安吉人。
晚清杰出的艺术家,其书法、绘画、篆刻等都有很高的成就,对中国近现代的书画、篆刻创作发展影响巨大。
纵观吴昌硕印章艺术的发展,有三个因素的影响极为重要甚至起到决定性作用。
首先,早年师法浙派,对其刀法意蕴的学习领会,从他留下的印作中可以看到浙派刀法技巧、结字造型、形式风格等的影响。
其次,在师法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等名家时,前人对古代碑铭、砖瓦文字等广泛取法,深刻地影响了他,使他借鉴的资料更为广博,除取法战国、秦汉玺印外,对铭文陶文、封泥、汉三国篆碑,汉晋砖瓦文字等都有深入的研究,并在其印章的创作中触会贯通,自成面目。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是他对书法、国画的精深研究,为其印章艺术提供了丰厚的养分。
受到邓石如等清代名家“印从书出”创作观念的启发,吴昌颂对秦《石鼓文》临习用功最多,成就也最高,对他的篆刻则作影响最大。
其印章结字以及线条的质感,从其印章上分析,大部出自《石鼓文》书篆风格,尤其是其成熟期的作品,印章结字造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他《石鼓文》书法的完美“再现”。
其国画的艺术成就对他的印章艺术的贡献也显而易见的。
现从吴昌硕的印章分析来看,其印章的结字、章法以及对点、画构成的空间分割形式,无一不显示其绘画构成能力的影响。
诸此种种,成就了吴昌硕印章独特的艺术风格与隽永的艺术魅力。
吴昌硕一生治印甚勤,前后长达六十多年,其印风远传海外,对中国近现代印坛的影响巨大。
其创作思想、提倡和力行的艺术法则,启示着后人的学习、创新。
安吉吴俊章这是一方典型的取法汉将军凿印的白文印。
文字排列左靠,边栏下厚右实。
“安吉吴俊”四字方结,“章”字长形,均重心低矮取朴拙大方之态。
从印面观察,其刀法应为侧刃单刀双刻,爽利自然,多数似为一次刻成,只有少量线条交接补刀加刻,如“吴”字中下、“安、俊” 二字的中线等。
吴昌硕绘画赏析
吴昌硕简介及作品赏析吴昌硕,浙江省孝丰县人,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等。
他是晚清著名画家、书法家、篆刻家。
同时,他与虚谷、蒲华、任伯年齐名为清末海派四杰”。
晚年定居上海,广收博取,诗、书、画、印并进;晚年风格突出,篆刻、书法、绘画三艺精绝,声名大振,公推艺坛泰斗,成为后海派”艺术的开山代表、近代中国艺坛承前启后的一代巨匠。
吴昌硕最擅长写意花卉,受徐渭和八大山人影响最大,由于他书法、篆刻功底深厚,他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及章法、体势融入绘画,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他自己说:我平生得力之处在于能以作书之法作画。
”他常常用篆笔写梅兰,狂草作葡萄。
所作花卉木石,笔力老辣,力透纸背,纵横恣肆,气势雄强,布局新颖,构图也近书印的章法布白,喜作对角斜势,虚实相生,主体突出。
用色喜用浓丽对比的颜色,尤善用西洋红,色泽强烈鲜艳。
名重当时的画家任伯年对吴昌硕以石鼓文的篆法入画拍案叫绝,并预言其必将成为画坛的中流砥柱。
吴昌硕作画用草篆书”以书法入画;线条功力异常深厚。
虽然从状物绘形的角度看其线条的质感似乎不够丰富、切实,但恰恰是舍弃了形的羁绊,吴昌硕的绘画才步入了意”的厅堂,从而形成了影响近现代中国画坛的直抒胸襟,酣畅淋漓的大写意”表现形式。
作为西泠印社首任社长的吴昌硕,他的篆刻成就确实达到了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度。
他的篆刻先从浙派”入手,后攻汉印,同时受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等人的影响。
搞篆刻的人都知道,要刻好字首先要写好字,所谓七分写三分刻,而吴昌硕书法中篆书成就尤甚。
他喜临石鼓,两周金文及秦代石刻,他的篆书凝炼遒劲、貌拙气酣,有金石气息。
有这样的书法功底,篆刻自然不同凡响,细细品味吴昌硕的印章,会感觉到有种雄而媚、拙而朴、丑而美、古而今、变而正的特点。
在篆刻方面,吴昌硕上取鼎彝、秦汉,下挹明清,创造性地以厚重的钝刀,用切、冲两种刀法结合治印,这样他的篆刻作品能在秀丽处显苍劲,流畅处见厚朴,小小一方印章所诠释的美学意义是巨大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昌硕字画鉴定方法
《吴昌硕字画鉴定方法》
一、线条和调和
1、线条:吴昌硕的书法线条一般厚重大气,能够体现出其非凡
的文化底蕴。
无论是端正的仄仄笔或是华丽的横折笔,均能表现出吴昌硕的风格和特色。
线条的粗细也充分体现了吴昌硕不同书法风格的特点,从笔势的行进节奏,到笔画的出入,都具有鲜明的风格。
2、调和:吴昌硕作品的写意极具动感,从题材到风格,他能够
巧妙地调和创造出独特的现代书法风格。
他能够采用油墨织锦的技法,以特殊的调和变化,把文字和图像融于一体,形成更加丰富的艺术表现。
二、结构与空间
1、结构:吴昌硕一般以端正和排列适度的方式,将书法作品构
筑出来。
由于他的书法作品结构稳定而有序,使其受到艺术专家的追捧。
2、空间:吴昌硕的书法作品注入了浓厚的文化情怀。
他能够在
结构上有序的形成空间,以此达到深刻表达的效果。
由此看来,他对书法空间的把握非常到位,令其作品十分活泼、有趣。
三、工艺
吴昌硕多用油墨织锦的技法来书写其作品,他能够巧妙地结合技法、线条和调和,把文字和图像融合在一起,形成更加丰富的艺术表现。
他的书法作品能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极具观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