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赏析
梦话凄凉——苏轼《江城子》赏析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三句总束全词,是感情发展的高潮。“短松冈”,是说种着矮小松树的山冈,承上片“千里孤坟”,指亡妻的坟墓。据《本事诗》:唐开元年间,有一位姓张的幽州衙将,妻死后留下五子,受后妻虐待,亡妻忽从冢中出,题诗告张说:“死生今有隔,相见永无因。……欲知断肠处,明月照松冈。”苏轼在此化用其意,却十分贴切、自然,不露痕迹。“料得”是“料想”、“猜想”,推测之词,语气却又十分肯定。“年年”,是年复一年,既指已经过去的漫长的十年,亦指未来的无尽的岁月。梦中情景,何等真切,醒来却一切化为乌有,便又重陷入生死相隔、渺茫不见的深沉的悲哀。遥隔千里,松冈之下,亡人长眠地底,冷月清光洒满大地,这是一种怎样孤寂凄哀的情景啊!身处此情此景之中的亡妻自然是悲痛难言,而念及此情此景的诗人亦不免肝肠寸断。“肠断处”是指亡妻的孤坟,“断肠人”则是概指生者与死者。遥承开头“十年生死两茫茫”之意,首尾相接,全诗浑然融为一体,使感情得到充分的发展、强化。
梦话凄凉 —— 苏轼《江城子》赏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感情深挚的悼亡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太守。序云:“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乙卯即熙宁八年。题为记梦,实际是通过记梦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诗人十九岁娶王弗为妻,二人恩爱和睦,感情笃厚。王弗随苏轼官居京师,不幸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五月亡故,先葬于汴京西郊,次年归葬故里四川眉州东北之彭山县安镇乡。这首词即为怀念亡妻王弗而作。
全词感情深挚,充满一种凄婉哀伤的调子。上片写死别之痛和相思之苦。“十年生死两茫茫”,长久郁结于心的深长的悲叹,首句即从心底迸发而出,为全词定下了主调,凄哀至极。王弗病故至苏轼作此词时恰为十年。十年,在短促的人生中,是一段漫长的途程。然而,岁月的流逝,生活的变迁,都没有冲淡诗人对亡妻的一片深情,他不仅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她,而且思念之情,历时愈久而愈深、愈浓。怀想至切,却生死相隔,不得一见。“茫茫”二字,传达出一种莫可名状的空寂凄清之感。值得注意的是“茫茫”前着一“两”字。“两茫茫”,就不只是讲诗人这一面的心情和感受,也同时包含了九泉之下的妻子在内。读此一句,仿佛听见了诗人对亡妻凄苦的告语:十年呵,我日夜思念你,杳无音讯;你呢,也日夜思念我,同样音讯杳无。生者和死者,一样情思,一样哀绪。这里将无知作有知写,虽系虚空悬想,却更见得夫妻二人生前相知相爱之深,死后刻骨相思之切,以及相思而不得相见之痛。“两茫茫”所表现出的感情,凄婉、沉痛,直笼罩全篇。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全诗翻译赏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全诗翻译赏析【原文】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译文】十年生死相隔音讯渺茫,即便是强忍着不思念,你的形影也永远难忘。
如今你静卧在千里外的孤坟里,我到哪里去诉说心中的凄凉。
纵此相见了你也不会认出我,我现在是满脸尘土,两鬓如霜。
夜里我在梦中忽然返回家乡,在小屋的窗前,你正打扮梳妆。
我们相对无言默默凝望,只有泪水簌簌流下千行。
料想年年最让我伤心的地方,就在这明月之夜,长满小松林的坟冈。
【赏析一】从标题看,苏轼这首词是记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梦境也是现实生活状况及其精神境界的间接的表现。
词作开始,词人写道:十年生死两茫茫。
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
妻子去世已经十年了,生死相隔,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都茫然无知了。
是的,生死两茫茫。
词人接着写道:不思量,自难忘。
思量即想念人。
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
也就是想忘却而反而忘却不了。
这里,暗示了词人与妻子王弗的情感很深。
词人写道: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千里即王弗葬在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
一个孤字,不但表明各自一方的孤独,而且也暗示了词人孤独与痛苦的心理。
孤坟一词引用了孟启的《本事诗徵异第五》。
其中记载了姓张的,妻孔氏赠夫诗:不忿成故人,掩涕每盈巾。
死生今有隔,相见永无困。
匣里残妆粉,留将与后人。
黄泉无用处,恨作冢中尘。
有意怀男女,无情亦任君。
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
苏轼取其后两句中的孤坟来指其妻王氏之墓。
我们知道,在这十年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颇受压制,心境悲愤,外放密州,甚至入狱,无论在生活上,抑或在精神上都是困苦的,压抑的。
可以说,痛苦之悲,凄凉之感不言而喻。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意思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意思“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是一句著名的诗句,出自唐代诗人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这句诗意境深远,意味着人类的生命并不长久,生离死别之间,常常让人难以忘怀。
这句话让人们反思自己的生命,以及人生的意义。
这句诗的深意在于“十年生死两茫茫”,人类的生命虽然长达十年,但是生与死之间,感觉却是茫茫无边。
人们不会随着岁月慢慢变老,而是像烟花一样,一瞬间就离开了这个世界。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如此短暂,这是不可避免的事实。
“不思量,自难忘”,这句话传达了时间的残酷和人类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的重要性。
时间的过去是不可逆转的,所以我们应该珍惜人生中的每一个瞬间。
此时此刻,我们应该思考,对自己的人生做一些调整,如何在短暂的生命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因为当我们回顾人生时,人们经历的无数挫败和失败,仍然是无法忘怀的。
因此,“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句诗鼓舞了人们在短暂的人生中把握重要的机会和价值,因为知道自己走过的时间是永远不会回来的。
即使短暂,我们也生活得愉悦,创造美丽的回忆,感受生命的意义,让人们有意义的生活。
个体应当思考的话题有很多,例如:1. 人类的生命是非常短暂的,应该如何把握时间,珍惜人生?2. 如何找到自己的价值,为此而奋斗?3. 如何度过人生的各个阶段?如何根据自身身体条件,做出最合理的人生安排?4. 当面对起伏不定的人生之路时,如何保持信心和勇气?5. 如何审视人生谷底和巅峰时期,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6. 如何把握当下,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更有意义?7. 如何面对人生令人不快的事情,例如一些失落和挫败等等?总的来说,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句话鼓舞我们珍惜时间,寻找自己的生命意义,让我们无论到了什么时候,都能够积极面对人生。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译文-注释-大意-赏析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译文|注释|大意|赏析《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译文|解释|大意|赏析《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译文|解释|大意|赏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①,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②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③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④冈。
【解释】这是北宋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堪称情意缠绵、字字血泪,是悼亡词中的经典之作。
乙卯(mǎo):北宋熙宁八年,即公元1075年。
①思量(liáng):想念。
②纵使:即使。
③顾:看。
④短松:矮松。
【大意】十年生死相隔,思念茫茫,相见无法。
压抑思念,却难以忘怀。
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
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
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
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山坡,就是思念妻子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赏析】在爱人逝世十年之际,远在千里之外的苏轼无法抑制对夫人的思念而在梦中与夫人相会,醒后写下这首词,这是深深的怀念,这是浓浓的情意。
十年的生死相隔,死者对人世是茫然无知了,活着的人对逝者也是同样的一无所知。
恩爱夫妻,撒手永诀,转瞬间十年已过。
想当初,年方十六的王弗嫁给了十九岁的苏东坡,少年夫妻自是情深意重,王弗更是蕙质兰心、善解人意。
然而,人生总是充满意外,上天总是厌倦完满。
好端端的陆游与唐婉,硬生生被礼教拆散,如今堪称天造地设的苏轼和王弗也抵不过命运的无常。
逝者已矣,生者铭记,虽然不是经常想念,但绝不是已经忘却,只是在心中埋得太深而已。
往事蓦然来到心间,久蓄的情感潜流,忽如闸门大开,奔腾澎湃难以遏止。
于是乎有梦,是真实而又自然的。
对王弗的英年早逝,苏轼感慨万千,远隔千里,无处诉说凄凉。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原文翻译与赏析

精心整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原文翻译与赏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原文翻译与赏析小故事网时间:2016-09-01江城子(苏轼)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音讯渺茫。
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
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
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
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
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年5妹王闰之,据说此女颇有其堂姐遗风,由此也足见苏轼对爱妻的深切思念。
死别十年,苏轼夜梦亡妻,凄楚哀惋,久蓄的情感澎湃奔涌,不可遏止,于是写下了这首着名的悼亡词。
【赏析二】本词为悼亡词名作,是苏轼怀念亡妻王弗所作。
苏轼十九岁时,与四川青神县乡贡进士王方之女年方十六的王弗完婚。
王氏贤良聪慧,终日陪伴苏轼读书,二人情深意切,十分恩爱。
宋英宗治平二年,王氏病逝;熙宁八年,苏轼到密州任知州。
下片写梦会亡妻,妻临窗而作,对镜梳妆,再现当年闺房生活情景。
这样幸福的生活场景,反衬出今日无处无人诉说的悲凉。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刻画梦中悲伤相见的场面,此时酸甜苦辣涌上心头,却相对无言默默凝望,只有泪水簌簌流下千行,表现了深挚的夫妻情意。
直到从梦中醒来,词人仍然沉浸在深深的哀痛之中,清冷的明月之夜,长满小松林的坟冈,都是自己思念妻子而柔肠寸断的地方,表达出对亡妻永不能忘怀的浓郁情思。
全词感情凝重,词人将梦境与现实结合在一起,构思巧妙,笔法率直,格调高尚、凄清。
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
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
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
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宋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原文、译文及赏析

宋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原文、译文及赏析原文: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宋朝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古诗简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既《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
此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
上阙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写实;下阙记述梦境,抒写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写虚。
上阙记实,下阙记梦,虚实结合,衬托出对亡妻的思念,加深全词的悲伤基调。
词中采用白描手法,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
全词思致委婉,境界层出,情调凄凉哀婉,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译文: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
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
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
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
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
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注释:⑴江城子:词牌名。
⑵乙卯(mǎo):公元1075年,即北宋熙宁八年。
⑶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
⑷思量:想念。
“量”按格律应念平声liáng。
⑸千里:王弗葬地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
孤坟:孟启《本事诗·徵异第五》载张姓妻孔氏赠夫诗:“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
”其妻王氏之墓。
⑹纵使:即使。
⑺尘满面,鬓如霜:形容饱经沧桑,面容憔悴。
⑻幽梦:梦境隐约,故云幽梦。
⑼小轩窗:指小室的窗前,小轩:有窗槛的小屋。
苏轼《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阅读答案及赏析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阅读答案及赏析【阅读理解题目】: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liáng),自难忘(wáng)。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bìn)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①乙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苏轼四十岁,当时任密州(今山东诸城县)知州。
②十年生死两茫茫:十年来,生死双方隔绝,什么都不知道了。
茫茫,不明貌。
作者写这首词的时候,他的妻子王弗恰恰死去十年。
③千里孤坟:作者妻子的坟墓在四川彭山县,和他当时所在地的密州东西相距数千里。
④“尘满面”两句:两鬓已经白如秋霜,哀伤自己奔走劳碌和衰老。
⑤轩窗:门窗。
⑥短松冈:指墓地。
在遍植松树的小山冈上。
1.对上词解读不正确的项是()A.这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
上片写诗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是写实。
B.“无处话凄凉”既是诗人自己因仕途坎坷、潦倒失意的悲情愁绪,无法向千里之外长眠地下的爱妻诉说,亦包括亡妻亦无法向千里之外的诗人诉说凄凉在内。
C.“尘满面,鬓如霜”寥寥数字,刻画的是外部形象,却表现出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跟妻子死别十年来的痛苦经历、感情,都含蕴在这六个字之中了。
D.下片记述梦境,表达了诗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
全词浓墨重彩,抒写出对亡妻的情意缠绵,字字血泪,情调凄凉哀婉。
2.“不思量,自难忘”可是为什么在“自难忘”之上加了“不思量”?这不显得有点矛盾吗?【参考答案】:1、答案:D(浓墨重彩错)2、“不思量”不是真的不去思量,而是因为相思实在太苦,太伤人,故而不敢思量,但结果却是“自难忘”。
“不思量,自难忘”,写生者对死者的思念。
“不”初看自相矛盾,仔细领会,却是诗人的更深一层的情怀。
说不思量,即是思量。
因为这种思念,不一定是一种有意识的每时每刻的思念,也是一种难以中断的无意识的思念,所谓“此情无计可消除,所谓“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一叙述的跌宕,更显出思妻之情的深沉。
苏轼《江城子》原文翻译及解析

苏轼《江城子》原文翻译及解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试题资料、作文大全、语文资料、公文资料、素材资料、古诗文、教案大全、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test questions,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Chinese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s, material materials,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plan encyclopedia, synonyms, antonym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苏轼《江城子》原文翻译及解析苏轼《江城子》原文翻译及解析《江城子》作者: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精选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赏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
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
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
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里说:“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名弗),卒于京师。
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
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
”于平静语气下,寓绝大沉痛。
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陈师道语)且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中国文学史上,从《诗经》开始,就已经出现“悼亡诗”。
从悼亡诗出现一直到北宋的苏轼这期间,悼亡诗写得最有名的有西晋的潘岳和中唐的元稹。
晚唐的李商隐亦曾有悼亡之作。
他们的作品悲切感人。
或写爱侣去后,处孤室而凄怆,睹遗物而伤神;或写作者既富且贵,追忆往昔,慨叹世事乖舛、天命无常;或将自己深沉博大的思念和追忆之情,用恍惚迷离的文字和色彩抒发出来,读之令人心痛。
而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
苏轼的这首悼亡之作与前人相比,它的表现艺术却另具特色。
这首词是“记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
但虽说是“记梦”,其实只有下片五句是记梦境,其他都是抒胸臆,诉悲怀的,写得真挚朴素,沉痛感人。
题记中“乙卯”年指的是公元1075年(宋神宗熙宁八年),其时苏东坡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年已四十。
这首“记梦”词,实际上除了下片五句记叙梦境,其他都是抒情文字。
开头三句,排空而下,真情直语,感人至深。
“十年生死两茫茫”生死相隔,死者对人世是茫然无知了,而活着的人对逝者呢,不也同样吗?恩爱夫妻,撒手永诀,时间倏忽,转瞬十年。
“不思量,自难忘”,人虽云亡,而过去美好的情景“自难忘”怀呵!王弗逝世转瞬十年了,想当初年方十六的王弗嫁给了十九岁的苏东坡,少年夫妻情深意重自不必说,更难得她蕙质兰心,明事理。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宋词注释翻译赏析这首词的上阕,作者以白描的手法,叙述了自己与妻子王弗生死离别的情景。
“十年生死两茫茫”,生死相隔,死者对人世是茫然无知了,而活着的人对逝者,也是同样的。
恩爱夫妻,撒手永诀,时间倏忽,转瞬十年。
“不思量,自难忘”,人虽云亡,而过去美好的情景“自难忘”怀。
王弗逝世转瞬十年了,想当初年方十六的王弗嫁给了十九岁的苏东坡,少年夫妻情深意重自不必说,更难得她蕙质兰心,明事理。
这十年间,东坡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颇受压制,心境悲愤;到密州后,又逢凶年,忙于处理政务,生活困苦到食杞菊以维持的地步,而且继室王润之(或许正是出于对爱妻王弗的深切思念,东坡续娶了王弗的堂妹王润之,据说此女颇有其堂姐风韵)及儿子均在身旁,故不能年年月月,朝朝暮暮都把逝世的妻子老挂在心间。
不是经常想念,但绝不是已经忘却。
这种深深地埋在心底的感情,是难以消除的。
因为作者时至中年,那种共担忧患的夫妻感情,久而弥笃,是一时一刻都不能消除的。
作者将“不思量”与“自难忘”并举,利用这两组看似矛盾的心态之间的张力,真实而深刻地揭示自己内心的情感。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想到爱妻华年早逝,感慨万千,远隔千里,无处可以话凄凉,话说得极为沉痛。
其实即便坟墓近在身边,隔着生死,也是不能话凄凉的。
这是抹煞了生死界线的痴语、情语,极大程度上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凄凉无助而又急于向人诉说的情感,格外感人。
接着,“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这三个长短句,又把现实与梦幻混同了起来,把死别后的个人种种忧愤,包括在容颜的苍老,形体的衰败之中,这时他才四十岁,已经“鬓如霜”了。
明明她辞别人世已经十年,却要“纵使相逢”,这是一种绝望的、不可能的假设,感情是深沉、悲痛,而又无奈的,表现了作者对爱侣的深切怀念,也把个人的变化做了形象的描绘,使这首词的意义更加深了一层。
苏东坡曾在《亡妻王氏墓志铭》记述了“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的父训。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赏析]卜算子苏轼赏析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赏析]卜算子苏轼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74d326469dc5022abea008e.png)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赏析]卜算子苏轼赏析原文《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赏析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
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
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
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里说:“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名弗),卒于京师。
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
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
”于平静语气下,寓绝大沉痛。
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陈师道语)且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中国文学史上,从《诗经》开始,就已经出现“悼亡诗”。
从悼亡诗出现一直到北宋的苏轼这期间,悼亡诗写得最有名的有西晋的潘岳和中唐的元稹。
晚唐的李商隐亦曾有悼亡之作。
他们的作品悲切感人。
或写爱侣去后,处孤室而凄怆,睹遗物而伤神;或写作者既富且贵,追忆往昔,慨叹世事乖舛、天命无常;或将自己深沉博大的思念和追忆之情,用恍惚迷离的文字和色彩抒发出来,读之令人心痛。
而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
苏轼的这首悼亡之作与前人相比,它的表现艺术却另具特色。
这首词是“记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
但虽说是“记梦”,其实只有下片五句是记梦境,其他都是抒胸臆,诉悲怀的,写得真挚朴素,沉痛感人。
题记中“乙卯”年指的是公元1075年(宋神宗熙宁八年),其时苏东坡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年已四十。
这首“记梦”词,实际上除了下片五句记叙梦境,其他都是抒情文字。
开头三句,排空而下,真情直语,感人至深。
“十年生死两茫茫”生死相隔,死者对人世是茫然无知了,而活着的人对逝者呢,不也同样吗?恩爱夫妻,撒手永诀,时间倏忽,转瞬十年。
苏轼《江城子》宋词全文赏析及注释翻译

苏轼《江城子》宋词全文赏析及注释翻译苏轼《江城子》宋词全文赏析及注释翻译江城子已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译文】(一)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音讯渺茫。
不思念吧,但本来难忘。
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与她交谈凄凉的景况。
即使相逢也料想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在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梳妆。
两人互相望着,没有言语,只有泪千行。
料想年年断肠的地方,晚上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上。
(二)十年漫漫生死隔两茫茫。
不用去细思量,你的形影我难忘。
千里遥远的孤坟,竟无处向你诉满腹凄凉。
纵然是夫妻再相逢你也许认不出我,灰尘满面,两鬓如霜!夜里做了个渺茫的梦忽然返回故乡。
在那小门窗,她正在梳妆。
相对惨然不语,只有淋淳热泪千行。
料想得到,她为惦念我年年痛断柔肠的地方,就在明月的夜晚,矮松的山冈。
【注释】① 十年:苏轼妻王氏去世十年。
② 千里孤坟:王氏去逝后葬在四川。
【赏析】作者写此词时正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他的妻子王弗在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死于开封。
到此时(熙宁八年)为止,前后已整整十年之久了。
词前小序明确指出本篇的题旨是“记梦”。
然而,梦中的景象只在词的下片短暂出现,在全篇中并未居主导地位。
作者之所以能进入“幽梦”之乡,并且能以词来“记梦”。
完全是作者对亡妻朝思暮念、长期不能忘怀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所以开篇使点出了“十年生死两茫茫”这一悲惨的现实。
这里写的是漫长岁月中的个人悲凉身世。
生,指作者;死,指亡妻。
这说明,生者与死者两方面都在长期相互怀念,但却消息不通,音容渺茫了。
作者之所以将生死并提,除阐明题旨的作用之外,其目的还在于强调生者的悲思,所以,接下去立即出现“不思量,自难忘”这样的词句。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原文翻译与赏析

精心整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江城子》原文翻译与赏析【原文】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
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泪水流淌千行。
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妻子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赏析一】《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首词是苏轼为纪念亡故的结发妻子王弗而作。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王弗年仅二十六岁就不幸去世。
对诗人来说,这真是在生活上、感情上、事业上的三重打击。
苏轼对结发妻子王弗爱之深、情之笃,思之切、念之久。
在这首《江城子》词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赏析二】苏门六君子之一的陈师道曾用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评赞此词。
读此词,确实能看到它字字都浸着血泪,听到作者锥心裂肺的恸哭之声了正月二十日这天夜里,他梦见爱妻王弗,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的悼亡词。
苏东坡的这首词是记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
但实际上,词中记梦境的只有下片的五句,其他都是真挚朴素,沉痛感人的抒情文字。
十年生死两茫茫生死相隔,死者对人世是茫然无知了,而活着的人对逝者呢,不也同样吗?恩爱夫妻,一朝永诀,转瞬十年了。
不思量,自难忘人虽云亡,而过去美好的情景自难忘呵!王弗逝世十年了,想当初年方十六的王弗嫁给了十九岁的苏东坡,少年夫妻情深意重自不必说,更难得她蕙质兰心,明事理。
来,把死别后的个人忧愤,包括苍老衰败之中,这时他才四十岁,已经鬓如霜了。
她辞别人世已经十年了,纵使相逢恐怕也认我不出了。
这个不可能的假设,感情深沉悲痛,表现了对爱侣的深切怀念,也寄寓了自己的身世之感。
如梦如幻,似真非真,其间真情恐怕不是仅仅依从父命,感于身世吧。
苏东坡曾《亡妻王氏墓士铭》记述了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的父训。
作者索于心,托于梦的实是一份不思量,自难忘的患难深情啊。
下片的头五句,才入了题开始记梦。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赏析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shēnɡ sǐ)两茫茫》赏析江城子·乙卯正月(zhēngyuè)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ɡū fén),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wéiyǒu)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是一首悼亡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其时东坡正在密州任知州,时年四十。
距其妻王弗逝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开封到现今为止,前后(qiánhòu)已整整十年之久。
从词前小序我们可以了解到,这是首“记梦”词,全词本身就罩有一种虚无缥缈之感。
王弗十九岁时与东坡结为连理,夫妻二人琴瑟和弦,感情甚笃,堪比北宋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王弗本人也颇有“擅朋友擅知己擅妻子”之风。
王氏逝去十年时间里,东坡结合自己十年来的官海沉浮以及人世沧桑,写出了这首感情挚深的悼亡词,一为悼亡亡妻,二为悼亡自身在凡尘俗世中摸爬滚打的十年沧桑岁月,表达了对亡妻深深的思念与往事不堪言的无奈与沉痛。
全词感情真挚、凡中见情。
上阕写实。
“十年生死两茫茫”,是对亡妻的思念,对现世的失望,“十年”一词,是时间之久远,点出作者身受种种磨难历来已长,身体与心理都无比疲惫。
“生死”一词,则更加写出作者的无奈与悲痛。
世上最远的距离,莫过于生与死的距离。
一个人孤苦伶仃地活在世上,另一人却早已长眠于黄泉。
是比凌迟更甚的折磨,况且词人还经受这种天人永隔的苦难整整十年。
“两茫茫”,“两”字写出这种折磨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
词人相信长眠于黄泉的妻子也定在深深地思念着自己。
“茫茫”一词,则写出了这种思念有形却无从寻起的深深的无奈之感。
“不思量,自难忘”,“不思量”,读到此处,我们可能会讶异作者为何如此讲,难道是因为这种无处可寻的思念已经完全磨灭了作者的心智了吗?往后读去,“自难忘”一词,则点出了作者的心情。
苏轼经典的诗词名句及赏析

苏轼经典的诗词名句及赏析【篇一】1、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出处】宋·诗人《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四日夜记梦》【赏析】分别十年,是生是死,彼此都无从知晓;遥遥相对,不觉茫然。
即使未曾思量,但她的人影却自然浮现心头,使人永难忘怀。
“十年生死两茫茫”用来表示对离别经年,既不知生死,又无从联络的亲友的感怀与。
“不思量,自难忘”描写对故人追念的深刻,难以忘怀。
原诗是一首悼亡诗,描写诗人对已逝妻子的深切思念,情真语挚,感人至深。
2、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出处】宋·诗人《赠刘景文》【赏析】“最是橙黄橘绿时”是指。
这两句诗的语译是:你可要记住,一年当中最美好可爱的景色,正是那橙子已黄、橘子尚绿的时候。
“一年好景君须记”常用来嘱咐他人要特别记住某一段意义不寻常的日子,或是景色最美好的时光。
3、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出处】宋·诗人《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赏析】胸中保有一股浩然之气,迎着千里的雄风,心怀是多么的豪放、快意。
后人常引用“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来形容志在千里的豪情壮志,很有一种“乘长风破万里浪”的雄伟气势。
登高望远,迎风屹立,最容易引发人的豪情壮志,此时此刻大呼“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确实可以把人心的豪情,畅快地表达出来。
【篇二】1、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
【出处】宋·诗人《和子由渑池怀旧》【赏析】人生在世,总是到处流浪漂泊,这像什么呢?就恰似那飞来飞去的鸿雁一样,偶然在雪地上停留片刻,也许会留下一些指爪的痕迹,但等到鸿雁飞去以后,又有谁会记得它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呢?恰似,或作应似。
常年在外流浪的人,最喜欢吟“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这两句诗了。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出处】宋·诗人《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赏析】人生在世,会遭遇到各种悲、欢、离、合,就好像天上的也有阴、晴、圆、缺一样,这些事是自古以来就不曾圆满周全的。
苏轼《江城子》原文翻译及赏析

苏轼《江城子》原文翻译及赏析苏轼《江城子》原文翻译及赏析赏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轼《江城子》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苏轼《江城子》原文翻译及赏析篇1作品原文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作品注释⑴江城子:词牌名。
⑵乙卯(mǎo):公元1075年,即北宋熙宁八年。
⑶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
⑷思量:想念。
“量”按格律应念平声liang。
⑸千里:王弗葬地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
孤坟:孟棨《本事诗·徵异第五》载张姓妻孔氏赠夫诗:“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
”其妻王氏之墓。
⑹纵使:即使。
⑺尘满面,鬓如霜:形容饱经沧桑,面容憔悴。
⑻幽梦:梦境隐约,故云幽梦。
⑼小轩窗:指小室的窗前,小轩:有窗槛的小屋。
⑽顾:看。
⑾料得:料想,想来。
肠断处:一作“断肠处”。
⑿明月夜,短松冈:苏轼葬妻之地,短松:矮松。
作品译文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思念可终究难相望。
千里之外那座遥远的孤坟啊,竟无处向你倾诉满腹的悲凉。
纵然夫妻相逢你也认不出我,我已经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
昨夜我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在小屋窗口你正在打扮梳妆。
你我二人默默相对惨然不语,只有流出淋漓热泪洒下千行。
料想得到我当年想她的地方,就在明月的夜晚矮松的山冈。
创作背景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
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
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
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里说:“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名弗),卒于京师。
古诗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翻译赏析

古诗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翻译赏析《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
其全文如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前言】《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
此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
上阙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写实;下阙记述梦境,抒写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写虚。
上阙记实,下阙记梦,,虚实结合,衬托出对亡妻的思念,加深全词的悲伤基调。
词中采用白描手法,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
全词思致委婉,境界层出,情调凄凉哀婉,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翻译】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
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
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
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
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
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鉴赏】中国文学史上,从《诗经》开始,就已经出现“悼亡诗”。
从悼亡诗出现一直到北宋的苏轼这期间,悼亡诗写得最有名的有西晋的潘岳和中唐的元稹。
晚唐的李商隐亦曾有悼亡之作。
他们的作品悲切感人。
或写爱侣去后,处孤室而凄怆,睹遗物而伤神;或写作者既富且贵,追忆往昔,慨叹世事乖舛、天命无常;或将自己深沉博大的思念和追忆之情,用恍惚迷离的文字和色彩抒发出来,读之令人心痛。
而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
苏轼的这首悼亡之作与前人相比,它的表现艺术却另具特色。
这首词是“记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
但虽说是“记梦”,其实只有下片五句是记梦境,其他都是抒胸臆,诉悲怀的,写得真挚朴素,沉痛感人。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意思及赏析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意思及赏析苏轼《一江一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意思及赏析一江一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苏轼十年1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2,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3。
1十年:这里是指苏东坡的妻子王弗去世十年。
2还乡:回到了当年他们夫妻共同生活的故乡。
3短松冈:王弗的坟地。
你去世已经十年,彼此音讯渺茫。
不用刻意去思念,本来想忘记都不可能。
你的孤坟远在千里,无人与你共话凄凉了。
你我即使相逢,也料想不会认识吧,如今的我已是灰尘满面,鬓发如霜之人了。
晚上忽然梦见回到了家乡,只见你正在小窗前梳妆。
我们互相望着,相顾无言,泪水簌簌地往下落。
料想年年让我断肠的地方,正是那明月照耀的短松岗了。
【无言之美】这首诗中的苏东坡正经历了人生中最低潮的时期,而他的妻子王弗也去世十年了。
突然梦见正在梳妆打扮的娇一妻,他们竟然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分别了十年,为何没有言语?因为苏东坡看王弗,还是当年那副可一爱一的模样,内心百感一交一集;而王弗看苏东坡,俨然已经是鬓发苍苍的老者,青春不再,更加心痛。
此时无声胜有声,两人虽然无言,但内心已经领会了彼此的意。
【赏析】苏东坡的每首作品都算得上是真情真意的好文章,但是这一首格外让人欷歔:那个站在赤壁高歌“大一江一东去”的苏东坡,也会有这样凄恻、哀婉的时候,这时的他更加接近一个寻常的丧妻之人,让人格外同情。
常常刚毅的人突然写起柔情小词,格外令人印象深刻。
如果你是一个经常写单一题材的文章的人,不妨也去尝试自己很少创作的另一种题材。
【启示】不管是伟大的诗人,还是寻常的老百姓,都需要有至亲的人陪伴,需要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一个可以依靠的港湾。
感情永远是世界上说不完、讲不尽的主题。
如何与身边的人相处、如何带给他们快乐、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这是每个人一生当中都会面对、思考、解决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赏析作品简介《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
此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
上阙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写实;下阙记述梦境,抒写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写虚。
上阙记实,下阙记梦,虚实结合,衬托出对亡妻的思念,加深全词的悲伤基调。
词中采用白描手法,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
全词思致委婉,境界层出,情调凄凉哀婉,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作品原文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命运两茫茫,不思量,自难以忘怀。
千里孤坟,无处话悲凉。
纵使相见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作品注解⑴江城子:词牌名。
⑵乙卯(mǎo):公元年,即为北宋熙宁八年。
⑶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
⑷思量:怀念。
“量”按格律Combraille平声liang。
⑸千里:王弗葬地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
孤坟:孟棨《本事诗·徵异第五》载张姓妻孔氏赠夫诗:“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
”其妻王氏之墓。
⑹纵使:即使。
⑺尘满面,鬓如霜:形容饱经沧桑,面容憔悴。
⑻幽梦:梦境隐约,故云幽梦。
⑼小轩窗:指小室的窗前,小轩:有窗槛的小屋。
⑽刘:看看。
⑾料得:料想,想来。
肠断处:一作“断肠处”。
⑿明月夜,长松冈:苏轼葬妻之地,短松:云杉。
作品译文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忍住不回去思念可以终究容易隔海相望。
千里之外那座荒凉的孤坟啊,竟无处向你诉说满腹的伤感。
纵然夫妻相见你也不敢相信我,我已经就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
昨夜我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在小屋窗口你正在打扮梳妆。
你我二人默默相对惨然不语,只有流出淋漓热泪洒下千行。
料想得到我当年想她的地方,就在明月的夜晚矮松的山冈。
创作背景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
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
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
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里说:“治平二年()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名弗),卒于京师。
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
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
”于平静语气下,寓绝大沉痛。
公元年(熙宁八年),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陈师道语)且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作品品酒中国文学史上,从《诗经》开始,就已经出现“悼亡诗”。
从悼亡诗出现一直到北宋的苏轼这期间,悼亡诗写得最有名的有西晋的潘岳和中唐的元稹。
晚唐的李商隐亦曾有悼亡之作。
他们的作品悲切感人。
或写爱侣去后,处孤室而凄怆,睹遗物而伤神;或写作者既富且贵,追忆往昔,慨叹世事乖舛、天命无常;或将自己深沉博大的思念和追忆之情,用恍惚迷离的文字和色彩抒发出来,读之令人心痛。
而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
苏轼的这首悼亡之作与前人相比,它的表现艺术却另具特色。
这首词是“记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
但虽说是“记梦”,其实只有下片五句是记梦境,其他都是抒胸臆,诉悲怀的,写得真挚朴素,沉痛感人。
题中“乙卯”年指的就是公元年(宋神宗熙宁八年),其时苏东坡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年已四十。
这首“记梦”词,实际上除了下片五句记述梦境,其他都就是抒情文字。
结尾三句,排空而下,真情直语,感人至深。
“十年命运两茫茫”命运相距,死者对人世就是茫然无知了,而活著的人对逝者,也就是同样的。
恩爱夫妻,搭理永诀,时间倏忽,转瞬十年。
“不思量,自难以忘怀”,人虽云亡,而过去幸福的情景“自难以忘怀”容。
王弗去世转瞬十年了,想当初年方十六的王弗娶了十九岁的苏东坡,少年夫妻情深意重自不必说,更难得她蕙质兰心,清事理。
这十年间,东坡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备受压制,心境悲痛;至密州后,又可逢凶年,忙著处置政务,生活困苦至食杞菊以保持的地步,而且继室王润之(或许正是自身利益对爱妻王弗的诚挚思念,东坡再娶了王弗的堂妹王润之,据传此女颇存有其堂姐风韵)及儿子均在身旁,故无法年年月月,朝朝暮暮都把去世的妻子旧摆在心间。
不是经常怀念,但绝不就是已经忘怀。
这种深深地掩埋在心底的感情,就是难以消解的。
因为作者时至中年,那种共忧虑患上的夫妻感情,长而弥笃,就是一时一刻都无法消解的。
作者将“不思量”与“自难以忘怀”并举,利用这两组貌似矛盾的心态之间的张力,真实而深刻地阐明自己内心的情感。
十年忌辰,刺痛人心的日子里,他无法“不思量”那聪颖仁义的贤内助。
追忆蓦然走进心间,长白唇的情感潜流,忽例如闸门小上开,B90势不可挡难以遏制。
于是乎存有梦,就是真实而又自然的.。
“千里孤坟,无处话悲凉”。
想起爱妻华年早夭,感慨万千,连绵不断千里,无处可以话悲凉,话说得极为悲痛。
其实即便坟墓将近在身边,隔着命运,也就是无法话悲凉的。
这就是抹杀了命运界线的痴语、情语,很大程度上抒发了作者孤独寂寞、悲凉绝望而又急于向人倾诉的情感,格外感人。
接着,“纵使相见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这三个长短句,又把现实与梦幻混用了出来,把死别后的个人种种卧病,包含在容颜的苍白,形体的衰落之中,这时他才四十岁,已经“鬓如霜”了。
明明她拜见人世已经十年,却必须“纵使相见”,这就是一种恐惧的、不可能将的假设,感情就是深邃、悲愤,而又无奈的,整体表现了作者对爱侣的诚挚想念,也把个人的变化搞了形象的描写,并使这首词的意义更加浅了一层。
苏东坡曾在《亡妻王氏墓志铭》记述了“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的父训。
而此词写得如梦如幻,似真非真,其间真情恐怕不是仅仅依从父命,感于身世吧。
作者索于心,托于梦的确实是一份“不思量,自难忘”的患难深情。
下片的头五句,才进了题已经开始“记梦”。
“夜来幽梦忽归田”,就是记述,写下自己在梦中忽然返回了时在念中的故乡,在那个两人曾共度浪漫岁月的地方相约、重聚。
“小轩窗,正梳妆。
”那小室,平易近人而又熟识,她情态容貌,依稀当年,正在梳妆打扮。
这有如成婚未久的少妇,形象很美,拎出来苏轼当年的闺房之趣。
作者以这样一个常用而难以忘怀的场景抒发了爱侣在自己心目中的永恒的印象。
夫妻相逢,没发生久别重逢、卿卿我我的亲热,而是“泯无言,唯有泪千行!”这正是东坡笔力壮丽之处,妙绝千古。
正唯“无言”,魏元悲痛;正唯“无言”,才比不上了万语千言;正唯无言,才并使这个梦境令人深感无穷悲凉。
“此时无声胜有声”,无声之大胜,全系列是此。
别后种种从何说起,只有任凭泪水倾盈。
一个梦,把过去扎了回去,但当年的幸福情景,并不存有。
这就是把现实的体会渗入了梦中,并使这个梦也令人深感无穷悲凉。
结尾三句,又从梦境落下返回现实上来。
“可望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长松冈。
”纵使长眠地下的爱侣,在年年刘鑫鹏的这个日子,为了留恋人世、难舍亲人,而柔肠寸断。
推己至人,作者设想此时亡妻一个人在晦暗幽独的“明月”之夜的心境,堪称用心良苦。
在这里作者设想死者的痛苦,以寓自己的悼念之情。
这种表现手法,类似于杜甫的名作《月夜》,不说道自己如何,祖爷对方如何,使诗词意味,更加蕴蓄。
东坡此词最后这三句,意深,苦巨,余音袅袅,使人回味无穷。
特别就是“明月夜,长松冈”二句,重泉幽独,黯然魂销。
正所谓“天长地久有时天下,此恨绵绵麦熟期”(白居易《长恨歌》)。
这番痴情苦心耳稃感天动地。
这首词运用分合顿挫,虚实结合以及叙述白描等多种艺术的表现方法,来表达作者怀念亡妻的思想感情,在对亡妻的哀思中又糅进自己的身世感慨,因而将夫妻之间的情感表达得深婉而挚着,使人读后无不为之动情而感叹哀惋。
词牌概述江城子,词牌名之一。
唐词单调,始见《花间集》韦庄词,单调三十五字,七句五平韵。
或谓调因欧阳炯词中有“如(衬字)西子镜照江城”句而取名。
宋人改为双调,七十字,上下片都是七句五平韵。
欧阳炯单调词将结尾两个三字句加一衬字成为七言句,开宋词衬字之法。
后蜀尹鹗单调词将起首七言句改作三字两句,开宋词减字、摊破之法。
晁补之改其名为《江神子》,韩淲调有“腊后春前村意远”句,故又名《村意远》。
作品格律(○平声●仄声⊙可平可仄△平韵▲仄韵)十年命运两茫茫,不思量,自难以忘怀。
千里孤坟,无处话悲凉。
纵使相见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
●○△,●○△。
⊙●○○,⊙●●○△。
⊙●⊙○○●●,○●●,●○△。
夜来幽梦忽归田,小轩窗,正梳妆。
泯无言,惟有泪千行。
可望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长松冈。
⊙○⊙●●○△。
●○△,●○△。
⊙●○○,⊙●●○△。
⊙●⊙○○●●,○●●,●○△。
(仄韵:诗韵中的仄韵就是凡属上声、回去声、声母的韵,皆为仄韵,与“仄韵”相对。
)作者简介苏轼(~),宋代文学家。
字子嵩,字和尧,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于四川)人。
嘉祐(宋仁宗年号,~)进士。
曾上奏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嘲讽新法而下御史狱,被贬黄州。
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改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
后又贬谪惠州、儋州。
多惠政。
卒谥文忠。
学识渊博,晴奖励Menat。
与父苏洵、弟苏辙齐名“三苏”。
其文四海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