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学论文范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场经济学论文范文
篇一:市场经济学论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劳动价值论的思考
【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劳动价值论,应对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加以发展,对商品范畴的外延加以扩大,对价值的源泉做出新的说明,对我国实行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分配制度做出合理的解释。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以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为研究对象,运用劳动价值论以及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石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规律。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生产方式与马克思当时所面对的情况有本质不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不能直接解释和回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全部经济问题。
因此,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展劳动价值论的思考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劳动价值论,应对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加以发展
劳动价值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是“生产劳动”,生产劳动是生产新增价值的劳动,界定好了“生产劳动”,也就界定好了新增价值的源泉。
所以从理论上界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劳动是研究社会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首要任务。
马克思在研究生产劳动时,从两个角度界定了两对概念。
一是从是否生产出物质产品的角度将劳动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一类是不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
前一种劳动称为物质生产劳动,后一种劳动称为非物质生产劳
动。
二是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角度界定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认为只有与资本相联系、能够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否则是非生产劳动。
马克思从生产关系的角度对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界定无疑是科学的。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当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对于马克思时代发生了很大变化,而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关系与马克思时代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更有本质上的差别,加上对生产关系具有决定作用的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带来了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与换代,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各行各业的广泛运用,改变了生产劳动方式。
在这些情况下,马克思对生产劳动的界定已不能反映现阶段生产关系的新特征。
因而有必要对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加以发展。
首先,必须把“生产劳动”和“物质生产劳动”区分开来。
我国理论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把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等同于物质生产劳动,这种界定既不符合马克思的原意,又撇开了特定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这样的所谓“生产劳动”可以套用于所有的社会形态,从而失去了界定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的意义。
马克思在界定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劳动时,不是从劳动成果的物质规定性来界定,而是从劳动过程能否体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来界定。
只要劳动过程能体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不管该劳动是物质生产劳动还是非物质生产劳动,它们都是生产劳动。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十四章说过:“如果可以在物质生产领域以外举一个例子,那么,一个教员只有当他不仅训练孩子的头脑,而且还为校董的发财致富劳碌时,他才是生产工人。
校董不把他的资本投人香肠工厂,而投入教育工厂,这并不使事情有任何改变。
”马克思还说:“例如一个演员,哪怕是丑角,只要他被资本家(剧院老板)雇佣,他偿还给资本家的劳动,多于他以工资形
式从资本家那里取得的劳动,那么他就是生产劳动者。
”可见,马克思把不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教员和演员的劳动也算作是生产劳动,这说明,马克思已将资本主义生产劳动与物质生产劳动明确区分开来了。
我们在界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劳动时,虽然不能完全照搬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劳动范畴的具体界定,但可以运用马克思的界定方法。
对应马克思在界定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劳动时是从劳动过程能否体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来界定,我们在界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劳动时,就应当使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劳动也能体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从而也将社会主义“生产劳动”与“物质生产劳动”区分开来,将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的范畴在“物质生产劳动”的基础上加以扩大。
其次,必须使“生产劳动”与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相吻合。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十四章指出:“资本主义生产不仅是商品的生产。
它实质上是剩余价值的生产。
工人不是为自己生产,而是为资本生产。
因此。
工人单是进行生产已经不够了。
他必须生产剩余价值。
只有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或者为资本的自行增殖服务的工人,才是生产工人。
”马克思还说:”一个自行卖唱的歌女,是非生产劳动者。
但同一个歌女,如果她是由一个企业家雇佣,在企业家的指挥下卖唱,而以赚钱为目的的她便是一个生产劳动者。
因为她生产资本。
”这两段话给我们的启示是: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是榨取剩余价值,马克思把只有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者才算作生产劳动者,这就使资本主义的“生产劳动”与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相吻合了。
我们认为社会主义的“生产劳动”
也必须与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相吻合,这样才能使前后两个“生产”一致起来。
就是说,进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劳动”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生产劳动”来达到。
我们知道,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这里有两种需要,一种是物质生活需要,一种是文化生活需要,物质生活需要只能由物质生产劳动来满足,文化生活需要只能由精神生产劳动来满足。
所以,从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来考察可以发现,社会主义生产劳动必须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和精神生产劳动两个部分,如果把生产劳动仅仅说成是物质生产劳动,那么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就只能说成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的需要了,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要不能算作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反过来说,如果你要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要算作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一个方面,那么你就必须把精神生产劳动也算作是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的范畴,因为仅仅只有物质生产劳动是不能满足文化生活需要的。
虽然电视机、收音机、计算机等行业的劳动是物质生产劳动,其劳动成果也能满足人们一部分文化生活需要,但这并不是电视机、收音机、计算机等产品本身直接满足的,而是由文学艺术工作者、各种理论工作者生产的精神产品满足的,电视机、收音机、计算机等产品不过是人们消费精神产品的工具或媒介。
总之,如果仅把社会主义生产劳动说成是物资生产劳动,就无法回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由什么劳动来满足。
根据前面的论述,我们将社会主义“生产劳动”定义如下:社会主义生产劳动就是能直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劳动,包括工业、农业、建筑业中工人、农民及管理者的劳动商业部门中的包装、保管劳动运输部门的货运劳动教育部门教员的劳动科学家、文学家、各种理论工作者、各种艺术工
作者的劳动旅游、医疗卫生、美容美发、与生活或生产有关的修理服务等部门劳动。
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劳动价值论,需要对商品范畴的外延加以扩大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考察的商品属于物质产品,考察的价值是凝结在物质产品中的价值,考察的价值创造也就是物质产品生产部门(马克思区分为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包含三次产业中的第一、二产业)的价值创造,而将非物质生产部门(第三产业)获得的价值归结为价值让渡和再分配。
这在马克思生活时代,第三产业不发达且所占比重不大的情况下做这样的处理有一定合理性。
但是在当今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提高,我国第
三产业所占比重已越过40%,一些发达国家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已超过第一、二产业总和的情况下,再不承认第三产业的价值创造,已无法解释现代社会价值的来源,也会使我国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政策失去理论依据。
承认了第三产业的价值创造,就需要从理论上将第三产业的成果纳人商品的范畴,这样,我们就可以将商品区分为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也可以在将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区分物质生产劳动和精神生产劳动的基础上,将商品区分为物质商品和精神商品。
工业、农业、建筑业等物质生产部门生产的商品是传统意义上的商品,属于有形商品,商业部门中的包装、保管和运输部门的货运劳动生产的商品是一部分有可能被损坏而因为商业部门的包装、保管和运输部门的及时运输而没有被损坏的产品,这部分产品如果失去了包装、保管和运输劳动,其使用价值就会消失,从而其价值也就不能实现,所以这部分产品应当算作包装、保管和运输劳动生产的商品。
教师、科学家、文学家、各种理论工作者、各种艺术工作者
生产的商品属于无形商品或精神商品。
旅游、医疗卫生、美容美发、与生活或生产有关的修理服务等部门生产的商品属于无形商品。
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劳动价值论,应对价值的源泉做出新的说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这就意味着进人交换领域的商品都是劳动产品。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非劳动产品进人交换领域成了商品,使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在这里遇到了不能自圆其说的矛盾,如农贸市场的野生动植物、旅游市场的自然风光、矿产开发市场的各类矿产资源等等,按照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这些自然资源都不是劳动产品(将这些自然资源变成商品需要付出的开采、运输等劳动相对于其实际应有的价值小得可以忽略不计),都没有价值,没有价值就不能成为商品,因为商品必须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可见,大量非劳动产品成为商品的事实使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必须对“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和“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两个判断的一个做出修改,要么改变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的判断,要么认为商品可以只具有使用价值一个因素。
比较可行的办法是改变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的判断,承认自然资源等非劳动产品具有价值,否则,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中“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的判断又会遇到矛盾:如果自然资源等非劳动产品不具有价值,那么自然资源等非劳动产品在交换中事实上获得的巨大的交换价值又是什么的表现形式呢?不承认自然资源等非劳动产品具有价值,除了使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在理论上产生上述矛盾,还会在实践上促使人们不加约束地掠夺自然资源,破坏水生态环境,阻碍社
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要承认自然资源等非劳动产品具有价值,就必须对价值的源泉做出新的说明。
本文认为,可将特定时期社会总商品的价值区分为自然资源等非劳动产品的价值、物化劳动的价值、活劳动创造的新增价值三部分,将“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的判断,改为“劳动是新增价值的唯一源泉”。
自然资源等非劳动产品的价值的大小可以通过假定人类活劳动生产与进人交换领域的自然资源等非劳动产品等量的相同使用价值所需消耗的一般人类劳动来换算。
于是,我们在这里得出一个新的判断:劳动始终是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依据。
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劳动价值论,应对我国实行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分配制度做出合理的解释
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是劳动创造的新增价值,我们已经认定劳动是新增价值的唯一源泉,那么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的合理性是什么?本文认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合理性在于:生产要素是劳动创造价值的物质条件,也是前提条件,是劳动创造的价值的吸收器或物质载体,离开了生产要素,劳动作为一种活动就无从产生,劳动也就无法创造价值。
这里的逻辑是:生产要素所有者通过提供生产要素创造劳动条件,使劳动得以产生,然后劳动创造价值。
既然如此,劳动者就不能独占劳动创造的价值,而要将其中一部分让渡给生产要素所有者,作为生产要素所有者创造劳动条件的报酬,也是生产要素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也可以看成是劳动者用劳动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向生产要素所有者购买劳动条件。
生产要素所有者有权要求有偿创造劳动条件,劳动者不能要求生产要素所有者无偿创造劳动条件。
劳动条件的价格(或者劳动者支付给生产要素所有者的价值占劳
动创造的总价值的比例)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生产要素和劳动力的稀缺性以及生产要素所有者与劳动者谈判力量的对比。
篇二:经济管理学论文范文
浅谈经济管理与发展的分析
通过本经济管理,能够清醒认识到企业管理者和会计工作人员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我国企业应当以建立集中统一的财务管理体制为基础,以建立企业财务结算中心为手段,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集中管理为前提,实现公司与社会和市场的接轨。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财务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财务管理必须为企业服务好。
当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着管理水平低下等问题,而财务资金管理问题已成为中国企业管理水平难以提高的根源所在。
本文简要指出了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现状:第一方面,企业财务主体意识不明确;第二方面,财务会计职能混淆。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财务会计人员对财务制度的执行有偏差;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不高;会计信息失真;会计监督不利,执法不严。
本文详细论述了以上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到三点建议:资金管理方面要规范集中,存货等资金的管理;综合管理方面要降低成本费用控制人工费用;人员管理方面要按照“统一领导、同意委派、分机管理、分机考核”的原则建立一套财务人员的集中管理模式。
通过本经济管理毕业论文,能够清醒认识到企业管理者和会计工作人员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我国企业应当以建立集中统一的财务管理体制为基础,以建立企业财务结算中心为手段,以企业财务管理
人员的集中管理为前提,实现公司与社会和市场的接轨,全面提高公司的财务管理和资金运作水平,提高企业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扩大企业盈利的目的。
经济管理对企业加强财务管理的认识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强,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
企业的财务管理通过价值形态对企业资金进行综合性管理,渗透和贯穿于企业一切经济活动之中企业资金的筹集,使用和分配,都跟财务管理有关,因此,财务管理工作必须为企业经济管理中处于基础性地位,财务管理工作必须为企业管理服务好。
首先,财务活动是企业一切活动的基础,涉及产、供、销各个环节,为其它管理提供准确资料。
其次通过核算、分析、对比发现问题,找出对策,财务管理也就是企业谋求发展效益的重要手段。
因此,只有靠正确的财务政策,用规定的财务处理方法去规范我们的财务行为,才能以信息的反馈中找准再生产与流通领域的薄弱环节,堵塞漏洞,杜绝违法违纪行为。
一、目前企业经济管理现状
当前企业财务管理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是企业财务主体意识不明确。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资金上
拨下缴,分配统收统支,企业财务管理一直附属于国家财政,单纯执行国家制定的规章制度。
二是财务会计职能相混淆。
由于我国过去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企业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统收统支”的财务管理体制,企业财务与会计工作混在一起,二者没有严格的区分,往往会计人员与财务人员相互兼任。
二、当前财务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人员对财会制度的执行有偏差
由于会计人员的业务执法地位,会计监督的法律地位还不为社会所广泛承认,会计人员仍然被视为法人代表的私有财产,会计工作听命于单位负责人的随意指挥,会计工作没有执法独立性。
加之有的财会人员法律观念淡薄,职业道德水平较低,为讨好企业经营者,追求不正当的利益和政绩,故意制造假帐,并不惜采用各种手段逃避财政、税务、审计部门的检查。
很多财务人员往往被动地执行国家财务制度,根本没有起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以及参与决策和事后分析的作用,反映出部分财务人员政治素质较差、业务素质较低,与经济发展不适应的弊端。
2、企业经营者素质不高
许多企业经营者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落后,控制能力差。
不少企业经营者面对知识经济大潮的来临无动于衷,不认真研究市场,研究客户,研究竞争对手的变化,盲目负责投资上项目,不是千方百计集中资金用到刀刃上。
3、会计信息失真
原始凭证失真。
一是如虚列职工姓名,造假工资单,使用假发票代增值税发票,以达到偷税,漏税的目的,假合同套取现金,虚列成本、虚报利润等比比皆是;二是会计帐目、会计报表失真。
由于原始凭证的失真,反映在会计帐簿、会计报表的数字也严重失真。
4、会计监督不利,执法不严
我国现有会计监督体系虽然已经建立,但还不健全,监督力度不够,会计监督的社会职能还没有发挥出来。
有的经济监督部门自己不硬,虚假监督,人情监督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使得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有增无减。
三、对企业财务经济管理提出的几点建议
只有做好财务经济管理工作,企业管理才能出效益。
加强财务管理首先要从四方面进行。
1、资金管理方面
首先,规范货币资金的管理。
要规范现金收支的收据管理,目前企业主要有两种收据。
一种是内部收据,譬如预支差旅费的收据;另一种是业务上往来需要税务局的印制的专用收据。
开具的收据存根,应有签发人负责保管,落实责任。
在货币资金内部牵制制度中,钱帐分管是核心,要明确出纳与会计岗位的分工;在货币资金稽查中,要求对每一笔货币资金的收付都必须要经会计主管或指定的会计人员认真审核,审查手续是否完备,内容是否真实,合理合法;在货币资金盘点制度中,强调货币资金要定期进行盘点清查,并与银行对账,每月核对一次;在货币资金收付时,要把握每一笔收付都必须填制或取得合理合法的原始凭证,并经有关人员审核批准后方可作为编制记账凭证,登记帐薄的依据。
同时坚持按规定日期报现,支付金额集中的用支票处理;严禁签发无记名无单位的空白支票,签发支票的印鉴必须有相关责任人员分别保管,不得有出纳一人包办,尽可能减少现金支出,以堵塞货币使用过程中的漏洞。
其次,存货资金成本的管理,物资零库存是企业追求的目标,在
篇三:最新经济学论文范文
描述:
(经济学论文发表就选期刊论文发表网)
今年适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 SDR)5年一次的审查。
尽管还有几个月,但人民币加入SDR的角力战已经打响。
英、德、法、意力挺,但美、日态度消极。
全面和客观地分析之后会发现,国际
社会尤其美国对人民币加入SDR所持态度固然重要,但归根结底,“一带一路”战略才是人民币提早加入SDR的“助推器”。
SDR,是IMF创设的一种储备资产和记账单位,亦称“纸黄金”,是IMF分配给会员国的一种使用资金的权利。
会员国在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可用它向IMF 指定的其他会员国换取外汇,以偿付国际收支逆差或偿还IMF的贷款,还可与黄金、自由兑换货币一样充当国际储备。
只是,SDR只是一种记账单位,不是真正的货币,因而使用时必须先换成其他货币,不能直接用于贸易或非贸易的支付。
SDR最初是为支持布雷顿森林体系而创设的,每个特别提款权单位被定义为
0.888671克纯金的价格,也是当时1美元的价值。
随着布雷
顿森林体系的瓦解,特别提款权现在已作为“一揽子”货币的计价单位。
SDR 目前包括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四大货币。
上一次SDR审查,也就是2021年IMF对SDR货币篮子权重的调整中,SDR的价值继续由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组成的一揽子货币价值的加权平均值。
其中,美元的权重将由2021年审查确定的44%下降至41.9%,欧元的权重则由34%上升为37.4%,英镑的权重由11%上升至11.3%,日元的权重由11%下降至9.4%。
而尽管之前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的呼声也已很高,但鉴于人民币的自由兑换程度尚无法达到IMF的相关标准,加之缺乏足够的市场深度和流动性仍是人民币作为储备资产的主要制约,所以,那次人民币并未被纳入SDR的货币篮子中。
转眼又是五年过去了。
如今的人民币已是全球贸易使用的第五大货币,而且,国际贸易中人民币使用比例已从2021年的0.02%增至去年的近25%。
同时,全球各地已有15个离岸人民币清算中心。
截至2021年底,我国央行已与2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额度近2.9万亿元。
最新全球外汇储备数据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