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制约兴文建设文化强县的瓶颈及对策 精品 精品
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我县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对策等进行详细分析。
一、现状分析我县文化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涉及领域广泛,包括文艺演出、文化旅游、工艺美术、广播电视等。
根据统计数据,我县文化产业年产值已经超过亿元,占全县GDP的比重逐年提高。
然而,与先进地区相比,我县文化产业还存在一定差距。
二、产业发展问题1. 结构不合理。
我县文化产业中传统领域所占比重较大,而新兴领域如数字创意、网络文化等发展相对滞后。
这导致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多元化。
2. 创新力不足。
文化产品缺乏创意,同质化严重,导致市场竞争力不强。
3. 市场主体缺乏。
我县文化产业中大型文化企业较少,多数为小微企业和个体户,这使得文化产业规模难以扩大。
三、优化产业结构1. 发展新兴文化产业。
加大对数字创意、网络文化等新兴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培育新的增长点。
2. 提升传统文化产业。
推动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引入现代科技和经营理念,提高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四、发掘文化资源我县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包括历史遗迹、民俗文化、自然景观等。
应深入挖掘这些资源,通过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使其成为文化产业的竞争优势。
五、创新驱动发展1. 科技应用。
加强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引入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文化产业的技术含量。
2. 文化创意。
鼓励文化企业加强创意设计,推陈出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六、培育市场主体1. 鼓励民间资本投入。
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培育更多具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
2. 加强品牌建设。
引导文化企业树立品牌意识,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提升市场美誉度和影响力。
七、拓宽融资渠道1. 金融信贷。
加强金融机构与文化企业的合作,提供更加灵活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文化产业的融资需求。
2. 政府补助。
关于县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关于县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随着全球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县文化旅游产业开始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行业,并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极大的关注和重视。
然而,在县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限制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和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首先,目前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缺乏资源整合和共享。
由于县域范围、行业间的竞争和分散的资源,导致多数县文化旅游企业之间没有很好的合作与交流。
同时,该领域的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也分散在不同的领域和企业中,资源互动性差,导致了产业的碎片化和低效性。
为解决这个问题,政府需要采取一些整合措施。
比如,成立一个县域文化旅游产业协调委员会,整合相关资源,推动不同领域、企业间的合作和资源共享。
同时,政府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鼓励行业内的人才、技术转化和创新。
其次,县文化旅游产业还面临着旅游服务水平不高,景点规模小、品质差等问题。
因为大部分县文化旅游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并没有重视景区开发、行业标准建设等,导致景点规模小、设施不完善,在游客的体验感上也表现出不足之处。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建议企业结合好本地的文化资源,资金、人员、技术等要素,提升景区规模,丰富旅游产品,提高景区服务质量。
同时,政府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相关研究,推进高品质、高标准的景区建设。
最后,推广宣传不足也是当前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现在大部分县文化旅游企业的推广宣传手段还是传统性的广告宣传或个人口碑传播,所以对于大多数游客来说,他们了解的县文化旅游产业的信息很少。
因此,政府和产业内的企业需要寻求更多的推广渠道,增加推广宣传投入,应用互联网、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与公众进行互动,增加宣传的覆盖面和精准度,打造品牌,塑造企业形象。
总之,县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注重资源整合和共享,提升景区规模,品质和服务水平,并且加大宣传力度。
宜宾兴文乡村振兴措施

宜宾兴文乡村振兴措施引言乡村振兴是中国政府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旨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兴文县位于中国四川省宜宾市,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兴文的乡村振兴措施备受关注。
本文将介绍一些宜宾兴文乡村振兴的措施。
产业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兴文县采取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通过减少传统农业品种的种植,逐渐引导农民转向种植高效、高附加值的农产品。
例如,推广了优质水稻的种植,通过提高品质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
此外,还鼓励农民发展特色农业,如有机农业和观光农业,以提供更丰富的农产品和服务。
农业科技创新为了促进农业的发展,兴文县积极推动农业科技创新。
县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不断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引导农民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
例如,利用遥感技术对农田进行精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推广高效灌溉技术,减少水资源浪费。
这些科技创新使农业生产更加高效和可持续。
乡村旅游乡村旅游是兴文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兴文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和丰富的文化资源,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提升农村经济发展。
兴文县积极改善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如道路、厕所等,提升游客的体验。
此外,兴文还鼓励农民开展农家乐和农产品采摘等特色旅游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农村生活。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兴文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
兴文县制定了环境保护规划,加强对农业、畜牧业等行业的监管,减少污染物排放。
此外,兴文还积极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如太阳能和生物质能,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这些环境保护措施有助于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和农民的居住环境。
教育与培训为了提高农民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兴文县积极开展农村教育和培训工作。
县级教育局组织农村学校的建设和改造,为农民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
同时,兴文还举办各种培训班,如农业技术培训、创业培训等,帮助农民提高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的能力。
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
兴文县加大了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包括道路、水电、通讯等。
关于潼南加快文化强县建设的思考

关于潼南加快文化强县建设的思考前言近年来,为了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潼南县在加快城市建设的同时也在不断加强文化建设,力图打造一个文化氛围浓郁的县城。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如何加快潼南县文化强县建设的思考。
文化资源整合和保护文化资源是潼南县最宝贵的财富之一,也是推动文化强县建设的关键要素。
因此,整合和保护好文化资源应成为文化强县建设的首要任务。
在整合方面,可以加大对历史遗迹、文化传统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将历史文化街区、旧城改造、生态保护等与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促进文化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同时,应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协作,共同推动文化资源整合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保护方面,要完善文物保护法律制度,加强监管力度,保证文化资源的安全和保护。
同时,也需要加强社会宣传,提高公众参与文化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这些措施将为文化强县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文化创新与传承文化创新和传承是建设文化强县的重要手段。
潼南县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同时注重培养各类文化人才,推动文化创新发展。
首先,应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传统文化是每个民族最宝贵的财富,应该借鉴和发扬。
通过对文化遗产的挖掘和整合,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打造潼南县特有的文化品牌。
其次,要加快文化人才的培养和储备。
建设文化强县需要大批文化人才的支持。
要通过增加文化教育的投入,培养各类文化人才,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创新能力。
最后,要推动文化创新发展,推出一批有文化特色的文化创新项目,如建设书法、绘画、文学等文化主题小镇,举办文化艺术节等,让文化创新成为潼南县文化强县建设的新引擎。
文化产业化与市场化文化产业化和市场化是建设文化强县的重要条件。
潼南县要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步伐,让文化成为土地的最大增值点,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首先,要把握好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定位。
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有良好的市场基础和市场需求,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
浅析兴文石海苗族民俗文化旅游发展中的问题

浅析兴文石海苗族民俗文化旅游发展中的问题摘要:民俗文化对旅游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不但可以丰富旅游地景区的文化内涵,增强旅游活动的参与性,吸引更多游客,最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当地的经济效益,也能保护即将消失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宜宾旅游业快速发展,兴文石海已经成为宜宾旅游业发展的主导。
兴文县是四川省最大的苗族聚居地,苗族民俗文化旅游作为兴文石海特色旅游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还有许多问题,这制约了整个景区的发展速度与规模,文章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和问卷调查,论述兴文石海苗族民俗文化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兴文苗族民俗文化旅游;问题;对策民俗文化旅游是文化旅游的深化和发展,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型旅游民俗文化旅游可以满足旅游者多方面的文化需求,但是只有真正体现当地的文化特色,才能持久地吸引旅游者,并与旅游者产生共鸣。
兴文石海要想吸引更多的游客,要想促进兴文旅游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同时又能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那么很多问题就值得深思,苗族民俗文化旅游应遵循什么样的规律,采取什么科学和新颖的方式来发展,如何在发展过程中适应时代的要求并满足旅游市场的需要等。
1 民俗文化旅游概念及意义1.1 民俗文化旅游概念所谓民俗风情旅游是指人们以观赏、了解、领略、参与风土人情为主要目的的旅行和暂时逗留中所进行的物质与精神活动的总和。
民俗风情旅游从性质上说属于文化旅游的一种,以一国或一个地区的民俗事象和民俗活动作为旅游资源,为满足旅游者开阔视野,促进人类相互了解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
1.2 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意义从诸多学者的论文可知,民俗文化对旅游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不但可以丰富旅游地景区的文化内涵,增加娱乐项目,增强了旅游活动的参与性,吸引更多游客,最重要的是能够扶贫,提高当地的经济效益,也能保护即将消失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兴文地区苗族文化在旅游因素的作用下,通过文化再生产的过程,成为具备现代意义的文化生命。
论河南文化强省建设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

论河南文化强省建设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韩国良摘要:自2004年我省实施文化强省战略以来,经过省委、省政府以及各地方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中原文化的影响力显著增强,文化强省建设大踏步前进,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绩。
但是另一方面,如果从横向比较或未来发展的眼光看,则摆在我省面前的任务仍是非常艰巨的。
也正鉴于此,所以面向全国、放眼未来,对我省过去在文化强省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显然也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河南;文化强省;成就;不足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1]河南地处中华腹地,古称中州,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文化资源异常丰富。
因此,大力发展河南的文化事业,推动河南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这不仅是时代的需要、党中央赋予的重任,而且从河南的实际文化资源条件来说,也是我们应当优先考虑、尤予重视的。
一、河南文化强省发展战略的辉煌成就中国共产党自其成立之日起,就是中华优秀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以来,我党更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重要战略地位。
作为中原地区的主要省份,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省自2004年以来就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我省的具体省情,确立了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宏伟目标,并先后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河南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05—2020年)》、《关于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为我省的文化强省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县级基本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iaSine n ehooy eiw n c e c a d T c n l g R v e
●
县 级基 本建 设 存在 的 问题 及建议
黄永学
( 荣县财政 局 四川 荣县 6 3 O 4 1 0)
[ 要] 摘 随着 经济 的发展 ,县级基 本建 设 中仍存 在着 一 些 问题 ,必 须加 强管 理 。 [ 关键词] 基本建设 管理 政府性投 资 中图分类 号:C 3 9 文 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 1 x 2 0 ) 1 a 一 1 3 0 9 9 (0 9 3 ( ) 0 - 1 0 4 8 2 O 年 随着 地震和金 融危 机的来 临, 国家 为了促进 社会经济 的 0 8 发展, 尽快恢 复灾后重建和 扩大 内需建设 , 加大投入进行基本建设 。 我 县仅 2 0 年底 至 2 0 年初 就安排中央扩大 内需项 目9 个 ,项 目总投 08 09 1 资 ( 概算 )1 8 7 2 2 万元 。面对 量大面广 的投资项 目,要求时 间紧,任 务重 ,必须加强 管理。但经过 一段时 间的检查来看 ,县级基本建设 中 仍然存在一些 问题急需解 决。 基 本 建 设 中 存 在 的 主要 问 题 和 原 因 ( )项 目储 备 不 足 , 大 项 目 少 一 目前实 施的项 目绝 大 部分是 年前 的存 量项 目和 续建 项 目,后 续 项 目缺乏 ,投资惯 性作用逐步 递减 ,投 资后劲不足 而 从项 目的具 体 情况看,大项 目少 , 目前 下达投 资计划 建设 的项 目多为 5 0万元 以下 0 的项 目,且一些项 目是由各乡镇或单位 同类子项 目的叠加计 算投 资额。 这 一情 况 说 明县 级投 资 项 目储 备 偏少 ,投 资额 小 。 ( )项 目编 制 申 报 粗 糙 二 由于项 目编 制 申报 时 间紧 ,项 目论证 不 充 分 ,项 目难 以实 施 。 由于单个项 目投资额太 小 ,资质 等级高 的设计单位不愿 接受小项 目设 计,因此只能找低 资质 设计单位 设计 ,项 目设计普遍存 在较多错项 和 漏项 ,在实施过程 中时有 增加项 目或变更 工程量 的情况 ,不便 于项 目 的管理和工程造价 的控制 。同时通 过财政投资评审 、招投标等环节 ,节 约了投 资,中标价低 于上级投 资补助资金 ,有的单位又 希望通过增加 工程 量或 提 高建设 标准 来用 完 上级补 助 资金 。 ( )项 目 资 金 来 源 较 为 单 一 三 政府 投 资项 目资金 来源 上基 本 以财政 直接 安排 为主 ,融 资手 段 还 比较 单 一 , 仍然 沿 袭政 府 包 揽 的 办 法 。通 过 商 业 银 行贷 款 来建 设,也 都是 由财政统借 统还。时 常 自筹或地 方配套 资金难 以到位 。而 向社会 资金 、境外资金 、资本市场上 融资 的观念 尚未大胆 放开 ,国际 上流行 的B T O 等投融资方 式尚未得到广泛 的采用 , 已 0 、T T 远远 不适应 市场经 济和现代投融资体 制改革 的要求 。上 级财政直接 安排和借款 两 项依然 是政府基本建设 资金的主 要来源 ,资金来源 的高度 集 中具有 一 定 的不稳定 性,反映 了当前 我县基 本建 设投融 资体制 改革相对 滞后 , 融资渠道较 为狭窄 。 ( )项 目建 设 管 理 分 散 四 我县 在政府 投 资项 目管 理过 程 中 ,大部分 政府 投资 的项 目都 是 由各部 门、各乡镇 自己提 出, 自己组织人 员实施 ,投 资与建设 、建设 与管理 混为一体 。这种 各 自为政 、过于分 散的建设方 式,临时性 的基 建班 子和非专业性 的管理人员 ,容易 导致建 设工程投 资浪费 ,产 生质 量 问题 ,也缺乏有 效的监 督机制 ,极易造成 决策 失误 或监督 失效 。 ( )项 目建 设 超 规模 超概 算 现 象 突 出 五 由于政府 投资 项 目特别 是 公益性项 目资金 来源 于政府 财政投 资, 资金无 偿拨付和 使用 ,加上项 目使 用单位 和建 设单位 往往合 二为 一, 内在投 资责 任约 束不 强 ,而政府 对 项 目建 设过程 也 缺乏 有效 的外 在 管理 和制约措施 ,部 分项 目自行扩 大建 设规模 、任意 提高建 设标 准、 增加建设 内容 的现象较 为普遍 ,导致 项 目投 资一超再超 ,建设工期 一 拖再拖 ,不仅造成 了财政 资金 的严 重浪费 ,影 响了建设项 目的投资 效 益 ,困扰 了公益事 业快速 发展 ,而且还 容易滋 生腐败 力 量 薄 弱 六 目前 ,我 县工 程建 设一 线管 理人 员缺 乏 ,面对 量大 面广 的建 设 项 目, 工程 管 理 力 量显 得 相 对 薄 弱 。 = 加 强 项 目建 设 管 理 的 建 议
关于优化兴文县文化节日活动的对策建议

274文化纵横关于优化兴文县文化节日活动的对策建议目前,我县已初步形成“季季有活动、月月有看点”的民俗文化节日活动氛围,去年举办的如苗族花山节、大坝高装节、玉屏猪儿粑节在内的众多民俗文化节日活动共接待游客200余万人次,实现了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综合收入19.2亿元,有力助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但与成效相对,我县民俗文化节日活动目前还尚未形成长久效应,同时还存在缺乏统筹、品质不高等问题。
兴文县民俗文化节日活动发展现状浓郁的民俗文化资源得到传承创新。
兴文县历史悠久,唐朝时即有建制,明神宗万历二年(1574年)取“偃武修文”之意改戎县为兴文县。
县内古僰文化神秘,是古僰族生活和消亡之地,现有各级僰族文化保护文物20余项;苗族风情浓郁,苗族花山节、大坝高装分别被列入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红色文化厚重,现有1个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4处县级烈士纪念设施。
政府的开发力度增大。
政府积极作为,增大了对民俗文化节日活动的开发力度。
第一,努力推广特色民俗文化,将一批包括大坝高装、苗族花山节在内的特色民俗文化纳入各级“非遗”名录,扩大其影响力。
第二,积极开发民俗文化节日活动。
去年引导各乡镇策划开展了各类民俗文化节日活动26场。
第三,通过协调其他经济项目,完善开展民俗文化节日活动的基础设施。
民俗文化节日活动开展有序,模式初显。
去年共成功举办共乐农耕文化旅游节、九丝李花节、玉屏猪儿粑美食文化节、麒麟苗族原生态集体婚礼、大坝高装文化节、兴文苗族花山节、石海红色旅游节、仙峰“四月八”节、莲花镇莲花节、苗族原生态婚俗文化体验节等各类民俗文化节日活动26场。
兴文县民俗文化节日活动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缺乏可持续发展机制和统筹规划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兴文民俗文化节日活动的发展还未形成长久效应,总体还缺乏可持续发展机制。
第一,当下正值我国民俗文曹 倩(中共兴文县委党校 四川宜宾 644400)化旅游发展热潮期,在此背景下,兴文县部分民俗文化活动目的打造存在盲目性,过度追逐短期利益,缺乏可持续发展观念。
关于县城建设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最新资料推荐------------------------------------------------------ 关于县城建设的几点思考和建议关于县城建设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XX 镇党委副书记、政协统战联络组组长 XX 镇作为城市建设具体参与者,更应深度思考研究,履行好职责,扮演好角色。
现结合工作实践和生活体验,浅谈几点思考和建议:一、坚定建城理念,科学明确定位 XX 县城扬名于华声大厦陕南第一高楼至 2019 年度全国十大美丽县城,太极城确立于一曲多河绕太极诗篇的挖掘和人文景观的打造,县城快速建设二十余年,由金线吊葫芦延伸成新城老城,扩展到三镇一体化,逐步形成了以中华太极城为品牌,以县改市为目标,以建设人居中心、商贸中心、文化旅游中心为内涵的县城建设理念。
这份共识,各级认知、群众认同、社会认可,引领着XX 县城建设的方向和主线。
如果说外界对当前县城建设速度、质量、效果的批评,就县城核心区而言,我认为是对我们步履蹒跚的关切,是对坐拥资源的惋惜,是对建设风格平庸的批判。
城市品牌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我们应切实坚定建设太极城的理念不动摇,对各个版块科学分区,准确定位,明确思路和方向,劲往一处使,做太极、造太极、唱太极,不断从规划、建设、文化等多个层面使太极城的品牌更响。
二、推进三区连接,打通发展瓶颈 XX 县城地理位置1 / 4受限,近年人口大量入住,建筑爆棚增长,小型城市一个发展阶段性的病态凸显,简称为六个字,拥挤(街道人流、小区住宅)、堵塞(路上车流、路下管道)、脏乱(门前乱、死角脏),功能缺失。
如果不在空间上拓展扩张、区间上舒筋活络,这些病灶将很难治愈,还会越来越重。
目前,新城区高度集中,但承载过重;老城区实施保护,但破旧待修;大河南正在开发,但处于边缘。
洞口制约新城,洞碥堵塞老城,汉江分开江南,三区无论是区位连接还是发展关联上,相对孤立,没有起到相互策应、相互拉动、相辅相成的效果。
宣汉县文旅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2018-11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文化研究“宣汉县文旅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牟素琴(四川省宣汉县文化馆,四川宣汉636150)摘要: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当下中国,以文化为载体的旅游发展之路,既是物质脱贫之路,也是精神脱贫之路。
运用神秘梦幻的巴文化、底蕴深厚的红色文化、独特纯正的土家文化作为宣汉的文化根基,打造精品文化旅游线路,形成系列产业开发,无疑是宣汉本土文化发展的机缘,这需要宣汉人民的勇气,还需要宣汉文旅职业人的锐气,更考量当地主政者的智慧。
纵然资源丰富,开发前景灿烂,我们需要直面的困难和问题还有很多,宣汉文旅发展之路有待进一步开拓和长远定位。
关键词:旅游;文化;发展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8)32-0196-01宣汉县在推进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中,注重以文化为载体,打造适合宣汉旅游发展的精品之路,尤其注入宣汉特色的红色文化、巴人文化、土家文化和民俗文化,用宣汉文化的龙骨擎起了宣汉旅游的脊梁。
但在推进发展的过程中,也还存一些不统一、不协调、不完善的问题,致使不能形成大品牌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旅游发展中的不足和问题(一)红色文化未能完全发掘和开发宣汉具有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基因,宣汉成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国解放具有特定的历史功勋。
但宣汉在红色革命的传承上落后了一大步,没有一个相当规模的纪念馆,浓厚色彩的红色主题因为没有相匹配的载体来体现,与全国红色精品旅游线路的标准相差甚远,成为宣汉红色旅游的最大瓶颈。
(二)巴文化开发进展迟缓罗家坝遗址的考古发掘研究、保护与利用工作才刚刚起步,难以承担当下全域旅游的引擎支撑。
(三)土家文化未能得到系统开发宣汉是全省唯一的巴人后裔—土家族聚居区,形成了独特的土家文化,且土家族分布区都在正在开发的巴山大峡谷境内,因此,研究和植入巴文化和土家文化开发对巴山大峡谷旅游扶贫开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夯实文化建设基础 促进珙县文化大发展

夯实文化建设基础促进珙县文化大发展珙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郑静珙县山川秀美,物产丰富,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素有“中华僰人故里”之称。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与之相比,珙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
按照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以及县委、县政府建设“蜀南咽喉重镇、中华神韵僰都”的县域经济战略定位,认真审视县情,破解制约文化发展瓶颈,加强文化建设,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时间紧迫,意义重大。
一、充分认识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与命脉。
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的觉醒,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文化的支撑。
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经济、政治、社会建设的反映,又能为经济、政治、社会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仅能引领人们确立新的文化发展观和文化价值观,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还能引领人们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有助于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更能引领人们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更加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助于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道德规范、价值取向,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要求,也是人民群众对先进精神文化需求的主观愿望。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文化作为“软实力”在国际竞争中作用日趋明显。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相对经济发展速度而言,我国文化发展相对滞后。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将文化建设摆上了空前重要的位置,吹响了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号角。
这不仅体现党和国家高度的文化自觉,顺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愿望;同时也展现博大包容的文化姿态,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起点。
关于加强文化旅游强县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文化旅游强县建设的调研报告简述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旅游业已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文化旅游强县建设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调研报告将围绕如何加强文化旅游强县建设展开,并探讨具体实行方案。
调研背景文化旅游强县建设是当前经济发展重要的方面,而加强文化旅游强县建设的研究和实践,对于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拉动旅游收入增长,提高地区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特定地区文化旅游强县建设进行调研,可以更好地发现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为实现加强文化旅游强县建设制定出实践性措施提供基础性研究。
调研对象本次调研的对象是某省市特定城市,针对该城市的文化旅游资源建设和旅游服务水平进行了深入探讨,旨在了解当前城市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地方政府进行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实地调研及专家访谈三种方法进行,结合数据分析和信息统计的方式,加深了对调研对象的了解。
问卷调查通过在线问卷对游客进行调查,分析游客对该市的旅游资源和旅游服务的评价,以及在旅游过程中的体验和建议。
问卷采取了随机抽样方法,用 Excel 和 SPSS 对问卷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和分析,提取出有效结论。
实地调研调研团队和研究对象对地方文化旅游资源和旅游服务进行实地调研,通过目睹实地发展情况,观察并了解现有的文化旅游建设和旅游服务体系。
实地调研采用现场观察、访谈和记录方式,整理数据结论。
专家访谈对该省市的文化旅游管理机构相关负责人、文化旅游专家和相关人员,进行专业访谈,了解政府文旅部门对于该市的文化旅游建设的意见和建议,获取更系统性更专业化的建设方案。
调研发现一、文化旅游资源建设该市具有丰富的革命文化和自然景观资源,但是缺乏对这些资源的全面挖掘和利用。
游览线路的设置和景点的开发没有进行有效规划,严重影响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二、旅游产品创新设计该市的文旅产品单一,旅游体验不够优质。
目前评价较高的景点和项目较为单一,不能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无法满足新时期消费者对旅游旅行的体验和品质要求。
创建文明城工作存在的困难问题和建议

创建文明县城工作存在的困难问题和建议文明县城称号,是我国评价县级城市“三个文明”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水平的最高荣誉,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
开展创建文明县城活动,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大力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有力手段;是把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任务有机结合落实到基层的有效途径;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使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实践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重要载体;更是荔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和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额敏县创建文明县城工作的概况县委、县政府从2009年7月开始决定开展创建文明县城活动,并按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标准和要求,以创建“康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正公平的法治环境、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扎实有效的创建活动”为内容,制订出台了《关于开展创建全州、全省文明县城工作的意见》、《关于开展创建全省文明县城工作的决定》等相关文件,成立了创建文明县城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全县创建文明县城动员大会,分解布置了各乡镇和单位部门在创建文明县城工作中的任务,明确提出了创建全省文明县城、争创全国文明县城先进县的目标。
创建工作表现在:一是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讨论研究创建工作,下发通知文件、安排部署工作、抽调工作人员、安排创建经费、创造办公条件,使创建工作紧张有序的进行。
二是以打扦灭战的精神,广泛收集信息,规范创建资料。
启动各个单位部门的力量,广泛收集整理创建资料,积极作好省、州测评组的考核检查准备。
三是广泛宣传动员,积极开展公民思想道德教育。
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为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公民道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主要内容;四是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基础,大力开展创建活动。
兴文经济发展中的九大问题解析

兴文经济发展中的九大问题解析中共兴文县委副书记、县长张平岁末年初,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和省、市一系列重大会议的相继召开,2008年乃至“十一五”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和重点工作更加明确。
特别是省委九届四次全会和市委全委会的胜利召开,把“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作为全省工作的总体取向,明确了跨越发展的总体要求、奋斗目标和基本思路。
由于先天的区位劣势和基础薄弱,兴文县与全省、全市横向比,发展都相对滞后,怎样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会议精神,努力为追赶跨越发展,奋起直追,破难前进?本人作为兴文县政府的“班头”,对我县经济发展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作了一些思考。
一、关于把握总体取向问题中央对全国经济形势总体判断是“偏快”防“过热”,省市的判断是“发展不足”,但兴文的判断是否是“发展严重不足”?防止跟不上形势。
因此,要根据中、省、市会议精神,结合实际,对我县的县情、优势劣势、工作重点进行分析再分析、思考再思考,从而把握谋划发展的总体取向,创造和发挥我县的优势,尽量克服和减少我县的劣势。
找准差距是一种境界,承认差距是一种胸怀,缩小差距是一种水平。
这就要求我们要正视现实、坚定信心、奋力前行。
因为兴文是落后地区,底子薄、负债多,要干的事情很多,当前需要多干“垫背”的事,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多干为老百姓谋利益的事。
兴文的问题也好,困难也好,矛盾也好,归根到底还是发展不够,发展不足,发展严重滞后。
二、关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兴文的相对落后,不在于我县的干部不得力,不在于群众不思进取,而落后在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欠账太多。
因此,我县提出要树立“越穷越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理念,让交通先行,改善县域通达力,以构建大交通为突破口,破除瓶颈,突破“怪圈”。
现在我县的物流是个问题,原因在哪里?是由于成本所决定,我县的运输半径太大。
交通不畅通,运输成本必然很高,这就难以构建现代物流体系。
因此,要结合兴文的实际情况分析,兴文的物流走向分析,要解决现代物流体系的问题,必须要以建设铁路运输大通道和高速公路快通道的交通网络体系。
扩权强县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

扩权强县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扩权强县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一、引言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我国进一步加强了县级地方政府的权力和责任,实施了“扩权强县”的政策。
然而,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扩权强县政策的有效实施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推进。
本文将围绕扩权强县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以期为进一步完善扩权强县政策提供参考。
二、问题分析1. 权力过度集中问题在扩权强县政策下,一些县级地方政府在权力集中方面存在过度倾向。
过多的权力聚集在少数人手中,导致决策效率不高、容易愈发贪腐和滥用职权。
2. 资金分配不公问题扩权强县政策赋予县级地方政府更大的财政自主权,但有些地方政府在资金分配上没有公平合理进行,导致资源过度集中在腹地城市,边远地区面临发展困境。
3. 城乡发展差异问题扩权强县政策在加强县级地方政府的权力和责任的同时,没有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指导,导致城乡发展差异加大,农村地区长期面临基础设施不完善、人才流失等问题。
4. 体制机制不健全问题扩权强县政策要求县级地方政府承担更多的责任,但相关配套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缺乏完善。
一些地方政府在法规制度建设和工作机制上存在不足,导致扩权强县政策执行困难。
5. 缺乏绩效评估问题在扩权强县政策实施过程中,缺乏对县级地方政府绩效的全面评估,导致一些地方政府在承担责任时不够积极主动,无法形成有效的动力和推动力。
三、建议1. 完善权力制衡机制建议建立健全权力制衡机制,将决策权、审批权、监督权等进行分权,避免权力过度集中。
同时,建立监督机制,加强对权力行使的监督,确保决策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2. 资金分配要公平合理要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管和管理,确保资金分配公平合理。
加强中央和地方财政的协调,合理划分地方财政的收入与支出,确保边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发展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3. 优化城乡发展政策加强对农村地区的政策扶持和指导,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的投入力度。
县文化事业发展现状与思考:着力提高我县文化事业发展能力 (3)

县文化事业发展现状与思考:着力提高我县文化事业发展能力引言作为一个县域,文化事业的发展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进步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当前的形势下,我县的文化事业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本文将探讨我县文化事业发展的现状,并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以着力提高我县文化事业发展能力。
一、文化事业发展的现状分析1.文化设施不足在我县,文化设施的建设还比较薄弱。
除了一些基本的图书馆、博物馆和文化中心外,缺乏更多多样化、现代化的文化设施。
这导致了我县文化活动的丰富性和吸引力不足,让人们在文化休闲方面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2.文艺创作水平有限我县的文艺创作水平相对较低。
文学、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作品数量和质量与发达城市相比存在差距。
这不仅制约了我县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使得地方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相对较弱。
3.文化产业发展缓慢尽管我县的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整体上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文化产业链条的各环节存在薄弱环节,如文化创意设计、文化产品开发和文化市场运营等。
这使得我县的文化产业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力不强。
4.文化教育不足在我县,文化教育的投入还不够充分。
基础教育阶段,文化教育内容和形式相对单一,缺乏综合性、跨学科的教育资源和课程设置。
这使得我县的青少年在文化素质培养方面存在欠缺。
二、提高我县文化事业发展能力的思考1.加大文化设施建设力度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我县应当加大对于文化设施的建设力度。
除了扩大图书馆、博物馆和文化中心的规模,还应该兴建更多的剧院、音乐厅和文化公园等设施。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我县的文化活动水平,还可以吸引更多的文化活动和项目到我县。
2.提升文艺创作水平鼓励和支持本地文艺人才的培养和创作是提升我县文艺创作水平的关键。
我县可以设立文艺创作奖励基金,为优秀的文艺作品提供资金支持。
同时,还可以组织举办文学、音乐等创作大赛,激发本地文艺人才的创作热情,提高作品的质量。
3.加强文化产业发展我县应当加强对文化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的支持和培育。
最新整理某县文化惠民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课题论文)

某县文化惠民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课题论文)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保障人民文化权益——以XX县为例课题组摘要:XX是世界稻作文化发源地,文化底蕴深厚。
近年来,该县坚持按照加大投入、完善网络、强化管理、提高服务、面向基层、惠及全民的思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得到迅猛发展,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以XX为样本研究当前农村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效益,进一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保障人民文化权益,具有积极意义。
调研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通过问、看、听、查、访等多种形式,分析和发现了XX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XX县;文化惠民工程;存在问题;对策建议“文化惠民”工程是提高农民素质、统筹城乡发展、繁荣文化事业、提升文化软实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
近年来,万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惠民这项德政工程和民生工程,不断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有效缩小了城乡发展中的文化鸿沟,改善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状况。
但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和建成后的正常运行、良性发展难度巨大。
为此,课题组深入基层和群众,调查了解万年近年来实施农村文化惠民工程的情况,研究和思考如何进一步继续推进农村文化惠民工程,扩大文化惠民工程的覆盖面,切实保障人民文化权益。
一、基本情况和文化发展情况;XX县地处江西省东北部,鄱阳湖东南岸,属滨湖地区。
始建于明朝正德7年(公元1512年),因县治于万年峰下而得名。
幅员面积1142平方公里,人口41.32万人,下辖6乡6镇,农村人口33.56万,占总人口81.2%。
制约兴文建设文化强县的瓶颈及对策.doc

制约兴文建设文化强县的瓶颈及对策制约建设文化强县的瓶颈及对策兴文县文广体局庞建康摘要2012年1月5日,中国共产党兴文县委根据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省委九届九次全会、市委四届二次全会精神,全面总结了近年来兴文文化改革发展的实践和经验,认真研究新形势下文化建设的重大问题,就加快建设与兴文丰厚的文化资源和人文底蕴相适应的文化强县作出了重大决定。
这个决定为推动我县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但是,建设文化强县将面临很多瓶颈的制约如机制不活,文化设施和设备等基础比较滞后,文化行政管理队伍和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基层文化活动乏力等。
为此,只有把决定落到实处,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从而激活社会自觉文化,才能突破制约建设文化强县的瓶颈,推动兴文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关键词文化强县瓶颈对策一、制约建设文化强县的瓶颈“十五”至“十一五”期间,我县各行事业在跨越发展的领域中,同教育、科技、卫生、旅游相比,文化的腿显得更短,发展的难度更大,这已成为今天不少有识之士的共识与呼声。
其实历届县委、政府都很重视文化事业,试图通过努力,让兴文文化事业有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事与愿违,到今天都不是县委、政府和广大民众想看到的结果。
究其原因,主要是存在制约文化事业发展的瓶颈很难突破,这些瓶颈,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运行机制不活,公益性文化设施和设备等基础比较滞后,文化信息共享资源相对乏力。
1、运行机制不活,主要是在管理体制方面一是没有完全建立促进文化事业发展的良性机制,因而难免限制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内部活力的充分发挥。
不少干部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认为只要搞好经济就行了,存在着重经济建设,轻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的现象。
认为经济建设是实的,短期就可以取得效益,能够体现出政绩,而文化建设是虚的,一时不能见效,政绩一时难以体现出来。
所以,有的口头上强调要重视文化事业建设,而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上,导致公益性文化设施简陋,无法起到宣传教化、休闲娱乐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约建设文化强县的瓶颈及对策——兴文县文广体局庞建康摘要:20XX年1月5日,中国共产党兴文县委根据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省委九届九次全会、市委四届二次全会精神,全面总结了近年来兴文文化改革发展的实践和经验,认真研究新形势下文化建设的重大问题,就加快建设与兴文丰厚的文化资源和人文底蕴相适应的文化强县作出了重大决定。
这个决定为推动我县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但是,建设文化强县将面临很多瓶颈的制约:如机制不活,文化设施和设备等基础比较滞后,文化行政管理队伍和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基层文化活动乏力等。
为此,只有把《决定》落到实处,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从而激活社会自觉文化,才能突破制约建设文化强县的瓶颈,推动兴文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关键词:文化强县瓶颈对策一、制约建设文化强县的瓶颈“十五”至“十一五”期间,我县各行事业在跨越发展的领域中,同教育、科技、卫生、旅游相比,文化的腿显得更短,发展的难度更大,这已成为今天不少有识之士的共识与呼声。
其实历届县委、政府都很重视文化事业,试图通过努力,让兴文文化事业有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事与愿违,到今天都不是县委、政府和广大民众想看到的结果。
究其原因,主要是存在制约文化事业发展的瓶颈很难突破,这些瓶颈,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运行机制不活,公益性文化设施和设备等基础比较滞后,文化信息共享资源相对乏力。
1、运行机制不活,主要是在管理体制方面:一是没有完全建立促进文化事业发展的良性机制,因而难免限制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内部活力的充分发挥。
不少干部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认为只要搞好经济就行了,存在着重经济建设,轻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的现象。
认为经济建设是实的,短期就可以取得效益,能够体现出政绩,而文化建设是虚的,一时不能见效,政绩一时难以体现出来。
所以,有的口头上强调要重视文化事业建设,而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上,导致公益性文化设施简陋,无法起到宣传教化、休闲娱乐的作用。
二是多头管理、职能交叉、部门分割、各自为阵,有利的事情争着管,无利的事情互相推诿没人管,在管理体制的层面上尚未形成文化事业发展的合力。
三是管理部门职能错位、缺位现象依然存在,往往把对意识形态的主导和对产业经营活动的干涉混淆起来,在对企业的生成、行业准入、融投资、具体经营活动等方面设置了不必要的行政干预手段,而对本当履行的如宏观调控、维护公平公正的文化市场秩序、提供公共服务等职责却有所削弱。
2、在激励机制方面不健全。
一是十一五期间,县委、政府出台了文化创新(含体育)奖励办法,但一直没有具体落实,这在一定层面上挫伤了热爱兴文文化的民众积极性。
二是县有关部门没有对文化企业实施正确的市场引导,企业本身存在家数多,规模小,有悖于文化市场经济的先天缺陷。
三是个别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仍然存职责不够明确,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不足,缺乏做强做大的竞争意识。
四是用人机制不活,影响了人才智慧的充分发挥。
五是激励机制不健全。
没有统一设立政府奖,对文化事业和产业的奖励都分散在各个部门,缺乏权威性,缺乏影响力。
3、公益性文化设施和设备等基础滞后。
一是受地理条件制约,县城困扰在钢筋丛林中。
开发商为了自身利益,在县城改造新建过程中,人们休闲、娱乐、健身场地考虑较少,居民小区住宅几乎是大楼紧挨大楼。
二是公益性文化设备设施落后。
县文化馆设备实施严重失缺,没有灯光音响,重大节庆演出靠租借;没有诗、书、画、摄展厅,每次展出都要寻找场地;剧场仅是电影院,根本不符合演出需求,并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培训室、辅导室、排练厅等基础设施缺乏。
这些诸多原因,导致县文化馆的基本功能(组织、创作、辅导、培训)得不到有效发挥。
县文物管理所由于受场地、人员限制,兴文厚重的历史和人文底蕴不能正常地展示于世人和发挥应有的功用。
县图书馆地处闹市区楼层较高的位置上,群众无法适应在这里读书、看报、学习这样的环境;电子阅览室不能正常开放,人们查找资料困难,资源信息共享相对乏力。
四是健身场地欠缺,没有公益的田径场和游泳馆,学校体育场地因教育教学的特殊性,民众是无法进入其中体育锻炼。
乡镇各种活动、工作场地因管理部门不同,上级相关硬件设施配套经费渠道不同,很难将各部门资源整合,发挥更大的后续作用。
(二)政策执行力度尚未到位“十五”至“十一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国家有关部委、省委、省政府府出台了不少有关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虽得到了贯彻,却有相当部分并未落到实处。
比如:文化事业建设经费的投入不足。
早在20XX年,国务院办公厅7号文件即明确要求“确保文化事业经费的增长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但事隔10年后的20XX年,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上年平均增长16.7%,而文化系统的文化事业投入仅增长0.7%,只占全县财政一般支出的0.11%。
目前全县农村人均拥有公共文化设施仅0.04平方米,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文管所、体育馆全年无固定设备购置费。
民营文化企业属于新生事物,诸多经营领域在税收方面没有相应的政策依据,税务部门一直参照娱乐场所征税,致使新型文化产业的发展严重落后,实现文化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任务更为艰巨。
县委、政府根据上级文件要求、也相应出台了一些有益于地方文化事业发展的意见和决定,但未落实。
比如20XX年制定的关于体育强县意见和20XX年文艺作品创作奖励办法,公之于众,但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按意见和要求予以实施,群众参与热情受到挫伤,造成社会力量参与缺位。
(三)文化市场布局问题突出。
目前,兴文未能完全建立起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
由于县城在不断改造和建设中,县城规划,没有文化部门的人员参与,文化市场布点往往与准入条件相冲突。
比如歌舞娱乐、网吧等文化市场准入条件必须是商用楼,然而兴文县城普遍是商住楼,为繁荣我县文化市场,壮大我县文化产业,文化部门也通过一些听证的法律程序,准予这些业主在商住楼经营,但投诉不断,一定程度上带来社会的不稳定。
又比如县图书馆、县文管所场地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必须远离文化经营场所、闹市区,但我县图书馆、文管所所处位置却在“泰完美歌城”楼上。
文化经营店布局零乱,这个本身处于劣势的我县文化执法队伍,在文化市场管理上带来很大被动,文化市场管理的行政执法力量薄弱。
导致了市场机制的失灵,也使资源的价值难以充分体现。
其次城乡文化市场分割失衡,农村文化的供需市场还没有真正形成。
乡镇、偏远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普遍单调贫乏。
文化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文化企业势力不强,投入不足,许多文化经营点尚未形成规模经营。
(四)文化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欠缺一是文化行政部门管理人员配置严重不足。
根据20XX 年县编委兴编发【20XX】31号文件,兴文文广体局应配备管理干部21人,这些人根据各自岗位职责的不同,将涉入乡镇、社区、学校、机关,组织指导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及群众文化、少数民族文化、未成年人文化和老年文化工作等。
但目前文广体局实际人数只有11人,除去7名领导干部,工作人员只有4人,且平均年龄在56岁以上,其业务股室名存实亡,管理队伍人员严重不足,加之少数管理干部的知识结构的缺陷,往往习惯于粗放管理,难以应对新形势下各种新课题的挑战。
文化执法队伍除去领导,工作人员只有1人,很难想象文化执法工作开展的难度。
三是专业人才欠缺。
全县文化系统从业人员(含局机关13人、电视台46人)86人,专业技术人员仅21人,尤其县文化馆和县文管所专业欠缺,县文管所尤为严重。
目前老一代文化艺术人才逐渐退出,后继人才有些青黄不接,特别是一些在宜宾市内外有重大影响的领军人物退出后,缺乏理想的接班人。
四是新兴的文化产业人才严重匮乏。
既懂文化,又具备经济、法律知识,善于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奇缺。
上述制约文化建设的瓶颈,既归因于我县是“吃饭财政”的传统惯性思维模式的束缚,更说明文化建设作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在一些领导和部门尚未真正取得认知。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主要是三点:一是历史形成的原因,文化体制的改革严重滞后于经济体制的改革,起步较晚,积累的问题较多。
二是思想观念的束缚,跟不上形势的发展。
三是条块利益的格局,客观上增添了阻力和难度。
二、落实《加快建设文化强县决定》,是突破制约文化建设瓶颈的对策(一)创新体制、激发内在活力。
《决定》第三项第一款,明确了各级领导和各部门加强文化建设的职责。
把文化事业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目标责任制和干部政绩考核的内容;建立了高规格的权威性的领导协调机构和协调机制。
在这里建议政府每年年初召开全县文化工作会议,在总结过去一年文化建设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决定》和文化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制定本县来年工作计划,表彰文化建设工作中突出的先进个人和集体。
文化行政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做到政事分开,建立科学的岗位责任制和奖惩制度,以调动干部和职工的积极性,使公益性文化单位更好地发挥作用。
同时充分尊重民营文化企业的积极性,放手为他们依法自主经营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重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和民间文化组织的作用,增强其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二)、实施“六大工程”是建设文化强县的重大举措。
《决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工程”、“文化精品创作工程”、“文化品牌打造工程”、“公共文化惠民工程”、“文化产业培育工程”、“宣传舆论拓展工程”,是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之一,是公益性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它是面向社会、面向公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文化事业及其相关载体。
实施“六大工程”,肩负着传播知识、宣传教育、示范指导、向群众提供优质精神文化产品、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的重任。
为我县广大群众提供更多的文化宣传阵地和休闲娱乐场所,进一步提高城乡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
同时也直接促成了政府资源、经济资源、社会资源、服务资源、管理资源、技术资源、人力资源、观众资源、设备资源等各类文化资源要素的全面整合与有效利用。
特别是实施“文化产业培育工程”,既活跃文化市场、壮大我县文化产业;又建立了开放统一、繁荣有序的市场。
兴文应该在加强研究、保护的基础上继承创新兴文悠久的苗族文化和民俗文化,组织特色文化资源开发,使民族、民俗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
苗族花山节、大坝高桩节是我县标志性文化品牌,把苗族花山节作为民族文化产业化的突破口,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打造石海民族艺术团,整合现有资源,采取适应市场的灵活的演出机制,做强做大,使之成为川南有影响、有规模、有效益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
建立民俗、民族艺术品生产企业。
抓紧培养新一代工艺品(根雕、竹雕、石刻等)大师和特殊人才,建立工艺品研发机构,促进继承和创新的有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