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测量员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聪明的测量员 青岛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聪明的测量员   青岛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聪明的测量员教材版本:青岛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换算的方法,能够准确地进行单位之间的转换。

2. 培养学生运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团队合作能力。

4.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教学内容:1. 长度单位换算: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换算。

2. 实际测量:运用测量工具(如直尺、卷尺等)进行实际长度的测量。

3. 问题解决: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长度单位换算的方法。

2. 实际测量的技巧。

3. 问题解决的能力。

教学难点:1. 长度单位换算的灵活运用。

2. 实际测量中的数据处理。

3. 问题解决的方法与策略。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测量工具(如直尺、卷尺等)。

3. 实际测量场景(如教室、操场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度单位,让学生说说在实际生活中常见的长度单位。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长度单位之间是如何换算的吗?二、新课讲解1. 讲解长度单位换算的方法,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单位之间的进率。

2. 讲解实际测量的技巧,如如何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如何处理测量数据等。

3. 讲解问题解决的方法与策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实践操作1. 分组进行实际测量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测量的过程。

2. 指导学生进行长度单位换算,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换算的方法。

3. 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四、总结与反思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知识。

2. 反思自己在实践操作中的不足之处,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延伸:1. 设计一些与长度单位换算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

2. 组织学生参加测量比赛,提高学生的测量技能。

3. 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长度测量问题,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聪明的测量员(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聪明的测量员(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聪明的测量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间的进率,能进行单位间的转换。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二、教学重点掌握长度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单位间的转换。

三、教学难点进行单位间的转换,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1)让学生观察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探讨长度单位间的转换方法。

(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长度单位间的转换规则。

(3)教师总结,讲解长度单位间的转换方法。

3. 实践(1)让学生分组进行长度单位间的转换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应用(1)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运用长度单位间的转换方法。

(2)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正确运用长度单位间的转换方法。

5. 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和转换方法。

6. 作业布置(1)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长度单位,思考长度单位间的转换问题。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动手操作中掌握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和转换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

在作业布置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在《聪明的测量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以下是针对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环节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实例、故事、谜语等方式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关注长度单位。

五年级数学上册《聪明的测量员》教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上册《聪明的测量员》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掌握长度单位及其换算;
-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精确测量;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测量问题的能力。
2.教学难点:
-长度单位换算的灵活运用;
-测量过程中误差的处理;
-解决测量问题时策略的选择和运用。
(二)教学设想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章节的内容,我设想以下教学策略和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掌握了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和初步的几何图形知识。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测量这一概念已有初步的认识,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但对更精确的测量和复杂的测量问题尚缺乏经验和技巧。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对长度单位换算的掌握程度,帮助他们巩固和拓展相关知识;
-家长协助孩子完成一次家庭测量活动,如测量家具的尺寸、房间的面积等,并记录在作业本上;
-家长与孩子共同讨论测量过程中的困难和解决方法,促进亲子沟通和合作。
作业要求:
1.学生需认真完成作业,字迹清晰,表述准确;
2.作业完成后,家长需签字确认,以表示对孩子学习情况的关注;
3.教师将对作业进行认真批改,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2.情境创设: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测量场景,如装修房屋时测量墙面、地板的长度和面积,让学生认识到测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3.提问引导:教师提出问题,如“测量有什么作用?”“我们在生活中都用到过哪些测量工具?”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长度单位及换算:回顾已学的长度单位,如米、分米、厘米、毫米,并讲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加深对长度单位换算的理解。

聪明的测量员日记

聪明的测量员日记

聪明的测量员日记1.生活在一个精密测量世界,我从未停下前进的步伐。

2.每一次测量都是一场思维的挑战,让我更加聪明。

3.丝毫的疏忽都可能导致精度的损失,我时刻保持警惕。

4.测量员的日常工作不仅需要勤奋,更需要谨慎。

5.精确的数据是我工作的基石,也是我自信的来源。

6.每个角度都有一个故事,我执着于解读它们。

7.每次调整仪器,都是为了更精确地捕捉世界的细微变化。

8.我的眼睛是测量的镜头,我的手是测量的工具。

9.我炼就了一双敏锐的眼睛和一双灵巧的手。

10.沉浸在测量的世界,时间仿佛静止。

11.我与尺子、仪器为伴,共同绘制出准确的平面。

12.每一次测量都需要耐心,我像是一位守护者。

13.我用数字雕刻着空间,为每一个细节拟定了坐标。

14.我的工作需要我在不断的积累中不断超越自我。

15.我是这个测量世界中的探险家,发现未知、揭示真实。

16.测量是我坚守的信仰,一切都为了得到精确。

17.我相信测量的力量,它连接着我们与世界的纽带。

18.每一次测量都是一次探寻,也是一次创造。

19.我绘制着平面和曲线,铸造着测量的辉煌。

20.我身负着测量员的荣誉,为了精准测绘而努力。

21.当我第一次踏上工地,手握测量仪器,内心既激动又紧张。

22.每一次拿起测量仪器,我都能感受到它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

23.深夜,漫天的星光映照着我的测量点,我沉着冷静地记录每一个细微的测量数据。

24.与时间赛跑,每一个准确的测量都是对工期的保障。

25.在夏日的酷暑中,汗水浸湿了我的衣服,但我坚持为每一个测量点留下一个准确的记号。

26.冬日的寒风刺骨,我的手指都冻得通红,但为了完成测量任务,我从未退缩。

27.每个测量都是一个追寻精度的过程,即使细微的误差,也会是一个巨大的代价。

28.与工程师相互配合,我的测量数据成为设计的基础,感到非常荣幸。

29.大型机械的咆哮声与工地的尘土并不影响我精准的测量,因为我是测量员,自己的专业意识无可动摇。

30.成为一名测量员,需要不懈的学习和积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工程建设。

活动课《聪明的测量员》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活动课《聪明的测量员》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5.总结与反思,提高认知:在活动结束后,引导学生总结测量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反思如何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效率。
6.跨学科整合,拓展思维:结合其他学科(如科学、美术等),设计综合性的测量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7.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a.针对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设计有趣的换算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换算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
2.难点:在实际测量中,如何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效率;如何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并进行解决。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际测量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激发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长度单位及换算关系:复习已学的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引导学生总结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通过换算游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换算关系的理解。
2.测量工具的使用:介绍直尺、卷尺等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并进行示范。强调在测量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如保持工具的平稳、垂直,避免误差等。
3.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几何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复习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学会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组生活中常见的测量情景图片,如测量身高、家具尺寸、操场的长度等,引发学生对测量活动的关注。
2.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需要测量的情况吗?你们是如何进行测量的?”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测量经验,激发他们对测量知识的学习兴趣。
3.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学习《聪明的测量员》,通过学习,我们将会掌握更准确的测量方法和技巧,成为真正的测量小能手!”

聪明的测量员(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聪明的测量员(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聪明的测量员(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教学目标
1.认识和掌握不规则形状的面积计算方法;
2.熟练掌握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
2.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1.不规则图形的边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师备课PPT、教学实例、测量工具、白板、黑板、彩笔、圆规、尺等;
2.学生准备:作业本、笔、纸等。

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学
在教室内环保板画出一个不规则多边形,通过提问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感受周长和面积的美妙。

2. 教师讲授
通过教学实例,讲解了不规则图形边长的计算方法,重点是如何用尺测量和圆规量。

接着讲解了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即把图形分成小矩形、三角形或梯形等几何图形,在计算其面积后相加。

3. 学生练习
让学生在作业本上进行相关的计算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

4. 展示讲解
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计算过程和方法,及其计算结果。

5. 课堂总结
通过课堂总结,让学生清晰掌握所学知识点,并强化知识点的应用能力。

教学评价
1.学生的能力和表现是否突出,是否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能否熟练掌握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计算和面积计算方法;
3.学生是否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计算实际问题,并得到良好的评价。

聪明的测量员(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聪明的测量员(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聪明的测量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度的单位换算,能准确地进行长度测量。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长度的单位换算:米、分米、厘米、毫米的认识和换算。

2. 长度测量:使用直尺、卷尺等工具进行长度测量。

3. 实际应用:解决生活中的长度测量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度的单位换算和长度测量。

2. 教学难点:准确地进行长度测量和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述一个关于测量员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测量员的工作内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习长度单位换算(1)让学生观察直尺,认识米、分米、厘米、毫米,并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

(2)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总结出长度单位换算的方法。

(3)教师举例讲解长度单位换算的方法,并让学生进行练习。

3. 学习长度测量(1)让学生观察直尺、卷尺等测量工具,了解它们的用途和正确使用方法。

(2)教师示范如何使用测量工具进行长度测量,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3)学生分组进行长度测量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解决实际问题(1)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长度测量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方法。

(2)每组派代表分享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3)教师点评学生的解答,总结解题方法。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长度单位换算和长度测量的方法。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长度单位换算和长度测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导入、小组讨论、实际操作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长度单位换算和长度测量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确保他们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要注重练习题的针对性和层次性,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实践活动--聪明的测量员

实践活动--聪明的测量员

聪明的测量员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综合应用《聪明的测量员》第54页内容。

教学目标:1.在学习了小数除法知识基础上,探索生活中一些特殊物体的长度、质量、面积等的测量方法,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2.获得测量特殊物体的长度、质量、面积等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培养小组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3.在实践活动中,思考并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

4.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与人交流的态度与能力,同时体验学习活动带来的成功愉悦。

教学重点:测量特殊物体的长度、质量、面积等的策略方法。

教学难点:测量特殊物体的长度、质量、面积等的策略方法,培养小组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具、学具: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词典、铜丝、花生米、蚊帐、直尺等。

学生准备:词典、铜丝、花生米、蚊帐、直尺、天平。

教学过程:一、拟定导学提纲,自主预习1.谈话:在我们生活身边,有一些特殊的物体,想不想看到呢?(想)(课件展示情景图中的特殊物体。

)字典铜线圈一堆花生米一块蚊帐【设计意图】数学素材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先将学生引进生活情景,在具体情境中体验,感受生活化的数学,为数学回归生活作好准备。

2.你想知道这本字典一页纸的厚度、一根铜丝的直径、一粒花生米的质量和蚊帐上一个网眼的面积吗?怎样才能知道呢?现在就请你来做一个聪明的测量员。

出示课题:聪明的测量员【设计意图】这些是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又是一些特殊的物体,学生倍感亲切并产生疑问,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被激发出来。

3.出示学习目标:过渡语: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1)在学习了小数除法知识基础上,探索生活中一些特殊物体的长度、质量、面积等的测量方法,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2)获得测量特殊物体的长度、质量、面积等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培养小组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年级上册,数学聪明的测量员

五年级上册,数学聪明的测量员

五年级上册,数学聪明的测量员摘要:一、引言- 介绍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聪明的测量员”单元二、单元内容概述1.长度和距离的测量- 常用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 距离的测量:直尺、卷尺等工具的使用2.面积和体积的测量- 常用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常用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及应用3.测量工具的认识和使用- 各种测量工具的特点和用途- 正确使用测量工具的方法和注意事项4.测量实际应用- 生活中的测量问题:房间面积、身高、书本尺寸等- 实际操作练习:测量身边的物品三、教学目标和意义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测量知识和技能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3.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四、教学方法和策略1.结合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3.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4.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正文:在小学五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单元——“聪明的测量员”。

这个单元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测量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首先会学习长度和距离的测量。

他们会了解到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以及如何使用直尺、卷尺等工具来测量距离。

接着,他们会学习面积和体积的测量,包括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和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以及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及应用。

此外,学生还会学习各种测量工具的特点和用途,掌握正确使用测量工具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在测量实际应用部分,学生会学习如何解决生活中的测量问题,例如测量房间面积、身高、书本尺寸等,并通过实际操作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为了实现这些教学目标,教师会采用生活实例、实践活动、总结规律等教学方法和策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测量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单元《聪明的测量员》教材分析 青岛版

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单元《聪明的测量员》教材分析 青岛版

《聪明的测量员》教学分析一、教学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生活中一些特殊物体的长度、质量、面积等的测量方法,思考并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2.经历“制订方案——实践探究——展示交流——回顾反思”的实验过程,在实践中积累活动经验,体会数学思想,培养应用意识与创造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内容本综合与实践的内容是“聪明的测量员”。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特殊的物体,它们的长度、质量、面积等很难直接测量出来。

比如:蚊帐网眼的面积、词典一页纸的厚度、一根铜丝的直径和一粒黄豆的质量等。

活动时,可以让学生先确定研究的内容、方法和使用的工具,进而观察想象、动手实验;然后通过交流探讨认识到:当一个物体过小、过细、过薄时,可以通过转化的方法进行测量,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本综合与实践分为4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制订方案”,在选好活动主题的前提下,先确定要研究的内容、方法,需要用到的工具等。

第二个环节是“实践探究”,在自主选定研究的内容后,先根据不同的内容合理选择方法,如剪下蚊帐的一小块测量、量出词典的总厚度等,然后进行想象,猜测整个蚊帐的面积、一页纸的厚度等,在推测的基础上,再进行动手操作,并将测量的结果与估测的结果进行比较。

第三个环节是“展示交流”,分组汇报各自的研究内容、操作方法、选用的工具、估测及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第四个环节是“回顾反思”,引导学生对实践活动进行全面反思,从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工具的使用、结果的比较、过程的感受等多角度地进行总结,从而得出:要测量一些不能直接测量的特殊物体,可以依据转化的思想,灵活地选择“测多算少、量小求大、化曲为直”等方法。

三、教材解读及学与教建议(一)教材解读本综合与实践活动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知识之后安排的。

此活动巧妙地选择了生活中“用整体求个体”的典型实例,旨在引发学生的有效思考,帮助学生找到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与策略,让学生在较大的自主发展的空间中将在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020秋青岛版(六年制)数学五年级上册-3.9 聪明的测量员-优秀教学课件

2020秋青岛版(六年制)数学五年级上册-3.9 聪明的测量员-优秀教学课件
返回
聪明的测量员
课外活动 在生活中找一找,测一测。
返回
返回
聪明的测量员
制订方案
需要什么工具?
需要用到的工具有:尺子、 计算器,还要设计一个探究
记录表。
返回
聪明的测量员
制订方案
这些特殊物体的长度、质量、面 积、直径不能直接测量出来,所以
要有一定的测量方法。
词典一页纸的厚度
词典一页纸的厚度很难测量,但可以先 把词典的厚度测量出来,再看一共有多少 张纸,用总厚度除以总张数就得出一页纸 的厚度是多少。也可以多次测量,最后取
我发现许多物体的测量 可以借助“曹冲称象”
的方法。
对不能直接测量出结 果的,可以通过转化
的方法测量。
我给这种方法起 个名字叫“曹冲
称象法”。
我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 叫“间接测量法”。
返回
聪明的测量员
温馨提示
特殊物体的测量,要根据实际情况 灵活地选择合适的方法。
返回
聪明的测量员
拓展延伸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 当物体过于小、薄、细时,可以通过测量多个 来计算一个,这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 用这种方法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0.5毫米
数出10粒黄豆 ,称称有多重, 然后用10粒的 总质量除以10 就知道一粒的 质量
0.6克
蚊帐上一个网眼 的面积
用直尺量出10个网 眼组成的近似长方 形的长是多少,宽是 多少,再算出这么多 个网眼的面积,然后 用这个面积除以10 就是一个网眼的面 积
0.01平方厘米
返回
聪明的测量员
回顾反思
测量的平均值。
返回
聪明的测量员
制订方案
将铜丝单层密绕在螺线圈上,不能重叠,数 出缠绕的圈数,用直尺测量螺线圈被缠绕 部分长多少厘米,再除以圈数就是一根铜

青岛五四学制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聪明的测量员》评课稿

青岛五四学制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聪明的测量员》评课稿

青岛五四学制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聪明的测量员》评课稿I. 引言本文是对青岛五四学制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材中《聪明的测量员》这一章节的评课稿。

文章着重分析了这一章节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

通过对这一章节的全面评价,旨在提供改进教学方法和加强教学效果的建议。

II. 教学内容分析《聪明的测量员》是五年级数学上册中的一章,主要内容包括:1.长度的测量:使用标准长度单位(米、厘米),并进行长度的比较和排序;2.周长的测量:介绍概念,并通过实际问题进行周长的计算;3.面积的测量:引入概念,并通过实际问题进行面积的计算。

这一章节的内容设计合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并使用具体的测量单位,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长度、周长和面积的测量方法和计算技巧。

III. 教学目标本章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理解长度、周长、面积的含义和基本概念;2.掌握使用标准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并进行比较和排序;3.能够准确计算简单实际问题的周长和面积。

通过这些教学目标,学生能够建立起对长度、周长和面积的初步概念,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IV. 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包括:1.课堂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长度、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基本概念;2.小组合作学习: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测量和计算,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3.实际问题解决:在教学中引入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测量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4.错题讲解:针对学生易错的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加强理解和记忆。

综合运用这些教学方法,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V. 教学评价1. 教材的优点《聪明的测量员》这一章节的教材具有以下优点:•教材选材贴合实际,通过真实生活中的测量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教材设计合理,内容层次清晰,由浅入深,能够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测量的基本方法和计算技巧;•教材配有丰富的练习题,既可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能够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不同难度的问题。

聪明的测量员-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聪明的测量员-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聪明的测量员-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内容为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聪明的测量员。

主要介绍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比较和长度的换算。

二、教学目标1.掌握长度的基本概念和测量方法;2.能够准确地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3.能够使用适当的方法,理解并解决与长度有关的数学问题三、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2.组块教学法;3.问答法;4.互动讨论法。

四、教学步骤1. 导入1.制作PPT,用图片和文字介绍聪明的测量员。

2.呈现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长度?我们平常使用长度单位有哪些?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常见经验,回答问题,并互相讨论,达成共识。

2. 梳理知识1.介绍长度的测量方法及常用的长度单位;2.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场景,给学生提供具体的测量任务和方法,让学生使用尺子、卷尺等工具进行测量,进一步加深对长度概念和测量方法的理解和掌握;3.回顾学生对比较大小的概念和方法,介绍长度的比较方法及比较符号的使用,让学生进行练习。

3. 拓展应用1.设计一些综合型的问题,要求学生计算长度之间的换算:如在长方形花坛中放置一个圆形鱼缸,根据长、宽、直径等参数,计算鱼缸的大小和需要的水量。

这些问题可以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和协作,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2.通过导入相应的音频、视频、图片等素材,让学生了解与长度单位有关的测量技术、仪器及应用案例,拓宽学生对长度知识的了解。

4. 总结1.给学生几个问题,要求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回答,包括“在这个单元中我最想知道的是什么”,“我通过这个单元学习到了什么”,“我认为这个单元需要改进的地方是什么”等等;2.整理学生的回答,达成共识,作为该单元教学反思及改进的依据。

五、教学评估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1.对学生参与度和情况进行观察,及时纠正并帮助学生克服困难;2.对每个环节设计测评题,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3.协调小组团队独立完成任务,随时检查他们的成果。

聪明的测量员(教案)

聪明的测量员(教案)

聪明的测量员(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测量长度、重量和容量的常用单位,如米、千克、升等。

2. 了解测量用具,如尺子、天平、容器等基本测量工具,并能正确选用测量用具。

3. 培养学生计算和估算量的能力。

4.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 掌握测量长度、重量和容量的常用单位。

2. 学习使用测量用具进行测量。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估算量的能力。

2. 解决学生在实践中运算和估算出现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热身时刻(10分钟)1. 老师和学生一起唱唱歌,跳跳舞,放松身心。

2. 探讨常见物品的长度、重量、容量,如书、苹果、水杯等,并让学生估算它们的长度、重量、容量。

二、引入新知(10分钟)1. 用卷尺测量教室的一条边,让学生看到卷尺上的刻度,并简要介绍什么是米。

2. 介绍其他测量长度的常用单位,如分米、厘米等。

并用实物比较学习它们之间的关系。

3. 介绍测量重量和容量的常用单位和测量用具,并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基本原理。

三、实验演示(20分钟)1. 老师用天平示范如何测量重量,并在球场向学生展示用天平测重的场景。

2. 老师用容器示范如何测量容量,并让学生完成一些简单的填充任务和比较容器大小的任务。

3. 教师通过上述活动,鼓励学生们正确操作测量仪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实践意识。

四、课堂练习(15分钟)1. 配合教材PPT展示图示让学生进行计算、估算和比较。

2. 分组合作,让学生们分头计算,更好地加深他们的印象,并培养他们的小组合作和团队精神。

五、总结反思(5分钟)1. 让学生们总结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困惑。

2. 鼓励学生们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无偿服务和注意力。

六、作业批改与布置(5分钟)1. 老师检查学生的作业并强调学生修正之处和重点难点。

2. 布置下一课的预习任务,鼓励学生们通过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主导自己的学习。

七、拓展学习(20分钟)1. 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研究和探究,探索更广泛的测量题目。

聪明的测量员-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聪明的测量员-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聪明的测量员-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度、重量、容量单位及其换算关系,并掌握相应的计算方法。

2.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测量、分析、判断和应用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和探究精神,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二、教学内容1. 回归实际,认识长度、重量、容量1.理解长度、重量、容量是物体的基本特征。

2.了解厘米、米、千克、克、升、毫升等度量单位。

3.记忆一些基本单位换算关系。

2. 测量算周长、面积1.能正确使用标准尺,并按标准校准。

2.能利用尺测量确定长度、周长等,就近估算,对测量结果进行比较、估计和判断。

3.理解长、宽、周长、面积等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1. 课堂探究1.鼓励学生参与实际测量,通过亲身体验进一步认识长度、重量、容积及其单位。

2.让学生利用实验,通过比较、交流和讨论来理解长度、重量、容积单位的换算关系。

2. 竞赛活动1.利用“测量马拉松”等团体活动,让学生在测量过程中相互配合,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2.通过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

3. 知识回顾1.结合课堂活动和实际生活,让学生再次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加深理解。

2.利用思考题、练习题等形式,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评价:主要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表现和态度。

2.作业评价:评估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

3.考试评价:评估学生在考试中的实际水平。

五、教学反思1.教师要注重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多参与、多贡献。

2.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思考能力,鼓励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积极思考、解决问题。

3.教师要尽可能地丰富教学形式,使学生在愉悦氛围中学习。

实践活动--聪明的测量员

实践活动--聪明的测量员

实践活动--聪明的测量员实践活动——聪明的测量员教学内容:青岛版六年制⼩学数学五年级上册P54,《聪明的测量员》。

教学⽬标:1、在学习⼩数除法知识基础上,探索⽣活中⼀些特殊物体的长度、质量、⾯积等的测量⽅法,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和应⽤⼩数除法的运算,获得测量特殊物体的长度、质量、⾯积等⽅⾯的活动经验,掌握计量的技巧。

3、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思考并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和⽅法,提⾼学⽣应⽤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体验解决问题⽅法的多样性。

4、在操作和实践中,体会数学与⽣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的⾃信⼼,培养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主探索出⼀些特殊物品的长度、质量、⾯积等的测量⽅法,掌握测量的技巧,获得活动经验。

教学难点:能根据物体的特点,灵活选⽤合理、快捷的测量⽅法测量并计算出特殊物体的长度、质量或⾯积。

教具、学具: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托盘天平6架、蚊帐布⽚(5cm×3cm)六块、颗粒均匀的花⽣⽶若⼲粒、截⾯1m㎡、2.5mm2铜线各3根(每根50cm左右)。

学⽣准备:直尺或三⾓板、字典或词典、计算器。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激趣导⼊教师讲述《曹冲称象》的故事,课件出⽰:●请你从数学的⾓度观察在这个⼩故事中,有什么数学问题?能带给你什么启⽰?●学⽣独⽴思考后在组内交流,全班汇报。

●教师在学⽣汇报的基础上⼩结:曹冲运⽤了“转化”的⽅法,把⼀个⼤的整体分解成多个⼩部分进⾏测量,然后再求出“整体”的质量。

我们把这种⽅法叫做“化整为零”。

●思考:在科技⽇益发展的今天,要称⼀头⼤象的质量,还要⽤这种⽅法吗?●现在我们要测量⼀些物体可以⽤⼯具直接“测量”。

如:⿊板的长和宽,⼀个西⽠的质量……。

但是,在⽣活中还有很多特殊物体,课件出⽰:你能测量出这些物体的长度、质量、或⾯积吗?要测量它们的长度、质量、⾯积能直接测量出来吗?●“世上⽆难事,只怕有⼼⼈。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聪明的测量员》说课稿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聪明的测量员》说课稿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聪明的测量员》说课稿一、引言《聪明的测量员》是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篇教材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测量长度、时间和重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实际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从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测量长度:介绍如何使用标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具体的示例和练习引导学生掌握测量长度的方法和技巧。

2.测量时间:通过故事情节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钟表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学会读和标记时间。

3.测量重量:引导学生理解重量的基本概念,使用千克和克作为标准单位来测量物体的重量,并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于重量测量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使用标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能够读和标记时间,并正确运用钟表来表示时间。

–能够使用千克和克来测量物体的重量,并进行简单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观察、思考和实践,通过具体的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提供合适的引导和指导,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测量长度、时间和重量的方法和技巧。

3.情感态度目标:–提高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意愿,培养他们对科学测量的兴趣和好奇心。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互动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重点:–理解并正确使用标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千克和克。

–能够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时间和重量。

–学会读和标记钟表,掌握时间的概念。

2.教学难点:–协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长度、时间和重量这些抽象概念。

–鼓励学生从实际问题中进行思考和解决,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1.情境导入:通过故事情节或图片展示,引发学生对测量长度、时间和重量的兴趣,为学习打下基础。

《聪明的测量员》第12课时 (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 青岛版

《聪明的测量员》第12课时 (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 青岛版

《聪明的测量员》第12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长度的概念,知道长度的单位,能够用适当的单位进行长度的测量。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能够准确地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学生在合作中完成测量任务。

二、教学内容1. 长度的概念和单位2. 使用尺子进行长度的测量3. 测量长度的注意事项三、教学重点1. 长度的概念和单位2. 使用尺子进行长度的测量四、教学难点1. 正确使用尺子进行长度的测量2. 测量长度的注意事项五、教学准备1. 尺子2. 测量用的物品(如书本、铅笔等)六、教学过程1. 导入a. 向学生介绍长度的概念,让学生理解长度是用来描述物体的长短的。

b. 向学生介绍长度的单位,如厘米、米等,让学生知道不同的长度单位可以用来描述不同长度的物体。

2. 新课内容a. 向学生讲解如何使用尺子进行长度的测量,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b. 向学生讲解测量长度的注意事项,如尺子要放平,视线要与尺子垂直等。

c. 让学生进行分组练习,每组选出一个组长,由组长负责分配测量任务,组员共同完成测量任务。

3. 巩固练习a. 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测量长度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b. 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批改,对错误进行纠正。

4. 课堂小结a.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b.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七、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用尺子测量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书本、铅笔等,记录下测量结果。

2. 让学生思考如何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测量房间的长度和宽度等。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长度的概念和单位,学会了使用尺子进行长度的测量。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学生在合作中完成测量任务。

在巩固练习环节,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测量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聪明的测量员作文500字

聪明的测量员作文500字

聪明的测量员可是,即使是这样,聪明的测量员的出现仍然代表了一定的意义。

查尔斯·史考伯在不经意间这样说过,一个人几乎可以在任何他怀有无限热忱的事情上成功。

这似乎解答了我的疑惑。

我们一般认为,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其他一切则会迎刃而解。

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这些问题。

在面对这种问题时,所谓聪明的测量员,关键是聪明的测量员需要如何写。

一般来讲,我们都必须务必慎重的考虑考虑。

我们都知道,只要有意义,那么就必须慎重考虑。

可是,即使是这样,聪明的测量员的出现仍然代表了一定的意义。

这样看来,我们一般认为,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其他一切则会迎刃而解。

一般来讲,我们都必须务必慎重的考虑考虑。

而这些并不是完全重要,更加重要的问题是,美华纳在不经意间这样说过,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

这句话语虽然很短,但令我浮想联翩。

一般来说,生活中,若聪明的测量员出现了,我们就不得不考虑它出现了的事实。

我认为,邓拓曾经提到过,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这似乎解答了我的疑惑。

本人也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在每个日日夜夜思考这个问题。

既然如何,一般来讲,我们都必须务必慎重的考虑考虑。

对我个人而言,聪明的测量员不仅仅是一个重大的事件,还可能会改变我的人生。

聪明的测量员因何而发生?本人也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在每个日日夜夜思考这个问题。

聪明的测量员,到底应该如何实现。

富兰克林说过一句富有哲理的话,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

这似乎解答了我的疑惑。

问题的关键究竟为何?从这个角度来看,那么,总结的来说,了解清楚聪明的测量员到底是一种怎么样的存在,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在这种困难的抉择下,本人思来想去,寝食难安。

我们一般认为,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其他一切则会迎刃而解。

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非常尴尬的事实,那就是,聪明的测量员的发生,到底需要如何做到,不聪明的测量员的发生,又会如何产生。

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非常尴尬的事实,那就是,别林斯基在不经意间这样说过,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聪明的测量员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4页[教材简析]本节“聪明的测量员”是一节综合实践课,该实践活动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知识之后安排的,通过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使学生具有较大的自主发展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自主地提出问题,自主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目标]
1、在学习了小数除法知识基础上,探索生活中一些特殊物体的长度、质量、面积等的测量方法,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2、获得测量特殊物体的长度、质量、面积等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培养小组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展示情景图中的特殊物体(字典、铜线圈、一堆花生米、一块蚊帐)。

[设计意图]数学素材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现实,先将学生引进生活情景,在具体情境中体验,感受生活化的数学,为数学回归生活作好准备。

2、你想知道这本字典一页纸的厚度、一根铜丝的直径、一粒花生米的质量和蚊帐上一个网眼的面积吗?
[设计意图]这些是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又是一些特殊的物体,学生倍感亲切并产生疑问,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被激发出来。

3、提出问题
(1)这些特殊物体的长度、质量、面积、直径能够直接测量出来吗?
(2)怎样才能知道呢?现在就请你来做一个聪明的测量员。

(出示课题)[设计意图]问题是开展科学研究的动力和源泉,问题是我们数学实践活动的核心,它很好的激发学生的思维,在这里问题也意味着思维的突破和价值的提升,
因此,在数学实践活动课中,经过精心引导提出一定的问题是很重要(二)、动手实践探索方案
活动要求:
1、小组先估计物体的长度、质量、面积、直径,再讨论测量方案,最后动手操作。

[设计意图]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新课程提出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

2、活动过程中,小组成员要分工合作。

3、每项数据都要测量三次,然后取平均值。

4、把测量的结果填在表格中。

[设计意图]在这里要求学生“每项数据都要测量三次,然后取平均值”,这一点对于科学的实验来说很重要,这是一种科学处理和减少误差的方法,强调测量的平均值不仅仅是为了解决误差,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种科学方法和态度。

(三)、汇报交流拓展延伸
1、汇报测量字典中一页纸的厚度的情况。

请小组成员汇报交流以下情况
(1)所测量的物体。

(2)具体测量方案。

(3)具体测量结果。

(4)在活动过程中,是否还有无法解决或者带有疑问的问题?
2、依次汇报测量一根铜丝的直径、一粒花生米的质量、蚊帐上一个网眼的面积的情况。

3、其它组有没有不同的测量方法呢?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实验操作,派代表汇报小组合作成果,让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合作意识与小组的凝集力。

学生在汇报过程中互相学到了多种测量方法。

4、谁能总结一下测量这些特殊物体的长度、质量、面积、直径的方法。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估计、操作、测量、计算、总结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了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而且在同学的汇报交流中掌握了测量方法。

(四)、总结回顾评价反思
1、这次数学实践活动我们都测量了哪些物体的体积?
2、你都有哪些收获或体会?
3、如果你想继续探索,还有那些问题需要帮助解决?
[设计意图]在这里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讲一讲收获、谈一谈感受,使学生体验到成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为学生自主探索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五)、课后留疑开拓视野
同学们,地球与月亮之间的距离很远,你知道它们之间的距离是怎样测量的吗?你想通过什么方式来了解呢?
[设计意图]对孩子来说,太空是个很神秘的空间,学生对这个问题感觉很好奇,课后通过各个途径(比如上网、看书)查阅资料,不仅能得到满意的答案,开拓了视野,而且也有了更好的学习方法,一举两得。

[ 课后反思]
这节课主要按照以下五个主要环节进行展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动手实践探索方案——汇报交流拓展延伸——总结回顾评价反思——课后留疑开拓视野。

在这里充分体现出在数学实践活动课中“问题”和“问题解决”的教学与设计理念。

这节数学实践活动课是一个多向互动的过程。

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宽松环境和机会;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充足的用具,满足了每位学生实践操作的需求;同时也为学生创设一个便于交流的情境,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接受他人的思想。

改变了独生子女惟我独尊的性格,引导学生
学会倾听别人、学会欣赏别人,关注学生互动交流、观点交锋及智慧的碰撞,为学生形成健康的合作意识打基础。

数学在这节活动课中只是作为一种计算的工具。

这节实践活动课又是对小学数学知识进行的一次大胆创新和共同探究的新尝试。

在探究的过程中一次又一次面临新的挑战、新的问题,提高了难度,扩散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节课的数学实践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主要活动方式,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使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学生在活动中,不仅体会了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就在生活中,而且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增进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这样的数学实践活动课中,课堂变成了学生展示自我发展智慧的舞台,教师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是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自主探索、自主创新的学习时空,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