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五种方法
co和co2的除杂方法
![co和co2的除杂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48ffcce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5f.png)
co和co2的除杂方法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除杂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活性炭吸附法:将活性炭放在一个密封的容器中,通过蒸汽或压缩气体将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强制进入容器内,活性炭会吸附气体中的杂质。
2. 膜分离法:使用膜分离器将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与其他气体分离开来。
膜分离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不同的分子筛孔大小来实现分离。
3. 化学反应法:通过特定的化学反应来去除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中的杂质。
例如,通入灼热的氧化铜可以将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
以上是co和co2的除杂方法,请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除杂方法。
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
![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668113d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47.png)
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二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气体,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工业生产中。
在许多领域中,对二氧化碳进行准确的检验是非常重要的,比如环境监测、食品加工、医药生产等。
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以确保其安全和合规性。
一、理论基础。
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主要基于其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包括二氧化碳的酸碱性、氧化还原性等,而物理性质包括二氧化碳的密度、溶解度等。
在检验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利用这些理论基础,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
二、常见的检验方法。
1. pH值检测法,二氧化碳是一种酸性气体,因此可以通过检测其溶解后的溶液的pH值来判断其浓度。
一般来说,二氧化碳溶液的pH值在4.5左右。
2. 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气体检测方法,可以通过气相色谱仪来分离和检测二氧化碳。
这种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的优点。
3. 红外吸收法,二氧化碳具有特定的红外吸收特性,可以通过红外光谱仪来检测其浓度。
这种方法无需样品的处理过程,操作简便。
4. 电化学法,通过电化学传感器可以实现对二氧化碳浓度的实时监测,这种方法在环境监测中应用广泛。
5. 质量分析法,质谱仪可以用于对二氧化碳进行质量分析,通过检测其分子离子峰来确定其浓度。
以上是常见的二氧化碳检验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特点,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验。
三、检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 样品的采集和处理非常重要,需要避免外界因素的干扰,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 在使用化学试剂进行检验时,需要注意安全防护措施,避免对人员和环境造成危害。
3. 对于不同的检验方法,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四、结论。
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多种多样,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验。
在检验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理论基础,注意操作规程,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对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考点19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考化学考点一遍过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考点19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考化学考点一遍过](https://img.taocdn.com/s3/m/1b79559dfe4733687f21aa3c.png)
考点19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二氧化碳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1)在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1.977g L -⋅,约是空气密度的1.5倍。
(2)CO 2能溶于水,在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CO 2,增大压强还会溶解得更多。
(3)CO 2有三种状态变化。
在一定条件下,CO 2气体会变成固体,固体CO 2叫“干冰”。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二氧化碳不燃烧,一般情况下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①CO 2不支持燃烧,不是绝对的。
如镁可以在CO 2中燃烧,化学方程式为2Mg+CO 22MgO+C 。
故强调“一般情况下”CO 2不支持燃烧。
②CO 2不能供给人和动物呼吸不是因为CO 2有毒,而是因为在二氧化碳浓度过高的环境中,人和动物易缺氧而窒息。
③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深洞时,要进行灯火试验,防止洞内二氧化碳含量太高而使人窒息甚至死亡。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二氧化碳与水化合生成碳酸:CO 2+H 2O H 2CO 3,碳酸不稳定,只能存在于常温下的稀溶液中,加热或长期放置会分解,化学方程式为H 2CO 3CO 2↑+H 2O 。
二氧化碳使石蕊溶液变红色的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具有酸性,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而不是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加热通入二氧化碳的红色石蕊试液,溶液会变成紫色。
(3)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如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其原因是CO 2与Ca(OH)2发生了反应:Ca(OH)2+CO 2CaCO 3↓+H 2O 。
生成物CaCO 3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它悬浮在水中形成了悬浊液,就出现了浑浊现象。
用这个反应可以鉴别或检验二氧化碳。
(4)二氧化碳具有氧化性 如有反应CO 2+C 2CO 中,CO 2提供氧将碳氧化为CO ,CO 2失去氧被还原为CO ,所以CO 2是氧化剂,具有氧化剂。
中考化学实验知识要点专题一化学实验
![中考化学实验知识要点专题一化学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03de37bb90c69ec3d4bb7527.png)
然后将烧杯迅速倒转, 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则是一氧
化碳.
[7] 氮气:将燃烧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熄灭,然后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
水不变浑浊。
2、离子的检验 . (1)酸液( H+):⑴用紫色石蕊试液或 PH试纸
⑵活泼金属(如:镁条、锌粒等)
⑶不溶性碱(如:氢氧化铜等)
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 CuO,再将经过灼热的 CuO的混合气体通入盛有无水 CuSO4 中。
现象:黑色 CuO变成红色,且无水 CuSO4 变蓝色。 (3)有 CO2 的验证方法:将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8、设计实验
(1) 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蜡烛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实验步骤
该无色溶液中既含有氢离子又含有氯离子,则此溶液为盐酸。
[ 八] 如何检验 H+、Ag+、 OH- 、Cl - 、SO42- 、 CO32- 六种离子?
(1)H +检验。
方法 1 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石蕊试液变红,则证明
H+存
在。
方法 2 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如果蓝色试纸变红,则证明
[4]淀粉:加入碘溶液,若变蓝则含淀粉。 [5]葡萄糖: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若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就含葡萄糖 * 常见的鉴别方法 [ 一 ] 如何用化学方法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根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两种气体性质的不同进行鉴别,有以下两种方法。
方法 1:取两支洁净的试管,里边分别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然后将两个贮气瓶中的气体分 别通入两个试管里,其中一个试管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另一个试管内的 石灰水不变,则该气体是一氧化碳。
碳的主要化合物及其应用
![碳的主要化合物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76cf5dcf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c9.png)
碳的主要化合物及其应用一、碳的主要化合物1.一氧化碳(CO):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具有强烈的毒性。
它主要由含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产生。
一氧化碳能与血红蛋白结合,阻碍氧气的运输,导致人体组织缺氧。
2.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是地球大气层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氧化碳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动植物的呼吸以及微生物的分解等。
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也是温室气体之一。
3.碳酸盐:碳酸盐是一类含有碳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如碳酸钙(CaCO3)、碳酸钠(Na2CO3)等。
碳酸盐广泛应用于建筑材料、化工、农业等领域。
4.碳单质:碳单质包括金刚石、石墨、碳纳米管等。
碳单质具有很高的硬度和导电性,广泛应用于珠宝、润滑剂、导电材料等领域。
二、碳的主要化合物的应用1.一氧化碳的应用:一氧化碳在工业上主要用于冶炼金属、生产化学品等。
此外,一氧化碳还用于制作二氧化碳灭火器、碳素墨水等。
2.二氧化碳的应用:二氧化碳在工业上主要用于制造碳酸饮料、制冰、制冷、灭火等。
此外,二氧化碳还广泛应用于植物光合作用、温室气体控制等领域。
3.碳酸盐的应用:碳酸盐广泛应用于建筑材料(如水泥、石灰石)、玻璃制造、化工生产(如制碱、制酸)、农业(如肥料、杀虫剂)等领域。
4.碳单质的应用:碳单质在工业上主要用于制造珠宝、润滑剂、导电材料等。
此外,碳纳米管还应用于电子器件、能源存储、生物医学等领域。
综上所述,碳的主要化合物及其应用涵盖了工业、农业、日常生活等多个领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掌握碳的主要化合物及其应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碳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习题及方法:1.习题: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式分别是什么?方法:一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2。
2.习题: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毒性哪个更强?方法:一氧化碳的毒性更强,它能与血红蛋白结合,阻碍氧气的运输,导致人体组织缺氧。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复习总结(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复习总结(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3c816213186bceb18e8bb00.png)
第六单元复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了解金刚石、石墨、活性炭、木炭的性质和用途。
2.探究实验室中制取CO2的装置,并制取CO2。
3.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及一氧化碳的性质。
一、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是天然最硬的物质。
1.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但在高温或点燃条件下,碳的活性大大增强。
2.可燃性: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点燃 CO2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点燃 2CO3.还原性: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2Cu + CO2↑用于装饰品钻石,切割玻璃、钻探机的钻头。
石墨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细鳞片状固体,质软,有良好的导电性、润滑性常用于做电极,铅笔芯、石墨炸弹等活性碳吸附性常用木炭与活性炭做吸附剂。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1.常温下的稳定性强2.可燃性: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 C+O点燃CO2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O点燃2CO3.还原性:C+2CuO 高温2Cu+CO2↑(置换反应)应用:冶金工业三、二氧化碳的制法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中考化学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
![中考化学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https://img.taocdn.com/s3/m/e7f0377e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a9.png)
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知识要点:1. 除杂题:解答除杂质一类的题目时,要注意三原则;三要领;五种常用的方法。
三原则:①不引入新杂质;②不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③杂质便于分离。
三要领:①根据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差异;②确定除杂质方法;③选择适宜试剂。
除杂质思路分析方法:(1)沉淀法:加入一种试剂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沉淀,再用过滤法除去。
(2)化气法:加热或加入一种试剂将杂质变为气体逸出。
(3)置换法:利用置换反应的原理将杂质除去。
(4)转纯法: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提纯的物质。
学科王(5)吸收法:常用于气体的提纯。
在掌握了以上除杂质的原则、要领、方法后,解答题目时要审清题目要求,分析理顺思路且与题目要求吻合,才能准确解题。
2. 混合物的分离:(1)可溶性与难溶性物质的混合物——常用溶解、过滤、蒸发三步操作加以分离,分别得到纯净物。
如:粗盐的提纯;BaSO4和Na2SO4的混合物。
(2)两种物质均溶于水,但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种随温度变化大,另一种变化不大时,可考虑——结晶法。
即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加以分离。
如:NaCl和KNO3的混合物。
(3)两种物质均溶于水时,可考虑用化学方法分离。
如BaCl2和NaCl的混合物。
可将混合物先溶于水,加入适量Na2CO3溶液,得到BaCO3和NaCl溶液。
BaCl2+ Na2CO3=BaCO3↓+2NaCl。
将沉淀过滤出,洗净后在沉淀中加入适量盐酸溶液,又得到BaCl2溶液,CO2逸出。
BaCO3+2HCl =BaCl2+H2O+CO2↑。
最后分别将NaCl溶液和BaCl2溶液蒸发,分别得到纯净的NaCl固体和BaCl2固体。
注意:用化学方法或用物理方法进行混合物分离时,要区别除杂质与分离物质的不同点是:除杂质时只要求把杂质除掉、保留原物质即可;而混合物分离是几种物质用一定的方法分开,原混合物中各成分都必须保留。
学科王一、选择题:1.(2013厦门市)下列依据实验目的进行的实验设计,合理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设计A 从空气中获取纯净的氮气用硫燃烧除去空气中的氧气B 鉴别硬水和软水观察颜色或闻气味C 除去混在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把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D 鉴别硝酸铵和氯化钠固体加适量的水溶解,测量前后温度变化2.(2013厦门市)下列洗涤或除污过程应用乳化原理的是()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 .用酒精除去衣服上的碘C.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脂 D.用刷子刷除杯子上的污垢3. (2013兰州市) 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不正确的是序号物质杂质所用试剂A N2O2灼热的铜网B CO2H2O 浓硫酸C CaO CaCO3适量的稀盐酸D NaCl溶液Na2CO3适量的稀盐酸4.(2013佛山市)单一净化水的以下操作,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5.(2013佛山市)要除去FeSO4溶液中少量的H2SO4,可加入的物质是①铁粉②四氧化三铁③氧化铁④氧化亚铁⑤氢氧化亚铁A.②③⑤B.①④⑤C.②③④D.①②③4.(2013揭阳市)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下列操作方法选项物质(杂质)操作方法A CO2(H2O)将气体通过盛有火碱的干燥管B Cu(CuO)通入足量氧气并加热C Na2SO4(Na2CO3)加盐酸至恰好不再产生气泡为止D FeCl2(CuCl2)加入足量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5. (2013南宁市)下列除去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A.CO(CO2)——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B.MnO 2粉末(KCl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C.FeSO 4溶液(CuSO 4)——加入足量锌粉、过滤D.Na 2SO 4溶液(NaCl )——加入适量硝酸银溶液、过滤9. (2013百色市)在化学实验中关注“气泡”情况很重要,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复分解反应条件之一:生成物中有气体(气泡)产生 B . 排水集气法:当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时,还不能收集气体C.除去氯化钠中少量碳酸钠:滴加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即可D . 检查装置气密性:导气管伸入水中,手握容器外壁,有气泡冒出,则气密性好10.(2013海南省)下列方法能使海水转化为饮用水的是A.过滤B.静置C.蒸馏D.吸附11.(2013海南省)下表中,除去物质所含杂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12杂质的去除,乙实验为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及其比较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及其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7d0d16231711cc7931b71670.png)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及其比较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气体,能溶于水,在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是 1.977 g/L,约是空气的 1.5 倍。
固体二氧化碳又叫做干冰,它可以升华。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本身不能燃烧,一般也不支持可燃物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在一般情况下,CO2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可燃物燃烧。
但在一定条件下,某些物质也可以在CO2中燃烧,如点燃的镁条,伸入盛有CO2的集气瓶中能继续燃烧:(2)跟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生成的碳酸可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
①CO2能溶解于水,通常1体积的水可以溶解1体积的CO2,增大压强时,还会溶解得更多些。
CO2溶于水的同时还与水发生反应,但水中溶解的CO2只有1%跟水结合成H2CO3,其余仍以分子形式溶解在水中。
②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是H2CO3,而不是CO2。
(3)跟石灰水反应产生碳酸钙(白色)沉淀,此反应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
CO2+Ca(OH)2=CaCO3↓+H2O3.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1)用途①用于灭火;②用作制冷剂,用来保存食品和用于人工降雨;③作肥料,制纯碱、汽水等。
(2)影响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消耗的能源急剧增加,森林遭到破坏,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造成“温室效应”。
4.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的略小,难溶于水。
5.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可燃性现象:燃烧时发出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2)还原性现象:黑色的氧化铜变红色,同时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3)毒性正常的血液呈深红色,当通入一氧化碳后,血液由深红色变成鲜红色,原因是一氧化碳能与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跟氧气结合,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6.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比较从CO和CO2的化学式可看出,CO比CO2少1个氧原子。
由于分子结构不同,就使得 CO和CO2的性质有很大差别。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https://img.taocdn.com/s3/m/41076a500b4c2e3f5727637a.png)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主要内容】碳的氧化物碳的化合物种类繁多,尤其是有机化合物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碳的氧化物(CO和CO2)不仅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同时也是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碳和碳的氧化物是以后学习许多化学反应的基础,初中化学的许多反应都与碳和碳的氧化物有关。
一、二氧化碳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气体,相同条件下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增大压强还会溶解得更多。
生产汽水等碳酸型饮料就是利用了二氧化碳的这一性质。
很多实验在证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的同时也能体现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如图倾倒CO2的实验,根据现象“烧杯底下的蜡烛先熄灭”,可以验证“在相同条件下,CO2的密度比空气大,且CO2一般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这一性质。
CO2的溶解性实验:如图所示,在收集满CO2的空塑料矿泉水瓶里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振荡,塑料瓶子变瘪,可以证明CO2能溶于水。
再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加热后又变成紫色,证明CO2溶于水的同时能与水反应:H2O+CO2=H2CO3;H2CO3=H2O+CO2↑根据教材实验的设计:(Ⅰ)向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纸花)喷稀醋酸;(Ⅱ)向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喷水;(Ⅲ)直接把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放入干燥的二氧化碳中;(Ⅳ)将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Ⅴ)将(Ⅳ)中小花取出后小心加热。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石蕊是一种酸碱指示剂,遇酸变成红色。
(2)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成红色,干燥的二氧化碳也不能使紫色石蕊变成红色。
(3)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成红色。
(4)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
(2)二氧化碳跟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区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方法
![区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6982429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d8.png)
区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方法1、澄清石灰水将澄清的石灰水分别滴入两个气瓶中,可使石灰水变浑浊。
是二氧化碳,但没有明显反应的是一氧化碳。
2、燃烧的木条将燃烧的木棒分别放入两瓶不明气体中。
如果瓶内气体燃烧,气体为一氧化碳;如果木棒的火焰熄灭,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3、还原金属氧化物两种气体分别通入热的氧化铜中。
如果氧化铜由黑色变为红色,则为一氧化碳;如果不变色,就是二氧化碳。
4、紫色石蕊溶液在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气体,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是二氧化碳,没有明显现象的是一氧化碳。
扩展资料:二氧化碳的特性可燃性:2CO+O₂点燃2CO₂(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H₂和O₂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CO和O₂的燃烧火焰是:发出蓝色的火焰。
CH₄和O₂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鉴别:H₂、CO、CH₄可燃性的气体:看燃烧产物(不可根据火焰颜色)(水煤气:H₂与CO的混合气体C+H₂O高温H₂+CO)②还原性:CO+CuO△Cu+CO₂(非置换反应)应用:冶金工业现象:黑色氧化铜逐渐变成鲜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Fe₂O₃+3CO高温2Fe+3CO₂(现象:红棕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石灰水变浑浊。
)除杂:CO[CO₂]通入石灰水或氢氧化钠溶液:CO2+2NaOH==Na₂CO₃+H₂OCO₂[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O+CuO△Cu+CO₂CaO[CaCO₃]只能煅烧(不可加盐酸)CaCO₃高温CaO+CO₂↑注意:检验CaO是否含CaCO3加盐酸:CaCO₃+2HCl==CaCl₂+H₂O+CO₂↑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氧化碳。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件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67b0081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1f.png)
考点精讲
一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二氧化碳与水化合生成碳酸:CO2+H2O = H2CO3; 碳酸不稳定,只能存在于常温下的稀溶液中,加热或长期放置会分解,化学方程式为H2CO3 = CO2↑+H2O。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具有酸性,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而不是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碳酸不稳定,加热通入二氧化碳的红色石蕊试液,溶液会变成紫色。
考点精讲
二 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毒性 ①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会危及生命。
②一氧化碳中毒处理方法:轻度的应呼吸大量的新鲜空气,重度的应立即就医。
考点精讲 一氧化碳的检验
二 一氧化碳
方案一:点燃待检气体,先用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无水珠,再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 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若出现白色浑浊物,则为一氧化碳气体。
其中 X 的化学式为________H_2_O_______。
典例精析
考向一 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
例1:发展低碳经济,降低碳排放,就是要尽量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
如图是部分物质与二氧化碳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3)物质R能发生分解反应生成CO2,写出一个符合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__H__2C__O_3_═__H__2O__+_C_O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近且有毒,故不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考点精讲
(1)可燃性 点燃纯净的一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
化学方程式为
2CO
+
O2
点燃
2CO2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例题解析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例题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58b9162581b6bd97f19eac8.png)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二氧化碳【典型例题】例1:二氧化碳占空气总体积的0.03%,正常情况下能维持这个含量基本不变是因为自然界存在如图所示的循环过程,图中A处不包括下列哪项()A. 发展和利用太阳能B. 植物的呼吸作用C. 人和动物的呼吸D. 含碳燃料的燃烧【解析】二氧化碳的循环使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相对稳定,对生命活动非常重要,对循环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掌握。
由题中图示显示,A处应是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B、C、D都符合这一要求。
【答案】A例2:常用二氧化碳灭火的原因是A. 它是一种能溶解于水的气体B. 降温加压下它可以变成固体“干冰”C. 通常状况下,它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D. 它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解析】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但是氮气也能灭火(氮气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为什么不常用氮气来灭火呢?由于在通常状况下,氮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不会覆盖在燃烧的物体上,不能隔绝空气,而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能覆盖在燃烧的物体上,使燃烧的物体与空气隔绝。
因此常用二氧化碳来灭火,既利用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又利用了通常状况下它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的物理性质。
【答案】CD例3:实验室里,有两支试管分别充满了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你有哪些方法来鉴别这两种气体?【解析与答案】鉴别这两种气体的方法很多,可以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对比进行鉴别:氧气不易溶解于水,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支持燃烧、供给呼吸;二氧化碳能溶解于水,通常情况下不能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能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
因此鉴别方法可以是如下几种:(1)取样,用燃着的木条伸入,燃烧更旺的是氧气,熄灭的是二氧化碳;(2)取样,然后分别倒入石蕊试液,振荡,溶液变红的是二氧化碳,另一种是氧气;(3)分别向两支集满二氧化碳和氧气的试管中倒入澄清石灰水,堵住试管口并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不变的是氧气。
中考化学总复习经典讲义:碳的单质及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对比(提高) 知识讲解
![中考化学总复习经典讲义:碳的单质及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对比(提高) 知识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103484a558fb770bf78a55fe.png)
中考总复习:碳的单质及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对比(提高)【考纲要求】1.掌握碳的化学性质:可燃性和还原性;知道金刚石、石墨等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掌握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可燃性和还原性及毒性等。
3.掌握单质碳、碳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知识网络】【考点梳理】考点一、碳单质(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比较对比项目 金刚石石墨外 观 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固体深灰色细磷片状固体 光 泽 加工琢磨后有光泽 略有金属光泽硬 度 自然界最硬软 导电性 无 良好 导热性 良好良好用 途钻探机钻头、刻刀、装饰品等电极、铅笔芯、润滑剂等要点诠释:1.由于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导致金刚石和石墨在物理性质上存在较大差异。
2.炭和碳不同。
碳是指碳元素,是“核电荷数为6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有广泛、概括的含义,并不具体指某种物质;炭是指具体的物质——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如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等。
碳与炭不能混用。
3.木炭和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此具有吸附能力,可以吸附一些色素、有异味的物质,吸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并非化学变化。
4.规律总结:物质的组成、结构垐垐?噲垐?决定反映物质的性质垐垐?噲垐?决定反映物质的用途。
考点二:CO 2和CO 性质及用途的比较(高清课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对比项目CO 2CO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气体,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干冰易升华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化学性质可燃性 一般情况下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有可燃性2CO+O 22CO 2还原性没有还原性,有较弱的氧化性有还原性C+CO22CO CO+CuO Cu+CO2与水反应与水反应CO2+H2O=H2CO3不能与水反应与石灰水的反应(碱)与石灰水反应CO2+Ca(OH)2=CaCO3↓+H2O不能与石灰水反应毒性无毒有剧毒主要用途可制汽水,作制冷剂,灭火,气体肥料气体燃料、高炉炼铁对环境的影响造成温室效应污染空气要点诠释:1.由于CO和CO2的分子构成不同,决定了二者性质的不同。
化学练习及知识点讲解-(第一部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化学练习及知识点讲解-(第一部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7252fba2bb4cf7ec4afed0cd.png)
CO 2 + C 2CO(⑴可燃性: 2CO + O =====2CO第一部分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中考考点梳理]考点 1二氧化碳的性质⒈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⑴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⑵密度比空气大;⑶能溶于水;(设计实验证明,参看课本 P 114 实验 6-5) ⑷CO 2 固体叫“干冰”。
⒉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实验探究:参看课本 P 113 实验 6-4)更不能供给呼吸(解释“屠狗洞”现象)(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实验探究:参看课本 P 114 实验 6-6)化学方程式:CO 2 + H 2O == H 2CO 3(3)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原因:生成不溶于水的白色 CaCO 3 沉淀。
化学方程式:CO 2 + Ca (OH )2== CaCO 3↓+ H 2O①CO 2 气体的检验②长期放置的石灰水,瓶壁会出现一层白色物质此反应的应用③刚抹过石灰浆的墙壁,生上炭火炉时,墙壁反而更潮湿④建筑工人在没有用完的石灰浆上覆盖一层土⑤鸡蛋放入石灰水中一会儿取出,可以保鲜(4)二氧化碳能与炽热的碳反应 (注:此反应为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 2 是氧化剂,C 是还原剂)考点 2一氧化碳的性质⒈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实验室制取 CO 只能用排水法收集)⒉化学性质2点燃2——作燃料(是煤气的主要成分)现象:产生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注意:①CO 和 H 2 一样与空气(或氧气)混合时,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点燃前必须验纯(方法与 H 2 一样)②H 2 和 O 2 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CO 和 O 2 的燃烧火焰是:发出蓝色的火焰。
CH 4 和 O 2 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但: 鉴别:H 2、CO 、CH 4 可燃性的气体:是看燃烧产物(不可根据火焰颜色)⑵还原性:CO + CuOCu + CO 2 ——冶炼金属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注意: 操作顺序实验时,先通 CO ,后加热;实验完毕,先停止加热,继续通 CO 直至玻璃管冷却;但需对尾气处理,方法是将 CO 点燃转变 CO 2(或收集起来)。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知识题汇总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知识题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8c31dfbeaf45b307e87197fc.png)
* *基础习题练习11.欲将二氧化碳气体里混入的少量一氧化碳杂质除去,可让气体通过( )(A)石灰水(B)水(C)炽热的炭层(D)灼热的氧化铜2.一氧化碳有毒是因为它( )(A)易燃(B)是还原剂(C)与氧结合生成二氧化碳(D)与血红蛋白化合,使其失去吸收氧气的能力3.有两种黑色粉末A、B和两种无色气体C、D,用下面的装置图所示的装置做了以下实验:第一步:当加热管内盛有的黑色粉末A时,由a端导管通入气体D,结果在b端产生气体C,管内的黑色粉末变为亮红色;第二步:当加热管内盛的黑色粉末B时,由导管a 端通入气体C,结果在b端产生气体D,气体D可以燃烧;第三步:当把a端堵上,加热管内两种黑色固体的混合物,结果在b端也产生气体C。
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回答下列问题写出各物质的名称: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
写出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CO、CO2、N2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澄清的石灰水,再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剩余的气体是().A.N2B.CO2和N2C.CO2和CO D.N2和CO5.用氢气、木炭粉、一氧化碳做还原剂,分别与质量相同的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消耗的氢气、木炭粉、一氧化碳三种物质的质量比为().A.1∶1∶1 B.1∶3∶14C.1∶6∶14 D.2∶1∶2 6.由气体A开始,可发生如下四个变化:判断A、B、C、D各是什么物质?7.有A、B、C、D四种物质,其中A、B、D都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A和B是黑色粉末,将其混合在高温下反应,能生成红色粉末Y和能使X溶液变浑浊的气体Z,Z与灼热的B反应,生成无色有毒气体E,D在高温下煅烧生成C和Z,写出各物质的化学式.8.常用二氧化碳灭火的原因是A. 它是一种能溶解于水的气体B. 降温加压下它可以变成固体“干冰”C. 通常状况下,它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D. 它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9.欲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A. 将混合气体点燃B. 将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C.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CuOD.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炭层10.下列物质中,不能用来鉴别CO和CO2的是()A. 澄清的石灰水B. 蒸馏水C. 灼热的氧化铜D. 紫色的石蕊试液11.用下图所示的仪器组装一套实验装置,并完成下列实验任务:①用干燥的CO气体还原CuO②检验CO还原CuO的气体生成物,请回答下列问题:(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使气体干燥)(1)实验进行时,若要气体从左向右流动,则这套装置的连接顺序应是(填仪器接口字母):()接(),()接(),()接()。
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五种方法
![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五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083837a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89.png)
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五种方法:一是根据密度不同,分别将它们充入气球;二是根据水溶性不同,分别将它们通入石蕊试液中;三是根据可燃性不同;四是根据还原性不同,分别将它们通入灼热的氧化铜中;五是根据是否与碱溶液反应,分别将它们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
【将带火星的木条不能检验二者,因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不支持燃烧的;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白光是正确的。
】为什么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白光是正确的?谢谢...回答因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是在纯氧中发生的剧烈氧化反应CuSO4+2NaOH=Cu(OH)2↓+Na2SO4蓝色沉淀生成、上部为澄清溶液质量守恒定律实验Ca(OH)2+CO2= CaCO3↓+H2O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应用CO2检验和石灰浆粉刷墙壁Ca(HCO3)2ΔCaCO3↓+H2O+CO2↑白色沉淀、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水垢形成.钟乳石的形成HCl+AgNO3=AgCl↓+HNO3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检验Cl—的原理Ba(OH)2+ H2SO4=BaSO4↓+2H2O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检验SO42—的原理BaCl2+ H2SO4=BaSO4↓+2HCl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检验SO42—的原理Ba(NO3)2+H2SO4=BaSO4↓+2HNO3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检验SO42—的原理FeCl3+3NaOH=Fe(OH)3↓+3NaCl溶液黄色褪去、有红褐色沉淀生成AlCl3+3NaOH=Al(OH)3↓+3NaCl有白色沉淀生成MgCl2+2NaOH= Mg(OH)2↓+2NaClCuCl2+2NaOH= Cu(OH)2↓+2NaCl溶液蓝色褪去、有蓝色沉淀生成CaO+ H2O = Ca(OH)2 白色块状固体变为粉末、生石灰制备石灰浆Ca(OH)2+SO2=CaSO3↓+H2O有白色沉淀生成初中一般不用Ca(OH)2+Na2CO3=CaCO3↓+2NaOH有白色沉淀生成工业制烧碱、实验室制少量烧碱Ba(OH)2+Na2CO3=BaCO3↓+2NaOH有白色沉淀生成Ca(OH)2+K2CO3=CaCO3↓+2KOH有白色沉淀生成AgNO3+NaC l=AgCl↓+NaNO3白色不溶解于稀硝酸的沉淀(其他氯化物类似反应)应用于检验溶液中的氯离子BaCl2+ Na2SO4 = BaSO4↓+2NaCl白色不溶解于稀硝酸的沉淀(其他硫酸盐类似反应)应用于检验硫酸根离子CaCl2+Na2CO3= CaCO3↓+2NaCl有白色沉淀生成MgCl2+Ba(OH)2=BaCl2+Mg(OH)2↓有白色沉淀生成1结晶法定义使物质从液态(溶液或熔融状态)或气态形成晶体的方法即结晶法。
化学常见的鉴别方法有哪些
![化学常见的鉴别方法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58389aa2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0a.png)
化学常见的鉴别方法有哪些本文将初中化学实验中有关物质的鉴别和推断的相关知识进行了整理,希望能帮得到你。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化学常见的鉴别方法,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化学常见的鉴别方法如何用化学方法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根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两种气体性质的不同进行鉴别,有以下两种方法。
方法1:取两支洁净的试管,里边分别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
然后将两个贮气瓶中的气体分别通入两个试管里,其中一个试管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另一个试管内的石灰水不变,则该气体是一氧化碳。
CO2+Ca(OH)2=CaCO3↓+H2OCO与Ca(OH)2不反应方法2:将两个贮气瓶导气管的阀门(活塞)打开,用燃着的木条接近导气管口。
其中一个气体能燃烧且发出蓝色火焰的,则证明该气体为一氧化碳;另一个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则是二氧化碳。
2CO+O2 2CO2如何鉴别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三种无色气体?分别点燃三种气体,在三个火焰的上方各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过一会儿,会看到有两个烧杯的内壁变得模糊并有水蒸气凝结,则说明这两种气体中有一个是氢气,另一个是甲烷。
在烧杯内壁没有水蒸气凝结的那种气体一定是一氧化碳。
再向另外两个烧杯内分别注入少量的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见有石灰水变浑的,则说明那种气体为甲烷。
石灰水不变浑的,说明那种气体为氢气。
化学常见的鉴别方法有氧气、氢气、氮气、空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6种气体,怎样鉴别它们?取6支试管,并分别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然后将6个贮存气体的橡胶袋上的导气管分别插入6个试管的石灰水中,打开自由夹,观察6个试管中石灰水的变化。
其中有一支试管中的石灰水变浑浊,此种气体必为二氧化碳。
其它五支试管中无变化。
关闭自由夹。
取一个水槽并放好水。
再取5个集气瓶在其内部也全装满水并倒立在水槽中。
将剩余的5种气体均采用排水取气法各收集一集气瓶气体,并将此5瓶气体用玻璃片盖好,从水槽中取出,放置在桌面上。
人教新版九年级化学优秀课件-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人教新版九年级化学优秀课件-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https://img.taocdn.com/s3/m/722ab488240c844769eaeeae.png)
针对训练3
[ 2019 湖北咸宁中考]草酸亚铁晶体(FeC2O4·2H2O)受热分
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通过如图装置验证该反应得到的气体产物,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 )(提示: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
无法确定是一氧化碳 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的 二氧化碳,还是原混 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
A. ①中无水硫酸铜固体变蓝,可验证原气体产物中有水蒸气 B. ②中固体由黑色变红色,可验证原气体产物中有一氧化碳 C. ③中石灰水变浑浊,可验证原气体产物中有二氧化碳 D. ③中尾气可点燃,可验证原气体产物中有一氧化碳
例1 [2019内蒙古赤峰中考]下列关于CO和CO2的说法正确
的是( D )
分子构成不同
A. 组成:都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分子构成也相同
B. 性质: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且都有毒
CO有毒, CO2无毒
C. 用途:CO可以用来灭火,CO2可以作化工原料
D. 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O具有可燃性, 不能用来灭火
小试身手1
[2019湖南永州中考改编] 下列有关CO与CO2的叙述正确的
是( C )
A. CO与CO2都会污染环境 B. CO与CO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C. 可用紫色石蕊溶液区分CO和CO2 D. CO2气体中混有少量CO气体,可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
常考点二
例2 [ 2019陕西中考]如图甲、乙是实验室制备CO2和某 同学设计的验证CO2性质的实验装置图。
装置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澄__清__的__石__灰___水__变__浑__浊____,装置D的作 用是__处__理__尾__气____。
(4)实验结束时,先熄灭B处酒精灯并继续通人一段时间一氧化碳,
梳理归纳 注重方法
![梳理归纳 注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4962206ed630b1c59eeb5ad.png)
梳理归纳 注重方法《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蕴含着丰富的方法和规律性知识,这些知识对于同学们学习化学非常重要,现将其总结出来,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一、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的方法方法1: 向纸袋里倾倒二氧化碳,如图1(a )所示,盛装二氧化碳气体的一端下沉。
方法2: 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如图1(b )所示的烧杯中,烧杯下层蜡烛火焰先熄灭,上层蜡烛火焰后熄灭。
方法3: 向气球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将其放在空中,气球迅速向下落。
二、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方法方法1:取一软饮料瓶,装满二氧化碳气体,再向里面倒入一定量的水,旋紧瓶盖振荡,结果瓶子变瘪了。
方法2:将盛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扣在水里,一段时间后试管内液面上升。
方法3:将盛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水中,一段时间后,水柱上升且变成浅红色。
以上实验中,由于二氧化碳溶于水并与水反应后,造成了瓶内或试管内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使软饮料瓶变瘪或使试管内的水或紫色石蕊溶液上升,反应原理为:CO 2+H 2O==H 2CO 3。
这些实验均可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三、证明空气及呼出气体中有二氧化碳的方法把澄清石灰水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会形成白膜;若将人体呼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其共同反应原理为:CO 2+Ca(OH)2==CaCO 3↓+H 2O 。
四、证明某气体是一氧化碳的方法方法1:点燃气体,先用干冷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无水珠,再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若烧杯内壁出现白色浑浊物,则原气体为一氧化碳。
反应原理为:2CO+O 点燃2CO 2,CO 2+Ca(OH)2==CaCO 3↓+H 2O 。
方法石灰水变浑浊,则原气体为一氧化碳。
反应原理为:CO+CuO △Cu+CO 2,CO 2+Ca(OH)2=CaCO 3↓+H 2O 。
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鉴别方法可根据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不同性质进行鉴别,主要方法有以下四种:方法1: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中,一个瓶中气体燃烧,则该气体是一氧化碳,另一个瓶中木条火焰熄灭,则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五种方法:
一是根据密度不同,分别将它们充入气球;
二是根据水溶性不同,分别将它们通入石蕊试液中;
三是根据可燃性不同;
四是根据还原性不同,分别将它们通入灼热的氧化铜中;
五是根据是否与碱溶液反应,分别将它们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
【将带火星的木条不能检验二者,因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不支持燃烧的;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白光是正确的。
】
为什么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白光是正确的?谢谢...
回答
因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是在纯氧中发生的剧烈氧化反应
CuSO4+2NaOH=Cu(OH)2↓+Na2SO4 蓝色沉淀生成、上部为澄清溶液质量守恒定律实验
Ca(OH)2+CO2= CaCO3↓+ H2O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应用CO2检验和石灰浆粉刷墙壁
Ca(HCO3)2Δ CaCO3↓+H2O+CO2↑ 白色沉淀、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水垢形成.钟乳石的形成
HCl+AgNO3= AgCl↓+HNO3 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检验Cl—的原理Ba(OH)2+ H2SO4=BaSO4↓+2H2O 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检验
SO42—的原理
BaCl2+ H2SO4=BaSO4↓+2HCl 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检验SO42—的原理
Ba(NO3)2+H2SO4=BaSO4↓+2HNO3 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检验SO42—的原理
FeCl3+3NaOH=Fe(OH)3↓+3NaCl 溶液黄色褪去、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AlCl3+3NaOH=Al(OH)3↓+3NaCl 有白色沉淀生成
MgCl2+2NaOH = Mg(OH)2↓+2NaCl
CuCl2+2NaOH = Cu(OH)2↓+2NaCl 溶液蓝色褪去、有蓝色沉淀生成
CaO+ H2O = Ca(OH)2 白色块状固体变为粉末、生石灰制备石灰浆
Ca(OH)2+SO2=CaSO3↓+ H2O 有白色沉淀生成初中一般不用
Ca(OH)2+Na2CO3=CaCO3↓+2NaOH 有白色沉淀生成工业制烧碱、实验室制少量烧碱
Ba(OH)2+Na2CO3=BaCO3↓+2NaOH 有白色沉淀生成
Ca(OH)2+K2C O3=CaCO3↓ +2KOH 有白色沉淀生成
AgNO3+NaCl = AgCl↓+Na NO3 白色不溶解于稀硝酸的沉淀(其他氯化物类似反应)应用于检验溶液中的氯离子
BaCl2 + Na2SO4 = BaSO4↓+2NaCl 白色不溶解于稀硝酸的沉淀(其他硫酸盐类似反应)应用于检验硫酸根离子
CaCl2+Na2CO3= CaCO3↓+2NaCl 有白色沉淀生成
MgCl2+Ba(OH)2=BaCl2+Mg(OH)2↓ 有白色沉淀生成
1结晶法定义
使物质从液态(溶液或熔融状态)或气态形成晶体的方法即结晶法。
结晶:形成晶体的过程。
为物理变化
2降温结晶法
先加热溶液,蒸发溶剂成饱和溶液,此时降低热饱和溶液的温度,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溶质就会呈晶体析出,叫降温结晶。
例如:当NaCl和KNO3的混合物中KNO3多而NaCl 少时,即可采用此法,先分离出KNO3,再分离出NaCl。
3蒸发结晶法
蒸发结晶:蒸发溶剂,使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继续蒸发,过剩的溶质就会呈晶体析出,叫蒸发结晶。
例如:当NaCl和KNO3的混合物中NaCl多而KNO3少时,即可采用此法,先分离出KNO3,再分离出NaCl。
可以观察溶解度曲线,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得很明显时,这个溶质叫陡升型,反之叫缓升型。
当陡升型溶液中混有缓升型时,若要分离出陡升型,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分离,若要分离出缓升型的溶质,可以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如硝酸钾就属于陡升型,氯化钠属于缓升型,所以可以用蒸发结晶来分离出氯化钠,也可以用降温结晶分离出硝酸钾。
与蒸发相伴随的往往有过滤。
这里介绍几种常见的过滤方法:
1 常压过滤,所用仪器有:玻璃漏斗、小烧杯、玻璃棒、铁架台等。
要注意的问题有:在叠滤纸的时候要尽量让其与玻璃漏斗内壁贴近,这样会形成连续水珠而使过滤速度加快。
这在一般的过滤中与速度慢的区别还不太明显,当要求用热过滤时就有很大的区别了。
比如说在制备KNO3时,如果你的速度太慢,会使其在漏斗中就因冷却而使部分KNO3析出堵住漏斗口,这样实验效果就会不太理想。
2 减压过滤,所用仪器有:布氏漏斗、抽滤瓶、滤纸、洗瓶、玻璃棒、循环真空泵等。
要注意的问题有:选择滤纸的时候要适中,当抽滤瓶与循环真空泵连接好后用洗瓶将滤纸周边润湿,后将要过滤的产品转移至其中(若有溶液部分要用玻璃棒引流)。
4重结晶法
将晶体溶于溶剂或熔融以后,又重新从溶液或熔体中结晶的过程。
又称再结晶。
重结晶可以使不纯净的物质获得纯化,或使混合在一起的盐类彼此分离。
重结晶的效果与溶剂选择大有关系,最好选择对主要化合物是可溶性的,对杂质是微溶或不溶的溶剂,滤去杂质后,将溶液浓缩、冷却,即得纯制的物质。
混合在一起的两种盐类,如果它们在一种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差别很大,例如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物,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上升而急剧增加,而温度升高对氯化钠溶解度影响很小。
则可在较高温度下将混合物溶液蒸发、浓缩,首先析出的是氯化钠晶体,除去氯化钠以后的母液在浓缩和冷却后,可得纯硝酸钾。
重结晶往往需要进行多次,才能获得较好的纯化效果。
5升华结晶法
应用物质升华再结晶的原理制备单晶的方法。
物质通过热的作用,在熔点以下由固态不经过液态直接转变为气态,而后在一定温度条件下重新再结晶,称升华再结晶。
1891年R.洛伦茨(Lorenz)利用升华再结晶的基本原理生长硫化物小的晶体。
1950年 D.C. 莱诺尔兹(Reynolds)以粉末状CdS为原料用升华再结晶方法制备了3X3火6mm的块状CdS晶体。
1961 年W.W.培皮尔(PIPer)用标准升华再结晶的方法生长了直径为13mm的CdS单晶。
升华再结晶法已成为生长H一砚族化合物半导体单晶材料的主要方法之一。
物质在升华过程中,外界要对固态物质作功,使其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为使物质的分子气化,单位物质所吸收的热量必须大于升华热(即熔解热和气化热之和),以克服固态物质的分子与周围分子的亲合力和环境的压强等作用。
获得足够能量的分子,其热力学自由能大大增加。
当密闭容器的热环境在升华温度以上时,该分子将在容器的自由空间内按布朗运动规律扩散。
如果在该容器的另一端创造一个可以释放相变潜热(即相变过程中单位物质放出的热量)的环境,则将发生凝华作用而生成凝华核即晶核。
在生长单晶的情况下,释放相变潜热,一般采用使带冷指的锥形体或带冷指的平面处于一定的温度梯度内,并使尖端或平面的一点温度最低,此处形成晶核的几率最大。
根据科赛尔结晶生长理论,一旦晶核形成,新的二维核将沿晶核周边阶梯继续进行排列,当生长一层分子后,在其平坦的结晶面上将有新的二维核形成,进而生成另一层新的分子层。
决定晶体生长的3个基本要素是表征系统自由能变化的临界半径、二维核存在的几率和二维核形成的频度。
升华再结晶法可用于熔点下分解压力大的材料,如制备CdS、ZnS、Cdse等单晶。
其缺点是生成速率慢,生长条件难以控制。
6结晶法的应用
结晶法用于分离海水中的氯化钠。
工业上为了获得某种溶质也采用结晶法提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