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镇》剖析

合集下载

浅析《芙蓉镇》

浅析《芙蓉镇》

《芙蓉镇》分析之秦书田的人性美第一次观看《芙蓉镇》这样一部历史现实主义的影视作品,也第一次认识谢晋这位作为对政治风云有过切身经历和遭遇的导演,对现实政治有着一种发自内心的偏爱和敏感的优秀导演,我喜欢上他的影视作品,它有一种牵着人感受时代命运悲欢离合的酸甜苦辣的魔力,让我着迷、沉溺。

这个座落在湘、粤、桂三省交界处一处峡谷里的小镇在中国这个大舞台上虽然毫不起眼,但就是这样一个小镇演绎着文革时期的个人命运颠肺流离、社会命运的悲苦沉闷。

通过芙蓉镇这个舞台下演绎着的人生百态、一叶春秋在谢晋的导演手中折射出是整个中国大历史舞台下的情况,让人透过影视看历史、透过导演看现实、透过人物看命运。

文革年代,连天空也是灰色的,人性的光辉想要挣脱这层层的灰绽放光芒,这到底需要怎样的一种忍辱负重与才智兼备?我很高兴,谢晋导演通过秦书田这样一个角色让我看到了灰色年代的闪耀金黄,但并不刺眼,透着柔和温暖。

这部作品的成功之处在我看来是:以人物的形象塑造来演绎历史的翻转,也在人物命运的表现中展示人生的坎坷。

我喜欢秦书田这个形象。

影片的开头,秦书田表现出来的是一个表面上唯唯诺诺、自轻自贱、遵规守矩的“污蔑社会主义”的反革命分子,看着不像个男子汉,没有男子气概。

但是,这只是假象,假象,假象。

真正的秦书田:真诚、正直、坚毅、善良、负责、大胆、有爱、内心深处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

就是这样一个内心对生活充满希望与热情的男子,在一举一动之间,告诉胡玉音以及我们现代人,就算生活再多么的难过坎坷困苦,我们都不要丧失对生活最基本的信心和热情,如果连这最基本的生存之本都没有,那么拿什么生下去?拿什么活下去?拿什么走下去?有些瞬间,我为之动容,他是那么的坚定,让人相信黑暗总会过去,前面定是坦途:一、善良:他在自己都不能自保的情况下,还关照替爷爷代罚听训的“小富农崽”。

谁没有困难的时候,谁摊上了都是大事。

这样一个小孩子承受了他这个年纪不该承受的重担,他还懵懵懂懂,啥也不懂。

浅谈《芙蓉镇》的悲喜剧叙述风格

浅谈《芙蓉镇》的悲喜剧叙述风格

浅谈《芙蓉镇》的悲喜剧叙述风格《芙蓉镇》是张炜在2011年出版的长篇小说,以小说家的独特视角展示了一个小镇的城市化进程带来的社会变革与人性诱惑。

小说以悲喜剧叙述风格,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展现了小镇居民在城市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小说的悲剧色彩体现在对于现实的揭示与反思上。

《芙蓉镇》以小镇被城市化的过程为背景,展现了小镇上居民原本宁静的生活被打破,物质文明的侵蚀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作者通过对小镇居民个体命运的描写,揭示了现代社会中家庭关系的破裂、人性的扭曲与欲望的膨胀等问题。

这些问题引发了悲剧性的后果,凸显了现代社会中人们生活的困境与无奈。

小说中描写了一位因为城市化进程失去土地而辗转于城市的老人,他失去了生活的根基,最终沦为社会底层的边缘人物。

这种对于普通人命运的揭示与反思,给人一种悲情的感受。

小说的喜剧色彩则体现在对于人性的积极展现。

尽管小说中揭示了一系列困境与问题,但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性格与行为,展现了善良与理想主义的一面。

小说中塑造了一些积极向上的人物形象,他们在困境面前保持乐观与豁达的态度,释放着喜剧色彩。

主人公阿桂是一个人格完整、品性高尚的人物,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与智慧解决了许多问题,对于困境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

小说中一些平凡的居民也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善行,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这种对于人性的积极展现,给人一种欣慰与喜悦的感受。

《芙蓉镇》的悲喜剧叙述风格通过揭示社会问题与人性积极性的结合,展现了城市化进程中小镇居民的困境与挣扎,以及人性中的矛盾与欲望。

小说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以悲与喜的交织来表达对现代社会的思考与关注。

小说还通过对于善良与理想主义的弘扬,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这种悲喜剧的叙述风格使得《芙蓉镇》成为一部具有深刻反思与积极力量的现实主义作品。

浅谈《芙蓉镇》的悲喜剧叙述风格

浅谈《芙蓉镇》的悲喜剧叙述风格

浅谈《芙蓉镇》的悲喜剧叙述风格《芙蓉镇》是中国当代作家莫言的一部长篇小说,通过对芙蓉镇发生的一系列悲喜剧事件的描写,呈现了中国农村的社会现象和人性的复杂性。

本文将从叙述风格角度浅谈《芙蓉镇》的悲喜剧叙述风格。

《芙蓉镇》以一种夸张、荒诞的方式叙述悲喜剧场景,展现了小人物的悲喜和命运的无奈。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如“蓝玉”、“婶婶”、“磙子张”等,具有非常鲜明的个性特点,他们的言行举止都极具戏剧性和喜剧性,如蓝玉的愚笨和纯真、婶婶的吝啬和卑鄙、磙子张的无耻和狡猾等。

这些个性鲜明的小人物在小说中的冲突和争斗,变成了一场又一场让人捧腹大笑的喜剧场景。

小说中描写的农村的生活琐事,如水米油盐的购买、邻里之间的纠纷等,也都以一种夸张荒诞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形成了一种戏剧性的喜剧效果。

《芙蓉镇》以反讽的手法揭示出农村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丑恶。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事件都透露出浓厚的讽刺意味,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和事件的叙述,暗示了农村社会中贪婪、欺诈、猥亵等丑恶现象的存在,并以一种夸张的方式进行了揭露和批判。

小说中描写的磙子张通过欺骗、抢夺等手段获取财富的故事,实际上是在讽刺农村社会对于金钱的贪婪和对于道德的漠视。

小说中的一些情节和事件,如男子假扮女儿参加高考、女儿出家等,也都以一种讽刺的方式呈现出来,让人不禁发笑的也对农村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丑恶产生深深的思考。

《芙蓉镇》以寓言的手法表现了人类命运的无奈和悲剧性。

小说中的芙蓉镇可以视为一个小世界,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命运,而这些命运往往是无法改变的,人们只能去顺应命运、承受命运的摆布。

小说中的芙蓉镇是一个封闭的社会,人们的生活和命运都在这个小小的镇子中循环往复,代表了整个中国农村社会的现状。

小说中描写的人物,如蓝玉、婶婶、磙子张等,他们的命运都是不幸和悲剧的,他们努力改变命运,但最终却无法改变现实。

小说以一种讽刺的态度来描述人类命运的悲剧性,通过这种方式对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剖析。

论个人与命运的悲剧冲突——《芙蓉镇》浅析

论个人与命运的悲剧冲突——《芙蓉镇》浅析

论个人与命运的悲剧冲突——《芙蓉镇》浅析《论个人与命运的悲剧冲突——<芙蓉镇>浅析》古华的《芙蓉镇》是一部反映特殊历史时期社会现实与人性挣扎的经典之作。

在这部作品中,个人与命运之间的悲剧冲突展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深思。

故事发生在一个名为芙蓉镇的地方,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政治运动频繁,人们的生活被彻底打乱。

女主角胡玉音,原本是一个勤劳善良、热情开朗的女子,靠着自己的辛勤劳动卖米豆腐渐渐积攒下一份家业。

然而,命运却对她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四清”运动开始,她被打成“新富农”,丈夫也因此丧命,自己更是备受折磨。

胡玉音的命运起伏,是个人与时代命运紧密交织的典型写照。

个人在命运面前往往显得渺小而无力。

胡玉音一心只想过好自己的小日子,通过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的生活。

但时代的浪潮汹涌而来,政治运动的风暴无情地摧毁了她的梦想。

她无法左右政治局势的发展,只能被动地承受命运带来的苦难。

这种无力感,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个人在强大的命运面前的脆弱。

秦书田,这位原本的文化馆馆长,因为“右派”的身份而遭受迫害。

他的才华和理想被压抑,身心备受摧残。

他与胡玉音之间的爱情,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也成为了一种奢望。

他们的爱情被视为“犯罪”,这无疑是对人性的极大扭曲。

秦书田的遭遇,让我们看到了命运对个人追求自由和爱情的无情打压。

李国香,这个在政治运动中崛起的人物,看似是命运的宠儿,实则也是命运的受害者。

她为了权力不择手段,内心早已扭曲。

她的行为虽然在一定时期内让她获得了所谓的“成功”,但最终也没有得到真正的幸福。

她被命运驱使,成为了一个失去人性的工具。

在《芙蓉镇》中,个人与命运的悲剧冲突还体现在个人的抗争与命运的不可抗拒之间。

胡玉音和秦书田并没有完全屈服于命运的安排,他们在困境中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希望和对人性的坚守。

然而,无论他们如何抗争,都无法改变大环境对他们的压迫。

这种抗争的无力,更加凸显了命运的强大和残酷。

这部作品让我们思考,个人与命运的悲剧冲突究竟源自何处?首先,不可否认的是社会历史的因素。

浅谈《芙蓉镇》的悲喜剧叙述风格

浅谈《芙蓉镇》的悲喜剧叙述风格

浅谈《芙蓉镇》的悲喜剧叙述风格《芙蓉镇》是中国作家曹禺的代表作之一,它以中国农村社会为背景,通过对一个普通家庭的描写,展现了悲剧和喜剧并存的叙述风格。

本文将就《芙蓉镇》的悲喜剧叙述风格进行浅谈。

我们不得不提及曹禺作品中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性剖析。

《芙蓉镇》以1920年代至1940年代的中国农村为背景,展现了农民的生活状况、阶级矛盾和封建礼教的束缚。

通过对主人公马大夫一家的描写,曹禺呈现了家庭内部的矛盾和破裂,同时也透露了农村社会底层人的受苦受穷和艰难生存的真实写照。

在这一社会背景下,《芙蓉镇》的悲喜剧叙述风格就显得愈发突出。

悲剧和喜剧在《芙蓉镇》中交织渗透,表现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作品中主人公马大夫一家饱受生活的磨难,困顿和苦闷是他们的日常,而作者通过细致入微地描写,将这种苦难变得更加真实和触动人心。

在这些痛苦的描写之中,曹禺却融入了大量的幽默元素,通过生动细腻的笔触,对农民生活中的滑稽、荒诞和荒唐进行了轻嘲和戏谑。

这样的叙述风格使得作品既富有悲剧色彩,同时又带着浓烈的喜剧氛围,给人以深刻启迪和心灵震撼。

作品中塑造了众多丰满饱满的人物形象,这也是《芙蓉镇》悲喜剧叙述风格的一个突出特点。

主人公马大夫一家每一个成员都有着鲜明生动的性格特点,他们的言谈举止和行为举止形象生动,既有生活的真实感又具有非常鲜明的喜剧特色。

而曹禺笔下的其他人物形象同样富有传奇色彩,他们或悲或喜,或是命运的牺牲品,或是尊严的守护者,都在作品中成为了悲喜交融的元素,赋予了作品更加深刻的内涵和感染力。

曹禺在《芙蓉镇》中通过对悲剧和喜剧元素的巧妙运用,诠释了人生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作品中的悲剧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与喜剧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作品的独特叙述风格。

在作品中,悲喜交织、相辅相成,呈现出一种对人生的全面思考和对命运的深刻揭示。

《芙蓉镇》中的悲剧和喜剧叙述风格不仅仅限于描绘了一个家庭的兴衰史,更展现了广阔的社会底层的生活图景和精神面貌,对人性、社会和历史等方方面面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述说,这也正是它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之一的深层原因。

《芙蓉镇》的分析剖析

《芙蓉镇》的分析剖析

• 1、创业缘起及出版经过 • 2、主题及主要人物 • 3、解读主题:“寓政治风云于风俗民源自图画,借 人物命运演乡镇生活变迁”
作品以“芙蓉姐”胡玉音的 悲欢遭际为主 线,从一个小镇上几个普通人物在“文革” 前后十几年命运的升沉变迁,从他们的个性 不同程度的被扭曲、被异化,描写了从 1963年到1979年湖南农村的社会变迁:农 村经济复苏时期、“四清”运动时期、“文 革”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揭露 了左倾思潮的危害,来反思民族的历史。
不同意见: 《芙蓉镇》,简化的“文革”,将政治动
乱作伦理化解释。(人物的二元对立, 好/坏)
另一种解读方式:现代性与民间的冲突
对传统的承续与超越:
与沈从文《边城》相对照
《芙蓉镇》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价值, 可由两个维度看出:其一,是共时性的反思 文本;其二,是历时性的中国当代农村题材 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写作。
《芙蓉镇》
古华
古华:
• (1942—) 原名罗鸿玉,湖南嘉禾人。 1961年冬结业于郴州农业专科学校。 1962年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杏妹》。 此后10余年间陆续写了一些中、短篇小 说,大多反映农村新人新事。
短篇小说《爬满青藤的木屋》,
也着力批判极“左”路线,获1982 年全国短篇小说奖。
《芙蓉镇》
主要人物:
• 1、“芙蓉姐”胡玉音 • 2、秦癫子秦书田(知识分子) • 3、北方大兵谷燕山 • 4、黎满庚 • 5、政治人物李国香 • 6、流氓无产者王秋赦
有关胡玉音:
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 民间的代言者 传统文化心理
• 作为知识分子秦书田的“假癫”
解读:
刚出版时:与其他伤痕小说相比,《芙蓉镇》把视线 和笔触不仅投向“文革”,而且投向“四清”和“反 右”等运动,涉及对于社会、政治等问题的痛切反省, 揭示中国农民和知识分子在极“左”时期所遭受的痛 苦经历和精神创伤,将几十年历史真相昭示于人,传 递出前所未有的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复杂信息,说明 极“左”路线是由来已久的,它与传统封建思想合二 为一地造成社会和人的深刻异化。对历史和现实进行 了更强烈的批判,展现了更强的反思力度。这与“伤 痕文学”相比,主题更为深刻,理性色彩更为浓重

古华的小说《芙蓉镇》读后感+赏析

古华的小说《芙蓉镇》读后感+赏析

古华的小说《芙蓉镇》读后感+赏析1、芙蓉镇小说赏析小说整篇都是在一种压力的环境中进行,到处都是革命,到处都是错误,这也真正反映了共和国那段不寻常的经历。

唯一使人感到一丝温暖的是在胡玉英被判处有期徒刑的时候,因身怀有孕被批准监外执行,这多少也体现了对人性的尊重。

我从未对小说的结构、文字进行什么解构分析,也没有那种兴趣。

我不是文科专业,我喜欢就是小说给我的那种感觉,读古龙,感受一种潇洒;读金庸,感受一种儒雅、正派;读尼采,感受一种思辨;读沈从文,感受一种纯净……一个边远小镇在全国政治风云变幻的大背景下的故事,一群小人物们在这场舞台上的血与泪、苦与甜,爱与恨,忠诚与背叛,迷乱与清醒,矛盾与取舍,坚持与守望那样一场故事远去了,它属于彼时的中华大地,而余音袅袅,并未断绝。

当生命受到折辱,当希望看似消尽,总有一株温暖的藤蔓倔强地生长,挽留住欲亡人,把他们连接起来,这种力量最初源于谁,是为了什么而在倔强,分不清,也无需分清。

但这种相连支撑着彼此,走过了这漫漫的寒冬,却是毋庸置疑。

温暖散播了温暖。

世事时常不免荒谬,命运,这子虚乌有的东西,却也将人嘲弄。

唯有那一颗真心淬火不灭,冰雪不消。

感动人的不是苦难,而是面对苦难时的坚强;催人泪下的不是有情人的隔绝,而是隔绝下的默契与守望;隽永的不是肃杀的压抑,而是漫过压抑的温暖与对生的执着。

2、古华的《芙蓉镇》读后感以前从未听说过《芙蓉镇》这部作品。

也从未听说过古华这位作家为何许人也。

也许是冥之中,上天注定要我和他邂逅在图书馆——一个浪漫的地方。

随意翻开《芙蓉镇》,吸引我的是一句方言——“老表”。

顿时让我们之间感到无比的亲切。

于是乎拜读之。

那《芙蓉镇》给我什么感受呢?这个我没有感受到,但是作者将我的思绪引导了他描写的那个时代,那个时代的人和事。

在我的只是架构里,对于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没有太多的知识和影像的记忆。

知道就是这回事我们在建国初期由于执政经验的不足,以及一些个人崇拜的严重等等原因导致了执政上的错误,给我国人民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伤害。

浅谈《芙蓉镇》的悲喜剧叙述风格

浅谈《芙蓉镇》的悲喜剧叙述风格

浅谈《芙蓉镇》的悲喜剧叙述风格《芙蓉镇》是中国著名作家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以其独特的叙述风格和剧情发展脉络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小说以一个小镇为背景,通过描述一系列离奇的事件和矛盾冲突,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扭曲。

在叙事中,莫言巧妙地将悲剧和喜剧元素相结合,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悲喜剧叙述风格。

小说中的悲喜剧元素相互交织。

小说以一个小镇为背景,描述了镇上一系列离奇的事件。

这些事件常常使人感到悲伤和绝望,但同时也带有一种可笑和讽刺的成分。

在小说中,杀妻的李士秋最终变成镇上的英雄,被人尊敬和景仰;骗子们因为他们奇特的能力和无所畏惧的行为而成为了小镇的偶像。

这种悲喜剧的交织,使得小说的叙述更加丰富多元,给读者带来了戏剧性的体验。

小说中对于人性的揭示也是以悲喜剧的方式进行的。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极其丰满和立体,展现了各种各样的人性。

有的小人物经历了悲惨的遭遇,却始终坚持乐观和善良;有的人物表现出人性的丑恶和残酷,却也有着自己的光辉瞬间。

莫言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描绘,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同时也揭示了人性中的善恶和喜怒哀乐。

这种对人性的揭示,让读者在欢笑和泪水中体验到了人性的无常和深刻。

小说中对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揭露也体现了悲喜剧的叙述风格。

通过对一个小镇上种种荒诞事件的揭示,莫言展现了社会的扭曲和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小说中对官商勾结、权力腐败、贫富差距等问题的揭示,以及对于人们对权力的追逐和欲望的渴望的讽刺和嘲笑,都是以一种悲喜剧的方式进行的。

这种嘲讽和揭示,让读者在忍俊不禁之余,也深感社会的虚伪和不公。

小说中的叙述方式也是悲喜剧的体现。

莫言运用多种手法和技巧,如夸张、反转、隐喻等,让叙事更具戏剧性和喜剧效果。

尤其是小说中大量的对白和幽默语言的运用,使得小说充满了喜剧元素。

莫言也善于用冷静的笔调和平淡的叙述方式来描写悲剧性的事件,使得悲喜剧在小说中得到了平衡和统一。

这种叙述方式的运用,给小说赋予了独特的魅力和思考的空间,让读者在悲喜之间思考人性和社会。

评析《芙蓉镇》的时代特征和艺术特色

评析《芙蓉镇》的时代特征和艺术特色

评析《芙蓉镇》的时代特征和艺术特色摘要:《芙蓉镇》深刻地描述了二十多年来的中国农村生活面貌,同时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色彩,荣获首届茅盾文学奖,是一部极为生动而又客观真实的作品。

关键词:乡村;人性;历史一、平凡的乡村生活蕴含着浓厚的时代特征作品主要描绘了1963—1979年间芙蓉镇青石板街里的风土人情,悲欢离合,人物生活的点点滴滴背后却蕴含着浓厚的时代特征。

以经济为例:例如第二章国营商店饮食店的女经理李国香把生意冷清归罪于米豆腐摊主“芙蓉姐子”,气势汹汹地来找她算账,这就侧面反映出了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个体经济受到国营经济的压制,要想有所发展,所受困难和阻力较大;而到了四人帮倒台两年后,芙蓉镇“圩场上最为惹人注目的,是新出现了米行、肉行。

白米、红米、糙米、机米,筐筐担担,排成队,任人们挑选议价。

新政策允许社员们在完成国家的征购派购任务后,到市场上出售富余的粮油农副产品。

”[1]此处则反映了改革开放后我国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芙蓉镇的面貌也焕然一新,村民告别了粮票油票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逢圩也有了更多的选择,蕴含了释放经济活力的时代特征。

以政治为例:李国香不分青红皂白诬陷胡玉音与粮站主任谷燕山和大队支书黎满庚有不正常关系来为自己的米豆腐摊谋取利益,间接害死胡玉音丈夫黎桂桂,让谷燕山受到批斗关押,黎满庚与胡玉音的兄妹关系破裂,而嚣张的李国香自己也因为被突击检查出来生活作风不正而挂鞋游街,被红卫兵羞辱捉弄,颜面尽失,像狗一样在地上爬来爬去,后来又因为其强大的政治背景当上了女常委,并仍兼任公社革委主任重新成为“百鸟之王”,反映出了“文化大革命”时期某些决策的荒唐愚昧以及对人们的迫害之深。

而在“文革”结束后的两年,芙蓉镇的人们“没有近忧,却有远虑。

旧的阴影还没有从人们的心目中消除,还有余悸。

人们还担心着,谈论着,极‘左’的魔爪,会不会突然在哪个晚上冒出来掐灭这未艾方兴的蓬勃生机”[2]。

浅谈《芙蓉镇》的悲喜剧叙述风格

浅谈《芙蓉镇》的悲喜剧叙述风格

浅谈《芙蓉镇》的悲喜剧叙述风格《芙蓉镇》是著名作家莫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农村社会的变迁与人性的暴露。

小说以其独特的叙述风格而广受好评,被认为是一部兼具悲剧与喜剧元素的杰作。

我们来谈谈《芙蓉镇》的悲剧叙述风格。

整个小说都贯穿着一种浓厚的悲剧氛围。

小说以芙蓉镇的陈罗子为主线,通过讲述他的一生经历,展现了农村社会的残酷和封建陋习对人性的摧残。

陈罗子以懦弱和妥协为代价换来了短暂的安宁和个人利益,但最终却被社会所抛弃和摧毁。

无论是婚姻生活的破碎,还是人性的扭曲,都让读者对当时社会的黑暗面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这种悲剧的叙述风格通过一系列离奇的、充满压抑和痛苦的事件,深入地揭示了人性的本质和社会现实的残酷。

《芙蓉镇》也同样展现了一种生活的喜剧,这是一种浓烈的讽刺和幽默。

小说中充斥着各种笑料和讽刺元素,通过荒诞的情节和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让人们对这个社会产生了深深的讽刺和反思。

在小说中,人物们为了稍微的小利益而争吵不休,背叛和欺骗屡见不鲜;而那些传统的礼教和道德准则更被揭穿出了虚伪嘴脸,这一切都让人看到了这个社会的荒谬和可笑之处。

这种喜剧的叙述风格时而让人感到一阵轻松和欢乐,时而让人感到荒唐和无奈,使得整个小说在绝望和痛苦之中,又有了一丝温暖和希望。

《芙蓉镇》所展现的这种悲喜剧叙述风格,不仅体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扭曲,更通过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抨击和讽刺,呼唤了人们的警醒和反思。

小说以一种真实而生动的方式揭露了农村社会的封建陋习和人性的悲欢离合,让人们对社会的黑暗和无法逃脱的命运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小说也在喧嚣和黑暗中展现了一种温暖和希望,这种悲喜交织的叙述风格令人难以抑制的共鸣和震撼,使读者对小说所表达的社会现实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在《芙蓉镇》中,悲喜剧的叙述风格使小说更加丰富多样、接地气,同时也更加直观深入地揭示了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复杂性。

这种风格不仅使小说具有了深刻的内涵和思想性,更让读者在笑与泪之间体验到了人生的无奈与温暖。

浅析《芙蓉镇》

浅析《芙蓉镇》

浅析《芙蓉镇》《芙蓉镇》是由谢晋导演的,这是一个发生在建国初期的故事,主要讲述了芙蓉镇上的美丽的女摊贩胡玉音和右派分子秦书田“秦癫子”等人在“四清”到“文化大革命”的一系列的荒唐运动中的悲惨遭遇,芙蓉镇里的人,所经历的事就是那个时代的缩影,这部影片对于中国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后期的的历史进行了严肃客观的回顾和深刻的批评。

影片中每个人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唯一不变的都是那颗被社会一直摧残着的心,说的也不仅仅是那个时代,更是那个时代中的人性。

秦书田是一位有思想有内涵的人,他的思想凌驾于万物之上,虽然他是这个社会的最底层,但是他却有着那个时代人们没有的乐观精神,可以说是一种“悲剧式的乐观精神”,他和胡玉音已经是右派分子,每天在天还没亮的时候就开始打扫街道,胡玉音是满声的抱怨,而秦书田却能在困境中找到乐趣,边扫地边跳起舞,还教会了胡玉音这种跳舞的方法,其实教会的不仅仅是舞蹈,更是一种心态。

在秦书田要被抓起来的时候,他告诉胡玉音一句话“要像牲口一样好好的活着”这是多么卑微的自我作践的一种方式,但是在那个年代里活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秦书田的乐观精神不是源于认知的肤浅,而是一种看透人性的一种豁达,他会大方的接受不雅的反派分子的称号,甚至为了和胡玉音在一起,说自己是畜生,他会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上演癫狂勇敢而不失浪漫的做法。

胡玉音是影片的主线索,主要讲述的是她在那个时代的人生经历,也是她的美丽大方和受欢迎才引起李国香的嫉妒,从而引发后来的故事情节。

可以说胡玉音是那个时代里具有反抗精神的代表,但是在那个压抑的充满冷暴力的社会里,她的反抗是无力的。

胡玉音就像是一朵美丽的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对爱情充满着渴望,但是在那个时代里,美丽也是一场浩劫,引起了李国香的嫉妒,开始组织领导破坏了她的初恋,接着工作组又把她变成了寡妇,就像失去水的莲花,被人丢弃在石板街上,最后差点死去,还好有那个“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秦书田陪伴着她,让她重新找回了生活的意义,但是在自己怀孕的时候,秦书田也被抓了起来,自己只好一人带着孩子生活,只为等待有一天能重见光明,她那反抗的精神也已经被磨光了,可见这个时代的摧残力度是有多大。

浅谈《芙蓉镇》的悲喜剧叙述风格

浅谈《芙蓉镇》的悲喜剧叙述风格

浅谈《芙蓉镇》的悲喜剧叙述风格《芙蓉镇》是中国作家莫言的长篇小说,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该作品以湖南乡村芙蓉镇为背景,通过讲述村民们的生活、爱情、友情和梦想,展现了一幅由悲喜交织的剧情所构成的世界。

本文将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叙事手法三个方面,探讨《芙蓉镇》的悲喜剧叙述风格。

故事情节是《芙蓉镇》悲喜剧叙述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整个小说呈现了一系列令人捧腹大笑的搞笑场景和让人痛心的悲剧事件。

小溪的年度祈福活动中,村民们为了一个追求欢乐的猜灯谜游戏而努力奋斗,而他们所追求的胜利却成为了一个个闹剧的源头;又如,阿丙和煤不拉谱的充满喜剧色彩的表演引得全村人的喝彩,然而他们最终却因为无法逃离自己的身份局限而走向悲剧。

这样的故事情节一方面展现了农村生活的普通喜剧和悲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现实社会的嘲讽和讽刺,形成了悲喜相间的效果。

人物形象也是《芙蓉镇》悲喜剧叙述风格的重要体现。

小说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形象,他们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普遍的人性。

阿四、小溪、小石头等村民形象生动鲜明,他们朴实善良、努力奋斗,时而憨厚可笑,时而令人心疼。

他们在生活中常常遭遇意外和困境,却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乐观和热情。

这样的人物形象既引发了读者的共鸣,又带来了欢笑,使整个故事更富有悲喜剧的魅力。

叙事手法是《芙蓉镇》悲喜剧叙述风格的关键之处。

莫言采用了多角度、多线索的叙事方式,通过村民们自身的视角和经历,将悲喜剧表达得更加真实、深刻。

他运用夸张、夸张和嘲讽等手法,将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描绘得更加生动有趣。

莫言还特别注重描写细节,通过描绘村民们的日常生活细节,展现出他们的喜怒哀乐,以及他们所面临的社会与现实的矛盾冲突。

这些叙事手法让读者在阅读中经历喜剧和悲剧的反复,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

《芙蓉镇》的悲喜剧叙述风格通过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叙事手法等方面的运用,成功地创造出一个悲喜相间的世界。

它既传达了农村生活的喜剧和悲剧,又反映了现实社会的嘲讽和讽刺,使读者在笑声和泪水中感受到人性的伟大与不完美。

浅谈《芙蓉镇》的悲喜剧叙述风格

浅谈《芙蓉镇》的悲喜剧叙述风格

浅谈《芙蓉镇》的悲喜剧叙述风格【摘要】《芙蓉镇》是一部融合了悲喜剧元素的文学作品,其叙述风格兼具悲剧的沉重和喜剧的活泼轻松。

在小说中,悲剧元素表现为人物遭受困境和磨难,而喜剧元素则展现了人物之间的幽默对话和滑稽情节。

作者巧妙地将悲喜元素融合在一起,通过情节设计和人物性格的对比实现悲喜转换。

这种叙述风格的成功之处在于能够让读者在欢笑中思考人生的苦难和喜悦。

《芙蓉镇》独特之处在于其情节设计精巧、人物形象丰满,使得悲喜剧叙述风格得以充分展现,让读者在阅读中既感受到悲伤的情感,又能享受到喜悦的乐趣。

【关键词】《芙蓉镇》、悲喜剧、叙述风格、悲剧元素、喜剧元素、融合、情节设计、人物性格、对比、成功之处、独特之处。

1. 引言1.1 介绍《芙蓉镇》《芙蓉镇》是著名作家曹禺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该剧以20世纪初的一个富庶小镇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家族的兴衰和四代人的爱恨情仇。

在这个小镇上,四代人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丰富多彩的人生百态和情感纠葛。

作品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使读者对于他们的命运关注备至。

整个故事情节虽然以小镇上的人们为主线,但却融入了悲剧与喜剧元素,展现了悲喜剧的独特魅力。

作品中悲剧元素的存在使人们对于生命的脆弱和无奈有所感悟,而喜剧元素的出现则给人以一丝温暖和希望。

这种悲喜交织的叙述风格,使《芙蓉镇》成为一部深刻而动人的作品,引人深思。

1.2 悲喜剧的定义悲喜剧是一种结合了悲剧和喜剧元素的文学或戏剧形式,旨在通过对人物命运的描绘和人生经历的反思,展现出生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悲剧部分通常表现为人物的不幸命运或悲惨结局,引发观众的同情和共鸣,而喜剧部分则是通过幽默、逗趣的情节和对人物性格的夸张描写,带给观众欢乐和轻松感。

悲喜剧叙述风格则是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和风格融合在一起,通过反差和对比来增强故事的张力和深度。

悲喜剧的目的在于使观众在欢笑与泪水中,对生活和人性有更深入的思考和体会,产生悲喜交集的情感共鸣。

浅谈《芙蓉镇》的悲喜剧叙述风格

浅谈《芙蓉镇》的悲喜剧叙述风格

浅谈《芙蓉镇》的悲喜剧叙述风格《芙蓉镇》是中国畅销小说作家艾菲尔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一部深受读者喜爱的现实题材小说。

小说以中国农村的一个小镇为背景,讲述了一段悲喜交织的故事。

《芙蓉镇》的叙述风格将悲喜剧融合在了一起,通过对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展开,展现了生活的无常和戏剧性,体现了现实与理想、悲伤与喜悦的矛盾冲突。

本文将从叙述结构、人物形象和主题意义三个方面来浅谈《芙蓉镇》的悲喜剧叙述风格。

一、叙述结构呈悲喜交织之势《芙蓉镇》的叙述结构呈现出悲喜交织的氛围,整体情节发展蕴含着生活的喜悦和悲伤,对人物命运的抉择和生活的辗转反侧,使得故事更具戏剧性和冲突性。

小说以芙蓉镇为背景,通过对镇上的人物和事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真实而生动的农村画卷。

在这个小镇上,人们有着各自的喜怒哀乐,有着对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迷茫。

主人公小鹿的成长经历和对爱情的追求,以及和母亲的关系,都呈现出了生活的喜悦和悲伤。

小说的叙述结构采用了多线叙事,通过交织的故事情节,展现了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小鹿和杨树的爱情故事、胡叔叔和小鹿母亲的纠葛、镇上居民的生活琐事等,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喜忧参半的生活世界。

这种叙述结构使得小说更富有张力和魅力,更加符合悲喜剧的叙述风格。

小说的叙述结构在戏剧性和冲突性方面表现出色。

故事情节交替发展,人物命运逐渐揭开,悲剧和喜剧因素交织在一起。

小鹿和杨树的感情经历、小鹿的成长历程以及镇上居民的生活琐事,都在悲喜中展现出生活的曲折和无常。

小说中对于人物内心的探索和情感变化也很到位,使得故事更具情感渲染力和震撼力。

小说的叙述结构将悲喜交织展现得淋漓尽致,使得故事更加丰富多彩、引人入胜。

二、人物形象展现出悲喜并存的情感世界《芙蓉镇》中的人物形象是书中最大的亮点,他们的命运与情感世界融合在一起,散发着令人动容的悲喜氛围。

主人公小鹿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梦想的少女,她渴望自由、渴望爱情,却又无法摆脱家庭和环境对她的束缚。

她的成长经历以及对爱情的追求,展现出了生活的悲喜并存。

《芙蓉镇》剖析

《芙蓉镇》剖析

2.《芙蓉镇》以湘南一个小山镇的青石板 街为中心场地,以“芙蓉姐”勤劳发家,却 招致不幸的故事做“引线”,缝串起与之相 关相连的一组人物,并由这些遭遇不同,性 格各异的人物组成一个小社会,通过这个小 社会,写走动着的大时代。小说从20世纪六 十年代初期一直写到20世纪七十年代末,足 足跨了十六个年头,举凡小小芙蓉镇的政治 风云、人事浮沉、爱情纠葛乃至经济生活和 文化活动。
帽挡日头……”这几句话通过清丽的语言和 丰富的辞藻描绘了芙蓉镇依山傍水,风景独 好,人杰地灵。另外,它通过写水芙蓉的大 叶片的作用来反映镇民们的劳动情况,表现 出他们的勤劳。其中“上结莲子,下产莲藕” 运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上”“下”“结” 对“产”,“莲子”对“莲藕”,字数相等, 并且都是动宾结构,由此可见作者对字句斟 酌的严谨态度。
2.《芙蓉镇》全书大小悬念此结彼解、层出 不穷,从而使小说摇曳生姿、一波三折,收 到很好的美学效果。小说以人为主、以事为 辅,以人为经、以事为纬,以人为纲、以事 为目,一言以蔽之,以人物性格为筋骨、以 故事情节为血肉,就构筑起《芙蓉镇》这幢 精美牢实的艺术楼厦。这是《芙蓉镇》美学 风貌的独特之处,也是古华艺术构思的独到 之点。
Part 3人更美
“好哥哥”,“亲哥哥”……这 是信任,也是责任。黎满庚松开了手, 一种男子汉的凛然正气,充溢他心头, 涨满他胸膛。就在这神圣的一刹那间, 他和她,已改变了关系。山里人纯朴 的伦理观占了上风,打了胜仗。感情 的土地上也滋长出英雄主义。
“玉音妹妹,今后你就是我的亲 妹妹……都要护着你……”这是生活的承诺, 庄严的盟誓。
秦书田
胡玉音
王秋赦
李国香

胡玉音是个二十五、六岁的 青年女子,人称“芙蓉姐
人 子”,长得秀美动人,加

浅谈《芙蓉镇》的悲喜剧叙述风格

浅谈《芙蓉镇》的悲喜剧叙述风格

浅谈《芙蓉镇》的悲喜剧叙述风格《芙蓉镇》是张爱玲在1957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以芙蓉镇为背景,讲述了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社会风貌和一段悲惨的爱情故事。

小说中采用了悲喜剧的叙述风格,通过对人物命运的描写,展现了人生的喜剧与悲剧并存的现实。

《芙蓉镇》以芙蓉镇为背景,通过对主人公沈佳儿的描写,展现了上世纪30年代上海社会的繁华与庸俗。

小说中大量使用了细腻的描写手法,如对芙蓉镇的建筑风貌、物品摆设等进行了精细入微的描绘,以及对人物对白的准确捕捉。

这种细致入微的描写给人一种仿佛亲临其境的感觉,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当时上海社会的氛围。

在小说中,张爱玲通过对主人公沈佳儿的命运描写,展现了一个悲剧性的爱情故事。

沈佳儿在与罗成的婚姻中经历了种种变故,最终不得不选择放弃自己的爱情,嫁给了别人。

这个故事充满了悲情,但又不乏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使得读者在悲剧中能够感受到一些喜剧的元素。

小说中的爱情故事并没有以传统的大团圆结局来收尾,而是以沈佳儿放弃了自己的爱情,嫁给了别人而告终。

这种结局既是对主人公命运的宿命化描写,也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无奈的折射。

正是这种结局,使得小说既充满了悲情,又具有了喜剧的结局。

除了在故事情节上体现悲喜剧的叙述风格,小说中的对白也是其悲喜剧性的重要体现。

张爱玲通过对人物对白的刻画,展现了人性的丑陋和社会的荒诞。

人们在面对现实的时候常常是无奈的,但又常常以一种乐观的态度面对。

尤其是在婚姻这个话题上,人们常常在笑中隐藏着泪水,用一种取笑自己的方式来面对生活的不幸。

这种对白的处理方式,使得小说具有了一种悲喜交织的感觉。

成就与不足——试评《芙蓉镇》的人性表现

成就与不足——试评《芙蓉镇》的人性表现

成就与不足——试评《芙蓉镇》的人性表现
《芙蓉镇》是一部充满人性的影片,它描绘了一个普通的小镇,以及这个小镇里的人们的生活。

影片中,人们的人性表现出了很多优点,也有一些不足。

首先,影片中人们的友情和互助是最显著的优点。

影片中,人们之间的友谊深厚,他们相互帮助,关心彼此,当有人遇到困难时,他们会立即伸出援手,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此外,影片中人们的热情也是一个优点。

影片中,人们总是乐于助人,他们乐于帮助他人,乐于分享,乐于欢迎新来者,乐于接受外来者。

然而,影片中也有一些不足。

首先,影片中人们的自私是一个不足。

影片中,人们只关心自己,不关心他人,他们只想获得自己的利益,而不考虑他人的利益。

此外,影片中人们的固执也是一个不足。

影片中,人们不愿接受新事物,不愿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们坚持自己的想法,不愿接受外来者的想法。

总之,《芙蓉镇》的人性表现既有优点,也有不足。

人们的友情和互助是最显著的优点,而自私和固执是最显著的不足。

浅谈《芙蓉镇》的悲喜剧叙述风格

浅谈《芙蓉镇》的悲喜剧叙述风格

浅谈《芙蓉镇》的悲喜剧叙述风格《芙蓉镇》是著名作家曹禺创作的一部悲喜剧。

作品通过对芙蓉镇的描写,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阴暗面,阐述了生命的无常和命运的不可预料。

除了深刻揭示人性与社会问题,曹禺的故事叙述风格也颇具特点,下面就来浅谈《芙蓉镇》的悲喜剧叙述风格。

一、深刻对人物心理状态的刻画《芙蓉镇》将许多心理描写融入到描写人物的外貌和行为中,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更贴近人性。

例如李叔同,他是一个为了名利不惜一切的商人,但在遭受失败后,他的面部肌肉因为紧张而收缩,眼睛不停地闪光,这表现出他内心的不安和焦虑。

又比如说爱妻苏瑞珠与情夫黄子涵,他们对于每个谎言都要进行严密的构建和确认,以免被揭穿,这表现了他们极度担心的心理。

二、悲喜剧风格的巧妙运用在故事情节中,曹禺熟练地运用了悲喜剧的手法,揉合了戏剧化的元素。

例如,李叔同一方面是一个悲剧人物,一直希望摆脱卑微的身份,然而选择用不正当手段换取成功最终导致失败。

另一方面,他的努力也充满了笑话般的荒诞和幽默,例如在银号考场上,他不断刻苦看书,最后得了一张空白的试卷。

这样的搭配,既带给读者思考和反省,又不失趣味性。

三、交错叙事的运用除了清晰的主线故事情节,曹禺还巧妙地在故事中交错着苏瑞珠被郁郁而终的情节。

通过这种手法,曹禺成功地将悲剧情节和生活细节紧密地结合,展现出主人公的命运和生活的无常。

从苏瑞珠的病情、小儿子的儿童歌曲,到芙蓉镇的庙会,种种细节中透露出来的无助和无奈,深深感染了读者。

四、自然景色的符号象征作品中表现出的自然景色也不仅仅是社区生活的背景,更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与意义,成为了作品的象征。

作者通过对芙蓉花、蚂蚁、落水狗等细节的描写,表达出一种关于命运的暗示。

比如在小破坏后,芙蓉镇开始衰败,花儿逐渐消失。

这是一种对落叶归根、岁月无情的暗示。

同时,自然景色又从反面反映了人性的丑陋与虚伪。

五、主题意义的反思与深化整个作品最深刻的叙述方式,是通过主人公李叔同的悲剧命运,揭示出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黑暗,阐述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不可预测。

浅谈《芙蓉镇》的悲喜剧叙述风格

浅谈《芙蓉镇》的悲喜剧叙述风格

浅谈《芙蓉镇》的悲喜剧叙述风格《芙蓉镇》是中国知名作家莫言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充满悲喨剧元素的小说。

小说通过对芙蓉镇的生活、人物和情感的叙述,展现了一幅丰富的农村画卷,凸显了人性的复杂和多元。

该小说的叙述风格以其独特的叙述手法和精致的文学表达而备受赞誉,深受读者的喜爱。

下面将浅谈《芙蓉镇》的悲喜剧叙述风格。

小说以悲喜剧叙述风格展现了人性的多样性。

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多是活泼机智、热情开朗,往往在不经意间展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小说中也不乏悲剧性的情节,人物的命运多是坎坷不平,命运多舛,他们或是受到世俗的艰辛压迫,或是因为家族遗留的不公而颓废沉沦。

这种剧烈的对比,使小说在悲剧性的情节中充满了戏剧性的张力和感染力。

悲喜剧风格的情节处理,使小说以其真实的写实风格和讽刺的手法塑造了鲜活的乡村人物形象,展现了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小说以细腻的叙述手法展现了丰富的人物心理。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复杂,情感的起伏变化和内心的挣扎矛盾使整个故事情节更加曲折离奇。

作者通过细腻入微的叙述技巧,往往能在一些细微的举动中折射出人物的内在世界。

这种以小见大,以细微的表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叙述手法,使小说更具有生活的真实感和鲜明的个性特色。

并且,这种叙述风格也使得小说的情节更加扣人心弦,读者更容易对其中所展现的悲剧命运和喜剧人生产生共鸣。

小说以幽默风趣的叙述手法诠释了生活的悲喜剧本质。

小说中往往以一种幽默诙谐的语言和轻松诙谐的情节处理,让人在离奇的情节中笑中带泪,泪中带笑。

作者通过对小人物的生活细节的精心描绘和对小故事的讲述,将人物的性格和外貌特征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这种对生活的幽默解读和对命运的戏剧性呈现,使得小说在表现悲喜剧人生的同时更显得鲜活有趣。

小说中的幽默风趣的叙述风格,使小说更容易打动读者,在情节的曲折和人物的扭曲中寻找到生活的意义和人生的真谛。

小说通过细腻感人的叙述呈现了悲喜剧人生的真实面貌。

浅谈《芙蓉镇》的悲喜剧叙述风格

浅谈《芙蓉镇》的悲喜剧叙述风格

浅谈《芙蓉镇》的悲喜剧叙述风格《芙蓉镇》是一部由莫言所著的小说,是其长篇小说中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小说以浓厚的乡土风情,丰富的叙述技巧和深刻的人物刻画而著称,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一。

小说的叙述风格以悲喜剧为主导,融合了大量的讽刺与幽默,塑造了浓烈的表现手法和舒缓的叙述节奏,使得整个故事充满了戏剧性的张力和人性的复杂性。

首先说起小说的悲剧元素。

《芙蓉镇》的故事背景设定在上世纪50年代的中国农村,描绘了一个陷入困苦和苦难中的小镇。

在这个小镇上,贫穷、疾病、农民起义、家庭矛盾等问题层出不穷,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煎熬。

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贾玲,从小就被家庭的困苦所困扰,从而影响了她的一生。

她长大后嫁给了一个不得志的男人,生活一直处于贫困和磨难之中。

最终,贾玲在病魔的折磨下离开了人世,将一生的痛苦与无奈带走。

整个故事中,悲剧性的元素在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塑造上都有所体现,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悲情和感伤。

但与悲剧相对应的,小说中也有大量的喜剧元素。

作者莫言善于通过幽默的语言和讽刺的笔调来描述日常生活中的荒诞和荒诞。

在《芙蓉镇》中,小说中的人物或事件往往会穿插着一些讽刺和幽默的描写,这种讽刺和幽默既能深刻地揭示人性的丑恶和社会的问题,又能让读者在悲情之外感受到一丝温暖和快乐。

书中描写了一位性格古怪的村长,他为人处世的滑稽行为给整个小镇带来了许多笑料。

又如书中对于男女关系、家庭矛盾的描写,也往往透露着浓烈的喜剧色彩。

在悲剧与喜剧的结合之下,《芙蓉镇》呈现出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叙述风格,既有着悲情的深刻,又融合了幽默的风趣,给人以耐人寻味的阅读体验。

《芙蓉镇》的叙述风格还表现在对于人物形象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揭示上。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生动鲜明,塑造得非常成功。

作者通过对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的逼真描写,让读者对于每一个角色都能产生共鸣和深入的了解。

贾玲的执着、勇敢和善良,她的苦难和悲情,都让人感到无比动容。

而村长和其他村民们的性格各异、生动鲜活,也让整个小说丰富多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小说内容十分丰富,时间跨度大,但 篇幅不过十多万字,作者一方面在结构上着 意经营,只着重于写二十余年间的四个年代, 每一年代成一章;另一方面,便是描写要而 不繁,色彩、情调俱出,却又十分简洁,概 括,重叙述,融描写于叙述之中。
艺术手法
1.小说开始描绘了一个秀美的芙蓉镇,小镇 民风淳朴,有很美的芙蓉花、镇上一家煮狗 肉一条街都闻着香、孩子们端着碗走街串巷。 接着由芙蓉姐子引出几个老顾客来:黎满庚、 谷燕山、秦书田、王秋赦,一个国营饮食店 的竞争对手:李国香。然后再写这几个人的 恩恩怨怨,整篇小说就围着芙蓉姐子与她的 豆腐摊子转,十多万字中心很明确。
作品主题
小说是以“芙蓉姐子”胡玉音作为贯串 全部情节的主人公的,胡玉音以及与之有关 的人物的情感激动是小说着力刻画的重点。 作者在处理这个题材的时候,不仅达到了历 史悲剧的高度,而且达到了伦理悲剧的深度。
1.小说内容十分丰富,时间跨度大,但篇 幅不过十多万字,作者一方面在结构上着意 经营,只着重于写二十余年间的四个年代, 每一年代成一章;另一方面,便是描写要而 不繁,色彩、情调俱出,却又十分简洁,概 括,重叙述,融描写于叙述之中。
谷燕山:本为北方人,一个南下
干部,现为粮站主任。在别人都 对胡玉音避之不及的时候,他不 避嫌,向胡玉音伸出了援助之手, 救了她的命,是个典型正直共产 党员的形象。
秦书田:胡玉音的现任丈夫。
芙蓉镇本地人,原县剧团编导, 后被打成“右派分子”,开除公 职。有人讲他打草鞋卖,有人讲 他捡地下的烟屁股吃。人人都喊 他“秦癫子”。
Part 3人更美
“好哥哥”,“亲哥哥”……这 是信任,也是责任。黎满庚松开了手, 一种男子汉的凛然正气,充溢他心头, 涨满他胸膛。就在这神圣的一刹那间, 他和她,已改变了关系。山里人纯朴 的伦理观占了上风,打了胜仗。感情 的土地上也滋长出英雄主义。
“玉音妹妹,今后你就是我的亲 妹妹……我们虽是隔了一条河,可还 是在一个镇子上住着。今生今世,我 都要护着你……”这是生活的承诺, 庄严的盟誓。
成就:《芙蓉镇》获得第一届茅盾文
学奖。
1986年,《芙蓉镇》被谢晋改编 成电影。
社会背景:小说主要描写了1963-1977年 间中国南方农村的社会风情,揭露了左 倾思潮的危害,歌颂了十一届三中全会 路线的胜利。
Part 1山美
芙蓉镇坐落在湘、粤、桂三省交界峡谷 平坝里,古来为商旅歇宿、豪杰聚义、兵家 必争的关隘要地。有一溪一河两条水路绕着 镇子流过,流出镇口里把路远就汇合了,因 而三面环水,是个狭长半岛似的地形。把后 山脚下的大片沼泽开掘成方方湖塘,遍种水 芙蓉,养鱼,采莲,产藕,作为山官衙门的 “官产”。每当湖塘水芙蓉竞开,或是河岸 上木芙蓉斗艳的季节,这五岭山脉腹地的平 坝,便颇是个花柳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 了。
2.《芙蓉镇》以湘南一个小山镇的青石板 街为中心场地,以“芙蓉姐”勤劳发家,却 招致不幸的故事做“引线”,缝串起与之相 关相连的一组人物,并由这些遭遇不同,性 格各异的人物组成一个小社会,通过这个小 社会,写走动着的大时代。小说从20世纪六 十年代初期一直写到20世纪七十年代末,足 足跨了十六个年头,举凡小小芙蓉镇的政治 风云、人事浮沉、爱情纠葛乃至经济生活和 文化活动。
黎满庚:胡玉音初恋,因玉音的成
分不好,明明深爱她却为了自己的 “前途”狠心的将她抛弃。当胡玉音 外出避难时,将她所积蓄的1500元钱 要他代为保管时,他再次背叛,辜负 了胡玉音的信任。
王秋赦:运动根子”王秋赦不学无
术,好逸恶劳,他的贫困不能简单归 结为社会制度的不合理,在历次革命 运动中,他依附于一只时升时降的革 命队伍,上下其手,运动只是意味着 为他提供了一次次谋私利的契机。
Part 2 水美
时间也是一条河,一条流在人们记忆 里的河,一条生命的河。似乎是涓涓细流, 悄然无声,花花亮眼。在幽深的谷底,它 却重新结集,重整旗鼓,发出了反叛的吼 叫,陡涨了汹涌的气势。浪涛的吼声明确 地宣告,它是不可阻挡的。猕猴可以来饮 水,麋鹿可以来洗澡,白鹤可以来梳妆, 毒蛇可以来游弋,猛兽可以来斗殴。生活 也是一条河,一条流着欢乐也流着痛苦的 河,一条充满凶险而又兴味无穷的河。人 人都在这条河上表演,文唱武打,红脸白 脸,花头黑头。人人都显露出了自己的芳 颜尊容,叫做“亮相”。
内容简介
当三年困难时期结束,农村经济开始复苏时,
胡玉音在粮站主任谷燕山和大队书记黎满庚支持 下,在镇上摆起了米豆腐摊子,生意兴隆。 1964年春她用积攒的钱盖了一座楼屋,落成时 正值“四清”开始,就被“政治闯将”李国香和 “运动根子”王秋赦作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罪证 查封,胡玉音被打成“新富农”,丈夫黎娃娃自 杀,黎满庚撤职,谷燕山被停职反省。接着“文 革”开始,胡玉音更饱受屈辱,绝望中她得到外 表自轻自践而内心纯洁正直的“右派”秦书田的 同情,两人结为“黑鬼夫妻”,秦书田因此被判 劳改,胡玉音管制劳动。冬天一个夜晚,胡玉音
秦书田
胡玉音
王秋赦
李国香

胡玉音是个二十五、六岁的 青年女子,人称“芙蓉姐
人 子”,长得秀美动人,加
公 之待客热情,性情柔顺,
胡 玉
食具又干净,米豆腐量头 足,作料香辣,她的摊子 面前总是客来客往不断线。
音 她的米豆腐摊子有几个老
主顾是每圩必到的。
李国香:由于被身为县委书记的舅
舅的提携,可以说是革命贵族,她气 不过胡玉音比她容貌好、生意隆,认 为她的米豆腐摊子是对她唯一潜在的 威胁,加之在谷燕山求爱碰壁,所以 对胡玉音怀恨在心,开始对她“政治 调查”。
《芙蓉镇》今非昔比
南国水乡生活色彩和生活情趣
古华(1942- )原名罗 鸿玉。湖南嘉禾人。 他曾长期生活在湘西 五岭山区,对乡镇风 俗很熟悉,创作主要 以这一地区的生活为 背景。其主要作品有 短篇小说集《爬满青 藤的木屋》中篇小说 集《浮屠岭》、长篇 小说《芙蓉镇》等。
作品介绍
作者:古华

分娩难产,谷燕山截车送她到医院,剖腹产了 个胖小子。三中全会后,胡玉音摘掉了“富农” 帽子,秦书田摘掉了“右派”和“坏分子”帽 子回到了芙蓉镇,黎满庾恢复了职务,谷燕山 当了镇长,生活又回到了正轨。而李国香摇身 一变,又控诉极左路线把她“打成”了破鞋, 并与省里一位中年丧妻的负责干部结了婚。王 秋赦发了疯,每天在街上游荡,凄凉地喊着 “阶级斗争,一抓就灵”,成为一个可悲可叹 的时代的尾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