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2 液体药剂的制备
实验方案
实验一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方法。
2.掌握液体药剂制备过程的各项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溶液型液体药剂是指小分子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直径在1nm以下)状态分散在溶剂中所形成的液体药剂。
常用的溶剂有水、乙醇、甘油、丙二醇、液状石蜡、植物油等。
属于溶液型液体药剂有:溶液剂、糖浆剂、甘油剂、芳香水剂和醑剂等。
这些剂型是基于溶质和溶剂的差别而命名的。
从分散系统来看都属于低分子溶液(真溶液),从制备工艺上来看,这些剂型的制法虽然不完全相同,并各有其特点,但作为溶液的基本制法是溶解法。
其制备原则和操作步骤如下:1.药物的称量固体药物常以克为单位,根据药物量的多少,选用不同的架盘天平称重。
液体药物常以毫升为单位,选用不同的量杯或量筒进行量取。
用量较少的液体药物,也可采用滴管计滴数量取(标准滴管在20℃时,1ml水应为20滴),量取液体药物后,应用少许水洗涤量器,洗液并于容器中,以减少药物的损失。
2.溶解及加入药物取处方配制量的1/2~3/4溶剂,加入药物搅拌溶解。
溶解度大的药物可直接加入溶解;对不易溶解的药物,应先研细,搅拌使溶,必要时可加热以促进其溶解;但对遇热易分解的药物则不宜加热溶解;小量药物(如毒药)或附加剂(如助溶剂、抗氧剂等)应先溶解;难溶性药物应先加入溶解,亦可采用增溶、助溶或选用混合溶剂等方法使之溶解;无防腐能力的药物应加防腐剂;易氧化不稳定的药物可加入抗氧剂、金属络合剂等稳定剂以及调节pH值等;浓配易发生变化的可分别稀配后再混合;醇性制剂如酊剂加至水溶液中时,加入速度要慢,且应边加边搅拌;易溶解药物、液体药物及挥发性药物应最后加入。
3.过滤固体药物溶解后,一般都要过滤,可根据需要选用玻璃漏斗、布氏漏斗、垂熔玻璃漏斗等,滤材有脱脂棉、滤纸、纱布、绢布等。
4.质量检查成品应进行质量检查。
5.包装及贴标签质量检查合格后,定量分装于适当的洁净容器中,加贴符合要求的标签。
简述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流程及操作要点
简述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流程及操作要点1. 引言1.1 概述溶液型液体药剂是一种常见的药物给药形式,它由溶于溶剂中的活性成分组成。
与其他给药形式相比,溶液型液体药剂具有明显的优势,例如方便口服、易吸收和迅速发挥作用等。
因此,在制药工业中,研究和制备溶液型液体药剂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首先介绍溶液型液体药剂制备流程的主要步骤,其中包括材料准备、溶解操作步骤以及调整药剂浓度等内容。
其次,本文着重阐述了在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操作要点,如温度控制、搅拌速度和时间控制以及安全注意事项等。
最后,在结论部分,对制备流程和操作要点进行总结,并展望了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应用前景和未来发展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流程及操作要点,并提供对该领域的深入了解。
有关溶液型液体药剂制备流程和操作要点,本文将提供详细而清晰的指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能够掌握制备溶液型液体药剂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并为进一步研究和发展该领域奠定基础。
2. 溶液型液体药剂制备流程:2.1 材料准备:在制备溶液型液体药剂之前,首先需要准备所需的材料。
这些材料包括活性成分、溶剂和辅助物质。
活性成分是药物的主要成分,具有治疗或预防疾病的功能。
它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溶剂用于将活性成分溶解在其中,常见的溶剂包括水、醇类或无机盐溶液。
辅助物质主要用于调整药剂的pH值、增加稳定性或改善口感等特性。
在材料准备过程中,需要确保选用高质量的原材料,在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的情况下进行操作。
2.2 溶解操作步骤:制备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关键步骤是将活性成分完全溶解在溶剂中。
以下是一般的制备流程:(1) 准备容器: 准备一个干净、密闭的容器,以便进行后续操作。
(2) 加入溶剂: 将事先准确称量好的适量溶剂缓慢加入容器中。
在搅拌的同时加入溶剂,确保充分混合。
(3) 加入活性成分: 将准确称量好的活性成分逐渐加入溶剂中。
【实验】液体药剂的制备实验报告
【关键字】实验液体药剂的制备实验报告篇一:实验报告4:(药学专业、09制药)液体制剂的制备药剂学实验实验报告实验四液体制剂的制备(药学专业、09制药工程)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 掌握溶液型液体制剂的种类及其概念与特点。
2. 掌握几种典型的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方法、质量标准及其检查方法。
3. 了解低分子、高分子溶液型液体制剂中常用附加剂的正确使用,作用机制及其常用量。
2、实验内容和原理1. 实验内容(1)低分子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实验1:芳香水剂(薄荷水)的制备(分散溶解法)以薄荷油、滑石粉(或轻质碳酸镁、活性炭)等为原料,制备芳香水剂(薄荷水)。
实验2:复方碘溶液的制备(助溶法)以碘、碘化钾为原料,通过助溶法,制备复方碘溶液。
实验3:硫酸亚铁溶液剂的制备(溶解法)以硫酸亚铁、枸橼酸为原料,通过冷溶法制备糖浆剂。
(2)胶体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实验4:胃蛋白酶合剂的制备(溶解法)以胃蛋白酶、甘油等为原料,制备高分子型液体制剂胃蛋白酶合剂。
2. 实验原理(请根据实验教材自己补充,包括助溶法的原理;高分子溶液剂的定义,其热力学稳定性等。
)三、主要仪器设备1. 实验材料:薄荷油、滑石粉、轻质碳酸镁、活性炭、碘、碘化钾、胃蛋白酶、硫酸亚铁、新鲜牛奶、冰醋酸、氢氧化钠。
2. 设备与仪器:恒温水浴箱、研钵、具塞玻璃瓶、烧杯、量筒等。
四、实验步骤、操作过程(根据实验过程填写,必须列出处方)实验1:教科书44页芳香水剂(薄荷水)的制备(分散溶解法)实验2:教科书45页复方碘溶液的制备(助溶法)实验3:教科书45页硫酸亚铁糖浆(溶解法制备)实验4:教科书47页胃蛋白酶合剂的制备,并按照48页附录方法,测定所得酶制剂的活力。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1:薄荷油的制备,比较用三种不同分散剂制备的液体制剂的异同,将结果记录于表2-1中。
滑石粉轻质碳酸镁活性炭实验2:复方碘溶液,描述成品外观性状,观察碘化钾溶解的水量与加入碘的溶解速度。
[资料]试验二混悬剂的制备和质量评价(2)
实验二混悬剂的制备和质量评价目的要求:1、掌握混悬剂液体药剂的一般配制原则。
2、了解助悬剂、表面活性剂及絮凝剂在混悬剂中的作用。
3、比较几种稳定剂对炉甘石洗剂的稳定效果。
实验指导:混悬剂是指不溶性的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于液体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体系。
优良的混悬剂应符合一定的质量要求(1)外观粒子应细腻,分散均匀、不结块不接饼(2)粒子沉降速度慢,沉降容积比F(V/V0)愈大,混悬液愈稳定。
(3)颗粒沉降后,经振摇易再分散。
根据Stokes定律V=2r2(ρ1-ρ2)g/9η可知,减少颗粒半径r或微粒与介质密度之差(ρ1-ρ2),或者增加介质粘度η均可降低颗粒的沉降速度V。
因此制备混悬剂时应先将药物研细并加入助悬剂入天然胶类、合成的可溶性纤维素类、糖浆等。
以增加粘度,降低沉降速度,制成稳定的混悬剂。
混悬剂中的微粒分散度大,有较大的表面自由能,系统处于不稳定状态。
根据公式∆F=σSL∆A,表面自由能改变数值∆F决定于固液间界面张力σSL和总表面积改变数值∆A,因此可加入表面活性剂降低σSL,从而降低界面自由能,使体系稳定。
即使颗粒沉降,经振摇后能重新再分散,而且表面活性剂又可作为润湿剂,可有效地解决疏水性药物在水中的聚集。
但加入量应当适当,否则使颗粒下沉结饼,不易摇匀。
减少∆F的另一个方法是降低∆A,∆A 降低只有微粒发生聚集时才有可能。
颗粒的聚集于其表面带电情况有关。
若加入适量的絮凝剂(电解质),使颗粒ξ电位降至一定程度,微粒就发生絮凝,∆A降低,混悬剂相对稳定。
絮凝沉淀物体积较大,振摇后易再分散。
混悬剂的一般配制原则如下:1、粉碎药物:先干研至一定程度,再加液研磨,亲水性药物加蒸馏水或亲水性溶胶或水性溶液,疏水性药物可加亲水性溶胶或表面活性剂溶液。
加入的量是关键,通常1份药物加0.4-0.6份液体能产生最大的分散效果。
研磨至细腻后再加入其它成分,稀释至足量即得。
遇水膨胀的药物不用加液研磨法,因效果不如干研好。
《药剂学》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实验
《药剂学》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本实验掌握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方法和制备过程的各项基本操作。
2. 掌握如下基本操作技能:上皿天平的选择及其使用方法、玻璃量器的的洗涤及其使用方法、固体药物的称量、溶解、过滤;液体药剂的量取;搅拌等规范化操作。
二、基本概念和实验原理概念:溶液型液体制剂是指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相直径小于1nm)溶解于适当溶剂中制成的澄明的(均匀、透明、无可见微粒、纤维等异物)液体制剂。
可供内服与外用。
配制环境要求:口服及外用溶液制剂属于非无菌药品,其配制过程须在D级环境下完成常用溶剂:纯化水、乙醇、甘油、丙二醇、液状石蜡、植物油等。
常见剂型:溶液剂、芳香水剂、甘油剂、醑剂、糖浆剂特性:分散相为分子或离子状态,直径小于1nm,无界面,均相液体,形成真溶液,属热力学稳定体系,扩散快,能通过滤纸和某些半透膜。
制法:溶解法、稀释法、化学反应法工艺流程:药物称量或量取----溶解或稀释----过滤----质量检验---分装(必要时灭菌)---贴标签---贮存剂型质量要求:应为澄明液体,即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外观应均匀、透明,无可见微粒、纤维等。
三、实验药品与器材药品:纯化水、薄荷油、精制滑石粉、碘、碘化钾、蔗糖、乙醇、樟脑、硼酸、甘油器材:上皿天平、乳钵、具盖玻璃瓶、滤纸、量杯、量筒、漏斗、玻璃棒、烧杯、投药瓶、瓶签、瓶塞、蒸发皿、沙浴、电炉、铁三角架、温度计。
四、实验内容1.薄荷水【处方】薄荷油 0.2ml纯化水 q.s共制成 100ml【制法】取薄荷油置乳钵中,加精制滑石粉1.5g,研匀,加少量纯化水,移至具盖玻璃瓶中,加纯化水100ml,振摇10min,用水湿润的滤纸滤过,初滤液如浑浊,应重新滤至滤液澄清,再自滤器上加纯化水使成100ml,搅匀,即得。
【性状】本品应为无色澄明或几乎澄明的液体,有薄荷清香气味。
【作用与用途】本品为芳香调味药,驱风药。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0~15ml。
药剂制备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药剂制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固体药剂、液体药剂和浸出制剂的制备过程。
3. 学会使用实验仪器和操作规范。
二、实验内容1. 固体药剂制备(1)实验材料:滑石粉、甘草、朱砂、药筛、瓷研钵、烧杯、天平。
(2)实验步骤:①称取滑石粉30g,甘草5g,朱砂适量;②将滑石粉和甘草分别粉碎成细粉;③将少量滑石粉放入研钵中,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的表面能;④称取朱砂极细粉置于研钵中,逐渐加入等容积的滑石粉研匀,倒出;⑤将甘草置研钵中,再加入上述混合物研匀;⑥按每包3g分包。
(3)实验结果:制备出滑石粉、甘草和朱砂的混合散剂。
2. 液体药剂制备(1)实验材料:薄荷油、乙醇、水、烧杯、滴定管、蒸馏装置。
(2)实验步骤:①将薄荷油与乙醇按一定比例混合;②将混合液加入烧杯中,加热蒸馏;③收集蒸馏液,用滴定管滴定,计算薄荷油的含量。
(3)实验结果:制备出含有薄荷油的液体制剂。
3. 浸出制剂制备(1)实验材料:药材、乙醇、蒸馏装置、烧杯、漏斗、滤纸。
(2)实验步骤:①将药材浸泡在乙醇中;②将浸泡好的药材与乙醇混合液过滤;③收集滤液,用蒸馏装置蒸馏;④收集蒸馏液,用烧杯接收。
(3)实验结果:制备出含有药材浸出成分的制剂。
三、实验结果分析1. 固体药剂制备:通过等量递增法,成功制备出滑石粉、甘草和朱砂的混合散剂。
实验过程中,注意了粉末的细度和混合均匀性,保证了散剂的质量。
2. 液体药剂制备:成功制备出含有薄荷油的液体制剂。
实验过程中,注意了加热蒸馏的温度和时间,确保了薄荷油的提取效果。
3. 浸出制剂制备:成功制备出含有药材浸出成分的制剂。
实验过程中,注意了浸泡时间和过滤操作,保证了制剂的纯度和质量。
四、实验总结1. 本实验使我对药剂制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固体药剂、液体药剂和浸出制剂的制备过程。
2. 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使用实验仪器和操作规范,提高了自己的实验技能。
3. 本次实验让我认识到,药剂制备是一个严谨的过程,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范,以确保制剂的质量和疗效。
(实验讲义)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
(实验讲义)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实验⽬的1.掌握液体制剂制备过程的各项基本操作。
2.掌握常⽤溶液型液体制剂制备⽅法、质量标准及检查⽅法3.了解液体制剂中常⽤附加剂的正确使⽤、作⽤机制及常⽤量⼆、实验原理液体制剂系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可供内服或外⽤的液体形态的制剂。
溶液型液体药剂分为低分⼦溶液剂和⾼分⼦溶液剂。
常⽤的溶剂有⽔、⼄醇、⽢油、丙⼆醇、植物油等。
(⼀)低分⼦溶液剂是指⼩分⼦药物以分⼦或离⼦状态分散在溶剂中所形成的均相澄明液体药剂。
有溶液剂、糖浆剂、⽢油剂、芳⾹⽔剂、酊剂和醑剂等。
这些剂型是基于溶质和溶剂的差别⽽命名的。
从分散系统来看都属于低分⼦溶液(真溶液),从制备⼯艺上来看,这些剂型的制法虽然不完全相同,并各有其特点,但作为溶液的基本制法是溶解法。
其制备原则和操作步骤如下:1.药物的称量固体药物常以克为单位,根据药物量的多少,选⽤不同的架盘天平称重。
液体药物常以毫升为单位,选⽤不同的量杯或量筒进⾏量取。
⽤量较少的液体药物,也可采⽤滴管计滴数量取(标准滴管在20℃时,1ml⽔应为20滴),量取液体药物后,应⽤少许⽔洗涤量器,洗液并于容器中,以减少药物的损失。
2.溶解及加⼊药物取处⽅配制量的1/2~3/4溶剂,加⼊药物搅拌溶解。
溶解度⼤的药物可直接加⼊溶解;对不易溶解的药物,应先研细,搅拌使溶,必要时可加热以促进其溶解;但对遇热易分解的药物则不宜加热溶解;⼩量药物(如毒药)或附加剂(如助溶剂、抗氧剂等)应先溶解;难溶性药物应先加⼊溶解,亦可采⽤增溶、助溶或选⽤混合溶剂等⽅法使之溶解;⽆防腐能⼒的药物应加防腐剂;易氧化不稳定的药物可加⼊抗氧剂、⾦属络合剂等稳定剂以及调节pH值等;浓配易发⽣变化的可分别稀配后再混合;醇性制剂如酊剂加⾄⽔溶液中时,加⼊速度要慢,且应边加边搅拌;液体药物及挥发性药物应最后加⼊。
3.过滤固体药物溶解后,⼀般都要过滤,可根据需要选⽤玻璃漏⽃、布⽒漏⽃、垂熔玻璃漏⽃等,滤材有脱脂棉、滤纸、纱布、绢布等。
混悬型液体制剂的制备实验报告
混悬型液体制剂的制备实验报告实验二混悬型液体制剂的制备实验二混悬型液体制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混悬型液体制剂一般制备方法。
2.熟悉按药物性质选用合适的稳定剂。
3.掌握混悬型液体制剂质量评定方法。
二、实验指导混悬型液体制剂(简称混悬剂)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细小的微粒(0.5μm)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匀相分散体系。
优良的混悬型液体制剂,除一般液体制剂的要求外,应有一定的质量要求,外观微粒细腻,分散均匀;微粒沉降较慢,下沉的微粒经振摇能迅速再均匀分散,不应结成饼块;微粒大小及液体的粘度,均应符合用药要求,易于倾倒且分剂量准确;外用混悬型液体制剂应易于涂展在皮肤患处,且不易被擦掉或流失。
根据stokes定律V=2r2(ρ1-ρ2)g/9η,可知要制备沉降缓慢的混悬液,首先应考虑减小微粒半径(r);再减小微粒与液体介质密度差(ρ1-ρ2);或增加介质粘度(η);因此制备混悬型液体制剂,应先将药物研细,并加入助悬剂如天然胶类、合成的天然纤维素类、糖浆等,以增加粘度,降低沉降速度。
混悬剂中微粒分散度大,有较大的表面自由能,体系处于不稳定状态,有聚集的趋向,根据△F=σSL2△A,△F为微粒总的表面自由能的改变值,决定于固液间界面张力σSL和微粒总表面积的改变值△A因此在混悬型液体制剂中可加入表面活性剂降低σSL,降低微粒表面自由能,使体系稳定;表面活性剂又可以作为润湿剂,可有效地使疏水性药物被水润湿,从而克服微粒由于吸附空气而漂浮的现象(如硫磺粉末分散在水中时),也可以加入适量的絮凝剂(与微粒表面所带电荷相反的电解质),使微粒ξ电位降低到一定程度,则微粒发生部分絮凝,随之微粒的总表面积△A减小,表面自由能△F下降,混悬剂相对稳定,且絮凝所形成的网状疏松的聚集体使沉降体积变大,振摇时易再分散。
有的产品为了增加混悬剂的流动性,可以加入适量的与微粒表面电荷相同的电解质(反絮凝剂),使ξ电位增大,由于同性电荷相斥而减少了微粒的聚结,使沉降体积变小,混悬液流动性增加,易于倾倒,易于分布。
实训报告药剂学
一、实训目的本次药剂学实训旨在使学生掌握药剂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通过本次实训,使学生了解药剂学的基本知识,熟悉药剂制备的原理和方法,掌握常用药剂剂型的制备过程,并能对药剂的质量进行初步检验。
二、实训内容1. 实验一: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1)实验目的:掌握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原理和方法,熟悉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过程。
(2)实验原理:溶液型液体制剂是指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均匀分散于溶剂中形成的均匀液体制剂。
制备溶液型液体制剂的方法有溶解法、稀释法、重结晶法等。
(3)实验内容与操作:①称取药物,加入适量的溶剂,搅拌溶解;②调整pH值,过滤;③测定药物浓度,计算所需溶剂体积;④分装、贴标签。
2. 实验二:胶体型液体制剂的制备(1)实验目的:掌握胶体型液体制剂的制备原理和方法,熟悉胶体型液体制剂的制备过程。
(2)实验原理:胶体型液体制剂是指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均匀分散于高分子化合物溶液中形成的均匀液体制剂。
制备胶体型液体制剂的方法有高分子化合物溶解法、高分子化合物溶胀法、高分子化合物乳液法等。
(3)实验内容与操作:①称取药物,加入适量的高分子化合物,搅拌溶解;②调整pH值,过滤;③测定药物浓度,计算所需高分子化合物体积;④分装、贴标签。
3. 实验三:散剂、颗粒剂的制备(1)实验目的:掌握散剂、颗粒剂的制备原理和方法,熟悉散剂、颗粒剂的制备过程。
(2)实验原理:散剂、颗粒剂是指药物以粉末或颗粒状形式分散于辅料中形成的固体制剂。
制备散剂、颗粒剂的方法有直接压片法、混合法、湿法制粒法等。
(3)实验内容与操作:①称取药物,加入适量的辅料,混合均匀;②根据药物性质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③制备散剂、颗粒剂;④分装、贴标签。
4. 实验四:药剂质量检验(1)实验目的:掌握药剂质量检验的基本方法和操作,熟悉药剂质量检验的过程。
(2)实验原理:药剂质量检验是保证药剂安全、有效、稳定的重要手段。
实训总结药剂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药剂学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药剂学的基本原理、实验技能和药品制备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实验原理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制备、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的科学。
本次实验涉及了溶液型、胶体型、散剂、混悬剂等不同类型的液体制剂和固体制剂的制备方法,以及药物的性质、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
三、实验内容与操作1. 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1)薄荷油增溶相图的制作: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各组分的百分组成,绘制薄荷油-吐温20-水的增溶相图。
(2)薄荷水:比较三种处方不同方法制备的异同,记录于表1-2中,并说明各自特点与适用性。
(3)复方碘溶液:描述成品外观性状,观察碘化钾溶解的水量与加入碘的溶解速度。
(4)胃蛋白酶合剂:描述成品的外观性状。
(5)甲酚皂溶液:描述成品的外观性状,所制得的成品能否加水任意稀释而得澄明溶液?2. 胶体型液体制剂的制备(1)甘油胶体:将甘油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适量药物,搅拌均匀,制成甘油胶体。
(2)明胶胶体:将明胶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加热溶解,加入适量药物,搅拌均匀,制成明胶胶体。
3. 散剂的制备(1)益元散剂的制备:将滑石、甘草、朱砂等药材粉碎成细粉,按等量递增法混合均匀,分包。
(2)散剂的等量递增法:当药物比例量相差悬殊时,取量小的组分及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置于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稀释均匀,如此直至加完全部量大的组分,混匀,过筛。
4. 混悬剂的制备(1)亲水药物与疏水药物的实验结果:分别对亲水药物和疏水药物进行实验,观察其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情况。
(2)炉甘石洗剂的制备:将炉甘石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加热溶解,加入适量药物,搅拌均匀,制成炉甘石洗剂。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1)薄荷油增溶相图: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薄荷油-吐温20-水的增溶相图,分析各组分的增溶效果。
(2)薄荷水:三种处方制备的薄荷水外观性状、pH、澄清度、嗅味等方面存在差异,根据实验结果,说明各自特点与适用性。
药剂学实验
实验二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液体制剂制备过程的各项基本操作。
2.掌握常用溶液型液体制剂制备方法、质量标准及检查方法。
3.了解液体制剂中常用附加剂的正确使用、作用机制及常用量。
二、实验原理(一)溶液型液体制剂的概念液体制剂(liquid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系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可供内服或外用的液体形态的制剂。
溶液型液体制剂分为低分子溶液型和高分子溶液型。
常用溶剂为水、乙醇、丙二醇、甘油或混合液、脂肪油等。
1.低分子溶液剂系指小分子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在溶剂中形成的均相的可供内服或外用的液体制剂。
有溶液剂、芳香水剂、糖浆剂、甘油剂、酊剂、醑剂和涂剂等。
溶液型液体制剂为澄明液体,溶液中药物的分散度大,能较快的吸收。
2.高分子溶液剂系指高分子化合物溶解于溶剂中制成的均相液体制剂。
高分子溶液剂以水为溶剂的,称为亲水性高分子溶液剂,或称胶浆剂。
以非水溶剂制备的高分子溶液剂,称为非水性高分子溶液剂。
由于高分子的分子大小较大(100nm以下),因此也属于胶体。
高分子溶液剂属于热力学稳定系统。
(二)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方法低分子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溶解法、稀释法和化学反应法。
其中溶解法最为常用。
芳香水剂和醑剂等制剂的制备过程中,如以挥发油和化学药物为原料时多采用溶解法和稀释法,以药材为原料时多用水蒸气蒸馏法。
酊剂的制备还可以采用渗漉法。
胶体溶液和高分子溶液的配制过程基本上与低分子溶液型液体制剂类同,但将药物溶解时宜采用分次撒布在水面或将药物粘附于已湿润的器壁上,使之迅速地自然膨胀而胶溶。
根据液体制剂的不同的目的和需要可加入一些必要的添加剂,如增溶剂、助溶剂、潜溶剂、抗氧剂、矫味剂、着色剂等附加剂。
制备时,通常液体药物量取比称取方便。
量取体积单位常用ml或L,固体药物是称重,单位是g或kg。
相对密度有显著差异的药物量取或称取时,需要考虑其相对密度。
液制备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液体药剂的基本制备方法,包括溶解法、稀释法、乳化法、混悬法等。
2. 熟悉液体药剂制备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如称量、溶解、过滤、灌装等。
3. 了解液体药剂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质量检查方法。
4.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素养。
二、实验原理液体药剂是指将药物以液态形式制备的药剂,具有使用方便、易于吸收、生物利用度高、便于储存等优点。
液体药剂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溶解法、稀释法、乳化法、混悬法等。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灌装机、温度计、pH计等。
2. 试剂:药物(如阿司匹林、维生素C等)、溶剂(如水、乙醇、甘油等)、助溶剂、稳定剂、矫味剂等。
四、实验内容1. 阿司匹林溶液的制备(1)称取阿司匹林1.0g,置于烧杯中。
(2)加入适量蒸馏水,搅拌使其溶解。
(3)将溶液过滤,收集滤液。
(4)用pH计测定溶液的pH值,如pH值过高或过低,可适量添加酸或碱进行调节。
(5)将溶液灌装于瓶中,密封保存。
2. 维生素C溶液的制备(1)称取维生素C1.0g,置于烧杯中。
(2)加入适量蒸馏水,搅拌使其溶解。
(3)加入适量的稳定剂(如亚硫酸钠、EDTA等)以防止维生素C氧化。
(4)将溶液过滤,收集滤液。
(5)用pH计测定溶液的pH值,如pH值过高或过低,可适量添加酸或碱进行调节。
(6)将溶液灌装于瓶中,密封保存。
3. 甘油溶液的制备(1)称取甘油100g,置于烧杯中。
(2)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
(3)将溶液加热至80℃,保温30分钟。
(4)将溶液过滤,收集滤液。
(5)将溶液灌装于瓶中,密封保存。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阿司匹林溶液的制备:实验制备的阿司匹林溶液为无色澄明液体,pH值为 4.5,符合要求。
2. 维生素C溶液的制备:实验制备的维生素C溶液为无色澄明液体,pH值为5.5,符合要求。
3. 甘油溶液的制备:实验制备的甘油溶液为无色澄明液体,符合要求。
六、实验讨论1. 在液体药剂的制备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注意称量、溶解、过滤、灌装等环节,确保药剂质量。
液体药剂-2
[制法] (1)将西黄芪胶、阿拉伯胶置干燥乳钵中,加入液体石蜡研匀,一次加入蒸 馏水6ml迅速同方向研磨至产生劈裂声,至稠厚状,示形成初乳;
(2)再慢慢加水随加随研磨,至足量,最后滴加尼泊金乙酯乙醇溶液混匀,
即得。
液体药剂的制备(二) (Preparation of Liquid Dosage Forms)
沉降硫3.8g 2.5g
液化酚0.5ml
甘油5.0ml
吐温-80
蒸馏水加至50ml
[制法] 将大黄粉、沉降硫置乳钵中,加入液化酚、甘油、CMC-Na、吐温-80研匀后,再加
液研磨,加水至全量,即得。
3.质量检查 4.思考题 外观与性状
[制法] 将大黄粉、沉降硫置乳钵中,加入液化酚、甘油、CMC-Na、吐温-80研匀 后,再加液研磨,加水至全量,即得。
液体药剂的制备(二) (Preparation of Liquid Dosage Forms)
实验内容:
1.超声波乳(O/W型乳剂) [处方与处方分析] 液体石蜡 9.4g 西黄芪胶 0.4g 阿拉伯胶 0.4g 蒸馏水加至30ml
实验内容: 2.颠倒散洗剂(混悬剂) [实验方法与原理] Stoke’s law (P186):
where: – – – – – – vs is the particles' settling velocity (m/s) g is the gravitational acceleration (m/s2) ρp is the mass density of the particles (kg/m3 ) ρf is the mass density of the fluid (kg/m3) μ is the dynamic viscosity (N s/m2) R is the radius of the spherical object (m)
药剂学实验讲稿-江西中医学院
实验一液体制剂的制备一、目的要求1.掌握常用各类液体药剂的制备方法与操作关键。
2.熟悉影响液体药剂质量的因素与质量检查方法。
二、实验内容1、碘酊的制备碘酊(2%)处方:碘 1g碘化钾 0.75 g乙醇 25ml蒸馏水适量共制成50ml制法:取碘化钾加蒸馏水1ml溶解后,加碘搅拌使溶,再加乙醇溶解,加入适量蒸馏水使成50ml即得。
2、混悬剂的制备复方硫磺洗剂处方:沉降硫磺 1.5g硫酸锌 1.5 g樟脑醑 1.25ml (25滴)甘油 5ml吐温-80 0.25ml(5滴)蒸馏水适量共制成50ml制法:取沉降硫磺与吐温80置乳钵中研匀,加甘油研匀(细腻糊状),再加约10ml蒸馏水研磨,约15ml蒸馏水研磨,分次加入硫酸锌溶液(预先用15ml蒸馏水溶解),研匀,逐滴加入樟脑醑研匀(或呈细流状加入,急速搅拌),转移至50ml量杯中,加蒸馏水至刻度,搅匀即得。
3、乳剂液体石蜡乳处方:液体石蜡 6ml阿拉伯胶 2g蒸馏水 20ml制法:取液体石蜡和阿拉伯胶置于干燥研钵中研匀,再一次加蒸馏水4ml迅速研磨成初乳,最后加入剩余蒸馏水研匀,即得。
三、思考题1.配制碘酊时,碘化钾起何作用?制备本品应注意哪些问题?2.混悬剂的稳定性与哪些因素有关?本制剂处方中甘油、吐温-80起何作用?3.如何判断乳剂的类型?4.分别指出用矿物油、动物油、挥发油制备乳剂,其初乳形成所需油、水、胶三者的比例。
一、目的要求1.掌握一般散剂、含毒性成分散剂的制备方法及其操作要点。
2.熟悉等量递增的混合方法;散剂的常规质量检查方法。
二、实验内容1、冰硼散处方:冰片 0.2g朱砂 0.24g硼砂 2.0g玄明粉 2.0g制法:○1硼砂研细,并加入玄明粉研匀,倾出。
○2将冰片与朱砂充分研磨(打底套色)○3等量递增法混合1、2组分○4过120目筛,混匀,即得。
2、苯巴比妥散(20倍散)处方:苯巴比妥 0.015g淀粉 QS共制5包实验步骤:取苯巴比妥0.1g加0.9g淀粉制成10倍散取0.75g,加入0.75g淀粉混匀,分剂量,即得。
液体制剂的制备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1. 掌握液体制剂的制备方法及操作步骤。
2. 熟悉常用液体制剂的种类及特点。
3.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实训内容1. 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1)实验目的:制备一定浓度的溶液型液体制剂,了解其制备方法及操作步骤。
(2)实验原理:溶液型液体制剂是将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在溶剂中形成的均匀、稳定的混合物。
(3)实验材料:药物、溶剂、称量纸、玻璃棒、烧杯、量筒、标签纸、牛角药勺等。
(4)实验步骤:①称量药物:准确称取所需药物,记录质量。
②溶解:将药物加入适量溶剂中,用玻璃棒搅拌至完全溶解。
③定容:将溶液转移至量筒中,加溶剂至刻度线,摇匀。
④包装:将制备好的溶液倒入无菌瓶中,贴上标签,注明药物名称、浓度、制备日期等信息。
2. 混悬型液体制剂的制备(1)实验目的:制备一定浓度的混悬型液体制剂,了解其制备方法及操作步骤。
(2)实验原理:混悬型液体制剂是将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形式分散在液体介质中形成的均匀、稳定的混合物。
(3)实验材料:药物、溶剂、称量纸、玻璃棒、烧杯、量筒、标签纸、牛角药勺等。
(4)实验步骤:①称量药物:准确称取所需药物,记录质量。
②研磨:将药物加入适量溶剂中,用玻璃棒研磨至形成均匀的悬浮液。
③定容:将悬浮液转移至量筒中,加溶剂至刻度线,摇匀。
④包装:将制备好的混悬液倒入无菌瓶中,贴上标签,注明药物名称、浓度、制备日期等信息。
3. 乳浊液液体制剂的制备(1)实验目的:制备一定浓度的乳浊液液体制剂,了解其制备方法及操作步骤。
(2)实验原理:乳浊液液体制剂是将两种不相溶的液体(如油和水)通过乳化剂的作用,形成均匀、稳定的乳液。
(3)实验材料:药物、乳化剂、油相、水相、称量纸、玻璃棒、烧杯、量筒、标签纸、牛角药勺等。
(4)实验步骤:①称量药物:准确称取所需药物,记录质量。
②乳化:将药物加入油相中,用玻璃棒搅拌至形成乳浊液。
③加水相:逐渐加入水相,继续搅拌至形成均匀的乳液。
液体药剂的制备实验报告
液体药剂的制备实验报告哎呀,今天我们要聊聊液体药剂的制备实验,简直就是一场化学的“烹饪秀”。
想象一下,实验室就像一个神奇的厨房,瓶瓶罐罐都在等着你去调配。
准备工作得做得漂漂亮亮。
实验室里需要的材料就像厨房里的食材,先得把一切都准备好,搞得跟大厨下厨一样,才不至于手忙脚乱。
你得有量筒、烧杯、试管,还有各种药品,像是溶剂、酸、碱。
看着这些工具,心里就有种莫名的期待,嘿,今天又要出奇迹了。
开始的时候,得把药剂的配方搞明白,就像看食谱那样,先来个“预热”。
这时候,手里的笔记本就像大厨的秘密菜单,得仔细看,不能出错。
每种药品的量都得精准,稍微多了点,哎呀,那可就变成“化学爆炸”的大戏了。
不过,搞得像大厨一样认真,也要保持一点小幽默,别紧张得像木头人。
比如,量药品的时候,心里默念:“这可是我的得意之作,要小心翼翼。
”调配的时候可是要展示你的“化学才华”。
把药品倒进烧杯,就像把食材放进锅里,闻着那些药品的味道,哎哟,真是五味杂陈。
小心翼翼地搅拌,别让泡沫四溅,那可不好看。
看看颜色的变化,哇,真是像调色盘一样,感觉自己像个艺术家。
实验室里,气氛轻松愉快,大家都在调侃,谁的药剂更好,简直像是在比拼“厨艺”。
观察液体的变化也是一门艺术。
泡沫、颜色、气味,样样都有。
就像你在家里做菜,煮汤的时候总是要试味,看看是不是咸了点,或者加点料。
搞化学的时候也是这样,得时不时停下来,检查一下进展。
这个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感觉像是在修正人生的方向,嘿,别问我为啥这么哲学。
到了最后一步,过滤和装瓶。
把调好的药剂倒进试管,就像把美味的汤倒进碗里。
看到那一管清澈的液体,心里真是乐开了花。
就像是一位成功的厨师,看看自己做的菜,忍不住想要大声喊:“我真棒!”瓶子上得贴上标签,别让人搞混了。
想想,万一有人喝错了,那可真是“笑话”一场。
这一切的过程,简直就像是一次精彩的表演。
大家围在一起,分享着彼此的经验,有人调侃,有人认真,实验室就像个欢乐的聚会。
液体药剂的制备实验报告.doc
液体药剂的制备实验报告.doc一、实验目的1. 学习液体药物的制备方法;2. 掌握液体药物制备的调配技巧;3.了解液体药物的性质及其应用。
二、实验原理液体药剂是指在药物基质中溶解或悬浮的药物和其他辅料。
这些液体药剂通常是给患者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或者外用使用的。
液体药剂能够更加方便地使用和调节,且一般吸收得更快,作用也更为集中。
常用液体药剂有悬浮液、溶液和浸膏等。
液体药剂的配制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和规则,保证药物质量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三、实验步骤1. 配置布兰氏液:将1克柠檬酸钠和13.6克氢氧化钠分别加入100ml纯水中,搅拌至溶解,再用适当的纯水稀释,得到pH为6.8-6.9的布兰氏液。
2. 配制维生素C口服悬浮液:将维生素C粉末、甘油、CMC钠缓冲液、色素和少量纯水加入搅拌器中,搅拌5分钟,再加入布兰氏液搅拌均匀,并用纯水稀释至100ml。
3. 调节口感:将少量的薄荷油或其他香味剂加入维生素C口服悬浮液中,调节口感,使口服液口感更佳。
四、实验结果1. 经过调配,维生素C口服悬浮液pH值为5.5-5.8,符合药物设计要求;2. 经过调节口感,口服悬浮液味道清爽,易于服用。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液体药剂的制备方法及其调配技巧。
液体药剂具有使用方便、吸收快、药效集中等优点。
在液体药剂的配制中,要根据药物的性质和要求,选用适当的基质和辅料,并遵循一定的配制方法和调配规则,保证药物的质量和有效性。
六、改进意见在实际生产中,需要根据不同药物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辅料和调配方法,使制剂的性质得到进一步优化和改进。
同时,还需要严格按照GMP要求,进行厂房设计、设备配置、员工培训等多方面规范管理,以确保制剂的质量和安全性。
液体药剂的制备工艺流程
液体药剂的制备工艺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液体药剂的制备工艺流程详解液体药剂,因其易于服用、吸收快、剂量易于控制等优点,在医药领域中广泛应用。
实验2 液体药剂的制备
实验五液体药剂的制备Ⅰ真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要求1.掌握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方法及操作要点。
2.熟悉制备液体药剂常用的称量、量取等器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3.了解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二、实验指导1.溶液型液体药剂是指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直径在1nm以下)状态溶解在液体分散媒中,制成供内服或外用的单相澄明的液体药剂。
可以口服,也可以外用。
溶液型液体药剂常用的溶剂有水、乙醇、丙二醇、甘油、液体石蜡、植物油等。
属于真溶液型药剂的有药露与芳香水剂、溶液剂、甘油剂、醑剂等。
溶液型液体药剂就分散系统而言,主要为低分子溶液,其分散相(药物)小于lnm,常以分子或离子状态溶解在分散媒中,外观均匀、澄明。
2.溶液型液体药剂其制法有溶解法、稀释法、化学反应法、水蒸气蒸馏法等,以溶解法应用最多。
其一般工艺流程为称重→溶解→滤过→质量检查→包装等。
3.溶解法操作注意:(1)药物的称量和量取固体药物常以克为单位,应根据药物的轻重,选用不同的称器进行称量。
液体药物常以毫升为单位,选用不同的量器进行量取。
用量少的液体药物,可采用滴管计滴数量取(标准滴管在20℃时,lml蒸馏水应为20滴,其重量误差在±0.10g之间)。
(2)取处方总量1/2~3/4的溶媒,加入固体药物,搅拌溶解。
处方中如有附加剂或溶解度较小的药物,宜先将其溶解后再加入其他药物,也可加入适量助溶剂或采用复合溶剂,帮助溶解。
易溶解的药物、液体药物及挥发性药物最后加入。
酊剂、流浸膏加入水溶液中时,速度要慢,且应边加边搅拌。
(3)根据药物性质,可将固体先行粉碎或加热助溶,某些难溶性药物可适当增加其溶解度。
(4)将溶液用适宜的滤器过滤后,再适量添加溶媒至需要量。
过滤可选用的滤器有玻璃漏斗、布氏漏斗、垂熔玻璃漏斗等。
常用滤材有滤纸、脱脂棉、纱布、绢布等。
(5)如处方中含有糖浆、甘油等粘稠液体时,用量器量取液体药物后,将粘附在容器壁上的液体应用少量溶剂洗涤器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五液体药剂的制备Ⅰ真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要求1.掌握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方法及操作要点。
2.熟悉制备液体药剂常用的称量、量取等器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3.了解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二、实验指导1.溶液型液体药剂是指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直径在1nm以下)状态溶解在液体分散媒中,制成供内服或外用的单相澄明的液体药剂。
可以口服,也可以外用。
溶液型液体药剂常用的溶剂有水、乙醇、丙二醇、甘油、液体石蜡、植物油等。
属于真溶液型药剂的有药露与芳香水剂、溶液剂、甘油剂、醑剂等。
溶液型液体药剂就分散系统而言,主要为低分子溶液,其分散相(药物)小于lnm,常以分子或离子状态溶解在分散媒中,外观均匀、澄明。
2.溶液型液体药剂其制法有溶解法、稀释法、化学反应法、水蒸气蒸馏法等,以溶解法应用最多。
其一般工艺流程为称重→溶解→滤过→质量检查→包装等。
3.溶解法操作注意:(1)药物的称量和量取固体药物常以克为单位,应根据药物的轻重,选用不同的称器进行称量。
液体药物常以毫升为单位,选用不同的量器进行量取。
用量少的液体药物,可采用滴管计滴数量取(标准滴管在20℃时,lml蒸馏水应为20滴,其重量误差在±0.10g之间)。
(2)取处方总量1/2~3/4的溶媒,加入固体药物,搅拌溶解。
处方中如有附加剂或溶解度较小的药物,宜先将其溶解后再加入其他药物,也可加入适量助溶剂或采用复合溶剂,帮助溶解。
易溶解的药物、液体药物及挥发性药物最后加入。
酊剂、流浸膏加入水溶液中时,速度要慢,且应边加边搅拌。
(3)根据药物性质,可将固体先行粉碎或加热助溶,某些难溶性药物可适当增加其溶解度。
(4)将溶液用适宜的滤器过滤后,再适量添加溶媒至需要量。
过滤可选用的滤器有玻璃漏斗、布氏漏斗、垂熔玻璃漏斗等。
常用滤材有滤纸、脱脂棉、纱布、绢布等。
(5)如处方中含有糖浆、甘油等粘稠液体时,用量器量取液体药物后,将粘附在容器壁上的液体应用少量溶剂洗涤器具。
洗液合并于容器中,以减少药物的损失。
溶剂为油、乙醇、液体石蜡时,容器与器材均应干燥。
(6)制得的溶液应及时分装于容器内,加塞后擦净器壁再贴瓶签。
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设备器皿:普通天平、量杯、量筒、烧杯、玻璃漏斗、磨塞小口玻璃瓶、玻棒、试剂瓶等。
药品与材料:碘、碘化钾、硼砂、甘油、碳酸氢钠、液化苯酚、薄荷油、乙醇,蒸馏水等。
四、实验内容(一)薄荷水【处方】薄荷油2ml 滑石粉15g 蒸馏水加至1 000ml【制法】称取精制滑石粉15g,置干燥乳钵中,将薄荷油2ml加到滑石粉上,充分研匀。
量取蒸馏水9 500ml,分次加到乳钵中,先加少量,研匀后再逐渐加入其余部分的蒸馏水,每次都要研匀,最后留下少量蒸馏水。
将上述混合液移至有塞玻璃瓶中,余下的蒸馏水将研钵中的滑石粉冲洗入玻璃瓶,加塞用力振摇10min,用湿润过的滤纸反复滤过,直至滤液澄明。
再从自滤器上添加蒸馏水至1 000m1,摇匀,即得。
【功能与主治】祛风,矫味。
用于胃肠胀气和作矫味剂,或作溶剂。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0~15ml,一日3次。
【注】 1.因挥发油和挥发性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均很少(约0.05%),为了增加其溶解度,必须尽可能增加溶质与水的接触面积。
因此一般多采用振摇法和加分散剂法制备芳香水剂。
2.常用的固体分散剂有滑石粉、滤纸浆等;液体分散剂有乙醇和聚山梨酯-80等。
制备时加固体分散剂不仅可增加溶质与水的接触面积,且可在滤器上形成滤床,起助滤作用,吸附多余的挥发油及杂质,使溶液澄明。
3.本品亦可用增溶法制备。
即薄荷油20ml,聚山梨酯-80 12g,蒸馏水加至1000ml。
还可用增溶-复溶剂法制备。
即取薄荷油20ml,加聚山梨酯-80 20g,90%乙醇600ml,蒸馏水加至1 000ml。
5.加精制滑石粉作分散剂时,研磨时间不宜过长,以免滑石粉过细,而使溶液浑浊,需反复滤过才能澄明。
(二)复方碘溶液【处方】碘5g 碘化钾10g 蒸馏水加至100ml【制法】取碘化钾置容器中,加蒸馏水约5ml,搅拌使溶解,加入碘,随加随搅拌,使溶解后,再加蒸馏水至全量,混匀,即得。
【作用与用途】调节甲状腺机能。
用于因缺碘所引起的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辅助治疗。
亦可作为甲状腺术前给药。
【用法与用量】口服。
一次0.1~0.5ml,一日0.3~0.8ml;极量:一次1ml,一日3ml。
饭后服。
【注】 1.碘具有强氧化性、腐蚀性和挥发性,称取时可用玻璃器皿或蜡纸,不宜用纸衬垫,不应直接置于天平托盘上称量,以防腐蚀天平;称取后不宜长时间露置空气中;切勿接触皮肤与粘膜。
2.碘难溶于水(1:2950),故加碘化钾作助溶剂,以增大其溶解度。
制备时,为使碘能迅速溶解,宜先将碘化钾加适量蒸馏水浓溶液,然后加入碘溶解。
碘化钾与碘生成易溶于水及醇的络合物。
其结合形式如下:I 2+KI→KI33.碘溶液具氧化性,应贮存于密闭玻璃塞瓶内,不得直接与木塞、橡胶塞及金属塞接触。
为避免被腐蚀,可加一层玻璃纸衬垫。
4.本品为深棕色澄明溶液,有碘特臭。
内服时用水稀释5~10倍,以减少刺激性。
(二)复方硼砂溶液【处方】硼砂2g 甘油3.5ml 碳酸氢钠1.5g 液化苯酚0.3ml 蒸馏水加至100ml【制法】取硼砂加入约50ml热蒸馏水中,溶解,放冷,加入碳酸氢钠溶解。
另取液化苯酚加甘油搅匀,缓缓加入上述溶液中,随加随搅拌,待气泡消失后,加蒸馏水至100ml,必要时过滤,即得。
【作用与用途】杀菌防腐。
为含漱剂,用于口腔炎,咽喉炎及扁桃体炎等。
【用法与用量】 加5倍温水稀释后漱口,慎勿咽下,一日数次。
【注】 1.硼砂在水中溶解度为1:20,沸水中为1:1,甘油中易溶。
故制备时,宜用热水加速硼砂溶解。
溶解后必须放冷,再溶解碳酸氢钠,否则碳酸氢钠遇热未参加化学反应就被分解。
2.本品制备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配制时,须待不发生气泡后,再进行过滤。
因有气泡产生,说明化学反应尚未完全。
3.本品系采用化学反应法制备。
硼砂遇甘油后,生成一部分甘油硼酸呈酸性遇碳酸氢钠反应生成甘油硼酸钠、二氧化碳和水。
其化学反应如下:Na 2B 4O 7·10H 2O+4C 3H 5(OH)→2C 3H 5(OH)NaBO 3+2C 3H 5(OH)HBO 3+13H 3O2C 3H5(OH)HBO 3+2NaHCO 3→2C 3H 5(OH)NaBO 3+2CO 2↑+H 2O4.本品反应生成物甘油硼酸钠具有杀菌防腐作用。
因甘油硼酸钠呈碱性,有除去酸性分泌物作用。
苯酚有轻微局部麻醉作用和抑菌作用。
5.本品为粉红色澄明液体,具苯酚特臭。
五、思考题1.制备薄荷水时为何加入精制滑石粉?有哪些制备方法?2.碘化钾在复方碘溶液中有何作用?制备时应注意哪些问题?3.制备复方硼砂溶液时应注意什么问题?Ⅲ 混悬型液体药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要求1.掌握混悬型液体药剂的制备方法。
2.熟悉助悬剂、润湿剂、絮凝剂及反絮凝剂等的选择与应用。
二、实验指导1.难溶性固体药物分散于液体分散媒中的过程,所形成的分散体系称混悬型液体药剂。
属于粗分散系,可供口服、局部外用和注射用。
2.混悬液中微粒与分散介质间存在密度差,因重力作用,混悬液中微粒在静置时会发生沉降。
混悬微粒的粒径愈大,沉降速度愈快;混悬微粒与分散介质之间的密度差愈大,沉降速度愈快;分散介质的粘度愈小,沉降速度愈快。
3.混悬液中微粒比表面积愈大,表面自由能也愈大,致使分散体系不稳定,有聚集倾向,加入亲水胶体增加其稳定性。
如羧甲基纤维素钠等除使分散媒粘度增加外,还能形成带电的水化膜包在微粒表面,防止微粒聚集。
加入表面活性剂作为润湿剂,可使疏水性药物被水润湿,从而克服微粒由于吸附空气而漂浮的现象(如硫磺粉末分散在水中时)。
4.微粒沉降速度愈快,混悬剂的稳定性愈差。
所以选用粒度小的药物以及加入助悬剂增加分散媒的粘度,可以降低微粒沉降速度。
为了减缓微粒的沉降速率,增加混悬液的稳定性,可采用以下措施:①将药物适当的粉碎,尽量减少微粒的半径;②减少微粒与分散媒之间的密度差,向混悬液中加入糖浆、甘油等;③增加分散媒的粘度,向混悬剂中加入粘性较大的高分子助悬剂。
5.混悬液的制备方法有分散法和凝聚法。
分散法制备混悬液时,亲水性药物可先研至一定的细度,再加液研磨至适宜分散度,最后加入其余的液体至全量,加液研磨时通常取药物1份,加0.4~0.6份液体分散媒为宜。
遇水膨胀的药物配制时不宜采用加液研磨;疏水性药物可加润湿剂研磨,使药物颗粒润湿,再加其它液体研磨,最后加水性分散介质稀释至全量,混匀即得。
凝聚法分化学凝聚法和微粒结晶法。
化学凝聚法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分别制成稀溶液,混合并急速搅拌,使之产生化学反应,制成混悬型液体制剂。
微粒结晶法通过改变溶剂或溶液浓度制成混悬液,如配制合剂时,常将酊剂缓缓加到水中并快速搅拌,使形成的混悬液细腻,微粒沉降缓慢。
6.混悬液为不稳定体系,制备时须加入助悬剂、润湿剂、絮凝剂与反絮凝剂等稳定剂。
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设备器皿:乳钵、烧杯、量筒、量杯、普通天平、滴管等。
药品与材料:炉甘石、氧化锌、甘油、羧甲基纤维素钠、沉降硫、硫酸锌、樟脑醑、蒸馏水等。
四、实验内容(一)炉甘石洗剂【处方】炉甘石150g 氧化锌50g 甘油50ml 羧甲基纤维素钠2.5g 蒸馏水加至1 000ml【制法】取炉甘石、氧化锌研细过100目筛,加甘油研磨成糊状后,另取羧甲基纤维素钠加蒸馏水溶解后,分次加入上述糊状液中,随加随搅拌,再加蒸馏水至全量,搅匀,即得。
【作用与用途】保护皮肤、收敛、消炎。
用于皮肤炎症,如丘疹、亚急性皮炎、湿疹、寻麻疹。
【用法与用量】用前摇匀,外用,局部涂抹。
【注】 1.处方中氧化锌以选用轻质者为好;炉甘石主含碳酸锌其中混有0.5%~1.0%的氧化铁(Fe2O3),成粉红色。
2.炉甘石和氧化锌均为不溶于水的亲水性药物,可被水湿润,故先加入甘油研磨成糊状,再与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混合,使吸附在微粒周围形成保护膜以阻碍微粒的聚合,并使本品趋于稳定,振摇时易再分散。
3.若本品配制方法不当或选用的助悬剂不适宜,则不易保持混悬状态,且涂用时有砂砾感。
久贮沉淀的颗粒易聚结,虽振摇亦难再分散。
为此,应注意选择适宜的稳定剂以提高混悬剂的稳定性。
如应用纤维素衍生物等高分子物质作助悬剂;应用三氯化铝作絮凝剂;应用聚山梨酯80在混悬颗粒周围形成电性保护膜;应用枸橼酸钠作反絮凝剂等。
(二)复方硫磺洗剂【处方】硫酸锌30g 沉降硫30g 樟脑醑250ml 甘油100ml 羧甲基纤维素钠5g 蒸馏水适量共制1 000ml【制法】取羧甲基纤维素钠,加适量蒸馏水,使成胶浆状;另取沉降硫分次加入甘油研磨细腻后,与前者混合。
再取硫酸锌溶于200ml蒸馏水中,滤过,将滤液缓缓加入上述混合液中,然后再缓缓加入樟脑醑,随加随研,最后加蒸馏水至1 000毫升,搅匀,即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