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中王琦瑶人物形象分析
小说《长恨歌》王琦瑶的人物性格分析
小说《长恨歌》王琦瑶的人物性格分析小说《长恨歌》王琦瑶的人物性格分析王琦瑶,女。
是王安忆长篇小说《长恨歌》中的女主角,生于上海弄堂。
后被长脚杀死在家中,在小说中王琦瑶是全文的重点刻画人物,下面是王琦瑶的人物性格分析,供大家参考!小说《长恨歌》王琦瑶的人物性格分析篇1王琦瑶不算是个很善意的正面人物。
她是静默的、隐忍的、心事重重的。
作家笔下刻画的是一个并不风华绝代的出生平凡的姑娘,却凭着天赐的一颗不安稳的心,叫自己一次次登上时代的风口浪尖。
而拥有了这样的智慧,她能在复杂的生存竞争中更胜一筹。
在步步攀爬更高社会阶层的过程里,我们看出王琦瑶的真实个性。
王琦瑶是个机敏善斗的女人,她动了半辈子的脑筋只为了自己能过得更好。
与吴佩珍做好友,她斗的是以美丽为筹码的怜悯和宽容。
住进蒋丽莉家她斗的是如何凭女性气质诱惑蒋家母女为自己铺就选美的红地毯,最好再搭上母女都相中的贤婿程先生,才能验证她上乘的女性气质。
遇到严家师母后,她斗发型,斗妆容,斗听闻市井流言谁有更大的耐心。
待自己的小丫头长成妙龄少女,她赶忙与女儿斗智斗勇起来。
斗谁更时髦,斗谁更沉得住气。
我们看出心平气和的表象之下,确是王琦瑶作为上海女儿的好斗本性。
王琦瑶出于众人的特点在于仪表从容。
为了踩稳了李主任这块人生的第一块板,王琦瑶精心谋划着自己不落俗套的生活。
然而王琦瑶是走一步看一步的,从来不去为三十年后的未知遭遇而惶惶惑惑。
她遇事不乱,不耽于忧愁,凭借过人的判断力扣住眼前的机会。
她用自己拿捏精准的女性优雅气质,惹得同性的爱怜和逢迎,使蒋家母女替她编织荣耀光环,还能招来男性的倾慕和宠爱,叫程先生为了他孤寡半生而终。
中年的王琦瑶更具风韵,与严家师母经营良好的友谊、与李主任、康明逊、老克腊的爱恨纠葛等等,这一切成就了她绚烂又怅然的半生缘。
想象王琦瑶就像上海弄堂顶楼上翻飞的素色棉布,与廉价的的确良相比,她是温文尔雅的,与昂贵的丝绸相比她又是气度怡人的。
棉布更善于吸收水分滋养自己,借了阳光的蒸发而越发柔韧。
王安忆笔下王琦瑶人物形象再探
王安忆笔下王琦瑶人物形象再探王安忆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女性作家,她塑造的王琦瑶人物形象,曾为广大读者所津津乐道。
王琦瑶是王安忆自传式小说《长恨歌》中的主人公,她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让读者不禁为她的人生经历感到惋惜。
在小说中,王琦瑶经历了婚姻的失败、事业的起伏、家庭的纷争以及孩子的离去。
她的成长历程,让读者感受到了人生高低起伏的常态,以及在逆境中坚韧不拔的精神状态。
王琦瑶的性格特点是复杂多变的,在她身上既有女性的温柔和柔弱,又有男性的果断和坚定。
王安忆通过刻画她的生活经历和情感历程,展现出她的内心情感冲突和探寻人生价值的追求。
王琦瑶在婚前是一个优秀的留学生,有才华、有理想、有追求。
她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一定的分析能力,对身边的人和事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在生活中,她对待感情有一个坚定的底线,她不肯放弃自己的尊严和自我价值,因此,她常常会独立思考,追求自我价值,对自己不利的事情会坚决反抗。
然而,王琦瑶的坚韧和执着,在婚姻中却成了她的一种弱点。
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婚姻,却没有想到婚姻路途中竟然充满了坎坷和挫折。
她的丈夫是一个外表温顺,内心狡猾的人,虽然看似支持她发展事业,但是实际上却在背后暗中阻挠。
为了丈夫和家庭,王琦瑶不惜付出自己的努力和汗水,但是最终她却意识到婚姻的幸福不是这样得来的,她选择了离开。
王琦瑶在感情上不喜欢将自己的难受告诉别人,她总是选择自己一个人默默承受。
她的内心世界受到了重重的打击,但她并没有因此消极抗拒,她用自己的努力去寻找生活的希望。
她放弃了婚姻,但她没有放弃自己的事业,她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一个备受尊敬的女企业家。
在王安忆笔下,王琦瑶此时得到了自由和独立,以自己的方式面对人生,任性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
在王琦瑶的人生中,孩子的离去给了她更大的打击。
王琦瑶的儿子离家出走,她经历了对家庭的痛苦和对人生的迷惘。
尽管她努力地挽回儿子的心,但事实却让她无可奈何。
她的内心世界再一次陷入了无望的黑暗之中,她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思考关于家庭、事业、情感等方面的问题。
上海人的精魂——试论王安忆《长恨歌》中王琦瑶形象的文化内涵
上海人的精魂——试论王安忆《长恨歌》中王琦瑶形象的文化内涵上海人的精魂——试论王安忆《长恨歌》中王琦瑶形象的文化内涵近年来,中国文学蓬勃发展,各类作品层出不穷。
其中,王安忆的小说《长恨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
作为上海人,王安忆通过这部小说展现了她对上海的深情厚意,同时也展现了上海人的精魂。
本文试图探讨《长恨歌》中主人公王琦瑶的形象,从文化的角度解读其内涵。
王琦瑶是王安忆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她是一个生长在上海的女孩,与上海这座城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通过王琦瑶这一形象,王安忆展现了上海人的特质和精神。
首先,王琦瑶在小说中展现了对上海的热爱和归属感。
上海是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城市,它吸引着大量的人们流入并热爱着这座城市。
王琦瑶也是其中之一,她深深热爱着上海,对自己的家乡充满自豪。
她不仅对上海的历史文化有所了解,还深入体验过这座城市的繁华和脉搏。
在小说中,王琦瑶不断回忆起上海的过往,对于上海的点滴细节充满感慨和痴迷。
她对上海的热爱和归属感,展现出上海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
其次,王琦瑶在小说中展现了上海人的勤劳和实干精神。
上海人一直以来都以勤劳著称,他们深知努力与奋斗的重要性。
在小说中,王琦瑶作为一名普通的上海女孩,她并不甘于安逸的生活。
她努力学习,爱岗敬业,追求自己的梦想。
她并不满足于现状,积极参与到社会的建设中去。
王琦瑶的勤劳和实干精神,代表了上海人勤劳务实的特质。
再次,王琦瑶在小说中展现了上海人的开放和包容思想。
上海是中国最国际化的城市之一,这里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各种文化交汇融合。
王琦瑶作为上海人,对不同文化持开放的态度。
她对待异国文化充满好奇和尊重,试图从中汲取新的营养。
她与外国友人的交流以及对外国文学的研究都体现出她开放和包容的思想。
上海人的开放和包容思想,使得这座城市成为了一个独特的文化背景。
王琦瑶这一形象的塑造,不仅具有个人特征,更展现了上海人的精魂。
她的热爱和归属感、勤劳和实干精神以及开放和包容思想,构成了上海人的精神特质。
上海弄堂的精神缩影——试论《长恨歌》中的王琦瑶形象
上海弄堂的精神缩影——试论《长恨歌》中的王琦瑶形象《长恨歌》是著名作家王安忆的一部长篇小说,通过对上海弄堂中不同人物的生活描写,呈现了上世纪五六十时期上海人民的生活状态和心里世界。
而其中的主人公——王琦瑶,在小说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而奇特的角色,她的形象不仅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女性形象,更是上海弄堂精神的鲜亮缩影。
起首,王琦瑶作为一个上海弄堂的居民,她的生活环境和背景使得她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
《长恨歌》通过对王琦瑶的回忆和沉思,向读者展示了她对家乡的眷恋和对国家的热忱。
上海弄堂是一个奇特的社会群体,无论是在日本侵略期间仍是解放战争时期,弄堂居民们都以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家国情怀坚守着自己的土地。
王琦瑶在小说中屡屡回忆起她的童年,在那个大时代的背景下,她早早就体验到了战争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各种痛苦。
这样的背景使得她对家和国家充盈了责任感和经受精神。
其次,王琦瑶的形象体现了上海弄堂的传统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
上海弄堂是一个集体意识强烈的社区,那里的人们都有着相似的生活经历和价值观。
王琦瑶作为其中一员,她对家庭、对亲情、对传统礼仪的坚守和尊重,无疑成为了小说中一个分外鲜亮的特点。
王琦瑶的一生都在与家庭和睦相处,她对于孝道的追求和尊重,使得她成为了弄堂中的楷模。
她不仅是一个好妻子、好母亲,更是弄堂邻居们的贴心人。
她屡屡组织一些社区活动,增进邻里的感情。
她用自己的一举一动诠释了传统文化中的仁、义、道、德,成为了上海弄堂中一种特殊的精神符号。
最后,王琦瑶的形象呈现了弄堂女性的独立精神和自我追求。
在男权社会中,女性扮演着传统的角色,她们的人生轨迹往往受限于家庭和社会的压力。
但是王琦瑶却不是一个依附于男性的弱者,她在小说中具有独立沉思和自我追求的能力。
她热忱艺术,酷爱文学,从小就有一个追求知识和美的心灵。
尽管她没有接受正规的教育,但她通过自学和与有识之士的交往,提升了自己的文化素养,培育了自己的艺术情趣。
她用自己的才华和努力,为家庭和社区带来了一丝温温顺幸福。
现代都市女性的一种平常而卓越的价值追求——王安忆的《长恨歌》中王琦瑶形象解读
现代都市女性的一种平常而卓越的价值追求——王安忆的《长恨歌》中王琦瑶形象解读王安忆是中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她的作品描述了中国现代都市女性的生活、思想和情感。
其中,《长恨歌》以其独特的方式展现了现代都市女性的平常而卓越的价值追求。
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王琦瑶形象,通过她的经历和成长,体现了现代都市女性在追求自我价值的过程中的坚持与勇气。
首先,王琦瑶是一个追求独立自主的现代都市女性。
小说中,王琦瑶从小就被家庭压抑和束缚,但她并没有被动地接受这种命运,而是选择了自我拯救。
她通过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最终考入了北平大学。
在大学里,她展现了出色的学术能力和坚定的思想追求,尽管面临各种困难和诱惑,但她始终保持着对自由和独立的渴望,坚守着自己的信念。
其次,王琦瑶是一个勇于挑战传统观念的现代都市女性。
在小说中,传统的封建观念和家庭压力一度让王琦瑶陷入迷茫和痛苦之中。
然而,她并没有妥协,而是勇敢地面对和挑战这些观念。
她坚信自己的价值和能力,毅然放弃了一切嫁人从夫的机会,选择了追求自己的事业和个人价值。
她投身于文化事业,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努力获得了一线作家的地位,成为了一名自食其力的现代女性。
第三,王琦瑶是一个追求真爱并坚守真爱的现代都市女性。
在小说中,王琦瑶与一位先生展开了一段深情而短暂的爱情。
然而,这段爱情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消失,相反,王琦瑶将这份爱情铭记在心,并在后来的生活中一直保持着对这位先生的忠诚和思念。
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对真爱的坚守和追求,无论经历了怎样的磨难和困苦,她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感情和信仰。
综上所述,王安忆的《长恨歌》中的王琦瑶形象展现了一种平常而卓越的价值追求。
她是一个独立自主、勇敢挑战传统观念和坚守真爱的现代都市女性。
她的故事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明白在现代社会中,女性应该有自己的独立思想和价值观,勇敢地面对挑战,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幸福。
同时,她也提醒我们要珍视真爱,并用行动去坚守和追求。
论王琦瑶的形象
论《长恨歌》中王琦瑶的形象分析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用近30万字的篇幅,浓缩了上海40年的岁月变迁,用细腻而绚烂的笔将一段尘封已久、早已被人遗忘的历史生活艺术地再现了出来。
在小说的开篇,王安忆便出手不凡,她以白描的手法,用了将近二十页的篇幅写了主人公上海小姐王琦瑶的生活背景——上海的弄堂。
小说主角王琦瑶的一生是典型到了极致的上海弄堂女儿,是内在情态和外在世态双修到了炉火纯青田地的自然人生。
上海的弄堂文化决定、影响着王琦瑶一生的发展。
《长恨歌》以其独特的方式和视角描述了一个女人的悲剧一生,女主人公王琦瑶一生都在不停的追寻,追寻她想要的爱情与生活,但现实环境的熏陶、“男性世界”的包围,和她自身性格与价值观的影响,使她求而不得,最终以悲剧收场。
小说全文无一“恨”字,但王安忆恰是想用这种方式来凸显“恨”。
没有撕心裂肺的痛苦与挣扎,没有惊天动地的呐喊与咆哮,只有空中鸽群悲鸣的声音,只有王琦瑶临终前摇曳的灯光,一如片场,一如人生琐碎的平直,人在历史与时间面前如此渺小而卑微。
王安忆的《长恨歌》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为何以“长恨”为题,恨谁?谁恨?“长恨”两个字用在王琦瑶身上恰如其分,王琦瑶是一位兼着美丽与世俗,兼着精致与优雅,兼着自食其力与徘徊不定的女人,终其一生,她是寂寞的、惆怅的、无奈的、充满悲剧性的。
纵使有些人有些事在她的生命中激起过波澜,但只是一个小小的插曲而已,在她心中永远充满着“恨”,恨自己、恨别人、恨环境、恨时代,最后也落个含“恨”而死的下场(一) 弄堂生活——无法选择的出身王琦瑶是走在夹着油烟和泔水风中的典型的上海弄堂的女儿。
流言和鸽子是王琦瑶身边特有的氛围与景致。
“每天早上,后弄的门一响,提着花书包出来的,就是王琦瑶;下午,跟着隔壁留声机哼唱…四季调‟的,就是王琦瑶;结伴到电影院看费雯丽主演的…乱世佳人‟,是一群王琦瑶;到照相馆拍小照的,则是两个特别要好的王琦瑶.....”像王琦瑶这样虽出生在弄堂,但“纸醉金迷”“灯红酒绿”已经一步步侵蚀着他们原有的保守情节。
《长恨歌》王琦瑶人物分析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王琦瑶的悲剧鲁迅先生曾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
在《长恨歌》中,王安忆将她所构建的关于美好的部分渲染到极致,又亲自将其揉碎,无限的悲哀渗透其中。
王琦瑶的一生对情与爱的追求,经历了成败,但最终所有的期待都落空。
花草枯荣,曲终人散,当再次回到四十年前的“片场”,一切便到了头。
王琦瑶用一生的时间画了一个圆,却只是一个零。
真实与虚幻的争夺与撕裂,导致了王琦瑶一生的悲剧。
一、王琦瑶角色缺失的悲剧女人的一生所需要经历的最重要的三个角色,即女儿、妻子、母亲。
而这三次蜕变对于王琦瑶来说都是不完整的,甚至可以说是畸形的,这直接导致了她三种角色的缺失,也成为她一生最大的悲剧。
小说从王琦瑶十六岁写起,她一出场就不像一个“女儿”,父母也被作者有意识地淡化。
“王琦瑶往往是家中的老大,小小年纪就做了母亲的知己,和母亲套裁衣料,陪伴走亲访友,听母亲们喟叹男人的秉性,以她们的父亲作活教材的。
”可见王琦瑶在家中的身份不是女儿,也脱离了待字闺中的少女的形象,而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女人存在的。
她什么事情都自己做主,对与错也由自己承担。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这显得有些不可思议,但细想之下,这又和“弄堂闺阁”的气质相符,王琦瑶的自主性,是杂糅、莫衷一是的。
与之相对的是她传统女性的被动与依附,带来她作为妻子这一角色的缺失。
可以说,王琦瑶是个为爱而生的女人,她一生中对情与爱的追求几乎是不曾间断的,但可悲的是,王琦瑶从未得到过“婚姻”的承诺与“妻子”的名分,且不论结果到底重要与否,但竟是没有一个她期许的男人愿意为她负责。
对于李主任,“王琦瑶也不是爱他……他将人的命运拿过去,一一给予不同的负责。
王琦瑶要的就是这个负责。
”于是王琦瑶将自己交给了李主任,并把这视作毋庸置疑的归宿,殊不知这样做不仅断送了自己的青春,也要饱尝等待与孤寂的独守。
但她“明知这样,还要去期待什么,且又是没有信心的期待,彻底的被动。
王琦瑶_一抹余香——解读王安忆《长恨歌》的女性主义
王琦瑶_一抹余香——解读王安忆《长恨歌》的女性主义王琦瑶:一抹余香——解读王安忆《长恨歌》的女性主义《长恨歌》是王安忆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通过讲述女主人公王琦瑶和她的家族历经风雨,展现了中国女性在历史变迁中的生存状态和追求自由的艰辛。
本文将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出发,深入解读王琦瑶在小说中的形象和她代表的女性群体。
首先,王琦瑶是一个既有道德勇气,又有强烈的自我意识的女性。
小说开篇即描写了她父亲的逝世,母亲又嫁给了外地人,使得她成为一个被剥夺了家产的孤女。
然而,王琦瑶并没有沦为命运的牺牲品,她以极大的顽强和勇气,自己埋头苦学,考入了嘉树书院。
这一点展示了她对于自我价值和人生意义的追寻,她并不满足于沉默地接受命运的安排,而是积极为自己争取权益,推翻传统思维束缚,不断进取。
她的坚持与努力,为后来的故事奠定了基础。
其次,王琦瑶是一个意识觉醒并有强烈自主意识的女性。
她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也敢于为了自己的幸福和追求而争取。
她爱上了书院同学马世芳,在经历了种种的考验和阻挠后,他们终于走到了一起。
通过这一线索,王安忆表现了女性主义的核心理念——女性在追求自己的幸福和选择过程中,应该有权决策和拥有独立的意愿。
王琦瑶在人生的两个阶段都展现了这一特点。
在嘉树书院时,她敢于放弃嫁给大家闺秀的机会,选择自己真实的兴趣和追求;后来她又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爱情,不被外界舆论和家族的期待所左右。
这种自我意识和自主性很大程度上颠覆了传统家庭规矩,展现了王琦瑶代表着那些渴望自由与追求的女性。
此外,王琦瑶在小说中也代表了那些追求知识和智慧的女性。
她在嘉树书院的求学过程中,超越了男性固有的思维和成见,拥有了自己的独立见解和智慧。
她在与马世芳的蜜月旅行中,也展现了她对于知识的渴望和好奇心。
王安忆通过王琦瑶的形象,呼吁女性更多地投身于知识学习和理性思考,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自我救赎。
《长恨歌》中王琦瑶这个形象展现了一种坚韧、勇敢且追求自由的女性形象,她从小到大经历了一系列的磨难和挫折,但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并为自己的幸福而努力。
浅析《长恨歌》中王琦瑶的形象
浅析《长恨歌》中王琦瑶的形象作者:卢佳鑫来源:《文学教育》2013年第08期内容摘要:作家泼洒大量的笔墨在王琦瑶的身上,描述了王琦瑶四十年曲折的生命历程,每一个人物的存在与出现都与王琦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因王琦瑶而渐渐走进故事之中,将小说情节一点一滴地串联在了一起。
在主人公王琦瑶人生的道路上,她领略并保存着这座城市的精华,我们可以从她的身上看到那颗旧时代的心、那段旧上海的梦。
王琦瑶作为上个时代的一件“遗物”,只得带着上个时代的心活在这个时代的光影背后。
关键词:长恨歌王琦瑶性格悲剧现实意义上海《长恨歌》是当代著名作家王安忆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之一,描述了女主人公王琦瑶四十年间的情与爱,其中交织着上海这所大都市从四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沧海桑田的变迁,被誉为“现代上海史诗”,并于2000年荣获我国文坛上最具荣誉的茅盾文学奖。
王琦瑶是上海弄堂里的女儿,她有着精明的处世观和功利的婚恋观,是上海这座繁华都市的“精魂”,折射出上海四十年的演化变迁。
解读王琦瑶就是解读这部小说的一把钥匙。
一.王琦瑶之性格代言纵观王琦瑶的一生,有家却似无家,有亲人却从来都摆脱不了孤单与寂寞。
“长得好其实是骗人的,又骗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美貌给王琦瑶带来资本的同时,也使她卷入了无力抗拒的诱惑之中。
为了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生,年少的王琦瑶拿美貌做资本,拿人生做赌注,最终付出的代价便是一生。
(1)虚荣之心上海金融业发达,物质产品繁茂,作为现代媒体的发源地,吸引了大批知识分子在此谋生,由于个性解放的思想浓郁,当时人们对于女子追求名誉、追求物质生活给予宽松的认同,甚至提供一些令其崭露头角的机会,有了一些令其实现自身价值的途径。
毋庸置疑,王琦瑶是虚荣的。
生活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之下,她渴望成功,竭力想要让自己过上辉煌的“举世瞩目”的生活,她的梦想就是从见识上海某片厂开始萌芽滋长的。
借着参观片厂的契机,她结识了导演,又通过导演结识了程先生,通过程先生的镜头以“沪上淑媛”的名字赢得了人们的熟识和邀请,由此结识了蒋丽莉,在蒋丽莉与程先生的帮助下竞选上海小姐,最终成为“一代王朝”的光荣赫赫的“三小姐”。
王安忆《长恨歌》中王琦瑶形象分析
王安忆《长恨歌》中王琦瑶形象分析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是一部以王琦瑶为主线的家族史诗。
小说通过王琦瑶的成长经历,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女性命运的沉浮,为读者呈现了一个丰富、细腻的历史画卷。
王琦瑶是《长恨歌》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她作为一个女性,经历了许多传统与现代、封建与革命之间的矛盾与纷争,具有鲜明而复杂的个性特征。
在小说中,王琦瑶既是一位传统家庭妇女,受到封建观念的束缚,又是一个有梦想有追求的女性,不断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首先,王琦瑶是一个具有坚强意志的女性。
她生活在一个以男权为主导的社会中,但她不屈不挠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在这个过程中面临了许多困难和挫折。
然而,她从不气馁,不放弃,通过不懈努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其次,王琦瑶是一个爱情的追求者。
她对爱情充满了幻想与向往,在她的内心深处,自由、平等、浪漫的爱情是她追求的目标。
然而,在家族的传统和社会的道德观念中,她的爱情之路并不平坦。
王琦瑶的爱情是一种艰辛的探索,她不断地在传统与现代、爱情与责任之间摇摆,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爱情。
此外,王琦瑶也是一个具有家族观念的女性。
她对于家族传统和家庭责任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同。
在传统封建观念的影响下,她以家庭为核心,为家族的繁衍延续,为家人的幸福而奋斗。
而随着社会变革的推进,她也逐渐意识到自我追求与家族责任之间的平衡,力求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总之,王琦瑶是一个具有复杂性格的女性形象,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传统与现代、封建与革命之间的冲突与融合。
她通过不断努力、坚持追求,最终实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
她对于爱情、家庭、传统的思考和探索,让我们思考自身的立场和价值观,并为我们指引了一条更加自由、平等、充实的人生道路。
尽管她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但她的形象给予我们许多启示和思考,使我们反思当下的社会现实,探索自我与世界的关系通过描绘王琦瑶的形象,我们看到了一个具有复杂性格的女性,她面临传统与现代、封建与革命的冲突与融合。
王安忆笔下王琦瑶人物形象再探
王安忆笔下王琦瑶人物形象再探王安忆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曾经作为红卫兵参加文化大革命,后来居住在美国,成为海外华文作家。
她的作品《长恨歌》是她在美国创作的长篇小说之一,其中王琦瑶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人物角色。
王琦瑶是一个极具个性鲜明的女性角色,她崇尚自由,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
她出身于一个传统的家族,受到父亲的严格管教。
她并没有被束缚住,反而有着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强烈的意志力。
她从小对文学充满着热爱,渴望成为一个作家。
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她放弃了稳定的工作和婚姻,选择了一种不被社会接受的生活方式,单身漂泊在异国他乡。
王琦瑶的形象展现了她的坚强和勇敢。
在那个封闭的年代,她能够坚守自己的信仰和追求,不受传统观念的桎梏。
她敢于挑战权威,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她对艺术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使她成为一个勇敢而坚定的人。
王琦瑶的形象也展现了她的孤独和无奈。
她身处异国他乡,与家人和亲友相隔万里,感到孤单和无助。
她面对种种困难和挫折,有时也感到疲惫和害怕。
她并没有退缩,她用自己的执着和坚持,逆境中成长,克服了一切困难。
王琦瑶的形象也展现了她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她是一个为梦想奋斗的女性,却也面临着现实的压力和生活的无奈。
她努力追求自由,却时常感到束缚。
她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和个人主义,却也表现出对家族和亲情的关怀和牵挂。
她是一个强大而脆弱的人。
通过王安忆对王琦瑶形象的刻画,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女性形象。
她既有着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的压力和挑战。
她努力坚持自己的执着,不断追问自己的信仰和目标。
她的形象不仅展示了一个勇敢追求自由的女性,也反映了社会和时代的变迁。
王琦瑶的形象在王安忆的作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她象征着一个时代中女性的独立和自主。
通过她的故事,我们可以对当代女性的价值观和追求有更深入的了解。
她是一个勇敢追求自由的女性典范,值得我们学习和尊重。
《长恨歌》王琦瑶悲剧命运及意义浅析
《长恨歌》王琦瑶悲剧命运及意义浅析《长恨歌》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部重要的作品,以其情感深邃、思想深刻而广为人知。
其中的主角王琦瑶的悲剧命运更是引发了人们对其意义的深入思考。
本文将从王琦瑶的生平、性格特点、命运及其意义等方面对该人物进行浅析。
王琦瑶是《长恨歌》中的女主角之一,她来自于一个贫困而勤劳的家庭。
她聪明、勤奋,对于自己的命运有着极大的渴望和奋斗的决心。
然而,由于封建社会的重男轻女观念以及她身世的限制,王琦瑶并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机会,而是被迫地嫁给了一个富家子弟。
这个婚姻对于王琦瑶来说并不幸福,她的丈夫对她百般刁难,最终导致了她个性的扭曲和心灵的伤害。
王琦瑶的个性特点可以说是受到了环境的熏陶。
她善良、热情,对待家庭和子女非常关心和爱护。
然而,她内心的怨愤和顽强的性格使得她在逆境中咬牙坚持,从不服输。
她追求自由和平等,并时刻提醒着自己不要忘记自己的价值。
王琦瑶的命运受到了封建社会的束缚和家族的压迫。
她在没有得到宽容和理解的环境中不断挣扎,试图改变自己的命运。
然而,她的努力却往往只能化为泡影,她最终沦为了一个无奈的受害者。
封建家族的权力和地位决定了她的命运,她成为了这个权力游戏中的牺牲品。
王琦瑶的命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社会的不公和对女性的压迫。
她的悲剧命运呼应了作品整体的主题,展现了作者对于封建制度的批判和对于自由平等的渴望。
通过描写王琦瑶的悲剧命运,作品道出了众多女性在封建社会中遭受的痛苦和不公。
王琦瑶的命运也给当代的读者带来了很多思考。
尽管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同的时代,但人们的命运仍然受到了众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我们是否可以像王琦瑶一样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我们是否能够坚守自己的原则,并为自己的存在寻找意义?通过对王琦瑶命运的关注和思考,我们或许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总之,王琦瑶的悲剧命运在《长恨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她的生平、性格特点以及命运无不向我们诉说着封建社会与个人命运的矛盾。
通过对她命运的反思,我们也能够对自己的生活有更深入的认识,并寻求更多的可能性和可能的出路通过对王琦瑶命运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到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和压迫,以及个人命运受到外部力量的制约和决定的现实。
王安忆《长恨歌》中王琦瑶的形象分析
王安忆《长恨歌》中王琦瑶的形象分析摘要: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中的女主人公王琦瑶是具有典型上海人特质的女子,她有着精明的处世观和功利的婚恋观。
王琦瑶的人生悲剧蕴含了作者对宿命与命运的的思考,她一生经历的几个男人逐一弃她而去,漂泊的情感故事演绎了一曲凄凉的长恨歌。
关键词:王琦瑶;上海人;宿命;漂泊《长恨歌》从出版至今已经有十多年了,这部曾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一直深受广大读者的赞誉和喜爱。
王安忆以她一贯细腻的笔法描述了从上世纪40年代旧上海的小弄堂里走出来的女性的悲剧历程。
王琦瑶历经了与程先生、李主任、康明逊、萨沙、老克腊的情感纠葛,最后却以电影般的悲剧落幕收场,徒留一曲绵绵不绝的长恨歌。
一、典型的上海人特质王安忆曾说“我写了一个女人的命运,但事实上这个女人不过是城市的代言人,我要写的事实是一个城市的故事”,“我是在直接写城市的故事,但这个女人是城市的影子。
”弄堂是上海这座城市的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作者把目光聚集在最能代表上海这个大都市的弄堂里,聚焦在王琦瑶这个“典型的上海弄堂的女儿”。
王琦瑶和上海,就像一个人的正面和背影,她因上海而丰满,上海因她而灵秀,王琦瑶是繁华都市的大上海最好的代言人。
上海人的处事精明是在百年的历史中发展磨砺出来的,这种“小气”、“琐碎”的生存能力正体现了上海人生活中的精细、耐性与务实,也体现了上海浓郁的生活气息。
这些则在王琦瑶身上有着明显的体现,她对于一些小事和细节拿捏的很是恰到好处。
少女时代的她就已深知种种人情世故,能把握好各种人际关系。
吴佩珍邀她去片场,她心里是十分乐意的,但却故意推脱有事。
竞选“上海小姐”更是故作矜持,蒋丽莉未经王琦瑶同意便宣布了这一消息,“然而王琦瑶虽然愤怒,却也不好发作”。
]到初赛时,王琦瑶似乎并没有认真对待,“她的不认真,有点是为自己做一层防卫的壳,壳里藏着的是自尊心。
”她很巧妙的为自己营造了一个可进可退的立场,即便是失败了也不会难堪。
王琦瑶的光芒——谈王安忆《长恨歌》的人物形象
王琦瑶的光芒——谈王安忆《长恨歌》的人物形象王琦瑶的光芒——谈王安忆《长恨歌》的人物形象《长恨歌》是王安忆的经典之作,其中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人物形象就是王琦瑶。
王琦瑶是小说中的女主角,她的光芒在整个故事中熠熠生辉。
通过对王琦瑶的描写,王安忆为读者展现了一个绚丽多彩、自由奔放、独立坚强的女性形象。
首先,王琦瑶是一个绝世佳人。
小说中对王琦瑶的外貌描写令人倾倒。
她有一双媚眼,眉弯刻度恰到好处,目送而不眉目。
她的鼻子高挺,嘴唇红润丰满。
她那乌黑的长发披散在肩上,让人不禁想伸手抚摸。
她衣着华贵,从头到脚都透着优雅和典雅。
她那一身珠光宝气的服饰,完美地展现了她的身份和地位。
无论是外貌还是穿着打扮,王琦瑶都给人一种典雅高贵的感觉。
然而,王琦瑶并非只是一个花瓶,她的内心更是充满着智慧和独立。
她是一个聪明过人的女孩,拥有令人惊叹的智慧和头脑。
她不仅有深厚的学问,还谙熟琴棋书画,精通世间万物。
她的博闻强识,令人钦佩不已。
她还有一颗独立坚强的内心,从小就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并且勇敢地奋斗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成功地打破了封建束缚,追求了自由和独立。
王琦瑶的内心世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不仅是一个外表美丽的女子,更是一个内在出色的女性形象。
此外,王琦瑶的坚持和不屈不挠也是她人物形象的重要构成。
在小说中,王琦瑶面临各种压力和困境,但她从不轻易低头。
她相信自己的力量和能力,始终坚守自己的人生信念。
她不畏艰辛,始终追求平等和公正。
她在家族和丈夫的反对下,坚决选择了留学。
她放弃了舒适和安稳的生活,选择远赴异国他乡深造。
在异国他乡,她面临着文化差异和生活压力,但她依然坚持学业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她的坚持和不屈不挠不仅为自己赢得了尊重和荣誉,也给了其他女性更多的勇气和力量。
最后,王琦瑶的爱情故事也是小说中的亮点之一。
王琦瑶和她的情人陈修梅之间展开的一段凄美而又令人动容的爱情故事令人难以忘怀。
两人相识于西医学堂,不同的背景和身份并没有阻挡他们深爱的决心。
《长恨歌》中王琦瑶人物形象及价值分析
《长恨歌》中王琦瑶人物形象及价值分析《长恨歌》中王琦瑶人物形象及价值分析《长恨歌》是中国现代文学家毛泽东所作的一首诗,是他创作于1956年的长篇抒情叙事诗。
作品以王琦瑶为主要写作对象,通过她的经历和命运展现了当时中国农村的现状以及人们的苦难和矛盾。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分析《长恨歌》中王琦瑶的人物形象及其所具有的价值。
在《长恨歌》中,王琦瑶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妇女形象。
她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从小就受到了严酷的生活环境的熏陶。
她的父亲是一个爱喝酒的人,经常虐待她和她的母亲。
大家庭的生活困苦,她经常吃不饱饭。
尽管生活十分艰辛,王琦瑶并没有沉沦于苦难之中,她以乐观的心态和积极的精神面貌面对生活。
她勤奋地干农活,不怕辛苦,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王琦瑶的人物形象所具有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她是一位具有乐观向上精神的代表。
尽管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她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能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坚持努力工作,以此来改变命运。
这种乐观的态度对于她意味着一种重要的信念,也成为她能够战胜逆境的动力。
其次,王琦瑶是一位充满爱心和同情心的人。
她对她的母亲深深地怀有感激之情,并一直为她的父亲感到痛苦而心生同情。
她积极帮助和救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关心他人的幸福和命运。
她的爱心和同情心在这个冷酷的社会中显得格外珍贵。
另外,王琦瑶是一位追求自由和平等的女性形象。
她渴望摆脱封建传统和女性的束缚,追求独立自主的人生。
她反对父母的包办婚姻,坚持婚姻自由和婚姻幸福。
她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摆脱农民的命运,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事业。
她的追求自由和平等的精神代表了当时农村妇女的不屈和反抗。
王琦瑶的形象及其所具有的价值在中国近代历史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
她的经历和命运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村的普遍状况,尤其是妇女面临的种种苦难和矛盾。
她的乐观向上精神、爱心和同情心以及追求自由和平等的志向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氛围,体现了广大农村妇女的心声和意愿。
王绮瑶—《长恨歌》中的悲剧形象
王绮瑶—《长恨歌》中的悲剧形象《长恨歌》中的王绮瑶是一位悲剧形象,她的命运注定了她无法选择自己的婚姻和人生道路。
她深爱着杨贵妃,但是她的爱情最终化为了无尽的悲伤和绝望。
王绮瑶出生在显赫的官宦之家,她聪明美丽,才情出众。
但是在那个时代,女性的命运往往不在自己手中。
王绮瑶的婚姻被家族安排了下来,她被迫嫁给了一个她并不爱的男子,新官上任三把火,王绮瑶的婚姻生活充满了苦涩。
在她的丈夫死后,她本可以重拾自由,但是她爱上了杨贵妃。
尽管王绮瑶的家族已经告诉过当时的国王明皇,让他了解到杨贵妃不正当的行为,但是明皇还是深爱着杨贵妃,让王绮瑶的爱情之路充满了障碍。
王绮瑶无法控制她的命运,她爱上了一个不该爱的人,她的爱情在现实面前毫无用处。
她即使放弃了自己的幸福,她所爱的人也不会产生丝毫的变化。
杨贵妃最终离开了这个世界,王绮瑶也无法自拔于悲伤之中,她带着无尽的悲痛离开了这个世界。
王绮瑶是一位悲剧形象,她的命运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导致了她的悲伤和绝望。
她无法控制自己的人生道路,无法选择自己所爱的人。
她的爱情最终化为了无尽的哀伤,她在爱情和现实之间难以获得平衡。
她的命运注定了她无法拥有幸福,只能接受命运的安排。
长恨歌中的王绮瑶是一个典型的悲剧形象,她无法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最终爱情化为无尽的悲伤和绝望。
她的命运受到社会环境、家族安排和个人选择的多重影响,无论她如何努力,都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首先,社会环境对王绮瑶的命运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长恨歌描写的时代是唐朝武则天时期,社会风俗十分保守,女性的地位较低,不允许自由选择自己的婚姻和人生道路。
王绮瑶的婚姻也是被家族安排的,她不得不嫁给一个她并不爱的男子,而且婚姻生活充满了苦涩。
这显示出封建社会对女性人权的限制,女性的命运往往受到家族和社会环境的限制。
其次,王绮瑶的家族安排也是她命运的重要因素。
在长恨歌中,王绮瑶的家族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安排王绮瑶的婚姻,透露出家族的有限制和控制的力量。
浅析王安忆《长恨歌》中王琦瑶形象的悲剧根源
浅析王安忆《长恨歌》中王琦瑶形象的悲剧根源浅析王安忆《长恨歌》中王琦瑶形象的悲剧根源王安忆的小说《长恨歌》是一部真实而感人的作品,通过讲述王琦瑶的生平,展现了一代女性在封建社会的悲惨命运。
王琦瑶是小说中的主人公,她的形象深深地触动了读者的心灵。
她的悲剧根源主要体现在她的家庭背景、社会环境以及自身的个性特点中。
首先,王琦瑶的家庭背景是她悲剧的根源之一。
她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中,家境贫寒,生活艰辛。
父亲割肉度日,母亲为了养家糊口,不惜出卖自己的身体。
在这样的家庭中,王琦瑶没有得到足够的关爱和教育,缺乏基本的人情世故和生存技能。
父母的不幸婚姻也让她背负了良多的痛苦和负担,她从小就被迫面对家庭的困境,没有快乐的童年。
其次,社会环境也是王琦瑶悲剧的根源之一。
小说中描绘了上世纪50年代中国封建社会的现状,这是一个妇女地位低下,男尊女卑的社会。
女性被社会禁锢于家庭和传统观念中,缺乏个性和自由。
王琦瑶在这样的背景下长大,她被束缚在封建礼教的枷锁中,无法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独立的人生。
此外,王琦瑶自身的个性特点也成为她悲剧的根源之一。
王琦瑶是一个热情、单纯而又善良的人,她对人生抱有美好的憧憬和追求。
然而,她的单纯和天真却往往容易被他人利用,最终导致了她的不幸命运。
她爱上了丁帅,一个富有的家族子弟,她将所有的希望和梦想都寄托在了丁帅身上。
然而,丁帅却利用她的感情,玩弄着她的心,最终背弃了她。
王琦瑶在感情上的受伤和挫折让她陷入了绝望和孤独中,最终在精神上崩溃。
综上所述,王安忆的小说《长恨歌》中,王琦瑶形象的悲剧根源主要体现在家庭背景、社会环境以及自身的个性特点中。
她出身贫困,家庭不幸福;生活在一个封建社会中,女性处境困难;并且她的单纯和善良被他人所利用。
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她悲剧的背景,注定了她的命运。
通过《长恨歌》中王琦瑶的形象,王安忆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因家庭、社会和个性因素而走向悲剧的女性形象,引发了对封建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和人性的思考总的来说,王琦瑶的悲剧根源主要在于家庭背景、社会环境和个性特点的制约。
虚荣之后的孤独——由《长恨歌》中王琦瑶的感情历程对其性格分析
虚荣之后的孤独——由《长恨歌》中王琦瑶的感情历程对其性格分析虚荣之后的孤独——由《长恨歌》中王琦瑶的感情历程对其性格分析《长恨歌》是由明代文学家汤显祖创作的一部长篇传奇,描写了唐帝国衰落的历史背景下,王琦瑶的人生境遇和情感经历。
王琦瑶是一位傲世才女,美貌与才情并重。
她受到皇帝的宠爱,成为了后妃之一。
然而,虚荣之后的王琦瑶却饱受孤独之苦。
通过分析她的感情历程,我们可以窥见她内心的孤独和痛苦。
正是这种孤独和痛苦,塑造了她性格中的诸多特点。
王琦瑶的孤独源于她的虚荣。
她出身贫寒,但却通过自身的才情和美貌,成功地成为皇帝的宠妃。
然而,虚荣心的驱使使得她渴望更多的权力和地位。
她追求荣耀和名望,渴望成为日后后宫的主宰。
然而,当她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成为皇后之后,她却发现自己的内心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满足。
相反,她感到更加孤独和空虚。
皇后的地位虽然高贵,但也意味着她的个人自由和独立被剥夺了,她必须时刻提防其他后妃的嫉妒和陷害。
这种虚荣心带来的孤独,使得王琦瑶在权力的阴影下渐渐失去自我。
王琦瑶的情感历程也是她孤独的体现。
她心中一直对真正的爱情抱有向往,但在后宫的尔虞我诈之中,她很难找到真心对待她的人。
她曾经对皇帝的深爱后来变成了对权力的追逐,这让她失去了真正的爱情。
即使在与冯唐的感情中,王琦瑶也无法得到真正的满足。
冯唐是她真正爱慕的对象,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无法在一起。
冯唐最终选择了逃避,而王琦瑶则痛苦地守护着她的爱情。
这种情感上的孤独和痛苦,加深了王琦瑶内心深处的寂寞感。
王琦瑶的孤独和痛苦也使得她变得冷漠。
她在后宫中苦苦追求着权力和地位,却很少对他人表露真情。
她对其他后妃心存戒备,甚至对自己的宠儿白薇心存猜疑。
这种冷漠的性格表现出她内心深处的孤独和自卑。
她宁愿保持冷漠和戒备,也不愿意再受到伤害。
她开始将自我封闭在冰冷的壳中,不再对外界敞开心扉。
然而,尽管王琦瑶的孤独和痛苦无时不刻地围绕着她,她依然是一个意志坚强的女性形象。
小说《长恨歌》的主要人物介绍故事梗概主题思想
小说《长恨歌》的主要人物介绍故事梗概主题思想小说《长恨歌》是一部突破性文章,里面的故事情节让读者印象深刻,下面yjbys小编整理了关于小说中的人物介绍、故事梗概及主题思想,供大家参考!关于王安忆的长恨歌的主要人物介绍故事梗概主题思想人物介绍:1.王琦瑶:不算是个很善意的正面人物。
她是静默的、隐忍的、心事重重的。
作家笔下刻画的是一个并不风华绝代的出生平凡的姑娘,却凭着天赐的一颗不安稳的心,叫自己一次次登上时代的风口浪尖。
而拥有了这样的智慧,她能在复杂的生存竞争中更胜一筹。
在步步攀爬更高社会阶层的过程里,我们看出王琦瑶的真实个性。
2.蒋丽莉,对爱情够坚持,即使结婚了还是念念不忘程先生,可以说是逃不出自己所设的心袱,一生都在压抑着自己,最后也就导致了自己的悲剧;3.程先生,对王的爱情可以说是矢志不渝,一生都没有娶妻,默默守护着王;2.故事梗概:《长恨歌》讲述了一个女人四十年的情与爱,被一枝细腻而绚烂的笔写得哀婉动人,跌宕起伏。
四十年代,还是中学生的王琦瑶被选为“上海小姐”的第三名,被称作“三小姐”。
从此开始命运多舛的一生。
做了李主任的“金丝雀”,使她从少女变成了真正的女人。
上海解放,李主任遇难,王琦瑶成了普通百姓。
表面上日子平淡似水,内心的情感潮水却从未平息。
与几个男人的复杂关系,想来都是命里注定,也在艰难的生活与心灵的纠结中生下女儿薇薇并将她抚养成人。
八十年代,已是知天命之年的王琦瑶难逃劫数,女儿同学的男朋友为了金钱,把王琦瑶杀死,使其命丧黄泉。
3.主题思想:王安忆在《长恨歌》中也流露出了寻根的意识,怀旧的情怀,以及对“家”感伤。
家是每个人、每个家的庭安身立命之所和灵魂的栖息地。
家也是研究王安忆作品的主要线索,然而,王安忆和张爱玲相比,却是一个“失根感”很重的人,她虽然是大半辈子都居住在上海,但是她在《纪实与虚构》中开篇就说,她的.家庭是迁居到上海的外来户,他们没有亲戚朋友,没有家族。
可以说,这种“失根感”一直伴随着王安忆的创作历程,是她寻找种种可能的归宿的动力所在,所以促使她创作了《长恨歌》这部小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恨歌》中王琦瑶人物形象分析摘要王琦瑶是王安忆长篇小说《长恨歌》中的女主人公。
她是一位典型的上海女性形象,不仅有着独特的个性特点,更体现了上海文化的基本精神。
她的悲剧命运是历史变迁之中上海文化精神的命运写照,两者互为镜像。
作者通过对王琦瑶一生命运的书写,为已经远去的旧上海文化形态唱了一首无尽的挽歌。
本文从王琦瑶的生命历程与上海的关联、不屈的追求精神以及人物形象的平凡性和悲剧性等方面予以浅析,以期还原小说中王琦瑶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长恨歌》王琦瑶人物形象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作家在文坛上的地位日益重要,在众多以女性话题为写作主题的作家中,王安忆是一个特例。
她并不特意通过注重渲染女性意识和女权主义来追寻潮流,而是能够从平凡的女性身上探求女性自身的道路和命运。
在这种背景下,《长恨歌》中王琦瑶这个上海女性形象的诞生,更是代表了王安忆的创作思想,而这部作品也成为她创作史上一部非常重要的代表作。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分析王琦瑶这一人物形象。
二城市的代言人王安忆在创作《长恨歌》时,试图以历史记录者的身份来描写上海几十年的变迁,但她又不是从纯粹的历史角度来记录,而是从日常生活的场景来记录,充满了生活气息,让人更加真实地切身体会到上海几十年的历史变化。
正如她自己所说的那样,《长恨歌》是“一部非常写实的东西。
在那里面我写了一个女人的命运,但事实上这个女人只不过是城市的代言人,我要写的其实是一个城市的故事”。
上海这个城市曾被人称作“冒险家的乐园”,这里居住着各式人物,每天都上演着各种传奇故事,这使人们感到这个雄性世界充满了勃勃生机。
但为什么作者会选王琦瑶这一女性形象来做城市的代言人呢?这也是与王安忆对上海这个城市的独特认识相关。
王安忆写王琦瑶,是想写出上海这个城市的精神,王琦瑶的形象就是她心目中的上海形象。
在她眼中,上海是以一个女性形象而存在的,它犹如女性一般,缺少历史和传统的积淀,忽然被抛上新舞台,流光溢彩,令人眩目。
上海的女性有一股勇往直前的劲头,更有一种韧性,能委屈自己,却永远不会绝望。
上海这个城市的精神就像上海的女性,没有太高的升华,却也没有特别的沦落,她有一种平民精神。
所以,王安忆选择了王琦瑶这一人物形象来做上海的代言人。
王琦瑶是上海弄堂典型的女儿,她追求时尚,对未来充满想象,并为之努力,她的生命中有一种韧性,不甘于平庸生活的寂寞,她追求各种时尚的元素,过着精致的生活。
这种对物质的欲望也是当时上海真实的写照,表现了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繁华昌盛。
解放后,上海这座昔日繁华的大都市变得沉静了。
这时的王琦瑶独自居住在平安里,当一名护士维持生活,闲时找些熟客一起打牌,喝下午茶,过着一种平淡闲适的生活。
于是,她同外界拉开了距离,躲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不管外面的世界是如何的风云变幻,都是与她无关的。
“文革”结束后,全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潮流,而上海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于是各种时尚元素又开始流行开来,各种派对、舞会重新绽放光彩。
王琦瑶也受到时尚的诱惑,在虚荣心的驱使下试图追赶潮流,参加各种派对、舞会,外出旅游,过圣诞节。
可以这样说,王琦瑶的生命是与上海的生命相连的,都是上海这个大都市的精灵。
三世俗的平凡人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在表现上海这座城市从20世纪40年代到80年代的历史时,在淡化一系列政治性事件的同时,重点突出了民间生活的淳朴状态,她通过上海女儿王琦瑶一生的悲喜剧,展示出丰富的都市民间历史和文化传统。
一般来说,民间世界都是与土地、农村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与现代都市没有直接的联系。
但是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各地的移民不仅给城市带来了生产力,也带来了他们各自的文化习俗,虽然这些文化习俗在城市化过程中被逐渐同化消失,但其价值仍然存在,并影响到城市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所以王琦瑶作为文中的主人公,相对同样生活在上海的《子夜》中吴荪甫等人物,少了一种传奇性,多了一种平凡性,这更能代表上海普通人的生活。
虽然王琦瑶在解放前曾去拍电影,做杂志的封面人物,并且参加“上海小姐”大赛获得第三名,但是王琦瑶只是一个世俗的凡人,生活中到处都有她的影子,每间偏厢房或者亭子间里,几乎都坐着一个王琦瑶。
事实上,她所获得的“三小姐”之称,即是这种世俗气息的概括。
王琦瑶一生经历的三个阶段正是历史大变革的时期,而她却对这些漠不关心,她所关心的只是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人生,更像一个普通的老百姓,从而与主流历史拉开了一定的距离。
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是动荡不安的,而小说开头描写的正值解放战争时期。
王琦瑶是不关心这些的,当导演想要引领她走向革命道路时,她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因为对她来说,世俗的生活比革命更有吸引力。
正如每一个平凡的女人一样,王琦瑶追求的是一个温暖可靠的归属。
随后,为了给自己找到一个安安稳稳的家,她义无反顾地投进了李主任的怀抱。
她喜欢的不是李主任这个人,而是喜欢他给她带来的生活,一种既能满足她的虚荣心又安安稳稳的生活。
当她住进“爱丽丝”公寓时,似乎找到了这种感觉,只是“爱丽丝”公寓虚有其表,徒有家的外表,而没有任何家的温馨。
李主任根本没想要给她一个真正的家,在他心目中,王琦瑶只是一只供观赏的“金丝雀”,仅此而已。
受过伤害的王琦瑶从未放弃过对归属的追求。
当康明逊出现时,她在他身上看到了希望。
可惜康是一个懦弱的人,逃避责任。
起初王琦瑶还能够理解他的难处,甚至当有了身孕后还替他解围,试图让萨沙当替罪羊。
但是等孩子出世后一切都变了,她发现自己被欺骗了。
当再一次见面时,两人怔了一时,康明逊就绕到床边要看孩子,王琦瑶不让看,康明逊问为什么,王琦瑶就说因为不是他的孩子。
王琦瑶此时所背负的负担和辛酸可见一斑。
尽管王琦瑶曾经夺得“上海小姐”的第三名,但从她整个生命历程来看,她也只是一个平凡的人,过着平凡琐碎的生活,和多数女人一样,期望拥有一个完整温馨的家庭。
四追逐的一生来自不同地域的先民们,为了能在城市立住脚跟,所以具有一种不服输的拼劲,一种不断追求的精神,这也是城市不断发展向前的动力。
王琦瑶就属于这类人,她自身有一种不断追求的精神。
“导演是负了历史使命来说服王琦瑶退出复选圈,20世纪40年代,给竞选‘上海小姐’以批判和打击”,然而他的理论却在餐桌上被她干脆地拒绝了。
王琦瑶有一颗不甘平庸、年轻好胜的心,对未来充满了渴望,于是她成功当选“三小姐”,并成为李主任的“金丝雀”。
但当李主任这座可以依靠的大山遭遇空难后,她又不得不离开上海,回到外婆家避乱。
虽说阿二年轻的心是唤起她城市旧梦和新梦的原因之一,但上海本身灯红酒绿和纸醉金迷的诱惑也是主要原因。
她的心从来没有真正地离开过上海,于是她又回到了上海,这个让她魂牵梦绕的地方。
平安里的生活让她的生命多了一份独特的宁静色彩,也让她能够安全地度过那个混乱的年代。
在那里,她以替人打针维持生计,并因此认识了严家师母的亲戚康明逊。
他的出现,重新燃起了她对爱情的渴望,也正因为如此,他们不顾一切地逾越了禁区,竟有了身孕。
可惜康明逊最后给她的只是感情上的伤害。
王琦瑶生命的最后一个阶段适逢“文革”结束,这时薇薇已经长大成人。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各种时尚元素又开始在上海流行起来,这也激起了王琦瑶对生活的热情。
这个昔日的“上海小姐”未能抑制对爱情的渴望,竟与一个比自己小三十岁的老克腊发生了离奇的恋情。
这主要是因为王琦瑶一直没有在爱情上得到满意的结局,所以她从未放弃对爱的寻找。
而老克腊则是因为对老上海强烈的怀念,爱屋及乌,对昔日的“上海小姐”产生了感情,并非与她产生真正的爱情。
总而言之,在男权社会里,没有一个男人能够成为王琦瑶的伴侣,他们如过客般从她的生命中路过。
旧上海是一个物欲横流、奢华享受的世界,尽管王琦瑶曾经那么努力地追求自己的幸福,但是爱情如镜中花、水中月那般遥不可及,留给她的只有无限的落寞。
五悲剧的一生在所有的人生悲剧中,女性的人生悲剧可以说是悲剧中的悲剧。
自古红颜多薄命,这种悲剧产生的条件是女性性格中所特有的依附性,与偶然和运气好坏关系不大。
王琦瑶是一个聪明的人,一个独立的人,一生都未放弃过追求,但最终也难免悲剧性的命运。
有人说,爱情是女人悲剧命运的开始,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从王琦瑶投身于李主任的怀抱开始,她的悲剧命运也就开始了,虽然以前的生活很是平淡,但绝非不幸。
那时吴佩珍对她爱护有加,并无私地甘做陪衬,后来又有待人真挚热情的蒋丽莉。
平凡的她先是获得“沪上淑媛”的美称,后来又参加“上海小姐”比赛获得第三名,风光一时。
但王琦瑶有自己的想法,不想被别人安排自己的生活,所以甘愿成为李主任的“金丝雀”。
她从李主任那里获得的只是物质上的虚荣,只能满足虚荣心而已。
所以,即使李主任最后没有遇难,一直陪伴着她,幸福也不会与她相伴。
正如她外婆所说,这不过是一场梦,只是梦醒得早了点而已。
建国后,王琦瑶的生活是平淡充实的,有种生活本真的纯朴,可康明逊的出现却改变了这种状态,虽然康明逊曾明确表示过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但她却并未在意。
此时的王琦瑶虽然还年轻,却历经沧桑,这让她得出这样的人生态度:长久是很难拥有的,不如及时抓住眼前的欢愉,享受生活。
这种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在她委身于李主任时已初现端倪。
及时行乐犹如饮鸩止渴,带来的伤害是很痛苦的。
于是,当她有了身孕时,康明逊乖巧地躲开,给她留下了无尽的痛苦。
新时代开始了,一个对旧上海有着浓厚怀旧之情的老克腊又闯入了王琦瑶的生活。
他们之间的感情是靠对旧上海的怀念来维系的,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相爱,所以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悲剧的结局。
她也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但她并没有多少反抗便投降了,甚至在老克腊清醒时,对她的暮气感到厌烦,美人迟暮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时,她竟拿出自己用一生的幸福换来的金条去做无力的争取,这时的她已经完全放弃了一生坚守的清高和矜持。
最后,当王琦瑶死在自己床上的时候,她又想起几十年前那个似曾相识的场景。
那时她正在片场拍电影,演一个床上死去的女人。
可是那时她没有意识到,那个女人正是四十年后的自己,她的死早已被安排好,无法逃避。
王安忆显然将王琦瑶的悲剧一生归咎于宿命的安排,这是因为她不仅要写王琦瑶一个人的宿命,同时也是写上海旧文化形态的宿命,王琦瑶的死代表着一种文化形态的消亡,为这种文化形态的消逝画上了句号。
六结语王琦瑶的一生,可以分为解放前的辉煌期、解放后到改革开放前的平淡期以及改革开放后的复苏期三个阶段。
这三个阶段是与上海这几十年的历史相对应的,两者的命运发展是如此地相似,以至于她成为上海的代言人,通过她来描写上海的命运。
在小说中,主人公的命运和周围的生存环境是相融合的。
王琦瑶虽也曾有过人生的辉煌期,但她骨子里仍是一个平凡的人,一个会过日子的上海女儿。
她一生追寻自己的人生幸福,却终究没能找到,在最后的时光又错把生命的赌注押在了时尚上,最终被长脚所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