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化春雨:润物细无声
师德似春雨,润物细无声论文
![师德似春雨,润物细无声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ef932751312b3169a451a456.png)
师德似春雨,润物细无声马召中学刘省周如果说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与发展事业是一座摩天大楼,那么教育就是它赖以挺身矗立的根基;如果说教育是一条滋润身心浇灌智慧荡涤灵魂的万里长河,那么教师则是它赖以滔滔奔流永不枯竭的源泉!于古于今,于国于民,甚至于人于己,教师之职与责都无与伦比。
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灵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学子们人生可靠的引路人。
换而言之,教师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在第30个教师节到来前夕,习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做出了重要讲话,同时,对新阶段的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更明确、更高的要求。
作为我们教师,我认为应该时刻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提醒自己。
无私奉献、以德立教、以身示教,用高尚的人格为每颗纯洁心灵的塑造而竭尽全力。
一、树立事业心,增强责任感,热爱教育事业。
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
因此,我们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
尊师爱生,是一种理性化的高尚情感,对待学生,管而不死,严而不厉,爱在其中。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
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
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
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
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
常言道:“严师出高徒”。
“又说:“严是爱,宽是害”。
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所以,对学生不严不行。
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
慈,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
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意思-赏析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意思-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40b3f91960590c69ec37656.png)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意思|赏析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
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
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点点灯火,闪烁江上渔船。
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
译文二及时的雨好像知道时节似的,在春天来到的时候就伴着春风在夜晚悄悄地下起来,无声地滋润着万物。
田野小径的天空一片昏黑,唯有江边渔船上的一点渔火放射出一线光芒,显得格外明亮。
等天亮的时候,那潮湿的泥土上必定布满了红色的花瓣,锦官城的大街小巷也一定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景象。
赏析作者:佚名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
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
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
如今用好赞美雨,已经会唤起关于做好事的人的联想。
接下去,就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
其中知字用得传神,简直把雨给写活了。
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
它的确很好。
颔联写雨的发生,进一步表现雨的好,其中潜、润、细等字生动地写出了雨好的特点。
雨之所以好,好就好在适时,好在润物。
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随着和风细雨地滋润万物的。
然而也有例外。
有时候,它会伴随着冷风,受到冷空气影响由雨变成雪。
有时候,它会伴随着狂风,下得很凶暴。
这时的雨尽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会损物而不会润物,自然不会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评。
所以,光有首联的知时节,还不足以完全表现雨的好。
等到第二联写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随着和风的细雨,那个好字才落实了。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仍然用的是拟人化手法。
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
如果有意讨好,它就会在白天来,就会造一点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
惟其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它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
雨这样好,就希望它下多下够,下个通宵。
杜甫《春夜喜雨》古诗
![杜甫《春夜喜雨》古诗](https://img.taocdn.com/s3/m/cffb03b5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4a.png)
杜甫《春夜喜雨》古诗杜甫《春夜喜雨》古诗《春夜喜雨》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以极大的喜悦之情细致地描绘了春雨的特点和成都夜雨的景象,热情地讴歌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杜甫《春夜喜雨》古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诗文解释】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
雨夜中野外黑茫茫,只有江船上的灯火格外明亮。
天亮后,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朵,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词语解释】乃:就。
发生:促使植物生长。
潜:悄悄地。
润物:使万物受到水分的滋养。
野径:乡间小路。
花重:花沾上雨水而变得沉重。
发生:催发植物生长。
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赏析】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时所作。
诗中以极大的喜悦之情,赞美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
其中对春雨的描写,体物精微,绘声绘形,是一首入化传神,别具风韵的咏雨诗,为千古所诵的佳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描写春雨适时而降。
刮风下雨,本来是一种极平常的自然现象,它本无感情和知觉。
诗人在这里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春雨以思想感情,似乎它很懂得人们盼雨的心情,“知时节”而来。
接着点出是春雨,正因为是“当春”之雨,才显出雨之来得可喜可贵。
于是“好雨”二字脱口而出,极其感奋自然,诗人当时喜兴的情态仿佛就在眼前。
这里诗人对喜雨的赞美,既没有抽象的议论,也没有采用什么比喻,而是真挚感情的自然爆发。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两句是神来之笔,不但写出了雨的形态,而且传达出了雨的神态。
在一个春天的夜晚,绵绵细雨伴着和煦的春风飘洒大地,悄然无声地滋润着泥土、禾苗、花木。
“潜”、“细”二字,十分精确、形象,传出了春雨悄悄而来、轻轻而动的神态。
将一个特定的自然景物描绘到入化之境。
无怪乎清人沈德潜称道这两句诗“传出春雨之神”。
言行化春雨,润物细无声
![言行化春雨,润物细无声](https://img.taocdn.com/s3/m/60c71da7d1f34693daef3e33.png)
上进行 的教育 , 使他感受到师生间的真诚 和 信任 , 感受到了老师对他 的重视和期望 , 他 体验 到了被关注的快乐。他变了 , 开始 主动 学习了, 经 常和老师商量着做力所 能及 的作 业, 迟到学生中不再有他 的身影 , 上课 睡觉 我会在他耳边悄悄告诉他 : 宝贝 , 我们 的时
功。
小 帅哥耿佳俊 ,在对他 的教育上 , 我真正体 会 到:教育是爱的共鸣 , 是心与心的呼应 , 作 为一 名合格 教师 ,要 对每个学 生倾 注爱 心, 教师 只有热爱 自己的学生才能教育好学 生, 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教育的作用 。 因此 , 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关心、爱护 、 宽容 、 尊 重 。对 待 “ 差生 ” , 教 师应该先 找出它们落 后 的原 因在哪里 ,给孩子一些权力 ,让他 自 己去 自由选择 ;给孩子一些机会 , 让他 自己 去体验 ; 给孩子一 点困难 , 让他 自己去解决 ; 给孩子一个 问题 ,让他 自己找答案;给孩子 种条件 ,让他 自己去锻炼 ;给孩子一 片空 间 ,让他 自己向前 走。教育不是一味地讲教 训 、说道理 、 定 规矩 、设规范 ,更不是简单 地 耳提 面命 。对 孩子 理解 和尊重并 不是放 纵 ,而是对孩子的信任 。细心发现孩子身上 的积极 因素 , 用经典的教育语言及时鼓励他 们 。我们每个老师应当尽快学会与你的学生 说 :太好 了!你真行 !你有 困难吗?我米帮 助你! 我愿意做一名高洁幸福 的人民教师 , 珍 惜 每个孩子 身上存在 的闪光 点, 播撒爱 的种 子 ,争做最美附校人!
教师可以先用美读示范让学生受到感染然后让学生小声读放声读欣赏读这样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从整体入手让学生初步了解草原的美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二从扶到放引导创新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问题产生疑问时往往急于了解答案这时教师可采用的最便捷的方法莫过于自己了解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学生佩服并得到暂时的满足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翻译赏析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c666b6eb52acfc788ebc915.png)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翻译赏析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①。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②。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③。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④。
[作者简介] 杜甫 (712~770) 唐代诗人。
字子美。
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
由于他在长安时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又称他为杜少陵、杜工部。
杜甫是以饥寒之身永怀济世之志,处穷困之境而无厌世思想;在诗歌艺术方面,集古典诗歌之大成,并加以创新和发展,给后代诗人以广泛的影响。
杜甫在世时,他的诗歌并不为时人所重视,逝世40年以后,始见重于韩愈、白居易、元稹等人。
白居易、元稹的新乐府运动,在文艺思想方面显然受到杜诗的影响。
李商隐近体诗中讽喻时事的名篇,在内容和艺术上都深得杜诗的精髓。
宋代着名诗人如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对杜甫都推崇备至,他们的诗歌各自从不同方面继承了杜甫的传统。
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被元人俘虏,囚居狱中,用杜甫五言诗句集诗200首,在《集杜诗·自序》里说:“凡吾意所欲言者,子美先为代言之。
”杜诗的影响所及,不局限于文艺范围,更重要的是诗中爱国爱人民的精神感召着千百年来的广大读者,直到今天还有教育意义。
[说明] 这首诗是杜甫居住成都时所作。
诗人在春夜发现“好雨”降临,想到它的“润物”作用,满心喜悦,这种喜悦之情从字里行间随处流露出来。
[注释] ①发生:指“发生”雨,即下雨,落雨。
这两句说,春雨及时而来,好象雨也晓得大地上什么时候需要它似的。
②潜:悄悄地。
润物:指滋润土地草木。
这两句说,好雨不声不响地趁夜来了。
语气中好象嗔怪它不让人早些发觉;又好象赞美它暗中做好事不求人知,字里行间含着惊喜欢迎的意思。
③这两句写雨中的夜景。
杜甫的居处临江,从户内向外看去,见天上地下一片漆黑,而江船灯火独明。
④锦官城:即成都。
成都旧有大城、少城。
少城古为管织锦的官员所住的地方,因称锦官城。
古诗春夜喜雨带拼音版
![古诗春夜喜雨带拼音版](https://img.taocdn.com/s3/m/810751a2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64.png)
古诗春夜喜雨带拼音版古诗春夜喜雨带拼音版《春夜喜雨》是杜甫著名诗篇之一,反映了诗人关心人民疾苦的崇高的思想感情。
下面是关于古诗春夜喜雨带拼音版的内容,欢迎阅读!古诗《春夜喜雨》原文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古诗《春夜喜雨》拼音hao yu zhi shi jie, dang chun nai fa sheng.sui feng qian ru ye, run wu xi wu sheng.ye jing yun ju hei, jiang chuan huo du ming.xiao kan hong shi chu, hua zhong jin guan cheng.译文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
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
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点点灯火,闪烁江上渔船。
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
【拓展阅读】注释⑴知:明白,知道。
说雨知时节,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
⑵乃:就。
发生:萌发生长。
⑶潜(qián):暗暗地,悄悄地。
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而至。
⑷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⑸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⑹这两句意谓满天黑云,连小路、江面、江上的船只都看不见,只能看见江船上的点点灯火,暗示雨意正浓。
⑺晓:天刚亮的时候。
红湿处:雨水湿润的花丛。
⑻花重(zhòng):花因为饱含雨水而显得沉重。
锦官城: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
三国蜀汉时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
后人有用作成都的别称。
此句是说露水盈花的美景。
赏析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
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
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
如今用“好”赞美雨,已经会唤起关于做好事的人的联想。
接下去,就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
其中“知”字用得传神,简直把雨给写活了。
幼儿园中班社会公德教育教案:润物细无声
![幼儿园中班社会公德教育教案:润物细无声](https://img.taocdn.com/s3/m/a19ee83c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85.png)
标题:从“幼儿园中班社会公德教育教案”看“润物细无声”【引言】在幼儿园中班阶段,社会公德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而“润物细无声”作为一种深刻的品格教育理念,更是需要被注重和实践。
本文将围绕幼儿园中班社会公德教育教案展开讨论,通过探讨“润物细无声”这一主题,让我们来深入理解这一理念在幼儿教育中的意义和作用。
【1. 了解“润物细无声”这一教育理念的内涵】“润物细无声”源自《老子》中的思想,意指不张扬、不刻意、不强求,而是通过自身的修养和品行影响他人。
在社会公德教育中,“润物细无声”则更强调倡导学生通过点滴行为来影响他人,实现品德的养成和道德的提升。
【2. 分析“润物细无声”在幼儿园中班社会公德教育中的应用】在幼儿园中班阶段,学生正处于认知和品德素养的发展阶段,因此正是实践“润物细无声”理念的最佳时期。
通过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行为规范,引导他们关爱他人,促进学生良好品格的塑造和道德观念的建立。
【3. 探讨“润物细无声”对幼儿园中班社会公德教育的意义】在社会公德教育中,强调“润物细无声”能够培养学生自我约束的能力和协作精神,更能够使其具备积极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感,通过自身的榜样行为影响他人,从而实现社会公德教育的最终目标。
【4. 总结回顾:从“润物细无声”看幼儿园中班社会公德教育的全面意义】“润物细无声”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品格的体现。
在幼儿园中班阶段,将这一理念贯穿于社会公德教育中,可以为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提供有效的引导和榜样。
加强对“润物细无声”理念的理解,并与幼儿园中班社会公德教育相结合,将大有裨益。
【5. 个人观点与理解】作为幼儿园中班社会公德教育的撰稿人,我深知“润物细无声”这一理念在学生道德养成中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和社会责任感,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公德教育的目标,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一员。
通过以上对“幼儿园中班社会公德教育教案:润物细无声”主题的探讨与分析,我们应该更深入地理解了这一教育理念的重要性和意义。
有关师德师风的诗词
![有关师德师风的诗词](https://img.taocdn.com/s3/m/e9b94c7a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be.png)
有关师德师风的诗词1.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春雨悄然滋润万物的景象。
在师德师风的语境下,教师就如同春雨,默默地、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施加积极影响。
他们不事张扬,以自己的品德、学识和耐心,如同春雨般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培育着学生成长,奉献于教育事业而不求回报。
2.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赏析:落花虽已凋落,却化作春泥滋养花朵。
这象征着教师即使年华老去,也依然奉献自己的力量来培育学生。
教师们将自己的知识、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即便退休,也会以其他方式继续关心和支持教育,体现出无私奉献的师德。
3.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赏析:新竹的成长全靠老竹的扶持。
在教育中,这正体现了教师的育人情怀。
老教师如同老竹,以自己的经验和智慧,扶持年轻的学生成长。
教师们总是希望学生能够超越自己,他们甘为人梯,默默奉献,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坚实的支撑,这就是伟大的师德。
7.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赏析:这句诗原本是表达爱情的坚贞不渝,但也常被用来形容教师的奉献精神。
教师就像春蚕,不断地吐丝,直至生命的尽头;又似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学生前行的道路,将自己的一切奉献给教育事业,毫无保留。
8.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赏析:此句体现了教师的无私奉献。
教师即使从岗位上退下,也像落花一样,化作春泥,继续滋养花朵般的学生。
他们一生的知识、经验和品德,都成为滋养下一代成长的养分,始终心系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9.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赏析:在教育中,这句诗很好地诠释了教师的育人情怀。
新竹代表学生,旧竹象征教师。
学生能够取得高于前辈的成就,全靠老师的扶持与教导。
教师默默付出,助力学生成长,体现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10.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赏析:这表明了教师育人成果的丰硕。
“桃李满天下”是对教师最高的赞誉之一,当一位教师培育出众多优秀的学生,遍布各地,就如同种下了无数的桃李,他们的教育成果遍布四方,自身的价值通过学生得到了极大的彰显。
春风暖化雨,润物细无声
![春风暖化雨,润物细无声](https://img.taocdn.com/s3/m/1e6e390b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a3.png)
春风暖化雨,润物细无声春天来临,大地渐渐苏醒,春风带着暖意吹拂,雨水滋润着万物。
春风暖化雨,润物细无声,这句古诗道尽了春天的美好,也表达了自然界在春季的一种神奇魅力。
在这个时候,一切都在自然的魔法下,焕发出勃勃生机。
春风暖化雨,暖风袭人,吹散了寒冷的冬日,点缀了春天的色彩。
春风吹来,温暖的气息弥漫在大地上,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到来。
寒冷的冬日悄悄隐退,而取而代之的是春天的暖意。
随着春风的吹拂,大地开始复苏,万物开始生长。
春风的温柔,让人感到舒适和放松,也让我们充满了对生命的向往和热爱。
而春雨润物,犹如天上的甘露,滋润了大地的每一寸土壤。
雨水的滋润,让种子开始发芽,植物开始茁壮成长。
春雨的洗礼,让整个世界都焕发了勃勃生机。
雨水的润泽,给了生命源源不断的力量,也让大地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春雨润物,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春天的赞歌。
在这个季节,春风暖化雨,润物细无声,表达了自然的美好与神奇,也描绘了春天的妙趣。
春风暖化雨,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一种生命的力量和美好的期许。
这句诗反映了大自然在春天的神奇变化,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魅力。
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我们不妨去感受一下春风暖化雨,润物细无声的奇妙。
可以去山采春草,漫步在郊野的小径上,去感受春天的气息和色彩。
在春风拂面的时候,我们可以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美好。
而当春雨滋润大地的时候,我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馈赠和成全。
这个时候,不妨去走近大自然,感受它的美好和神奇。
春风暖化雨,润物细无声,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春天的赞歌。
在这个季节里,让我们感受春风的温暖和春雨的滋润,感受生命的美好与意义。
让我们在春风暖化雨的季节里,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魅力,感受生命的希望和美好。
愿我们在春风暖化雨的季节里,感受生命的美好和力量,感受春天的温馨和希望。
【春风暖化雨,润物细无声】,让我们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去感受生命的美好和希望,去感受大自然的馈赠和神奇。
德育工作指南中的金句
![德育工作指南中的金句](https://img.taocdn.com/s3/m/270dbc7d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ea.png)
德育工作指南中的金句
1. “德育就像阳光,温暖着每个孩子的心灵!”例子:你看我们在学校里,老师对我们的关心和教导,不就是那温暖的阳光吗?让我们茁壮成长。
2. “德育是开启美好人生的钥匙呀!”例子:就像你想要进入一个神秘的宝藏世界,没有这把钥匙怎么行呢?
3. “德育工作,那可是塑造灵魂的伟大工程!”例子:想想看,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品德,那不就像没有灵魂的躯壳吗?
4. “德育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啊!”例子:平时老师对我们的点滴教诲,不就像那悄无声息的春雨滋润着我们吗?
5. “德育工作,是点亮未来的明灯哟!”例子:没有这盏灯,我们在人生道路上不就容易迷路吗?
6. “德育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基石呢!”例子:没有坚固的基石,怎么能盖起高楼大厦呀,人才培养不也是这样吗?
7. “德育,让我们成为有温度的人哇!”例子:如果大家都冷漠无情,这个世界会变得多么可怕呀!
8. “德育工作,绝对不能忽视呀!”例子:你想想,要是都不重视德育,那孩子们会变成什么样呢?
9. “德育是心灵的滋养品呀!”例子:就像我们需要食物来滋养身体,
心灵也需要德育来滋养呀!
10. “德育,是人生路上不可或缺的宝藏!”例子:没有这个宝藏,我们的人生该多无趣呀!
我的观点结论:德育工作真的太重要啦!它对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们一定要重视起来呀!。
春雨润物细无声特色德育铸精神
![春雨润物细无声特色德育铸精神](https://img.taocdn.com/s3/m/a2962446c850ad02de804146.png)
温馨优雅的育人环境
——学校简介
临港六中是一所以育人为本,快速发展,充满活力 的学校,共有师生500余人。学校遵循以质量立校,以 品牌养校,为学生成人引导,为学生成才奠基,办人 民满意的教育的办学理念。坚持“求真进取、励志笃 学”的校训,“敬业爱生、务实创新”的教风和“乐 学、善学、合作探究”的学风。把以德立校,立德树 人的理念贯穿学校工作的始终。
2013年10月28日市教育局副局长陈景山、管 委会副主任郭希寿、教体局局长孙文彬、市职 教科科长孔德华、教体局徐淑军主任等莅临我 校指导工作。
我们深知德育的含义博大精 深,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探 索,大胆创新,努力创办特色 德育教育!
对学生教育仅靠学校是不够的,必须依靠家 长、社会的密切配合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我 校成立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让他 们为学校的发展、学生的教育献计献策,使学 校的教育空间更加广阔。
教育是事业,需要奉献;教育是艺术,需要 提升;教育是科学,需要创新。学校发展的 最终目标是“德育领先,质量一流”。这就 要求我们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让每位教师 感受到工作的幸福,事业的崇高,让每位教 师都有一份敬岗爱业的情怀。
我训练,我成长
我健康,我快乐
健康的体魄是生命快乐的基础,我校除每 年一次的秋季运动会外,还开展了一系列 的体育竞赛活动。如广播操比赛、拔河比 赛、篮球比赛、冬季越野赛、跳绳比赛等。 培养了学生合作、自信、顽强的品质,形 成了很强的团队精神。我校多次取得区运 动会前三名的好成绩,并取得了课间操比 赛和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两次全区第一名。
广 播 体 操 比 赛
阳光体育大课间
篮球比赛
我校始终把“以人为本”为育 人理念,全方位、多角度为学生 搭建展示自我价值的平台,让他 们体验到成长的快乐,生命的美 好。
德育化春雨:润物细无声
![德育化春雨:润物细无声](https://img.taocdn.com/s3/m/706fc53a14791711cc7917ac.png)
德育化春雨:润物细无声德育化春雨:润物细无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均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作为学校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历来都是党和国家交给学校的重要任务。
党中央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充分体现了国家领导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关心和决心。
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学校德育工作所面临的首要任务。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重点探索如何以教学为中心,在数学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
下面就如何在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我总结如下几点:一、创设德育情境,让学生受到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艺术,需创设一种意境与气韵,以打动听者的感情,陶冶听者的心灵”。
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继而引导学生入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情感体验,进而发展认识。
小学数学教科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十分丰富,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创设良好的德育教育情境,启发诱导学生掌握有关的思想观点。
如何创设德育情境,可以利用当前的热门话题,如奥运话题。
可以利用重要节日,如植树节、劳动节、国庆节等。
可以利用集体活动,大中队活动、教育活动等。
可以利用学生耳熟能详的明星如刘翔、姚明等。
还可以利用身边的事,童话故事等。
如在一年级教学P76页的《统计》的活动中,我这样创设了导入情境:“大象过生日,好多小动物都给他庆祝生日,还带去了鲜花作为礼物。
你们看小动物它们的感情真好啊!你能想个好办法让别人看清楚来了什么小动物吗?”我还适时的插入团结友爱的教育,“过生日”这是孩子熟悉的生活场景,体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学生的参与兴趣很高,适时的德育教育也会有良好的效果。
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有学好数学,将来才能更好地适应生活。
二、利用学科资源,让学生受到启发数学是用数据和统计材料来说明问题的,利用教材中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统计材料可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和爱科学的教育。
春风暖化雨,润物细无声
![春风暖化雨,润物细无声](https://img.taocdn.com/s3/m/2f17d820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e8.png)
春风暖化雨,润物细无声春天,是大自然的新生季节,也是大地复苏的季节。
春风暖化雨,润物细无声,这句古诗描绘了春天的情景,也展现了春天温暖的力量和细微的影响。
在这个季节里,春风和雨水共同作用,为万物带来生机勃勃的力量,为人们带来美好的心情和无尽的希望。
春风,是春天的使者,是带来温暖的使者。
春风吹拂着大地,吹拂着树叶,吹拂着人们的心灵。
它温暖着大地,唤醒了冬眠的万物。
无论是娇嫩的花朵,还是沉睡的树木,都在春风的吹拂下慢慢苏醒,展现出生机勃勃的力量。
春风还吹拂着人们的心灵,给人们带来了美好的心情和无尽的希望。
无论是在田野里辛勤劳作的农民,还是在城市里奋斗的人们,都能感受到春风给予他们的力量和温暖。
雨水,是春天的滋润者,是万物生长的源泉。
春雨淅沥,轻柔而均匀地洒落在大地之上,滋润了一切干旱的土地,滋润了一切焦渴的心灵。
雨水滋润了大地,孕育了绿叶和花朵,让它们生长得更加茂盛。
雨水也滋润了人们的心灵,为他们带来了清新和舒畅。
在春雨的滋润下,人们的心情也变得愉悦和舒畅,他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恩赐和祝福。
每当春风暖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时候,大地就变得生机盎然,春天的气息也随处可闻。
在这个季节里,大自然展现出了它无穷的魅力和动人的情怀,让人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和美好。
春风暖化雨,润物细无声,就像是大自然的一首绝美的乐章,让人们陶醉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温暖和美丽。
春天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憧憬的季节,也是一个充满温馨和美好的季节。
在春风暖化雨的滋润下,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一切都焕然一新。
在这个季节里,人们也充满了希望和憧憬,他们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和幸福。
春风暖化雨,润物细无声,让人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奇迹和美丽,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馈赠和祝福。
在这个春天里,让我们感受春风的温暖,感受雨水的滋润,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
让我们抛开烦恼和忧虑,放下紧张和焦虑,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幸福。
春风暖化雨,润物细无声,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美好和神奇,人们才能够感受到生命的美丽和幸福,也才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暖和关怀。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诗句鉴赏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诗句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5140f166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27.png)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诗句鉴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诗句鉴赏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诗句吧,诗句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
那什么样的诗句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诗句鉴赏相关信息,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诗句鉴赏篇1【出处】唐·杜甫《春夜喜雨》。
【意思】小雨随着微风在夜间悄悄降落,滋润着万物,纤细无声。
潜:静悄悄地、暗暗地。
【鉴赏】小雨绵绵,无声无息,随着风在夜间洒落,春雨滋润世间万物,却细小无声。
诗歌用拟人化手法,赋予春雨以人的情感。
春雨贵如油,人们对春雨是无限喜爱的,而诗歌却以“潜入夜”“细无声”二词,表明春雨有意润物,却无意邀功讨好,只是默默地随风而来,悄无声息地滋润万物。
诗歌从听觉层面写,因为雨滴细小,而又总在夜晚来临,无声无息地滋润世间万物。
当时杜甫居住在成都草堂,生活安定闲适。
诗歌表现了诗人见春夜细雨润物的欢快心情。
后世常用此句形容春雨喜人。
【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细雨滋润万物,悄无声息的情景。
[例]今年一入春,雨水儿就密。
清明前后,总是那么如丝如雾的。
难怪早晨推开窗子那阵儿,让人想起杜甫那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来了。
(韩少华《润物细无声》)二、用以比喻潜移默化的影响或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
[例1]可见封建意识的尘埃,也如春雨一样,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随时随地需要努力清除。
(袁鹰《杏花春雨江南》)[例2]她这种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不禁使我们想起杜甫《春雨》中的佳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来。
她正是用党的思想的“春雨”,无声无息地、潜移默化地滋润着人们的心田啊! (蔡子谔《原动力的潜层开掘》)【应用】细雨伴着轻风悄悄地落下来,雨丝细细地滋润着万物,悄然无声。
语出唐·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原指春雨滋润万物,给人间带来生机; 借指做某些事情应潜移默化。
“润物细无声”之“春雨”——优化校园环境,提高学生素质
![“润物细无声”之“春雨”——优化校园环境,提高学生素质](https://img.taocdn.com/s3/m/0308ce79f242336c1eb95e2f.png)
【1许 嘉 璐 .高校 校 园 文化 漫议 [ .求 是 , 3 J 1
2 o ,21 . O 4 1 , 9
I 琼. 育人环境 发展校 园文化 『l 4 降 优化 J农业科 l 校园绿化不但点 缀了环境 , 体现 了精 神文 技 与 信 息.0 921. 2 o ,,2 明, 而且为学生了解大 自然 , 长绿化知识提供 f1 和 平I 增 5孙 周益 民. 搞好 校 园绿 化 优 化 育 人 环 境 了一席之地。 现在的学生生活空间 比 较狭小 , [1 化 与 生活 ,966. 日 J绿 _ . 1 9 () 常的活动范围仅 仅局 限于从家庭到学 校,从学 校到家庭 。 平时看到的和听到的 , 仅是电视上 仅 的和书本上的 , 因此实践知识贫乏 。 而校园绿 化 在这方面起码 能起 到拾遗补缺 的作用 ,使学生 不出校门就能了解和观察到一些植物 。可 以增 加师生的植物分类和栽培 的知识 ,是第二课堂 的有机部分。给植物标 以属类 、 名称 、 经济用途 旁 、 学楼前和食堂 路途中 , 置了几 块橱窗 , 和生态 习性, 教 设 这本身就是一部活 的教科书 。 这样 按每期一个主题张贴。 每半月更换一期橱 窗 , 开 就丰富了学生 的课本知识 ,激发了学生学习 的 辟 了校园新 闻 、 法制 园地 、 文学欣赏 、 青之 窗 兴 趣 。 共 等栏 目, 成为师生课外 阅读 的抢眼读物 。 3优 化 校 园 , 养 学 生 的 能 力 培 广播 文化。学校投资万元资金 , 建起 了覆 良好 的校 园 环 境 ,不 仅 能 反 映 出 学 校 的 校 盖 全 校 2 个 教 学 班 的广 播 网 , 置 了符 合 中学 容校貌 ,而且能起到对学生进行思想 教育和提 8 设 生特点 的“ 国家大事 ” “ 、 校园新事” 等专题 广播 高学生 自我管理能力的 目的。校园环境关键是 节 目, 丰富学 生的课余 活动 , 还可 以拓展学生 的 靠广大学生 自觉维护 。因此对学生进行爱校如 知识面 , 到学生的一致好评 。 受 家的教育是保持 良好校园环境的关键。要求学 图书文化 。 目前 ,学校 已装备图书 62万 生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 , . 不损坏公 物 , 使学生认 册 ,专为学生开设 了 lo o 余平方米的大型阅览 识 到不仅要管理好 自己所在班级的包干区范围 保持环境卫生的保洁 , 而且不能 室。 学生可以凭 借学生证随 时借阅 图书 。 每个班 内的花草树木 ,
春风化雨育桃李,润物无声洒春晖
![春风化雨育桃李,润物无声洒春晖](https://img.taocdn.com/s3/m/85d118cd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4a.png)
春风化雨育桃李,润物无声洒春晖
“春风化雨育桃李,润物无声洒春晖”的意思是春雨伴随着和煦的春风,趁着夜色悄悄地飘洒大地,无声无息地滋润着万物。
“春风化雨”引申为给人潜移默化的教育。
春风化雨出处:《孟子·尽心上》,原文: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
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
“春风化雨”中“化”字是化生和养育的意思,这个词的本意是指能长养万物的风和雨,现常被用来比喻良好的教育熏陶。
“有如时雨化之者”指的是:教导学生要像及时的雨水滋润万物一样。
在汉代刘向编著的《说苑·贵德》中也有类似的说法:“吾不能以春风风人,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
”后人沿用至今,常以“春风化雨”或“时雨春风”来称颂师长的教诲。
润物无声出处:唐·杜甫《春夜喜雨》原文: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诗中原句是说春雨随春风而来,在夜里悄悄洒落,无声得滋润万物。
“润物无声”原是形容春雨的,后也被用来形容教育,含有潜移默化的意思。
春雨润物细无声——中职学校德育教育渗透之浅议
![春雨润物细无声——中职学校德育教育渗透之浅议](https://img.taocdn.com/s3/m/cca1b6c9d5bbfd0a79567374.png)
zhon gguon o n gcu njiaoyu、德育工作一、充分认识德育在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人的正确思想和行为不会先天就有的,而是靠后天的教育养成的。
研究表明,个体思想品德的发展和提高一般是由日常文明行为习惯开始,到伦理道德,再到政治思想,最后上升为人生观、世界观这一轨道行进的。
可见,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科学世界观的基础。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对象,在教育工作中,曾经出现过一些片面的观点,如将教育狭隘地理解成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只重视智育,轻视德育,即使在今天,也存在片面地将素质教育仅仅理解为加强音乐、美术、体育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训练,忽视思想政治素质教育。
认为只要掌握了专业技术,其他问题都好解决,重技能、轻素质,思想认识不到位,方法简单,灌输说教,这些问题不迅速加以解决,势必影响中职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企业的经济建设任务的完成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
教育工作者要清醒的认识到:中职学校的学生德育教育要有针对性。
中职培养的是技术型人才,工作在生产管理、服务和第一线,不但是技术骨干,也是第一线的管理者与组织者,中职学生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德育应下大力气,关注如何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或创业能力,帮助中职学生拓展就业空间,这是中职德育工作大有作为的一个领域。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不仅是熟练掌握某项专业技能,更需要有经得住考验的、过硬的职业道德品质。
所以,思想品行教育应是职业学校德育的中心任务要常抓不懈,使其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习创造。
欲学做事,先学做人是职业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核心,所培养的人才即能为经济建设服务,又能成为企业精神文明的倡导者。
因此,职业学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决不能忘记或忽视其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真正确立德育在中职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二、充分发挥德育在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要真正发挥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就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要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努力开创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育化春雨:润物细无声
德育化春雨:润物细无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均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作为学校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历来都是党和国家交给学校的重要任务。
党中央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充分体现了国家领导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关心和决心。
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学校德育工作所面临的首要任务。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重点探索如何以教学为中心,在数学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
下面就如何在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我总结如下几点:
一、创设德育情境,让学生受到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艺术,需创设一种意境与气韵,以打动听者的感情,陶冶听者的心灵"。
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继而引导学生入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情感体验,进而发展认识。
小学数学教科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十分丰富,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创设良好的德育教育情境,启发诱导学生掌握有关的思想观点。
如何创设德育情境,可以利用当前的热门话题,如奥运话题。
可以利用重要节日,如植树节、劳动节、国庆节等。
可以利用集体活动,大中队活动、教育活动等。
可以利用学生耳熟能详的明星如刘翔、姚明等。
还可以利用身边的事,童话故事等。
如在一年级教学P76页的《统计》的活动中,我这样创设了导入情境:"大象过生日,好多小动物都给他庆祝生日,还带去了鲜花作为礼物。
你们看小动物它们的感情真好啊!你能想个好办法让别人看清楚来了什么小动物吗?"我还适时的插入团结友爱的教育,"过生日"这是孩子熟悉的生活场景,体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学生的参与兴趣很高,适时的德育教育也会有良好的效果。
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有学好数学,将来才能更好地适应生活。
二、利用学科资源,让学生受到启发
数学是用数据和统计材料来说明问题的,利用教材中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统计材料可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和爱科学的教育。
数学学科渗透德育,不光以教材为基础,还要适当配合学校的德育活动,使之相得益彰。
如教"时、分、秒"时可进行守时惜时教育;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中,结合"植树造林"事例,培养学生绿化祖国意识,以及结合诸如节约用煤,粮食增产,统计学雷锋做好事件数,给菜地拔草的人数,计算人造地球卫星运行的时间,山地、高原和丘陵占全国总面积的大小,南京长江大桥的长度等类似上述内容的题目,已内在显示为人处世的美德,科技兴业的应用,祖国河山的壮美,人类征服自然的伟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能受到多种思想教育。
解答好这样的题目,学生的道德情感在潜移默化中民生活与日常建设离不开数学,从而不断激发学习兴趣,逐渐养成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志趣。
另外,在低年级的教科书上,还印有许多精美的插图,可加以利用。
如通过小朋友打扫卫生等插图,对学生进行爱劳动,讲卫生等方面的思想教育。
通过小朋友踢足球的图,可对学生进行团结友爱,同心协力的团队精神教育。
在新教材中,还非常重视让学生自己"摆一摆"、"拼一拼"、"分一分"、"想一想"、"说一说"、"练一练"等实践活动,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可受到"实践第一"、"对立统一"、"运动统一"、"运动变化"等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启发。
三、借‘题’发挥,让学生受到陶冶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我还经常借题发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例如学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后,有这样的一道分数趣题:春暖花开是旅游的好季节,有一天分数2/3、2/9、4/4、2/7、2/5他们一起去杭州旅游,乘车的时候,列车员要求他们按次序上车,
请问他们的次序该怎样排才好呢?理由是什么?出示题目后,学生的兴趣就上来了。
有的说从大到小排列,有的说从小到大排列,并分别讲出自己的理由。
(从小到大的理由是大人要照顾小孩,从大到小的理由是小孩要尊敬老人,给老人让座)。
学生能说出理由,教师就给以表扬。
通过讨论,大家认为此题没有具体要求,故从大到小排也可以,从小大大排也可以。
此时,教师就因势利导,教育学生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要讲文明,有礼貌,守次序。
作为我们学生应该尊敬老人,给老人让座,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国人民的美德。
通过这样的练习,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有机地将教育教学渗透于教学中,让学生的情操得到了陶冶。
四、借助榜样力量,让学生受到教育
俗语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那些在科学道路上勇往直前获得成功的科学家的崇高理想、美好情操、顽强意志、光辉业绩,无不对学生产生神奇的魅力。
我国有着灿烂的古代文化,当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必然会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数学课上或课外,我经常向学生介绍伟大的数学家的成就,比如介绍祖冲之的数学成就,华罗庚怎样从一个学徒成为世界着名的数学家,他怎样放弃在美国的舒适生活回到祖国的怀抱,陈景润怎样克服重重困难,向"哥德巴赫猜想"挺进去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
小学生是喜欢听故事的,一个激动人心的故事,会给学生一生都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些故事可感召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人生,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勇于创造、执着追求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使学生了解我国光辉的科学史,激发民族的自豪感和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立志为振兴祖国的科学事业而勤奋学好数学。
五、要赞美学生,让学生受到感染
作为教师,必须明白学生还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学生的不完善是正常的,而十全十美则是不符合实际的。
把学生作为一个发展的人来对待,就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对每一个学生都充满爱,宽容地对待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如果身为人师者爱斤斤计较,喜欢小题大做,你的学生又怎么会是一个宽容的人呢?教师的教学就是要努力使每一个孩子都感受到生活是美好的,纯真善良的人格是美好的,无私正直的道德是美好的。
在学生的眼里,教师的每一个微笑、一个点头、一次掌声都是对他们行为的最高奖赏;教师要满腔热情的关心每一个学生,信任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学会在举手投足之间撒下一颗颗关爱的种子,终有一天,它会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
六、要示范导行,让学生受到熏陶
数学课上,教师和学生的示范作用以及老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方法。
教师的示范作用体现在,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
例如:上课时,教师着装要朴素大方,讲普通话,语言要清楚、明白、有逻辑性。
板书要整齐,书写要规范,辅导"后进生"要耐心、细致,使学生在教师的表率作用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教育。
学生的示范难的精神;计算仔细、书写工整以及自觉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作用体现在,课上教师要注意发现有突出表现的学生,用实例来激励其他同学。
例如:对上课认真听讲,学习认真刻苦,作业正确、整洁,思考问题机智灵活等方面的同学,教师要及时表扬,为其他同学树立学习的榜样。
教学时,教师还要针对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
例如:要求低年级学生在听课、写字时要有正确的姿势,回答问题要说完整话,写作业时字、运算符号要写工整,计算要正确等。
中年级要求学生听课要专心,分析题时重点字、句要用笔画出来,作业要干净、正确,要求验算的要列式验算等。
高年级不仅要求学生听课专心,而且要手脑并用作好笔记,解应用题时要借助线段图分析题意、理解数量关系,计算时要选择简便方法,要自觉检验等。
总之,不论是师、生的示范还是教师的要求,教师都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德育无小事,事事育人;德育无闲人,人人育人"。
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识记在心,因此老师不但在课堂上应为人师表,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谨言慎行,让学生耳濡目染,才能在学生中潜移默化,正所谓"德育化春雨,润物细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