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敬告青年》读书笔记 2000字
敬告青年读后感【精选文档】
读书心得读了陈独秀的《敬告青年》一书,让我更加明确了青年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国家的昌盛与繁荣富强离不开青年的努力拼搏。
陈独秀在这一书中以其丰富的社会阅历和自己独到的见解提出青年人要“自主而非奴隶”“进步而非保守"“进取而非退隐"“实利而非虚文”等一系列观点。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一个国家就是需要这样的青年去建设。
所以,强国首先要强民。
要从小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待国家要有无私的奉献精神.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
新陈代谢,陈腐朽败者无时不在天然淘汰之途,与新鲜活泼者以空间之位置及时间之生命。
人身遵新陈代谢之道则健康,陈腐朽败之细胞充塞人身则人身死;社会遵新陈代谢之道则隆盛,陈腐朽败之分子充塞社会则社会亡.将青年形象的比喻成细胞,国家比喻成人身,道出了青年对国家繁荣富强所起到的的重要性。
《敬告青年》一书中指出:“我有手足,自谋温饱;我有口舌,自陈好恶;我有心思,自崇所信;绝不认他人之越俎,亦不应主我而奴他人;盖自认为独立自主之人格以上,一切操行,一切权利,一切信仰,唯有听命各自固有之智能,断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陈独秀通过这句话来敬告青年做人要有自主性而不应有奴隶性。
做事不仅要有自己的见解而且也要有勇气去实施。
纵观古今,成就大事者无数,他们取得成功的途径各不相同,但却有一共同特点,即他们都会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做事从来都是自主的而并非是被别人奴役或驱使。
中国有一句古话:“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浩瀚的宇宙,森罗万象,无时无刻都在变化着,万无保守现状之理;从古至今我们也可以看到,凡是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存亡之数,可以逆睹。
故陈独秀在文章中指出青年要不断吸取精华,不断进步而不应故步自封。
只有不断创新坚定信念并为之不懈努力才会取得成功,社会才会进步。
通过《敬告青年》一书我了解到了陈独秀对待进取和退隐的态度——生存竞争,势所不免,一息尚存,即无守退安隐之余地.排万难而前行,乃人生之天职。
敬告青年2000字读后感大全(8篇)
敬告青年2000字读后感大全(8篇)【篇一:读《敬告青年》有感】自鸦片战争失败,国门顿开后,中国开始艰难地走向民主富强的现代化道路,从经济政治到文化生活皆收到西方文明的影响。
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器物,最终效果不尽人意;辛亥革命后更近一步,学习西方的制度,国人仿佛看见了曙光,然而革命失败和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再次使国人陷入了迷惘的深渊,中国何去何从?以陈独秀为首的激进民主主义者开出了药方——开展新文化运动,从思想层面解放中国。
而新文化运动的载体之一便是《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敬告青年》作为创刊号的第一篇文章,更是振聋发聩,影响深远。
陈独秀于《敬告青年》中提出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的观点,重视青年对国家富强之意义,希望青年做到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六点要求,成为新鲜活泼、自觉而奋斗之青年,以对抗陈浮腐朽的落后思想文化及习俗,使国家脱胎换骨。
其中,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准则符合世界发展潮流,直击中国不停错失发展进步良机的问题。
在历史上重农抑商的中国曾有发展商业、积累原始资本的机会,就是玛戈尔尼访华时提出的通商要求,依照当时中国的经济水平、世界地位及各国对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的需求,在全球化世界贸易初期占据优势自然而然,但是我们的坚持天朝上国、地大物博,闭关锁国,拒绝通商。
这一个简单的拒绝,不仅是拒绝了商贸利益,更是拒绝先进的经济模式、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以及发展壮大,成为世界强国的机会。
直到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失败,国门稍微打开后,中国才被动地有了微弱的发展新气象。
而日本打开国门,直面世界,最终强盛的例子也证明了投一国于世界潮流之中,笃旧者故速其危亡,善变者凡因以竞进。
因此拥有世界眼光,打开国门才是发展的前提,只有这样,中国青年才能接触欧美先进的器物、制度、思想,才能新鲜活泼,中国才能有发展的动力。
陈独秀《敬告青年》有感2000字
陈独秀《敬告青年》有感2000字读陈独秀《敬告青年》有感《敬告青年》原载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1卷1号,是陈独秀为自己主编的《青年杂志》所写的发刊词,又见《独秀文存》卷1。
《敬告青年》一文分为七个部分,开篇陈独秀运用进化论的思想提出“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
新陈代谢,陈腐朽败者无时不在天然淘汰之途,与新鲜活泼者以空间之位置及时间之生命。
人身遵新陈代谢之道则健康,陈腐朽败之细胞充塞人身则人身死;社会遵新陈代谢之道则隆盛,陈腐朽败之分子充塞社会则社会亡。
”借此,他提出对青年的六个要求: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这六个要求也是本文接下来的六个部分。
我将从每一个要求谈谈自己的感悟。
第一个要求是“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顾名思义,这一个要求是让青年人做到自由民主,也就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思想其中之一。
陈独秀在其中提到“解放历史”:破坏君权,求政治之解放也;否认教权,求宗教之解放也;均产说兴,求经济之解放也;女子参政运动,求男权之解放也。
这是陈独秀对近年来西方发生的各项大事件的一个经典的概括,从这里也不难看出,陈独秀是一个有想法有能够虚心向西方借鉴经验的人。
之后,在这一部分中,陈独秀还提到“我有手足,自谋温饱;我有口舌,自陈好恶;我有心思,自崇所信;绝不认他人之越俎,亦不应主我而奴他人”。
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个体,从人一出生就有属于自己的独立意识,不应该由他人替自己做出决定,就像陈独秀先生在文中所言,“一切操行,一切权利,一切信仰,唯有听命各自固有之智能”。
第二、三、四个要求分别是“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就像古语所言“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对于一个人一个国家而言也是如此。
中国清朝后期的闭关锁国,自封为天朝上国不思进取,渐渐落后于其他国家,才有了后来的屈辱历史,唯有做到发展新的技术思想,才能一改以往的形象,再次发展起来。
敬告青年
读《敬告青年》有感那个军阀专制统治,保守派维新派冲突不断的年代里,中国在既被动又争取,既保守又积极的境地徘徊,努力想改变自己的命运,但这一路走的太心酸,很多人走得太迷茫,陈独秀想改变青年的现状,于是有了这篇《敬告青年》。
“青年如初春,如朝阳,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
青年之於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新陈代谢陈腐朽败者无时不在天然淘汰之途与新鲜活泼者以空间之位置及时间之生命。
人身遵新陈代谢之道则健康陈腐朽败之充塞细胞人身则人身死。
社会遵新陈代谢之道则隆盛陈腐朽败之分子充塞社会则社会亡。
”当当众人都在迷茫时他是清醒的,他看清了社会的蔽陋,想要下一代回复他们应有的那份年轻人的朝气,那份活力,那些勇气。
但当时的青年受的陈旧思想的腐蚀太深了,他感到悲痛。
连未来的希望都是这样,中国该怎么办。
于是他把他对当代青年的希望写入了这篇文章中,他提出了六点: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像的。
他希望我们的青年是独立自主的,追求科学进步,寻求改革开放。
我觉得他说的这几点正是当时的青年所缺乏的,也是为什么当时中国落后而西方富强的原因。
而在这几点中我觉得科学的而非想象的是给国人启迪最深的,也是启迪后世的。
中国人的迷信思想仿佛是根深蒂固的,陈独秀在当时那个混乱的年代理性的分析了中国现状,呼吁人们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思想。
他用辩证的思想看待问题“自乐观者言之,倘无甲午庚子两次之福音,至今犹在八股垂发时代”特别具有科学性,很多人只是对此愤恨,却没有做过多思考。
他还说只有重视科学才可避免“是犹有锁国之精神,而无世界之至音”的覆辙,他也前瞻的看到了“今且日新月异,举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诉之科学法则,以定其得失从违”。
虽然他的思想受到时代局限仍有一些瑕疵,比如他只强调学习西方,却没想到要学习好的,去其糟粕。
但他切中时弊,指出了我们民族文化的弱点,对当时迷茫的青年乃至世人绝对是一副好的良药。
敬告青年读后感
敬告青年读后感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敬告青年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青年杂志》1卷1号的创刊词中发表了《敬告青年》一文。
时光打马而过,陈独秀先生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已过百年。
最近大火的良心好剧《觉醒年代》让那个时代一群以救国为己任的先驱者们重新走到了我们的眼前。
他们有骨气,有理想,有血性,以自己的智慧探寻中国的出路,他们的面孔、身影、思想、事迹都在生动地诠释着人的青春应该是什么样的:充满力量、斗争、求知与希望……今日我重读这篇文章,似乎读出了更多的意味与感想。
陈独秀先生是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的第一人,他面对生死存亡,改变自己“二十年不谈政治”的态度,毅然执笔言政,创办《新青年》,用科学与民主开民智,愿用肉身为革命铺路。
陈独秀先生的《敬告青年》是那个时代的伟作,同时对今日之中国也有着启发意义。
在今天,这篇文章仍然活着,仍给予我们指引与借鉴。
当今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正是其中一个关键变量。
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温陈独秀先生在《新青年》创刊词中的呼吁:宇宙间之事理无穷,科学领土内之膏腴待辟者,正自广阔。
青年勉乎哉?我想,陈独秀先生那个时代适合用狄更斯在《双城记》开头写的那样来形容:“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
”我们的革命先辈们犹如晦暗年代里闪耀的星辰,犹如乱世荆棘中丛生的玫瑰。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我仿佛听到陈独秀先生此刻在说:“下次你路过,人间已无我。
但我的国家,依然是五岳向上,一切江河依然是滚滚向东方,民族的意志永远向前,向着热腾腾的太阳,跟你一样……。
敬告青年读后感(共3篇)
敬告青年读后感〔共3篇〕第1篇:敬告青读后感敬告青年读后感141711班阿依达尔 12171025一、写作背景陈独秀写下《敬告青年》的时间是1915年,1840年中国的被动开放至此已有75年。
在这个过程里,中国自身的变革一直在不停地进行。
先是局部地区被西方翻开,后来逐渐变为被西方全面控制;再是经济上被西方渗透,逐渐变为政治、军事、宗教、文化、经济全面地被控制。
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中国同外部世界的联系逐步地加深了。
在这75年的过程中,矛盾不断产生,然后被以各种方式尝试解决。
从初期被动接受西方的技术,到“洋务运动〞全面地学习西方技术,到“百日维新〞,到“立宪〞,最后到辛亥革命。
被动的保守的也罢,积极的理想的也罢,中国在75年中,不能不说是一直在朝着一个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更新更强的目标前进。
但是时至今日,我们能看到的,是这一系列的变革过于崎岖和缓慢了。
到了十九世纪的时候,东西方的平衡已经因为工业和商业的原因发生了倾斜。
中国的国民性格中的积极与消极的比照也因为衡量的标准发生了变化而变化。
积极方面被削弱,消极方面却越发膨胀。
仅在这方面看,我们中国在革新的过程中所受到的思想方面的阻力可想而知。
对国民性的改造也就越发重要了。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就提出了对青年一代的国民性进行改造,作者在文章开头便写到,中国与西方兴旺国家理念上有所区别,我们注重的是“少年老成〞,而他们注重的那么是新的创造思维,一个不断追求进步的思维,一个渴望进取的思维,“人身遵新陈代谢之道那么健康,陈腐朽败之细胞充塞人身那么人身死,社会遵新陈代谢之道那么隆盛,陈腐朽败之份子充塞社会那么社会亡。
准斯以谈,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非予之所忍言者。
〞举世皆醉而我独醒,他告诫青年们要恢复本属于自己年龄的那份朝气,那份活力,那份敢于奋斗的勇气,那份敢于探求真理的士气。
作者提醒青年们,要懂得奋斗,当时大部份青年都被那种陈旧的思想同化了,没有了奋斗的士气,于人身那么死,于社会必亡。
《敬告青年读后感1500字大全(8篇)》
《敬告青年读后感1500字大全(8篇)》《敬告青年》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尽管这部著作已经问世了许多年,但是其内容仍然深具现实、深刻而有追求。
这本书是为了“敬告青年”而写,它想要告诉青年人的是什么?是告诉我们如何生活、学习、为人处世,等等。
读到这本书之后,我发现自己有时候也是那个“观望的群众”。
比如,我们可能会发现自己对某些事情感到不满,但是并没有去积极的改变它们,而只是对它们发一些牢骚。
但是,我们应该将自己变得更积极主动,去承担一些责任。
我们有能力去改变某些事物。
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要时刻牢记的。
我们的成长是和我们的环境及社会相关的,我们大家都需要积极地适应这个社会,并且为社会奉献自己的能力。
社会怎么样,就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态度。
本书中还有一些我们能够从中获得启示的内容。
比方说,我们会随着我们的成长而慢慢地遗失一些纯洁的感觉和想法。
一些被附加的“价值观”强加在我们身上,导致我们失去了自我。
我们需要保持自己的思想的新鲜。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思想,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在学习、生活和交往中,我们要学会反思。
我们需要思考是什么肆虐了我们的情感和想法,是什么让我们变得更加强大。
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做一个有梦想的人,一个积极向上的人。
有时候,我会觉得人生总是充满了挫折,有时候会觉得跟不上这个社会的步伐。
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们应该去寻找自己的梦想,不断地追逐它。
我们应该适应这个变化又快速的世界,去尝试新事物,保持好奇心和热情,从中慢慢探索自己的价值。
阅读这本书是一个宝贵的经历。
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很多的东西,而那些经验会影响我们的一生。
读完《敬告青年》后,我更加明确地知道了自己想要的、更加积极向上,对于未来充满了希望和动力。
2. 《敬告青年》读后感《敬告青年》读后感:内容见解深刻,有很多启发人心的思想,读完后有很多感悟。
这本书能够影响人的精神因素,是因为它所阐述的价值观已经深入人心,是适合人们的内心需要的思想。
近代史读书报告_《敬告青年》
读《敬告青年》有感陈独秀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旗帜,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及首任总书记,一大至五大党的最高领袖。
近些天我读了下陈独秀的《敬告青年》,很有感触,被他的诚挚情感、锐利的目光所折服,所震撼。
在该文中,陈独秀先是充满诗意地将青年热情讴歌了一番,曰:“青年如初春,如朝阳,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
并感言“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
”并由此类推,得出一个发人深省的结论:“人身遵新陈代谢之道则健康,陈腐朽败之细胞充塞人身则人身亡;社会遵新陈代谢之道则隆盛,陈腐朽败之分子充塞社会则社会亡。
”接着,作者开始历数中国社会之黑暗,痛陈专制制度之罪恶,率先对青年们提出了六点期望。
(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人,“各有自主之权,绝无奴隶他人之权利,亦绝无以奴自处之义务”。
自人权平等之说兴,“近世欧洲历史为‘解放历史’:破坏君权,求政治之解放也;否认教权,求宗教之解放也;均产说兴,求经济之解放也;女子参政运动,求男权之解放也”。
所谓“解放云者,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
即人的“一切操行,一切权利,一切信仰,唯有听命各自固有之智能,断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
非然者,忠孝节义,奴隶之道德也”。
(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宇宙大法,“无日不在演进之途,万无保守现状之理”。
我国“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同白种人相比,其“思想差迟,几及千载;……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
(三)进取的而非退陷的。
“夫生存竞争,势所不免,一息尚存,即无守退安隐之余地。
排万难而前行,乃人生之天职”。
“人之生也,应战胜恶社会,而不可为恶社会所征服;应超出恶社会,进冒险苦斗之兵,而不可逃遁恶社会,作退避安闲之想”。
(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居今日而言锁国闭关之策,匪独力所不能,亦且势所不利。
万邦并立,动辄相关,……国民而无世界知识,其国将何以图存于世界之中?”(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敬告青年读书笔记
敬告青年读书笔记《敬告青年》读书报告⽂章背景与主要内容:本⽂是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的第⼀篇⽂章,表达了他反对封建礼教,追求民主与科学的强烈愿望。
他满怀激情地讴歌青年,“涕泣陈辞”,寄希望于活泼之青年,呼唤青年“⾃觉其新鲜活泼之价值与责任”,号召青年“奋其智能,⼒排陈腐朽败者以去”。
陈独秀提出了六项标准帮助青年判断“孰为新鲜活泼⽽适于今巨之争存,孰为陈腐朽败⽽不容留置于脑⾥”:⾃主的⽽⾮奴⾪的;进步的⽽⾮保守的;世界的⽽⾮锁国的;进取的⽽⾮退陷的;实利的⽽⾮虚⽂的;科学的⽽⾮想象的。
这篇⽂章充分表达了“五四”时期的启蒙主义知识分⼦改造国民性的思想主张、体现出他们瞩望于青年但⼜必须改造青年国民性的深刻意识。
该⽂在“五四”运动和中国现代思想⽂化史上均有重要的影响。
读书⼼得:这篇⽂章的第⼀部分论述了青年的重要性:“青年如初春,如朝⽇,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最可宝贵之时期也。
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
”青年有蓬勃的朝⽓,青年易于接受进步的思想,青年敢于与陈腐的势⼒,不畏强暴,现在的青年,将会是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推动社会进步的中坚⼒量。
那些现在的社会⽀柱,深受封建思想影响,多半⼗分顽固,难于接受新思想,纵使他们⽀持民主与科学,也因为没有青年那样的热⾎,不愿挺⾝⽽出反对桎梏中华民族上千年的;⽽林则徐这样开眼看世界的第⼀⼈,也避免不了本⾝封建性的制约及对世界认识的不⾜,难以推动整个社会的变⾰,最终他们也只是默默⽀持着原来体系的运转。
要改变当时的社会,不能寄希望于已然陈腐的⼀代,“惟属望于新鲜活波之青年,有以⾃觉⽽奋⽃⽿”。
只是陈先⽣悲哀地发现,当时的青年“其头脑中所涉想,所怀抱,⽆⼀不与彼陈腐朽败者为⼀丘之貉”,“充塞社会之空⽓,⽆往⽽⾮陈腐朽败焉,求些少之新鲜活泼者,以慰吾⼈窒息之绝望,亦杳不可得”。
于是他越发认识到唤醒青年的重要性,提出了对青年的六点要求。
第⼀,⾃主的⽽⾮奴⾪的,这点集中体现了民主的思想。
《敬告青年》读后感
《敬告青年》读后感
《敬告青年》是一本启发性很强的书,它教育了我很多关于生活、人生和成功的重要道理。
通过作者的教诲,我深刻地明白了在人生的道路上,要秉持诚实、勤奋、毅力等优秀品质,不断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
书中也提到了要珍惜时间,充实自己,不断学习成长,这些都让我深受启发。
阅读完《敬告青年》后,我意识到青年人应该要有远大的目标和奋斗的精神,努力拼搏,不畏挫折,坚定地走自己想要走的路。
同时,我也学会了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增强了自信心,对未来充满信心。
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深刻反思自己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激励我成为一个更加优秀、坚强、有责任心的人。
希望我能够将书中的智慧与信念贯彻在自己的生活中,不断向前,追求更好的自己。
【最新】敬告青年读后感-推荐word版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敬告青年读后感敬告青年读后感(一)陈独秀于1915年写下《敬告青年》作为《青年杂志》的发刊词,以宣传民主与科学思想,提出“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
”显而易见,国家倘若要进步,必要广大青年奋发向上,作为国家之大栋梁,撑起富国强兵的一片天,必要青年们开拓眼界,冲破陈腐思想的牢笼。
而事实上呢,就在1915年之前,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欲意复辟帝制,大兴尊孔复古逆流,举国上下,更有大批腐朽之人趁机举起重回旧时代的旗帜。
眼见辛亥革命所推翻的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将要重回舞台,仁人志士们又怎能袖手旁观。
此刻,唤醒广大青年的强国意识成了亟不可待的事。
而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几千年来的守旧思想早已深入人心,很多青年也不例外。
面对这样的现状,陈独秀担忧万分,更是批评那些妄自菲薄,不思进取的青年们与腐败者们称得上为一丘之貉。
他指出,有些青年起初是新鲜活泼,而后却为陈腐者所同化。
有些青年本是壮志雄心,而在顽固派的威胁镇压下竟也变得萎靡,退缩起来。
这般青年哪能为国家富强所用,这样的青年又哪能推动时代向前发展,只能落得被碾死在顽固派的车轮底下的悲惨下场罢了。
因此,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郑重提出,只有自觉勇于奋斗,革命起来快刀斩乱麻的青年才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陈独秀指出国家所需要的青年是自主的而非奴隶的,是进步的而非保守的,是进取的而非隐退的,是世界的而非锁国的,是实利的而非虚文的,是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大抵而言,青年需是有主见,有向前展望的眼界且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
要有自觉奋斗且敢于牺牲的心。
说起自主,陈独秀认为作为一个人而言,首先得有自己的人格。
言听计从,奴隶般生活着与傀儡又有何异。
那个年代,封建思想仍为主要思潮,女子地位低下,而陈独秀却敢提出向西方学习,破坏君权,与封建礼教作斗争,女子也可参政,这是需要多大的勇气与志气。
敬告青年读后感
敬告青年读后感作为一名青年,我们时常会被各种各样的书籍所吸引,而在阅读的过程中,也会收获很多。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为《敬告青年》的书籍,它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思考。
在读后感中,我想分享一下我对这本书的一些感悟和体会。
首先,这本书通过讲述一些成功人士的故事和经验,告诉我们成功并非偶然,而是需要付出努力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在这个社会上,成功的人往往都是经过了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才最终取得了成功。
这让我明白了成功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和奋斗。
其次,这本书也告诉我们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受到各种各样的诱惑和困扰,而这些诱惑和困扰往往会让我们迷失方向。
然而,只有坚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让我们在迷茫中找到方向,在挫折中找到力量。
因此,我们应该时刻牢记自己的初心,坚持自己的信念,不被外界所左右。
另外,这本书还告诉我们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而正确的学习态度包括了积极主动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以及勇于尝试和创新。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最后,这本书也告诉我们要有正确的人际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人际矛盾和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会让我们感到烦恼和困扰。
然而,只有正确的人际关系才能让我们在社会中立足,获得他人的认可和支持。
因此,我们需要学会与人相处,尊重他人,理解他人,以及善待他人。
通过阅读《敬告青年》,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本书所传达的正能量和积极思想。
它让我明白了成功的道路上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同时,它也让我明白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性,以及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因此,我会在以后的生活中,时刻牢记这些教诲,不断地完善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读陈独秀《敬告青年》有感
读陈独秀《敬告青年》有感自鸦片战争以来,先后有一批批的无数仁人志士,致力于中国的救亡图存的运动当中,无论是洋务派领导的洋务运动,还是改良派的维新变法运动,乃至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都没能真正使国家重新振兴起来,但他们的影响是巨大的,都一次次的不同程度上传播了西方先进的思想和文化,为后来的更为彻底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做好了重要的准备。
在20世纪初,长期接受西方思想的陈独秀深切地感觉到,中国的救亡图存关键在于通过弘扬西方的民主和科学思想,来改造国民的劣根性,而这种改造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新文化运动的根本目的,即国民思想文化的启蒙。
于是,1915年,陈独秀创办了《新青年》杂志,以此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阵地,打出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来推动国民的思想的启蒙和解放。
《敬告青年》作为该杂志的第一篇文章是陈独秀发起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书,对国民的改造,首先应该放在对青年人的思想上,因为他们才是历史责任的主要承担者,国家和民族的振兴重任自然落在了他们的肩上。
我们进入大学一年,仿佛一切不像预期的美好。
迷茫、颓废、沮丧…冲噬着自己,或许很多人都像我一样,迷失了自己的路。
唯当我翻开陈独秀先生的《敬告青年》一文,恍然觉得先生以为我点亮了一盏明灯。
虽然在革命后期,先生出现极右主义错误,但这篇早期文章,充满了先生对中国之革命的美好憧憬和对青年的殷切希望。
这给了我深厚的鼓舞和振奋。
针对封建思想文化的束缚,作者在文中提出六方面要求:①自主的而非奴隶的;②进步的而非保守的;③进取的而非退隐的;④世界的而非锁国的;⑤实利的而非虚文的;⑥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表达了他反对封建礼教,追求民主与科学的强烈愿望。
他以进化论的观点,论证“青年之于社会,犹如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
新陈代谢,陈腐朽败者无时不在天然淘汰之途,与新鲜活泼者以空间之位置及时间之生命。
……社会遵新陈代谢之道则隆盛,陈腐朽败之分子充塞社会则社会亡”。
先生“涕泣陈辞”,寄希望于活泼之青年,呼唤青年“自觉其新鲜活泼之价值与责任”,号召青年“奋其智能,力排陈腐朽败者以去”。
2022读《敬告青年》有感
《敬告青年》读后感《敬告青年》是陈独秀所作的一篇文章,也是《青年杂志》的发刊词,是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书,充分表达了五四时期的启蒙主义知识分子改造国民性的思想主张,体现出他们瞩望于青年但又必须改造青年的深刻认识。
自十九世纪中国被人撬开大门之后,一场旷日持久的撕扯就由此拉开序幕。
上至压迫剥削民众的清政府,下至受压迫剥削的民众,都如热锅上的蚂蚁。
富贵者想保住位子,贫贱者想苟全性命,彼时的国民心态,大抵如此。
而真正爱国救国的人,屈指可数。
1909年陈独秀从日本留学归来,带着先进的知识和一颗滚烫的爱国心。
随后1911年就爆发了辛亥革命,紧接着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于是1913年,陈独秀参与了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由此可知,他已经开始投入到中国的革命中了。
但是此次失败使他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参与救国行动的方式。
于是陈独秀不得不考虑现实,去上海创办了《新青年》杂志,首篇《敬告青年》就因此问世。
从内容中来看,陈先生对青年提出了六条标准:"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他满怀激情地讴歌:“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
”他以进化论的观点,论证“青年之于社会,犹如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他“涕泣陈词”,寄希望于活泼之青年,呼唤青年“自觉其新鲜活泼之价值与责任”,号召青年“奋其智能,力排陈腐朽败者以去”,该文时而热情洋溢,慷慨激昂,时而语重心长,意蕴隽永。
我们不得不承认,即使是陈先生,也仍然带着那个时代强烈的民族自卑。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很难有人能树立得起民族自信,知识分子们甚至自卑到要废除汉字,效仿西方创造拼音文字。
但是,在列强横行国家蒙难的年代,只有这样振聋发聩、发人深省的文章,才能惊醒蒙昧中的国人。
因此这篇文章的发表,是有志之士对彼时青年人之期望的体现,是青年觉醒的前奏,是五四运动前不可缺少的一级台阶。
陈独秀《敬告青年》有感2000字
读陈独秀《敬告青年》有感《敬告青年》原载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1卷1号,是陈独秀为自己主编的《青年杂志》所写的发刊词,又见《独秀文存》卷1。
《敬告青年》一文分为七个部分,开篇陈独秀运用进化论的思想提出“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
新陈代谢,陈腐朽败者无时不在天然淘汰之途,与新鲜活泼者以空间之位置及时间之生命。
人身遵新陈代谢之道则健康,陈腐朽败之细胞充塞人身则人身死;社会遵新陈代谢之道则隆盛,陈腐朽败之分子充塞社会则社会亡。
”借此,他提出对青年的六个要求: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这六个要求也是本文接下来的六个部分。
我将从每一个要求谈谈自己的感悟。
第一个要求是“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顾名思义,这一个要求是让青年人做到自由民主,也就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思想其中之一。
陈独秀在其中提到“解放历史”:破坏君权,求政治之解放也;否认教权,求宗教之解放也;均产说兴,求经济之解放也;女子参政运动,求男权之解放也。
这是陈独秀对近年来西方发生的各项大事件的一个经典的概括,从这里也不难看出,陈独秀是一个有想法有能够虚心向西方借鉴经验的人。
之后,在这一部分中,陈独秀还提到“我有手足,自谋温饱;我有口舌,自陈好恶;我有心思,自崇所信;绝不认他人之越俎,亦不应主我而奴他人”。
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个体,从人一出生就有属于自己的独立意识,不应该由他人替自己做出决定,就像陈独秀先生在文中所言,“一切操行,一切权利,一切信仰,唯有听命各自固有之智能”。
第二、三、四个要求分别是“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就像古语所言“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对于一个人一个国家而言也是如此。
中国清朝后期的闭关锁国,自封为天朝上国不思进取,渐渐落后于其他国家,才有了后来的屈辱历史,唯有做到发展新的技术思想,才能一改以往的形象,再次发展起来。
读书报告-《敬告青年》
读书报告—《敬告青年》近代以来,中国饱受侵略,到了国家生死存亡的时刻。
中国先进分子们为了救亡图存,展开了一系列的维新变法活动,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思想文化。
在辛亥革命的失败后,袁世凯复辟帝制,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反动潮流,康有为尊孔教为国教,使广大先进分子认识到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国民脑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识,必须从文化思想上冲击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识,通过普及共和思想来实现真正的共和政体。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建《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为新文化运动拉开了序幕。
《敬告青年》正是新文化运动开始的宣言,表达了他追求科学与民主的强烈愿望,也表达了他为对青年一代的期望。
陈独秀先生开篇便以激情洋溢的语言热情讴歌了青年一代“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
”描绘了青年充满活力与朝气的一面。
青年时期是人最美好的时期,而此时的青年对于社会有着的重大责任。
同时以进化论的观点论证“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
新陈代谢,陈腐朽败者无时不在天然淘汰之途,与新鲜活泼者以空间之位置及时间之生命。
人身遵新陈代谢之道则健康,陈腐朽败之细胞充塞人身则人身死;社会遵新陈代谢之道则隆盛,陈腐朽败之分子充塞社会则社会亡。
”他深刻的认识到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与希望,我们想要改变现在这个腐朽的社会就必须从青年着手。
警醒青年,“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让青年担起社会的责任。
在陈独秀先生看来,一个青年不应只是生理上的年轻,还应该是心理与思想上的年轻。
先生在当时的社会上看到“吾见夫青年其年龄,而老年其身体者十之五焉;……青年其年龄或身体,而老年其脑神经者十之九焉。
华其发,泽其容,直其腰,广其膈,非不俨然青年也;及叩其头脑中所涉想,所怀抱,无一不与彼陈腐朽败者为一丘之貉。
”就是这样的对社会有着重大责任的青年人,其生理年龄虽处于“青年期”,但是思想却极其的陈腐朽败,完全不符合人们对一个青年人的期待,或者说,根本不配称之为青年人。
敬告青年读后感
《敬告青年》读后感《敬告青年》是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的第一篇文章,表达了他反对封建礼教,追求民主与科学的强烈愿望。
而谁又能完成这个壮举?陈独秀寄希望于广大的青年,但怎样判断“孰为新鲜活泼而适于今巨之争存,孰为陈腐朽败而不容留置于脑里”呢?陈独秀继而提出了六项标准。
在如今来看这六项标准也是非常适用的,希望能有更多的青年人理解并能做到。
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等一人也,各有自主之权,绝无奴隶他人之权利,亦绝无以奴自处之义务。
”人们都有自主的权利,并没有奴隶他人的权利更没有做他人奴隶的义务。
我认为这第一条便是教我们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中国人。
中国在经历了古代君主的暴政之后,很多人有了主奴之分的思想。
有势力有金钱的人想要做穷人的主子,而弱势的人们也习惯了低声下气,但是人都是一个平等的个体,每一个人都应该受到尊重。
陈独秀看到了这一点,他号召青年们自主,号召青年们做自己。
而我们当代大学生也应该不畏权势,不做他们的奴隶,独立自主的做我们想做的,并且做到最好。
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国之恒言也。
”正如这句谚语所说,我们只有不断的进步,不断的创新,突破旧规则,才能够赶上形势,取得成功。
如今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经济、科技、发展都快速的进步,为世界所瞩目。
而青年人作为祖国的未来接班人,更应该做一个不断进步的人。
我很高兴的看到如今的科研队伍青年主力越来越多,青年人挑起了创新的担子,更能利用他们先进的思想帮助我们的祖国更加快速的发展,创新才是发展进步的源泉。
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夫生存竞争,势所不免,一息尚存,即无守退安隐之余地,排万难而前行,乃人生之天职。
”陈独秀呼吁青年人勇于进取而不是隐退。
当时的社会风气萎靡不振,作为青年人应该战胜恶社会而不是躲起来过安逸的生活。
我认为如今的社会也是如此,虽说没有当时的形势紧迫,但青年人还是过于懒散。
以我身边的大学生举例,大多是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如果有一天真的有一天战争来临,又能有几个人不躲起来而是冲上前线保家卫国呢?所以,我认为当代的青年人也应该反思,做一个进取的而非隐退的青年。
敬告青年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
敬告青年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篇一:敬告青年读后感陈独秀于1915年写下《敬告青年》作为《青年杂志》的发刊词,以宣传民主与科学思想,提出“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
”显而易见,国家倘若要进步,必要广大青年奋发向上,作为国家之大栋梁,撑起富国强兵的一片天,必要青年们开拓眼界,冲破陈腐思想的牢笼。
而事实上呢,就在1915年之前,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欲意复辟帝制,大兴尊孔复古逆流,举国上下,更有大批腐朽之人趁机举起重回旧时代的旗帜。
眼见辛亥革命所推翻的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将要重回舞台,仁人志士们又怎能袖手旁观。
此刻,唤醒广大青年的强国意识成了亟不可待的事。
而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几千年来的守旧思想早已深入人心,很多青年也不例外。
面对这样的现状,陈独秀担忧万分,更是批评那些妄自菲薄,不思进取的青年们与腐败者们称得上为一丘之貉。
他指出,有些青年起初是新鲜活泼,而后却为陈腐者所同化。
有些青年本是壮志雄心,而在顽固派的威胁镇压下竟也变得萎靡,退缩起来。
这般青年哪能为国家富强所用,这样的青年又哪能推动时代向前发展,只能落得被碾死在顽固派的车轮底下的悲惨下场罢了。
因此,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郑重提出,只有自觉勇于奋斗,革命起来快刀斩乱麻的青年才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陈独秀指出国家所需要的青年是自主的而非奴隶的,是进步的而非保守的,是进取的而非隐退的,是世界的而非锁国的,是实利的而非虚文的,是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大抵而言,青年需是有主见,有向前展望的眼界且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
要有自觉奋斗且敢于牺牲的心。
说起自主,陈独秀认为作为一个人而言,首先得有自己的人格。
言听计从,奴隶般生活着与傀儡又有何异。
那个年代,封建思想仍为主要思潮,女子地位低下,而陈独秀却敢提出向西方学习,破坏君权,与封建礼教作斗争,女子也可参政,这是需要多大的勇气与志气。
再谈青年需要的进步性,从古至今,我国以天朝上国自居,闭关锁国,乃至于沾沾自喜,实则与西欧国家相比,我们落后甚远,直至林则徐,魏源等人睁眼看世界,提出师夷强技以制夷,我国才开始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
读《敬告青年》有感
读《敬告青年》有感
《敬告青年》是一篇非常鼓励人前进的文章,它向青年们传达的信息是:不要停滞不前,不要放弃追求自己梦想的勇气,不要害怕失败,不要总是抱怨,肯定自己的优点,尊重他人的意见,努力学习,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了解时事动态,锻炼自己的身体,为自己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文章主要是通过对青年时期的自己的经历,向年轻人传递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着重提醒青年们要学会如何对待失败和挫折,要不断努力,勇敢站起来,直面问题,并提醒大家不要以为青春美好,就可以放弃努力和追求,不去闯荡,要不断增长自己的见识和经验,才能成为未来的领袖和栋梁之才。
而且,文章也反复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年轻人时常冲动,容易迷失自己,没有了学习就更容易迷失方向。
因此,作者提醒青年们,多读书、多看报、多思考,才能够为自己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作者也鼓励青年人多参加社会活动,并积极参与社会建设。
通过社会活动可以让青年人更好的了解社会,培养社交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激发并发挥自己的潜力和自信心。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虽然只有短短的七百多字,但却蕴含了作者的深切关注和鼓舞年轻一代前进的追求。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蕴含了大量人生经验的智慧和哲理,也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希望广大青年能够扎实学习,明确目标,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
同时,也希望广大青年努力追寻自己的目标,把握机会,勇敢拼搏,不达目的不放弃,坚持到底,不断给自己注入动力和鼓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敬告青年》读后感
陈独秀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旗帜,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的创
始人及首任总书记,一大至五大党的最高领袖。
近些天我读了下陈独秀的《敬告青年》,很有感触,被他的诚挚情感、锐利的目光所折服,所震撼。
在该文中,陈独秀先是充
满诗意地将青年热情讴歌了一番,曰:“青年如初春,如朝阳,如百卉之萌动,如利
刃之新发于硎”。
并感言“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
”并由此类推,
得出一个发人深省的结论:“人身遵新陈代谢之道则健康,陈腐朽败之细胞充塞人身
则人身亡;社会遵新陈代谢之道则隆盛,陈腐朽败之分子充塞社会则社会亡。
”接着,
作者开始历数中国社会之黑暗,痛陈专制制度之罪恶,率先对青年们提出了六点期望。
1、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2、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3、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4、世界的而
非锁国的;5、实利的而非虚文的;6、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他提出的这六点,总的是
向青年人可以做到:民主、科学、人性、理性、改革和开放。
我也很同意他提出的这
六点,因为,它指出了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源,研究了西方文明发展的历史,指出了我
们这个民族的弱点,这也更突出了它的呼吁是多么迫切,而且也正如他所说,青年如
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
青年之
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
将希望寄托于他们身上也是情理之中。
对于文章的这六个关键论点,其中我认为对后代最有启发性的是第六点:科学的
而非想象的。
科学,对于当时那种各种思潮混杂的年代而言是多么的重要,他给人们
的不仅是理性的分析,更有追求革命创新的理论依据和思想勇气!想象,既超托客观
之现象,复抛弃主观之理性,凭控构造,有假定而无实证。
而且中国的迷信思想根深
蒂固,陈独秀呼吁人们崇尚科学破除旧思潮,开创新时代人之生也,应战胜恶社会,而不可为恶社会所征服;应超出恶社会,进冒险苦斗之兵,而不可逃循恶社会,作退
避安闲之想。
而且他用辩证看法来对待问题“自乐观者言之,倘无甲午庚子两次之福音,至今犹在八股垂发时代”尤具科学性。
也只有重视科学才可避免“是犹有锁国之
精神,而无世界之智识”的重蹈覆辙。
陈独秀看到“今且日新月异,举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诉之科学法则,以定其得失从违;其效将使人间之思想云为,一遵理性,而迷信斩焉,而无知妄作之风息焉。
”,他的目光的前瞻性,是可敬的。
文章分析了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源,指出了我们这个民族文化的弱点,切中时弊,针对性极强。
其中第一条“自主的而非奴隶的”,就是“人权”即“民主”思想;第
六条“科学的而非想象的”,是“科学”思想;第二条“进步的而非保守的”、第四
条“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则是提出了改革、开放思想,也就是说,95年前,陈独秀先
生就提出了中华民族要求生存、求发展,必须改革开放!民主是大智慧、是凝聚力、是科学决策的前提、是法治的保障、是权力制约和反腐的利器。
没有民主就没有科学
发展。
所谓科学,既包括自然科学,也包括社会科学和哲学,而重在提倡科学精神,尊重科学规律,用科学的态度看待客观事物。
但仍有些许瑕疵,文中强调学习西方,却从未提及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犯
了片面性与狭隘性的错误,而且,他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
但是,离开改造
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实践理论,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依靠有限的宣传手段,要根本改造有这种环境产生的思想、所造成的国民性,实不可能的。
这篇文章是发表于五四运动之前的四年。
用近代史的观点来说,当时的中国革命
还只是旧民主主义革命。
所以可以说这篇“檄文”在激励号召青年同过去决裂的时候, 还未指明决裂之后的方向。
摆脱了过去,又该何去何从,这个答案,则自然留给了其后
的革命来回答了。
然而回到现在,我们这代青年,似乎有点堕落了。
我们没有了那份激情,没有了那份上进,有些人甚至只能通过在游戏中找寻成功的喜悦。
难道我们这个时代的青年,就不能扛起我们应尽的责任?有很多人都有梦想,只是那些梦想同前人比起来太狭窄,还有多少人会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虽然现在这听起来有点和我们不切实际,但前人已经给我们我们做出了表率,我们也应该努力。
我们总喜欢瞻仰先人,歌颂他们的丰功伟绩,但却有多少人会跟他们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为什么他们要这样做?为什么他们能成功?没有人能够预计到自己的未来,包括伟人自己,但是为什么他们最后却成了伟人。
我们可以说是时代造就了他们。
但是没有他们自己的努力他们能够成功吗?他们能够站到世界的顶端吗?今日之中国,表面风平浪静,实际上呢?却是表面平静,内里蕴含着很多不明因素。
我们可以没有伟大的理想,但我们起码要对得起生我们,对得起养育我们的父母,养我们的这片土地,不要因为环境的安逸而造就了我们的堕落,麻木。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我们应该尽我们的那份力。
我们要好好珍惜每一寸光阴,珍惜每一个机会,用时间来记住我们的“不可复制”,永载我们的辉煌。
《敬告青年》是一本不朽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