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浙江导游基础知识辅导教材-第五章至第六章【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浙江著名景点诗词、楹联、游记选读

【考试目的】

通过本部分的考试,考查考生对浙江著名景点诗词、楹联、游记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增强考生导游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形象性、艺术性,从而在实际工作中予以结合运用,丰富讲解的文化内涵,达到良好的讲解效果。

【考试内容】

一、浙江著名景点诗词

1.熟悉选篇的作者、朝代、篇名、景点、相关文学常识;

2.熟悉选篇的内容,会讲解,会翻译;掌握重点篇目,记忆精彩语句。

二、浙江著名景点楹联

1.熟悉选篇的作者、朝代、篇名、景点、相关文学常识;

2.熟悉选篇的内容,会讲解,会翻译;掌握所选全部楹联并记忆。

三、浙江著名景点游记

1.熟悉选篇的作者、朝代、篇名、景点、相关文学常识;

2.熟悉选篇的内容,会讲解,会翻译;掌握重点篇目,记忆精彩语句与精彩篇目。

【要点详解】

一、浙江著名景点诗词选读

1.《灵隐寺》宋之问(唐朝)

(1)诗文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2)作者

宋之问(约656~约712年),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隰城(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

(3)内容讲解

灵隐寺是江南著名古刹之一,位于西湖西北面,在飞来峰与北高峰之间的灵隐山麓中。唐中宗景龙四年(公元710年),宋之问被贬为越州长史,离京赴越。这首《灵隐寺》是他途中经过杭州,游灵隐寺时所作。此时,宋之问宫廷文人的身份早已结束,较之首次贬逐时所作的诗歌,这首诗更为清新雄壮,甚至还带有一些出世的洒脱。

(4)译文

飞来峰高耸而草木葱茏,佛殿肃穆而且寂寞寥落。

层楼上可远眺壮美日出,寺门正对着钱塘江大潮。

中秋常有桂花飘落寺里,佛香能向上飘到九重天。

攀援藤萝登上远处古塔,挖空树木到远处取泉水。

霜冻下山花开得更旺盛,叶子没有因为寒冷凋落。

早年爱好远处奇异美景,用来洗涤尘世中的烦恼。

等到我走入天台山的路,看我过其中的梄溪石桥。

2.《春题湖上》白居易(唐朝)

(1)诗文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2)作者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任杭州刺史,此诗即作于作者卸杭州刺史任之前夕。白居易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任苏州刺史,其诗通俗易懂,与元稹常唱和,世称“元白”,有《白氏长庆集》。

(3)内容讲解

这是一首著名的杭州西湖春景诗,不仅是白居易山水诗中的佳作,亦是历代描写西湖诗中的名篇之一。诗的前三联绘景,尾联抒情,全诗情景交融,物我浑然一体。

(4)译文

西湖的春天,像一幅醉人的风景画,三面群山环抱中的湖面,汪汪一碧,水平如镜。群

峰上,松树密密麻麻排满山面,千山万峰显得一派苍翠。一轮圆月映入水中,好像一颗明珠,晶莹透亮,跳荡悬浮。

早稻初生,似一块巨大的绿色地毯,上面铺满厚厚的丝绒线头;蒲叶披风,像少女身上飘曳的罗带裙幅。一幅格调清新的山水画图展现眼前,人不由发出对西湖风光的赞美。春色如此秀丽,作者不愿离开杭州回京,有一半因素就是舍不得这风景如画的西湖。

3.《山园小梅》林逋(宋朝)

(1)诗文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2)作者

林逋(967~1029年),字君复,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一生不仕不娶,长期隐居西湖孤山,种梅养鹤,人称“梅妻鹤子”。死后,宋仁宗赐其“和靖先生”之名。

(3)内容讲解

这是一首赞美梅花的诗,用渲染烘托的手法,体现梅花的清雅高洁,表现诗人清静恬淡的生活情趣。其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写梅花的千古名句,影响深远。后来词牌中的《梅花塘》《暗香》以及《疏影》等,均由此得到启发。因此,“疏影”“暗香”成了梅花的别称。

(4)译文

百花凋零,独有梅花迎着寒风昂然盛开,那明媚艳丽的景色把小园的风光占尽。稀疏的

影儿,横斜在清浅的水中,清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之下。寒雀想飞落下来时,先偷看梅花一眼;蝴蝶如果知道梅花的妍美,定会消魂失魄。幸喜我能低声吟诵,和梅花亲近,不用敲着檀板唱歌,执着金杯饮酒来欣赏它了。

4.《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宋朝)

(1)诗文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2)作者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其诗与黄庭坚齐名;其词气势磅礴,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为豪放派词人;其文列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其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今存《东坡全集》115卷。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任杭州通判,又于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年)任杭州知府,西湖十景中的“苏堤春晓”即因苏轼而来。他在杭州任官期间,疏导西湖,灌溉民田千顷,并筑堤防洪,当地人称之为“苏堤”。

(3)内容讲解

这首小诗描写了乍雨还晴、风云变幻的西湖景象。诗人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由远及近,动静结合,写得有声有色,情景交融。

(4)译文

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