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_5
社会学概论 第5讲 社会互动
日常谈话中许多词语没有确定的含义,依靠双 方的共同理解来界定。
科长阿呆上领导家拜年,呈上红包时,
领导问:你这是什么意思? 阿呆:没什么意思,只是意思意思! 领导:都在一个单位的,你这样就不够意思了。 阿呆:承蒙您关照,真的是点小意思。 领导:哈哈!你这个人真有意思。 阿呆:其实真没别的意思! 领导:那我就不好意思了。 阿呆:哪里呢,是我不好意思啊!”
第1节 什么是社会互动 第2节 社会互动的理论 第3节 非语言沟通 第4节 社会互动的形式 第5节 社会互动的类型
第1节 什么是社会互动
1、定义:社会互动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通过 语言、表情、身体姿势和其他象征性符号, 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互动可以是微观的,也可以是宏观的。
3、个人空间的其他体现
三、非语言沟通与性别
社会互动存在性别的维度,女性和男性对 言语和非言语沟通有不同的感知和表达。
电梯与陌生环境
第2节 社会互动的理论
一、米德的符号互动理论
1、行动(act):指某个人在特定情境下 的全部反应,包括人的实际行为、对事物 和人的注意、以及感觉和想法。
人类行动的独特性:反应;思考回应甚至预演。
2、互动的三个阶段:
(1)甲方送出信号 (2)乙方接受信号,解读信号,并作出回应 (3)甲方根据乙方的回应,采取进一步的行
3、静态体语(posture):即人们的身体 或四肢保持某种状态的姿势。
二、个人空间
1、定义:个人空间(personal space)—— 环绕一个人四周的直接区域。
2、爱德华·T·霍尔:个人距离的四种类型
亲密距离(intimate distance):45cm以内; 个人距离(personal distance):122cm以内; 社会距离(social distance):365cm以内; 公众距离(public distance):3.6m以外。
2016年新版社会学概论第五章 生命历程
(Transgender)的英文首字母缩略字。
一、儿童期阶段(0—14岁) 1、学习走路、说话等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培养读、写、算等
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2、建立日常生活所必需的概论系统,内化一般的社会道德标
两性期:青春期以后
前三个时期对一生人格的发展至为重要,一生的人格在这三个
时期基本确定下来。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自我认同危机理论
1)婴儿早期——信任与不信任的危机(0—1岁)。主要社会
化任务是与父母建立信任关系。
2)幼儿时期——自主自治与怕羞怀疑的危机(2—3岁)。主
要社会化任务是培养自主感。
全球第一。
1、三个“钟” 老龄化,当人民变老时,影响他们的生物、心里与社
会的过程。生物钟、心里钟和社会钟。
视力衰退,因为眼球晶状体失去其弹性 听力丧失,首先是高频音调 皱纹,因为皮肤的皮下组织越来越脆弱 肌肉块消退,并且伴随着脂肪的堆积,尤其是腰部
时间都去哪儿了 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 柴米油盐 半辈子 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
群人的称谓,因而要理解社会就得从个人入手,个人的行为及 其主观意义对于理解社会现象的本质具有决定意义。
3、调和社会“唯实论”和社会“唯名论”。把个人和社会看
成是一个统一体,认为个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社会必须借 助于个人之间的沟通和交往才能发展。
4、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个人与社会是辨证统一的,社会并
五、社会化的过程 六、社会化与人格的形成 七、社会化的中介
是社会决定个人,还是个人决定社会?——社会学界的争论 1、社会“唯实论”。认为社会不是个人简单相加的总和,它
社会学概论要点 (5)
1、美国社会学家()在1905年将群体定义为:“一大群或一小群的人,在期间所存在的关系使我们必须把他们作为整体来考虑。
”。
A、阿尔比恩・W.斯莫尔B、奥古斯特•孔德C、埃米尔•迪尔海姆D、赫伯特•斯宾塞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A得分:3.0分【答疑编号11000629,点击提问】解析:美国社会学家阿尔比恩・W.斯莫尔在1905年将群体定义为:“一大群或一小群的人,在期间所存在的关系使我们必须把他们作为整体来考虑。
”。
参见教材P143。
2、以成员的互动关系特征为标准而进行的一种群体分类是()。
A、成员群体和参照群体B、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C、内群体和外群体D、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您的答案:D正确答案:D得分:3.0分【答疑编号11000630,点击提问】解析: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是以成员的互动关系特征为标准而进行的一种群体分类,这是社会学群体研究中最经典的分类之一。
参见教材P144。
3、以群体的关系结构和组织功能为标准而进行的一种群体分类是()。
A、成员群体和参照群体B、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C、内群体和外群体D、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您的答案:B正确答案:B得分:3.0分【答疑编号11000634,点击提问】解析: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是以群体的关系结构和组织功能为标准而进行的一种群体分类。
参见教材P145。
4、内群体和外群体这两个概念是由()在《民俗论》一书中最先提出的。
A、斯莫尔B、库利C、梅约D、萨姆纳您的答案:D正确答案:D得分:3.0分【答疑编号11000637,点击提问】解析:内群体和外群体这两个概念是由萨姆纳在《民俗论》一书中最先提出的。
参见教材P145。
5、凡是成员感到自己与群体关系密切,对群体有强烈归属感的,就是()。
A、成员群体B、正式群体C、内群体D、初级群体您的答案:C正确答案:C得分:3.0分【答疑编号11000638,点击提问】解析:凡是成员感到自己与群体关系密切,对群体有强烈归属感的,就是内群体。
《社会学概论》第五章人的社会化
家庭在未成年个体社会化 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父 母 有意的 有 意 的 子 女 无 意 的 无意的
教
养
模
仿
感
化
熏
陶
• 2.学校
学龄期个体的社会化可 分三个阶段: 一是前期阶段 (6、7岁-11、12岁) 二是中期阶段 (11、12岁-14、15岁) 三是后期阶段 (14、15岁-20左右)
• 学校作为社会化的社会 环境条件之一,特点有: 首先,学校是专门为 社会化目的而设立的学 习机构。 其次,学校是一个组织 机构。
行为(技能、天赋和能力 水平)
情感(感觉与感情)
(一)人格发展理论
自我(self)
就是指个体对他们的个人特征 和社会认同的意识与感觉 。
1.库利的“镜中我”理论
“镜中我” (lookingglass self) 这一概念是 由美国著名社会学家、 社会心理学家查尔斯· 霍 顿· 库利(1864—1929)提 出的。
人
本我(id)
格
超我 自我(ego) (superego)
“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的部分, 是与生俱来的,“自我”与“超我”都是 由它逐渐分化而来的。“本我”是同肉体 联系着的,它完全是无意识的,不问时机、 不看条件、不顾后果,只按“快乐原则” 行事,一味地追求自我满足。在正常人的 心理活动中,“本我”自然地要被压制, 任其泛滥就将不可收拾。
二、社会化的生命周期
生命周期:一个人从生到死的整 个过程。 儿童期 青年期 成年期 老年期
三、社会化过程中的问题
早期社会化的困境 儿童和青少年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还不成 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主要是以模仿形式 接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对新奇的东西感受强 烈,但个社会化主体之间往往由于矛盾和冲 突,难以为其提供统一的社会规范和价值标 准以及令人敬佩和信服的社会权威形象,从 而给儿童和青少年的社会化造成不良影响。
《社会学概论》笔记五
《社会学概论》笔记五第五章:社会互动本章指导:一、本章目的:社会互动是微观社会学领域的研究主题,它来自于我们的日常生活。
通过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和掌握社会学关于社会互动的基本原理,以及我们怎样运用其中的理论知识来理解生活中的现象。
二、课前准备:1、你以前接触过“社会互动”这个词汇吗,你是怎样理解的,请思考。
2、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据你所知,我们生活中有哪些行为是无组织的、自发的而且人数众多,试举几个例子。
3、认真阅读本章纲目,了解本章的学习脉络。
三、学习建议:1、这一章总体来说还比较容易掌握,难理解的也就是其中的理论,只要结合实际的例子就能理解,注意老师的讲解。
2、最好能看看参考书目,尤其是第一本--《乌合之众》,它是社会学的经典之作,深入浅出,描写生动,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感染理论的集合行为说明。
3、掌握本章的重要概念:①社会互动②集合行为③交换④强制四、学习重点:1、社会互动的涵义及类型。
2、戈夫曼对社会互动的分析。
3、集合行为的类型。
重要概念:对社会互动的具体分析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社会互动的涵义:1、社会互动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之间,被隔绝的单个人不行;2、社会互动是相互依存的行为,以相互的或交换的方式进行,是一种双向交流,不是单方面的,有去无回不是互动,但互动不一定非要面对面进行;3、社会互动必须借助符号才能进行,这基于人们拥有共同的文化或经验,能够对符号所表达的意义进行理解。
符号有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之分。
在我们日常互动中,非语言交流(nonverbal communication)之多令人吃惊,通常情况下,在两个人交谈时,语言对情境的社会意义的表达平均不到35%,剩下的65%的意义都是由非语言的方式表达的(两种最重要的非语言沟通形式是身体语言和个人空间,前者包括动态或静态的体语以及面部表情。
)。
面部表情(facial expressions)、动态体语(gestures)、静态体语(posture)、个人空间(personal space)社会互动类型在社会学的先驱乔治·齐美尔(George Simmel,19世纪末德国社会学家,研究形式社会学)研究的基础上,人们区分出并且分析了许多种社会互动的主要形式,那些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最为突出的互动形式有交换、合作、冲突、竞争及强制。
社会学概论第五章 社会化
第四章社会化第一节社会化概述一、社会化的含义社会化是指人学习社会生活的技能、规范,获得个性,从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
二、社会化的类型1、初始社会化——主要发生在生命早期。
这种社会化的任务主要是向儿童传授语言和其他认知本领。
2、预期社会化——任务是为将来所要扮演的角色做准备。
3、发展社会化——又称继续社会化,在基本社会化的成果基础上所进行的社会化,对象是进入社会生活的社会成员,即现实社会中的成年人。
4、逆向社会化——晚辈向长辈传授文化规范、知识等。
5、再社会化——指个人改变以前是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符合社会要求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确立新的人生目标的过程。
三、社会化的意义1、从个人角度分析:首先,社会化是个人得以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独立生存的必要前提。
其次,(继续)社会化是个人适应社会变迁所必经的途径。
2、从社会角度分析:首先,没有经过社会化的人也就没有社会;其次,如果没有社会化,社会及其文化就不能保持一致性,共同的目标就无法实现。
最后,没有社会化,社会文化就不能世代延续和发展下去。
第二节社会化的条件和主体一、个人生物基础▪人有语言的能力▪人有思维的能力▪人有学习的能力▪人有较长的依赖生活期二、外界社会环境1、家庭2、学校3、同龄群体4、工作单位5、大众传播媒介第三节社会化的过程和机制一、关于社会化的若干理论1、人格发展理论人格可分为几个主要部分:认知(思想、知识水平、知觉和记忆);行为(技能、天赋和能力水平)以及情感(感觉与感情)。
(1)库利的“镜中我”理论首先,我们察觉到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其次,我们领悟了别人对我们行为的判断;第三,基于对他人反应的理解,我们评价自己的行为。
(2)米德的角色扮演理论米德将自我分为主我和客我两个部分。
主我包括每个人自发的、独一无二的、“自然”特征。
客我是自我的社会部分——对社会要求的内化和对那些要求的个人意识。
从米德的观点看,客我在社会化过程中经历了三个极不相同的阶段,有三种形式:模仿、嬉戏(角色借用)与群体游戏。
社会学概论第五章社会化
第五章社会化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化一、社会化的涵义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每一个人都是这两种属性的统一。
一方面,人是由动物发展而来的,因此人具有与动物类似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由于人的一切实践活动和行为是直接或间接地通过社会的形式表现出来,因而人又具有社会的属性(表现在:人能制造、使用工具,进行生产劳动;在生产实践活动中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
而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性。
社会化是社会对个人的文化教化和个人对社会主动选择与能动调适的统一过程。
社会化的内涵可从三个方面理解:(1)从时间方面理解,即个人社会化涉及到人生发展的全过程;(2)从内容方面理解,个人社会化关注到个人作为社会一员所应具有的全部文化遗产;(3)从关系方面理解,个人社会化注重个人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以及个人社会化的结果。
人的社会化作为个人与社会以互动的成果,是强制性和能动性的统一。
社会化带有强制性的特点①人类生命个体无先天行为模式,不会自然而然地成为社会人。
②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常常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社会化的主要功能(1)文化传承功能,社会化的功能之一,就是实现人类文化的传承和转移,包括前人的文化向后人的纵向传递,社区文化的横向渗透,以及新文化的创造和发展。
(2)社会稳定功能,社会化的最后的结果,是为社会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社会成员,使其在社会生活中担当一定的社会角色,这个角色要按社会结构为他规定好的规范办事。
培养合格的社会角色,既是社会化的成果,也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需要。
(3)个人自我完善功能,社会对个人而言,就是促使个人获得人格和完善自我。
人格通常是指一个人通过社会化而形成的观念、态度、性格与习惯等,使一个人比较稳定的生理、心理素质和行为特征的总和。
人格是个性与社会共性的统一体。
人的自我完善通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自己生理、心理状况的认识;二是对自我与他人、社会的相互关系的认识。
只有通过社会教化,才能使个人有一个完美的自我观念,并把对自我的认识与社会规范尽可能地协调一致。
《社会学概论》第5章 社会与社会结构
5.2 社会结构及其基本类型
5.2.1 社会结构及其基本单位
• •
1.地位 一个人在体系中所占的结构性位置,即某人在某一群体或社会 中确定的社会位置。
•
社会地位是指任何具有从社会角度规定了的权利和义务的社会
位置,通常是根据财富、声望、权力和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和多 寡做出的社会排列。(4)(P70)
5.2 社会结构及其基本类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由于结构这一概念能成为分析事物十分有用的工具,因而被广
泛引用到了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
5.2 社会结构及其基本类型
5.2.1 社会结构及其基本单位
•
在社会学中,社会结构一般是指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 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是社会体系组成部分之间的有机 联系。 在时光的流逝中,社会结构仍能保持其相对稳定性。
5.1 社会概述
5.1.2 关于社会概念的解释
• •
3.功能主义 功能主义认为,社会是一个具有自我适应能力的活的的有机体, 每个部分都有其合乎目的性的功能。
•
结构功能主义认为,社会是具有一定结构的系统,社会的各组
成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相互联系,并对社会整体发挥着必要的功 能。
•
结构功能主义的代表人物:美国的帕金森、默顿等。
• 导向可以是有形的,如通过法律等强制手段,或舆论等非强制 手段进行;也可以是无形的,如通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进行。
5.1 社会概述
5.1.1 社会的概念与基本功能
• • • •
3.社会功能 (4)继承和发展的功能 人的生命短暂,人类一代代更替频繁; 而社会则是长存的。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通过社会而得 以积累和发展。
社会学概论5-7
我们所说的客体不过是我们经验的产物。 我们所体验的客观世界,并不是客观世 界本身,而是我们想象的世界。当然, 对于同一社会的成员来说,他们对所遇 到的大多数情境是有着相同的定义的, 正是因为有相同的理解和定义,所以人 们的互动才成为可能。 人类的行动就是解释性行动。 ——布鲁默
第一节 社会互动的涵义与形式
第五章 社会互动
第一节 社会互动的涵义与形式 第二节 社会互动的符号 第三节 社会互动的理论 第四节 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
第一节 社会互动的涵义与形式
1.社会互动: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的符号和交往形式 而产生的相互影响的过程。(人会根据社会地位、社 会角色来选择自己的行动)2. 社会互动的 构成要素: (1)必须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互动主体。 (2)互动主体之间必须发生某种形式的接触。(语言 或非语言形式) (3)参与互动的各方有意识地考虑到到期待的报酬 时,将产生愤怒的情绪并出现攻击性行为;反 之,当得到甚至超过期待的报酬时,就会赞同 这种行为。 理性命题:人们在选择行动时,不仅考虑行动 后果的价值大小,而且考虑该行动后果的可能 性,通过理性权衡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行为。 (比如冒险)
“邻居们交换恩惠,儿童交换玩具,同事们交 换帮助,熟人交换礼貌,政治家交换让步,讨 论者交换观点,家庭主妇们交换烹饪技巧。” (布劳) 交换的报酬主要有四类:金钱、社会赞同、尊 敬和依从。其中金钱的价值最小,依从的价值 最高。 人们拥有的资源的不同决定了他们在交换中的 地位。交换中的不同地位决定了权力结构。
心理暗示
美国田纳西州有一座工厂,许多工人都是从附近农村 招募的。这些工人由于不习惯在车间里工作,总觉得 车间里的空气太少,因而顾虑重重,工作效率自然降 低。后来厂方在窗户上系了一条条轻薄的绸巾,这些 绸巾不断飘动着,暗示着空气正从窗户里涌进来。工 人们由此去除了“心病”,工作效率随之提高。 广告:丝滑巧克力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5)
1504—全国—社会学概论总分:100一、单选题(共30题,共30分)1、学校不再被视为社会实现其自我良性再生产的领域,而成为统治阶级用以生产与其特殊地位和利益相吻合的工具,这种教育的社会学分析视角是()(1分)A:冲突论视角B:互动论视角C:后现代视角D:功能论视角2、在组织过程中,组织成员之间通过各种形式的交往以传达思想、观点、态度、感情或情报的过程,被称为()(1分)A:组织沟通B:组织决策C:组织控制D:组织设计3、在集体行为的传统解释中,认为“应该把集体行为的形成和社会结构联系起来”的理论是()(1分)A:乌合之众理论B:价值累加理论C:理性选择理论D:搭便车理论4、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是不能评价和比较的,因为从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所赖以生存的环境来看,每一种文化模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这是文化多样性中的()(1分)A:文化中心主义B:文化霸权主义C:文化绝对主义D:文化相对主义5、著名资产阶级社会学家斯宾塞是()(1分)A:法国人B:德国人C:英国人D:美国人6、法兰克福学派所主张的理论道路是()(1分)A:社会批判理论B:常人方法学C:交换理论D:结构功能论7、为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属于社会学研究功能中的()(1分)A:预测性功能B:规范性功能C:解释性功能D:描述性功能8、我国明确地采用社会建设概念,是在中国共产党的()(1分)A:十五届三中全会B:十六届三中全会C:十六届四中全会D:十七届四中全会9、异质文化在传播、接触中出现的互相排斥的倾向和状态,被称为()(1分)A:文化融合B:文化传播C:文化冲突D:文化杂交10、由一对夫妇与父母和未婚子女聚居生活的家庭,被称为()(1分)A:丁克家庭B:重组家庭C:主干家庭D:核心家庭11、初级群体是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的基础群体。
属于初级群体的是()(1分)A:社团B:邻里C:职业D:学校12、社会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包括()(1分)A:两个阶段B:三个阶段C:四个阶段D:五个阶段13、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大规模社会流动的次数是()(1分)A:三次B:四次C:五次D:六次14、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中,对社会行动过程及结果予以主观意义理论的方法是()(1分) A:人文主义方法论B: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方法论C:实证主义方法论D:功能主义方法论15、非介入性研究法是指()(1分)A:观察法B:文献法C:访谈法D:实验法16、在霍尔的个人空间理论中,比较正式的场合保持的距离是指()(1分)A:个人距离B:亲密距离D:社会距离17、行动者之间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展开较量、争夺,这种社会互动的基本形式是()(1分) A:竞争B:冲突C:竞赛D:比赛18、根据角色规范化的程度,社会角色可以划分为()(1分)A: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B: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C: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D:制度性角色与互动性角色19、人在成年以后的社会化被称为()(1分)A:再社会化B:继续社会化C:重新社会化D:基本社会化20、以个人进出社会网络的难易程度的不同,可将社会网络分()(1分)A:互利形态和互补形态B:稳固形态和松散形态C:个人形态和群体形态D:封闭形态和开放形态21、在社会化的有关理论中,科尔伯格的理论认为()(1分)A:自我分成“主我”和“客我”两个部分B:一个人的自我形象是别人看他是什么样子的反映C: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找到自己的道德价值观D: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组成22、达到就业年龄且具备工作能力,谋求工作但未得到就业机会的状态,被称为()(1分) A:待业B:无业C:失业D:下岗23、世界城镇化进程主要有两种模式,其中属于市场主导型城镇化的是()(1分)A:欧美模式B:东亚模式C:非洲模式D:墨印模式24、以人们日常居住和生活的基层社区为载体,通过社区居民自治,社区与政府、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合作,建立一个和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现代城市管理制度和社会化服务网络相适应的社区支持系统,这一过程被称为()(1分)A:社区发展B:社区建设C:社区改革25、社区能够形成以社会互助为核心的社会支持系统,这是社区的()(1分)A:社会控制功能B:经济生活功能C:社会参与功能D:社会保障功能26、按经济地位和政治法律地位不同而互相区别的群体或社会集团,被称为()(1分) A:种族B:等级C:种姓D:阶级27、行为者个人将社会规范内化为自己持有的观念,从而自觉地按照社会规范的要求约束自己的社会行为,这种社会控制是()(1分)A:积极性控制B:微观控制C:制度化控制D:内在控制28、对社会发展总的方向、大目标、主要步骤与重大措施的设想,被称为()(1分)A:社会发展设计B:社会发展计划C:社会发展规划D:社会发展战略29、偏差性社会问题是指个体偏离或违反一定社会行为规范造成的社会问题,属于偏差性社会问题的是()(1分)A:毒品问题B:腐败问题C:贫困问题D:自然灾害问题30、从个体对教育的需求而言,可以把教育分为()(1分)A:经济教育和文化教育B: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C: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D:生存教育和地位教育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31、环境的功能表现在()(2分)A:环境对人类具有支持作用B:环境对人类具有供给作用C:环境对人类具有抑制作用D:环境对人类具有调节作用E:环境对人类具有文化启迪作用32、按照合作的发展程度,可以将合作划分为()(2分)A:竞争性合作B:自发性合作C:制度化的传统合作D:指导性合作E:契约式合作33、社会控制的特点包括()(2分)A:有限性B:人为性C:普遍性D:规范性E:多重性34、在中国社会学的恢复和重建过程中,费孝通借用中医学的术语“五脏六腑”来比喻社会学的建设,属于“五脏”的有()(2分)A:社会学概论B:学会组织C:图书资料中心D:专业研究机构E:社会心理学35、社会变迁的特点有()(2分)A:社会性B:必然性C:前进性D:非直线式E:全面性三、文字题(共12题,共60分)36、名词解释:社区(3分)37、名词解释:全球化(3分)38、名词解释:群体(3分)39、名词解释:社会流动(3分)40、名词解释:社会结构(3分)41、简述社会问题与个人困扰的区别(5分)42、简述家庭与婚姻的理论解释(5分)43、简述社会学的社会批评功能(5分)44、简述消费的特征(5分)45、简述中国城市群演进中面临的主要问题(5分)46、联系实际试述常见的社会角色失调的几种情况(10分)47、试述失范理论的基本观点(10分)1504—全国—社会学概论总分:100一、单选题(共30题,共30分)1、【考点】冲突论视角下的教育答案:A解析:冲突论认为,社会秩序不是建立在对共同价值的一致认可上,而是建立在统治阶级的控制权力上。
《社会学概论》第五章社会群体概述解析
• 理解: • 1.家庭以婚姻关系为基本特征,婚姻是 家庭的起点和基础,是连接家庭的第一 纽带。 • 2. 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是连接家庭 中的第二纽带。 • 3.家庭以其成员的共同生活活动为存在 条件。 • 4.家庭是正式群体。
• (二)家庭的建立的基础——婚姻 • 1.定义 • 婚姻是男女之间依照社会风俗或法律的 规定结为夫妻关系的一种社会制度。 • 2.婚姻的属性 • 自然属性:两性差别、性本能。 • 社会属性:克服主观随意性、符合社会 规范
• 3.婚姻的动机 • 自然因素:生理要求、延续后代。 • 社会因素:经济、政治、职业、感情精 神需求等各有侧重。 • 4.择偶标准 • 自然标准:年龄、相貌、身体。 • 社会标准:经济、政治、职业、文化、 宗教等。 • 一般是双重标准
• • • • • •
5.婚姻限制条件 血缘关系限制——近亲 民族限制——异族 宗教信仰限制——异教徒 阶级、阶层限制——门不当户不对 身体限制——某些疾病
二、家庭的类型 • 按照家庭婚姻和血缘关系以及家庭规模等综合 指标分: 1.核心家庭 • 由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 特点:只有一对夫妻关系、 • Double income on kids——丁克家庭 • 形成原因: • 追求生活享受、不愿受孩子拖累。 • 为事业 • 女性独立意识增强 • 减轻负担
2. 按照群体成员的互动关系特征为标准分为 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 主要划分标准是看成员之间是否有经常的 面对面直接交往。 (1)初级群体:又称作基本群体、首属群体, 是社会群体中最古老、最基本的形式,是 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的基础群体。 • 如家庭、邻里、游戏伙伴等。
(2)次级群体:又称作次属群体,是人们为 了达到一定的社会目的而建立起来的。 • 如学校、职业群体、社团等。
社会学概论(5th)
调适
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环境的要求 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调适,即社会调适
27
为什么存在调适? 1、由冲突引起的调适,任何冲突都不可能 无休止地进行下去,总要有个结局。 2、有社会发展或变迁引起的调适 3、由文化交流或迁移引起的调适
28
调适的种类 和解 妥协 统治与服从 容忍 权变 突转 顺从
29
22
冲突的原因
23
冲突的种类 个人冲突和集团冲突 经济冲突、政治冲突、思想冲突、文化冲突、 宗教冲突 阶级冲突、非阶级冲突
24
冲突的类型 口角 拳斗 械斗 仇斗 战争 论战
25
冲突的社会作用 消极作用 积极作用 1、促进群体内部的团结 2、促进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 3、文化冲突可以促进社会进步 4、思想冲突可以促进学术思想的发展
15
竞争的种类 经济竞争 政治竞争 文化竞争 地位竞争
16
个人竞争 集团竞争
17
竞争的方法 1、破坏法 2、宣扬法 3、改革法 4、专业化
18
竞争的社会作用 讨论
19
冲突
冲突及其产生的根源 冲突与竞争的区别?
20
21
冲突带有情绪上的敌对 有的冲突双方有深刻的仇恨 冲突的根源是个人或集团间在利益、意见和 态度方面的根本对立
3
社会互动的分类: 直接互动 间接互动
4
社会互动的理论
1、形式主义互动理论 互动形式是指在各种各样的情境中发生在社 会生活中稳定的、模式化的方面,它是从无 限丰富的互动内容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就像 从丰富多彩的语言中抽象出语法结构一样。
5
2、精神自我理论 米德 儿童并不具有天生的自我意识,人的自我意 识来源于社会互动。在社会互动中,学习和 使用语言符号,通过角色扮演和他人对自己 扮演角色的反馈,逐步形成自我意识,人格 的发展是个体在与他人使用符号进行交往过 程中掌握社会观点,并学会扮演社会期望角 色的过程。
《社会学概论》第5章社会与社会结构
《社会学概论》第5章社会与社会结构社会学概论是一门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规律的学科,第5章主要讲述了社会与社会结构的相关内容。
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中不同个体之间的相对稳定的关系和地位的有序。
本章介绍了社会结构的组成要素、社会结构的功能和特点,以及社会结构的类型和变迁等内容。
社会结构的组成要素主要包括人口、社会角色和社会组织。
人口是社会结构的基础,不同的人口特点会对社会结构产生影响。
社会角色是指人们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如家庭角色、工作角色等。
社会组织是指各种社会团体和组织,如政府、企业、学校等。
这些组成要素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社会结构的基础。
社会结构具有多种功能和特点。
首先,社会结构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和适应社会生活。
通过社会结构,人们可以了解社会中不同群体的分工和相互依存关系,从而更好地发挥个人的作用。
其次,社会结构可以提供社会秩序和稳定。
社会结构规定了人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保持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此外,社会结构还具有灵活性和动态性,可以根据社会变化而发生相应的调整和变化。
在社会结构的类型和变迁方面,本章介绍了传统社会结构、现代社会结构和后现代社会结构。
传统社会结构以农业社会为基础,具有明确的等级和身份制度,社会关系相对稳定。
而现代社会结构以工业社会为基础,具有更加复杂的分工和不断变化的社会关系。
后现代社会结构则强调多样性和流动性,弱化了等级的存在,并呈现出个体主义和多元化的特点。
此外,社会结构也会随着社会变迁而发生变化。
社会变迁包括社会革命、经济变迁、科技变革等多种形式,这些变迁都会对社会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社会结构的变迁也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为社会成员提供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在我看来,社会与社会结构是社会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只有了解和分析社会结构,才能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和社会规律,从而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
通过对社会结构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从而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和实现个人价值。
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 (5)
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前言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的学科。
作为一门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的学科,社会学不仅仅关注社会现象的表面现象,更深入地探索社会背后的根本原因和影响力。
本文旨在介绍社会学概论的形成性考核,探讨其目的、内容及如何进行评估和改进。
1. 形成性考核的目的社会学概论的形成性考核是为了评估学生对社会学基础知识和理论的掌握程度,以及培养学生分析社会问题和运用社会学方法的能力。
形成性考核的目的有以下几点:•评估学生对社会学概念的理解:形成性考核可以测试学生对社会学概念、术语和理论的理解程度,包括社会学的核心概念、方法论和科学性。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形成性考核可以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进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包括对社会问题的分析、解决和评估。
•鼓励学生的合作和团队精神:形成性考核可以通过小组讨论、项目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团队精神,并提高学生的互动与交流能力。
2. 形成性考核的内容社会学概论的形成性考核内容应涵盖以下几方面:•概念和理论:考核学生对社会学概念、理论和核心观点的掌握程度,包括社会学的定义、范畴、方法和特点等。
•理论应用:考核学生对社会学理论的应用能力,包括将社会学理论运用到实际社会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实证研究:考核学生对社会学科研究方法的了解和运用能力,包括社会学研究的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等方面的能力。
•文献阅读与批判:考核学生对社会学文献的阅读与批判能力,包括对社会学研究文献的理解、评估和批判。
3. 形成性考核的评估方法形成性考核的评估方法多样化,可以使用以下几种方式:•课堂测试:通过课堂小测、问答等形式,评估学生对社会学概念、理论和方法的掌握情况。
•书面论文:要求学生撰写社会学论文,包括对特定社会问题的分析、理论应用、数据收集与分析等,以测试学生的思考和写作能力。
•小组讨论与展示:要求学生参与小组讨论,探讨特定社会问题,并进行展示,评估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社会学概论--第五讲社会群体和组织-663
(三)社会群体的结构
1、群体规模
二人组合:最早也是最基础的群体组合二人 群体的纽带可能是最亲密的。
三人组合:较不稳定的组合,也是最基本 的“复杂群体”。
五人群体:可能是最为有效的组合,因为 较易达成内部平衡,成员可以比较容易地 从一种角色转向另外一种角色。。
2、群体角色区分:任何群体都会产生最基本的 角色分工,有助于群体目标的实现。
第四,按显著程度考察,可分为显性目标和隐性 目标。
(三)社会组织的结构
正式结构:指导组织成员活动的明确的规 定、纪律和程序,其功能搜保证富有成效 地达成组织目标,每个成员在这一结构里 都具有明确的职责和权利义务关系。
正式结构包括:规章、条例、命令、时间表 等等,约束机制也是其中一部分,包括奖励 性的和惩罚性的。
冲突观念的发展
传统的冲突观 □冲突是可以避免的。
□冲突是导因于管理者的无能。 □冲突足以妨碍组织之正常运作,致使最 佳绩效无从获致。 □最佳绩效之获致,必须以消除冲突为前 提要件。 □管理者的任务之一,即是在于消除冲突。
现代的冲突观
□在任何组织形态下,冲突是无法避免 □尽管管理者之无能显然不利于冲突之预 防或化解,但它并非冲突之基本原因 □冲突可能导致绩效之降低,亦可能导致 绩效之提升。 □最佳绩效之获致,有赖于适度冲突之存 在。 □管理者的任务之一,即是将冲突维持在 适当水准。
科层制
科层制是现代社会的一种主要潮流,它以明 确的、抽象的,正式的规则和程序逐步替代 了传统的社会组织方法,它体现了社会组织 的理性化过程,
科层制研究大多遵循马克斯·韦伯的研究路 径,以他的理想型分类为科层制下定义。
科层制的基本特征
1、全体成员分化为较小的部门,每个部门 的职责都有详细描述,人员工作都有严格规 划。
第五章 人的社会化 《社会学概论》PPT课件
代差是指社会的不同世代之间在价值观念和行为选 择方面出现的差异、隔阂,甚至冲突,它反映的是社会 结构、社会生活变化的速度和程度。 S 3.网络的冲击 (虚拟社会化 )
社会化的影响因素及程度 家 社 学
庭会 校
出生
7岁
18岁
大学毕业 退休 死亡
(1)感觉运动阶段(从出生到2岁) (2)前运算阶段(2~7岁)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4)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
第四节 社会化的过程与问题
一、社会化的过程 生命周期,即一个人从生到死的整个
过程。根据身心发展的特点,生命周期 可以划分为若干阶段。
阶段不同,人的身心发展状况有很大 的差别,社会化也有不同的任务和特点。
民主型、专制型、权威型
2. 学 校
❖ 学校是专门为社会化目的而 设立的学习机构,强调社会化 的专门性、系统性,带有强制 性。
学校是一个组织机构。有一 系列的规章制度。学生必须学 习和遵守这些行为规范和准则, 按规范的要求扮演自己的社会 角色,理解和把握在组织群体 中的人际关系。
3. 同龄群体
特点:
二、社会化的环境
人的社会化过程会涉及一系列个人、群体和机构,其中最 重要和最有影响者被称为社会化的主体。这些主体主要 包括:
S 1.家庭 S 2.学校 S 3.同龄群体 S 4.工作单位 S 5.大众传播媒介
1. 家 庭
(1)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是 一个人社会化的开端,它为个人一 生的社会化奠定了基础。 (2)家庭环境对个人社会化的意义 在于对儿童感情和爱的培养。 (3)家庭中父母的权威对儿童社会 化具有重大影响。 管教孩子的几种方式:
05社会学概论课件(自考)第五章社会互动
四、竞争
(一)竞争的概念 竞争是指行动者之间为了共同的目标而 展开的较量、争夺,它是社会互动的一 种普遍可见的方式。 社会的资源是有限的,有的人得到了, 另外的人就得不到,有人多得了一些, 另外的人就少得了。所以如果人们都想 获得这些有限的资源,竞争就不可避免 地存在。
竞争和冲突的不同之处在于:竞争关心 的是目标而不是对手,竞争都是在一定 规则下进行的,有些规则强调的是参与, 通常在竞争中打败对手不是主要目的。 我们可以将竞争看成是一种合作性的冲 突。 和冲突相同的是,竞争的一方达到目标, 而另一方面临失败。
人们通过角色借用来理解他人对某些符 号所赋予的意义。 即通过设身处地的方式,站在对方的立 场来阐释互动的情境,来决定自己应该 如何行动
(二)拟剧论 拟剧论是用表演和比喻来说明日常生活 中人的互动的理论。 基本观点:社会是一个舞台,全体社会 成员是在这个舞台上扮演不同角色的演 员。他们都在社会互动中“表演”自己, 塑造自己的形象并更好地达到自己的目 的。
1、普遍性 2、多重性 3、滚珠性 4、多向性 5、隐蔽性
三、社会网络的形态及其功能
(一)封闭形态和开放形态 以个人进出该社会网络的难易程度的不 同来区分。 有的社会网络比较排斥新成员的加入或 者对新成员的加入有严格规定,一旦加 入这样的社会网络,也很难退出该社会 网络,这样的社会网络就是封闭形态的, 反之,就是开放形态的社会网络
2、库利 库利的“镜中之我”理论认为:人的自 我是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由社会互动 所形成的。 个人所处的每一种社会关系都表现为自 我的反映,这种反映构成了个体的身份。 人们生活在一个镜子的世界中,每一面 镜子都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反映人, 从这些反映中,人们就可以来逐步明确 自己的身份
社会学概论第五章
(二)模仿
• 1、模仿的概念 识记:在没有外在压力的条件
下,个体受他人影响,而仿照他人,使自己与之 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似的现象。
• • • •
2、模仿的意义 领会 (1)模仿是学习的基础。 (2)适应作用。 (3)增进群体的凝聚力。
• 暗示与模仿的关系 简单应用
• • • • • • • 是一对基本的社会互动方式。 暗示是模仿的对象, 模仿是暗示的结果。 它们是互 动行为的两个方面:从刺激方面看,是暗示;从 反应方面看,是模仿。二者不可分离。
(三)交换
• 1、交换的概念 识记 • 交换指的是在一定的规则下,行为者为了获得回 报而行动并获得回报的社会互动形式。 • 2、交换的构成要素识记 • 交换有四个构成要素:(1)目标;(2)付出; (3)回报;(4)效益。 • 3、交换的类型 • 从交换所获得的回报来看,交换可以分为两种类 型:(1)物质的交换;(2)非物质的交换。 • 4、交换存在的社会基础 • 交换存在的社会基础是社会差异。
习 题
单 选
1、在社会互动的理论中,从互动个体的日常 自然环境去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理论派别是 • A.日常互动论 B.拟剧论 C • C.符号互动论 D.常人方法学 2、社会网络的形态以个人和社会网络连接的 紧密程度不同来区分,可以分为 A • A.稳固形态和松散形态 • B.互利形态和互补形态 • C.封闭形态和开放形态 • D.集中形态和分散形态
(六)冲突
• 1、冲突的概念 识记 • 指不同行动者之间相互反对或阻止对方意图 的自觉行为。 • 2、冲突的类型 识记 • (1)从冲突的规模来看,冲突可分为群体 之间的冲突和个人之间的冲突。 • (2)从冲突的性质来看,冲突可分为经济 冲突、政治冲突、文化冲突、种族冲突以及 阶级冲突。 • (3)从冲突的方式或程度来看,冲突可分 为显性冲突和隐性冲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B.
C.
D.
2、文化模式研究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
A.
B.
C.
D.
、组成文化的最小的单位是(
A.
B.
C.
D.
、社会学正式出现于(
A.
B.
C.
D.
、“镜中我”这一概念是由(
A.G
B.C
C.
D.
6、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社会的本质是(
A.
B.
C.
D.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
A.
B.
C.
D.
8、文化往往具有比较广泛的意义,这主要是指文化的(
A.
B.
C.
D.
A.
B.
C.
D.
10、“性善论”是由(
A.
B.
C.
D.
11、下列属于评比性文化的是(
A.
B.
C.
D.
12、在社会化的所有场所中,最重要、最为直接、最为持久的是(
A.
B.
C.
D.
13、文化发展和演进的主流应该是(
A.
B.
C.
D.
14、文化冲突论的代表人物是(
A.
B.
C.
D.
、下列不属于亚文化的是(
A.
B.
C.
D.
16、《自杀论》的作者是(
A.
B.
C.
D.
17、个人开始直接、全面的学习和承担成人责任和权利通常发生在(
A.
B.
C.
D.
18、在青年时期,影响人们社会化的主要是因素是(
A.
B.
C.
D.
19、同辈群体的影响在(
A.
B.
C.
D.
20、第一次使用社会学一词是在(
A.
B.
C.
D.
21、专门为社会化目的而建立的社会化机构是(
A.
B.
C.
D.
22、社会学的创始人:(
A.
B.
C.
D.
23、首次提出实证一词的思想家:(
A.
B.
C.
D.
24、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
B.
C.
D.
、根据人们获得社会角色的方式不同可以将社会角色划分为:(A.
B.
C.
D.
、社会学在中国的恢复和重建后,对中国社会学产生较大影响的社会学家是(A.
B.
C.
D.
27、在所有的大众传媒中,影响最大的是(
A.
B.
C.
D.
28、社会学在中国的恢复和重建工作在()
A.1952
B.1958
C.1978
D.1979
二、多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