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操作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探“问题导学法”课堂教学模式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探“问题导学法”课堂教学模式人教版新课标问题导学教学法,可以理解为一堂课的教学模式,也可以理解为一个学习单元(包括一个学习环节)的教学方式。
因此,在实施中,应根据学习内容、教学要求来设计问题导学法。
根据问题导学法的原理和新课程实施要求,通过创设特定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在解决面临的问题中,主动获取和运用知识、技能。
激发其学习主动性、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教学法以学生在教师的导学下自主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为宗旨。
它不惟形而惟实,不惟新而惟效,求常态而不求包装,把课堂的聚焦由“老师教得怎么样”转向“学生学得怎么样”,明确了衡量有效课堂的三条标准:即以学生“愿学不愿学”、“会学不会学”、学会没学会”为标准。
“问题导学法”课堂教学模式具体操作:一、问题情境导入。
一个好的导课设计,意味着成功了一半。
通常可采用复习旧知、迁移类推、谜语、儿歌、讲故事的多种方法,创设情境,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学习目标认定。
师生共同围绕本课教学目标、重难点以及预习中的困惑制定几个问题,明确本课学习的内容。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学习目标的基本手段。
但目前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缺失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问点随意,缺乏目的;有的问题肤浅,缺乏思维力度;有的问法呆板,缺乏技巧;有的不考虑时机,机械发问;有的习惯于包办代替,不重视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探寻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我认为,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精心选择问点,明确提问的目的所谓问点,就是提问的切入点。
同一篇课文,可以设问的时间、方法很多,但不能随意设问,这就需要我们精心选择问点。
问点的选择一般要把握以下几点:1.问点要着眼于突出教材重点。
在教材重点处设置问题,要求老师不仅要准确理解教材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而且要紧扣教学目标,巧妙地设问。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导学法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导学法语文课堂教学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仅是教授学生阅读、写作和语言表达的技能,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造力和情感态度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思考、积极参与并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是非常关键的。
而问题导学法正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思维,引导他们主动学习的有效教学方法。
本文将就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运用问题导学法进行探讨。
一、问题导学法的基本理念问题导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引导,以引发学生思维为目的,以促进学生学习为手段的教学方式。
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以问题为切入点,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讨论和思考,通过自主发现、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而在语文课堂中,问题导学法更是可以帮助学生主动积极地理解语文知识,培养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二、问题导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应用1. 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
比如在阅读课中,可以提出一些问题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容:为什么作者会用这样的词语来描绘这个场景?你觉得这个故事的主题是什么?你能从文中找到哪些细节来支持你的观点?通过这样引导性问题的提出,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开展课堂讨论,促进学生互动问题导学法还可以通过开展课堂讨论的形式来促进学生的互动交流。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讨论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或全班的形式下进行讨论。
比如在写作课上,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个话题并在小组中展开交流,激发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和观点交流,让他们从中学会尊重不同声音,培养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力。
3. 设计情境化问题,拓展学生思维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情境化的问题来拓展学生的思维。
比如在诗词鉴赏课上,可以设计一个情境化的问题:如果你是这首诗的作者,你会在哪里寻找灵感?你会用什么样的词句来描绘这个情景?通过这样的情境化问题设计,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词的内涵和意境,让他们从中感受到语言艺术的魅力。
问题导学教学实施方案
问题导学教学实施方案教学实施方案:问题导学一、引言问题导学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本文将介绍问题导学教学的实施方案,包括教学前的准备工作、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实施步骤和教学后的总结评价。
二、教学前的准备工作1. 设计问题: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前期知识水平,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问题。
问题可以是开放性的,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
2. 确定目标:明确问题导学的教学目标,即通过问题导学使学生达到的认知和技能目标。
3. 准备材料:准备与问题相关的教学材料,如图片、实物、文献等,以便学生获取信息并深入研究问题。
4. 安排时间:合理安排问题导学的时间,确保能充分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
三、教学过程的具体实施步骤1. 提出问题:在课堂开始时,向学生提出问题。
可以通过引入实例、故事或图片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
2. 分组讨论:根据班级的规模,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
每个小组讨论后,代表小组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并提出问题的不同解释或答案。
3. 引导思考: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背景、可能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引导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
4. 探究实践: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探究,以验证他们的假设和解决问题的方案。
可以进行实验、观察、调研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问题的解决过程。
5. 资料整理:引导学生整理和归纳他们的探究结果,总结出有关问题的关键概念和理论知识。
6. 学习反思:指导学生反思问题导学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认识到问题导学对于学习的价值和作用。
四、教学后的总结评价1. 总结提升:总结学生在问题导学过程中的学习成果和经验,梳理学生的认知框架和学习重点,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 评价反馈: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和成果进行评价,并给予及时的反馈。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思考,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思维深度。
3. 教学反思:教师要及时反思问题导学的教学过程和效果,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
小学语文问题导学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问题导学的策略研究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教育也逐渐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问题导学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策略,它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启发。
本文将从如何进行问题导学入手,探讨小学语文问题导学的策略研究。
一、问题导学的概念问题导学是指在教学中针对性地布置问题,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独立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
问题导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知识、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规律,从而达到知识的掌握。
1.确定问题在落实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前,要先确定研究方向,明确问题的出发点和解决方法,确定小学生能够理解并接受的问题。
2.导入问题通过多种方式带出问题,例如采用启发式问题、开放性问题等方法。
要注意保证问题简单明了,易于理解。
3.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导学的核心是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
引导学生思考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开放性讨论、案例分析等。
4.组织学生交流学生在各自思考完问题后,将自己的思考与结果进行交流和总结,教师和其他学生也可以对其进行评估和提出意见。
5.总结问题通过总结学生的交流和思考,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最终得到问题的解决方案,达到问题导学的目的。
1. 鼓励学生自主思考问题导学的核心是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采用分组讨论、小组竞赛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空间,鼓励他们自主解决问题。
问题导入是问题导学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问题导入阶段,创造出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对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3. 教师的问题引导技巧教师在问题导学中应充分运用提问、引导、提示等技巧。
提问不能过于直接,应该灵活运用,让学生主动参与。
引导可以通过演示、示范等方式,使学生对问题的深层次理解。
提示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应该逐步给予,避免过度提示。
问题导学法实施方案
问题导学法实施方案一、问题导学法的概念。
问题导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
问题导学法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问题导学法强调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实践和反思,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问题导学法的实施原则。
1.以问题为核心。
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以问题为核心,通过提出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
2.注重情境化教学。
问题导学法强调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问题的存在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倡导合作学习。
问题导学法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注重反思和总结。
问题导学法强调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不断反思和总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学习效果。
三、问题导学法的实施步骤。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开始前,可以提出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提出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考能力。
3.设计情境化的学习活动。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化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问题的存在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5.鼓励学生反思和总结。
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总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学习效果。
四、问题导学法的实施效果。
问题导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导学法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导学法1. 引言1.1 导言问题导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能够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进行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介绍问题导学法的定义、特点、应用实例,以及其优势和局限性。
我们将提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改进方向,希望可以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演示文稿结束】2. 正文2.1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1. 教学内容单一。
目前很多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单一,重点放在课本知识的传授上,缺乏足够的启发和引导,导致学生缺乏对语文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应用能力。
2. 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讲解和讲义为主,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动力,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3.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由于课堂内容和方法的单一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低,很难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去,容易出现学习疲倦和厌学情绪。
4. 学生语文素养普遍较低。
目前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较低,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均有待提高,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加强相关训练。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存在着内容单一、方法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和语文素养普遍较低等问题,需要通过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2.2 问题导学法的定义问题导学法是指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问题导学法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设置充满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在问题导学法中,教师的角色更多是引导者和指导者,通过适时的提问和引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
小学语文问题导学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问题导学式教学的实践研究一、研究背景㈠缘起创造始于问题。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
问题更是学习的基点,有了问题,才能诱发和激起学生求知欲,才会深入思考与主动解决,进而形成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思想。
带着问题的学习,才是深层和本质的。
纵观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已一改以往教师“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尝试进行着问答式的课堂教学活动。
但同时也隐含着许多不足,有待于我们去进一步思考与探索。
㈡现状调查与分析为了了解目前学习活动中“问题”的实效,我们将一堂语文公开课进行了课堂实录、量化分析,结果如下:表1:问题类型对比表表2:问题解决对比表1、问题类型对比表分析⑴提问次数分析通过比较师生提问次数与问题类型,我们明显发现现行课堂教学提问存在以下问题:①教师“一言堂”。
教师大量的提问,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回答的状态,缺乏师生“对话式”的答问行为。
②学生“无问题”。
表中只有一学生向老师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反映出学生不敢提问,不会提问的现状。
⑵提问类型分析①事实记忆理解类问题占60%,忽略应用、综合层次的问题,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
②组织性问题过多占30%,多数存在口头禅式语言,如“是不是?会做吗?”,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层性。
③问题答案统一,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④问题散乱孤立,缺乏层次性、启发性,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
2、问题解决对比表分析⑴教师自问自答、无反应的解答形式占20%,可见无效提问较多。
⑵对问题的解决中齐答和举手指定答占了近75%,学生回答方式比较集中单一。
⑶解决问题的学生范围有限,集中在约1/3学生左右,基本是较好层次的学生,相对而言,中下生没有回答机会。
⑷解决问题只是简单地回答问题,没有获得个性化体验、生成新的学习方法和思想。
㈢问题的提出基于上述认识与思考,我们发现课堂中教师的地位仍是坚不可催,虽有师生问答,但不少教师只以解决问题、获得既定答案为目的。
小学语文问题导学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问题导学的策略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小学语文问题导学的策略研究。
首先分析了小学语文问题的现状,指出存在的挑战和难点。
随后探讨了小学语文导学策略,包括如何提高导学效果和实施策略的建议。
最后对小学语文导学策略的评价进行了总结,强调其重要性,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文章旨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有效的导学方法,帮助提升语文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通过本研究,将有助于改善小学语文学习的现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问题导学、策略、研究、现状分析、探讨、提高效果、实施建议、评价、重要性、未来方向、导学效果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语文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学科,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具有重要影响。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阅读理解能力不足、写作表达能力差、词汇运用不当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也制约了语文教学的有效开展。
当前,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也正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研究如何有效地引导小学生解决语文学习中的问题,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效果,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小学语文问题导学的策略研究,可以有效地探讨和总结解决小学生语文学习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为教师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语文问题导学的策略,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小学语文问题导学的策略,从而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的效果。
通过深入分析小学语文问题的现状,并结合教学实践,探讨适合小学生的导学策略。
寻找有效的方法和建议,帮助教师更好地实施语文导学策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和提高综合素质。
通过评价现有的小学语文导学策略,总结经验教训,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为推动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导学法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导学法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也是学生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问题导学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解决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问题导学法的理论基础、教学策略和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一些启发和帮助。
一、问题导学法的理论基础问题导学法是以问题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启发式教学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
启发式教学理论认为学习不应该是被动的接受,而应该是主动的探究,学习的过程就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通过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造力。
认知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通过自主探究和发现,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通过解决问题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问题导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问题导学法的教学策略1. 提出引导性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提问,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问题要设计得具有启发性和争议性,让学生在思考中掌握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组织小组讨论。
在问题导学法中,小组讨论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讨论一个问题,互相交流,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3.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问题导学法中,教师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鼓励他们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能动性。
4. 开展课堂互动。
问题导学法要求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密切互动,教师应该发挥引导、促进的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建立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良好互动关系,促进教学过程的有效进行。
三、问题导学法的实施效果1.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问题导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使学习变得更有趣味和挑战性。
小学语文问题导学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问题导学的策略研究【摘要】本文探讨了小学语文问题导学的策略研究。
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接着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注重情感体验和巩固知识点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导学策略。
通过分析这些策略的重要性,指出了小学语文导学的实践意义。
最后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希望能够进一步完善小学语文问题导学的策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小学语文教育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启示,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问题导学、策略研究、学习兴趣、积极思考、情感体验、知识点、实践意义、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语文是学生接触语言文字的起点,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的重要阶段。
然而在小学阶段,学生往往会遇到各种语文学习问题,比如学习兴趣不高、思维不活跃、缺乏情感体验等。
这些问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影响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研究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语文问题导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成为当前语文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
只有通过科学的导学策略,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考,注重情感体验,巩固知识点,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语文问题导学的策略研究,希望通过对导学策略的探讨和分析,为教师提供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水平。
通过研究,我们也可以为未来的教育教学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和展望。
中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引发了对于小学语文问题导学的研究和探讨。
1.2 研究目的小学语文问题导学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索有效的导学策略,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的效果和兴趣。
通过研究不同的导学方法,可以发现适合小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考,注重情感体验,巩固知识点,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成绩和综合素养。
研究小学语文问题导学的策略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为小学语文教育的改进提供参考,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问题导学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问题导学的策略研究导入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经过不断的积累、演化和深化,才能逐渐形成扎实的语文基础。
其中,问题导学是一种重要的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主动思考、积极探究的习惯,促进他们对语文知识的主动理解和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问题导学的策略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
问题导学的概念问题导学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其核心思想是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
问题导学教学法侧重于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通过动手实践、交流讨论等方式深化了解,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强化学习效果,提高学习质量。
1. 以问题为导向问题是问题导学的核心,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准确、具体、覆盖面广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并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引导其理解相关知识点和掌握解题方法。
2. 引导思考、发现问题问题导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因此,教师需要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提问、启示,开展课前预热、课中引导、课后拓展等环节,先让学生感知问题的存在,从而提高引导效果。
3. 注重启发式教育问题导学属于启发式教育的范畴,其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主发现、积极实践、深化理解,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借助图表展示、课件展示、实践案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以启发式教育为基本模式,建立课堂的互动性和活跃性。
4. 坚持合作学习问题导学也可以通过合作学习来实现,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探究问题、讨论问题,激发彼此之间的思维碰撞和相互启发,以此提高学习效果。
5. 注重结果导向问题导学不是一个单纯的探究活动,其目的最终是要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方法、提升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坚持结果导向的原则,加强学生思考训练和技能训练,同时注意及时总结和评估学习成果,反馈学生已取得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
总结通过以上问题导学的策略,可以帮助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更加主动、灵活和有效地掌握知识,并在语文应用和思维能力方面取得不同的进步。
小学语文问题导学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问题导学的策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语文问题导学的策略研究是当前教育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和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小学语文教学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效果不明显等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和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如何有效地解决小学语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小学语文问题导学的策略研究旨在通过系统的研究、总结和分析,探索有效的导学策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通过深入研究小学语文问题导学的策略,可以更好地指导实际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为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对小学语文问题导学的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小学语文问题导学的策略,明确导学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有效性评价,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效性和深入性。
通过研究,希望能够总结出一套有效的导学策略,帮助老师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拓展小学语文导学策略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为优化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2. 正文2.1 小学语文问题存在的现状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小学生们面临更多种类的课外活动选择,学习语文的兴趣逐渐减弱,导致学习动力不足。
2. 学生基础薄弱。
由于小学语文是学生接触的第一门语文学科,许多学生在阅读理解、写作等方面存在基础薄弱的情况。
3. 教学方式单一。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主要以讲解和默写为主,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
5. 学生学习方法不当。
问题导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策略分析
问题导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策略分析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课本知识的困难程度不断增加,运用问题导学方法,既可以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又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成绩。
在运用问题导学的同时,还应注意创设情景,充分运用课外优质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途径,使教学更具科学性和有效性,进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问题导学;小学语文;实践策略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问题导学的问题(一).教育观念的更新在小学教育中,有一些教师的教学理念并没有根据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进行更新,仍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讲解方法,在课堂上带领学生用读课文、写生字、做题等形式学习语文知识。
这种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但从长远来看并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再加上家长和社会普遍关注学生的成绩,这样就会使教师的教学侧重点偏向于成绩提升,从而忽略问题导学法的应用。
(二).教师素质有待提高要想有效凸显问题导学法的优势,必须依靠教师专业的教学素质,设置与教材内容和学生接受能力相符的各种问题,才能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
但是一些教师对问题导学法的概念和意义没有深度了解,认为在课堂上只要提出问题就是问题导学法,殊不知,没有挑战性的问题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同时会降低学生兴趣。
由此可见,受到教师专业素质的影响,问题导学法的效用难以有效发挥。
(三).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需要改进在课堂上使用问题导学法的前提是师生之间有良好的互动关系,只有这样,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才会共同参与讨论。
但实际情况是,课堂上教师对学生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对教师的看法依然停留在严肃刻板的印象中,学生将教师看作权威的象征,只要教师站在讲台上,学生就会一言不发,认真听讲。
因此,在课堂上一些学生不敢参与讨论,更不敢举手回答教师的问题。
这样一来,紧张的师生关系也会阻碍问题导学法的顺利推进。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问题导学的具体措施(一).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小学语文问题导学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问题导学的策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在学生的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多和学习成绩的竞争加剧,小学语文学习存在着一些问题。
很多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遇到难题,导致学习效果不佳,甚至产生了厌恶学习语文的情绪。
解决小学语文学习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
对小学语文问题导学的策略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如何有效地解决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共同关注的焦点。
1.2 研究意义小学语文问题导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引导和解决的一种教学策略。
其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小学语文问题导学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动脑筋思考、查阅资料、与同学讨论,从而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小学语文问题导学有助于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问题。
通过教师对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跟踪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为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帮助提供依据,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语文问题导学还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
在问题引导和解决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与学生密切合作,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困难,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这种师生互动不仅在语文学习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有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理解,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小学语文问题导学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实践价值,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习困难解决和师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对小学语文问题导学的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1.3 研究目的小学语文问题导学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法,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通过研究,我们希望能够:1. 分析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常见的困惑和难点,找出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为针对性的教学提供依据;2. 探讨小学语文问题导学的重要性,明确其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3. 提出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4. 实践小学语文问题导学的具体操作步骤,验证其在实际教学中的有效性;5. 对小学语文问题导学进行评估和总结,总结经验,发现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依据和思路。
小学语文问题导学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问题导学的策略研究随着小学生语文学习的深入,许多学生在阅读理解、作文表达等方面遇到了困难,导致学习兴趣不高、成绩不理想。
如何针对小学语文问题开展有效的导学策略成为了当前教育工作者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教师、家长和学生三个角度探讨小学语文问题导学的策略,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动态,灵活应对学生的问题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问题导学时,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困难点。
通过及时的诊断分析,可以帮助教师找准学生的学习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案,提供精准的教学辅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应该有耐心地倾听,给予鼓励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应该设计一些多样性的教学活动,增加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课外阅读、写作比赛、语文游戏等形式,帮助学生增强语文能力,并且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需要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设计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诸如PPT、视频等形式,可以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全面提高小学语文问题导学的效果。
二、家长需要积极参与学生的语文学习,建立和谐的学习氛围家长是孩子学习和生活的第一任教师,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更应该积极参与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孩子一起共同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家长可以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引导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写作训练,帮助学生找准自己的学习困难点,形成良好的习惯。
家长可以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陪伴孩子一起朗读、朗诵、讨论名著,使孩子在阅读中享受快乐、获取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长不仅需要重视语文学习,还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态度和情绪变化。
通过和孩子进行交流,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是家长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帮助孩子调整心态,保持学习的热情,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
小学语文问题导学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问题导学的策略研究导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问题导学的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问题导学的原理、策略和实施过程等方面进行研究。
一、问题导学的原理问题导学的原理是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导学强调学生的自主思考和探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答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问题导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的知识整理和运用。
二、问题导学的策略1.启发式问题导学启发式问题导学是通过提出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答案。
启发性问题可以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或者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等思维活动。
通过启发性问题导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探究性问题导学探究性问题导学是通过提出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实践和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答案。
教师可以通过实验、观察、调查等方法,让学生动手实践、亲身体验,通过探究性问题导学,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问题导学的实施过程问题导学的实施过程包括问题提出、问题导入、问题讨论和问题解决等环节。
教师通过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然后,教师通过问题导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和分析;接着,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通过集体智慧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答案;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四、问题导学的效果评价问题导学的效果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观察和讨论等方式进行评价;思维能力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创意作业等方式进行评价;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综合评价、解决实际问题等方式进行评价。
小学语文问题导学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问题导学的策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常常会遇到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的情况。
这些问题可能涉及到阅读理解、写作能力、语法应用等方面。
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效果,成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通常是主导整个学习过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和探究精神。
小学语文问题导学的策略应运而生,旨在通过一系列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目前对于小学语文问题导学的研究还比较有限,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
有必要深入探讨小学语文问题导学的概念、策略及实施效果,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更科学的指导。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语文问题导学的策略研究,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研究背景】1.2 研究意义小学语文问题导学是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小学语文问题导学策略的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
小学语文问题导学策略的研究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通过研究小学语文问题导学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研究小学语文问题导学的意义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整体学习水平,对于教育工作的推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字数:142】1.3 研究目的小学语文问题导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本研究旨在探究小学语文问题导学的策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语文。
具体研究目的如下:1. 分析小学语文问题导学的概念,深入探讨其核心要素,从而帮助教师准确把握问题导学的本质和特点。
2. 探讨小学语文问题导学的策略,包括如何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如何巧妙引导学生思考以及如何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等。
小学语文问题导学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问题导学的策略研究引言语文是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也是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基础。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阅读理解、写作能力、词语理解等方面的困难。
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语文问题导学的策略,以期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一、了解学生的问题情况在进行语文问题导学时,首先需要了解学生的问题情况。
这一点十分重要,因为只有了解学生的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课外作业、答疑等方式,逐渐了解学生的问题所在。
与此也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询问学生对语文学习中的困难,从而在实践中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问题情况。
二、建立问题导学档案了解学生的问题情况后,建立问题导学档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问题情况,制作导学档案,详细记录每个学生的问题类型、频率、表现等。
通过建立问题导学档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加系统地把握学生的问题情况,从而有助于更好地制定针对性的问题导学策略。
这也有助于学生自我反思,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三、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在进行小学语文问题导学时,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问题情况,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进行指导。
对于阅读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前导入、阅读中整体把握、阅读后答疑的方式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通过讲解写作结构、示范写作、修改指导等方式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除了直接的教学策略,教师还可以通过合作学习、游戏教学、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表、动画、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四、建立问题解决机制在进行小学语文问题导学时,教师需要与学生建立问题解决的机制。
这一机制可以包括课堂上的问题解答环节、课后的作业答疑时间、个别辅导等形式。
通过建立问题解决机制,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更多的机会向老师提出问题,获得及时的指导。
小学语文问题导学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问题导学的策略研究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关键阶段,而语文问题导学则是帮助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引导和解决的重要环节。
如何有效地进行语文问题导学,成为了教师们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导学的定义、导学的重要性以及导学的策略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导学的定义导学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教学活动。
导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
导学不是简单地给出答案,而是通过提问、引导和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自主地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导学的重要性语文学科作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基础学科,对学生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而导学正是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难,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教学环节。
导学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导学的策略和方法1. 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导学的第一步是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听取学生的课外学习情况、布置学习任务并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兴趣、学习习惯以及学习困难等方面的情况,为后续的导学工作做好准备。
2. 合理设置导学问题在进行导学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合理设置导学问题。
导学问题应当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要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又不至于太难让学生望而却步。
导学问题应该有针对性,能够引导学生对学习中的关键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导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导学过程中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形成对问题的全面理解。
4. 针对性的指导和解答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教师应该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解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操作研究》实施方案⑴、江泽民主席说:“我国要跟上世界科技的步伐,必须千方百计地加快知识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着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
抢占制高点,靠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关键在于人才。
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已成为教育的核心问题。
”随着社会发展和变革,二00一年起,我国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实施要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上进行创新。
因此,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学会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学校新课程实施和教育创新的重要任务。
⑵、从目前中小学教育的现状来看,由于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思想,教学方式手段还是比较落后、僵化,学生以接受性学习为主,学校教育严重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显得苍白无力,学生的思维潜力没有得到很好的挖掘。
⑶、以问题解决为中心进行学习是创新学习的重要特征和策略。
在小学学科教学中如何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学习,形成系统有效的实践操作方式和策略,具有深入研究和探索的必要。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⑴、原苏联心理学家马丘斯金等人,对问题教学进行了开创性和系统性研究。
他们依据当代思维科学的最新成果,对问题教学的本质进行深刻的心理学论证,对问题教学的操作方式、原理进行具体、科学的研究。
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解决过程也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⑵、现代建构主义学习观和教学设计理论都把问题解决作为建构性学习的基本策略。
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对此问题也作了深入的研究,认为问题是思维的开始,问题解决过程就是思维发展过程,提出了抛锚式教学(AnchoredInstruction)。
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
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例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
由于抛锚式教学要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作为“锚”),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
⑶、在有关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式的环境中,有关研究认为应先确定某个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
然后围绕该问题展开进一步的学习,对给定问题进行假设,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以及查询各种信息资料和逻辑推理等环节对假设进行论证,根据论证的结果制定解决问题的行动规划,实施该计划并根据实施过程中的反馈补充和完善原有认识。
把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方式作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
本课题借鉴、运用国内外相关的理论,并结合我国国情和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具体化和操作性研究,不仅注重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过程,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也注重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三、课题界定与支撑性理论㈠、课题界定1、概念界定问题导学法:问题导学法,即通过创设特定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在解决面临的问题中,主动获取和运用知识、技能。
激发其学习主动性、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课堂教学方式。
本教学方式的三个基本特征是:①以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为中心。
即教学过程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讲解过程,而是根据课本知识要求和学生的知识经验,把教学问题问题化。
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贯穿教学过程。
②以发展学生运用知识综合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意识及学习能力为重点。
③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索学习为关键。
即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解决问题过程的指导者,学生学习的鼓励者。
2、课题界定:研究和探索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中小学语文学科问题导学教学法的操作方式、具体策略。
通过研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学习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提高实验教师教学创新能力。
㈡、支撑性理论:1、创新教育理论。
国际学术组织罗马俱乐部的创新性学习理论。
该组织的研究报告《学无止境——回答未来的挑战》,提出了面向末来的“创新性学习”的理论,并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和“维持性学习”相区别,要求教育带领儿童走向自主创新性学习之路,促使儿童开发自身的无穷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学习能力,以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认为,学习既是获得知识又是生活的一种形式。
它倡导人的首创精神和积极态度,强调对未来的预期和行动参与,因此预期性和参与性是创新性学习的两个基本观念。
所谓预期性,就是着眼于发展和创造未来,并要求对计划和行动作出判断和选择。
“参与性”不光是在形式上参与共同作出决策,而且是一种具有合作、对话和情感交流等特点的态度。
“参与性”强调相互作用式的学习,因为对事物的正确理解绝非个人的事,它们必须经过人们的相互交流才能得到证实。
正是通过交流,个人的知识方能讨论、分享、扩大或改变。
2、教学模式理论。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中介,它为教学理论走向教学实践打开了通道。
构建创新教育的教学模式需要根据教学模式的规范要求,运用理论演绎法和经验归纳法等思维方法进行具体设计、验证、修正和完善。
3、建构主义教学观。
建构主义认为,每个人对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是由个人自己决定的,人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解释现实。
建构主义关注人的原有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基础来建构知识。
建构性学习是一种内在认知动机驱动的学习。
建构主义对学习的解释:-,学习是主体主动作内部心理建构的过程;二,学习中的理解是运用已有经验和提供信息的结果,学习中的建构既有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又有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三,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理解,合作会使理解变得丰富和全面。
问题定向教学是建构性教学的重要方式。
问题定向教学要求学生针对一定问题并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扮演积极的角色,在开发问题解决策略的同时,获得学科基础知识与技能。
问题定向学习的基本途径是:问题的呈现与陈述;列出已知的相关知识。
根据已有知识针对问题展开陈述;学生为解决问题而发现与填补知识缺陷,引导学生探索与搜寻;学生列出可能采取的行动、可能提出的建议,尝试解答并检验;学生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呈现、交流各自的发现、解答和建议。
问题定向教学实质是促进学生认识的螺旋性发展。
问题是促进学生认知的动力机制。
4、问题教学理论。
问题教学法最先是由原苏联教育家马赫穆托夫提出的,后经有关专家补充完善,现已成为一种被广大教育工作者认可的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是一种发展性教学的高级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需要教师系统地设计一些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解决问题的活动,同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将独立探索活动与掌握已确立的科学结论最优化地结合起来。
问题教学法以当代思维科学为依据,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始,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
问题解决方式可采用对话式、讨论式、合作研究式、自主探究式等。
四、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1、理论假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引导学生主动创造性地学习,将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潜力。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质量,使课堂教学适应新课程实验的要求。
2、研究目标:⑴通过研究形成小学语文学科问题导学教学法的多种策略和具体操作方式。
为实施新课程提供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成功经验。
⑵通过问题导学法的实施,使学生知识、技能和学习态度能力得到同步发展。
特别是在创新意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明显的成效。
⑶通过研究提高教师问题导学教学法的设计和实施能力,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学会在实践中进行研究反思。
五、研究的具体内容㈠、研究和形成小学问题导学法的一般操作方式。
根据问题教学法的原理和新课程实施要求:在实践归纳和理性演绎基础上,提出小学问题导学教学法的一般操作步骤为:师生共同评价、反思、归纳问题解决过程创设问题情境鼓励与引导指导问题解决策略教师交流解决问题的经验与策略自主、合作解决问题过程明确问题解决目标激发问题解决动机学生问题导学教学法,可以理解为一堂课的教学模式,也可以理解为一个学习单元(包括一个学习环节)的教学方式。
因此,在实施中,应根据学习内容、教学要求来设计问题导学法,通过实践验证和完善上述一般操作方式、步骤。
㈡、小学语文学科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研究。
具体研究:1、问题情境创设的要素、类型及策略研究。
2、学生问题解决过程的指导策略研究。
3、问题解决学习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整合研究。
4、问题解决学习的类型和方式研究。
包括问题对话、问题研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等。
5、问题导学教学活动效果的评价研究。
6、问题导学教学中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归纳。
7、多媒体技术在问题情境创设中的作用研究。
8、问题导学法在多种不同类型学习内容中的运用。
六、研究过程设计⑴、研究准备阶段:(2004年4月--2004年7月),确定课题,制定方案和学习理论。
⑵、探索性实践阶段:(2004年9月--2005年1月),探索问题教学导学法的策略和一般操作模式。
⑶、验证阶段:(2005年3月--2005年7月),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进行验证性实验,多种策略的拓展研究。
⑷、研究评价、总结阶段:(2005年9月—2006年1月)写出研究报告、展示物化成果,结题。
七、研究方法设计(对应研究目标、内容、过程进行某一方法的具体设计)⑴、文献资料研究,理论归纳。
(研究准备阶段)⑵、以行动研究、经验总结为主。
(探索实验阶段)⑶、采用实验法,点面研究相结合。
(验证阶段)⑷、总结阶段,理论概括、整理资料,归纳总结、经验汇编。
(评价总结阶段)二00四年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