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升自己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这是父辈不断的教诲。在我的理解,就是要清楚自己究竟有多大的能力,当我们过分的高估自己的时候,往往就可能把事情搞砸,当然,这只是一种假设。没有任何一件事情是完全重复的,就算是流水线的工作,也会偶尔有些小意外发生。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想办法通过一些磨练来提升自己的能力,但是“能力”究竟是什么东西?怎样做才有机会提升自己的能力?为什么别人能做的事情,到了自己这里就变得那么难?想要解答这些疑问,还是需要从最基本的入手,或许下面的一些思考能给我们些许帮助。
能力与知识、经验、和个性特质共同构成人的素质,成为胜任某项任务的条件。——百度百科
能力是人们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任何一种活动都要求参与者具备一定的能力,而且能力直接影响着活动的效率。
例如,搞外交工作,要具有灵活而敏捷的思维、较好的语言表达、较强的记忆等能力;从事管理工作,要具备一定的组织、交际、宣传说服等能力。只有在能力上足以胜任工作,才能取得良好的工作绩效。否则,工作就不能顺利进行。——MBA智库
以上是网络上给出的一些定义。对于百度上的解释,在我看来是比较通俗的,也是很多人习惯的看法。我们经常会将能力与知识、经验等联系在一起,来判断能力的大小。由此可以得出,能力似乎是一种可以度量的东西,从知识与经验的多少,可以从侧面反映出能力的大小。但是这个度量的标准基本都是以自己为参照。当对方在某些方面做的比自己出色时,我们或许可以认为:他的能力比较强。这句话也很容易成为一些人的托词。每个人的知识与经验都与其自己的生存环境以及成长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于是在评价对方能力的时候,我们会很自然将对方的能力与对方的经历挂钩,从而得出:我没有经历过(学习过)这些,所以我没有这个能力。
先不去讨论这个观点是否正确,就连我自己在内,以前也会有类似的想法。但是对照MBA智库上的解释,我们发现了另外一种观点:能力是人们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这里并没有将知识、经验等内容联系到能力上,而是指出了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针对这句话,我们需要动动自己的脑筋思考并消化其中所蕴藏的含义。当我们想要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以往所学习的知识或者经验是否能够让我们顺利的完成呢?这是不太肯定的。因为我们忽略了变化,就像我在文章的开头所指出的,没有任何一件事情是重复的。这些知识以及经验或许能给我们对于即将完成的事情一些指导意义,但是就“顺利完成”而言,更重要的是“我能完成”的信念。这个“我能完成”的信念或许随着我们阅历的丰富而不断的加强,但是仍旧需要不断的提醒自己。
我曾经不止一次对身边的人提出过这个疑问:你说自己没有这个能力,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具有这样的能力呢?知识或许是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经验或许可以通过体验而获得,但是这些都只是一种积累,必须要通过自己的内在转化才有机会发挥作用,而转化所需要的能量即是“我能”的自我驱动。这样说或许不容易理解,这里我提供一个例子:我曾经有个手下,是一个大学毕业生,从来没有做过销售工作,当公司系统的培训结束之后,尽管我教给了他很多接近客户的方法,他依旧是在客户的门口徘徊不前,在我的分析,或许是因为对陌生环境的恐惧让他止步不前,于是我给他支了一招,我说,如果你确实没有这个勇气踏出那一步的话,就去买瓶啤酒喝,给自己壮壮胆。这并不是玩笑话,但我相信,这句话给了他一些启
发。在随后的工作中,他渐渐的克服了这个心理障碍,随后我观察了几次之后,发现他逐渐的适应了与陌生人谈话,也逐渐拥有了做销售的能力。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些与生俱来的能力,或许只是我们自己没有将其唤醒。比如生存的能力,或许只有在逆境来临的时候,这种能力才有机会被激发出来。但是日常的生活中,我们不愿意给自己太大的压力,而是用“我没有这个能力”而糊弄自己。前些日子看到一句话:想要成功,就是要做一些自己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这与乔布斯所提倡的创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对于自身能力的评价往往就会成为我们前进的绊脚石。
如何才能改变呢?
我们每天都在重复自己,却很难做到战胜自己。在前一篇文章中我曾呼吁身边的人:战胜自己,从起床开始。在我看来,能够每天起床迎接崭新的一天,已经就是具备了向未知的恐惧挑战的勇气。而这种勇气则是我们用来提升自己能力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当我们面对一件自己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的时候,我们有没有鼓起勇气尝试呢?而不是因为脑海中所固有的“能力的枷锁”而退缩?“我能做么?我能完成么?”这些问题的答案很简单,没有能不能做,只有敢不敢尝试,只要这不是需要以生命为代价的付出,我们都应该尝试,而这种尝试的勇气,不就是我们最核心的能力么?也就能很好地理解“能力是人们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这一句话了。
这里不得不提到一种我们经常遇到的情感:犹豫。有些时候我们不敢迈出关键性的一步,或许就是因为我们在犹豫,表面上看犹豫似乎是因为我们对于某些选择很难做出取舍。在我的理解,犹豫,实际上是没有认识到真实的自己。对于自身能力评估的偏差,也是源于对自己的了解不够,并不是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与经验不丰富,而是对于这种“心理特征”无法把控。当我们搞清楚这其中的联系之后,或许就能够做更多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我来说说自己最初对能力的理解,能力,就是能为之的力量,这种力量发源于我们的内心,通过知识与经验的指导,让我们有机会更顺利的面对一些生活中不得不面对的挑战,如此幸好。
左岸记:这里说的能力是一种统领的心理,是解决问题的行动力。就我个人的成长感悟,能力的强弱首先和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经验有很大的关系,知识可以从别人身上学来的,经验要在生活中进行累积,当我们面对自己解决过的问题,总显得特别自信;但我们不可能经历解决过每一个问题,那么有一种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拥有推理、判断、触类旁通,演化组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经验产生新思维、新方法的能力——这其实也可以叫创新力。
附:warfalcon最棒的个人提升办法:
个人提升的方法,不局限于特定行业:
大道至简,实际上最有用的方法最简单,就三步:行动,记录、总结(分析、思考、改进)。有明确的目标,长时间坚持在特定的方向中反复进行这三步就足够了。
我现在对专家的理解
∙特定范围内试过足够多错误的人,
∙能在日常工作中知道如何去避免错误
∙出现错误之后如何处理和解决
∙可以通过一些细节提前发现错误
如果你从刚开始工作时就刻意的去记录自己所遇到的事情,包括正常工作、学到的经验,遇到的问题,每周或每月花了1、2天时间去分析自己的记录,不断的总结、分析和思考,你工作的一年时间可能比别人三年经验还要强,这个方法在目前我看到的所有行业和岗位中都适用。
拿程序员为例,大多数程序员前半年到一年左右成长提高的最快,2-3年时间可以从一无所知的菜鸟变成有丰富经验的技术经理,而很多人到达这个阶段之后就停止长成,如果没有特别的机会很能难继续成长为框架设计师。项目经理(独立带人完成整个项目,从前期到售后都包括在内)可能要2-3年左右,大约从5-10个普通程序员中出现一位。而一个好一点的核心构架设计师大约需要5-8年,经历并参加过二、三个大项目的核心设计,大致30-50个或上百个程序员中能出现一位。而这些人刚进入公司时,教育程度、水平、学习机会都相类似,但经过1-2年左右,就能看出差距所在。
同样是五年经验的程序员,有的人是一年的经验重复了五年,有的人是五年,每周每月都在记录和总结中不断提高,一、二年可能差距不太大,3-5年的差距会大到难以想象。我觉得这三步是最主要和基础的,其他的,包括好奇心、兴趣、学习能力,阅读,积极主动、乐观、沟通能力、观察能力,只要这三步坚持下去都有所增强,至于能达到什么程度很难说,每个人投入的精力和时间不一样,关注的方向不一样,环境和心境也不同,比如刚参加工作、工作三年后和结婚后的表现又不一样。
这三步缺一不可,总结的前提是建立了详细的记录,坚持长时间的定期总结能让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不断改正自己的缺点,而改正缺点就逼迫你去大量阅读和学习别人的优点,而你学到的优点就直接反应到你的行动上。
这三步有很多种类似的说法,比如时间统计法、1万小时中的刻意练习、PDCA循环,作法都类似,但方向和角度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