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高考】统编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考高考】统编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一、高中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

材料一

到底何为国学?胡适说:“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国故,研究这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省称为‘国学’。” 显然,胡适的定义外延过于宽泛,内涵不够确定,所以没有被广为采纳。后来大家把国学和我国的固有学术联系起来。钱穆提出:“用意在使学者得识二千年来本国学术思想界流转变迁之大事,以培养其适应启新的机运之能力。”马一浮也指出:“今人以吾国固有的学术名为国学。”这是与胡适不同的国学定义了。长期以来,学界使用的事实上是后一个定义。不难看出,只就这两个定义所涵蕴的范围而言,国学概念的界定,已经历了内涵收缩的过程。一个概念的成立,其涵义不应过宽过泛,否则将造成概念的流失。为此,马一浮又给出了国学新定义。他认为定义国学为固有学术,内涵还失于宽泛笼统,仍不易把握,使人不明白是何种学术。所以他提出:“今揩定国学者,即是六艺之学,用此代表一切固有学术,广大精微,无所不备。”马一浮给出的国学定义,学理意味极深厚,可惜时人未予重视。

(节选自刘梦溪《国学辨义》)材料二:

国学决不是“发思古之幽情”,表面上它是研究过去的文化的,因此过去有些学者使用“国故”这样一个词。事实上,它既与过去有密切联系,也与现在甚至将来有密切联系。现在不是都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吗?什么叫“特色”?特色表现在什么地方?我觉得,特色最容易表现在精神文化方面,哲学、宗教、文学、艺术、伦理、道德等都属这个范畴。这些东西也是能够交流的,所谓“固有”并不排除交流,这个道理属常识范围。以上这些学问基本上都保留在我们所说的“国学”中。其中有不少东西可以说是中华文化、中华智慧的结晶,直至今日,不但对中国人发挥影响,它的光辉也照到了国外。最近听一位领导说,他在新德里亲耳听到印度总统引用中国《管子》关于“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话;在巴基斯坦他也听到巴基斯坦总理引用中国古书中的话。这足征中华智慧已深入世界人民之心。这是我们中国人应感到骄傲的。所有这些中国智慧都明白无误地表露了中国特色,它产生于中国的过去,却影响了中国和世界的今天,连将来也会受到影响。

(节选自季美林《谈国学)》)材料三:

究竟何谓国学?国学内容究竟何指?又该如何理解?迄今仍众说纷纭。理解的歧异主要表现在国学内容究竟指何方面。吕思勉说:“国学者,吾国已往之一种学问,包含中国学术之性质与变迁,而并非与外国绝对不同之学问也。....又常有以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等以区别东西洋之文化,实亦不然。”吕思勉对国学并未就学术本身予以界定,只是较为概括地指出国学包含中国学术性质与变迁,尤为强调国学与西学并无绝然不同,而在这方面是有深意的。它表明吕思勉并不认同国学与西学是古今之学,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反击了西化派认为国学与西学绝然对立,不可调和,而必以西学取代国学的观点。虽然就国学本身而言,吕思勉并未讲得分明。

(节选自姜寿田《国学概念的提出与辨析》)(1)下列对材料中“国学”概念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胡适对“国学”概念的界定过宽过泛,会造成“国学”概念的流失。

B. 马一浮将“国学”确定为六艺之学,内涵确切容易把握,在国学界影响深广。

C. 季羡林认为“国学”要放在古今中外框架下考察,打破中国“固有”的观念。

D. 吕思勉指出“国学”里面也包含了西学成分,因此国学不是古学,而是今学。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梦溪认为,与胡适不同,钱穆和马一浮将国学和中国的固有学术联系起来,使国学概念变得明确,尤其是马一浮的国学定义。

B. 季羡林指出,国学虽与过去有密切联系,但与现在甚至将来的联系更为紧密;国学虽然诞生于中国,但照样能够影响世界。

C. 姜寿田认为,吕思勉虽然没有明确界定国学概念,却强调国学与西学有相通之处,从而反击了以西学取代国学的主张。

D. 总体而言,三则材料对于国学概念的阐述各有侧重,也可互补,国学既是本国固有的,也与世界相通,封闭中有开放。

(3)比较马一浮和吕思勉对于“国学”理解的异同。

【答案】(1)A

(2)B

(3)同:都认为国学是中国固有学术,能彰显中国学术的性质。

异:马从学理上界定国学,更加强调国学的固有属性和纯粹性;吕从国学和西学得关系上阐释国学,更加强调国学的普适性,即国学与西学的相通性。

【解析】【分析】⑴B项,“内涵确切容易把握,在国学界影响深广”错误,材料一中说的是“马一浮给出的国学定义,学理意味极深厚,可惜时人未予重视”,可见“影响深广”一说错误。C项,“……打破中国‘固有’的观念”错误,该信息属于曲解文意,材料二中说的是“所谓‘固有’并不排除交流”,并非是打破“中国固有”,而且国学就是一国固有之学术。D项,“‘国学’里面也包含了西学成分,因此国学不是古学,而是今学”错误,选项强加因果,且“国学不是古学,而是今学”也错误,材料三中说的是“它表明吕思勉并不认同国学与西学是古今之学”,并非“国学不是古学,而是今学”,选项曲解文意。故选A。

⑵B项,“但与现在甚至将来的联系更为紧密”错误,材料二说的是“它既与过去有密切联系,也与现在甚至将来有密切联系”“它产生于中国的过去,却影响了中国和世界的今天,连将来也会受到影响”,材料没有把国学对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影响放在一起比较,“更为紧密”一说错误。故选B。

⑶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比较马一浮和吕思勉对于‘国学’理解的异同”,然后到材料中找到马一浮和吕思勉关于“国学”的言论,再比较异同。马一浮的观点主要在材料一中,如“他认为定义国学为固有学术,内涵还失于宽泛笼统,仍不易把握,使人不明白是何种学术。所以他提出:‘今指定国学者,即是六艺之学,用此代表一切固有学术,广大精微,无所不备。’马一浮给出的国学定义,学理意味极深厚”;吕思勉的观点在材料三中,“国学者,吾国已往之一种学问,包含中国学术之性质与变迁,而并非与外国绝对不同之学问也。....又常有以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等以区别东西洋之文化,实亦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