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参与的不对称合成优秀课件
不对称合成PPT课件
![不对称合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89bca9dfe4733687f21aa53.png)
.
2
不对称合成的定义
• Morrison和Mosher提出了一个广义的 不对称合成的定义:一类反应,其中底 物分子整体内的非手性单元经过反应剂 作用,不等量地生成立体异构体产物的 手性单元。也就是说,不对称合成是这 样一个过程,它将潜手性单元转化为手 性单元,使得产生不等量的立体异构产 物。所说的反应剂可以是化学试剂、溶 剂、催化剂或物理力(诸如圆偏振光)。
PhCH2 N
H 1) LDA
OCH3 2)R-X
PhCH2 H
H
N
Li OCH3
RX
H3O+
O R
RX=Me2SO4,e.e.82% RX=n-C3H7I,e.e.95%
.
23
5)手性腙体系
SAMP:
N
OCH3
NH2
RAMP:
N
OCH3
NH2
O
H R
N NH2 OCH3
R' N N
R
H
1) LDA, THF OCH3
第七章 不对称合成
• 不对称合成的重要性 • 不对称合成的定义和分类 ---非对映择向合成 ---对映择向合成 ---双不对称合成 ---绝对不对称合成 • 不对称合成的效率
.
1
不对称合成的定义
• 1894年 Fischer首次使用“不对称合成” 这一术语
• 1904年 Marckwald将其定义为“从对 称构造的化合物产生光学活性物质的反 应,使用光学活性材料作为中间体,但 不包括使用任何分析过程作为手段。
R
R '
H m ain
+ H 3C HR '
R
O H
H m inor
不对称合成PPT课件
![不对称合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88344e479563c1ec4da7122.png)
第19页/共33页
20
过渡态的形成
因为试剂是非对称的,所以反应物分子特别是其 功能团上的基团和试剂不对称中心上的基团,倾 向于按基团间相互作用之和最弱的向位排布,而 形成反应的最主要和最稳定的过渡态,并由此决 定反应的主要方向和主要产物的构型。
反应物的L和试剂的 S'同处纸面之上
小、大避免最强烈的L-L ' 之间的作用。
15
Horeau的研究
• Horeau用消旋的2-苯基丁酸的酸酐或酰氯作为试剂,与一个具有旋光性但未知构型的第二级醇反应。其 中一个手性酰基将优先与此醇反应生成酯,于是将从所用的试剂释放出较多量的那个反应性因立体结构欠 匹配的酸,一个旋光性的(+)-或(-)-2-苯基丁酸。
16
第15页/共33页
Horeau规则
硼氢化反应。
0°C
立体化学远
非清楚,如
果硼氢化反
应的试剂
“硼烷”中
引入不对称
因素-------非
对称的硼氢化试剂Βιβλιοθήκη 而可以对烯键进行不对称
的加成反应。
23
第22页/共33页
硼氢化反应的表示方式
按照顺式和反马氏规则的方式对烯烃发生加成。 一般将P2 *BH的不对称加成表示如下:
加到含氢少的 C上 24
• 接下来介绍非对称氢转移试剂还原对称的酮羰基 的不对称反应:最有代表性的是异丙醇铝参与的 M e e r we i n - Po n n d o r f 还 原 反 应 , 烷 基 含 β - H 的19
第18页/共33页
都含有与氧配位的铝 或镁。先形成过渡态, 然后进行氢向羰基碳 转移,还原反应才告
主要内容
在对称的起始反应物中引入 不对称因素的不对称合成
生物酶催化的不对称合成反应
![生物酶催化的不对称合成反应](https://img.taocdn.com/s3/m/3ea0fe8ecc22bcd126ff0c4e.png)
AP T O e M O H
N PH AD O e M O H
O e M
香 素 生 转 制 兰 的 物 化 备
生物酶催化不对称合成L-苹果酸
COOH COOH
L-苹果酸酶
HO
C
H
HOOC
CH2 COOH
生物酶催化的缺点及解决方法
缺点: • 生物酶催化反应的可操 作范围一般比较窄; • 稳定性差,容易失活; • 酶一般仅在水溶液中表 现出最高的催化活性; • 酶的活性容易被底物或 产物所抑制; • 酶是生物大分子,可能 会引起过敏反应。 解决方法: • 生物技术角度: 生物培育 生物筛选 基因、蛋白质工程技 术改造 • 化学的角度: 化学修饰 固载化
背景
• 20世纪90年代,手性药物的 研发已成为世界新药发展的 战略方向与热点领域,不对 称催化反应研究的成功为手 性药物工业注入了强大的活 力,生物酶催化是获取光学 纯手性药物的关键技术。为 此,2001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就授予了三位从事不对称催 化反应的科学家-Williams S.
“We chemists are proud of our ability to create high values from almost nothing on the basis of accumulated scientific knowledge” —— Ryoji Noyori
Seminar Report
生物酶催化的不对称合成反应
报告人: 报告人: 刘开颖 导师: 导师: 王利 2006.4.4
主要内容:
• • • • 引言 生物酶与生物酶催化的不对称合成反应 展望 参考文献
几个术语
• 生物催化(biocatalysis) 是指利用酶或者有机体(细胞、细胞器 等)作为催化剂实现化学转化的过程,又称为生物转化 (biotransformation)。 • 手性合成(chiral synthesis) 是指利用手性诱导试剂使得无手性 或者潜手性的反应物转变为手性产物的过程,又称为不对称 合成。 • 生物酶催化的不对称合成(asymmetry synthesis with biocatalysis) 是指利用纯酶或者有机体催化无手性、潜手性化合物转变为 手性产物的过程。
不对称合成—手性助剂法ppt课件
![不对称合成—手性助剂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c52a216f90f76c660371a69.png)
▪ 利用手性助剂法不对称合成L-2-甲基-2-氨基-4-烯 -戊 酸
ppt精选版
12
实验原理
▪ 利用BPB-Ni-Ala作为手性助剂,与3-溴丙 烯反应合成烯丙基丙氨酸复合物。在酸性 条件下水解 ,离子交换去除镍离子后 , 得 到不饱和氨基酸L-2甲基-2-氨基-4-烯戊酸。
ppt精选版
13
Ph
ppt精选版
6
▪ 目前,工业上一般采用化学—酶合成法,在某些 合成的关键性步骤,采用纯酶或微生物催化合成 反应,一般的合成步骤则采用化学合成法,以实 现优势互补。而随着化学生物等多学科的交叉融 合,化学—生物合成法的运用以及质优价廉的手 性催化剂将是以后制备手性 药物的研究方向。
ppt精选版
7
手性助剂法
▪ 将15mmol A溶于20mL甲醇中,溶液缓慢滴加到 40mLV(3mol/lHCl):V(甲醇)=1:1的70℃混合 溶剂中,搅拌,反应至红色消失,蒸出溶剂,将 100mL水和等量的氯仿与析出的手性助剂充分混 合溶解 ,分离有机相 ,用于回收手性助剂。水 相以氯仿洗涤 (100mL×2)。合并水相 ,用浓氨 水调节 pH=6,浓缩水解液,而后过 732阳离子交 换柱 ,得白色固体B ,即所得产物。
▪ 手性助剂法概念和原理。 ▪ 手性助剂法合成γ-不饱和氨基酸。
ppt精选版
8
概念和原理
▪ 手性助剂法(Chiral auxiliary)或者手性辅 助剂的诱导:由德国Rhine-Westphalia 研究所开发,称为SAMP、RAMP。手性 助剂均是对映体化合物。该方法为第二代 手性合成方法,亦称为辅基控制法.它是指在 合成的某一阶段,引入一个手性辅助物,形成 局部的诱导,产生一个新的手性中心 。
有机催化导论不对称催化(共28张PPT)
![有机催化导论不对称催化(共2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3280903941ea76e59fa04c9.png)
(Non-liner 而得不到高光学收率的产物;
Soai在1995年发表在Nature上
effect
and
asymmetric
amplification)
1997年由K.
④➢含2在0N世,纪不O6,0S对年等代杂称以原前子催,配非化体均;相反催化应氢化中反应,在产工业物上占的据重对要地映位 异构体过量与催化剂中配体的对映异
② 具有手征性(手性中心、手性轴、手性面); ③ 具有适当的取代基,以便赋予其空间差异性和对映体识别能力
常见的手性配体 ①手性磷原子配体;②手性碳单膦配体;③手性碳双膦配体;④含N,O,S等杂原子
配体;⑤C2对称性配体;⑥双羟基手性配体。
4.2.1 手性磷原子配体
(1) 结构 P*R1R2R3 R1R2P* CH2CH2P*R1R2
非线性效应是正非线性效应 不对称放大, ➢Monsanto 公司生产的一种治疗帕金森症药:L-多巴,用到铑催化剂,底物/催化剂比为2000:1
一种外消旋催化剂或者光学纯催化剂可以被另一种手性活化试剂(Chiral activator)通过分子识别对映选择性活化,从而催化反应生成光
学活性产物。
1➢99非7年线由K性. 效应是负非线性效应,
4.2 手性配体
➢手性催化的对映体选择性来源于催化剂不对称诱导力,
作为催化剂的过渡金属配合物本身必须有手征性。
➢过渡金属配合物的不对称中心
①金属原子;②配位原子;③配位原子的取代基。
➢合成手性过渡金属配合物比合成手性配体难得多主要致力于合成高光学选择性手性
配体。
➢手性配体的要求:
① 具有适当的配位能力;
与Rh(Ⅰ)结构差异明显,但光学选择性可与Rh(Ⅰ)媲美,反应的光学收率超过96% ee。
不对称合成课件第一部分简介
![不对称合成课件第一部分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9e6687645fbfc77da369b129.png)
结果:产物中痕量的左旋杂质,因其比旋大而导 致了错误的比旋值
旋光测定的局限性
必须知道在实验条件下的纯对映体的比 旋,以便与样品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
旋光的测量或化学纯度的测定可能受到很 多因素的影响
需要相对多量的样品,化合物的α必须足 够大以获得合理的数据
物质的旋光 光是一种电磁波,光波的振动方向与其前进
方向垂直。 普通光在所有垂直于其前进方向的平面上振
动。
旋光性和旋光性
尼科尔棱镜
偏振光
许多有机物能使偏振光的偏振平面发生旋转,这种性 质叫做旋光性。 旋光性物质或光学活性物质。
7
1. 比旋光法(specific rotation)
用于对映体组成的术语之一是光学纯度(optical purity) 。它是指对映体样品的测定的旋光与最大(或 绝对)旋光之比。对于任何一个其纯对映体的旋光为已知 的化合物,光学纯度可直接从测定的旋光值来计算
8
用于NMR分析的手性衍生化试剂p15
手性衍生化试剂是一种对映体纯的试剂,它用于将样品转化为相应 的非对映体,后者可用NMR谱识别
1.气相色谱
特点:灵敏,不受痕量杂质的影响,快捷而又 便于操作。
固定相:含有高对映纯的拆分辅助剂 原理:基于分子缔合导致充分的手性识别,因
而产生对映体拆分。 要分析的对映体与固定相发生快速和可逆的
不对称合成 asymmetric synthesis
2014年9月
手性药物的研究意义
临床药物 1850种
天然和半 合成药物 523种
化学合成 药物 1327种
非手性6种 手性517种
第四章 酶参与的不对称合成
![第四章 酶参与的不对称合成](https://img.taocdn.com/s3/m/5887a33bee06eff9aef80748.png)
其它脱氢酶
♣ 葡萄糖脱氢酶
葡萄糖和葡萄糖脱氢酶(glucose dehydrgenase, GDH)系统是另一种NADH或NADPH 再生系统。 ♣ 醇脱氢酶 乙醇-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 ADH)系统用于NADH和NADPH的循环再生。 ♣ 氢化酶 氢化酶(hydrogenase)能催化NADH再生,这种酶以分子氢直接作为氢的供体,氢有很 强的还原能力,同时对酶和辅酶无毒。 ♣ 谷氨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 乙醛-酵母ADH系统也可用于NAD-的再生,其转换数达到103~104。该系统中酶容易失 活是其致命的弱点。
原子使还原性NADH或NADPH氧化并产生水H2O。
单加氧酶催化的反应类型
羟化反应 烯烃的环氧化反应
硫原子的氧化反应
拜尔-维利格反应
羟化反应
注:反应机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直接羟化,而是通过β-氧化过程而完成的 (脱氢、水合)。
对羟化反应的认识
目前对反应过程中底物的氧化位点还不能预测, 但是已经发现一些有效的方法可以提高选择性。
脱氢酶可以催化氧化和还原双向可逆反应,一般可 以催化还原反应为主,但根据需求设定反应条件可 以使还原反应转化为氧化反应。
当底物为还原态物质,辅酶是氧化态时,脱氢酶则催化氧化 反应。而相反条件下脱氢酶则催化还原反应为主。
4.4 酶催化水解反应
水解酶(hydrolases, EC 3,x,x,x)是最常用
4.2.4 酵母细胞催化烯烃还原
负责这种还原反应的酶一般是 NADH 所依赖的烯酸还
原酶,这类酶存在于多种微生物中,如梭状芽孢杆菌、变
形杆菌属和面包酵母等。
α,β-不饱和酯的还原 烯丙醇和共轭烯酮的还原 硝基烯烃的还原
有机合成课件7章(不对称合成)
![有机合成课件7章(不对称合成)](https://img.taocdn.com/s3/m/51ef0505581b6bd97f19ea17.png)
(-)-Propranolol
第七章 不对称合成
从化学合成角度来说,除去某一个对映异构体的方法只有 二种,一种是在合成中只产生一种所需要的异构体。另一种 是通过拆分的方法除去。如:
OH O R1-C-R2 [H] R1-C- R2 H OH + R1-C-R2 H
一般情况下,反应得到的一对对映体比例是1:1,即所希望 得到的某一异构体不会超过50%,在加上拆分过程中的损失, 总得率肯定低于50%。更何况对映异构体的拆分有时很困难。 所以,最理想的方法是在合成过程中只产生一种所需要的异构 体。这样一是产物收率高,二是不需要拆分。
第七章 不对称合成
3)使用手性催化剂,即不对称催化法 如:
N(CH3)2 OH C2H5 OH
Et2Zn +
CH O
98%
H
这种方法很吸引人,因为催化剂的用量少,使用较广泛, 又可回收循环使用,尤其适用于工业生产。同样,如果选 择性不好时,产物的提纯有较大困难。
第七章 不对称合成
4) 使用手性辅助剂 如:
第七章 不对称合成
为解决上述试剂的进攻方向和烯醇互变异构造成的产物多 样性问题,采取如下办法:首先通过环的形成,来控制顺 反异构互变的发生,再利用手性辅助试剂来控制烷基化时 的立体化学发生。如RCH(OH)CO2H和CH3CH2CO2H a-碳 上的烷基化:
R O O O LDA But R O OLi O But Br R O O O But
作用的立体化学由手性辅助试剂控制,得顺式产物为主。如:
H3C O OTBS
手性辅助试剂
R2BOSO2CF3 (Pr i )2NET HO O
O H3C
BR2 R'-CHO OTBS
[课件]生物酶催化的不对称合成反应PPT
![[课件]生物酶催化的不对称合成反应PPT](https://img.taocdn.com/s3/m/e9ff0a753c1ec5da51e2701d.png)
手性
镜平面
对映体 A
对映体 B
A B e e % = ×100 A + B
手性是物质在不同层次所具有的内在的普遍的特征。生命活动依赖于分子的手 性,构成生命体系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元如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等大部分物质都 是手性分子。许多生理现象的产生都源于分子手性的精确识别与严格匹配,手性 的生物受体与客体的两个对应异构体以不同的方式相互作用。
2000
Single enantiomers among the top-selling 500 drugs. Chem. & Eng. News, 2001, Vol. 79, No. 40, pp79. N. M. Maier. J. Chromatogr. A, 906(2001)3-33.
背景
OH
HO
H O OAc O
O
1. Et3 SiCl/pyridine 2. CH 3 COCl/pyridine
OH
HO
H O OAc O
O
(4)
(5)
AcO O O OSiEt 3
10-脱乙酰浆果赤霉素Ⅲ
AcO O NH O O HO HO
O
OH
O N O + OH
1. DM AP/pyridine
HO O
H O OAc
O
2. HCl,EtO H/H 2 O
H O OAc O
O
(3)
OEt
(5) 紫 杉 醇 的 化 学 -酶 合 成 法
(6)
β-氨基-N-苯甲酰基-(2R,3S)-3-苯基异丝氨酸
生物酶催化的不对称反应的应用—食品添加剂
生物酶催化不对称合成香兰素
酶催化合成中使用的不对称手性识别
![酶催化合成中使用的不对称手性识别](https://img.taocdn.com/s3/m/97fd2590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71.png)
酶催化合成中使用的不对称手性识别酶是一种生物大分子催化剂,由蛋白质组成,对于很多有机反应有很高的催化效率和选择性。
其中,酶催化的手性反应广泛应用于化学合成中。
不对称手性识别是影响酶催化反应选择性的关键因素之一,是酶催化合成中重要的研究课题。
下面,本文将探讨酶催化合成中使用的不对称手性识别。
酶催化合成中的不对称手性识别不对称手性识别指的是酶催化反应中选择性识别手性分子的过程。
当手性分子与酶发生相互作用后,酶会选择将其中的一种手性进行反应,另一种手性则基本不参与反应。
具体地说,酶催化合成中不对称手性识别分为基于结构和基于体积两种。
基于结构的不对称手性识别基于结构的不对称手性识别是指酶将手性分子的两个异构体中的一个与酶结合,形成一个具有高效催化作用的酶-底物复合物。
酶通过结构上的识别作用,选择其中一个异构体进行反应,而另一个异构体则被剔除出反应活性中心。
结构上的不对称手性识别是酶催化合成中最基础的不对称手性识别,其机理也是最为直接的。
其中,手性位置,手性中心的数目和手性分子自身的对称性等因素,会影响反应速率和选择性。
基于体积的不对称手性识别基于体积的不对称手性识别是指酶将手性分子的两个异构体中的一个与酶结合,形成一个非常紧密的酶-底物复合物。
酶通过某些体积上的限制作用,选择与底物分子进行反应的手性异构体,而将另一种限制出反应活性中心。
基于体积的不对称手性识别一般都涉及到酶结构的变化,在反应机理中起决定性作用。
酶对于该手性限制性分子的选择性不同,主要取决于酶中的组分和活性中心。
实例研究对于实例研究,我们以手性纳米孔研究为例。
手性纳米孔是由具有不对称手性识别功能的纳米孔材料构成的,具有对于手性分子非常高的选择性。
该材料可以通过构建不同的手性孔道,实现对不同手性异构体分子的选择性捕获。
其中,通过改变孔道壁上的手性虫草菌素结构,可以实现对手性分子的选择性捕获。
此外,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也可用于手性分子的识别和选择性分离。
第八章 不对称合成反应ppt课件
![第八章 不对称合成反应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2fd88e58bd63186bcebbc5c.png)
OH Li OH
+
O Al O
H OR
PhCOC3H7-n
BINAL-H THF,100oC
OH Ph 100% e.e
(s)-BINAL-H
R=Me, Et
H H H O-AlH3Li+ H2C=HC N H H R
不对称氢化物还原剂【如(-)-薄荷醇 一烷氧基氢化锂铝】也是通过手性试 剂与氢化锂铝反应得到的。
不对称合成反应一般需要大量的手性化合物。使用催化量 的手性试剂来合成手性化合物称为不对称催化反应。
① 手性催化剂的不对称反应
(1)手性膦-金属配合物的催化氢化反应
◆光学活性膦化合物与铑形成的手性配体催化剂广泛用于 均相不对称催化氢化,常见手性膦L*结构如下:
Ph CH2CHCOOH Ph C C COOH 25 ℃ ,4atm,4h,50%MeOH H NHCOCH3 H3COCHN (S)-(+)-N-乙酰基苯丙氨酸 (Z)-α-乙酰氨基肉桂酸 95.7%e.e
N N R '
H CH 3
Al(Hg)
C O C C O
H /P d ① 2 CH + 3 H ② 3O
H C R '
NH 2 + COOH N H
H C
H
低能态
CH 3 OH
高能态
(3)反应底物中手性诱导的不对称合成 在反应底物中引入手性辅助基团,使生成的非对映 体不等量,(利用手性诱导物在反应中心形成刚性的不 对称环境)从而获得立体选择性。 例如:
效产率只有50%,经过多步反应,总收率急剧降低。
◆安全应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低碳经济;企业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1 辅酶的循环使用
总转换数(TTN, total turnover number) 每摩尔辅酶用于转化生产物的总摩尔数。 实验室要求:TTN至少为103~104 工业生产要求:TTN≥105
❖ 底物偶联法
❖ 酶偶联法
❖ 人工电子传递体
常用的辅酶
氧化还原酶需要辅酶作为反应过程中氢或电子的 传递体。
♣ 氢化酶 氢化酶(hydrogenase)能催化NADH再生,这种酶以分子氢直接作为氢的供体,氢有很 强的还原能力,同时对酶和辅酶无毒。
♣ 谷氨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 乙醛-酵母ADH系统也可用于NAD-的再生,其转换数达到103~104。该系统中酶容易失 活是其致命的弱点。
人工电子传递体
4.2.2 脱氢酶催化酮还原
酶参与的不对称合成优秀课件
第四章 酶参与的不对称合成
Chapter 4 enzymes mediated asymmetric reactions
主要内容
4.1 酶及酶催化反应的特点及缺点 4.2 酶催化还原反应 4.3 酶催化氧化反应 4.4 酶催化水解反应 4.5 总结
4.1 Chiral synthesis with biocatalyst
❖ 酶催化剂的用量少,一般手性催化剂的用量是 0.1%~1mol%,而酶催化反应中酶的用量为103~10-4mol%。
❖ 酶与其他催化剂一样,仅能加快反应的速度, 但不影响反应的热力学平衡,酶催化的反应往 往是可逆的。
生物催化手性合成的反应优点
❖ 酶在温和条件下进行,反应PH为5~8,一般在7左右, 反应温度在30℃左右。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副反 应,如分解、异构和重排反应。
❖ 不同酶所催化反应的条件往往是相同或相似的,因 此,一个连续反应可以采取多酶复合体系,使这些 生物催化反应能在同一个反应器中进行,可以简便 操作步骤。
生物催化手性合成的反应缺点(一)
❖ 尽管酶催化反应的条件温和,但是酶反应参数必须 精确控制。一般酶催化反应都有其最适条件,如温 度、PH值、离子强度等。这些参数变化的范围较小, 一旦变化幅度超过它们的允许值,将会引起酶的活 性丧失。
❖ 许多酶都需要辅助因子或辅酶才能进行,然而辅酶 一般较为昂贵,必须使用另外一种酶才能使其原位 活化或再生。
酶在生物催化反应中的使用情况
4.2 酶催化还原反应
面包酵母醇脱氢酶和马肝醇脱氢酶能催化酮的不对 称还原,其还原产物仲醇的对映体过量率近100%。
主要内容
❖ 辅酶的循环使用 ❖ 脱氢酶催化酮还原 ❖ 酵母细胞催化酮还原 ❖ 酵母细胞催化烯烃还原
方法,特别适合于大规模重复性使用,其TTN可达 103~105。
其它脱氢酶
♣ 葡萄糖脱氢酶 葡萄糖和葡萄糖脱氢酶(glucose dehydrgenase, GDH)系统是另一种NADH或NADPH 再生系统。
♣ 醇脱氢酶 乙醇-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 ADH)系统用于NADH和NADPH的循环再生。
❖ 酵母醇脱氢酶 ❖ 马肝醇脱氢酶 ❖ 布氏热厌氧菌醇脱氢酶 ❖ 羟基甾(zai)体脱氢酶
commercially availase, YADH) 底物专业性强,只针对醛和甲基酮。
马 肝 醇 脱 氢 酶 (horse liver alcohol dehydrogenase, HLADH) 底物专业性不强,因而可催化多种底物还原,应用广,缺 点是立体选择性不高。
酶的特征
酶是决定生物体系中化学转化方式的卓 越非凡的分子器件。酶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其催 化能力和专一性。由于它们能专一性地与多种 分子结合,并使化学反应加速几个数量级。作 为一类大分子,它们在催化各种反应时是高效 率的。
生物催化手性合成的反应特点
❖ 酶的反应速度比非酶催化的反应速度一般要快 106~1012倍。
❖ 酶在水溶液中表现出最高的催化活性,而一般都是 在有机溶剂中进行,而在非水介质中酶的活性在水 溶液中低,一般降低一个数量级水平。
生物催化手性合成的反应缺点(二)
❖ 酶催化反应容易被底物或产物所抑制,在底物或底 物浓度较高时,会引起酶活性丧失。
❖ 酶是生物大分子,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使用时一 定要注意。
常 用 的 辅 酶 有 尼 克 酰 胺 腺 嘌 呤 二 核 苷 酸 NADH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又称辅酶I (Co I) 和 尼 克 酰 胺 腺 嘌 呤 二 核 苷 酸 磷 酸 NADPH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又称 辅酶II (Co II)
羟基甾体脱氢酶(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 HSDH) 最佳底物是烷基取代单烷酮和二环酮。
用于还原反应的酶
♣ 甲酸脱氢酶♥ ♣ 葡萄糖脱氢酶 ♣ 醇脱氢酶 ♣ 氢化酶 ♣ 谷氨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
甲酸脱氢酶
(formate dehydrogenase, FDH)
该方法的最大优点是辅助底物甲酸和反应产物(CO2) 对酶无毒和易于除去,FDH稳定性好、易于固定化, 且已可商品化供应。
该体系的缺点是FDH成本较高,酶的活性低。 目前甲酸/FDH系统是最方便和最经济的NADH再生
利用纯酶或有机体催化无手性、潜手性化合物 转化为手性产物的过程。生物催化中常用的有机体 主要是微生物,其本质是利用微生物细胞内的酶催 化非天然有机化合物的生物转化,又称为生物转化 (microbial biotransformation)。固定化酶和固定 化细胞技术可使生物催化反应在连续进行生物转化, 这将使生物催化法具有工业化应用价值。
底物偶联法
定义:在反应过程中添加辅助底物(供体),在 相同酶催化下实现主要底物和辅助底物同时转化, 但两者方向相反。为了使反应朝向所需方向进行, 一般使辅助性底物过量,以保证转换数TTN超过 103。
酶偶联法
酶偶联途径是利用两个平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酶 系统,一个酶催化底物转化,另一个酶则催化辅酶 循环再生。为了达到最佳效果,两个酶的底物相对 独立,以避免两个底物竞争同一个酶的活性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