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青海教师招聘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练习十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

1、清唱剧由宣叙调、咏叹调、重唱与合唱组成的宗教声乐套曲,16世纪末诞生在教堂的祈祷厅里,采用宗教题材,用拉丁语或意大利语演唱。
罗马作曲家卡瓦里埃利1600年写作的《灵魂与肉体的表现》常被称作第一部清唱剧,卡里西米为现代清唱剧的形式确立做出重要贡献,亨德尔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清唱剧,代表作有《以色列人在埃及》、《弥赛亚》和《犹大·马加比》。
2、康塔塔由宣叙调、咏叹调、重唱组成的歌曲套曲,诞生在17世纪初的意大利,最初是在室内演唱的世俗单声部歌曲,由几组宣叙调和咏叹调交替,独唱为主。
康塔塔传入德国后,成为路德派教堂音乐的重要形式,大量运用众赞歌写作,泰勒曼和巴赫都创作了路德教堂康塔塔年集。
3、受难曲根据《圣经》中四部福音书关于耶稣受难的记述而谱写的音乐体裁,形成于4世纪,巴洛克时期的受难曲呈现“清唱剧受难曲”的特点,在德国发展蓬勃,泰勒曼、马特松等人都创作过此类作品,最杰出的代表作是巴赫的《马太受难曲》。
4、抒情悲剧17世纪法国作曲家吕利创作的歌剧类型,多根据悲剧大师高乃依及歌剧脚本作家泽诺的悲剧谱写而成,融合了独唱宣叙调和咏叹调、合唱以及芭蕾,代表作有《伊西斯》、《阿西斯与加拉蒂亚》等。
5、组曲1750年前后指一组用同一调性写作的舞曲乐章,其前身是16世纪琉特琴或键盘乐器中成对或成组的舞曲。
德国作曲家弗洛贝格尔确立了阿勒曼德—库朗特—萨拉班德和基格四乐章舞曲组曲的题材形式,对巴赫和亨德尔的键盘组曲有极大影响。
法国作曲家库伯兰的羽管键琴组曲包含8—15首小曲,多带有描绘性标题,如“恋爱中的夜莺”、“蒙妮卡姐妹”等。
6、宣叙调大型声乐戏剧中的一种歌唱方式,音调和节奏都与语言紧密结合,又称“朗诵调”,16世纪末起源于佛罗伦萨作曲家佩里的歌剧,17世纪以后广泛用于歌剧、清唱剧、康塔塔和其他教堂声乐中。
18世纪后,宣叙调分为“清宣叙调”和“有伴奏宣叙调”两种,前者节奏自由快速,以键盘乐器简单伴奏,后者富于表情,用管弦乐伴奏。
教师招聘笔试“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

2015教师招聘笔试“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6【古典主义时期】古典主义时期德国作曲家和羽管键琴家,J.S.巴赫的次子。
主要创作交响曲和键盘作品,奏鸣曲有200多首,如《普鲁士奏鸣曲》、《沃尔滕堡奏鸣曲》,他的作品精致洗练、趣味高雅,脱离了纯对位写作的旧有风格,发展了主调音乐的新风格,乐章间的调性对比和形象对比处理日趋成熟,并发展了奏鸣曲的戏剧性因素,是古典钢琴奏鸣曲的重要奠基者。
2.D.斯卡拉第古典主义时期意大利作曲家和古钢琴家,A.斯卡拉第之子。
当时最重要的羽管键琴作曲家,作有单乐章的钢琴奏鸣曲近600首,大多用二段式结构,主题风格多样,织体处理灵活。
独创炫技性演奏手法如大幅度跳跃、双手交叉、快速平行三六度、刮奏、长颤音等。
他的创作直接影响了维也纳古典奏鸣曲。
3.《创世纪》海顿创作的清唱剧作品,1798年首演于维也纳。
歌词来自《圣经·创世纪》和英国诗人弥尔顿的长诗《失乐园》,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和第二部分叙述上帝创造天地日月、山河鸟兽的七天,第三部分叙述伊甸园中的亚当与夏娃。
作曲家以栩栩如生的音乐描绘手法,形象化地讴歌了一切生物。
全剧洋溢着欢乐与光明,是清唱剧历史上的不朽杰作。
4.《费加罗的婚礼》莫扎特根据达·蓬特的台本而写作的四幕喜歌剧,1786年首演于维也纳,取材于博马舍的原作。
剧情讲述阿尔马维瓦伯爵的侍仆费加罗和未婚妻机智挫败伯爵的好色阴谋,是一部讽世之作,抨击贵族阶级的特权。
重唱在剧中居重要地位,刻画人物心理和性格,描绘爱情的细腻差异,对推动戏剧的发展和加强喜剧效果尤其起到重要作用。
5.《魔笛》莫扎特根据席卡内德所编台本写作的两幕歌唱剧,1791年首演于维也纳。
剧情为:塔米诺王子奉夜后之命,前去营救夜后之女帕米娜,历经磨难,二人终成眷属,塔米诺的随从帕帕盖诺也找到了伴侣。
此剧多处影射共济会精神和当时的奥地利政局,在音乐风格上成功融合了意大利正歌剧、意大利喜歌剧和德奥歌唱剧的因素,是综合性的古典歌剧作品。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

1.荷马史诗:古希腊公元前9-前8世纪,盲诗人荷马汇集整理伊里亚特、奥德赛这两部最早大型史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包括音乐生活;2.古希腊悲剧:起源于民间的酒神颂;在祭祀酒神活动中,人们化妆在阿夫洛斯管乐声中载歌载舞;后逐步演化成悲剧表演,在后来发展中,悲剧内容扩展到希腊神话中的其他悲剧人物和事件,保留了合唱、舞蹈等形式;17世纪西方歌剧的产生,以及19世纪瓦格纳的歌剧改革受到古希腊戏剧的影响;3.毕达哥拉斯学派:有人称为和谐论,古希腊的音乐理论认为宇宙和谐的基础是完美的数的比例,可以最好的说明宇宙现象;认为八度、五度、四度是完美的协和音程,因为他们具有最简单的数量比例关系;4.圣咏:礼拜活动中的唱诵经文称为圣咏;格里高利圣咏在中世纪中期开始使用于基督教罗马教会仪式,以着名教皇格里高利一世命名;5.两种常规:蒙特威尔第提出了“两种常规”的思想,认为文艺复兴的复调传统,即“古代风格”,可以叫做“第一常规”,而他自己所采用的新的作曲手法则可以被称为“第二常规”;在音乐创作中,这两种常规应该是并用的;6.通奏低音:是巴洛克音乐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它的运用构成了一种主调和声织体;基本上是由旋律加和声伴奏构成;这种织体强调的是两端的声部,即低音部和高音部,它的低音声部持续在整个作品中,因此叫做通奏低音;作曲家只写出两个声部,中间的和声声部并不写出,需要由演奏者即席演奏,作曲家通常在低音的上方、下方或旁边标记相应的阿拉伯数字来对每个和弦加以指示,所以,通奏低音也叫数字低音;7.歌剧:是一种用音乐来表现的戏剧,剧词都需要唱,还需要器乐伴奏;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在歌剧中,音乐需要和美术、文学、戏剧和舞蹈等其他姐妹艺术相融合;来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的悲剧,中世纪的教仪剧,13世纪法国游吟诗人的田园剧,文艺复兴时期的牧歌剧,歌剧的最直接的来源是16世纪末意大利北部的宫廷的幕间剧;第一部歌剧的产生是和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的活动直接有关的;第一部音乐完整保留下来的歌剧是由佩里和卡契尼作曲的尤丽迪茜;它与1600年10月6日上演;8.25.清唱剧:是巴洛克早期产生于意大利的大型声乐体裁;通常有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组成,他有一个叙述故事的人,更强调合唱,并且没有舞台动作和服装布景;合唱很重要,大部分清唱剧是宗教内容;9.26.康塔塔:是巴洛克时期产生于意大利的一种大型声乐体裁,它通常由一系列的宣叙调,咏叹调,咏叙调,二重唱与合唱组成;即可用宗教题材,也可用世俗题材;还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小型的,独唱的康塔塔;另一类是大型的,除独唱,还有合唱和管弦乐队伴奏;10.27.受难乐:是用音乐表现耶稣受难故事的一种体裁;公元5世纪到14世纪后半叶,群众开始用单声部齐唱来代表;这种由单声部的圣咏构成的受难乐也叫做“素歌受难乐”;第二个阶段,复调手法大约从15世纪被运用;1650年以后,进入第三个阶段“受难清唱剧”阶段,在德国出现了一种清唱剧式的新型受难乐;巴赫代表,把受难乐的创作推向了一个顶点; 11.博洛尼亚乐派:17世纪中叶,意大利北部器乐的创作和表演非常兴盛,博洛尼亚是这方面的一个最重要的发展中心,以弦乐为主的独奏、合奏艺术;代表维塔利和科雷利;12.奏鸣曲:在巴罗克早期只是泛指器乐作品,1660年后来,作曲家们开始把奏鸣曲分为教堂和室内奏鸣曲;教堂奏鸣曲是在教堂演奏的,它一般有四个乐章,速度按“慢——快——慢——快”的顺序排列;音乐表现比较严肃、内在;;13.协奏曲:在16世纪是指独唱与合唱、特别是人声与器乐之间的协同合作,进行演唱和演奏的作品,到了17世纪,指近代独奏者或乐队之间的协奏;14.喜歌剧:18世纪的20~30年代,欧洲各国出现了一种新型歌剧,歌剧内容不再是神话或历史的英雄,而表现着日常生活场景或普通人的小事情,唱词使用各国的民族语言,意大利喜歌剧延用清宣叙调的传统形式,而法国英国,德国的歌剧都直接以本国语言进行对白;第一部意大利喜歌剧:佩格莱西的女仆作夫人他是一个幕间剧,1733年首演于那不勒斯;剧情生动有趣;15.交响曲:这种体裁的直接来源是意大利序曲“快——慢——快”独立为三个乐章成为交响曲;前古典时期与巴罗克时期一样,管弦乐队的乐器配置并不固定,到18世纪60~80年代海顿的乐队也不到30人,但突出的进展在于管乐已成乐队的必备乐器;由小、中、大和低音提琴组成的弦乐组,依旧是主要乐器声部,羽管键琴弹奏通奏低音的重要作用,已逐渐减弱直至取消;代表人物:意大利的萨马尔蒂尼,德国、奥地利的曼海姆乐派、柏林乐派和早期的维也纳的作曲家;16.曼海姆乐派:斯塔米茨的特点:管弦乐队造成音色多变的声浪并给人以流动音响的快感,挖掘出管弦乐队丰富的控制力度的能力以及突强的运用,插入一个小步舞曲乐章,逐步完善乐队编制;北德乐派如CPE巴赫他们都为交响曲发展作出了贡献;17.特性小曲:一些曲子定名为即兴曲或音乐瞬间是出版商的主意;特点:强调无准备的、突然而来又瞬间即逝的灵感,每曲结构不同,简单自由,旋律如歌;肖邦李斯特舒曼等的同类作品都受到他的影响;。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总7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标签:曲式定旋律清唱剧声部康塔塔法国文化分类:音乐艺术赞美歌(Anthen)以管风琴伴奏的合唱曲。
由赞美诗发展而来。
取《圣经》或其他教会文字为歌词。
在基督教会中举行奉贤仪式或布道之后用英文唱歌。
其中包含独唱的,称为“独唱赞美歌”;无独唱的,称为“合唱赞美歌”。
十六世纪宗教改革后,基督教新教的赞美歌相当于旧教中的经文歌。
音乐史上写赞美歌的著名作曲家有伯德、普赛尔、亨德尔、韦斯利等。
咏叹调(Arj)以器乐伴奏的独唱曲或二重唱。
出现于十七世纪初,是歌剧、清唱剧、康塔塔*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特点是声乐部分加入难度高的演唱技巧。
由于追求结构上的高度完整,常忽略与剧情的关系,而单纯致力于音乐上的独立发挥。
在声乐作品中常以宣叙调表明情节,咏叹调继其后,使表演者可以充分抒发情感,展现其演唱水准。
巴赫、韩德尔、莫扎特等人的咏叹调则是声乐曲目中的珍品。
波尔卡波尔卡(Polka)舞曲。
较快的2/4拍子。
十九世纪初发源于波希米亚。
后来风行于全欧洲及美国。
小夜曲(Serenade)小夜曲历来是男子晚上在他情人的窗下唱的,常用吉他或曼陀林伴奏。
古典作曲家在写作小夜曲时,总是设法创造这种气氛。
十八世纪用于晚会的小型乐队的作品。
浪漫曲浪漫曲(Romanza)一种无固定形式的抒情短歌或短乐曲。
十八世纪后半叶在法国民间、十九世纪中叶在俄国广泛流行。
其歌曲的特点为:曲调表情细致,与歌词紧密结合,伴奏较丰富;器乐曲旋律富于歌唱性,常由小提琴及管弦乐队演奏。
圆舞曲(Waltz)起源于奥地利北部的一种民间三拍子舞蹈。
分快慢两种。
十七、十八世纪在维也纳宫廷流行后,开始成为社交中的舞蹈。
十九世纪起风行于欧洲各国。
现在通常所说的圆舞曲大多是维也纳式的圆舞曲,速度为小快板,其特点为节奏明快,旋律流畅。
青海教师招聘考试“西方音乐史”练习题一

2015年青海教师招聘考试“西方音乐史”练习题一1.西方音乐最早的文献记载是从文学作品【】开始的。
A.《荷马史诗》B.《伊索寓言》C.《被缚的普罗米修斯》D.《美狄亚》答案:A2.古希腊最着名的抒情诗女诗人为【】。
A.泰尔潘德B.阿尔凯奥斯C.萨福D.阿尔克曼答案:C3.古希腊悲剧是在演唱【】的合唱队基础上,引人演员与之对话而逐渐形成的。
A.酒神颂歌B.太阳神颂歌C.荷马史诗D.抒情诗答案:A4.下列剧作家中,哪一位不是古希腊的悲剧作家?【】A.埃斯库罗斯B.索福克勒斯C.欧里庇得斯D.毕达哥拉斯答案:D5.古典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是古希腊剧作家【】的作品。
A.埃斯库罗斯B.索福克勒斯C.欧里庇得斯D.毕达哥拉斯答案:A6.古典悲剧《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剧作家【】的作品。
A.埃斯库罗斯B.索福克勒斯C.欧里庇得斯D.毕达哥拉斯答案:B7.古希腊最着名的喜剧家是【】。
A.莫里哀B.埃斯库罗斯C.阿那克里翁D.阿里斯托芬答案:D8.古希腊音阶的基本元素是【】。
A.上行六音列B.下行六音列C.上行四音列D.下行四音列答案:D9.古希腊论述音乐问题的哲学家和科学家有【】。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毕达哥拉斯D.托勒密答案:ABCD10.古希腊的吹管乐器主要有【】。
A.里尔B.阿夫洛斯C.基萨拉D.绪任克斯答案:B11.古希腊的拨弦乐器以【】为代表。
A.里拉B.阿夫洛斯C.基萨拉D.绪任克斯答案:A本文来自中公教师考试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章来源:青海青海教师考试网()。
2015教师招聘考试“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练习十 - 音乐学科专业知识

2015教师招聘考试“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练习十- 音乐学科专业知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1.韦伯浪漫主义时期德国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
歌剧代表作《自由射手》、《欧丽安特》和《奥伯龙》,钢琴曲《邀舞》是浪漫主义最早的标题钢琴曲之一。
他的歌剧创作观念对瓦格纳影响很大。
2.瓦格纳浪漫主义时期德国作曲家。
改革传统意大利歌剧,以“乐剧”的新观念影响了19世纪末期的音乐发展,代表作为歌剧《唐豪塞》、《罗恩格林》、《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尼伯龙根的指环》等。
3.古诺浪漫主义时期法国作曲家。
创作集中在歌剧和宗教音乐领域,代表作有歌剧《浮士德》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等,还作有弥撒曲、清唱剧和安魂曲。
4.比才浪漫主义时期法国作曲家。
作有歌剧《采珠人》、《卡门》、戏剧配乐《阿莱城姑娘》、交响组曲《罗马》等。
歌剧《卡门》以丰富的人物造型、浓郁的异国风土情调和出色的音乐写作风靡全世界。
5.奥芬巴赫浪漫主义时期法国作曲家。
19世纪法国轻歌剧的代表人物,一生创作轻歌剧近百首,代表作《地狱中的奥菲欧》和《美丽的海伦》等。
6.罗西尼浪漫主义初期意大利歌剧作曲家。
一生创作歌剧约40部,包括正歌剧《谭克雷蒂》、《奥赛罗》,喜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灰姑娘》、《意大利少女在阿尔及尔》和大歌剧《威廉·退尔》。
7.多尼采蒂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作曲家,作有歌剧75部,代表作《拉美摩尔的露契亚》、《宠姬》、《爱之甘醇》、《军中女郎》、《唐·帕斯夸来》等。
8.贝里尼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作曲家,歌剧代表作为《梦游女》、《诺尔玛》和《清教徒》,以写作气息悠长的抒情旋律而著称,受到肖邦等作曲家的推崇。
9.威尔第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作曲家,其歌剧创作代表了19世纪下半叶意大利歌剧的发展历史,在继承意大利歌剧传统的同时,兼收并蓄,吸取同时代歌剧革新的成果,极大增强了意大利歌剧的戏剧性。
代表作《弄臣》、《茶花女》、《阿伊达》、《奥赛罗》和《法尔斯塔夫》。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全)

名词解释勃艮第乐派15世纪开文化艺术先河的是一批欧洲大陆北方的作曲家,西方音乐史上把文艺复兴早期出自欧洲北方的第一代作曲家称为勃艮第作曲家。
勃艮第乐派的体裁是:弥撒曲、经文歌、尚松。
尚松:是14世纪~16世纪以法国的世俗诗歌谱写的复调歌曲的概称。
勃艮第时期的尚松是以清新优雅为特点。
吟游诗人:并不是街头卖艺的流浪汉,大多是贵族骑士,在法国南部和北部出现了许多吟游诗人,他们有的自演自唱,有的作词谱曲,有别人演唱。
他们拿着乐器,在王宫和贵族家中吟诗歌唱,内容主要是:爱情,享乐和道德风尚的题材。
法国游吟诗人:游吟诗人:12世纪法国出现的世俗音乐家,中世纪方言歌曲更重要成就体现于法国游吟诗人的歌曲。
游吟诗人的构成:包括宫廷贵族、骑士阶层,还有下层有才华的诗人音乐家。
游吟诗人的歌曲题材:以爱情题材为主“宫廷之恋”的题材非常流行。
特点:特罗巴杜尔反映出教会和世俗旋律风格影响,大多是单声的,常加上乐器伴奏,即兴地弹唱。
历史上第一个特罗巴杜尔,是阿坤廷公爵纪尧姆九世。
他是作诗和唱歌的能手。
帕里斯特里纳帕莱斯特里纳是宗教改革时期的一位重要的音乐家。
他在罗马天主教音乐原则的限制下,继承吸收佛兰德乐派的复调技巧,创作出一种具有独特美学意义的复调合唱风格。
作为一位宗教音乐作曲家,他一生服务于教堂,写了大量弥撒曲和经文歌,其中的《马赛路斯弥撒》等作品得到教会的承认,成为罗马天主教音乐的典范。
作品多为四至六个声部的无伴奏合唱。
其中清晰的声部缓缓而动,主调与复调相结合。
听来和谐、庄重、虔诚,成为宗教无伴奏合唱音乐的典范。
帕莱斯特里纳的学生和他的音乐风格的追随者,后来形成了盛极一时的罗马乐派。
格里高利圣咏(格里高利圣咏)成为影响最大的教会音乐流传至今。
特点:格里高利圣咏是吸取了(古代东方),(古希腊)以及(民间音乐)的特点而形成的是(无固定节拍),(无乐器伴奏)的(单音)音乐,内容选自(圣经),用(拉丁文)演唱,为(宗教礼仪音乐),分为(弥撒)和(日课经文),共1600曲以上。
2015教资国考:西方音乐史复习资料(二)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资格证报名条件【名词解释】1.曼海姆乐派:曼海姆乐派是18世纪在德国南部曼海姆形成的一个音乐流派。
当时曼海姆宫廷的公爵特别热爱音乐,组建起欧洲最的管弦乐队,使曼海姆成为当时德国重要的音乐文化中心。
一批来自奥地利和波希米亚,以约翰斯塔米茨为首的音乐家们一起创作、演出,对整个欧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们被称为曼海姆乐派。
作品轻捷明快,主调音乐风格已完全确立,高声部音乐线条十分突出,乐队织体清澈透明,通奏低音已被谱写为明确的乐队各声部,羽管键琴演奏者的指挥作用已被手首席小提琴取代。
挖掘出管弦乐队丰富的表现力,表现出它特有的力量和灵活多变的潜能。
2.强力:强力的名称来源于文艺评论家、艺术史家的斯塔索夫的一篇题为《巴拉基列夫先生的斯拉夫音乐会》的文章,其中称以巴拉基列夫为首的作曲家小组为强有力的小团体。
有五名成员,巴拉基列夫,居伊,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包罗丁。
也称为五人团,自称新俄罗斯乐派。
3.民族乐派:民族乐派是指十九世纪中叶以后活跃于欧洲乐坛,与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文化运动密切联系的一批音乐家。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政治上是激进的,同情或参加本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
在艺术上他们主张创造出具有鲜明民族特性的新音乐。
民族乐派的音乐家经常采用本国的民间音乐素材去表现具有爱国主义的英雄主题,借以激发本国人民反抗封建和外族统治。
民主性、人民性、民族性,始终是他们艺术活动的鲜明标志。
代表作,如: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国》、西贝柳斯的《芬兰颂交响诗》等。
4.标题性序曲:浪漫风格的标题性序曲是门德尔松最富创造性的体裁,这种体裁和舞台艺术无关,是专为音乐会独立演奏而写的管弦乐曲,融合了古典形式与浪漫风格,保留纯音乐的严格形式:单乐章的奏鸣曲式,又与文学历史的情节性、大自然景色的描绘性主题相连。
5.奏鸣曲式:奏鸣曲式是一种大型曲式,是奏鸣曲主要乐章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
它包含几个不同主题的呈示、发展和再现以及特定的调性布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青海教师招聘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练习十
浪漫主义时期
(四)浪漫主义歌剧
1.韦伯
浪漫主义时期德国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
歌剧代表作《自由射手》、《欧丽安特》和《奥伯龙》,钢琴曲《邀舞》是浪漫主义最早的标题钢琴曲之一。
他的歌剧创作观念对瓦格纳影响很大。
2.瓦格纳
浪漫主义时期德国作曲家。
改革传统意大利歌剧,以“乐剧”的新观念影响了19世纪末期的音乐发展,代表作为歌剧《唐豪塞》、《罗恩格林》、《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尼伯龙根的指环》等。
3.古诺
浪漫主义时期法国作曲家。
创作集中在歌剧和宗教音乐领域,代表作有歌剧《浮士德》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等,还作有弥撒曲、清唱剧和安魂曲。
4.比才
浪漫主义时期法国作曲家。
作有歌剧《采珠人》、《卡门》、戏剧配乐《阿莱城姑娘》、交响组曲《罗马》等。
歌剧《卡门》以丰富的人物造型、浓郁的异国风土情调和出色的音乐写作风靡全世界。
5.奥芬巴赫
浪漫主义时期法国作曲家。
19世纪法国轻歌剧的代表人物,一生创作轻歌剧近百首,代表作《地狱中的奥菲欧》和《美丽的海伦》等。
6.罗西尼
浪漫主义初期意大利歌剧作曲家。
一生创作歌剧约40部,包括正歌剧《谭克雷蒂》、《奥赛罗》,喜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灰姑娘》、《意大利少女在阿尔及尔》和大歌剧《威廉·退尔》。
7.多尼采蒂
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作曲家,作有歌剧75部,代表作《拉美摩尔的露契亚》、《宠姬》、《爱之甘醇》、《军中女郎》、《唐·帕斯夸来》等。
8.贝里尼
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作曲家,歌剧代表作为《梦游女》、《诺尔玛》和《清教徒》,以写作气息悠长的抒情旋律而著称,受到肖邦等作曲家的推崇。
9.威尔第
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作曲家,其歌剧创作代表了19世纪下半叶意大利歌剧的发展历史,在继承意大利歌剧传统的同时,兼收并蓄,吸取同时代歌剧革新的成果,极大增强了意大利歌剧的戏剧性。
代表作《弄臣》、《茶花女》、《阿伊达》、《奥赛罗》和《法尔斯塔夫》。
10.普契尼
浪漫主义末期意大利歌剧作曲家,写有12部歌剧,主角多为遭受不幸的女性,如《蝴蝶夫人》、《托斯卡》、《艺术家的生涯》等,中国背景的《图兰多》是作曲家对大型场景的尝试。
11.乐剧
德国作曲家瓦格纳革新后的歌剧种类。
他认为这种歌剧是音乐与戏剧的统一体,体现了“整体艺术”的观念。
他主张“乐剧”取材于神话,音乐连续发展,以“主导动机”贯穿发展音乐主题,人声演唱近似“诵唱”,四联剧《尼伯龙根的指环》反映出乐剧的全部观念。
12.大歌剧
19世纪法国歌剧体裁。
特点为规模庞大,风格宏伟,多采用历史题材,常有豪华的布景、壮丽的芭蕾和合唱场景。
梅耶比尔的《恶魔罗勃》达到19世纪大歌剧的顶峰,其他大歌剧作品还有瓦格纳的《黎恩济》、威尔第的《唐·卡洛斯》、罗西尼的《威廉·退尔》等。
13.轻歌剧
19世纪法国歌剧体裁。
它规模较小,轻快活泼,以浪漫情节为题材,音乐写作常采用流行曲调,带有讽刺滑稽的性质。
代表作曲家为奥芬巴赫,他作有《地狱中的奥菲欧》、《美丽的海伦》等轻歌剧。
14.抒情歌剧
19世纪法国歌剧种类。
规模介于大歌剧与轻歌剧之间,常采用浪漫主义文学题材写作,讲求真挚情感的表达。
代表作有托马斯的《迷娘》、古诺的《浮土德》和圣桑的《参孙与达丽拉》。
15.真实主义歌剧
19世纪末意大利的歌剧流派。
规模小型,平铺直叙,强调真实地表现平凡生活中的琐事,情节激烈,具有民族特色。
代表作为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和莱翁卡瓦洛的《丑角》。
16.《尼伯龙根的指环》
德国作曲家瓦格纳根据德国民间史诗《尼伯龙根之歌》创作的四联歌剧,由相对独立的四部歌剧《莱茵的黄金》、《女武神》、《齐格弗里德》和《诸神的黄昏》组成。
歌剧讲述了围绕英雄齐格弗里德的身世展开的关于权势和爱情的争斗,音乐在200多个主导动机的基础上展开,声乐形式无“宣叙调”和“咏叹调”之分由音乐化的吟诵和对白构成;剧中大量使用打击乐器和各种铜管乐器,被称为“铜管乐与打击乐的橱窗”。
《尼伯龙根的指环》体现了瓦格纳乐剧的最高成就。
17.《塞维利亚的理发师》
意大利作曲家罗西尼创作的两幕喜歌剧,根据法国作家博马舍的戏剧撰台本,剧情为阿尔马维瓦伯爵爱上了巴尔托洛医生监护之下的罗西娜,在塞维利亚的理发师费加罗的帮助下,他成功挫败了医生拆散他们的企图。
歌剧充满智慧与情趣,大段使用“罗西尼渐强”和“急口令”式的咏唱,终场重唱将戏剧推向发展的高潮。
这是意大利古典喜歌剧的一部力作。
18.《阿依达》
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创作的埃及背景的法国大歌剧作品,剧情讲述埃塞俄比亚公主阿依达被掳至埃及后,她与埃及将军拉达梅斯的爱情与爱国利益间的冲突,最终二人共同殉情。
歌剧有效运用“主导动机”对人物性格心理进行刻画,并有许多出色的唱段,如“圣洁的阿依达”、“祝你凯旋归来”等。
19.《卡门》
法国作曲家比才取材于浪漫主义作家梅里美同名小说的歌剧,叙述了一个爱情悲剧:军官唐·何塞爱上美丽放荡的吉普赛女郎卡门,不但舍弃未婚妻,且加入卡门的走私团伙,但卡门很快移情于斗
牛士艾斯卡米洛,绝望的唐·何塞杀害了卡门。
歌剧题材探讨了爱情中激情与理智的关系,具有现实意义,人物刻画栩栩如生,西班牙风情浓郁,咏唱形式多以西班牙的歌舞音乐构成,如“哈巴涅拉”、“塞吉迪亚”等,是一部长演不衰的歌剧。
20.《蝴蝶夫人》
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创作的歌剧作品,剧情大意为:驻日美国军官平克顿娶日本少女巧巧桑(蝴蝶夫人)为妻,三年后,平克顿携新婚美国妻子返日预领走蝴蝶夫人所生之子,蝴蝶夫人忍痛应允后引颈自刎。
歌剧音乐在普契尼典型的意大利抒情风格中缀以日本旋律,充满异国情调,受到世人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