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介绍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伦理思想
• 《庄子》在谈道德时,用不少篇幅讲到人与天的关系。书中提出了 “天人合一”的思想。因为天人合一,进而认为,真人之所以与众不 同,置生死于度外,因为他懂得这些全是天的远行。是自然而然的, 所以人只能安而顺之,而不可能更改。《庄子》认为:“有人,天也, 有天亦天也,人是不可以改变天的。只有认识了一切事物的发生,而 且都是必然发生的,才可对任何事物变化,都不动激情。 • 《庄子》“无为”的思想贯彻于整个人生哲学中。认为人生在世“身 若槁木”,“心若死灰”。所以无所谓喜、怒、哀、乐。在《天地》 篇里要求人们做到“寿而不悦,夭而不悲,通达不以为荣,穷困不以 为丑。”《庚桑楚》中又说:“敬之而不喜,侮之而不怒者,唯同乎 天和者为然”。总之要求人们要象婴儿那样无知,忘掉自身,丢掉各 种欲望,茫茫然彷徨于尘世之外,逍遥在无所事事之中。
司马迁(汉):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 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善属书离辞 ,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 也。 李白(唐):“万古高风一子休,南华妙道几时修。 谁能造入公墙里,如上江边望月楼。” 白居易(唐):庄生齐物同归一,我道同中有不同。 遂性逍遥中一致,鸾凤终较胜蛇虫。
据《史记》记载庄周“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 老子之言,故 庄子 庄子 其著书十万余言,大抵率寓言也”。庄周喜托寓言以 广其意,“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等著名寓言就 出自他的著作。他在哲学思想上继承和发展了老子 “道法自然”的观点,使道家真正成为一个学派,他 也成为了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心理学思想
无神论思想
• 《庄子》书中贯穿整体的是“天与人一 体”“通天下一气耳”等,这事实上已经否定 了鬼的存在,其思想向着无神论迈进。在《知 北游》中说到“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 生.散则为死”。认为人的生死,只不过是气 的聚散,没有什么灵魂存在。庄周本人临死时, 提出厚葬是没有什么用处的。因为人从自然中 分离而又最终归于自然。
• 顺应时命 • 齐生死 • 无情无欲
顺应时命
• 庄子讲的“真人”是一种精神境界,是一 种觉知,是一种心态。 • 庄子把外在的必然性归之于“命”,“不 知吾所以然而然也,命也”(《达生》) 命来自于道与天的作用。命既然无法抗拒, 就只有安命。所以要有安于时命、本分生 活的态度。顺应时命的心身状态是庄子追 求理想人格的前提。
• 至于遵循宇宙万物的规律,把握“六气”(指阴、阳、风、 雨、晦、明)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他还仰赖 什么呢!因此说,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能够达到忘我 的境界,精神世界完全超脱物外的“神人”心目中没有功 名和事业,思想修养臻于完美“圣人”从不去追求名誉和 地位。
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 大廉不谦,大勇不忮。《庄子》
浮生若蝶梦,浮世自逍遥

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庄子生平简介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 子休。 战国时期宋国蒙人(今安徽亳州蒙 城)。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 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庄子曾短 暂作过漆园吏,生活贫穷困顿,却鄙弃荣华 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 格,追求逍遥无恃的精神自由。对于庄子在 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贡献,封建帝 王尤为重视。
坐忘
• 坐忘就是在忘却礼乐、仁义的基础上,通 过静坐逐渐让心中的一切观念、欲念乃至 关于心的意识静下来。 • 坐忘是强调“忘”忘记自己的形体和意识, 达到混然与物同体的境界。进入了类似心 理学所认为的高峰体验中。这样,他也就 同时更接近了他自己的存在
持守
• 按心理学术语来说,是一种人在其中完全 和她内外真实相应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 人对那真实有着完全的察觉和把握。既不 是用他的大脑,也不实用他身上的任何其 他部分,而是用全部身心的他去觉察这个 真实。这样就能“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 不傲睨于万物”
庄子的哲学思想
《庄子》对道的解释,把“道法自然”的老子学 说继承下来。他明确地阐述了道的本质作用: “道”是“有情有信”,但却“无为无形,可传 而不可授,可得而不可见”,“道”是宇宙的本 体,产生万物的根源,道是超时间、空间的绝对, “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道 的作用特别大,它无所不在,无所不能,可以主 宰一切。他认为道的本质是物质的,是混浊状态 的“气”,而这“气”没有固定的形态,叫做 “无”。这种物质性的道,就是世界根源。庄周 的道,实际上是指主观意识之外的,不受任何力 量支配的宇宙精神。
• 改变认知,追求精神的绝对自由 • 达到理想人格的修炼方法
改变认知,追求精神的绝对自由
• 若夫乘天地之气,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 人无名 《逍遥游》 • 排除一切功利目的,不受任何wenku.baidu.com束,自由自在地 逍遥于物外是庄子的人生目标。只要改变自己的 价值取向和生存方式,就能在现实人生中获得自 由与快乐。
• 二十五年庄子被诏号为“南华真人”, 后人即称之为“南华真人”,庄子一生 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 道教 称为《南华真经》。其文章具有浓厚的 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是 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 • 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学说,是战 国中期道家的代表人物,和老子并称为 “老庄”。
庄子的评价
浮生若蝶梦
•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 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 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 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 人生如梦 • 虚虚实实 • 万物唯一
浮世自逍遥
•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 人无名。
2.写作背景 庄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 战乱的时代,其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 愈烈,战争也空前残酷。庄子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及统治者深为 不满,时时进行尖锐的批判,发出沉痛的抗议;他对自己无力 改变这样的社会现实心有不甘,想用自己的一套思想和人生观 来影响和改造人们。这正是庄子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和主观原 因。
齐生死
• 人之所以有生死烦恼,是以为对生死有错 误的理解,一般人都把死亡看成生命的结 束,认为失去了生命就失去了一切,因此 好生恶死。庄子主张死是生的开始。“死 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大 宗师》)。改变了错误的理解,生与死就 会呈现另一种姿态。这便是心理学上的 ABC理性情绪疗法。
无情无欲
心斋
• 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 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 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人间 世》) • 1、心斋,是自心中实施的斋戒,其目的是消除心 中的欲念,最终只是心灵进入灵明虚静的状态。 • 2、心斋,是操作时心无旁骛,然后是停止一切感 知活动,接下来是一切思虑活动“是意识反观自 身,停止攀援外在的客体和内在的意识对象。 • 3、心斋,是一种”得道境界“,是一种虚静、空 灵、明澈的心境。它以人与自然,存在自我和精 神的自我的和谐为构建原则
• 最有学问的人是不张扬的,最善于辩论的人 是不随便说话的,最仁慈的人是没有偏爱的, 最廉洁的人是不表示谦让的,最勇敢的人是 不会逞凶伤害别人的

• 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 无情无欲的精神境界,实际上是一种“喜 怒哀乐不入于胸怀”(《田子方》)的安 宁、恬静的心境会影响人的情绪状态。消 融了哀乐之情就不会由于时间的变化而心 中波涛汹涌。 • 没有感情的冲动,这并不是说没有对事物 的感觉。而是不被感情所困扰。达到一种 平和的心态。
达到理想人格的修炼方法
• 心斋 • 坐忘 • 持守
无 路 可 走 时 , 怎 么 办 ?
庄子: 在我们无 路可走的 时候

原 是
怎 么

的?
以 死 明 志
孔子、孟子怎么做?
授徒立说
竹林七贤
琴酒自娱
陶渊明
退 隐 田 园
苏轼
山 水 怡 情
当然也有反抗,如陈胜
揭 竿 而 起
那么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庄子告诉我们什么?
浮生若蝶梦 浮世自逍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