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PPT
合集下载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共19张PPT)
第21课 《庄子》二则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情景 引入
自主 预习
合作 探究
课堂 小结
1
2
情景引入
鱼是不是快乐的, 我不知道,也无 从知道,其实快 乐的定义有很多, 并不是你以为的 快乐就一定是别 人的快乐,快乐 是很私人的东西。
3
自主预习
庄子 (约前369—前286) 名周,宋国蒙(今 河南商丘东北)人。 战国时哲学家,道 家学派主要代表人 物。与老子并称为
16
课堂小结
惠子死后,庄子再也找不到 可以对谈的人了。在这短短的寓 言中,流露出纯厚真挚之情。能 设出这个妙趣的寓言,来譬喻他 和死者的友谊,如此神来之笔, 非庄子莫能为之。
17
庄子:智辩,重欣赏,对外界认识 带有欣赏的态度
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事物有一 种寻根究底的态度,重知识 的探讨。
18
19
却在于要使人的生活和精神达到一种不为外物所束 缚、所统治的绝对自由独立的境界。多少年来,庄 子思想曾给乱世中饱经沧桑的心灵以莫大的安慰, 即使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也有它独特的作
用。
11
你认为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 是胜者?
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关于 这一点,历来争论不休。归结起来,主要 有以下几种看法: (1)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 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 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 言以对而就此认输了,可是他却又返回争 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 子的发难化解了。所谓偷换概念,指他把 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 或“怎样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 么(能)知道”。
10
庄子心境旷达,视荣华富贵如敝屣,他有着高
雅的生活情趣。《秋水》一文所宣扬的是庄子一贯 的思想,即人的生死、寿夭、祸福、穷通、贵贱、 贫富、得失、成败等等都是完全相对的东西,并且 是人力所不能左右的,应一切顺其自然。庄子鄙视 功名富贵,追求快乐自由便是这种思想支配下的心 灵选择。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情景 引入
自主 预习
合作 探究
课堂 小结
1
2
情景引入
鱼是不是快乐的, 我不知道,也无 从知道,其实快 乐的定义有很多, 并不是你以为的 快乐就一定是别 人的快乐,快乐 是很私人的东西。
3
自主预习
庄子 (约前369—前286) 名周,宋国蒙(今 河南商丘东北)人。 战国时哲学家,道 家学派主要代表人 物。与老子并称为
16
课堂小结
惠子死后,庄子再也找不到 可以对谈的人了。在这短短的寓 言中,流露出纯厚真挚之情。能 设出这个妙趣的寓言,来譬喻他 和死者的友谊,如此神来之笔, 非庄子莫能为之。
17
庄子:智辩,重欣赏,对外界认识 带有欣赏的态度
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事物有一 种寻根究底的态度,重知识 的探讨。
18
19
却在于要使人的生活和精神达到一种不为外物所束 缚、所统治的绝对自由独立的境界。多少年来,庄 子思想曾给乱世中饱经沧桑的心灵以莫大的安慰, 即使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也有它独特的作
用。
11
你认为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 是胜者?
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关于 这一点,历来争论不休。归结起来,主要 有以下几种看法: (1)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 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 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 言以对而就此认输了,可是他却又返回争 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 子的发难化解了。所谓偷换概念,指他把 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 或“怎样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 么(能)知道”。
10
庄子心境旷达,视荣华富贵如敝屣,他有着高
雅的生活情趣。《秋水》一文所宣扬的是庄子一贯 的思想,即人的生死、寿夭、祸福、穷通、贵贱、 贫富、得失、成败等等都是完全相对的东西,并且 是人力所不能左右的,应一切顺其自然。庄子鄙视 功名富贵,追求快乐自由便是这种思想支配下的心 灵选择。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ppt课件
整体感知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濠水上的桥。濠,水名,在今安徽凤阳。
一种白色小鱼。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
悠闲自得。
疑问代词,怎么。
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
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
乐?”
整体感知
【译文】庄子与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 说:“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 快乐啊。”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 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 鱼的快乐?”
子非我
古义:对男子的美称,也用以尊称对方。 今义:儿子。
安知鱼之乐 古义:怎么/哪里。 今义:安定,安全。
合作探究
一词多义
固不知子矣 (固然) 固
子固非鱼也 (本来)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到) 于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介词,在)
是鱼之乐也 (结构助词,的) 之 我知之濠上也 (代词,代“鱼之乐”这件事)
对话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精读课文
3.庄子为什么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
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 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反映了庄 子推崇“自然”,反映“人为”的思想。
人物形象
精读课文
庄子:感性,自由快乐,智辩重欣赏 惠子:理性,认真求证,好辩重分析
合作探究 古今异义
垂: 悬挂
பைடு நூலகம்
。
徙: 迁徙
。
击: 拍打
。
抟: 盘旋飞翔
。
去: 离开
。
是: 这样
。
固: 固然
。
循: 追溯
。
之: 代词,鱼的快乐 。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课件
03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的解析
文章背景与内容概述
文章背景
本文选自《庄子·外物》篇,是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庄子的作品。庄子是道家学 派的代表人物,主张“无为而治”,强调顺应自然,追求心灵的自由和解放。
内容概述
文章讲述了庄子和惠子在濠梁之上游玩时的一段对话。庄子看到水中的游鱼,感 叹其游得自在,而惠子则从逻辑角度提出质疑。通过这段对话,展现了庄子和惠 子对于生命和自由的看法。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课件
汇报人: 2023-12-24
目录
• 庄子与惠子的简介 • 庄子与惠子的哲学观点 •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的解析 • 庄子与惠子的思想在当代的意
义 • 相关文献资料推荐
01
庄子与惠子的简介
庄子的生平与思想
庄子的生平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孔子并称为“道家三圣 ”。他主张“无为而治”,认为万物最终归于“道”,应该顺应自然,不强行 干预。
《名实论》
惠子的名篇,对于理解其与庄子的辩 论有重要价值。
其他相关文献资料推荐
《先秦哲学研究》
收录了多篇关于先秦时期哲学思想的 论文,有助于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 思想环境。
《中国古代思想史》
全面介绍了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历程 ,有助于从宏观上把握庄子和惠子的 思想背景。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对话的意义
这段对话展现了庄子和惠子对于生命和自由的看法存在本质上的分歧。庄子主张追求自由 和心灵的解放,而惠子则更注重逻辑和经验。这种分歧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对于生命和自 由的看法存在不同的观点和价值取向。
文章中的哲学思考与启示
哲学思考
本文通过庄子和惠子的对话,引发了关于生命、自由 和道的哲学思考。庄子认为生命的本质是自由,而惠 子则认为需要通过逻辑和经验来认识生命。此外,文 章还体现了道家思想中“无为而治”的理念,强调要 顺应自然,而不是过度干预。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PPT教学课件
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里知道鱼快乐’的话,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 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二)文言知识积累
1、一词多义: 固:A. 固不知子矣( 固然 )
B.子固非鱼也( 本来 ) 2、文言句子翻译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明确: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
2、你认为在这濠粱之上,到底谁赢了?
明确:逻辑上看是惠子占了上风,因为人和鱼是不同 类的,人怎么会知道鱼的心理呢?
3、这段辩论十分巧妙,请你说说它“巧妙”在何处。
明确:“濠梁之辩”的绝妙之处在于,除了两人的雄辩之外,还在于它具有无穷的韵味。辩论 的双方都紧扣主题,但辩论者的思维截然不同。
惠施是从认知的规律上来说,人和鱼是两种不同的生物,人不可能感受到鱼的喜怒哀乐。 庄周则是从艺术规律上来说,人乐鱼亦乐。 从认知规律上来说,庄周的人乐鱼亦乐的逻辑推理纯属诡辩,但这种诡辩并不使人反感,因 为庄周完全是以艺术心态去看待世界的,典型的“移情”作用,庄周是把自己的快乐移栽到鱼 的情绪上,反过来更衬托出庄周的快乐。
同学们,在两千三百多年前的濠水之滨,有一对好 友进行了一场跨越千年的辩论,这两个人是——?
( 庄子和惠子 )
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这对好朋友是如何展开辩论的, 让我们学习《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háo
tiáo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
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
庄子说:“你又不是我,你哪里知道我不知道鱼是快乐的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 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
(二)文言知识积累
1、一词多义: 固:A. 固不知子矣( 固然 )
B.子固非鱼也( 本来 ) 2、文言句子翻译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明确: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
2、你认为在这濠粱之上,到底谁赢了?
明确:逻辑上看是惠子占了上风,因为人和鱼是不同 类的,人怎么会知道鱼的心理呢?
3、这段辩论十分巧妙,请你说说它“巧妙”在何处。
明确:“濠梁之辩”的绝妙之处在于,除了两人的雄辩之外,还在于它具有无穷的韵味。辩论 的双方都紧扣主题,但辩论者的思维截然不同。
惠施是从认知的规律上来说,人和鱼是两种不同的生物,人不可能感受到鱼的喜怒哀乐。 庄周则是从艺术规律上来说,人乐鱼亦乐。 从认知规律上来说,庄周的人乐鱼亦乐的逻辑推理纯属诡辩,但这种诡辩并不使人反感,因 为庄周完全是以艺术心态去看待世界的,典型的“移情”作用,庄周是把自己的快乐移栽到鱼 的情绪上,反过来更衬托出庄周的快乐。
同学们,在两千三百多年前的濠水之滨,有一对好 友进行了一场跨越千年的辩论,这两个人是——?
( 庄子和惠子 )
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这对好朋友是如何展开辩论的, 让我们学习《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háo
tiáo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
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
庄子说:“你又不是我,你哪里知道我不知道鱼是快乐的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 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
2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课件(共19张PPT)
庄子( 反唇相讥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 类比推理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 鱼之乐。
庄子(偷换概念 ):汝安知鱼乐 知之濠上也
庄子返回争论的起点,把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而惠子 本意是怎么知道。庄子偷换概念,避重就轻化解了发难。
研读课文,感受辩论之趣
3.揣摩庄子与惠子辩论时的语气变化,并进行现场演读, 再现辩论情景,
庄子对鱼似乎情有独钟,昨天刚带着我们见识了 北冥的鲲鹏,今天又要领着我们去桥上看鲦鱼。就让 我们一起走进《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去感受 他们在辩论过程中展现的思想认识。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
学习目标
1.了解《庄子》及庄子的思想主张,把握文意。(重点) 2.欣赏《庄子》中雄奇瑰丽的想象和机智巧妙的论辩。
文言知识梳理
古今异义
①安知鱼之乐 古义:疑问代词,怎么 今义:安定;安全 ②请循其本 古义:追溯 今义:遵守,依照,沿袭
一词多义
固不知子矣 副词,固然
是鱼之乐也 结构助词,的
固 子固非鱼也 副词,本来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动词,巩固
之
助词,用于主谓 子之不知鱼之乐 之间,取消句子
独立性,无实义
汝心之固 形容词,顽固、固执
再读诗歌——结合注释,读通诗意
哪里。
已经。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
追溯话题本源。循,追溯。
助词,用于句末,表
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提”顿,以引起下文。
庄子说:“请追溯话题本源。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 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 桥上知道的啊。”
拓展阅读
庄周梦蝶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 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周 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惠子( 类比推理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 鱼之乐。
庄子(偷换概念 ):汝安知鱼乐 知之濠上也
庄子返回争论的起点,把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而惠子 本意是怎么知道。庄子偷换概念,避重就轻化解了发难。
研读课文,感受辩论之趣
3.揣摩庄子与惠子辩论时的语气变化,并进行现场演读, 再现辩论情景,
庄子对鱼似乎情有独钟,昨天刚带着我们见识了 北冥的鲲鹏,今天又要领着我们去桥上看鲦鱼。就让 我们一起走进《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去感受 他们在辩论过程中展现的思想认识。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
学习目标
1.了解《庄子》及庄子的思想主张,把握文意。(重点) 2.欣赏《庄子》中雄奇瑰丽的想象和机智巧妙的论辩。
文言知识梳理
古今异义
①安知鱼之乐 古义:疑问代词,怎么 今义:安定;安全 ②请循其本 古义:追溯 今义:遵守,依照,沿袭
一词多义
固不知子矣 副词,固然
是鱼之乐也 结构助词,的
固 子固非鱼也 副词,本来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动词,巩固
之
助词,用于主谓 子之不知鱼之乐 之间,取消句子
独立性,无实义
汝心之固 形容词,顽固、固执
再读诗歌——结合注释,读通诗意
哪里。
已经。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
追溯话题本源。循,追溯。
助词,用于句末,表
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提”顿,以引起下文。
庄子说:“请追溯话题本源。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 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 桥上知道的啊。”
拓展阅读
庄周梦蝶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 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周 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PPT教学电子课件
作业布置
《庄子》有许多内容已演化为寓言和成语, 保留在现代汉语中,请课外积累。
鹏程万里 扶摇直上 越俎代庖 望洋兴叹 鼓盆而歌 朝三暮四 薪火相传 东施效颦 盗亦有道 游刃有余
谢谢
揣摩探究
你认为在庄子和惠子 的辩论中,谁是胜者?
1、从表面来看,庄子占 了上风。结尾处,他返回争论 的起点“子非鱼,安知鱼之 乐?”,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 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
揣摩探究
所谓偷换概念,是指指庄子在“安”字上做 文章。“安”既有“怎样、如何”的意思,也有 “哪里”的意思。惠子本是问庄子“你怎么(能) 知道鱼之乐”,却被庄子故意理解 为“你哪里知道鱼之乐”。
课堂小结
北师大教授于丹曾说:“庄子对我来说,不是一种学 问,而是一种活法,圣贤能让我们活的更通透。”我们应 当用从容、洒脱、自由、快乐的心去发现生活中的美。濠 梁之下的游鱼,天地间的庄子,他早已用睿智的目光超越 了千年界限,超越了鱼人的界限,他自己何尝不是一条鱼 呢?在今天高楼林立,田园风光渐离视线的时代,我们呼 唤庄子精神的回归,让我们打开庄子之门,让生活多一些 诗意。
(一)请对照注释,边读边译,把不懂的字词找出来。小组合作讨论完成翻译。
(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 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1. 濠梁:濠水的桥上。濠,水名,在安徽凤阳。 2. 鯈[ 3. 从容:悠闲自得。 4. 是:这。
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 乐啊。”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
2、你认为在这濠粱之上,到底谁赢了?
明确:逻辑上看是惠子占了上风,因为人和鱼是不同 类的,人怎么会知道鱼的心理呢?
第21课《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课件
反方
你不知鱼乐
子非鱼,安知鱼乐?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 鱼之乐,全也!
……
庄子
演读——还原现场 (想象人物语气、动作、神态)
惠子
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 (开心)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从容)
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 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得意)
庄子说: “请追溯话题本源。 你说‘你哪里知道鱼快乐’的话, 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 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庄子 V S 惠子
巅
正方
峰
道家掌门
对
抬扛大师
决
反方 名家鼻祖 辩论达人
庄子 V S 惠子
正方
观点 我知鱼乐
立论 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
攻辩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总结 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 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 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 惠
yuān chú
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
子
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 相
lĭ 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chī
梁
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
hè 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
梁国而吓我邪?”
比喻巧妙 讽刺深刻
替我再做一遍。’石匠说道:‘臣下的确
曾砍削过鼻尖上的泥点,不过我的对手已
经死了很久了!’自从惠子离开了人世,
我没有可以匹敌的对手了!我没有可以与
之论辩的人了!”
伯牙和钟子期的友情, 是“高山流水遇知音” 管仲和鲍叔牙的友情 是“患难之时见真情” 而庄子和惠子的友情, 是“只要见面就抬扛”
《庄子二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课件(共31张ppt)
乐?
不乐?
用庄子自己的道理,来反驳庄子,体现 了惠子很会逻辑推理。
深入探究
偷换概念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 知请 吾循知其之本而。问子我曰,:我‘知汝之安濠知上鱼也乐。’”云者,既已
“安知鱼之乐”在庄子和惠子口中意思一样吗?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怎么
安
乐? 不乐?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 哪里
(2)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事物持
艺术欣赏的心态。对于外界的认识,将 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移情于物, 物我两忘。
庄子 道家代表 推崇自然
惠子 名家代表 追求现实
知识链接
惠子,姓惠,名施,战国中期宋国商丘 (今河南商丘)人。著名的政治家、哲学 家,他是名家学派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 人物,也是庄子的至交好友。庄子具有艺 术哲学家的风貌,惠子则带有逻辑家的个 性。友。
round2 庄子 胜
深入探究
庄子把“安知”,解释成“哪知 道”或“怎么知道”(方式),而惠 子本意是“怎么能知道(可能性)”。 庄子偷换概念,避重就轻,化解了发 难,机智灵活跃然纸上。
深入探究
看完二人的辩论,你认为谁才是胜者?
VS
庄子
惠子
深入探究
(2)看完二人的辩论,你认为谁才是胜者?
从故事本身看,庄子占据了上风。 结尾处,在惠子巧妙援引庄子的反驳建 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又返回争 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 惠子的发难化解了。
复习巩固
庄子,名 周 , 宋 国蒙人。 战国 时期 哲学 家, 是 道家 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 老庄 ”。政 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其代表作品为《庄子》 ,名 篇《逍遥游》《齐物论》。
《庄子》亦称《南华经》,《庄子》一书是 庄子及其 后学 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 篇11篇。《北冥有鱼》选自内篇中的《逍遥游》。《逍遥 游》是《庄子》内篇中的第一篇,在全书中占有特殊地 位。本文选自外篇中的《秋水》。
不乐?
用庄子自己的道理,来反驳庄子,体现 了惠子很会逻辑推理。
深入探究
偷换概念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 知请 吾循知其之本而。问子我曰,:我‘知汝之安濠知上鱼也乐。’”云者,既已
“安知鱼之乐”在庄子和惠子口中意思一样吗?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怎么
安
乐? 不乐?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 哪里
(2)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事物持
艺术欣赏的心态。对于外界的认识,将 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移情于物, 物我两忘。
庄子 道家代表 推崇自然
惠子 名家代表 追求现实
知识链接
惠子,姓惠,名施,战国中期宋国商丘 (今河南商丘)人。著名的政治家、哲学 家,他是名家学派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 人物,也是庄子的至交好友。庄子具有艺 术哲学家的风貌,惠子则带有逻辑家的个 性。友。
round2 庄子 胜
深入探究
庄子把“安知”,解释成“哪知 道”或“怎么知道”(方式),而惠 子本意是“怎么能知道(可能性)”。 庄子偷换概念,避重就轻,化解了发 难,机智灵活跃然纸上。
深入探究
看完二人的辩论,你认为谁才是胜者?
VS
庄子
惠子
深入探究
(2)看完二人的辩论,你认为谁才是胜者?
从故事本身看,庄子占据了上风。 结尾处,在惠子巧妙援引庄子的反驳建 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又返回争 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 惠子的发难化解了。
复习巩固
庄子,名 周 , 宋 国蒙人。 战国 时期 哲学 家, 是 道家 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 老庄 ”。政 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其代表作品为《庄子》 ,名 篇《逍遥游》《齐物论》。
《庄子》亦称《南华经》,《庄子》一书是 庄子及其 后学 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 篇11篇。《北冥有鱼》选自内篇中的《逍遥游》。《逍遥 游》是《庄子》内篇中的第一篇,在全书中占有特殊地 位。本文选自外篇中的《秋水》。
《庄子二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课件
庄子与惠子的辩论可以看出两个人 有何不同?
惠子力辩、拘泥,重求实,对事物有一种刨根问底的 认知态度,重在对知识的探讨。
庄子智辩、有灵性,崇尚美,对外界的认识,带有欣 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感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的移情 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 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
“老朋友,你知道南方有一只鹓雏鸟吗?它由南海出发飞向北海。在途中, 若不是梧桐树,它绝不停在上面休息;除了竹结的果实外,它绝不吃到别的东 西;不是甜美的泉水,它也不喝。当它正悠然自在地飞翔时,地上正好有一只 猫头鹰,刚抓了一只臭老鼠,猫头鹰以为鹓雏要来抢夺自己的臭老鼠,就抢先 地向怒叫一声!我说惠施啊!你该不会拿魏相来对我怒叫吧?”庄子说完,就 笑着看惠施。
知道我知道鱼儿是快乐的,还问我。我是在濠水上 的桥上知道鱼儿是快乐的。
观点:你不知道鱼的快乐。
论据:我不是你,不知道你;你不是鱼,你也 不知道鱼的快乐。
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 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 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作者借自己和惠子的辩论,宣扬了一种什么观点? 宣扬了一种“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
惠施觉得非常惭愧,不好意思地对庄子说:“这……这是我以小人之心度 君子之腹,让我以酒宴向你赔罪吧!”
有一次,惠子对庄子说:“有人送我一颗葫芦种子,后来结了 一个很大很大的葫芦,我用它来盛水,可以盛五担水,但是就是拿 不起来。我用它来做瓢,就是因为它太大,而没办法用。最后我干 脆把它给打坏了。”他是要用这个比喻来挖苦庄子,言下之意是说 庄子所谈的理论,都是虚夸荒诞而没有用的玩意儿。
分角色朗读
庄子: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课件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的意义与影响
06
文章体现了庄子的思辨哲学思想,尤其是相对主义和齐物论。
庄子思想
庄子的哲学思想在文章中得到了体现,引导人们以一种超脱、淡然的心态看待世界。
人生态度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的文化内涵
记录历史事件
文章记录了庄子和惠子在濠梁之上的对话,为我们了解古代思想家和文化人的生活、思想和观念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
05
出生背景
惠子出生于公元前390年左右的战国时期魏国,是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与庄子是同时代人。
主要经历
惠子曾担任过魏国相国,他主张联合韩赵对抗秦国,并曾主持修建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郑国渠。
惠子的生平简介
“兼爱非攻”
惠子主张人们要相互关爱、相互帮助,反对暴力和战争,这一思想来源于墨家学派。
“名实相符”
体现文化氛围
通过文章,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的文化氛围和哲学思想,了解古代社会的文化和哲学面貌。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的史学价值
文学地位
作为一篇重要的哲学文献,《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视为古典散文的经典之作。
对后世影响
文章中所体现的庄子的哲学思想对后世的哲学、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背景
理解庄子的思想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探讨庄子与惠子的思想差异和相似之处。
课程目标
庄子与惠子的哲学思想。
《庄子》中的名篇解读。
中国古代哲学与文化的关系。
课程内容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原文解读
02
1
原文内容解析
2
3
文章中出现的两个主要人物,庄子和惠子,他们的关系是哲学领域的对手和朋友。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课件
《庄子》有许多内容已演化为寓言和
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下列寓言和成
语都出自《庄子》:
zxxkw
学科网
鹏程万里 扶摇直上 越俎代庖 望洋兴叹
朝三暮四 薪火相传 东施效颦 盗亦有道
无中生有 枯鱼之肆 呆若木鸡 无用之用
蜗角之争 每况愈下 涸辙之鲋 邯郸学步
窃蜩
在
濠水上的桥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状语后置句)
一种白色的小鱼 悠闲自得
这的
•庄子曰: zxxkw “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不是
怎么,哪里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固然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本来
助词,取独,不译
zxxkw
完全,完备
【难点探究】《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 庄子为什么坚持认为鱼是快乐的?
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认为鱼“ 乐”,其实也就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庄子是如何摆脱惠子的追问的?
庄子返回争论的起点,回转话题,偷换概念,把 惠子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机智而巧 妙地化解了惠子的发难。庄子的机智灵活跃然纸 上。
(1)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结 尾处,庄zx子xkw 似乎应该学科网 无言以对,可是他却又返 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 子的发难化解了。
所谓偷换概念,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 解释成“哪里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 么(能)知道”。
• (2)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前面说过,
3.全: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完全,肯定 (是这样)]
全石以为(整个的)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也”表判断。 2.倒装句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庄子与惠子于濠 梁之上游”。
初中语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课件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世间的万事 万物,这样你可以收获更多美的感 受。
学庄子处世智慧, 享世间诗意生活。
谢谢
趣读,体会辩论之趣
二者的辩论到底谁是胜者,历 来争论不休,你认为这场辩论中谁 更有道理,你更欣赏谁的智慧?
方法点拨:注意从辩论的语言和人 物的人格魅力来考虑。
惠子善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 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
庄子智辩,重欣赏,注重的是从感情, 从美的、诗意的角度看世界。
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 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译读,知文意
桥梁 悠闲自得
这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 “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庄子和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 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 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解释红色的词: ①固不知子矣 ②是鱼之乐也 ③安知鱼之乐 ④请循其本
翻译句子: 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2.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主题学习》6
惠子相梁
• 带问题思考:
• 1、两文在论辩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 2、这则短文表达了庄子怎样的人生志
趣?
《主题学习》6
惠子相梁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志。趣庄高洁子的往人见之,曰: “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 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 ,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 功鼠子名,欲利鹓以禄雏子过之之梁,国仰而而吓视我之邪曰?:醉心‘功吓名!的’人今
庄子: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 之乐,全矣!
庄子: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 既已知 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完美版)ppt
辩读
1、他们俩争辩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2、惠子凭什么可以确定庄子不知道 鱼是快乐的呢?他的依据是什么? 3、庄子为什么认为鱼是快乐的呢? 有依据吗?
辩读
惠子
1、我非子,固不 知子矣; 2、子固非鱼也,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 矣!
争辩的问题?
庄子
知?不知?
“鯈鱼出游从容, 是鱼之乐也”
辩读
惠子的思想有什么特点呢?
濠:tiáo 鯈:há0
朗读指导: 3、语气
正读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从容,悠闲,语速要慢)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稍快,读出急于反驳的样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巧辩,机智,从容)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 (肯定,毫无争辩) 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 ·齐物论》
庄子对我来说,不是 一种学问,而是一种 活法,圣贤能让我们 活的更通透。 ——于丹
牛刀小试
要求:写一段话,80字左右, 也可以是小诗。至少运用一 种修辞。
庄子,我想对你 说……
我 读 庄 子
我不懂 濠梁之下 何来洒脱与从容 我不懂 蝴蝶梦中 怎得身似庄周 或许 鱼本不知欢乐 或许 有蝶即可成梦 一切缘于天性有 ……
《庄子》中的名篇有《逍遥游》 《齐物论》等。他的思想包含着朴 素辩证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 无为”。他与老子齐名,被称为老 庄。他的作品被称为“文学中的哲 学,哲学中的文学”。
庄子想告诉我们什么?
追求快乐自由。 诗意地生活。 ……
庄周梦蝶
延 读
译:过去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很生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PPT
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 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 学家。 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
的重要人物,世称“老庄”。庄子对后人的影响 主要是《庄子》一书。
1、根据文下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2、感受“游濠梁”中惠子与庄子在思想、性
格等方面的差异,了解庄子的志趣;
初读课文,正确朗读
要求:“须要读得字字响亮,
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 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 牵强暗记。”
——朱熹 语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桥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
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
这
怎么
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
固然
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1)安知鱼之乐( 怎么 ) (2)固不知子矣
( 固然 )
(3)请循其本 ( 追溯 ) (4)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已经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 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完全肯定的。
二、庄子为何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是快乐的?
鱼“乐”实为其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推崇“自然”,反对“人为”
“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鼓盆而歌
惠子相梁
庄子对我来说,不是一种学问,而 是一种活法,圣贤能让我们活得更 透彻。
——于丹
“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从容,悠闲
的重要人物,世称“老庄”。庄子对后人的影响 主要是《庄子》一书。
1、根据文下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2、感受“游濠梁”中惠子与庄子在思想、性
格等方面的差异,了解庄子的志趣;
初读课文,正确朗读
要求:“须要读得字字响亮,
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 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 牵强暗记。”
——朱熹 语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桥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
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
这
怎么
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
固然
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1)安知鱼之乐( 怎么 ) (2)固不知子矣
( 固然 )
(3)请循其本 ( 追溯 ) (4)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已经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 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完全肯定的。
二、庄子为何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是快乐的?
鱼“乐”实为其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推崇“自然”,反对“人为”
“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鼓盆而歌
惠子相梁
庄子对我来说,不是一种学问,而 是一种活法,圣贤能让我们活得更 透彻。
——于丹
“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从容,悠闲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PPT
移情
2.这一场辩论中的庄子与惠子,你欣赏的是 谁?为什么?
欣赏庄子,因为庄子能以愉快的心境,对 待周围的事物,追求天人合一,推崇自然,机 智善辩。
欣赏惠子,因为惠子机智好辩,善于抓住对 方的漏洞之处,对于事物有着刨根问底的认知 态度。
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王国维
庄子故事:庄周梦蝶
• 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 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 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突然梦醒了, 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 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固然
子固非鱼,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本来
无意义 的 完全,肯定(是这样)
庄子曰:“请循其本,
追溯话题本原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
哪里
助词,用于句末。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已经
它,指代鱼之乐
译文:
庄子与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 “白鲦(tiáo)鱼(在河水中)游得悠闲自得,这 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 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 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子说:“我不是你, 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 快乐,是可以肯定的了!”庄子说:“请追溯话 题本原。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 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 水的桥上知道的。”
二者的关系:契友
1.读准字音
濠梁 【háo 】 鲦鱼 【tiáo】
2.读好停顿
安 知/我 不 知 鱼 之 乐
既 已 知 吾 知 之/而 问 我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在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悠闲自得 这
2.这一场辩论中的庄子与惠子,你欣赏的是 谁?为什么?
欣赏庄子,因为庄子能以愉快的心境,对 待周围的事物,追求天人合一,推崇自然,机 智善辩。
欣赏惠子,因为惠子机智好辩,善于抓住对 方的漏洞之处,对于事物有着刨根问底的认知 态度。
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王国维
庄子故事:庄周梦蝶
• 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 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 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突然梦醒了, 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 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固然
子固非鱼,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本来
无意义 的 完全,肯定(是这样)
庄子曰:“请循其本,
追溯话题本原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
哪里
助词,用于句末。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已经
它,指代鱼之乐
译文:
庄子与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 “白鲦(tiáo)鱼(在河水中)游得悠闲自得,这 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 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 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子说:“我不是你, 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 快乐,是可以肯定的了!”庄子说:“请追溯话 题本原。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 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 水的桥上知道的。”
二者的关系:契友
1.读准字音
濠梁 【háo 】 鲦鱼 【tiáo】
2.读好停顿
安 知/我 不 知 鱼 之 乐
既 已 知 吾 知 之/而 问 我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在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悠闲自得 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无启发。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 一”(《庄子•齐物论》),认为鱼“乐”,其实也就 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庄子还推崇“自然”,反 对“人为”,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游,这是符合庄子 的思想的,由此,他断定鱼“乐”是理所当然的事。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
论辩
惠子
是否“知鱼之乐”
知鱼之乐
4.从文中可以看出两人的思想和性格差异是什么? 【答案】惠子好辩,对于事物更多的是一种寻根究 底的认知态度,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与关照。而 庄子偏于美学上的观赏,能从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 衷地感受到轻松、闲适、愉悦,让人 感受到日常生 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深受感染。
【难点探究】《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庄子为什 么坚持认为鱼是快乐的? 【答案】庄子的一些思想对我们理解他所说的“鱼之乐”
21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文 言 文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相信大家都对庄子的思想有了 初步的了解,这篇文章里,他与惠子两个人又怎么了? 现在,让我们来齐读课文,在朗朗读书声中,找出答案。
1.根据文下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重点)
2.品味重点语句的特殊含义,体会庄子语言的感情
色彩和风格特点。
(难点)
3.学习庄子的机智、风趣、巧妙的论辩技巧,培养学 生能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的喜怒哀乐。
庄子视富贵荣华如敝屣,其高洁的生活情趣,使他很难找到知 己。惠子就是庄子的一个谈得来的朋友。他们都好辩论,辩才犀 利无比;他们亦很博学,对于探讨知识有浓厚的热情。庄子与惠子 由于基本观点的差异,在讨论问题时,便经常互相抬杠,通常情 况下,庄子都是站在自己的哲学观点上,而他最大的用意,则在 于借惠子来抒发己意。他们两人在现实生活中固然有距离,在学 术观念上也相对立,但在情谊上,惠子却是庄子的挚友。《庄子 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中这个历史上最有名的论辩,便是他 们散步时引发的。
3.全: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完全,肯定 (是这样)]
全石以为(整个的)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也”表判断。 2.倒装句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庄子与惠子于濠 梁之上游”。
(四)成语积累 濠梁观鱼:形容悠然自得,寄情物外。
(五)名句积累 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2.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原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 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 知鱼之乐?”
注释: 濠梁:濠水上的桥。濠,水名,在今安徽凤阳。 鯈(tiáo)鱼:一种白色小鱼。 是:这。
译文: 庄子与惠子在濠水上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鯈
鱼在河水中游得悠然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 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的论辩,本是深奥的逻辑问 题,但文章却用轻松、闲适的笔调描述论辩过程,二人语言 不乏幽默,令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深受感染。
有关庄子的典故
庄周梦蝶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
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
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
原文: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 ‘汝安知鱼乐’ 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注释: 循其本:追溯语题本原。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你说“你哪里知道鱼是 快乐的”等等。云者,助词,用于句末,表提顿, 以引起下文。
译文: 庄子说:“请追溯话题本原。你说‘你哪里知
道鱼是快乐的’等等,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 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上知道的。”
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中庄子与惠 子关于人是否“知鱼之乐”的论辩,表现了庄子机 智、巧妙的论辩风格,也表现了庄子“天人合一” 的哲学观点。
1.采用对话的形式。 本文通篇采用对话的形式,两人一句接着一句,用以
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将这场论辩深化,显示了精彩的 诡辩艺术。 2.笔法轻松,充满机智与幽默。
作者心境
导思1:庄子坚持 认为“出游从容” 的鱼儿很快乐,表 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关键词: 崇尚自由
比较探究
导思2:两篇文章中 的鱼有什么不同?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 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课文朗读。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此之谓物化。”
(《庄子•内篇•齐物论》)
假如你从来未曾害怕受窘受伤害,那就是你从来没有冒过险。 就算你的朋友再多,人脉再广,其实真正对你好的人,你一辈子也遇不到几个。 当你的朋友向你倾吐胸襟的时候,你不要怕说出心中的“否”,也不要瞒住心中的“可”。 我们并不需要用太华丽的语言来包裹自己,因为我们要做最真实的自己。
读一读字音
háo
濠梁
tiáo
பைடு நூலகம்鯈鱼
xún
循其本
(一)古今异义 循其本 古义:追溯。今义:遵守;依照;沿袭。
(二)一词多义 1.固: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固然) 子固非鱼也(本来) 2.之:庄子往见之(代词,可译作“他”,指惠子) 是鱼之乐也(结构助词,“的”) 子之不知鱼之乐(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 句子的独立性)
原文: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 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注释: 全:完全,肯定(是这样)。
译文: 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
快乐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 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肯定(是这 样)!”
1.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 了他怎样的心境? 【答案】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 的投射与外化。
2.庄子为什么不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 【答案】庄子不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而采用反问 的方式回答,以“非我”者“不知我”,推论“不 知我”者不知“我知鱼”,足见庄子的机智。
3.庄子是如何摆脱惠子的追问的? 【答案】庄子返回争论的起点,回转话题,偷换概 念,把惠子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机智 而巧妙地化解了惠子的发难。庄子的机智灵活跃然 纸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
论辩
惠子
是否“知鱼之乐”
知鱼之乐
4.从文中可以看出两人的思想和性格差异是什么? 【答案】惠子好辩,对于事物更多的是一种寻根究 底的认知态度,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与关照。而 庄子偏于美学上的观赏,能从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 衷地感受到轻松、闲适、愉悦,让人 感受到日常生 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深受感染。
【难点探究】《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庄子为什 么坚持认为鱼是快乐的? 【答案】庄子的一些思想对我们理解他所说的“鱼之乐”
21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文 言 文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相信大家都对庄子的思想有了 初步的了解,这篇文章里,他与惠子两个人又怎么了? 现在,让我们来齐读课文,在朗朗读书声中,找出答案。
1.根据文下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重点)
2.品味重点语句的特殊含义,体会庄子语言的感情
色彩和风格特点。
(难点)
3.学习庄子的机智、风趣、巧妙的论辩技巧,培养学 生能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的喜怒哀乐。
庄子视富贵荣华如敝屣,其高洁的生活情趣,使他很难找到知 己。惠子就是庄子的一个谈得来的朋友。他们都好辩论,辩才犀 利无比;他们亦很博学,对于探讨知识有浓厚的热情。庄子与惠子 由于基本观点的差异,在讨论问题时,便经常互相抬杠,通常情 况下,庄子都是站在自己的哲学观点上,而他最大的用意,则在 于借惠子来抒发己意。他们两人在现实生活中固然有距离,在学 术观念上也相对立,但在情谊上,惠子却是庄子的挚友。《庄子 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中这个历史上最有名的论辩,便是他 们散步时引发的。
3.全: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完全,肯定 (是这样)]
全石以为(整个的)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也”表判断。 2.倒装句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庄子与惠子于濠 梁之上游”。
(四)成语积累 濠梁观鱼:形容悠然自得,寄情物外。
(五)名句积累 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2.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原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 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 知鱼之乐?”
注释: 濠梁:濠水上的桥。濠,水名,在今安徽凤阳。 鯈(tiáo)鱼:一种白色小鱼。 是:这。
译文: 庄子与惠子在濠水上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鯈
鱼在河水中游得悠然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 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的论辩,本是深奥的逻辑问 题,但文章却用轻松、闲适的笔调描述论辩过程,二人语言 不乏幽默,令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深受感染。
有关庄子的典故
庄周梦蝶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
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
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
原文: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 ‘汝安知鱼乐’ 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注释: 循其本:追溯语题本原。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你说“你哪里知道鱼是 快乐的”等等。云者,助词,用于句末,表提顿, 以引起下文。
译文: 庄子说:“请追溯话题本原。你说‘你哪里知
道鱼是快乐的’等等,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 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上知道的。”
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中庄子与惠 子关于人是否“知鱼之乐”的论辩,表现了庄子机 智、巧妙的论辩风格,也表现了庄子“天人合一” 的哲学观点。
1.采用对话的形式。 本文通篇采用对话的形式,两人一句接着一句,用以
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将这场论辩深化,显示了精彩的 诡辩艺术。 2.笔法轻松,充满机智与幽默。
作者心境
导思1:庄子坚持 认为“出游从容” 的鱼儿很快乐,表 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关键词: 崇尚自由
比较探究
导思2:两篇文章中 的鱼有什么不同?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 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课文朗读。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此之谓物化。”
(《庄子•内篇•齐物论》)
假如你从来未曾害怕受窘受伤害,那就是你从来没有冒过险。 就算你的朋友再多,人脉再广,其实真正对你好的人,你一辈子也遇不到几个。 当你的朋友向你倾吐胸襟的时候,你不要怕说出心中的“否”,也不要瞒住心中的“可”。 我们并不需要用太华丽的语言来包裹自己,因为我们要做最真实的自己。
读一读字音
háo
濠梁
tiáo
பைடு நூலகம்鯈鱼
xún
循其本
(一)古今异义 循其本 古义:追溯。今义:遵守;依照;沿袭。
(二)一词多义 1.固: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固然) 子固非鱼也(本来) 2.之:庄子往见之(代词,可译作“他”,指惠子) 是鱼之乐也(结构助词,“的”) 子之不知鱼之乐(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 句子的独立性)
原文: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 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注释: 全:完全,肯定(是这样)。
译文: 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
快乐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 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肯定(是这 样)!”
1.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 了他怎样的心境? 【答案】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 的投射与外化。
2.庄子为什么不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 【答案】庄子不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而采用反问 的方式回答,以“非我”者“不知我”,推论“不 知我”者不知“我知鱼”,足见庄子的机智。
3.庄子是如何摆脱惠子的追问的? 【答案】庄子返回争论的起点,回转话题,偷换概 念,把惠子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机智 而巧妙地化解了惠子的发难。庄子的机智灵活跃然 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