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

合集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人体的经络系统主要由经脉系统和络脉系统两 大部分组成。
正经系统 经脉系统
十二经脉 十二经别 十二经筋 十二皮部
经 络 系
奇经系统
督脉、任脉 冲脉、带脉 阳跷脉、阴跷脉

阳维脉、阴维脉
络脉系统
十五别络、浮络、孙络
经脉系统 经脉系统分为正经、奇经两类。
十二经脉
正 经 系 统
十二 经脉 附属
六 手太阳小肠经
起于小指外侧端 少泽穴SI1 ,沿 手背尺侧上腕部,循上肢外侧后缘,过 肘部,到肩关节后面,绕行肩胛部,交 肩上后入大椎穴,再前行入缺盆,深入 体腔,络心,沿食道下行,穿过膈肌,到 达胃部,下行,属小肠。
分支1:从缺盆出来,沿颈部上 行到面颊,至目外眦后,退行进入耳中 SI19听宫穴:耳屏前,张口即现
分支1:从耳后完骨穴分出,经翳风穴进入耳 中,出走耳前,过听宫穴至目外眦后方。
分支2:从目外眦分出,下行至下颌部的大迎 穴处,同手少阳经分布于面颊部的支脉相合,复行 至目眶下,再向下经过下颌角部,下行至颈部,经颈 前人迎穴旁,与前脉会合于缺盆。然后下行进入 胸腔,穿过膈肌,络肝,属胆,沿胁里浅出气街,绕毛 际,横向至髋关节 环跳穴GB30 处。
十二经别 十二经筋 十二皮部
手三阴经 手三阳经 足三阴经 足三阳经
手太阴肺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阴肾经
手阳明大肠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阴脾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阴肾经
足阳明胃经 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膀胱经
是内 气属 血脏 运腑 行外 的络 主肢 要节 通 路 。
,
,
从十二经脉别出的经脉,有加强表里联系作用。



中国传统康复--经络

中国传统康复--经络
足阳明胃经脉 足少阳胆经脉 足太阳膀胱经脉


奇经八脉:冲、任、带、督、阴阳维脉、阴阳跷脉 十二经别:加强十二正经中相表里两经之间的联系

十二经筋:有联缀四肢百骸、司关节运动的作用。

十二皮部:十二经脉的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
十五络脉:加强表里两经在体表的联系与调节
络脉
浮 络:浮现于体表的络脉 孙 络:细小的络脉
手小指端
目内眦
足小指端
胸中
手厥阴心包经脉 手少阳三焦经脉 足少阳胆经脉 足厥阴肝经脉
手无名指端
目外眦
足大趾
肺中
注:在小腿下半部和足背部,肝经在前部,脾经在中部,至内踝上8寸处交 叉后,脾经在前,肝经在中部。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经络的分布
4.奇经八脉分布
任脉 →行胸腹正中, 诸阴经之会,称“阴脉之海”。 督脉 →行腰背正中,诸阳经之会,称“阳脉之海”。 冲脉→并足少阴肾经挟脐而上,环饶口唇,十二经脉均 来汇聚,故称“十二经脉之海”,因冲脉与妇女月经有 关,故又称“血海” 。 督、任、冲三脉均起于胞中,同出会阴,称为一源三岐。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一、经络学说概论
3.十二经脉的命名
主要行于上肢,起于或止于手的经脉,称“手经”。 主要行于下肢,起于或止于足的经脉,称“足经”。 主要分布于四肢内侧面的经脉,属“阴经”。 主要分布于四肢外侧面的经脉,属“阳经” 。
前、 中、 后 阴经(太阴、厥阴、少阴)→脏发出 阳经(阳明、少阳、太阳)→腑发出
• 皮部:是指十二经脉及其所属络脉在皮表的分区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三、经络的作用
(一)生理功能 经络的功能活动,称之为“经气”。作用包 括:

经络基础知识

经络基础知识

经络基础知识
经络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与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

以下是一些经络基础知识的介绍:
1. 经络系统:经络包括经脉和络脉,经脉是主干,络脉是分支。

经络系统遍布全身,将人体的脏腑、组织、器官联系起来。

2. 十二经脉:人体有十二条主要经脉,包括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阴经和足三阳经。

这些经脉对应着不同的脏腑,对人体的生理功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3. 经络的作用:经络具有沟通内外、运行气血、平衡阴阳等作用。

通过经络的传导,气血得以通畅运行,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4. 穴位:经络上的特定点位称为穴位,穴位是气血输注的地方。

通过刺激穴位,可以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达到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的目的。

5. 经络学说的应用:经络学说在中医学中广泛应用于针灸、推拿、按摩等疗法。

通过刺激经络和穴位,可以促进气血循环,缓解疼痛,调节身体机能。

6. 整体观念:经络学说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经络系统将各个部分联系起来。

身体的健康与经络的通畅与否密切相关。

7. 子午流注:子午流注是根据经络气血运行的规律,按时辰选择穴位进行治疗的方法。

它认为在不同的时辰,经络气血的流动有一定的规律。

对经络的研究和应用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经络的实质和作用机制仍在不断研究和探索中。

中医经络基础知识

中医经络基础知识

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一、经络的概念经络,是经和络的总称。

经,又称经脉,有路径之意。

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中纵行的主干。

故曰:"经者,径也。

经脉大多循行于人体的深部,且有一定的循行部位。

络,又称络脉,有网络之意。

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

故曰:"支而横出者为络。

”络脉纵横交错,网络全身,无处不至。

经络相贯,遍布全身,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联络网,通过有规律的循行和复杂的联络交会,组成了经络系统,把人体五脏六腑、肢体官窍及皮肉筋骨等组织紧密地联结成统一的有机整体,从而保证了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所以说,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内外上下,调节人体功能的一种特殊的通路系统。

二、经络系统经络系统是由经脉、络脉及其连属部分构成的。

经脉和络脉是它的主体(一)经脉系统1.十二经脉正经:正经有十二,即手三阴经、足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阳经,共四组,每组三条经脉,合称十二经脉。

十二经别:十二经别是十二经脉别出的正经,它们分别起于四肢,循行于体内,联系脏腑,上出颈项浅部。

阳经的经别从本经别出而循行体内,上达头面后,仍回到本经;阴经的经别从本经别出而循行体内,上达头面后,与相为表里的阳经相合。

为此,十二经别不仅可以加强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经之间的联系,而且因其联系了*些正经未循行到的器官与形体部位,从而补充了正经之不足。

十二经筋: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是十二经脉的附属部分,是十二经脉循行部位上分布于筋肉系统的总称,它有联缀百骸,维络周身,主司关节运动的作用。

十二皮部: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在体表一定部位上的反应区。

全身的皮肤是十二经脉的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所以把全身皮肤分为十二个部分,分属于十二经,称为"十二皮部”。

2.奇经:奇经有八,即督脉、任脉、带脉、阴骄脉、阳骄脉、阴维脉、阳维脉,合称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有统率、联络和调节全身气血盛衰的作用。

经络总论

经络总论

(三)《难经》对经络学说的贡献
4、62~68难主要对五输穴的含义、阴 阳属性与脏腑、脉气的关系和临床治疗 作用,以及原穴、俞募穴的理论。 5、69~76难主要论述各类疾病所宜的 补泻法,如子午补泻法、迎随补泻法等, 注意针刺和季节的关系以及疾病的属性 确定针刺从阴引阳、从阳引阴、补阴与 阳的先后,以调和营卫气血而达到治疗 的目的。
1、十二经脉在人体的循行分布及其与 脏腑器官的关系,经脉流注依次衔接, 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传注系统。 2、 阐述了十二经脉功能失调时所发生 的病候。 3、 分别论述了十二经别、奇经八脉、 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和皮部的分布与作 用。
4、阐述了十二经脉的标本、根结联系。 5、阐述了人体中营、卫、气、血在经 络内外流行散布的情况,以及对机体组 织器官所起的营养濡润和卫外作用。
经络学说的发展
(一)1973年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医学帛 书,其中“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 十一脉灸经”记载有关经脉循行、是动 病、所生病及灸法,是经络学说的雏形。
(二)《内经》中经络学说的形成
《内经》是中医学中最早的经典著作, 它分成《灵枢》、《素问》,总结了奏 汉以前医学方面的成就,尤对经络的论 述更为详尽,从而说明了战国时代经络 学说已基本形成,其主要阐述了:
经络总论
一、经络、经络学说、经络系 统的含义
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 通内外、贯串上下的径路,是经脉和络 脉的总称。 “经”,指经脉,有路径的含义,为 直行的主干,较大。 “络”指络脉,有网络的含义,为经 脉别出的分支,较小。经与络纵横交错, 遍布全身。
一、经络、经络学说、经络系 统的含义
经络学说的形成途径是多方面的,但整 体的形成必然是腧穴与经络的相互影响Biblioteka 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互完善的过程。

人体经络作用功效

人体经络作用功效

人体经络作用功效人体经络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是指人体内部的一种生物电能量传导系统,通过经络,人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之间能够相互联系和沟通。

经络的作用和功效是多方面的,下面将逐一介绍。

1. 传导能量:经络是人体内部的能量传导通道,能够将气血和营养物质传输到各个器官和组织,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经络的畅通与否,直接影响着人体的健康状况。

2. 调节气血: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通过经络的调节,可以保持气血的平衡和流动。

如果经络堵塞或不通畅,就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出现各种疾病。

3. 保护脏腑:经络能够为脏腑器官提供保护作用,使其免受外界的侵害。

当经络受到外界的刺激或损伤时,会产生相应的反应,保护脏腑器官的正常功能。

4. 调节阴阳:经络是阴阳之间相互联系的桥梁,通过经络的调节,可以平衡人体的阴阳,维持身体的动态平衡。

5. 缓解疼痛:经络是人体内部的传导系统,通过调节经络的畅通程度,可以缓解各种疼痛症状,如头痛、背痛、关节痛等。

6. 提高免疫力:经络的畅通与否,与人体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

通过调节经络的功能,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7. 调节情绪:经络与人体的情绪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调节经络的功能,可以改善情绪不良,如焦虑、抑郁等,提高人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8. 促进新陈代谢:经络能够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加快废物的排出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9. 延缓衰老:经络的保养和调理,可以延缓人体的衰老过程,保持年轻和健康。

10. 提高身体素质:经络的调节和保养,可以提高人体的身体素质,增强体力和耐力,提高运动能力。

人体经络的作用和功效是多方面的,它不仅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理论,也是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手段。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经络的保养和调理,保持经络的畅通和功能正常,从而提高身体的健康水平。

人体的12条经络名称

人体的12条经络名称

人体的12条经络名称文章目录*一、人体的12条经络名称1. 人体12条经络名称2. 人体12条经络时表3. 人体12条经络按摩有什么好处*二、人体12经络按摩要注意什么*三、哪些人不宜按摩人体经络人体的12条经络名称1、人体12条经络名称 1.1、手--少阴--心经1.2、足--少阴--肾经1.3、手--厥阴--心包经1.4、足--厥阴--肝经1.5、手--太阴--肺经1.6、足--太阴--脾经1.7、手--太阳--小肠经1.8、足--太阳--膀胱经1.9、手--少阳--三焦经1.10、足--少阳--胆经1.11、手--阳明--大肠经1.12、足--阳明--胃经这十二条经络分别连着人体的十二个脏器,所以它们都是用相连的脏器命名。

其中,三焦是指人的整个胸脏,心包是保护心脏的一块区域,是心的屏障,其余的都比较容易理解。

记住这十二脏器的名称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身上哪里不舒服,只要看是那条经络经过此地,一对应就出来了。

从十二经络排列来看,是按两组来分,一组是按手足分,一组是按阴阳分。

2、人体经络时表 2.1、手太阴肺经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

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肺朝百脉。

”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

2.2、手阳明大肠经卯时(5点到7点)-大肠经旺。

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肺与大肠相表里。

”2.3、足阳明胃经辰时(7点到9点)-胃经旺。

辰时吃早餐,营养身体安;-人在此时段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吸收也最好。

2.4、足太阴脾经巳时(9点至11点)-脾经旺。

已时脾经旺,造血身体状;“脾主运化,脾统血。

”1.5、手少阴心经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

午时一小憩,安神养精气;“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

”1.6、手太阳小肠经未时(13点到15点)-小肠经旺。

未时分清浊,饮水能降火;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入大肠,精华上输于脾。

1.7、足太阳膀胱经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

经络是什么

经络是什么

(一)、什么是经络1、经络的概念《灵枢.本藏》说:“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

”《灵枢.海论》说:“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

”这两段文字,说明经络是运行气血的通道,又是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

经络,包括经脉和络脉。

经脉和络脉的区别,根据《灵枢.脉度》所说:“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以及《灵枢.经脉》所说“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内,深而不见。

其常见者,足太阴过于外踝之上,无所隐故也。

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

可以认为经脉是主干,络脉是分支;经脉大多循行于深部分肉之间,络脉则循行于体表较浅的部位;经脉以纵行为主,络脉则纵横交错,网络全身。

2、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系统由经脉、络脉、经筋、皮部四部分组成。

经脉是经络的的主干,主要分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两类。

十二正经是气血在经脉中运行时,每运行一周都必经的道路。

如《难经.十三难》曰:“经脉十二,……行气血,通阴阳,以荣于身者也。

其始从中焦,注手太阴(肺经)、阳明(大肠经);阳明注足阳明(胃经)、太阴(脾经);太阴注手少阴(心经)、太阳(小肠经);太阳注足太阳(膀胱经)、少阴(肾经);少阴注手心主(心包经,即手厥阴)、少阳(三焦经);少阳注足少阳(胆经)、厥阴(肝经);厥阴复还注手太阴(肺经)……如环无端,转相灌溉。

”由于十二经脉是每次气血运行都必定要经过的经脉,故称常脉。

奇经八脉则与此不同,是十二经脉之外的八条经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和阳维脉。

奇经八脉的内容,最早散见于《内经》各篇,而“奇经八脉”这一名词,则首见于《难经》。

奇经八脉的分布不像十二正经那样的规则,与五脏六腑没有直接的属络(仅督脉“属肾”、“贯心”),相互间也没有表里关系。

滑寿在《十四经发挥》中说:“脉有奇常,十二经者,常脉也。

奇经八脉则不拘于常,故谓之奇经。

盖以人之气血常行于十二经脉;其诸经溢满,则流入奇经焉。

全身经络口诀,十二经络图

全身经络口诀,十二经络图

全身经络口诀,十二经络图全身经络口诀:头项胸腰下,突入股筒膝,足跟三里丸,涌泉血海阴阳附。

头部经络:头部经络包括督脉、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

项部经络:项部经络包括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手太阳小肠经。

胸部经络:胸部经络包括督脉、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

腰部经络:腰部经络包括任脉、膀胱经、肾经、督脉、阴跷脉。

下肢经络:下肢经络包括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胃经。

突入股部经络:突入股部经络包括阴跷脉。

筒膝经络:筒膝经络包括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

足跟经络:足跟经络包括足少阳胆经。

三里丸经络:三里丸经络包括足三里经。

涌泉经络:涌泉经络包括足厥阴肝经。

血海经络:血海经络包括足少阴肾经。

阴阳附经络:阴阳附经络包括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阴肺经。

附件:- 图片附件:十二经络图法律名词及注释:1、经络:中医学上指经脉,是人体内传导气血的通道。

2、督脉:人体后正中线上的主要经脉之一,起于会阴,止于项后。

3、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是中医学经络之一,主要分布在手臂上。

4、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是中医学经络之一,主要贯穿于手臂。

5、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是中医学经络之一,主要分布在腿部。

6、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是中医学经络之一,主要贯穿于腿部。

7、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是中医学经络之一,分布于腿部。

8、足厥阴肝经:足厥阴肝经是中医学经络之一,主要走行在腿部。

9、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是中医学经络之一,主要贯穿于腿部。

10、任脉:人体正中线的主要经脉之一,起于会阴,上行至喉咙。

11、腰膀胱经:腰膀胱经是中医学经络之一,主要分布于腰部。

12、阴跷脉:阴跷脉是中医学上的一种脉络,与人体的生殖系统相关。

13、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是中医学经络之一,主要分布于腿部。

14、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是中医学经络之一,主要贯穿于手臂。

人体经络汇总

人体经络汇总

人体经络十二正经
手三阴经(胸部往手尖内侧)
1.手太阴肺经(大拇指)
9.手厥阴心包经(中指)
5.手少阴心经(小拇指)
手三阳经(手尖外侧往头部)
2.手阳明大肠经(食指)
10.手少阳三焦经(无名指)
6.手太阳小肠经(小拇指)
足三阳经(腿部外侧)
3.足阳明胃经(头部胸前往第二脚趾)
11.足少阳胆经(头部往第四脚趾)
7.足太阳膀胱经(头部后背往第五脚趾)
足三阴经(腿部内侧)
4.足太阴脾经(拇指上外侧往胸前腋下)
12.足厥阴肝经(拇指上内侧往乳下)
8.足少阴肾经(涌泉往胸前)
奇经八脉
督脉(从长强经后背过头顶到人中)
任脉(从会阴经腹部上行唇下承浆)
冲脉(从会阴经腹部上行到幽门)
带脉(从肋骨下经带脉,五枢,维道,横绕身一
周)
阴维脉(从小腿内侧经腹部上行至天突,廉泉)
阳维脉(从足跟外侧上行至肩井至前额再到颈
后)
阴跷脉(从足底内侧照海交信上行至眼睛内侧清
明)
阳跷脉(从足跟外侧沿股部外侧至上肩至面部地
仓清明)。

经络 的概念

经络 的概念

经络的概念经络,又称为经脉,是中医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它是人体内一种特殊的生命力运行系统,既是物质结构,又是能量传递的通道。

经络贯穿全身,通过穴位与脏腑组织相连,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

经络在人体内起到连接脏腑、经络、肢节、感觉器官以及神经系统的功能,是调节人体内外物质流动和信息传递的重要通道。

中医学认为,人体内的经络来源于先天之本,与胚胎发育有关。

经络在母体中形成,经过各个发育阶段逐渐完善,直至成形。

经络主要有十四条经脉和络脉组成,分布在人体的正面、背面、四肢等部位。

十四条经脉包括三阳经、三阴经、手少阳、足少阳、手阳明、足阳明、手太阳、足太阳、手少阴、足少阴、手太阴、足太阴、手厥阴、足厥阴。

经络分布于皮肤、肌肉、骨骼、脏器等不同组织内,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

经络的运行和主要特点可以用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

首先,经络的运行有一定规律,遵循一定的路线和方向。

例如,人体的任脉、督脉沿着中线运行,手足少阳经由头部至足部,形成一个环路。

其次,经络运行有节律性,分为经行和经止两个时期。

经行时期是能量充沛、血液与能量在经络中流通顺畅的时期;经止时期是能量相对低落、血液和能量停滞的时期。

此外,经络具有相互联系的特点,通过脏腑、五脏六腑之间以及经络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维持人体的生理平衡。

最后,经络还有寒、热、盛、虚等特性,不同的经络具有不同的功能特点和生理病理变化。

按照中医学理论,经络具有运输气血、调节阴阳、联系脏腑、传导感觉和控制活动的功能。

经络运输气血的作用主要通过输送心脏的血液和肺脏的气息来实现,是人体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经络还可以调节阴阳平衡,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经络通过连接脏腑组织,调节脏腑功能和相互联系,与中医的脏腑学说密切相关。

此外,经络还能传导人体的感知和控制活动,影响五脏六腑和肢节活动的协调性。

经络的存在和运行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中医认为,经络能量在人体内的流动和平衡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关键。

经络的名词解释中医

经络的名词解释中医

经络的名词解释中医经络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在中医理论中具有极高的地位和重要性。

经络的名词解释包括经、络、经络的起源和功能等方面内容。

经络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据史书记载,早在先秦时代,中医理论家就开始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构成和运行机理。

经络的概念是通过对人体的解剖和生理功能的观察和研究得出的。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体内有一套复杂的经络系统,它与脏腑、气血、经络和精神等方面的运行密切相关。

经络包括两部分,即经和络。

经指的是经脉,是运行在人体内的一种特殊的通道,分布于全身。

中医学认为,人体有12个经脉,包括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和足厥阴肝经。

每个经脉都与特定的脏腑相联系,它们在人体内部运行起着输送气血、调节机体功能的重要作用。

络指的是络脉,是位于经脉旁边的一种微细血管网状结构。

络脉分布于筋、骨、皮肤等组织中,与经脉形成了血气循环的系统。

络脉与经脉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人体的循环系统。

经络的运行主要依赖于气血的推动和调控。

经络的畅通与否,对人体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经络在中医理论中的作用非常广泛。

首先,在疾病诊断中,中医师通过观察经络的走向、色泽等情况,可以了解人体的气血状况和脏腑功能的运行情况,从而判断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其次,在治疗中,中医师通过调理经络,可改善人体气血循环,调节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此外,经络还与人体的情志、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影响人体的固本培元和抗病能力,对人体的健康起着重要的影响。

尽管经络在中医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经络的理论并未得到现代医学的广泛认可和科学解释。

这是因为经络系统的研究涉及到人体生命力和脏腑功能的调节机制等复杂问题,目前科学技术还难以解释和验证。

然而,随着中医学的传播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经络的重要性,对经络的研究和应用也越来越多。

经络名词解释

经络名词解释

经络名词解释经络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在人体内部,经过全身各部位,能量和信息传递的通道。

经络系统是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它是用来解释人体内部的经络分布和功能的。

以下是对于经络名词的解释:1. 经脉:经脉是经络系统中的主要通道,包括经纬两个部分。

经脉主要负责气血的运行和调节,通过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网络。

2. 经:经是经络系统的主要通道,连通全身各部位。

根据其传输的内容和作用不同,可分为经、络、经络、荣卫。

3. 经络气血:经络中运行的能量和物质是气血,气为运动的能量,血为物质的载体。

经络气血的运行和调节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

4. 经络穴位:经络上有一些特定的点位,称为穴位。

穴位是气血运行的重要节点,通过刺激穴位可以调节经络的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5. 经络诊断:中医诊断中,通过观察舌苔、脉搏等病人的特征来判断经络的流畅性和气血的运行状况,进而诊断疾病的发生发展和病因病机。

6. 经络理论:经络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气血运行规律、经络系统的构成和功能、经络与脏腑的相互关系等内容。

经络理论是中医治疗和调养的理论基础。

7. 经络调理:通过针灸、推拿、按摩等手法刺激经络穴位,调整经络的运行,改善气血循环,达到养生、治疗疾病的目的。

8. 经络学说: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包括经络系统的建立、经络的分布和特点等内容。

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理论的核心之一,是中医研究、临床实践和教学的重要内容。

经络名词的解释就是对经络系统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进行了说明,这些名词涉及了经络的构造、功能、调节以及相关的治疗方法和理论等方面。

对于了解中医经络学说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参考价值。

经络作用功能

经络作用功能

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也是人体针灸和按摩的基础。

经络具有多种功能,具体如下:
1.联系作用:经络可以使人体各个部位组成一个有效的整体,协调各器官的功能,使人体能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相关功能的协调。

2.濡养作用:经络可以将气血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组织,为这些组织提供营养物质,使其得到濡润滋养,从而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3.感应作用:当人体受到刺激时,刺激会沿着经络传导到相关脏腑,使脏腑功能发生相应的变化。

4.调节作用:经络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对一些疾病进行调理和治疗。

例如,当人体出现气血不和、阴阳偏盛或偏衰等证候时,可以通过针灸等治疗方法激发经络,对各脏腑功能进行调节。

5.传导作用:体表的感受器和内脏的器官可以通过经络进行信息交换。

例如,当体表受到病邪侵袭时,信息会通过经络传到内脏;同样地,内脏功能失调也可以通过经络反映到体表上。

总之,经络在人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维持人体健康和平衡的重要系统之一。

如需了解更多关于经络的信息,建议咨询中医专家或查阅中医相关典籍。

中医十四经络(高清)

中医十四经络(高清)

中医十四经络(高清)中医十四经络(高清)一、手太阴肺经1·经络走向及主要穴位手太阴肺经起于胸部,沿着前臂内侧走行,一路经过手掌到达手指。

主要穴位有太渊、太白、尺泽等。

2·经络主要特征及功能手太阴肺经与肺脏相关,通过调节气机,控制呼吸和气血的运行,具有清肺热、润肺燥、化痰止咳等功能。

3·经络病证及治疗方法手太阴肺经的病证包括咳嗽、气喘、胸闷等呼吸系统疾病。

治疗方法包括按摩穴位、针灸、草药疗法等。

二、手阳明大肠经1·经络走向及主要穴位手阳明大肠经起于无名指指端,沿着手臂外侧走行,经过肘部到达肩井穴。

主要穴位有商阳、二间、臑俞等。

2·经络主要特征及功能手阳明大肠经与大肠相关,通过调节肠胃功能,排除宿便、化湿毒,具有行气活络、解表散寒等功能。

3·经络病证及治疗方法手阳明大肠经的病证包括便秘、腹痛、口臭等消化系统疾病。

治疗方法包括针灸、艾灸、食疗等。

三、足阳明胃经1·经络走向及主要穴位足阳明胃经起于目内眦,沿着面部、颈部、胸腹部走行,一路经过肩背、肘部、足背到达足大趾。

主要穴位有承泣、足三里、足五里等。

2·经络主要特征及功能足阳明胃经与胃脾相关,通过调节消化系统,运化水谷,具有健脾和胃、除湿化痰等功能。

3·经络病证及治疗方法足阳明胃经的病证包括消化不良、胃痛、泛酸等胃肠道疾病。

治疗方法包括穴位按摩、中药疗法、艾灸等。

四、足太阴脾经1·经络走向及主要穴位足太阴脾经起于大脚趾的内侧,沿着足背、小腿内侧膝部向上行,经过腹股沟到达胸部。

主要穴位有太白、阴陵泉、地机等。

2·经络主要特征及功能足太阴脾经与脾脏相关,通过调节水湿代谢、升阳固脱,具有健脾和胃、益气养血等功能。

3·经络病证及治疗方法足太阴脾经的病证包括脾虚、食欲不振、水肿等脾胃疾病。

治疗方法包括按摩穴位、针灸、调理饮食等。

五、手太阳小肠经1·经络走向及主要穴位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小指指端,沿着手臂外侧走行,经过肩关节到达耳后。

经络的通俗理解

经络的通俗理解

经络的通俗理解
《经络的通俗理解》
一、经络的定义
经络是指中医理论中的一种精神及生理活动过程,经络将脉络、神经、内脏、血液及五脏六腑等各种机能统一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生物系统,以调节和协调人体内脏的运动及功能。

二、经络的作用
1. 调节免疫
经络作为中医理论的一部分,被认为对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经络可以帮助调节免疫系统,促进人体免疫功能的健康发展,使人们更好地抵抗疾病。

2. 加强身体耐力
经络也可以帮助稳定人体内脏的运动,加强身体的耐力。

人们可以通过经络来强化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使自己更健康,更有活力。

3. 调节内分泌
经络也可以调节人体内分泌,这有助于保持人体健康。

正常的内分泌功能对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至关重要,如果内分泌功能受到紊乱,就会导致各种健康问题的产生。

三、经络的科学性
经络的理论属于中医理论,属于体外辩证学。

一般情况下,经络理论并未被西医承认,但是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它也有一定的科学性。

经络理论确实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调节身体,促进健康。

中医经络的名词解释

中医经络的名词解释

中医经络的名词解释
1. 经络:中医学中指气血、津液及神明运行的通路。

经络是人体内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贯穿体内各个部位,将气血、津液、神明等物质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同时又将代谢产生的废物排泄出体外。

2. 经穴:人体经络上具有一定治疗作用的点位。

经穴是与经络相连的重要部位,通过刺激经穴,可以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缓解疼痛和疾病等。

3. 阳经和阴经:中医学中将经络分为12条阳经和12条阴经,它们相互贯通、联系紧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经络系统。

阳经主要负责人体的维护和外部活动,阴经则主要负责人体的营养和代谢。

4. 经气和络脉:指经络中运行的气血流动和脉搏形态。

中医学认为,气血运行畅通是保持人体健康的关键,当经气和络脉不畅时,就会导致身体出现各种疾病。

5. 经别:经络分别从穴位中分支出去成为较细小的细胞,并在这些分支处和其他经络连接。

这些连接处被称为经别,也叫交接穴。

经别处气血较为集中,一般在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6. 五输、十二经脉:五输指人体内五条气血输注的通路,包括冲脉、任脉、督脉、带脉和阴跷脉。

十二经脉是人体内的主要经络,分为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
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和手阳明三焦经。

它们各自负责人体不同的脏腑器官和组织的运行和调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帝内经》记载,经络具有“行气血,营阴阳,”“决生死,处百病”的作用,当人们处于亚健康状态时,按摩经络能保健康,当疾病来临时,按摩经络寻经取“穴”按穴取“药”就能救自己脱离苦海。

推拿按摩是手法的运用作用于人体肌表,依据祖国医学中的经络学说,用以调整人体的生理,病理状态,达到去除病痛保健身体的方法。

人体经络贯通与人体的表里、上下、脏腑;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路;是精液传输分布的网络。

经络好比城市里四通八达的公路一样,不能於阻。

一旦运行不畅,人体气血运行变慢,阴阳失调,就会产生疲劳,疼痛与病变。

祖国医学典籍认为,推拿能调节阴阳平衡,疏通气血经络,活血化瘀,强身壮骨,调整脏腑,增强人体抗病能力,使人体局部组织内循环系统畅通,血流丰富,改善血液循环,加速人体内部代谢废物的排出,增强脏腑组织的新陈代谢,消除疲劳,提高工作能力。

推拿按摩易学易懂,操作简单方便,实用易与推广,病人好接受,对人体产生效果快,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不受条件限制。

经络推拿的原理是什么呢?
一,调整经络系统,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枝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具有使气血通达全身,濡养组织器官之功能。

人体是依赖它运行气血,发挥营内工外作用,当经络的生理功能发生障碍,气血失调,百病皆生。

经络推拿作用与体表引起局部经络反应,调整精气,通过经络影响到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以调节机体的生理病理状况,使百脉疏通,五脏安和。

二,调整阴阳,人体为对立统一的整体,祖国中医以阴阳观念解释人体内部变化,当病邪作用与人体时,阴阳平衡遭到破坏,造成阴阳失调,如表里出入,上下升降,寒热进退,邪症虚实,营卫不和,气血失荣。

因此运用推拿手法,升清降浊,寒热清理,调和营卫,调理气血都属于调整阴阳范围。

三,调节脏腑机能,脏腑是化生气血,通调经络,主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

大家都知道中医有句名言,“并存于体内而症显于外。

”推拿按摩通过不同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刺激体表一些穴位对内脏功能活动产生一定影响,使内脏活动发生改变脏腑器官得到调节。

四,促进气血运行,气血是人体构成的基本物质,是人体活动的基础。

人体的一切组织器官都需要气血的供养和调节才能发挥它的功能,人体若发生不适都与气血有关,若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将发生异常。

五,调整筋骨,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推拿可以使局部血液循环加强,活血化瘀,通畅气血舒筋活络,理筋整复,松解粘连滑利关节,缓解肌肉痉挛可以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六,调和人体五行,在祖国传统医学里,常用五行特性分析人体组织器官之间的关系。

推拿按摩按五行的归属,通过补虚泄实,调整脏腑机能,增强人体抗病能力,正气存内,邪
不可干,经络推拿通过五行的生克刺激相应的经络,使其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整脏腑增强人体免疫功能,使机体处于最佳状态。

疏通经络按摩主要是通过刺激末梢神经,促进血液、淋巴循环及组织间的代谢,以协调各组织、器官间的功能,使机能的新陈代谢水平有所提高。

调和气血按摩手法的机械刺激,通过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综合作用,可提高局部组织的温度,促使毛细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环,使血液黏滞性减低,降低周围血管阻力,减轻心脏负担,故可防治心血管疾病。

提高机体免疫力按摩具有抗炎、退热、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可增强人体抗病能力。

现在什么养生方法最受推崇,当然是经络养生.你想成为人人崇拜的经络养生专家吗?那就请牢记以下关键点的健康秘密!
●关键点——小指尖端所属经络:手少阴心经
经常摩擦、按压小指尖端有利于心脏健康,胸闷、心慌,晕车、晕船时用力重掐小指尖端,也能迅速缓解不适症状。

●关键点——拇指尖端所属经络:手太阴肺经
经常摩擦、按压拇指尖端有宣肺、利肺的功效,有助于维持呼吸系统健康。

尤其秋季,经络运行到手太阴肺经,更是进行呼吸系统保健的最佳时机。

此外,咳嗽时用力重掐拇指尖端,还能缓解咳嗽症状。

●关键点——手掌中央所属经络:手厥阴心包经
经常用食指指关节挤压手掌中心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对调理月经、肤色都有一定功效。

此外,还有利于心脏健康。

●关键点——肩窝所属经络:手少阳三焦经
用力按压肩窝处,不仅能调节全身体液循环、增强免疫力,还能刺激大脑皮层、放松神经,改善头痛、耳鸣、目痛、咽喉痛等身体不适。

洗澡时利用热水柱按摩肩窝也是不错的方式。

●关键点——曲肘外侧凹陷处所属经络:手太阳小肠经
曲手肘,按摩手肘外侧凹陷处能进行小肠保健,促进营养吸收。

特别推荐有贫血症状者经常按摩此处。

●关键点——鼻翼两侧所属经络:手阳明大肠经
用食指指腹轻轻按压鼻翼两侧对大肠健康有益,便秘或腹泻时按压此处对症状也有一定改善。

●关键点——脚底中心所属经络:足少阴肾经
睡前按摩能提高睡眠质量,清晨按摩能带来一天的旺盛精力。

常常按摩更有利于泌尿和生殖系统健康。

建议用弯曲的食指关节挤压2分钟左右。

●关键点——腿伸直时膝盖内侧凹陷处所属经络:足太阴脾经
可用拇指按压或热水热敷。

按压时尽量用力至感到明显酸胀。

经常操作能调理脾脏功能,并有助于增加食欲、促进消化和营养吸收。

●关键点——大腿根部所属经络:足厥阴肝经
摩擦大腿根部至发热,能促进肝脏造血和排毒。

为避免皮肤受损,建议在润肤露或沐浴露的滋润下进行。

●关键点——外眼角所属经络:足少阳胆经
闭眼,用中指指腹按压外眼角是促进胆囊健康的有效方法,此外还有明目的功能。

●关键点——臀横纹中央所属经络:足太阳膀胱经
按压臀横纹中央有利膀胱健康,还可治疗痔疮、坐骨神经痛、便秘,并且有提臀功效。


意按压时先垂直向下用力,再用指力向上勾。

●关键点——足背横纹中央所属经络:足阳明胃经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穴位就是人体气血运行的交叉点或者转折点。

经络实际上就是五脏六腑的根和茎。

要想使五脏六腑的作用达到最佳效果,就要使我们的经络保持畅通。

这样除了“吃”以外,最好的方法就是“做”了,俗话说“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说保持经络畅通就成为了我们现代人保健和美容的必修之课了
睡养气吃养血
气血平衡光泽红润
气不通血不行水不流毒不排
经络通百脉通百病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