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十二经络的诊断与治疗
十二经脉及任督二脉主治概要

十二经脉及任督二脉主治概要经络主治①本经、本脏腑病证②相表里脏腑的病证③经络所过,主治所及④其他特殊治疗作用穴位主治①本经、本脏腑的病证②局部近治作用③特殊作用④表里经病证⑤特定穴治疗作用穴位定位①大致解剖位置②横纵坐标③简便取穴法①肺系病证: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咯血,胸痛等②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肩背痛,肘臂挛痛,手腕痛等(2)手阳明大肠经①头面五官病:目痛,齿痛,咽喉肿痛,鼻衄,口眼歪斜,耳聋等②热病,神志病:热病昏迷,眩晕,癫狂等③肠腑病证:腹胀,腹痛,肠鸣,泄泻等④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手臂酸痛,半身不遂,手臂麻木等(3)足阳明胃经①胃肠病:食欲不振,胃痛,呕吐,噎膈,腹胀,泄泻,痢疾,便秘等②头面五官病:目赤痛痒,目翳,眼睑瞤动,鼻衄,齿痛,耳病③神志病:癫痫④热病:热病汗出⑤经脉循行部位其他病证:下肢痿痹,转筋,腰膝冷痛、半身不遂(4)足太阴脾经①脾胃病:胃痛,呕吐,腹痛,泄泻,便秘等②妇科病:月经过多,崩漏等③前阴病:阴挺,不孕,遗精,阳痿等④经脉循行部位其他病证:下肢痿痹,胸胁痛等(5)手少阴心经①心、胸、神志病:心痛、心悸,癫狂痫等②经脉循行部位其他病证:肩臂疼痛,胁肋疼痛,腕臂痛等(6)手太阳小肠经①头面五官病:头痛,目翳,咽喉肿痛等②热病、神志病:昏迷,发热,疟疾等③经脉循行部位其他病证:项背强痛,腰背痛,手指及肘臂挛痛①脏腑病证:十二脏腑及其相关组织器官病证②神志病:癫,狂,痫等③头面五官病:头痛,鼻塞,鼻衄等④经脉循行部位其他病证:项、背、腰、下肢病证等(8)足少阴肾经①头和五官病: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耳鸣等②妇科病,前阴病:月经不调,遗精,阳痿,小便频数等③经脉循行部位其他病证:下肢厥冷,内踝肿痛(9)手厥阴心包经①心胸,神志病:心痛,心悸,心烦,胸闷,癫狂痫等②胃腑病证:胃痛,呕吐等③经脉循行部位其他病证:上臂内侧痛,肘、臂、腕挛痛,掌中热等(10)手少阳三焦经①头面五官病:头、目、耳、颊、咽喉病等②热病:热病汗出③经脉循行部位其他病证:胸胁痛,肩臂外侧痛,上肢挛急、麻木不遂等(11)足少阳胆经①头面五官病:侧头、目、耳、咽喉病等②肝胆病:黄疸、口苦胁痛等③热病、神志病:发热,癫狂等④经脉循行部位其他病证:下肢痹痛、麻木、不遂等(12)足厥阴肝经①肝胆病:黄疸,胸胁胀痛,呕逆及肝风内动所致的中风、头痛、眩晕、惊风等②妇科病、前阴病: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遗尿、小便不利等③经脉循行部位其他病证:下肢痹痛、麻木、不遂等(13)督脉①脏腑病:五脏六腑相关病证②神志病,热病:失眠,健忘,癫痫,昏迷,发热,中暑,惊厥等③头面五官病:头痛,眩晕,口、齿、鼻、目等疾患④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头项、脊背、腰骶疼痛,下肢痿痹等(14)任脉①脏腑病:腹部、胸部相关内脏病②妇科病、前阴病: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阳痿,小便不利遗尿等③颈及面口病:瘿气,梅核气,咽喉肿痛,暴喑,口歪,齿痛等④神志病:癫痫,失眠等⑤虚证:部分腧穴强壮作用,主治虚劳、虚脱等证。
十二经络的走向和作用,十二经络的主治功效

十二经络的走向和作用,十二经络的主治功效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它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通络,下面来详细讲解十二经络的走向和作用。
刺激十二经络穴道能加速血液流通,使代谢旺盛,促进消化吸收和营养代谢,保持肺
组织的弹性,提高肺活量,故能提高人体对疾病的防御能力。
十二经络的名称是根据各经联系的脏腑阴阳属性,表里内外,手足上下位置而定,如
将其中归属于六腑,循行于四肢外侧的经脉为阳经;归属于六脏,循行于四肢内侧的经脉,称为阴经;循行于手的为手经,循行于足的为足经。
手三阳经一律从手走头,手三阴经一律从胸走手。
足三阳经一律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一律从足至胸腹。
刺激十二经络穴位后,能改善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解除大脑的紧张和疲劳,
能调节胰岛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降低血糖,防治糖尿病和肥胖症等。
长期坚持刺激经络穴位,可使心悸发达,延缓心脏衰老,扩张冠状动脉,使血流量增加,故能促进血氧和营养物质吸收,使心脏得到充分的营养,从而防止冠心病,脉管病,
肌肉僵直及手足麻木,痉挛和疼痛等。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内经十二经脉详解

内经十二经脉详解内经是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它关于经脉的论述可以说是相当详尽。
而经脉是中医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指的是人体内的十二条主要经脉。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内经对于这十二条经脉的叙述。
1. 太阳经:太阳经是十二经脉中最为外侧的一条,从大拇指开始,贯穿整个手臂,再经过颈部、面颊,最后到达头发际。
太阳经主要与外感病有关,如感冒发热、头痛等。
2. 太阴经:太阴经从足大趾开始,贯穿整个腿部,再经过腹部、乳房,最后到达喉咙。
太阴经主要与内脏病有关,如胃病、喉炎等。
3. 少阳经:少阳经是太阳经和阳明经之间的一条经脉,在头部分为三支。
少阳经主要治疗头面部疾病,如头痛、眼痛等。
4. 少阴经:少阴经从足小趾开始,贯穿整个脚背,再经过肝、心、肾三脏,最后到达喉咙。
少阴经主要与心、肾、肝三脏相关疾病有关,如胸痛、失眠等。
5. 厥阴经:厥阴经从足小趾开始,贯穿整个脚背,再沿腿部向上,到达腹部、胸部,最后到达颈项。
厥阴经主要与消化系统疾病有关,如胃病、泻痢等。
6. 阳明经:阳明经从足大趾开始,贯穿整个腿部,再经过胃部、肠道,最后到达鼻子。
阳明经主要与消化系统疾病有关,如胃病、便秘等。
7. 阳维脉:阳维脉是从脚心开始,贯穿整个身体的一条经脉。
它主要起辅助作用,调节其他经脉的机能。
8. 阴维脉:阴维脉和阳维脉类似,从脚心开始贯穿到膝关节,最后分为两条支脉到达大腿内侧。
9. 任脉:任脉从下丹田开始,贯穿整个身体,到达上唇。
任脉主要调节体内气血循环,有助于调节身体机能。
10. 督脉:督脉是从会阴开始贯穿到任脉的尾端。
督脉主要调节体内阴阳平衡,有助于维持健康体质。
11. 冲脉:冲脉是从股窝开始贯穿到下腹部,与生殖系统有关。
12. 带脉:带脉是从肚脐开始,沿腰部和背部贯穿到会阴,与生殖系统相关。
总之,十二经脉是中医学中极为重要的概念,对人体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需要在平时进行正确护理和调节,以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平衡。
十二经络主要穴位治疗

十二经络主要穴位治疗1. 手太阴肺经功能:肺主咳嗽、心烦、掌中热。
预防及主治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各种急慢性(气管、支气管炎)、五官病、急慢性扁桃体炎、流鼻血。
其它:经络所经过的关节障碍、肌肉酸痛。
走向:由头走手,起始于中府穴,结束于少商穴。
中府穴:胸骨旁开六寸,中在这里就是中气的意思,什么是中气,中气是指脾肺之气。
中府是脾肺之气汇聚的地方,可以兼治脾肺的两脏之病。
治疗气不足、腹胀、消化不良、水肿等。
脾的运化不好就会水肿,另外一方面可以治疗水肿。
天府穴:腋横纹下三寸。
鼻气通于天,肺开窍于鼻,可治疗过敏性鼻炎。
尺泽穴:肘横纹外侧。
是原穴尺暗指肾,则指雨露、滋润,五行上来讲,肺属金,这个位置属水,金生水,也是指补的意思。
尺泽是补肾的穴位,可治疗高血压、哮喘(因为可降逆气)。
孔最穴:腕横纹上七寸。
主管所有毛孔、孔洞。
是治流鼻血、痔疮的要穴。
对感冒不出汗起到发汗的左右。
是肺经的一个郗穴。
是治疗急性病,急性咳嗽、急性咽喉痛的要穴。
列缺穴:两个合谷相对,食指下边的凹陷处。
治疗小儿遗尿、偏头痛、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痛、落枕等。
头项寻列缺。
经渠穴:桡骨径突外侧推。
治大便不畅,可以推小臂,还有从大肠经的腕处用力推至商阳穴。
太渊穴:腕横纹处,肺经的原穴,是大补穴,脉之会穴。
鱼际穴:大鱼际外侧。
属火穴,治疗咳嗽、喘促、心中烦热、小孩积食症。
少商穴:食指外侧,治疗咽喉的要穴。
咽喉痛,用三棱针扎少商穴,挤出一滴血,喉咙就不痛了。
2. 手明阳大肠经功能:1:打通大肠经,有效防止皮肤病。
2:可以增强人体的阳气,把多余的火气去掉。
3:有很好的通便效果。
走向:由手走头,起始于商阳穴,结束于迎香穴。
商阳穴:食指外侧,调节便秘。
合谷穴:强壮穴,主要作用就是止疼。
面部的疼痛(三叉神经痛、面部痉挛)、牙痛(右牙痛掐左合谷、左牙痛掐右合谷,配合掐下耳垂贴面部疼痛点,右牙痛掐右耳,左牙痛掐左耳)。
温流穴:是大肠经的郗穴,是补阳气用的。
曲池穴:肘横纹最外端。
十二经脉循行要穴及各部常见病症总结

艾蓬轩把十二经脉循行所过之处及各部常见病症,以文字的形式表述如下,供大家参考。
按照《内经》对经络的记载,虽然经脉的全程像一条入海的河流,一棵繁茂的树木,但最为重要、备受重视的是河流未入海的部分,是树根树干的部分,也就是肘膝关节以下的部分。
长期的临床实践同样证明,此部分腧穴的治疗作用,在整条经脉上,往往是最为突出的。
下面我们就逐一了解十二经脉的大体循行、主治等知识。
1手太阴肺经——上肢内侧前缘主要循行部位:拇指端,鱼际穴处(赤白肉际,即手掌与手背的交界线),太渊穴处(寸口脉动处,即中医诊脉处),尺泽穴处(肘内侧大筋桡侧,即靠近大拇指侧)。
主要诊治病症:肺脏疾病一一咳嗽,喘,咽喉疼痛等。
最常见疾病反应区:①尺泽穴下方肌肉丰厚处;②鱼际穴附近肌肉丰厚处。
当肺脏发生疾病时,此两区很容易出现异常反应。
尺泽穴区与鱼际穴区最常见到压痛;急性起病者,在尺泽穴下方常出现明显压痛;长期慢性的肺脏疾病,常可在尺泽穴下方沿肺经出现硬结或条索,伴有压痛;肺脏阳气不足,寒邪较盛者,常可在鱼际附近见到较明显的青筋。
最常用治疗部位:①列缺:止咳奇效。
②尺泽穴区敏感点:调治肺脏要穴。
2手厥阴心包经——上肢内侧中线主要循行部位:中指端,手心中线,腕横纹内侧中点,腕上两筋见,肘内侧大筋尺侧(靠近小拇指侧)。
主治病症:①心脏疾病——心痛,胸痹;②胃腑疾病——胃痛,呕吐。
最常用治疗部位:内关一一治疗心脏疾病要穴;按揉内关穴出现酸胀感对晕车有奇效。
3手少阴心经——上肢内侧后缘主要循行部位:小指端,神门穴处(手腕横纹掌面尺侧),少海穴处(屈肘,肘横纹内侧端处)。
主要诊治病症:本经临床应用较少,无太多经验介绍。
4手阳明大肠经——上肢外侧前缘主要循行部位:食指端,虎口合谷处,阳溪穴处(拇指后两筋间凹陷处),曲池穴处(屈肘,肘横纹外侧端)。
主要诊治病症:①头面官窍各种病症(以口鼻为主);②疹病。
最常见疾病反应区:①曲池穴下方肌肉丰厚处;②虎口肌肉丰厚处。
十二经脉及其腧穴

募穴主要用于治疗相关脏腑的疾病,也可用于诊 断。
八会穴
定义
01
八会穴是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所会聚的
八个腧穴。
分布与特点
02
八会穴位于躯干部和四肢部,其位置较深。八会穴与各自所会
的脏腑组织关系密切,能反映相关组织的功能变化。
临床应用
03
八会穴主要用于治疗各自所会的脏腑组织的疾病,如脏病取章
功能与作用
十二经脉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它们通过运行气血,调节阴阳平衡,维持人体正常的 生命活动。同时,十二经脉还与脏腑器官、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共同维持人
体的健康状态。
02
十二经脉详解
手太阴肺经
01
02
03
经脉循行
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 循胃口,上膈属肺。
主要腧穴
中府、云门、天府、侠白、 尺泽、孔最、列缺、经渠、 太渊、鱼际、少商。
五输穴与五行相配,可用于治疗本经 、本脏腑及相应组织器官的病证。
原穴
定义
临床应用
原穴是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 十二经脉四肢部的腧穴。
原穴主要用于治疗相关脏腑的疾病, 也可协助诊断。
分布与特点
原穴分布于腕踝关节附近,其位置较 五输穴更深一层。原穴与脏腑原气关 系密切,能反映脏腑功能的变化。
络穴
03 腧穴详解
五输穴
定义
分布与特点
临床应用
五输穴是指十二经脉中,分布在四肢 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特定腧穴,即井 、荥、输、经、合穴。
五输穴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依次排 列,井穴分布在指、趾末端,为经气 所出;荥穴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 前,为经气所流;输穴分布于掌指或 跖趾关节之后,为经气所注;经穴多 位于腕踝关节以上,为经气所行;合 穴位于肘膝关节附近,为经气所入。
人体经络时辰表(配图)十二经络

气通降下行,经气所过和所主的部位疾病都可治。
足太阴脾经
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沿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内踝的前缘,沿小腿内 侧正中线上行,在内踝上 8 寸处,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上行沿大腿内侧前缘, 进入腹部,属脾,络胃。向上穿过膈肌,沿食道两旁,连舌本散舌下。
辰时-巳时:胃经与脾经
胃经
辰时(7:00-9:00)胃经当令,此时胃气充盈,应该吃早餐。胃经不畅可表现 为胃痛、胃胀、呕吐等。
脾经
巳时(9:00-11:00)脾经当令,此时脾气健运,运化水谷。脾经不畅可表现为 腹胀、便溏、水肿等。
午时-未时:心经与小肠经
心经
午时(11:00-13:00)心经当令,此时阳气最盛,阴气初生,应 该午睡养心。心经不畅可表现为心悸、失眠、多梦等。
其分支从胃别出,上行通过膈肌注入心中,交于手少阴心经。
手少阴心经
起于心中,走出后属心系(心与其他脏 器相连系的部位),向下穿过膈肌络小
肠。
其分支从心系分出向上挟着食道连于目 系(眼球连系于脑的部位);
其直行者从心系出来退回上行经过肺再 浅出腋下(极泉穴),沿上肢内侧后缘 下行过肘内侧经尺神经沟入掌中桡侧直 到小指桡侧末端源自少冲穴)交于手太阳跨学科合作
人体经络时辰表研究涉及医学、生物学、物理学、心理学 等多个学科领域,未来需要加强跨学科合作,共同推动经 络研究的深入发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腰椎间盘突出
腰部经络不畅可引发腰椎病变, 表现为腰痛、下肢麻木等症状。
关节炎
关节部位经络瘀滞可导致关节炎, 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
黄帝内经十二经脉揭秘与应用

黄帝内经十二经脉揭秘与应用黄帝内经十二经脉揭秘与应用武当山道医:祝华英作者简介祝华英,武当山道教协会道医,道号达智子。
出生于湖北省公安县北闸乡的一个农民家庭。
祝道长幼时多病,成人后发奋自学中医。
他在学习和研究古代医学经典《黄帝内经》的过程中,被十二经脉、经筋、经络、奇经八脉等错综复杂的经脉路线和分支路线引入了茫茫之境。
为了探索和求征“十二经脉”的玄机奥秘,祝道长于六十年代开始修身炼性,参悟人生长寿之法,逐步将祖国医学与仙学相贯通,终于在“胎息”境界中证悟出“十二经脉”玄妙的运动规律,揭示了数千年来所失传的“十二经脉”真谛;并将古圣人所隐秘的部分详尽剖析阐明,以成全璧。
祝华英道长今年六十八岁。
他因家庭出身原因只读过小学。
后因族人多为疾病所苦发心自学中医,四十多年来行医从来分文不取。
祝道长在武当山出家已二十多年,他修炼数十年经脉早已打通,按照他的十二经脉理论诊治效果极好,除了本地山民,很多人从外地、外省甚至国外来找他看病。
我常说您要是想发财早就有上千万了。
这是祝道长的新书。
祝道长前些年出版他的《黄帝内经十二经脉揭密》是买书号出的。
花了上万。
印了五千册书,不知道怎么销售,大半从北京拖到了武当山自己卖。
有外地朋友邮购祝道长还要跑到山下邮寄,邮寄费也经常没有规矩,他寄一本亏一本。
老人家长期居住在深山,社会关系不多,他出书实在困难。
这本新写的小册子是自费印刷的,有的是朋友出资助印的。
祝道长花了一两万还被人坑了。
十二经脉是中医经络学说最丰富、最关键的基础,也是《黄帝内经?灵枢》的核心所在。
由于对其认识须以修真体悟为基础,而经脉之无形部分运行的实相历来被道家视为天机秘而不宣,因而古今医书之论述或悖谬失当,或语焉不详,世谓道人即指有奇方异术之人,也即先秦的神仙家。
湖北省武当山道教协会道医祝通愚,就是一位有奇方异术之人。
在其所作《黄帝内经十二经脉揭秘·应用》修身炼性方语真谛里言道,他于炼午功的咽津服气之时出现了先天呼吸(胎息),经多年修炼终于悟出了十二经脉运行的真相玄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便秘健康和美容的最大杀手
大肠经最旺:卯时(5点-7点)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得到休息调 养,有得于大肠蠕动,排便通畅。 (大肠长度每人约为5、5米左右, 每3-5公分就会有皱折,所以易 有宿便,毒素堆集)经常运动或 者做腹部的保健按摩有利于排毒! 让身体更健康!
小肠经穴主治头、项、耳、目、咽喉 病、热病、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 的其它病症。
小肠经对于神志和精神方面有调节作 用,对津液也有调节作用。因为小肠 主受盛、化物、泌别清浊。也就是说, 小肠接受胃腑腐熟下传的水谷,进一 步进行消化和吸收,其精华部分由脾 传输,营养全身,糟粕下走大肠,水 液归于膀胱。
什么叫经络
经络是一个通道系统,由经脉和络脉 组成。 1 经脉为该系统的主要干道,有固定的循行 路线, 有规律地纵向运行,深层分布 2 络脉则是经脉的分支,为次要通道,呈网 络状运行,分布浅表。
经络的作用机理
1 沟通表里上下,联络脏腑器官;
2 通行全身气血,濡养脏腑组织;
3 感应传导作用:
在针灸时,病人出现酸、胀、麻、重等感觉称为“得气”。
用针灸、推拿、气功等治疗方法,在相 关穴位上施以一定的刺激量,即可激发和 增强经络的自动调节和控制机能,纠正气 血阴阳的失调状态。
经络理论的运用
一 “分经辨证”:即是根据经 络的循行部位及生理病理特点, 分析各种病证,进行辨证论治。
二 “循经取穴”:是指根据经 脉的循行路线和联系范围来选取 穴位进行治疗
入大肠经的精油
果类精油入大肠经,但天竺葵虽 为花类,也可入大肠经(天竺葵, 薰衣草都是平衡油,若经量小可 也在经期使用),杜松也可排毒 及调节肠胃。
足太阴脾经(图)
.主治概要:本经主治胃脘痛、腹 胀、呕吐嗳气、便溏、黄疸。身 体沉重无力、舌根强痛、膝股部 内侧肿胀、厥冷等病证。
脾经最旺:已时(9点-11点)脾 将食物精华提取,有利于造血。
针刺感觉沿着经络循行部位而传导、放射,称为“行气”。得气
和行气现象,就是经络感应和传导作用的具体表现。当然,在病
理状态下,经络亦可成为病邪侵入和反映疾病信息的途径和行气
现象,就是经络感应和传导作用的具体表现。当然,在病理状态
下,经络亦可成为病邪侵入和反映疾病信息的途径。
。
四 调节机能平衡节当人体发生疾病时, 便会出现气血不和及阴阳偏盛偏衰的病理 状态。
三 “药物归经”:是指某种药 物对某经病证有特殊的治疗作用, 即将其归属于某经的中药学理论
经络的组成
经络系统由十二经脉、奇 经八脉、和十二经筋、十 二经别、十二皮部,以及 十五络脉和浮络、孙络等
手太阴肺经(图)
1.经脉循行:起于中焦(胃), 向下联络大肠,再上行穿过横膈 膜,入属于肺脏;从肺系(指肺 与喉咙相联系的脉络)横出腋下, 沿上臂内侧行于手少阴和手厥阴 之前,下行到肘窝中,沿着前臂 掌面桡侧入寸口(桡动脉搏处), 过鱼际,沿鱼际的边缘,出拇指 的桡侧端。
入心经精油:
薰衣草,橙花(白天少 用),乳香,檀香,柠檬, 玫瑰,迷迭香。
手太阳小肠经(图
主治概要:本经主治头项、五官 病证、热病、神志疾患及本经部 位的病变。
小肠经最旺:禾时(13点-15点) 中医讲“心与小肠相表里”,稍 稍休息一下,心气充足,有利于 小肠吸收,更利于皮肤红润。
手太阳小肠经
叶类,果类精油,如迷迭香,丝 柏,鼠尾草,柠檬,天竺葵,茉 莉也可以(有收缩功效,同时也 是花中唯一一款治腋下异味,即 大汗腺过于发达,可用茉莉加薰 衣草)。痔疮也是脾虚问题,主 要的可用*天竺葵,*丝柏,*尢加 利,迷迭香,薰衣草。(*号为三 款治疗效果最好精油)
足阳明胃经(图)
主治概要:本经主治胃肠病、神 志病和头、面、眼、鼻、口、齿 疾患,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病变。
胃经最旺:已时(7点-9点)胃 将食物接纳有利于脾脏的运化。
足阳明胃经
胃经腧穴主治胃肠病、头面、目、鼻、 口齿病、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 其它病症。
气血津液全赖后天之本脾胃消化水谷 而生成,气血津液充盈则皮肤毛发濡 润光泽。调节本经可促进消化吸收, 有减肥效果。胃经还可调整内分泌, 治疗面部痤疮、口眼涡斜,改善面部 皮肤颜色。同时还可以隆胸丰乳,促 进乳腺发育。
手少阴心经(图)
主治概要:本经主要治疗心、胸、 神志病证及本经循行部位的病变。
心经最旺:午时(11点-13点) 中医讲“心神相通”,此时睡上 午觉15分钟即可养心怡神,有利 于滋养人的气血,故午觉有“养 颜觉”之说。
手少阴心经
心经腧穴主治心、胸、神志病以 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它病症。
心主血,主神明,心经系“目 系”。神清目明,精神焕发,容 貌则有光泽,如果血脉不通或血 虚则面部晦暗或苍白。调节心经 可治疗神经衰弱、失眠、情绪不 稳定、可消除疲劳,治疗烦躁、 面色无华、口唇苍白或暗紫等症。
适用精油
肺经最旺:寅时(3点-5点)中医 讲“肺朝百脉”,肝产生的新鲜 血液由肺输于百脉,因此早上气 血旺盛,精力充沛。
入肺经的精油:叶类精油,如 尢加利,薄荷(薄菏春夏秋季用 较好,冬天若用多则会令体温降 低,若冬天要做肩颈舒通可采用 百里香)丁香 。
手阳明大肠经(图)
2.主治概要:本经主治头面、 五官疾患和经脉循行部位的病变。
腕后支脉:从列缺穴处分出,
手太阴肺经
肺经腧穴主治胸、肺、喉病以及经脉 循行部位的其它病症。
肺主气,司呼吸,肺气不足,除可见 咳喘无力,气少不足以息,动则益甚, 自汗、畏风、易感冒外,还可见面色 淡白,神疲体倦。肺外合皮毛,可治 各种皮肤病,如色素沉着、各种皮疹、 脱屑等,及酒渣鼻。
因肺与大肠相表里,因此脸上部分损 容性的暗疮也在此病、妇科病、前阴病 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它病症。
一切营养物质依赖于脾的运化传输, 人体肌肉的丰满与否脾的关系密切。 脾即运化水谷精微,又运化水湿,所 以一切水肿可取脾经治疗。此经治疗 脾虚、减肥、增肥、面色萎黄、皮肤 粗糙,神疲乏力,面色无华,毛发稀 疏、脱落等症。
入脾经的精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