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

合集下载

农用地定级规程

农用地定级规程

农用地定级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农用地定级工作的目的、任务、对象、原则、内容、程序、方法、成果要求、成果的检查验收、成果更新和应用,以及档案管理等。

本标准适用于县级行政区内现有农用地和宜农未利用地,不适用于自然保护区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划定的林地、牧草地及其他农用地。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8507—2001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2001年11月12日)《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1997年10月7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1984年9月)《中国土壤普查技术》(全国土壤普查办公室,1992年5月)《关于印发试行〈土地分类〉的通知》(国土资发[2001]255号)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农用地:本标准所称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及其他农用地。

农用地级:在行政区(省、县)内,依据构成土地质量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根据地方土地管理和实际情况需要,遵照与委托方要求相一致的原则,即主要考虑定级目的,按照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的农用地质量综合评定,划分出的农用地级别。

因素法:通过对构成土地质量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综合分析,确定因素因子体系及影响权重,计算单元因素总分值,以此为依据客观评定农用地级别的方法。

修正法:修正法是在农用地分等指数的基础上,根据定级目的,选择区位条件、耕作便利度等因素计算修正系数,对分等成果进行修正,评定出农用地级别的方法。

样地法:样地法是以选定的标准样地为参照,建立定级因素计分规则,通过比较,计算定级单元因素分值,评定农用地级别的方法。

4总则4.1目的与任务4.1.1目的科学量化区域内农用地质量及分布,为土地整理、耕地占补平衡、基本农田保护、农用地估价及其他有关土地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原则

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原则

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原则哎呀,“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原则”,这对我这个小学生(初中生)来说,一开始还真有点难理解呢!不过没关系,让我试着给您讲讲。

您想啊,农用地就像是我们的宝贝盒子,里面装着各种各样的“宝贝”,比如粮食、蔬菜、水果。

那给这些宝贝盒子分等定级,就像是给我们的同学分个三六九等一样,得有公平合理的原则,对吧?首先,综合性原则。

这就好比我们评价一个同学,不能只看他的学习成绩,还要看他的品德、体育、艺术等好多方面。

农用地也一样呀,不能只看土地的肥沃程度,还要考虑它的位置、气候、水利条件等等。

要是只看一方面就给分等定级,那不是太不公平了嘛!您说是不是?还有主导因素原则。

这就像我们班选班长,得有一个最主要的标准,比如组织能力强。

对于农用地来说,也得有个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来决定它的等级。

比如在干旱的地方,水就是最重要的因素,水多的地等级可能就高;在山区,地形是不是平坦可能就特别关键。

这不是很像我们生活中的一些选择吗?接着是土地收益差异原则。

哎呀,这就好像我们过年拿红包,有的红包大,有的红包小。

农用地能带来的收益也是有差别的呀,收益高的等级自然就高,收益低的等级可能就低一些。

这不是很简单的道理吗?然后是定量与定性分析结合原则。

这有点像我们做数学题,既要算数字,又要讲道理。

给农用地分等定级,不能光靠感觉和经验,得有实实在在的数据,比如土壤的成分啊、产量多少啊。

但也不能全靠数字,还得考虑一些没法用数字说清楚的东西,像土地的生态环境啦。

还有地域差异原则。

这就好比南方的同学喜欢吃米饭,北方的同学喜欢吃面食,每个地方都不一样。

不同的地方,农用地的情况也不同呀。

平原和山区能一样吗?沿海和内陆能一样吗?所以得分开考虑,可不能一刀切!最后是动态变化原则。

这就像我们一天天长大,会有变化。

农用地也是会变的呀,今年这块地种得好,等级高,说不定明年因为一些情况就变差了。

所以得分等定级得跟着变化走,不能一成不变。

总之,给农用地分等定级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这些原则就像是一把把尺子,要量得准、量得公平,才能让我们的土地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让农民伯伯们有更好的收成,让大家都能吃上香喷喷的饭菜!您觉得我说得对吗?。

农用地分等规程2016

农用地分等规程2016

农用地分等规程2016
农用地分等规程是指国家针对农用地进行分等定级的法规和规范。

2016年,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农
业部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农用地分等等级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用于指导和规范农用地分类管理工作。

该《办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分设等级:根据农用地的土壤肥力、生产潜力、耕作条件等因素,将农用地分为一类、二类、三类和四类。

2. 确定标准:根据农用地的农田质量、设施条件、水资源利用等指标,确定每个等级的标准。

3. 分级依据:根据农用地的产量、质量、效益等指标,评定农用地的等级。

4. 分类使用:根据不同等级的农用地特点,合理安排农业生产、规划用地和开发利用等工作。

5. 管理措施:对于一类农用地,要严格保护和管理,禁止非农和非耕作用;对于二类、三类和四类农用地,要加强管理,合理利用。

6. 监督检查:建立农用地等级和分等结果公示制度,加强对农用地分等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检查。

农用地分等规程的制定和实施,旨在保护和提高农用地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农村经济繁荣和农民收入增加的目标。

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

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

耕地质量分级规定的主要内容如下:1.耕地质量分级的范围;2。

2.农田质量分类的规范性参考文件;3.耕地质量分级原则;4.农田质量分级技术组织;(五)农业地质定级技术路线;6.农田质量分级的具体内容7.本标准规定了一般原则,准备工作和数据安排,田间补充调查,标准耕作制度和参考作物,包括分级单位的划分,农业土地质量的评估,建立标准的样地系统,汇编,验收,更新,归档和应用成果。

本标准适用于县级行政区域内现有的农业用地和适合耕种的未利用土地。

它不适用于自然保护区和一般土地利用计划中指定的林地,牧场和其他农业用地。

22.农业土地质量分类的规范性参考文件,农业土地质量分类的标准2.1,中华人民共和国GB / T 2260行政区划代码,GB / T 19231-2003基本土地术语2.2,GB / T 2.3 21010-2007年土地利用状况分类,33,农业土地质量分类的原则,3.1农业土地质量分类的原则,3.1综合分析3.2,分层控制原则3.3,主导因素原则3.4,土地收入差异原则3.5,组合原则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3.6,跟踪检查原则33,农业土地质量分类原则,农业土地质量分类原则3.1,综合分析原则:农业土地质量是各种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的综合结果分类应基于综合分析是引起等级差异的各种相对稳定因素;3.2,分级控制原则:农田分类的目的是建立统一的国家等级序列。

实际上,农田分类是在国家,省和县各级进行的。

县级分类的结果应在县范围内具有可比性;省级协调和总结的结果应在省范围内具有可比性;国家一级的协调和总结结果应在国家范围内具有可比性;3.3,主导因素原理:农用地分类应基于相对稳定的影响因素及其差异,着眼于对土地质量和土地生产力起重要作用的主导因素。

结果表明,主要因素起着重要作用。

在分类结果中的作用;33.农业土地质量分类原则,农业土地质量分类原则3.4,土地收入差异原则:农业土地分类应反映自然质量条件,土地利用水平,社会和经济水平差异对区域土地生产力的影响级别5.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农用地分类应基于定量计算。

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

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

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嘿,朋友!今天我要和你唠唠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这事儿。

你知道吗,我之前可真是好好体验了一把这个规程呢。

咱就说这农用地啊,那可太重要啦!这可是关乎着咱老百姓吃饭的大事儿呢。

有一回,我跟着一群专家去研究农用地。

哎呀妈呀,那场面,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他们拿着各种仪器,在那地里测来测去的,一会儿量这个,一会儿测那个。

我就跟在旁边,好奇地看着。

然后他们就开始根据那些数据啊,给这块农用地分等定级。

你还别说,这里面的门道可多了去了。

他们要考虑土地的肥力啊,灌溉条件啊,还有地理位置啥的。

就好像给这块地做了一次全面的体检一样。

我记得有一块地,看起来普普通通的,但是专家们一分析,说这地肥力特别好,等级还挺高呢。

我当时就想,这地可真是深藏不露啊!然后还有一次,我们遇到一块地,表面上看着还行,但是一检测,发现有些问题。

专家们就开始商量怎么给它定级,那讨论的可热烈了。

我在旁边听着,都觉得特别有意思。

这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啊,就像是给农用地发了个身份证一样。

让我们知道每块地都有啥特点,适合种啥。

这样农民们种地就更有针对性啦,也能提高收成呢。

而且啊,通过这个规程,政府也能更好地规划土地的使用。

比如说,哪些地适合建房子,哪些地得好好保护起来种粮食。

这样咱国家的土地资源就能得到更合理的利用啦。

我觉得这个规程真的特别重要。

它让我们更加了解土地,也让土地能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就像那句话说的,土地是我们的根嘛。

现在啊,每次看到农用地,我就会想起那些专家们认真工作的样子,还有他们给农用地分等定级的过程。

这真的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呢。

好啦,我今天就和你唠到这儿啦。

下次有啥好玩的事儿,我再和你说哈。

拜拜啦!。

农用地分等定级

农用地分等定级

1)确定评价因子权重:项目区属于平原区,种植作物为棉花,在充分调查了解项目区农田现状的基础上,按《农用地分等定级评价规程》来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

各评价因子权重计分规则见下表。

表10.4-1 昌吉市平原区“棉花—分等因素—自然质量分”记分规则表
表10.4-2 农用地评价因子权重
2)依据各测算单元农用地级别的定级指数和农用地级别间的界值,判断各测算单元所属的土地级别,再结合外业调查结果,在各级别内对明显与周围农用
地级别不相适应的单元进行级别界线调整。

昌吉市农用地定级单元定级指数与农用地级别对应关系如下表。

表10.4-3 昌吉市农用地级别与定级指数对应关系表
3)由上表可知,整理前农用地定级评分为60.3分,整理定级评分为82.5分,农用地级别由Ⅲ级变为Ⅱ级,工程实施后,通过对局部土地平整和对基础设施进行完善等措施,将能达到优质耕地标准。

【土地资源学】第七章第六节农地分等定级

【土地资源学】第七章第六节农地分等定级
……
作物组成 春小麦、大豆
大豆 大豆、玉米
玉米 小麦-玉米,小麦/棉花 小麦-玉米,小麦/棉花 小麦-玉米,小麦-棉花 小麦-水稻,小麦-玉米,小麦/棉花
……
2. 计算农用地分等单元的自然质量分
自选因 素
推荐因素: 附录2
确定指定作物
确定分等因素(k)
一、我国的《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
附录2:农用地分等推荐因子及分级、分值
二级区 省

I. I1 大 内蒙古 额尔古纳市、根河市、鄂伦春自治县、牙克石市、阿
东 小兴安
荣旗、扎兰屯市、扎赉特旗
北 区
岭山地 区
黑龙江
漠河、塔河、呼玛、黑河市、孙吴、逊克、 伊春市、 铁力市、嘉荫
I2 三 江平原 长白山 地区
黑龙江
鹤岗市、萝北、绥滨、佳木斯市、汤原、桦川、桦南、 富锦市、同江市、抚远、依兰、七台河市、勃利、双 鸭山市、集贤、友谊、宝清、饶河、鸡东、密山市、 虎林、牡丹江市、林口、海林市、宁安市、穆棱市、 东宁、绥芬河市、鸡西市
查询各种作物的光温
生产潜力指数(αj )
自然质量分(Cij)
各单元各种作物 的可能产量
产量比系数(βj )
附录5
一、我国的《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
附录5:各种指定作物的产量比系数
稻谷
小麦
玉米 马铃薯 甘薯 小米(谷子)
1.00
1.30
0.80
0.20 0.25
1.10
3. 计算农用地分等单元的自然质量等指数
量(yjmax )
附录6
一、我国的《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
附录6:全国指定作物的最大产量
作物
春小麦 冬小麦 春玉米 夏玉米

农用地定级规程

农用地定级规程

农用地定级规程
农用地定级规程是用来管理农用地的行业标准,根据农业生产需要,
结合农用地的性质定义其土地等级,对不同等级的农用地分别实施不同的
管理措施,以确保农用地的不断发展与保护。

一、农用地定级分类:
1、农用地等级一类地:适宜耕地和林地种植活动,其特征是土壤质
量良好,土地结构均衡,有较好的适合耕种的土地。

2、农用地等级二类地:主要地表凹陷,土壤受暴露,但还可以进行
一定程度的耕作活动,不能用来种植关键农作物。

3、农用地等级三类地:大面积水土流失,土壤质量差,不能进行耕
种活动,主要用于造林或养殖活动。

4、农用地等级四类地:无法进行耕种活动,除了植物生长外,其他
任何行为活动都不允许。

二、农用地定级规程:
1、对于等级一类地,应积极进行防护和可持续利用;
2、对于等级二类地,应改善地表质量,使其适宜耕种;
3、对于等级三类地,加强水土保持与植被恢复,促进植物生态恢复;
4、对于等级四类地,应进行有效的保护措施,以避免进一步的破坏
和污染。

总之,农用地定级规程是必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农用地,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保证人民增。

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

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

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土地定级是土地质量与土地价值之间差异的反映。

土地定级评价是根据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及其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经过调查和计算,确定土地的质量和价值的评价活动。

土地等级的科学评定和定级,可以为制定相关规划、规划和有偿使用土地提供依据。

土地等级评定和定级的结果,经主管机关审查批准后,应当向社会公布。

土地定级可分为城市土地定级和农用地定级,根据土地调查结果、土地规划用途和国家制定的统一标准进行评定,分为“等级”和“等级”两个层次。

城市土地分等定级主要反映城市土地区域、区位和利用效益的差异。

它以每个城镇为一个点,从整体上分析每个城镇的土地差异。

2001年,国家颁布了2014年修订的《城市土地定级规则》(gb/t 18507-2001) ,并重新颁布了《城市土地定级规则》(gb/t 18507-2014)。

城镇土地定级是通过对影响城镇土地质量的经济、社会、自然资源等因素的综合分析,揭示城镇土地质量的区域差异,并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城镇土地质量进行分类排序和其他活动的评价。

城镇土地定级是对城镇土地使用价值进行综合分析,揭示城镇土地质量的区域差异,根据城镇土地的经济和自然资源属性及其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评价城镇土地等级的活动。

城镇土地的“等级”反映了城镇内部土地的区位条件和利用效益的差异,城镇内部的“等级”顺序排列较为统一。

农用地“等级”是指按照国家标准耕作制度、自然质量状况、平均土地利用状况和平均土地经济状况,对农用地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农用地等级,是指根据自然属性、社会经济条件和构成土地质量的区位条件、当地土地经营管理和实际情况,以及符合委托方要求的原则,划分的农用地等级,1999年,国土资源部通过国土资源专项调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了农用地分等定级评价试点工作。

2003年,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出台了《农用地分等条例》(td/t 1004-2003)和《农用地分等条例》(td/t 1005-2003)两个行业标准。

土地资源学66第六章 农用地分等定级(2012)

土地资源学66第六章 农用地分等定级(2012)

为土地交易提供服务,为将来农用地流转服 务;
(二)农用地分等的方法、思路和程 序

请设想一下分等的方法


1、方法:
因素法:对农用地质量起主导作用的因素进行评定, 然后根据其得分算出质量分。 样地法:选取在一定质量水平的标准样地,对样地的 特征进行描述,比如说地形坡度是2度,坡度增加2-5 度减10分,----。特征属性的减分表,把要评定的土 地与样地一个一个的指标进行比较,求出最终减出得 到多少自然质量分。 标准样地比较难以寻找,对样地的描述和指标比较困 难,所以在02-04年用的都是因素法来进行评价。

国土资源部开展的农用地分等定级是对 土地的综合评价,包括质量评价、经济评 价、生产力评价、利用程度评价等,过程 相对复杂。 好处在于分解得当,能够得 到多层次的成果。

评价从质量评价人手,或者说是以质量评价 为主。在整个评价过程中,经济评价是一个 辅助手段,原因在于经济统计数据尚不能完 全满足单元尺度上评价工作的要求,因此经 济评价尺度较大,不落实到地块,而是按经 济区进行,这样做符合经济生活的现实。
农用地的合理配置,除资源的数量分配外,还包含 其空间布局,它是农用地资源优化配置的核心。 农用地空间优化布局的前提和关键,是对区域内 的农用地进行科学分类。 运用农用地分等定级的成果,可对比分析土地利用 现状与上地质量结构的对应匹配关系,确定土地 利用调整对象、在时空上有效地把农用地资源分 配于不同的用途。
③主导因素原则 不同因素影响程度不同 平原地区的坡度,显然不是土地质量的主要影 响因素; ④土地收益差异原则 既反映自然质量,又要反映不同投入水平的生 产力水平;
⑤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实际操作所花的人力物力上说,有 些因素没有可能或没有必要一定要用定量 的方法来表示的。 比如分等中的灌溉条件,可以分为 级:完全满足、一般满足、基本满足和不 满足,实地判定时是经验性的,定性的, 一定要定量的化的话要话很多人力物力;

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实施方案

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实施方案

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实施方案一、分等定级标准1.土地质量:根据土地的肥沃程度、土壤类型、水资源情况等因素,将农用地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等等级。

2.农作物适宜性:根据土地的适宜种植农作物的情况,将农用地分为适宜、次适宜、不适宜等等级。

3.地理位置:根据农用地的距离交通、市场等便利程度,将农用地分为优势地段、一般地段、劣势地段等等级。

二、分等定级方法1.实地调查:组织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对农用地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土壤质量、水资源状况以及周边环境等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初步进行等级划分。

2.数据分析:通过收集相关农业数据,如土地利用率、农作物产量、水资源利用情况等数据,并进行统计和分析,综合考虑不同指标的权重,对农用地进行定级。

3.专家评审:邀请农业专家对农用地进行评审,并根据专家意见进行进一步定级。

4.公示和听证:对定级结果进行公示,并邀请民众进行意见反馈和听证,以提高农用地分等定级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三、估价方法1.法定估价: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采用法定估价方法对农用地进行估值,并按照土地法定税率计算土地使用费用。

2.市场评估:参考周边地块的买卖价格、租金等市场行情,对农用地进行市场评估,确定其市场价值。

3.收入法评估:根据农用地的潜在农产品产量和市场价格,计算土地的预期收入,并以此作为农用地估值的依据。

4.成本法评估:根据农用地的造价和维护成本,计算土地的成本,并以此作为农用地估值的依据。

四、注意事项1.科学合理确定等级划分标准和权重,确保定级结果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2.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评估人员对估价方法的理解和应用水平,确保估价结果的准确性。

3.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明确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的管理权限、程序和责任。

4.加强对估价过程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估价结果的可靠性。

以上是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的实施方案,通过科学的等级划分和合理的估价方法,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农用地资源,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

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

1范围本规程规定了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的目的、任务、对象、内容、程序、方法、成果要求、成果的检查验收、成果更新和应用,以及建立技术档案等。

本规程所称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1984年9月);2.《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3.《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1997年10月7日发布)。

第一篇总则3总则3.1农用地分等定级的目的与任务3.1.1农用地分等定级的目的农用地分等定级的主要目的是:a)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对农用地进行科学、合理、统一、严格管理,提高农用地管理水平提供依据;b)为科学量化农用地数量、质量和分布,实施区域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提供依据;c)为理顺土地价格体系、培育完善土地市场,促进土地资产合理配置,开展土地整理、土地征用补偿、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等工作提供依据;d)为实行农业税制改革,公平合理配赋征收农业税提供依据。

3.1.2农用地分等定级的任务根据农用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对农用地的质量优劣进行综合评定,并划分等别、级别。

3.2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对象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工作对象是行政区内现有农用地和宜农未利用地,不包括自然保护区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永久性林地、永久性牧草地和永久性水域。

3.3农用地分等定级的体系农用地分等定级采用“等”和“级”两个层次的工作体系。

3.3.1农用地等农用地等别是依据构成土地质量稳定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农用地质量综合评定。

农用地等别划分侧重于反映因农用地潜在的(或理论的)区域自然质量、平均利用水平和平均效益水平不同,而造成的农用地生产力水平差异。

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附录B2

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附录B2

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附录B2一、规程说明本附录为《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的附录B2部分,规定了农用地分等定级中的相关标准和指标。

二、农用地分等定级标准农用地分等定级是对农用地进行等级划分的一种制度,旨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根据《农用地分等定级方法》的规定,农用地可以分为一、二、三、四等地。

1. 一等地一等地是具有优质农业生产条件的土地。

一等地应满足以下标准:•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天然水源丰富,并且易于灌溉;•土壤排水条件良好;•土地坡度适中,易于机械化作业和农业生产。

2. 二等地二等地是具有较好农业生产条件的土地。

二等地应满足以下标准:•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中等;•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水源和灌溉条件;•土壤排水条件较好,但相对于一等地略差;•土地坡度适中,能够满足机械化作业的要求。

3. 三等地三等地是具有一般农业生产条件的土地。

三等地应满足以下标准:•土壤质量一般,有机质含量较低;•有一定的水源供应,但灌溉条件相对较差;•土壤排水条件一般;•土地坡度适中,但对机械化作业有一定的限制。

4. 四等地四等地是具有较差农业生产条件的土地。

四等地应满足以下标准:•土壤质量较差,有机质含量极低;•缺乏可供农业使用的水源;•土壤排水条件差;•土地坡度较大,对机械化作业有很大限制。

三、农用地分等定级指标农用地分等定级涉及的主要指标包括土壤肥沃度、水源供应、土壤排水条件和土地坡度。

1. 土壤肥沃度土壤肥沃度是评价土地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可以通过以下指标评估:•土壤有机质含量:一等地大于5%,二等地为3-5%,三等地为1-3%,四等地小于1%;•土壤养分含量:包括氮、磷、钾等养分。

2. 水源供应水源供应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条件之一。

可以通过以下指标评估:•天然水源:一等地有可供灌溉的天然水源,二等地有可供部分灌溉的天然水源,三、四等地水源供应相对较少;•灌溉设施:一等地有完善的灌溉设施,二等地有较为完善的灌溉设施,三、四等地较少或没有灌溉设施。

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

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

土地定级是土地质量与土地价值之间差异的反映。

土地定级评价是根据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及其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经过调查和计算,确定土地的质量和价值的评价活动。

土地等级的科学评定和定级,可以为制定相关规划、规划和有偿使用土地提供依据。

土地等级评定和定级的结果,经主管机关审查批准后,应当向社会公布。

土地定级可分为城市土地定级和农用地定级,根据土地调查结果、土地规划用途和国家制定的统一标准进行评定,分为“等级”和“等级”两个层次。

城市土地分等定级主要反映城市土地区域、区位和利用效益的差异。

它以每个城镇为一个点,从整体上分析每个城镇的土地差异。

2001年,国家颁布了2014年修订的《城市土地定级规则》(gb/t 18507-2001) ,并重新颁布了《城市土地定级规则》(gb/t 18507-2014)。

城镇土地定级是通过对影响城镇土地质量的经济、社会、自然资源等因素的综合分析,揭示城镇土地质量的区域差异,并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城镇土地质量进行分类排序和其他活动的评价。

城镇土地定级是对城镇土地使用价值进行综合分析,揭示城镇土地质量的区域差异,根据城镇土地的经济和自然资源属性及其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评价城镇土地等级的活动。

城镇土地的“等级”反映了城镇内部土地的区位条件和利用效益的差异,城镇内部的“等级”顺序排列较为统一。

农用地“等级”是指按照国家标准耕作制度、自然质量状况、平均土地利用状况和平均土地经济状况,对农用地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农用地等级,是指根据自然属性、社会经济条件和构成土地质量的区位条件、当地土地经营管理和实际情况,以及符合委托方要求的原则,划分的农用地等级,1999年,国土资源部通过国土资源专项调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了农用地分等定级评价试点工作。

2003年,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出台了《农用地分等条例》(td/t 1004-2003)和《农用地分等条例》(td/t 1005-2003)两个行业标准。

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实施方案

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实施方案

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实施方案(细则)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堆满资料的书桌上,我的思绪开始随着键盘的敲击声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关于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实施方案,我已经构思了无数个版本,但每一次都力求做到尽善尽美。

下面,就让我用这10年的经验,为你呈现一份详尽的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实施方案。

一、项目背景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用地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质量参差不齐。

为了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农用地资源,提高土地产出效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施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势在必行。

二、项目目标1.明确农用地分等定级标准,为土地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合理评估农用地价值,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3.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三、实施方案1.数据收集与处理(1)收集相关资料: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类型分布图、地形地貌图、气象资料、农业生产统计数据等。

(2)数据整理: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建立数据库,便于分析。

2.农用地分等定级(1)确定评价指标:包括土壤质量、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农业生产条件等。

(2)权重分配:根据各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合理分配权重。

(3)评分标准制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各评价指标的评分标准。

(4)分等定级:根据评分结果,将农用地分为不同等级。

3.农用地估价(1)确定估价方法:采用市场比较法、收益还原法、成本法等。

(2)收集交易数据:收集近年来农用地交易数据,作为估价依据。

(3)估价结果分析:对估价结果进行分析,确保合理性和准确性。

4.实施保障措施(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负责协调、监督和指导项目实施。

(2)加强政策宣传: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政策,提高农民的认知度。

(3)技术培训:对项目实施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确保项目质量。

(4)质量控制: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确保项目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项目进度安排1.数据收集与处理:1个月2.农用地分等定级:2个月3.农用地估价:2个月4.实施保障措施:1个月总计:7个月五、项目预期成果1.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农用地分等定级标准。

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附录B2

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附录B2

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附录B2该附录为《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的附属文件B2,主要包括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具体标准和流程,用于指导农用地分等的工作。

1. 农用地分等定级的目的农用地分等定级旨在合理利用农用地资源,衡量农用地的质量和适用程度,为农业生产提供可持续支持。

2. 农用地分等的原则农用地分等定级遵循以下原则:•公平公正:农用地的分等应公平合理,没有地区或利益的偏向。

•科学客观:农用地分等应基于科学的方法和客观的数据,确保评价结果准确可靠。

•可操作性:农用地分等规程应具备一定的实施操作性,方便使用者准确评价农用地等级。

3. 农用地分等的标准农用地分等标准应综合考虑土壤质量、地形条件、水资源、气候条件等因素,对农用地进行定级。

具体标准如下:3.1 土壤质量土壤质量是农用地分等的主要考量因素之一。

根据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等指标,将农用地划分为一、二、三级。

•一级农用地:土壤质地松散,有机质含量高于4%,养分含量充足。

•二级农用地:土壤质地适中,有机质含量在2%~4%,养分含量适中。

•三级农用地:土壤质地较紧密,有机质含量低于2%,养分含量较低。

3.2 地形条件地形条件对农用地的利用具有重要影响。

根据坡度、海拔高度等指标,将农用地划分为四、五、六级。

•四级农用地:坡度小于5°,海拔低于300米。

•五级农用地:坡度在5°15°之间,海拔在300米1000米之间。

•六级农用地:坡度大于15°,海拔高于1000米。

3.3 水资源水资源是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要素,对农用地的分等有重要影响。

根据水资源供应情况,将农用地分为七、八、九级。

•七级农用地:有充足的灌溉水源,适宜发展水稻、蔬菜等水耕作物。

•八级农用地:有较为丰富的水资源,适宜发展小麦、玉米等旱作农业。

•九级农用地:缺乏水资源,仅适宜发展旱地果树、牧草等耐旱作物。

3.4 气候条件气候条件对农用地的选择和种植作物的适应性起着重要作用。

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

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一般原则、准备工作和数据安排、补充实地调查、标准耕作制度和标准作物、定级单位、农用地质量等级评定、编制、验收、更新、备案应用程序等。

本标准适用于县级行政区域内现有的农用地和适宜耕种的未利用地。

引用文件2以下文件对本文件的应用至关重要。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件)适用于本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条例》(GB/t2260)GB/t19231-2003基本土地条件GB/t21010-200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3术语和定义GB/t19231-2003和GB/t21010-2007中定义的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三一农用地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和水利用地、水产养殖水面等。

三点二农用地质量等级按照全国标准化耕作制度和规定的方法和程序,对农用地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农用地质量等级。

三点三农用地物理质量等级在全国范围内,按照标准耕作制度,在一定的光温、气候资源和土地条件下,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农用地质量综合评价与农用地质量分类。

3.4农用地使用质量等级在全国范围内,按照标准耕作制度,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平均土地利用条件下,按照规定的方法和方法一GB/TXXXXX-XXXX通过该方案,对农用地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农用地质量进行了分类。

三点到五点农用地经济质量综合等级在全国范围内,按照标准耕作制度,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平均土地利用条件和平均土地经济条件下,按照规定的方法和程序,对农用地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农用地质量进行分类。

三六标准作物它是理论标准粮的换算标准。

按地区划分,是指我国比较常见的主要谷类作物,如小麦、玉米、水稻等根据不同的生长季节,进一步区分了春小麦、冬小麦、春玉米、夏玉米、单季稻、早稻和晚稻7种粮食。

事情三点七指定作物本行政区域内参加标准耕作制度的农作物。

3.8因子指数区根据主导因素和区域分异原则,将区域划分为决定农用地自然质量的各种因素和组合。

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方案

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方案

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方案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方案农用地是指用于农业生产或农村集体建设的土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一些农村地区的农用地逐渐进入城市化建设的范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农用地的利用和保护问题。

对于农用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分等定级和估价是不可或缺的步骤。

本文将简要介绍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方案。

一、农用地分等定级农用地分等定级是将所有农用地按照其生产潜力、土地资源利用绩效、农业生产质量等因素分为不同的等级。

分等定级的目的是建立农用地分级制度,使土地利用更加合理,农业生产更高效,科学分析农村土地类型和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土地管理政策,提升土地利用效益。

农用地分等定级通常是根据土地的平均产量、土壤肥力、灌溉条件、气候环境、地形地貌等指标进行评估,将其划分为一定数量的等级,通常分为第一等级、第二等级、第三等级等。

在农用地分等定级过程中需要进行多项工作,包括现场调查、数据分析、评估等。

通过这些工作可以形成一套完整的分等定级方案,从而达到以农业生产潜力为依据,调整耕作制度、改进土地利用方式的目的。

二、农用地估价方案农用地估价是在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基础上,通过成本法、收益法、市场法等多种方法,根据土地的用途、地理位置、土地价格、土地类型、土地质量等综合因素,对土地进行价值评估,确定其市场化价格。

在实际估价过程中,需要进行的主要工作包括现场考察、数据采集和分析,然后根据估价方法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进行估价。

通常情况下,估价结果会依据土地的分类,在不同市场条件下提出不同的价格。

农用地估价工作是土地管理和土地资源开发的基础性工作,对确定土地转让及其价格,土地重分类、土地补偿、土地征收补偿等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践中,通过估价工作可以有效解决土地流转、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等问题,从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农用地分等定级和估价方案是保护农用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工作。

通过分等定级和估价,可以更好地管理和利用农用地,实现农业生产高效节能、资源环保、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农用地分等规程2016

农用地分等规程2016

农用地分等规程2016
农用地分等规程是指对农用地进行分类和划定等级的具体规定,主要用于确定农用地的适宜用途和合理利用。

2016年的农用
地分等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农用地分等的原则和目的:明确农用地分等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农用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同时规定农用地分等要坚持科学、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

2. 农用地分等的指标和方法:规定了农用地分等的评价指标和划定方法。

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土地质量、生产潜力、农业消费需求等因素。

划定方法包括经济适用地的划定、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划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土地的划定等。

3. 农用地分等的等级和用途:将农用地划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等不同等级。

一级农用地主要用于粮食作物的种植、养殖业和绿色食品生产等;二级农用地用于经济作物的种植、畜禽养殖等;三级农用地主要用于农村集体建设、农村居民点建设等。

4. 农用地分等的管理和保护:规定了农用地分等的管理和保护措施。

包括加强农用地监测和调查,建立农用地分等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对违法占用和破坏农用地的查处和惩罚等。

以上是2016年农用地分等规程的主要内容,根据具体地区和
国家的环境和农情特点,可能会有一些调整和补充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范围本规程规定了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的目的、任务、对象、内容、程序、方法、成果要求、成果的检查验收、成果更新和应用,以及建立技术档案等。

本规程所称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1984年9月);2.《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3.《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1997年10月7日发布)。

第一篇总则3总则3.1农用地分等定级的目的与任务3.1.1农用地分等定级的目的农用地分等定级的主要目的是:a)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对农用地进行科学、合理、统一、严格管理,提高农用地管理水平提供依据;b)为科学量化农用地数量、质量和分布,实施区域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提供依据;c)为理顺土地价格体系、培育完善土地市场,促进土地资产合理配置,开展土地整理、土地征用补偿、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等工作提供依据;d)为实行农业税制改革,公平合理配赋征收农业税提供依据。

3.1.2农用地分等定级的任务根据农用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对农用地的质量优劣进行综合评定,并划分等别、级别。

3.2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对象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工作对象是行政区内现有农用地和宜农未利用地,不包括自然保护区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永久性林地、永久性牧草地和永久性水域。

3.3农用地分等定级的体系农用地分等定级采用“等”和“级”两个层次的工作体系。

3.3.1农用地等农用地等别是依据构成土地质量稳定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农用地质量综合评定。

农用地等别划分侧重于反映因农用地潜在的(或理论的)区域自然质量、平均利用水平和平均效益水平不同,而造成的农用地生产力水平差异。

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可比性。

3.3.2农用地级农用地级别是依据构成土地质量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根据地方土地管理工作的需要,在行政区(省或县)内进行的农用地质量综合评定。

农用地级别划分侧重于反映因农用地现实的(或实际可能的)区域自然质量、利用水平和效益水平不同,而造成的农用地生产力水平差异。

在没有形式展农用地分等的地方,农用地级别划分可以不考虑光温生产潜力指数的影响,直接依据定级对象所处的自然条件、利用条件和经济条件,采取因素法或样地法确定;在已经开展了农用地分等的地方,则应以农用地等别划分为背景,直接引用农用地分等的中间成果(自然质量分),根据定级对象所处的利用条件、经济条件,对分等参数(土地利用系数、土地经济系数)进行调整,再综合其他定级因素,主要是区位因素和耕作便利因素的影响,对农用地质量级别进行综合鉴定。

农用地定级成果在县级行政区内具有可比性。

3.4农用地分等定级原则3.4.1综合分析原则农用地质量是各种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农用地分等定级应以对造成等级差异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为基础。

3.4.2分层控制原则农用地分等定级以建立不同行政区内的统一等级序列为目的。

在实际操作上,农用地分等是在国家、省、县三个层次上展开,农用地定级主要是在县级进行。

不同层次的评价成果都必须兼顾区域内总体可比性和局部差异性两个方面的要求。

在标准条件下,建立分等定级评价体系,进行综合分析,将具有类似特征的土地划入同一土地等或土地级。

3.4.3主导因素原则农用地分等定级应根据影响因素因子的种类及作用的差异,重点分析对土地质量及土地生产力水平具有重要作用的主导因素的影响,突出主导因素对土地分等定级结果的作用。

3.4.4土地收益差异原则农用地分等定级既要反映出土地自然质量条件、土地利用水平和社会经济水平的差异及其对不同地区土地生产力水平的影响,也要反映出不同投入水平对不同地域土地生产力水平和收益水平的影响。

3.4.5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原则农用地分等定级应尽量把定性的、经验的分析进行量化,以定量计算为主。

对现阶段难以定量的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采用必要的定性分析,将定性分析的结果运用于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的调整和确定阶段的工作中,提高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的精度。

3.5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内容3.5.1农用地分等内容a)工作准备,编写农用地分等任务;b)资料收集;c)根据标准耕作制度,确定基准作物、指定作物;d)确定分等方法;e)划分分等指标区或样地适用区;f)确定分等因素或分等特征属性;g)编制“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质量分”关系表或分等特征属性质量分加(减)规则表;h)资料整理;i)外业补充调查;j)编制分等因素分值图,或分等特征属性加(减)规则表;k)划分分等单元,编制分等单元图;l)计算分等单元各指定作物的土地质量分;m)查光温生产潜力指数、产量比系数;n)计算各指定作物的土地利用系数和土地经济系数;o)计算分等指数;p)初步分等;q)校订确认分等;r)设立永久性标志;s)图件编制、面积量算、成果报告编写;t)成果验收;u)成果归档与更新应用。

3.5.2农用地定级内容a)工作准备,编写农用地定级任务书;b)资料收集;c)确定农用地定级方法;d)确定定级因素或定级特征属性;e)编制定级特征属性质量分加(减)规则表;f)整理资料;g)外业补充调查;h)编制定级因素因子分值图,或定级特征属性加(减)分表;i)划分定级单元,编制定级单元图;j)计算定级指数;k)初步定级;l)校订确认定级;m)设立永久性标志;n)图件编制、面积量算、成果报告编写;o)成果验收;p)成果归档与更新应用。

3.6农用地分等定级的技术要求3.6.1农用地分等的技术要求a)全国统一建立农用地分等标准体系,包括光温生产潜力指数计算、标准耕作制度、分等因素因子体系分区、标准地块体系设置等。

b)开展农用地分等工作的省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确认本行政区内农用地分等标准体系;在全国的统一指导下,事先与相邻省(市、区)就因素因子分区、主导因素选择等事宜进行协调。

c)开展农用地分等工作的县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本规程规定的技术程序(参见本规程第4条的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内的农用地分等工作。

d)开展农用地分等工作的省(市、区),在行政区内各县农用地分等及其验收、校订工作全部完成后,负责省级农用地分等成果的汇总和上报。

e)在各省(市、区)农用地分等及其验收、校订工作全部完成后,由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国家级的农用地分等成果汇总。

3.6.2农用地定级的技术要求a)农用地定级标准体系根据当地需要和实际情况而定。

b)与分等相比,对农用地定级有以下原则要求:1)突出现实生产力水平的原则。

定级因素要比分等因素更具体,反映现实农用地生产力水平的差异。

2)突出经济因素影响的原则。

3)受分等成果制约的原则。

在分等工作开展之后进行定级的,应考虑并利用分等结果。

4)县域内可比的原则。

定级不要求县际间的可比性。

5)满足委托方要求的原则。

定级要与定级目的相联系,即与委托方的要求相一致。

c)农用地定级的技术程序,参见本规程第9条的规定。

d)国家支持有条件的省(市、区),由省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内的农用地定级工作。

3.7农用地分等定级的技术方法3.7.1农用地分等的技术方法a)农用地分等的技术方法是指:以本规程提供的标准耕作制度和光温生产潜力指数计算成果为基础,按照本规程规定的对农用地自然质量条件的鉴定方法、对农用地利用水平和农用地集约经营水平的调查要求,以及按照本规程规定的方法所得到的各中间阶段成果,采取逐步修正的方法,对农用地自然生产力和经济生产力所进行的综合分析和评价。

b)农用地分等体系建立在全国统一标准上,开展农用地分等工作的地方需使用统一的国家级参数,计算出行政区内各地方、各分等单元的以基准作物理论产量指数表示的分等指数,以分等指数作为分等的依据。

c)农用地分等的国家级参数,包括光温生产潜力指数、标准耕作制度、产量比系数、指定作物最大产量、指定作物最大“产量-成本”指数等,采用统一的计算方法,由国土资源部组织计算,公布成果。

d)农用地分等所采用的分等参数,包括农用地质量分、土地利用系数、土地经济系数等,采用本规程规定的计算方法,由开展分等定级的地方测算。

e)标准耕作制度中涉及的作物分为基准作物和指定作物。

基准作物由开展分等工作的地方,从标准耕作制度中的全国性粮食作物选其中的一种;指定作物由国家统一指定。

极个别地方,在报请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可根据当地大宗作物的种植比例确定1-2个指定作物。

f)农用地分等因素分推荐因素和自选因素两类。

推荐因素由国家统一确定,分区、分地貌类型给出;自选因素由开展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的省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用于分等的自选因素不超过3个。

所有分等因素都需要采用特尔菲法、因素成对比较法、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等方法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检验和确定,在开展农用地分等工作的省县之间签定的分等定级任务书中予以明确。

g)农用地质量分用无量纲百分数表示,计算方法包括因素法和样地法。

应用因素法计算农用地质量分的地方需要编制“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质量分”关系表。

本规程附录F中给出了主要分等因素的分级表,但没有区别作物,开展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的地方,需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自行编制“指定作物~分等因素~因素质量分”关系表。

应用样地法计算农用地质量分的地方则需要确定样地,编制农用地质量加(减)分规则表。

h)农用地质量分的综合方法,因素法采用几何平均法,或加权平均法;样地法采用代数和法。

本规程附录F给出了推荐分等因素的参考权重,但未区分作物,开展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地方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比如特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因素对比法、回归分析法中的一种或几种,确定分等因素权重。

i)土地利用系数、土地经济系数在县域内分等值区计算。

在等值区内,以行政村为单位,按产量差异随机、分层设置一定数量的样点采样,分别计算样点的系数值,行政村取各样点平均数。

j)分等单元划分采用叠置法、地块法、网格法或多边形法。

最小评价单元不小于最小上图面积(6mm2)。

k)分等指数的计算采用乘积法,用千分制表示。

l)农用地等的划分采用等间距法。

每间隔50分划一个农用地质量等别。

m)农用地分等基础资料、中间成果应首先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处理,才能用于计算分等定级指数。

n)农用地分等成果需进行实地抽样校核,达到验收标准的成果,才能用于上一级成果的汇总,或用于其他目的。

o)农用地分等成果通过设置标准地块的方法建立永久性标志。

永久性标志分为国家级、省级和县级三个层次。

p)农用地分等成果根据需要由国家组织定期更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