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旁腺癌诊治专家共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状旁腺癌诊治专家共识

甲状旁腺癌(parathyroid carcinoma)是罕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不仅临床表现多样、而且常有远处转移,需要多次手术。第1次手术时完整切除病灶是提高生存率的核心外部因素,但该疾病在病理上很难与良性病灶鉴别。因此,提高临床医生识别和诊治甲状旁腺癌的水平极其重要。

为规范我国甲状旁腺癌的管理,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甲状旁腺及骨代谢疾病专业委员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罕见病分会,组织全国内分泌科、普通外科、影像学、病理学专家,结合国内外文献和临床经验,共同讨论制定诊治甲状旁腺癌专家共识,并通过建立全国性甲状旁腺癌登记注册系统,开展队列和随访研究,提高我国的甲状旁腺癌诊治水平。

一、甲状旁腺癌流行病学特点

甲状旁腺癌是最为罕见的癌症之一,其在所有癌症中所占的比例约为

0.005%,总体年发病率每百万人口不到1例。例如,芬兰的全国性注册研究中,甲状旁腺癌发病率2000年至2013年为7.14/1 000万人。美国癌症监测、流行病学和最后结局(SEER)注册数据库显示,2000年至2012年甲状旁腺癌的发病率为0.36/100万人。

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 PHPT)中,甲状旁腺癌为罕见病理类型,多数西方国家报告不足1%,印度、意大利及日本的报告中为5%~7%;1958年至2005年间北京协和医院280例散发性PHPT患者中腺癌的比例为7.1%,上海瑞金医院在2000年至2010年诊断的249例PHPT中,腺癌比例为5.96%,明显高于美国。尚不清楚甲状旁腺癌在PHPT 中所占比例的不同是由于病理诊断标准还是地域差异所致。

二、甲状旁腺癌病因和发生机制

甲状旁腺癌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目前多认为甲状旁腺癌的发生可能是新生的,而非由良性腺瘤转化而来,这是由于甲状旁腺腺瘤和腺癌存在不同的基因改变。近年来,甲状旁腺癌在分子发病机制的研究上取得了一些进展。

CDC73/HRPT2基因的失活性突变与甲状旁腺癌的发生有关,散发性甲状旁腺癌中CDC73/HRPT2基因突变检出率约46%~70%。这是一种抑癌基因,编码531个氨基酸的parafibromin蛋白,通过减少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的表达抑制肿瘤的发生。甲状旁腺癌的组织中,parafibromin蛋白表达缺失或减少,而CyclinD1蛋白表达过量。CDC73/HRPT2基因的胚系失活性突变还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颌骨肿瘤综合征(HPT-JT)、家族性孤立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发生有关,在HPT-JT中甲状旁腺癌的发生率约占15%。

CCND1基因编码Cyclin D1蛋白,这是细胞由G1期到S期的一个关键调节蛋白。甲状旁腺肿瘤表达谱芯片研究发现91%的甲状旁腺癌存在Cyclin D1原癌蛋白过表达,这一方面是CDC73/HRPT2基因编码的parafibromin蛋白表达缺失而造成,另一方面可能与甲状旁腺癌组织中CCND1基因拷贝数增加有关。

近期包括全外显子测序在内的研究发现了一些可能与甲状旁腺癌有关的基因,如GCM2基因的激活性突变和PRUNE2基因突变。北京协和医院和国外的研究都提示PI3K/AKT/mTOR通路参与甲状旁腺癌的分子发病机制,这为未来药物干预提供了可能的靶点。此外,非编码RNA包括miRNA和lncRNA的异常表达也可能参与了甲状旁腺癌的发生,lncRNA PVT1和GLIS2-AS1可能成为诊断甲状旁腺癌的标志物。

三、甲状旁腺癌的临床和生化表现

典型的甲状旁腺癌临床表现主要为中度至重度高钙血症,以及肾脏和骨骼受累的症状和体征。但有时甲状旁腺癌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良性甲状旁腺肿瘤类似。初次诊断时是否考虑为恶性肿瘤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一旦考虑为甲状旁腺癌,需要整块切除甲状旁腺肿瘤连带同侧甲状腺腺叶和峡部。然而在临床上,大部分患者只有出现局部肿瘤复发或者远处转移并再次引起高钙血症时才得以诊断甲状旁腺癌。

甲状旁腺癌的发病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与通常PHPT女性居多(男女比1∶2~1∶4)不同,甲状旁腺癌患者男女比例相当。国外文献报告甲状旁腺癌的诊断年龄一般早于良性甲状旁腺病变者,多数在45~59岁诊断;但国内文献报告良、恶性甲状旁腺病变患者的年龄无显著差异。

大部分甲状旁腺癌患者血钙水平明显升高,常超过14 mg/dl(3.5 mmol/L)或正常上限的3~4 mg/dl,明显高于良性患者。甲状旁腺癌患者的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通常超过正常上限3~10倍,而甲状旁腺腺瘤患者的PTH仅表现为轻度升高。我国良性和恶性原发性甲旁亢患者的血清PTH水平明显高于西方国家,甲状旁腺癌患者的血清PTH常超过正常上限20倍,明显高于腺瘤者(超过正常上限的5倍)。

除此之外,甲状旁腺癌患者可能存在较大的颈部肿块,有时在体格检查时就能触及。对于尚未进行颈部手术的PHPT患者,如果出现喉返神经麻痹症状,也提示甲状旁腺癌。甲状旁腺癌导致的临床症状通常比良性甲状旁腺肿瘤者更为严重,常累及肾脏和骨骼。肾脏受累主要表现为多尿、肾绞痛、肾钙化和肾结石。骨骼表现主要为骨痛、骨纤维囊性变和骨质疏松。高血钙还导致消化系统表现,包括便秘、腹痛、消化性溃疡和胰腺炎等。另外有研究发现部分甲状旁腺癌患者血清及尿液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高于正常上限。

尽管大部分甲状旁腺肿瘤分泌PTH,有极少部分甲状旁腺癌无分泌功能。通常到出现颈部肿块、吞咽困难、喉返神经受累后的声音嘶哑等局部表现时才被发现,而又往往容易被误诊为甲状腺癌或者胸腺癌。

因此,当患者血钙水平>12 mg/dl(3 mmol/L)同时甲状旁腺病灶>3 cm时(即所谓>3+>3法则)或离子钙超过1.77 mmol/L,需要充分警惕甲状旁腺癌的可能。如果这些患者病程短,同时合并严重肾脏及骨骼并发症,更应当考虑肿瘤为恶性的可能性。

此外,由于原发性甲旁亢可能是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的一个部分,建议进行相关疾病的检查,尤其是在高钙血症需要紧急手术前,有必要行肾上腺超声检查以了解是否存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肿块。

四、甲状旁腺癌的定位检查

甲状旁腺癌影像学定位检查方法主要有超声、99mTc-MIBI双时相显像(以下简称MIBI显像)、CT、MRI以及PET/CT或PET/MR。

颈部超声和MIBI显像是甲状旁腺病变最常用的检测手段。超声检查中,甲状旁腺癌与甲状旁腺腺瘤相比,多表现为体积大(平均直径3.5 cm)、回声质地不均、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结节内钙化、局部浸润等。MIBI显像对于良恶性甲状旁腺病变没有特异性的鉴别征象,但对于病灶定位具有较好优势,结合SPECT/CT的融合显像可明显提高定位准确性。部分甲状旁腺癌在MIBI显像中表现为假阴性,应引起重视。

当临床怀疑为甲状旁腺癌时,CT和MRI更有助于确定病变的范围以及与周围组织器官的解剖关系。增强CT可以很好地显示病灶的位置及其与周围结构的解剖关系,也可以显示周围结构的浸润和淋巴结肿大;而增强MRI和脂肪抑制序列可以提供颈部软组织的精细结构,为术前评估提供更进一步的信息。MRI 在复发病变的评估方面优于CT。对甲状旁腺癌患者联合应用多种影像学手段,如MIBI SPECT/CT显像联合4维CT和超声检查,可提高敏感性和准确性,准确定位病灶。

18F-FDG PET/CT显像对甲状旁腺癌原发灶的定位价值尚有争议。但FDG-PET检查在甲状旁腺癌的初始分期、肿瘤复发、治疗后残留病灶的评估以及远处转移灶检测方面被认为是一种敏感有效的方法,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18F-胆碱(18F-choline) PET/CT(或PET/MR)是一种能够准确检测甲状旁腺瘤的新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在甲状旁腺癌的定位及寻找转移灶方面也有重要价值。18F-胆碱(或11C-胆碱)和18F-FDG PET/CT显像分别在肝脏和脑组织有较高生理性摄取,影响两个器官中远处转移灶的诊断,二者联合显影可形成较好互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