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工程地质问题

合集下载

例析边坡工程地质条件及稳定性

例析边坡工程地质条件及稳定性

例析边坡工程地质条件及稳定性前言:边坡稳定性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它涉工程地质学、岩体力学和计算科学等多种学科交叉,一直是岩土工程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1]。

土质边坡开挖引起土体卸荷,引起应力重分布和应力集中,坡体为适应这种变化,将发生不同形式的变形与破坏,出现滑坡等灾害情况。

因此,为最大限度减少因边坡失稳导致的重大人员伤亡、巨大经济损失、工程建设受阻等事件的的发生,需要对边坡的稳定性做出正确的预测和评价,并提出相关建议和工程处理措施。

本文结合某市地区边坡实际情况,对该边坡所处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裂隙发育特征、水文条件等影响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工程地质要素進行系统分析,采用瑞典条分法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定量分析,可以为类似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和治理提供借鉴。

1.工程地质条件1.1 工程概况某市地区边坡呈近北东(NE40°)走向,倾向近东向(E100°),边坡宽约50m,高3~15m,总长约540m(见图1)。

1.2 地形地貌边坡地貌类型为丘陵区,危险边坡地形呈东北高西南低,东部比较陡峭,西部较为平缓。

东区边坡的下部坡脚为出露的岩石,西部坡脚为土坡。

1.3 地层岩性根据详细勘察报告,危险边坡发育地层主要为石炭系砂岩、泥质粉砂岩风化层,岩石节理裂隙发育。

①植物土层黄褐色,松散,稍湿,主要为粉土、粉质粘土组成,局部含较多砂粒,局部含少量的植物根茎及有机质,主要分布于边坡表层。

图1 边坡平面图②全风化砂岩层黄褐色,风化剧烈,岩芯呈坚硬土状,含较多砂砾,遇水软化溃散,局部含有黑色的全风化泥质粉砂岩及煤屑。

③强风化岩层该层依据岩性的不同分为两个亚层即强风化砂岩层、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层。

强风化砂岩:黄褐色,风化强烈,岩芯呈半岩半土状,局部土夹碎块状,局部夹泥质粉砂岩风化残余,局部含中风化岩块,遇水软化溃散,岩石节理裂隙发育。

该层分布广泛,厚度变化较大,总体较厚,主要位于边坡的中心位置。

强风化泥质粉砂岩:黑色,局部紫红色,风化强烈,岩芯呈半岩半土状,土夹碎块状,局部见有煤屑,局部含中风化岩块,岩芯遇水软化。

边坡工程施工难点

边坡工程施工难点

边坡工程施工难点及应对策略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边坡工程在公路、铁路、水利、城市建设等领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边坡工程的安全稳定对于整个项目的顺利进行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边坡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难点,亟待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本文主要分析了边坡工程施工的难点及应对策略。

一、边坡工程施工难点1.地质条件复杂边坡工程所处的地质条件往往复杂多样,各地质层之间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差异较大,给施工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此外,地质勘探的局限性导致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未预见的地质问题,如地下溶洞、断层、软弱夹层等,严重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

2.施工环境恶劣边坡工程施工往往位于高山、峡谷、河流等地形地貌复杂区域,施工环境恶劣。

一方面,交通不便、物资供应困难,给施工带来诸多不便;另一方面,施工场地狭小,不利于大型机械设备的作业,且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3.工程量大,施工周期长边坡工程通常涉及大量的土石方开挖、支护、排水等施工内容,工程量大。

同时,受天气、地质等因素影响,施工周期往往较长,给工程造价和进度带来压力。

4.施工技术要求高边坡工程施工涉及多种专业技术,如岩土工程、建筑工程、水利工程等。

施工过程中需采用一系列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如锚杆锚索施工、喷锚支护、排水工程等。

对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施工现场管理及协调难度大。

5.安全风险较大边坡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施工环境恶劣等原因,容易发生坍塌、滑坡、泥石流等安全事故,对施工人员和设备造成严重威胁。

二、边坡工程施工应对策略1.加强地质勘探和研究在施工前,应充分开展地质勘探工作,详细了解地质条件,为施工提供可靠依据。

对勘探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解决。

此外,加强对地质情况的监测,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确保施工安全。

2.优化施工方案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施工环境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施工策略,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边坡支护的原因

边坡支护的原因

1 边坡支护的原因边坡地质灾害包括人工边坡工程中的地质灾害,也包括天然边坡中的地质灾害。

边坡岩体在重力、构造力、地震力以及各种外营力的长期作用下,都有一个向下滑落的趋势,这个趋势受到岩体本身抗剪切、抗破坏力的阻抗,一旦岩体阻抗力小于向下滑落的破坏力时,就会产生各种地质现象,并可能造成灾害。

1.1人工边坡工程中的地质灾害山区的铁路、公路、水渠、水库、矿山和城镇等的建设,都有大量边坡工程,由于边坡岩体地质条件不良,加之有各种外营力的长期作用,常有崩塌、滑坡、塌陷、风化剥蚀等地质现象产生,并给人类带来不同程度的严重灾害。

滑坡是斜坡岩土体沿着惯通的剪切破坏面所发生的滑移现象。

滑坡的机制是某一滑移面上剪应力超过了该面的抗剪强度所致。

滑坡常常给工农业生产以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有的甚至是毁灭性的灾难。

滑坡对乡村最主要的危害是摧毁农田、房舍、伤害人畜、毁坏森林、道路以及农业机械设施和水利水电设施等,有时甚至给乡村造成毁灭性灾害。

位于城镇的滑坡常常砸埋房屋,伤亡人畜,毁坏田地,摧毁工厂、学校、机关单位等,并毁坏各种设施,造成停电、停水、停工,有时甚至毁灭整个城镇。

发生在工矿区的滑坡,可摧毁矿山设施,伤亡职工,毁坏厂房,使矿山停工停产,常常造成重大损失。

塌陷对人类造成巨大灾害灾害。

地面塌陷是在一定条件下,自然动力或人为动力造成地表浅层岩土体向下陷落,在地面形成陷坑的动力地质作用或现象。

地面塌陷可以发生在松散的土层,亦可以发生在基岩中,还可以发生在两类岩石共同发育的地方。

土层塌陷主要发生在黄土、黄土状土以及冻土发育区;基岩塌陷主要发生在碳酸盐岩、钙质碎屑岩、蒸发岩、火山熔岩等岩石中。

根据造成地面塌陷的直接原因可把地面塌陷分为自然塌陷和人为塌陷两类;其中人为塌陷又可进一步分为抽水塌陷、排水塌陷、蓄水塌陷、渗水塌陷、振动塌陷、荷载塌陷、岩溶塌陷、采矿塌陷等。

在各类塌陷中,以发生在碳酸盐岩发育区的岩溶塌陷和矿区的采矿塌陷最为常见。

《边坡工程地质问题》课件

《边坡工程地质问题》课件
失稳治理措施
根据稳定性分析结果,采取了适当的失稳治理措施,如填充、支撑、加固等,有效地提高了边坡的稳定性。
感谢观看
THANKS
土壤改良
通过添加有机肥料、土壤改良剂等手段,改善土壤的结构和肥力,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和透气性,促进植物的生长和生态恢复。
生态护坡
利用天然石料、木材护底,种植护岸植物等手段,构建生态护坡,提高边坡的抗冲刷能力和稳定性,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
05
边坡工程地质问题的案例分析
总结词
高速公路边坡滑坡
详细描述
风险识别
利用概率统计、模糊数学等方法,对识别的风险进行量化和评估,确定风险的等级和影响范围。
风险评估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和防范措施,如加固、排水、防护等,降低风险对工程安全的影响。
风险控制与防范
01
02
03
04
边坡工程地质问题的治理措施
加固原理
通过增加边坡岩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提高边坡的抗滑能力和承载能力,从而防止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水电站库区边坡变形
总结词
边坡变形监测
总结词
边坡治理措施
01
02
03
04
05
06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总结词
详细描述
矿山采空区边坡失稳
某矿山采空区在开采过程中,边坡出现了失稳现象,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边坡稳定性分析
针对该矿山采空区边坡失稳问题,进行了边坡稳定性分析,确定了失稳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为后续治理提供了依据。
排水系统设计
根据边坡的实际情况和地质条件,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确保地表水和地下水能够及时排出。

工程地质学-第十一章 边坡的工程地质研究

工程地质学-第十一章 边坡的工程地质研究

不发生显著变化,只是岩块之间出现相
对位移或拉裂,从而使岩体出现松动、 架空现象。
图10-7 蠕动变形示意图 (a)脆性岩石的变形
第二节 边坡的变形与分类
㈡ 边坡岩体变形破坏形式
2、蠕动 ⑵ 由塑性岩石构成的岩体
在一定荷载的长期作用下,发生 缓慢的连续弯曲变形,如层状岩石的 非构造弯曲(点头哈腰)。
但是高大树木不离边坡稳定:风力作用下树根上拔边坡土体; 树根生长和腐烂增大地下孔隙,地表水易沿孔隙入渗。
二、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
第二节 边坡的变形与分类
5、滑坡
⑶ 滑面形成机理
C 滑面受软弱垫层控制
软弱垫层是指在坚硬岩石下部的 力学强度较低的软弱岩石。这样,在 上部坚硬岩石大的自重应力作用下, 可沿此软弱垫层滑动。实际调查发现, 此类滑动可以是突发性的,也可是渐 进性的。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哪种滑面, 不是一次形成的,而是先局部,后逐 渐发展成为贯通性滑动面。
B 按滑坡深度分类:表层滑坡(小于2~3m)、浅层滑坡(小于 3~
10m)、深层滑坡(大于10m)。 C 按滑坡体积大小分类:小型滑坡(小于3万立方)、中型滑坡
(3 ~50万立方)、大型滑坡(50 ~300 万立方)、巨型滑坡(大于300万立方)。 D 按滑动的力学性质分类:推动式滑坡(滑坡体后部先滑动而推 动前部)、牵引式滑坡(滑坡体前部先滑动,引起由下而上依次 下滑)。
该裂隙特征是上宽下 窄,发育深度一般不低于 谷底基岩面标高。边坡愈 高愈陡裂隙愈发育,松弛 张裂带愈宽、愈深。
图10-6 峡谷地区卸荷裂隙发育示意图
第二节 边坡的变形与分类
1、松弛张裂 在河谷底部形成的卸荷裂隙,是由于河床上部卸荷引起。该裂
隙特征是平行于谷底,且越靠近谷底张开越宽,越向深部张开越小。 松弛张裂有时导致倾倒、蠕动等其它变形。

边坡工程施工重难点

边坡工程施工重难点

边坡工程施工重难点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发展,各类边坡工程在公路、铁路、水利、城市建设等领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边坡工程的安全稳定对于整个工程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边坡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重难点问题,亟待我们研究和解决。

本文将从边坡工程施工的特点和难点出发,分析边坡工程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以期为边坡工程施工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边坡工程施工特点1. 施工环境复杂:边坡工程施工环境多变,地质条件差异较大,施工过程中可能面临岩层稳定性、地下水、气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 施工风险高:边坡工程事故频发,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滑坡、坍塌、泥石流等风险,对施工人员和设备安全构成威胁。

3. 施工技术要求高:边坡工程施工涉及地质勘查、岩土工程、力学、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对施工技术要求较高。

4. 施工周期长:边坡工程施工周期较长,受天气、地质等因素影响,施工进度不易控制。

二、边坡工程施工难点1. 地质条件复杂:边坡工程施工过程中,地质条件的复杂性给施工带来了很大困难。

不同地质条件的边坡工程,其稳定性和治理措施均有很大差异。

2. 地下水影响:地下水是边坡工程施工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地下水活动可能导致边坡稳定性降低,给施工带来安全隐患。

3. 岩层稳定性分析:岩层稳定性分析是边坡工程的核心内容。

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岩层稳定性分析存在一定难度。

4. 施工工艺选择:边坡工程施工工艺多种多样,如何根据地质条件、工程规模、施工环境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施工工艺是施工过程中的一个难点。

5. 施工安全控制:边坡工程施工安全控制至关重要。

在施工过程中,如何有效预防安全事故,保障施工人员生命安全和设备完好,是施工难点之一。

三、边坡工程施工应注意的问题1. 加强地质勘查:在进行边坡工程施工前,应充分了解地质条件,为施工提供可靠依据。

2. 做好地下水防治:针对地下水对边坡工程的影响,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确保施工安全。

3. 选择合适的施工工艺:根据地质条件、工程规模等因素,合理选择施工工艺,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边坡工程问题及解决方案

边坡工程问题及解决方案

边坡工程问题及解决方案引言:边坡工程是工程建设中常见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指在地质条件复杂、地形陡峭的地区进行工程施工时,为保证工程的稳定和安全性所进行的一种工程施工。

在边坡工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地质条件不稳定、地表水渗透、施工工艺不合理等。

这些问题都将对边坡工程的稳定和安全性造成影响,因此需要我们合理的解决方案来应对这些问题。

问题1:地质条件不稳定地质条件不稳定是边坡工程中常见的一个问题。

在一些地质条件复杂地区,岩层断裂、地层滑动、地震等因素都会导致地质条件的不稳定,从而对边坡工程的稳定性构成威胁。

解决方案:为了应对地质条件不稳定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详细的地质勘察:在进行边坡工程前,我们应该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工作,了解边坡工程所处地区的地质情况,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

2. 采取加固措施:对于地质条件不稳定的地区,我们可以采取加固措施来加强边坡的稳定性,比如加固岩层、注浆加固等。

3. 定期监测:在边坡工程施工后,我们需要对边坡进行定期的监测,及时发现地质条件不稳定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

问题2:地表水渗透地表水渗透是边坡工程中常见的问题,地表水的渗透会导致边坡松动,从而影响边坡的稳定性。

解决方案:为了应对地表水渗透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做好排水工作:在边坡工程中,我们应该做好排水工作,及时排除地表水,从而减少地表水对边坡的影响。

2. 采取防渗措施:我们可以在地表水的渗透部位做好防渗工作,比如设置防渗墙、进行防渗处理等。

3. 合理设计施工工艺:在边坡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我们应该合理的设计施工工艺,减少地表水对边坡的影响。

问题3:施工工艺不合理在一些边坡工程中,由于施工工艺不合理,会导致边坡工程的稳定性出现问题。

解决方案:为了应对施工工艺不合理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严格执行施工规范:在进行边坡工程施工时,我们应该严格执行相关的施工规范,确保施工工艺合理。

边坡稳定性的工程地质研究复习资料

边坡稳定性的工程地质研究复习资料

边坡稳定性的工程地质研究复习资料1、边坡稳定性问题的特点:(1)自然界普遍存在、工程中大量遇到;(2)变形破坏形式多样、机理差别大;(3)在时间、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性和随机性;(4)分布广、稳定问题突出;(5)危害大。

破坏机理:侵蚀下切、人工开挖等:边坡逐渐形成、高陡;稳定边界条件逐渐变化;地应力的大小和方向不断调整、变化;边坡岩体产生相应变形→由量变到质变,条件具备时产生破坏。

2、边坡应力分布的一般特征:(1)坡面附近主应力迹线发生明显偏转,愈靠近临空面,最大主应力愈接近平行临空面,最小主应力则与之近于直交;(2)在自重应力场作用下,边坡深部岩体最大主应力为垂直方向,逐渐转为与坡面平行,在坡顶及后缘常出现拉应力,在坡内形成与坡面平行的张裂缝。

大概在离地面 1/3H处转为压应力;(3)当存在初始水平构造应力时,在边坡深处最大主应力为水平。

逐渐转为与坡面平行,同样在坡顶出现拉应力,在坡脚出现压应力集中;(4)从坡面向深部出现应力分带现象(应力松弛带、应力集中带、应力正常带),在坡面浅层形成平行坡面的张裂隙和与坡面大角度相交的剪裂隙。

3、影响边坡岩体应力分布的主要因素:(1)初始地应力,尤其是垂直于河谷的水平构造应力,初始水平剩余应力越高,越容易形成拉应力区,坡脚处最大剪应力越大;(2)坡形:坡高、坡度、坡底宽、凸凹坡坡越高,坡内拉压应力值呈线性增大坡角越大,拉应力范围增大,坡脚剪应力增大坡底宽越小,坡脚应力集中加剧。

凹形坡,应力集中程度小,有利于坡体稳定;(3)岩性:硬岩边坡地应力高;(4)岩体结构:软弱结构面的位置影响边坡应力4、边坡变形破坏的基本类型:(1)边坡变形:边坡无显著剪切位移或滚动,不致引起整体失稳。

形式:松弛张裂、倾倒变形、蠕变等;(2)边坡破坏:坡体以一定的速度出现较大位移,岩体产生整体滑动、滚动、转动。

形式:崩塌、滑坡;5、岩体的流变性(1)蠕变:应力不变,变形随时间增长而逐渐增加;(2)松弛:应变不变,应力随时间增长而有所减小的性状;(3)粘滞性:土的应力-应变关系随变形速率的变化而改变的性状;(4)长期强度:土的强度随时间增长而有所减小的性状。

影响边坡的主要因素

影响边坡的主要因素

边坡工程地质问题边坡是自然或人工形成的斜坡,是人类工程活动中最基本的地质环境之一,也是工程建设中最常见的工程形式。

斜坡的形成,使岩土体内部原有应力状态发生变化,出现坡体应力重新分布,主应力方向改变,应力又产生集中;而且,其应力状态在各种自然营力及工程影响下,随着斜坡演变而又不断变化,使斜坡岩土体发生不同形式的变形与破坏。

不稳定的天然胁迫和人工边坡,在岩土体重力、水及震动力以及其它因素作用下,常常发生危害性的变形与破坏,导致交通中断、江河堵塞,塘库淤填,甚至酿成巨大灾害。

根据组成边坡的主体材料不同,边坡可分为土质边坡和岩质边坡两种,而这两者主体材料的结构、性质差别很大,其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也不相同,需要分开进行研究。

边坡的稳定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较多,简单归纳起来有边坡体自身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边坡的形状和尺寸、边坡的工作条件及边坡的加固措施等几个方面。

一、岩质边坡工程地质问题(一)岩体结构及稳定性分析方法(6)边坡处于强震区或邻近地段,采用大爆破施工。

采用工程地质类比法选取的经验值(如坡角、计算参数等)仅能用于地质条件简单的中、小型边坡。

(三)岩体稳定的结构分析—赤平极射投影图法岩体的破坏,往往是一部分不稳定的结构体沿着某些结构面拉开,并沿着另一些结构面向着一定的临空面滑移的结果。

这就揭示了岩体稳定性破坏所必需具备的边界条件(切割面、滑动面和临空面)。

所以,通过对岩体结构要素结构面和结构体分析,明确岩体滑移的边界条件是否具备,就可以对岩体的稳定性作出判断。

这就是岩体稳定的结构分析的基本内容和实质。

而赤平极射投影图法就是岩体稳定的结构分析的方法。

1.作图方法:以最基本的面结构面的产状为例作如下简单介绍。

如已测得两结构面产状如表1-3表1-3 结构面产状表结构面走向倾向倾角J1 N30°E SE 40°J2 N20°W NE 60°作此两结构面的赤平极射投影图,并求其交线的倾向和倾角。

边坡地质灾害防治及治理措施

边坡地质灾害防治及治理措施

二、边坡地质灾害防治及治理措施
2 治理措施
(1) 排水措施:(同上 ) (2) 削方、堆:格栅(室)护坡 1 (3) 支挡工程:
挡墙、挡土桩、抗滑桩、地下连续墙 (4) 锚固工程:单一锚杆(索)
挂网+喷浆+锚杆(索)、 构+锚杆(索) (5)支挡、锚固结合形式:
桩+锚 桩+墙(板、梁) (6) 坡面防护:横向护坡、植基绿色护坡 (7) 其它: 固结灌浆 阻滑键(栓)
一、地质灾害基本知识
3、地质灾害防治法规
自2004年3月1日起施行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是 我国第一部关于地质灾害防治的行政法规,它的出台和实施 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地质灾害防治工 作进入了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条例》所确立的三项原 则、五项制度和五项措施,明确规范了政府、部门、单位和 公民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权利和义务,健全了我国地质灾害 防治、应急和救助的法律制度,为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 作、有效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的发生、最大限度避免地质灾 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提供了法律保障。
② 滑坡治理:指的是对潜在不稳定体采取有针对性的工程措施, 确保其稳定,从根本上消除隐患。治理是一项工程,它包括对灾 害体的勘察、评价,提出经济合理的工程措施,并付之实施。
二、边坡地质灾害防治及治理措施
1 防预措施
(1)绕避:改线 (2)防渗与排水:
地表排水:排水沟、坡面防渗 地下排水:盲沟、排水洞、排水孔 (3)拦截:拦石墙、防护网 (4)监测预警
一、地质灾害基本知识
4、几种常见的地质灾害
①什么是滑坡? 指在山坡岩体或土体 顺斜坡向下滑动的现象。 一般由降雨、河流冲刷、 地震、融雪等自然因素 引起。在农村,滑坡也 俗称“地滑”、“走 山”、“垮山”和“山 剥皮”等。

边坡塌方的地质的原因

边坡塌方的地质的原因

边坡塌⽅的地质的原因 路基⼟质边坡的坍塌是公路常见的⼀种地质和路基病害。

下⾯是店铺精⼼为你整理的边坡塌⽅的地质的原因,⼀起来看看。

边坡塌⽅的地质的原因 (⼀)主观原因 1、边坡⽯⽅爆破药量较⼤,使得边坡岩体松散,从⽽失稳。

2、边坡开挖后没有及时进⾏防护,使边坡⼤⾯积裸露在空⽓中,长期受⾃然因素的强烈作⽤发⽣物理⼒学的变化,造成岩体风蚀严重⽽失稳。

3、边坡的排⽔措施未完善,下⼤暴⾬时⽔流直接冲刷边坡,从⽽造成坍塌。

4、边坡的防护形式和边坡坡度与实际地质情况不符,公路边坡设计较陡。

(⼆)客观原因 1、边坡的⼟质为堆积体,结构松散,边坡开挖后⼟体失去了平衡引起坍塌。

2、边坡岩体破碎,边坡较⾼。

3、边坡岩性为膨胀⼟、页岩、碳质泥岩等夹层,遇⽔后⼟体膨胀,扰动边坡⼟体引起坍塌。

4、边坡的岩层⾛向与路基⽅向顺层,开挖后岩体顺着岩层⾯下滑。

5、地下⽔较丰富,排⽔不畅,长期浸泡边坡基脚,从⽽引起塌⽅。

边坡塌⽅的防治措施 (⼀)截排⽔⼯程 1、地⾯排⽔⼯程。

主要是拦截坡体以外的地⾯⽔及排除坡体范围内的地表⽔。

地⾯排⽔沟均应采⽤浆砌圬⼯体,以防⽌渗漏和冲刷。

2、地下排⽔⼯程。

多采⽤盲沟,对防治边坡坍塌以及其他类型的路基病害有良好的效果。

边坡渗沟能有效地排引坡体内的层间⽔及地表渗⽔。

如对呼集⾼速公路路基病害调查发现,凡设有盲沟的路段,普遍⽐没有设盲沟的路段稳定性要好。

(⼆)边坡防护⼯程 1、破⾯植草,以改善坡⾯⼟体固着⼒并防⽌表⾯冲刷。

草⽪应尽早铺种,虽然内蒙古地区草⽪⽣长季节仅有半年时间,但在该段时间内降⾬较多,草⽪极易成活。

2、采⽤满铺浆砌⽚⽯或⾻架式浆砌⽚⽯构筑物时,⼀定要在⾻架内种植草⽪等保护坡体的⽅式,也可以采⽤其他类型的⾻架护坡,但⾻架内填⼟应夯击密实,以防⽌坡体被冲刷,产⽣渗漏。

(三)⽀挡⼯程 对⼟质边坡的坡脚及体内发⽣的坍塌,当坍塌体较厚,⼈为清⽅困难且可能引起坍塌范围扩⼤的地段,可视滑体的推⼒⼤⼩等因素分别采⽤浆砌⽚⽯挡⼟墙、抗滑桩、锚杆、锚索地粱或锚管注浆等⽀挡⼯程类型,以恢复坡体平衡,杜绝坍塌发⽣。

关于在大学城里我看到的工程地质现象(边坡、危岩、滑坡、基坑等)的调查报告

关于在大学城里我看到的工程地质现象(边坡、危岩、滑坡、基坑等)的调查报告

关于在大学城里我看到的工程地质现象(边坡、危岩、滑坡、基坑等)的调查报告一、调查的主要内容调查地点:重庆市大学城调查对象:大学城周边各种地质现象(边坡、危岩、滑坡、基坑等) 调查方法:实地勘察,并上网或图书馆查询收集资料二、报告正文特征:(1)地势起伏大,层状地貌明显。

(2)地貌造型各样,以山地、丘陵为主。

(3)地貌形态组合的地区分异明显。

(4)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

边坡通过工程地质的学习,我们知道,由于不同地质作用的结果,自然界存在这各种天然斜坡,如山坡及河、湖、海岸岸坡等。

工程建设中,有许多工程建筑,如大坝。

渠道。

隧洞。

溢洪道、水电站厂房等,都需要修建在天然斜坡下面,有时还要开挖人工斜坡。

无论是天然边坡还是人工边坡,他们的失稳破坏都会对建筑物安全带来一定的威胁,甚至会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

护坡护坡防止堤岸坡面遭受冲刷侵蚀而铺筑的设施,是为防止边坡受冲刷,在坡面上所做的各种铺砌和栽植的统称。

桥址所在河段,河岸的凹岸逐年迎受水流冲刷,会使河岸不断地坍塌。

为保护桥梁和路堤安全,须在凹岸修筑防护建筑物。

此外,因设桥引起河水流向变化,冲刷河岸而危及农田和村镇时,也须在河岸修建防护建筑物。

这种建筑物通常又称为护岸。

护岸的形式有直接防护和间接防护。

直接防护是对河岸边坡直接进行加固,以抵抗水流的冲刷和淘刷。

常用抛石、干砌片石、浆砌片石、石笼及梢捆等修筑。

间接防护适用于河床较宽或防护长度较大的河段,可修筑丁坝、顺坝和格坝等,将水流挑离河岸。

如下图是我们此次实地勘测的所拍摄的护坡,在重庆这样的山地城市,护坡是非常常见的,而且是必不可少的,对重庆的房屋,公路,长江等都有重大的影响。

由于斜坡表层的岩石,在长期风化的作用下破碎成细小的岩屑、岩片,在雨水冲刷或其他外力作用下,出现层层脱离母体,并顺斜坡滚落,堆积于坡脚,这种现象是剥落。

这对工程具有很大的不利影响,于是我们常常采取一些措施,防止剥落。

1、设置封面或护面墙以阻止岩石表面风化发展,防治零星碎落;2、清除山坡或边坡坡面崩落的岩块,并放缓边坡;3、在基岩破碎严重,落石经常发生的路段,采用拦石墙与落石槽等拦截构造物;4、对在边坡上局部悬空的岩石,可视地形和岩层情况采用钢筋混凝土立柱或水泥砂浆片石支顶;5、当边坡为软、硬岩层相间的地层,软岩部分风化严重形成凹壁时,可采用内部干砌片石,表面水泥砂浆砌片石嵌补;6、对有软弱结构面而易引起崩坍的高边坡,可采用锚杆喷射混凝土护坡,防止软弱结构面的张开和扩大。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的边坡稳定问题及滑坡治理措施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的边坡稳定问题及滑坡治理措施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的边坡稳定问题及滑坡治理措施摘要:边坡稳定问题是地质灾害工程中的常见问题,相关单位在治理过程中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对滑坡问题和边坡稳定性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从而寻找切实有效的治理方案,这样才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理效果。

本文主要对地质灾害工程中边坡稳定及滑坡治理措施展开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地质灾害工程;边坡稳定;滑坡治理在地质灾害工程中,边坡失稳问题极为常见,并且对地质结构的稳定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果边坡的稳定性不强,将会直接影响到地质灾害的治理效果。

通常来说,边坡问题还会影响到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和进度,因此,施工单位需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从而达到治理效果。

1产生边坡失稳以及滑坡问题的主要原因1.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是造成边坡稳定性及滑坡问题的重要原因,大范围的降雨会导致雨水堆积,从而引起水流冲刷,使得边坡失稳以及山体出现滑坡;动物的造穴以及风化因素导致山体的荷载结构出现变化,由于结构荷载的降低,很容易导致山体滑坡现象的出现。

在当前阶段,因自然因素导致的地质灾害非常的常见,因此,需要引起有关单位的重视,这样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

1.2人为因素在当前阶段,人为因素也是导致边坡失稳及滑坡问题的重要因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肆意地砍伐树木、挖掘矿产资源,从而引起的一系列地质灾害现象。

结合相关调查研究数据显示,人为因素导致的地质灾害主要集中在山区和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这种地质灾害通常属于可控范围,对于生态环境的危害相对较小。

1.3地质结构因素一般来说,地质结构在发展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但是这种稳定性需要建立在物理结构平衡的前提下。

随着时间的累积,土壤结构逐渐发生了变化,在风力和雨水的作用下,一部分土壤开始流失,由于地质结构引起的地质灾害也较为常见,并且这种地质灾害一般来说是不可控的,该区域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强监管,提前治理。

2地质灾害工程中边坡稳定及滑坡治理的有效措施2.1混凝土砂浆喷涂技术混凝土砂浆喷涂技术在地质灾害治理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这种技术工艺简单,施工成本相对较低,并且在施工过程中有着很高的效率,能够很好地提升工程施工的质量。

边坡工程地质问题

边坡工程地质问题

砂岩中的柱状节理(松弛张裂)
(二)蠕动变形
蠕动变形,是指边坡岩体在重力作用下向临空方向发生长 期缓慢的塑性变形的现象,有表层蠕动和深层蠕动两种类型。
表层蠕动,主要表现为边坡表部岩体发生弯曲变形,多是 从下部未经变动的部分向上逐渐连续向临空方向弯曲,甚至倒 转、破裂、倾倒。
深层蠕动,是由于坚硬岩层组成的边坡底部存在较厚的软 弱岩层时,由软弱岩层发生塑性流动而引起的长期缓慢的边坡 蠕动变形。
表层蠕动变形示意图
深层蠕动示意图
(三)崩塌
崩塌指在陡峭地段,边坡上部的岩体受陡倾裂隙切割,在重力 作用下,突然以高速脱离母岩翻滚堕落的急剧变形破坏现象。
盐池河崩塌
(四)滑坡
滑坡是指边坡一部分岩体以一定加速度沿某一滑动面发生 剪切滑动的现象。按滑动面的形态,可划分为圆弧形滑面和平 面两种类型。
边坡工程地质问题
一、概述
边坡指的是为保证路基稳定,在路基两侧做成的具有 一定坡度的坡面。
丹江口水利工程土石坝边坡
卵石边坡
边坡包括自然边坡和人工边坡两种类型。 自然边坡:在自然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山体斜坡、河谷岸坡、 海岸陡崖等;
人工边坡:人类工程活动形成的规模不同、陡缓不等的斜坡。 水电工程中的运河渠道边坡,船闸、溢洪道边坡、饮水水洞 进、出口边坡、土石坝边坡及坝肩边坡等。
常见的边坡变形破坏主要类型有:松弛张裂、蠕动、崩塌、倾 倒、滑坡。
(一)松弛张裂
由于河谷部位的岩体被冲刷 侵蚀或者人工开挖,使边坡岩体 失去约束,应力重新调整分布, 从而使岸坡岩体发生向临空面方 向的回弹变形及产生近平行于边 坡的拉张裂隙的作用过程。
临空面是指岩土体滑动时 自由空间的边界面,如斜坡 的坡面,硐室的边墙、坝基 下游河床面等

边坡工程地质问题

边坡工程地质问题

边坡⼯程地质问题边坡⼯程地质问题⼀、边坡变形破坏的基本类型(⼀)边坡的变形类型1、卸荷回弹卸荷回弹是斜坡岩体内积存的弹性应变能释放⽽产⽣的。

斜坡中经卸荷回弹⽽松弛,并含有与之有关的表⽣结构⾯的那部分岩体,通常称为卸荷带。

(1)河⾕下切,在陡峻的河⾕岸坡上形成的卸荷裂隙;路堑边坡的开挖,使新的卸荷裂隙产⽣。

(2)上覆岩⽯被剥蚀去,深部的岩⽯形成平⾏于地⾯的卸荷裂隙,常见于花岗岩出露地区,尤其是采⽯场⾥。

2、蠕动:斜坡的蠕变是在坡体应⼒(以⾃重应⼒为主)长期作⽤下发⽣的⼀种,缓慢⽽持续的变形,这种变形包含某些局部破裂,并产⽣⼀些新的表⽣破裂⾯。

(1)表层蠕动疏松的⼟质边坡破碎的岩质边坡疏松的⼟质边坡破碎的岩质边坡层状结构的岩质边坡(2)深层蠕动软弱基底蠕动坡体蠕动软弱基底蠕动坡体蠕动(⼆)边坡的破坏类型1、表层破坏(1)剥落:(2)冲沟:(3)滑塌:2、深层破坏(1)滑坡(2)崩塌、落⽯⼆、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1.岩⼟性质和类型岩性对边坡的稳定及其边坡的坡⾼和坡⾓起重要的控制作⽤。

坚硬完整的块状或厚层状岩⽯如花岗岩、⽯灰岩、砾岩等可以形成数百⽶的陡坡。

⽽在淤泥或淤泥质软⼟地段,由于淤泥的塑性流动,⼏乎难以成形边坡。

黄⼟边坡在⼲旱时,可以直⽴陡峻,但⼀经⽔浸⼟的强度⼤减,变形急剧,滑动速度快,规模和动能巨⼤,破坏⼒强且有崩塌性。

松散地层边坡的坡度较缓。

2.地质构造和岩体结构的影响在区域构造⽐较复杂,褶皱⽐较强烈,新构造运动⽐较活动的地区,边坡稳定性差。

断层带岩⽯破碎,风化严重,⼜是地下⽔最丰富和活动的地区极易发⽣滑坡。

岩层或结构的产状对边坡稳定也有很⼤影响,⽔平岩层的边坡稳定性较好,但存在陡倾的节理裂隙,则易形成崩塌和剥落。

同向缓倾的岩质边坡(结构⾯倾向和边坡坡⾯倾向⼀致,倾⾓⼩于坡⾓)的稳定性⽐反向倾斜的差,这种情况最易产⽣顺层滑坡。

结构⾯或岩层倾⾓愈陡,稳定性愈差。

如岩层倾⾓⼩于1 0°~15°的边坡,除沿软弱夹层可能产⽣塑性流动外,⼀般是稳定的;⼤于25°的边坡,通常是不稳定的;倾⾓在15°~25°的边坡,则根据层⾯的抗剪强度等因素⽽定。

工程地质边坡处理方案

工程地质边坡处理方案

工程地质边坡处理方案一、前言边坡工程是在山区、丘陵地区以及其他地方设计和建造的一种重要的工程类型。

边坡是指在地表有一定高度的天然地表或由人工开挖的土体或岩石的斜坡。

由于地质、气候和人为因素等原因,地表边坡容易出现塌方、滑坡等问题。

因此,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对边坡进行合理的处理及加固工程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就工程地质边坡处理方案进行讨论。

二、边坡稳定性分析1. 边坡的地质特征根据勘察情况得知,本边坡地质条件为由粘土、砾石和黏土岩组成的混合土层。

在地下水位处于淤泥岩淋滤带,地下水位对边坡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

2. 边坡的工程地质特点根据现场勘察数据及工程地质条件分析,边坡的夯土层和岩质层的夯击质量不高,导致土体较为松散,容易发生塌方。

三、边坡处理方案1. 边坡稳定性评价为了保障边坡的稳定性,首先需要对边坡进行全面的稳定性评价。

根据地质勘察数据及现场实测数据,利用现代地质工程软件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对边坡在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行模拟计算,以确定边坡的安全系数。

2. 边坡监测为了及时了解边坡的变化趋势,必须对边坡进行常规监测。

通过地面位移监测、倾斜监测和地下水位监测等手段,对边坡的变形情况及地下水位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3. 加固措施针对边坡的地质特点及稳定性评价结果,采取以下加固措施:(1)边坡表面喷混凝土加固。

通过对边坡表面进行喷混凝土加固,增加边坡的抗滑抗冲能力,提高边坡的稳定性。

(2)设置排水系统。

对边坡进行排水处理,降低地下水位,减少地下水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4. 防护措施为了进一步提高边坡的稳定性,对其进行防护处理:(1)设置防护网,加固边坡表面,防止岩石、土石块等松散物体的滑落。

(2)设置防护坡板,对边坡进行贴面处理,增加边坡的摩擦力,提高边坡的稳定性。

五、结果分析经过以上处理和加固措施后,对边坡进行再次稳定性评价。

结果表明,边坡的安全系数明显提高,边坡的稳定性得到有效的改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边坡工程地质问题
一、边坡变形破坏的基本类型
(一)边坡的变形类型
1、卸荷回弹
卸荷回弹是斜坡岩体积存的弹性应变能释放而产生的。

斜坡中经卸荷回弹而松弛,并含有与之有关的表生结构面的那部
分岩体,通常称为卸荷带。

(1)河谷下切,在陡峻的河谷岸坡上形成的卸荷裂
隙;路堑边坡的开挖,使新的卸荷裂隙产生。

(2)上覆岩石被剥蚀去,深部的岩石形成平行于地
面的卸荷裂隙,常见于花岗岩出露地区,尤其是采石场
里。

2、蠕动:
斜坡的蠕变是在坡体应力(以自重应力为主)长期作用下发生的
一种,缓慢而持续的变形,这种变形包含某些局部破裂,并产生一些
新的表生破裂面。

(1)表层蠕动
疏松的土质边坡
破碎的岩质边坡
疏松的土质边坡破碎的岩质边坡
层状结构的岩质边坡
(2)深层蠕动
软弱基底蠕动
坡体蠕动
软弱基底蠕动
坡体蠕动
(二)边坡的破坏类型
1、表层破坏
(1)剥落:
(2)冲沟:
(3)滑塌:
2、深层破坏
(1)滑坡
(2)崩塌、落石
二、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
1.岩土性质和类型
岩性对边坡的稳定及其边坡的坡高和坡角起重要的控制作用。

坚硬完整的块状或厚层状岩石如花岗岩、石灰岩、砾岩等可以形成数百米的陡坡。

而在淤泥或淤泥质软土地段,由于淤泥的塑性流动,几乎
难以成形边坡。

黄土边坡在干旱时,可以直立陡峻,但一经水浸土的强度大减,变形急剧,滑动速度快,规模和动能巨大,破坏力强且有崩塌性。

松散地层边坡的坡度较缓。

2.地质构造和岩体结构的影响
在区域构造比较复杂,褶皱比较强烈,新构造运动比较活动的地区,边坡稳定性差。

断层带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又是地下水最丰富和活动的地区极易发生滑坡。

岩层或结构的产状对边坡稳定也有很大影响,水平岩层的边坡稳定性较好,但存在陡倾的节理裂隙,则易形成崩塌和剥落。

同向缓倾的岩质边坡(结构面倾向和边坡坡面倾向一致,倾角小于坡角)的稳定性比反向倾斜的差,这种情况最易产生顺层滑坡。

结构面或岩层倾角愈陡,稳定性愈差。

如岩层倾角小于1 0°~15°的边坡,除沿软弱夹层可能产生塑性流动外,一般是稳定的;大于25°的边坡,通常是不稳定的;倾角在15°~25°的边坡,则根据层面的抗剪强度等因素而定。

同向陡倾层状结构的边坡,一般稳定性较好,但由薄层或软硬岩互层的岩石组成,则可能因蠕变而产生挠曲弯折或倾倒。

反向倾斜层状结构的边坡通常较稳定,但垂直层面或片理面的走向节理发育且顺山坡倾斜,则亦易产生切层滑坡。

3.水的作用
地表水和地下水是影响边坡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不少滑坡的典型实例都与水的作用有关或者水是滑坡的触发因素;充水的开裂隙将承
受裂隙水静水压力的作用;地下水的渗流,将对边坡岩土体产生动水压力。

水对边坡岩体还产生软化或泥化作用,使岩土体的抗剪强度大为降低;地表水的冲刷,地下水的溶蚀和潜蚀也直接对边坡产生破坏作用。

裂隙静水压力裂隙静水压力分布的不同情况
4.工程荷载
工程荷载的作用影响边坡的稳定性。

5.地震作用
地震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表现为累积和触发(诱发)等两方面效应。

(1)累积效应
边坡中由地震引起的附加力S的大小,通常以边坡变形体的重量W与地震振动系数k之积表示(S=kW)。

在一般边坡稳定性计算中,将地震附加力考虑为水平指向坡外的力。

但实际上应以垂直与水平地震力的合力的最不利方向为计算依据。

总位移量的大小不仅与震动强度有关,也与经历的震动次数有关,频繁的小震对斜坡的累进性破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累积效果使影响围岩体结构松动,结构面强度降低。

(2)触发(诱发)效应
触发效应可有多种表现形式。

在强震区,地震触发的崩塌、滑坡往往与断裂活动相联系。

高陡的陡倾层状边坡,震动可促进陡倾结构面(裂缝)的扩展,并引起陡立岩层的晃动。

它不仅可引发裂缝中的空隙水压力(尤其是在暴雨期)激增而导致破坏,也可因晃动造成岩层根部岩体破碎而失稳。

碎裂状或碎块状边坡,强烈的震动(包括人工爆破)甚至可使之整体溃散,发展为滑塌式滑坡。

结构疏松的饱和砂土受震液化或敏感粘土受震变形,也可导致上覆土体产生滑坡。

海底斜坡失稳,不少也与地震造成饱水固结土体的液化有关,这也是为什么在十分平缓的海底斜坡中会产生滑坡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国岩质边坡工程实践中,为量化评价爆破的影响,根据经验采取降低计算结构面的抗剪强度的方法实施,f值降低15%~30%,c值降低20%~40%。

理论计算,降低的低值和高值分别相当于地震烈度Ⅷ度和Ⅸ度时造成的影响。

三、边坡应力分布特征
(一)边坡的坡形
1、直线坡;
2、折线坡;
3、台阶坡。

边坡的坡形
(二)边坡应力分布的特殊点
1、直线坡的应力集中区在坡脚附近:剪应力集中;
2、折线坡的应力集中区在变坡点、坡顶附近:应力集中。

3、台阶坡的应力状态表现为台阶上、下坡脚的集中应力和平台坡顶的拉。

(三)人工边坡的坡形确定
1、根据岩体结构;
2、根据岩性变化
四、边坡稳定分析方法
(一)工程地质分析法——比拟法
此法要求比对的边坡具有“相似性”,即一是边坡岩性、边坡所处的构造部位和岩体结构的相似性,二是边坡类型的相似性。

(二)力学计算法——定量分析
以岩土力学理论为基础,运用静力学、弹塑性理论或刚体力学等进行分析,通常是建立在静力平衡的基础上,按不同边界条件考虑力的组合,进行边坡稳定性计算。

(三)模型模拟试验
主要是采用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

模拟试验按照研究要求不同有物理模型试验和运动学模型试验。

物理模型试验要遵守相似性原理,原型和模型必须满足几何相似和强度相似。

四、边坡稳定性计算
(一)一个滑移平面的滑动体
单一平直滑动面稳定性分析
1.坡体稳定系数:
式中:--坡体稳定系数;
--坡体重量,,--岩体容重,--坡体高度;
--粘聚力;
--坡段长度;
--滑面倾角;
--摩擦角。

>1坡体稳定,<1坡体不稳定,=1时,坡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

2.考虑地下水的影响
有地下水时滑坡稳定性分析
地下水对滑坡稳定的影响,主要是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
式中:--水的密度;
--裂隙中的水柱高;
--滑坡体中含水高度;
则滑坡的稳定系数:
式中:--AD的长度。

例题设有一岩石边坡,高30.5米,坡角,坡有一层面穿过,层面的倾角为。

在边坡坡顶面线8.8米处有一条裂缝,其深度为Z=1 5.2米。

岩石块体密度为千牛顿/米。

层面的凝聚力千帕,摩擦角,求水深对边坡安全系数的影响。

(二)圆弧形坡稳定分析
在用圆弧法进行分析时,首先假定滑动面为一圆弧,把滑动岩体看作为刚体,求滑动面上的滑动力及抗滑力,再求这两个力对滑动圆心的力矩。

滑动力矩和抗滑力矩之比,即为该岩坡的稳定安全系数:
圆弧形滑坡稳定性分析
由于假定计算滑动面上的各点覆盖岩石重量各不相同,因此,由岩石重量引起在滑动面上各点的法向压力也不同。

抗滑力中的摩擦力与法向应力的大小有关,所以应当计算出假定滑动面上各点的法向应力。

为此可以把滑弧的岩石分条,用所谓条分法进行分析。

(三)折线形滑坡稳定分析
折线形滑坡稳定性分析 1.第一段滑体abb´的静力平衡计算
根据静力平衡条件
则:
式中--第一段滑体的推力
其余如前
2.第二段滑体bcc´b´的静力平衡计算
滑体受力分析
式中 --第一段剩余下滑力,与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第n段滑体的静力平衡计算


式中--第n段滑体的推力;
--推力传递系数。

4.根据以上步骤计算至最后一段(m段)滑体的静力。

若0,则斜坡是稳定的,若>0,则斜坡是不稳定的,需要一个大于的抗力斜坡才能保持稳定。

另外需要注意:
(1)计算所得的0时,则不再有推力向下传递,因此计算下一块时无上一块推力计算;
(2)计算断面中有逆坡时,由于滑面倾角为负值,因而也为负值,即它已不是下滑力,而是抗滑力;
(3)计算断面有逆坡时,除按实有滑面计算推力外,尚应考虑沿可能的次生滑面滑动的可能性,若按可能滑面计算出来的推力大于实有滑面计算出来的推力,则会产生次生滑面。

例题某一堆积层下卧基岩,断面如图所示,线路从上部通过。

计算推力并判断稳定性。

各分块重量及计算参数为已知,K取1.25。

包括列车、轨道的重量。

各计算参数如下表
块号(kN)(º)(kPa)(m)(º) 115004001515 2260020 5.01515 31600-5 5.01015 4200010 5.01715 1-3360015 5.024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