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与教的理论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复习提纲一、教育教学理论的基本概念与理论框架(500字)1. 教育教学理论的定义与作用2. 教育教学理论的主要研究领域3. 教育教学理论的三大核心要素二、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历程(600字)1. 教育教学理论的起源与古代教育思想a. 古代教育思想的特点与代表人物b. 古代教育思想的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影响2. 近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兴起与发展a. 新教育运动与教育思想的革新b. 主要教育家与其理论思想c. 近代教育教学理论的特点与影响3. 当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与趋势a. 行为主义教育理论b. 构造主义教育理论c. 社会认知理论与学习社群理论d. 当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前沿研究三、教育教学理论中的经典理论(600字)1. 行为主义理论a. 简要介绍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b. 洛斯桑顿实验与操作条件理论c. 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理论2. 人本主义理论a. 人本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与特点b. 卡尔·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理论c. 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3. 学习社区理论a. 学习社区理论的基本原理与重要观点b. 西格尔的学习社区理论与教育实践四、教育教学理论的应用与实践(300字)1. 教育教学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性2. 教育教学理论在不同教育阶段的应用方法与策略3. 教育教学理论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导作用五、教育教学理论的创新与发展(100字)1. 创新思维对教育教学理论的促进作用2. 当前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趋势与挑战结语(100字)教育教学理论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理论指导,了解其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经典理论以及应用实践对于教师专业化提升至关重要。

希望通过此次复习提纲的学习,能够帮助读者对教育教学理论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提供有效的指导。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前必背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前必背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前必背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是教师招聘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等各类教育相关考试的重要内容。

在考前,对这些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和重点记忆,有助于我们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考前必背的要点。

一、教育学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2、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是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3、教育的功能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从作用的方向看,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4、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

5、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经历了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和非制度化教育三个阶段。

6、课程课程的类型多种多样,如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等。

7、教学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学生学两方面活动的统一。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8、德育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并引导受教育者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进其品德发展的过程。

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也是需要重点掌握的。

二、心理学1、心理学的主要流派构造主义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等。

2、感觉和知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3、记忆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4、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5、想象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学与教的理论复习提纲(部分没答案)许易详解

学与教的理论复习提纲(部分没答案)许易详解

1、态度态度(attitude)就是个体习得的并影响个体对特定对象作出行为选择的有组织的内部反应倾向。

a)态度是一种反应倾向性,而不是反应本身b)态度同能力不同,能力决定人们是否能够完成某种任务,而态度决定人们是否愿意完成某种任务c)态度的形成与转变是学习的结果,是个体通过与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和改变的,态度不是天生的2、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a)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b)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

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3、知识A 皮亚杰知识是主体与环境或思维与客体相互交换而导致的知觉建构。

B 皮连生知识是主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4、迁移新旧学习之间的互相影响叫做学习的迁移。

影响既包括积极的影响,也包括消极的影响。

5、高原现象学习高原现象技能学习的练习曲线显示:在练习中期的一定阶段,练习成绩发生的停止现象。

练习者开始进步快,曲线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或长或短的进步停顿期,后期进步慢。

6、学习起点已经习得的知识技能及其自动化程度。

学生在从事新的学习活动时,原有的知识水平,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程度。

7、学习与学校学习a)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联系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行为、能力、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b)在学校或一些教学机构里,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以及老师的讲解帮助下,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过程c)学习比学校学习范围更大,而学校学习是仅仅包括了教师、学生,教材与学校等环境下,学生获取知识的学习。

因此学校学习只是学习的一小部分。

8、负强化与惩罚负强化:行为发生后消除一个厌恶刺激,增强行为发生概率。

Eg:考试第一,免做家务惩罚:削弱或抑制行为发生的过程。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材料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材料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材料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材料第一章1.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是什么?答:对象有三种观点:现象说:课程论研究的是课程现象,教学论研究的是教学现象。

规律说:课程论研究的是课程规律,教学论研究的是教学规律。

问题说:课程论研究的是课程问题,教学论研究的是教学问题。

关系:现象、问题、规律本身是交叉融合的,从现象到问题,从问题到规律,是科学研究不断深入的具体表现。

研究任务:1、揭示规律:认识课程与教学的客观规律,这是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任务之一2、确立价值:教育事业处处充满着价值纷争,离不开价值观的指引。

3、优化技术:提高课程编制的水平,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这是千百年教育界不懈追求的目标与方向。

2.夸美纽斯《大教育论》标志这教学论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

3.赫尔巴特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

4.1918年,博比特的《课程》问世,这是第一本专门论述研究课程的书,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

5.泰勒总结“八年研究”的成果,于1949年出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6、课程与教学论的宗旨与任务,大体来说,有三个方面:揭示规律、确立价值和优化技术。

第二章名词解释1.课程计划:关于学校课程的宏观规划,规定学校课程门类、各类课程的学习时数以及在各年级的学习顺序、教学时间的整体规划等。

课程计划一般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负责。

2.课程标准:主要指学科课程标准,一般概要地规定某门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课程实施建议等。

国家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教育质量所应达到的具体指标。

3、知识本课程论:倾向于从知识本身的逻辑关系出发,突出强调知识自身的需要和价值的理论。

按此理论组织起来的课程就叫“知识本位课程”。

4.儿童本位课程:儿童本位课程是以儿童的发展来设置课程,主张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动机和需要为基础来编制课程。

倾向于从儿童的心理发展逻辑出发,突出儿童的兴趣和需要的课程论。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复习题(一)教育学1.《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比西方最早的古罗马的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早300多年。

“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而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禁于未发。

2.近代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专著——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提出“泛智”教育思想。

3.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提出:以儿童为中心、做中学。

“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长”。

4.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学问题的是前苏联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

5.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认为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属,它包括智力、情感、意志品质、性格集体主义思想,“差生”发展。

6.苏霍姆林斯基的论著被誉为“活动的教育者“。

有《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7.美国教育布鲁纳《教育过程》倡导“结构主义”“发现法”。

8.“六学二馆”中“二馆”指崇文馆和弘文馆。

9.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的起源是:生产劳动。

10.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11.“狼孩”说明遗体本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

12.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分工。

13.最早提出美育一词的是席勒。

14.美育首次正式列入我过教育组成部分是在1912年。

15.中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壬寅学制。

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葵卯学制。

16.新中国第一次学制改革是在1951年。

17.《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于1985年。

18.教师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19.教育学科知识包括在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中。

20.学生年龄特征包括生理和心理特征。

21.课的类型一般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22.教师各课三方面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23.教育过程以认识为基础,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学与教的理论基础共63页文档

学与教的理论基础共63页文档
学与教的理论基础
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必背考点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必背考点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必背考点1. 教育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教育学的概念及其特点
•教育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教育学的发展和演变
•教育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世界教育学派别及其代表人物
•中国近现代教育学的发展概况
3. 教育目的与确立
•教育目的的分类
•教育目的与价值观念
•教育目的之间的关系
4. 教育活动要素与方式
•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教育活动方式和形式
•教育活动评价指标
5. 教育方法与手段
•教育方法的种类及特点
•教育手段的分类与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6. 儿童教育心理学
•儿童发展的基本规律
•儿童认知和情绪的发展特点
•儿童教育心理学理论
7. 教育管理与领导
•教育管理的内容和原则
•教育领导的基本要素及能力
•教育机构组织与管理模式
8. 教育制度与政策
•教育制度的组成和功能
•教育政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及措施
9. 教育伦理与教育法律
•教育伦理的基本原则
•教育法律的内容和适用范围
•教育工作中的伦理和法律挑战
10. 教育学研究方法
•教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育学研究的设计和实施
•教育学研究的应用与推广
以上是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必背考点的相关内容,希望考生能够认真学习和掌握,为未来的教育工作和研究打下基础。

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五版全册重点知识复习资料精编

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五版全册重点知识复习资料精编

学与教的心理学复习资料皮连生主编第五版全册资料重点精编呕心沥血-值得下载第一章良好教师的心理特征及其培养学习目标:教师的认知特征、人格特征与其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及其启发。

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及其启发。

专家教师与新教师差异的表现及其启发。

对教学经验的反思与新教师成长的关系。

第一节良好教师的心理特征1、(p4)角色是个体在特定社会关系中的身份及由此而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和。

(教师心理品质预期职业成就的早期研究的三种范型:问卷调查相关研究实验研究)2、(p5)教师应怎样承担以上角色?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团体领导者, 纪律维护人,以及家长的代理人和模范公民。

3、(p6—p7)教师的认知特征与其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1)教学的效果与教师的智力并无显著相关。

(2)教师的知识水平同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无显著相关。

(3)教师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能力以及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合理性与教学效果有较高的相关。

4、(p7)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人格特征:1.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2.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5、(p7—p8)教师的人格特征与成就之间的关系:(1)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人格特征:○1.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2.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教师心理特征与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年龄阶段特征存在着相互的作用。

(2)要深入探索教师的特征怎样影响其事业成就,还应更进一步从师生相互作用的角度开展广泛研究。

6、(p8)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1)罗森塔尔等人的测验(1968年)“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实际是普通的智力测验)罗森塔尔把教师期望的自我应验的预言效应称作皮格马利翁效应。

(后人也称之为罗森塔尔效应或教师期望效应)(2)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包含两方面:一是对学习潜力的推测,二是对品德发展的推测。

(3)教师期待对学生的影响并不是一个有意识的过程。

(4)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不一定能实现自我应验的语言效应。

7、(p9)效能:是个体对通过个人努力所能获得的结果的预期。

教与学的基本原理复习大纲

教与学的基本原理复习大纲

《教与学的基本原理》复习大纲第一章:学习与教学1、我国流行的学习分类,冯忠良的学习分类。

p20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冯忠良依据教育系统中传递的经验内容不同,讲学生的学习分为三类:一是知识学习,包括知识的领会、巩固和应用三个环节。

二是技能学习,又分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两种。

三是社会规范的学习,又称行为规范的学习或接受。

2、布卢姆将教育目标分成三个领域: 认知、情感和心理运动。

P233、学习的含义:学习是改造人类主观世界的活动。

学习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而且广泛出现于动物世界。

P154、学与教基本关系。

P301)学与教可以明确区分为两种不同性质的活动。

学是指学生的学习活动,其活动的主体是学生,目的是为了自身各方面的发展、完成社会化的任务,并以习得人类文化知识、社会行为规范为主要活动内容。

教是指教师的教授活动,其活动主体是教师,目的是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延续社会发展,促进个体社会化进程。

2)学和教又是紧密联系的,同处于一个教学活动之中,相互相成缺一不可。

3)学与教的紧密联系还体现在他们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上。

5、教学的主要任务。

P29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3)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6、教学不等于智育,教学也是通过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进行的途径。

P29第二章:学习理论1、19世纪晚期, 威廉.冯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p342、人本主义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人本主义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

p 423、感觉经验是外界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所引起的,是对外界事物的反映。

p33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p43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是“自我实现”论。

自我实现论就是指人有尽其所能的内在倾向。

2)人本主义的学理论者认为学习就是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探究自己的感情,学会与教师及集体成员的交往,阐明自己的较直观和态度,实现自己的潜能,达到最佳的境界。

第02章 学与教的理论

第02章 学与教的理论

第一节 行为主义
一、基本观点
二、 桑代克 1、实验
2、基本观点
三、华生 四、斯金纳 1、实验 2、基本观点
行为主义基本观点
一、基本观点
二、 桑代克 1、实验
2、基本观点
三、华生 四、斯金纳 1、实验 2、基本观点
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有 机体接受外界的刺激,然后作出与 此对应的反应,这种刺激与反应之 间的联接(S-R)就是所谓的学习。
2、抛锚式教学 3、支架式教学
2、抛锚式教学
一、理念
二、基本观点 三、教学应用
1、随机通达教学
2、抛锚式教学 3、支架式教学
使学习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 情境中发生,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 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学习的内 容要选择真实性任务,不能对其做 过于简单化的处理,使其远离现实 的问题情境。 情境的构建是关键。
2、布鲁纳基本观点
一、基本观点
二、 布鲁纳 1、例证
让学生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自 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
发现学习的例子: 计算两数和的平方
2、基本观点
3、内涵 三、信息加工理论 1、信息加工 模式 2、 教学应用
3、 内涵
一、基本观点
二、 布鲁纳 1、例证
学习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 构);
学习过程包括新知识的获取、 转化、评价三个部分; 注重掌握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 (包括知识结构、学习态度及学习 方法)
2、基本观点
3、内涵 三、信息加工理论 1、信息加工 模式 2、 教学应用
1、信息加工模式
一、基本观点
二、 布鲁纳 1、例证
2、基本观点
3、内涵 三、信息加工理论 1、信息加工 模式 2、 教学应用
二、 布鲁纳 1、例证

课程与教学论重点 复习资料 期末必考

课程与教学论重点 复习资料 期末必考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总复习第一章 绪论一、课程与教学论的涵义 关于课程与教学的理论。

课程、教学的涵义。

课程就是对教学内容及其进程的安排。

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形成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二、研究内容、任务与宗旨研究对象:事实问题;价值问题;技术问题。

研究任务:探清事实、揭示规律;确立价值;优化技术。

三、发展历史 教学论学科的形成:(1)夸美纽斯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学论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

(2)1806年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发表,是教育学和教学论学科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

课程论的独立与大发展:(1)诞生:1918年,博比特《课程》发表。

(2)1949年,泰勒《课程与教学原理》发表。

四、学习“课程与教学论”内容 课程论:课程的基本理论; 课程目标与内容; 课程实施与评价; 校本课程开发。

教学论:教学的基本理论; 教学目标与功能;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管理与评价; 教学设计。

五、学习“课程与教学论”意义和方法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

意义:(1)课程与教学论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工作 (2)课程与教学论需要系统学习 方法:(1)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 (2)理论联系实际一方面要积极地运用实际经验来阐释和理解理论;另一方面,要学以致用,即关注教育现实,努力运用所学理论去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3)不断反思学思结合;学必有思;以学促思;思而知学。

(4)扩展学习第二章 课程的基本理论一、课程的涵义课程,即教学内容及其进程的安排。

二、课程的发展历史;各种课程形态 三、影响课程发展的因素 (一)外部因素1、社会;2、儿童;3、知识 (二)内部因素1、学制;2、课程传统;3、课程理论;4、课程自身发展的辩证否定规律第三章 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一、课程目标 (一)涵义课程目标是指那些人们需要掌握和形成的能力、态度、习惯、鉴赏和知识的形式(博比特)。

学教师教育理论测试复习要点

学教师教育理论测试复习要点

学教师教育理论测试复习要点
一、教育理论基本概念
1.教育的概念及本质
2.教育的目标
3.教育的原则和规律
4.教育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5.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二、教育学派与教育思想
1.教育学派的基本概念及代表人物
2.教育思想的概念及代表人物
3.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4.西方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及其观点
5.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教育思想
三、教育学科体系
1.教育学科的概念及内容
2.教育学科的分类与关系
3.教育学科的研究方法
四、教育目标与教育价值观
1.教育目标的层次及影响因素
2.教育目标的思想
3.教育的主导价值观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五、学习与教学
1.学习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2.学习的过程和条件
3.教学目标与教学设计
4.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
5.教学评价与反馈
六、教师专业发展
1.教师的角色与职责
2.教师的职业道德伦理
3.教师的专业发展模式和路径
4.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内容和途径
七、教育与发展
1.教育的概念、目标和原则
2.教育发展的历史及趋势
3.当代教育与发展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4.教育的路径和策略
以上就是学教师教育理论测试复习要点的一些简要介绍。

希望这些内容可以帮助您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和备考。

同时,还建议您多做一些教育理论的练习题,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应对测试做好充分的准备。

祝您取得好成绩!。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前必背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前必背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前必背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前必背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是教育学专业考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教育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基本理论和概念。

掌握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不仅对于考试备考有着重要的作用,更对于日后从事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教育的定义、教育思想流派、教育学派、教育目标以及人格教育等方面进行介绍,帮助考生做好考前复习的准备。

1. 教育的定义教育是指通过有意识有计划地引导和促进个体的个性、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的过程和活动,是社会对个体的有意识的影响和引导。

2. 教育思想流派2.1 教育主义教育主义是强调以教育为中心的一种思想流派,代表人物有孔子、庄子、孟子等。

他们认为教育是人的本质需求、人格修养和社会责任的体现,强调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2.2 心理主义心理主义是强调以心理学为基础的一种思想流派,代表人物有皮亚杰、弗洛伊德等。

他们认为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科学地引导和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

2.3 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强调以社会为基础的一种思想流派,代表人物有马克思、恩格斯等。

他们认为教育是社会经济形态的产物,教育应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合格劳动者和公民。

2.4 人本主义人本主义是强调以人为本的一种思想流派,代表人物有罗杰斯、马斯洛等。

他们认为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需求和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3. 教育学派3.1 行为主义行为主义是强调行为塑造和条件反射的教育学派,代表人物有斯金纳、沃特森等。

他们认为教育应该通过外部刺激来引导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正确的习惯和技能。

3.2 认知主义认知主义是强调思维过程和知识建构的教育学派,代表人物有皮亚杰、维果茨基等。

他们认为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3.3 心理主义心理主义是强调情感体验和人格发展的教育学派,代表人物有罗杰斯、马斯洛等。

他们认为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人格发展,培养学生的自尊和自我实现的能力。

学与教的理论总复习资料

学与教的理论总复习资料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利奇提出的教师的有效教学(六项行为指标)
教学的明确性 教学有目标、有系统、内容清楚明确即学生必须清楚掌握学习主题或学习结论 教学的多样性 教学内容和方法应该富有变化,多彩多姿,教师应针对不同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教学任务的合理性 帮助学生实现应该实现的学习目标,认真分析教学的任务取向纠正那些错误的学习目标 投入教学的程度 教师准备工作必须消耗必要的时间,即使教过很多次课在上课前也应该有所准备 成功的课堂管理 指班级的管理和经营 师生的互动关系 师生彼此的交流和沟通
条件分化:只对条件刺激进行强化,面对近似的刺激不予以强化,泛化反应就逐 渐消失。动物只对经常受到强化的刺激产生食物分泌条件反射,而对其他近似的刺 激产生抑制效应,这种现象称为条件反射的分化。
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应答性行为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 操作性行为不是由已知刺激引起的,而是由有机体自身发出的。操作性行为不是 取决于事先的刺激,而取决于操作的结果
桑代克三大学习律
(1)准备律 它是指学生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刺激反应的联结依靠学习者身心准备状态而 定,学习者在准备状态下反应时,则会感到满足,有了满足的经验,以后在相同情境 下就会出现相同的反应。 (2)练习律 它是指练习次数越多,学习者某种反应与一定的刺激之间的联结就越强,反之则会 减弱。 (3)效果律 它是桑代克理论的核心,效果律表明,如果一个动作跟随着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 那么在类似的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但是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 的变化,那么这个行为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可见一个人当前行为的后果对决定 他未来的行为起关键作用。奖励是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奖励就是感到愉快的或可 能进行强化的物品、刺激或后果。在桑代克后来的研究成果中,对这规律做了修正。 他认为,在一定条件下,惩罚并不一定削弱联结,其效果并非与奖励相对。

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3篇)

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3篇)

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3篇)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一)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不仅关注教育的理论层面,还关注教育的实践层面。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教育、教学、学习、教育目的、教育制度等。

1. 教育教育是指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它包括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是指一切能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狭义的教育则专指学校教育,即通过学校这一专门机构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2. 教学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培养品德的过程。

教学是教育的基本途径,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主要手段。

3. 学习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通过经验获得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变化的过程。

学习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还包括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形成。

4.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育目的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功能。

5. 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机构体系的总和,包括学校教育制度、教育行政制度、教育评价制度等。

二、教育的历史发展1. 古代教育古代教育以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为主,具有以下特点:教育内容以伦理道德为主,重视人文教育。

教育对象具有等级性,主要面向统治阶级子弟。

教育方法以灌输为主,强调死记硬背。

2. 近代教育近代教育以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为主,具有以下特点:教育内容逐渐科学化,重视自然科学和实用技术。

教育对象逐渐普及,开始面向平民子弟。

教育方法逐渐多样化,强调启发式教学。

3. 现代教育现代教育以20世纪以来的教育为主,具有以下特点:教育内容综合化,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

教育对象全民化,强调教育机会均等。

教育方法现代化,重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三、教育的基本规律1.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受社会发展的制约,同时又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具体表现为:经济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和方向。

学与教的基本理部分习题答题.docx

学与教的基本理部分习题答题.docx

一、学与教的基木理论的应用范围指导教学活动指导教学材料的编制指导教学改革二、学习“学与教的基本理论”的意义1、提高学习效率和质最2、更定了教学技能的理论基础3、提高学习与实践水平4、教育技术以学与教的理论为基础5、科学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三、斯金纳提出了程序教学的原则:①积极反应原则。

②小步了原则。

③及时强化原则。

④口定步调原则。

⑤低错误率原则。

四、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基木观点: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从人的内部过程入手,考虑人的意识问题。

认为人的大脑的活动过程可以转化为具体的信息加工过程。

认知学派源于格式塔心理学,它的核心观点是学习并非是机械的、被动的刺激一反应的联结,学习要通过主体的主观作用来实现。

五、信息加工理论的基木假设信息加工理论者认为,学习实质上是由获得信息和使用信息构成的,而人的行为是由有机体内部的信息流程决定的。

因而他们关注两个问题:1.人类记忆系统的性质;2.记忆系统中知识表征和贮存的方式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屮的四人要索。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七、建构主义的教学原则(1)认知灵活性理论及其随机通达教学(2)口上而下的教学设计及知识结构的网络概念(3)悄境性(抛锚式)教学(4)支架式教学(5)教学中的社会性相互作用八、动作技能学习的要领和考核的特点动作技能形成的前提是领会启关的知识,而任何动作技能都要通过反复练习而逐渐形成。

练习包括心理练习与身体练习,集中练习与分散练习等。

动作技能有可能通过直观的经验获得发展,但耍使动作技能学习更加有效,则应利用以下条件:丰富知识经验,提供讲解和示范,练习,反馈,防止不良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题:一、试述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1、学习动机和学习的关系是辩证的,学习能产生动机,而动机又推动学习,二者相互关联。

2、动机具有加强学习的作用。

3、有些学习既不靠动机给以力量,也不靠内驱力的满足来加强。

人类生活中的大量学习,也是可以在没有任何明确学习意向的情况下偶然发生的。

但是,要有效地进行长期的有意义学习,动机是绝对必要的。

4、一般说来,动机并不是直接地卷入认知的相互作用过程之中,也不是通过同化机制发生作用,而是通过加强努力,集中注意和对学习的立即准备去影响认知的相互作用过程。

5、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动机的中等程度的激发或唤起,对学习具有最佳的效果。

动机过弱不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一个最高点。

超过这一点,动机强度的提高会造成学习效率的降低。

6、动机的最佳水平随课题的性质不同而不同。

在比较容易的课题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课题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7、动机过强或过弱,不仅对学习不利,而且对保持也不利。

并且,在难度不同的任务中,动机的强度影响解决问题的效率。

8、教育实践和教育心理学实验都表明,学习动机推动着学习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一定的唤醒水平,指向特定的学习活动。

二、试述学与教的联系与区别?1、区别:教育教的活动是教师改变学生身心状态,促进其发展的特殊的实践活动,而学习活动则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的认识和发展的特殊的实践活动。

教的活动和学的活动之所以具体本质的区别,是因为这两个过程分别有自己活动的主体和客体及自己的活动对象。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体,学生和教育影响是客体。

在学的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和教育影响是客体。

2、联系: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教与学是两个不同而密切联系的过程。

通过它们的统一活动过程发展学习者的认知结构。

三、试述多元智力理论对我国课程改革的启示?目前,我们国家正在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是一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工程。

我们的课改到底该何去何从呢,结合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反思我们课程改革所走过的路,我们获得了如下启示:一、我们的课程改革应当以培养多元智力为重要目标;二、我们的课程改革应当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三、我们的课程改革应当树立积极乐观的学生观;四、我们的课程改革应当树立因材施教的教学观;五、我们的课程改革还应当树立多元的评价观。

总之,多元智力理论应该成为基础课程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我们要不断发掘其对课改的启发作用,并适时运用到我们的课改实践中去,为我们的基础教育注入新的血液、新的动力。

四、试述信息技术在教学环境创建中起的作用?一、利用信息技术增强真实教学环境。

学生的学习需要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下进行,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需要不同的教学环境来支持。

为了弥补教师个体先天的不足,各种教学媒体在创设环境、传递信息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宾成为现代教学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来说,教学媒体作为特定的外在教学环境,在教学中发挥着以下的作用。

(1)提供信息;(2)形成概念;(3)发展思维;(4)增强记忆;(5)激发情感;(6)培养技能;二、利用信息技术构建虚拟教学环境。

网络技术的普遍使用为教育突破时空界限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强有力的手段。

利用网路技术不但可以增强真实教学环境的教学功能,更可以基于各类网络平台和资源库为学生创造全新的虚拟教学环境。

五、试述教学环境与技术的关系?1、技术是建设教学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善教学环境的重要工具和手段;2、教学环境影响着技术的功能,并间接地决定技术的作用和价值;六、试述当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知识的获取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也就是说,学习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建构主义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把“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作为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1)知识观①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

②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我们并不能拿来便用,一用就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③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学习者对于知识的理解只能由个体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它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2)学生观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

在日常生活以及以往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

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教师不是简单的知识的呈现者,他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洞察他们想法的由来,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

(3)学习观①主动建构性。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

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这意味着学习是主动的,学生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他要对外部信息做主动的选择和加工。

②活动情境性。

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是不可能脱离活动情境而抽象地存在的,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③社会互动性。

学习是通过对某种社会文化的参与而从中内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有关的工具的过程,这一过程常常需要通过一个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完成。

简答题:一、试述教育技术与学与教的基本理论的关系?(1)教育技术以学与教的理论为自己的理论基础,教育离不开学与教的指导;(2)教育技术推动了学与教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3)范畴不同,学与教的理论是理论范畴:为什么这样?教育技术是应用范畴,怎样去做?(4)起点不同:一个理论起点,抽象理论世界;教育技术起点:在实践层面上,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二、建构主义理论的知识观?①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

②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我们并不能拿来便用,一用就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③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学习者对于知识的理解只能由个体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它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三、如何从现代学习观的角度看待学习?(1)、信息化学习是一种选择性学习;(2)、信息化学习是一种自主性学习;(3)、信息化学习是一种实践性学习;(4)、信息化学习是一种社会性学习;(5)、信息化学习是一种创新性学习;四、简述自主学习中教师角色的定位(自主学习中教师的作用)?自主学习使传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这个要求教师角色也要随之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教师从施教者转换为学生学习的启发者、合作者、帮助者,学习环境的创设者、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倡导者、监控着、学习评价的参与者、学习反馈的矫正者。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学生在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评价等方面分享了选择权和决策权。

五、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学习活动,这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活动。

(1)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能动作用。

(3)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活动可以越过直接经验阶段。

(4)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活动。

(5)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七、简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人本主义心理学派认为学习是自我概念的变化,也就是价值与潜能的实现。

人本主义强调感情、人格和自我意识在学习中的作用。

(1)提倡真正的学习应以“人的整体性”为核心。

(2)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原则。

(3)认为学习的本质是促进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4)把她的整个体系建立在现象学、存在主义和性善论的基础上。

八、简述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基本观点?认知主义认为,学习就是面对当前的问题情境,在内心经过积极组织,从而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强调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系是以意识为中介的,强调认知过程的重要性。

他们不再认为学习的过程只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简单联结,在刺激与反应之间还有一个中介因素在起作用,这就是认知因素,而且人类的行为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动物的行为,二者间有质的差别。

九、简述加涅学习的八个阶段?1.动机阶段2.领会阶段3.获得阶段4.保持阶段5.回忆阶段6.概括阶段7.作业阶段8.反馈阶段十、简述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和认知领域学习的分类?布鲁姆将学习目标分为三种类型: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

其中布鲁姆认为认知方面的目标包括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6级水平。

知识是指对知识的简单会议;理解是指能解释所学的知识;应用是指在特殊情况下使用概念和规则;分析是指区别和了解事物的内部联系;综合是指把思想综合为一种新的完整的思想,产生新的结构;评价是指根据内部的证据或外部的标准做出判断。

十一、简述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区别。

⑴陈述性知识是"是什么"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怎样做"的知识。

⑵陈述性知识是一种静态的知识,它的激活是输入信息的再现;而程序性知识是一种动态的知识,它的激活是信息的变形和操作。

⑶陈述性知识激活的速度比较慢,是一个有益的过程,需要学习者对有关事实进行再认或再现;而程序性知识激活的速度很快,是一种自动化了的信息变形的活动。

十二、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原则。

科学选编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设计有效教学程序,扎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概括,注重知识的应用,重视学习策略与方法教学等。

十三、简述教学系统歌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学校中教学活动一般而言应该包括七大要素:学生、教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信息反馈。

它们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下面具体分析一下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学习是学生的主体。

教学目标一方面受社会发展所制约,另一方面受人本身发展的影响。

课程受制约于教学目标,也受制约于决定目标的社会的发展与人本身的发展。

方法主要受课程和学习者具体情况的影响。

教学环境主要受制于外部条件。

教学活动的反馈是师生双方围绕着课程和教学方法表现出来的。

十四、加涅是如何按学习结果对学习进行分类的?加涅按学习的结果,把学习分为五类:1、言语信息的学习,即学生掌握的是以言语信息传递的内容或者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一眼与信息表达出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