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第二讲孔子的教育思想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诲人不倦”四个字简简单单,但蕴含的是教 师的爱心和耐心 。
“后生可畏” 。
九、孔子对教育的贡献
1.“性近习远”张扬了学习的意蕴。 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指引着历代教师前行。 3.首创私学,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 ,促进文化 学术的下移。 4.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政治体制准备 了条件 。 5.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奠定了后世儒 家教育内容的基础。 6.提出了许多教育教学原则方法。 7.提出了“全面发展”的育人观 。
六经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是主要的教学科目;诗、 书、礼、乐、易、春秋是主要的教材。
删定整理六经时遵循“述而不作”的原则 使所删定的六经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反映出孔子对传统文化持偏于肯定的态度。
宗教的成分比较少。
使我国传统教育呈现出明显的非宗教性特点。
自然科学知识贫乏。
“君子不器”。 阻碍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认识到教育具有政治、法律所不能代替的作 用,即教育能够“感化人心”。
为政是完善自身,并由此影响他人的教育活 动。
政治过程也是教育过程。
3.学而优则仕
《论语·子张》篇:“子夏曰:‘仕而优则 学。’” 主张贤人政治。 是对世袭制的批判。 把教育对政治作用突出了。
三、关于教育对象
1.“有教无类”: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 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 者也。
四、关于教育的目的
1、培养目标:士、“君子” 培养德才兼备的治国人才。 智者不惑 仁者不忧 勇者不惧 坚持办学理想,达成完美的人格 修养,重要的 素质缺一不可。
五、关于教育内容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七、关于道德教育
1、道德是首要条件: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 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处理人际关系时克己内省: “克己复礼为仁”;
以礼为本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3、改过迁善: “过则勿惮改”;“既往不咎”。
十、孔子教育思想的局限
1.教育内容有些狭窄。
2.有些思想陷于混乱和自相矛盾之中 如:“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轻视劳动人民,轻视妇女 。
“ 束修 ” “十条腊肉”,是孔子规定的拜师礼。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 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4、身体力行: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 己有耻①,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上矣。”
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 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 硁硁②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六经、六艺包括 政治思想 伦理道德 历史文化 基本技能四个方面
六、关于教学方法:
1、学思并重:“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
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孔子说;“君子有九件用心思虑的事, 看要想到看明白没有、听要想到听清楚 没有、神态要想到是否温和、容貌要想 到是否恭敬、言谈要想到是否诚实、处 事要想到是否谨慎、疑难要想到是否要 求教、愤怒要想到是否有后患、见到有 所得到要想到是否理所该得。”
2、学而时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乎?”
3、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4、因材施教:了解学生,因势利导,各尽其才。
子路问:“闻斯行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
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 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
把人口、财富和教育当作立国的三个根本要素, 肯定了教育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先富 后教”的思想表明意识到了教育是受经济制约。
有了众多的人口,就要努力发展经济,使 它富足起来;已经富裕了,就要施行教化。
2、为政以德的“德治”思想:
论语:“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类”,一是指社会阶层的各个等级,二 是指学生个人素质的优劣。
扩大了教育对象,打破了西周以来“学在 官府”的垄断局面。 “ 教育公平”的观念
2. 认为教育对人培养有重要作用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有教无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其“性相近也, 习相远也”的人性论 。
但他有“生而知之”的思想。
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 筲之人③,何足算也?”
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称得上是士?”孔子 说:“做事有羞耻之心,出使外国能很好地完 成国君的使命。这样的人可以称源自文库上 是士了。”
子贡说:“敢问次一等的。”孔子说:“宗族 称赞他孝顺父母,乡亲们称赞他尊敬兄长。”
子贡说:“敢问再次一等的。”孔子说:“说 话一定守信,做事一定有结果,这是浅薄固执 的小人啊!或许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 的士吧。”
第二讲 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的教育思想
一、生平和教育活动
春秋末期鲁国人,出生于平民阶层。 勤奋好学,通晓六经六艺,“三十而立”。 创办私学,一生从教长达四十多年,积累了
丰富的教育经验。 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仕途不得志。 《论语》是孔门教学的实录。
二、关于教育社会作用
1、“庶富教”的思想:
子贡又说:“现在执政的那些人怎么样?”孔 子说:“唉!这些器量狭小的人怎么能算得上 呢?”
八、关于教师:
1、以身作则: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
从。”
2、教学相长:“当仁,不让于师。”
子路批评老师。 颜回尊重老师,无所不悦 。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是对教师职业特点的概括。
“后生可畏” 。
九、孔子对教育的贡献
1.“性近习远”张扬了学习的意蕴。 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指引着历代教师前行。 3.首创私学,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 ,促进文化 学术的下移。 4.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政治体制准备 了条件 。 5.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奠定了后世儒 家教育内容的基础。 6.提出了许多教育教学原则方法。 7.提出了“全面发展”的育人观 。
六经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是主要的教学科目;诗、 书、礼、乐、易、春秋是主要的教材。
删定整理六经时遵循“述而不作”的原则 使所删定的六经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反映出孔子对传统文化持偏于肯定的态度。
宗教的成分比较少。
使我国传统教育呈现出明显的非宗教性特点。
自然科学知识贫乏。
“君子不器”。 阻碍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认识到教育具有政治、法律所不能代替的作 用,即教育能够“感化人心”。
为政是完善自身,并由此影响他人的教育活 动。
政治过程也是教育过程。
3.学而优则仕
《论语·子张》篇:“子夏曰:‘仕而优则 学。’” 主张贤人政治。 是对世袭制的批判。 把教育对政治作用突出了。
三、关于教育对象
1.“有教无类”: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 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 者也。
四、关于教育的目的
1、培养目标:士、“君子” 培养德才兼备的治国人才。 智者不惑 仁者不忧 勇者不惧 坚持办学理想,达成完美的人格 修养,重要的 素质缺一不可。
五、关于教育内容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七、关于道德教育
1、道德是首要条件: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 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处理人际关系时克己内省: “克己复礼为仁”;
以礼为本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3、改过迁善: “过则勿惮改”;“既往不咎”。
十、孔子教育思想的局限
1.教育内容有些狭窄。
2.有些思想陷于混乱和自相矛盾之中 如:“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轻视劳动人民,轻视妇女 。
“ 束修 ” “十条腊肉”,是孔子规定的拜师礼。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 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4、身体力行: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 己有耻①,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上矣。”
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 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 硁硁②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六经、六艺包括 政治思想 伦理道德 历史文化 基本技能四个方面
六、关于教学方法:
1、学思并重:“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
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孔子说;“君子有九件用心思虑的事, 看要想到看明白没有、听要想到听清楚 没有、神态要想到是否温和、容貌要想 到是否恭敬、言谈要想到是否诚实、处 事要想到是否谨慎、疑难要想到是否要 求教、愤怒要想到是否有后患、见到有 所得到要想到是否理所该得。”
2、学而时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乎?”
3、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4、因材施教:了解学生,因势利导,各尽其才。
子路问:“闻斯行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
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 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
把人口、财富和教育当作立国的三个根本要素, 肯定了教育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先富 后教”的思想表明意识到了教育是受经济制约。
有了众多的人口,就要努力发展经济,使 它富足起来;已经富裕了,就要施行教化。
2、为政以德的“德治”思想:
论语:“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类”,一是指社会阶层的各个等级,二 是指学生个人素质的优劣。
扩大了教育对象,打破了西周以来“学在 官府”的垄断局面。 “ 教育公平”的观念
2. 认为教育对人培养有重要作用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有教无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其“性相近也, 习相远也”的人性论 。
但他有“生而知之”的思想。
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 筲之人③,何足算也?”
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称得上是士?”孔子 说:“做事有羞耻之心,出使外国能很好地完 成国君的使命。这样的人可以称源自文库上 是士了。”
子贡说:“敢问次一等的。”孔子说:“宗族 称赞他孝顺父母,乡亲们称赞他尊敬兄长。”
子贡说:“敢问再次一等的。”孔子说:“说 话一定守信,做事一定有结果,这是浅薄固执 的小人啊!或许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 的士吧。”
第二讲 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的教育思想
一、生平和教育活动
春秋末期鲁国人,出生于平民阶层。 勤奋好学,通晓六经六艺,“三十而立”。 创办私学,一生从教长达四十多年,积累了
丰富的教育经验。 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仕途不得志。 《论语》是孔门教学的实录。
二、关于教育社会作用
1、“庶富教”的思想:
子贡又说:“现在执政的那些人怎么样?”孔 子说:“唉!这些器量狭小的人怎么能算得上 呢?”
八、关于教师:
1、以身作则: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
从。”
2、教学相长:“当仁,不让于师。”
子路批评老师。 颜回尊重老师,无所不悦 。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是对教师职业特点的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