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技术操作手册考试题3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技术操作手册考试题39
单项选择题
1. 为了预防骶尾部压疮,尽量减少( ) (1.0)
A、仰卧位
B、侧卧位
C、俯卧位
D、坐位
2. 患者有颈椎损伤时,扭曲或旋转头部可造成( ) (1.0)
A、脊髓水肿加重;
B、加重神经损伤引起呼吸肌麻痹死亡;
C、加重神经损伤下肢瘫痪;
D、增加颈椎关节突骨折。
3. 皮肤受潮湿或排泄物刺激时会使局部出现( ) (1.0)
A、皮肤酸碱度改变,组织破溃,继发感染;
B、皮下脂肪萎缩、变薄皮肤破损;
C、皮肤酸碱度改变,水肿破溃;
D、皮肤水肿、免疫力降低。
4. 对于有颈腰椎骨折的患者在进行搬运时应采取的方法为( ) (1.0)
A、一人法
B、两人法
C、三人法
D、四人法
5. 应用简易呼吸器送气量与频率正确的为( ) (1.0)
A、送气400-600ml 频率6-8次/分
B、送气200-400ml 频率10-12次/分
C、送气400-600ml 频率10-12次/分
D、送气300-500ml 频率8-10次/分
6. 下列哪项不是影响血氧饱和度结果的因素( ) (1.0)
A、休克
B、体温过高
C、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D、贫血
7. 正常胎心率范围是( ) (1.0)
A、120-160次∕分;
B、120-150次∕分;
C、120-140次∕分;
D、110-160次∕分。
8. 约束患者时,哪项是正确的( ) (1.0)
A、评估患者肢体活动度、约束部位皮肤色泽
B、充分暴露腕或踝部,肢体约束牢固,不松脱
C、保护带系于两侧床缘,固定牢固
D、约束带松紧以能伸进2~3指为宜
9. 为死者进行面部清洁时,不符合要求的:( ) (1.0)
A、有义齿代为装上
B、闭合口、眼,轻轻按摩眼睑使其闭合
C、轻柔下颌使嘴紧闭,必要时用绷带托住下颌
D、将义齿取下
10. 对临产时的孕妇刘某进行会阴消毒时,消毒原则( ) (1.0)
A、自内向外,自上而下
B、由外向内,自上而下
C、由内向外,自下而上
D、由外向内,自下而上
11. 吸痰时,如痰液粘稠,下列处理哪项错误( ) (1.0)
A、滴入少量生理盐水
B、增大负压吸引力
C、扣拍胸背部
D、协助更换体位
12. 踝关节扭伤12小时患者,应如何处理( ) (1.0)
A、热水足浴
B、热湿敷
C、冷热疗交替D冷疗
13. 对新生儿脐部红肿有分泌物时确切的处理是( ) (1.0)
A、用甲紫溶液涂抹;
B、用2%碘酒消毒;
C、0.2%新洁尔灭消毒;
D、以上全不对。
14. 血氧饱和度是指( ) (1.0)
A、血氧容量占血氧含量的百分比
B、血氧含量占血氧容量的百分比
C、溶解氧量占血氧容量的百分比
D、容量氧量占血氧容量的百分比
15. 为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的患者吸痰时,应先清除哪个部位的分泌物。( ) (1.0)
A、口腔
B、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处
C、鼻腔内
D、咽喉部
16. 为产妇冲洗会阴的液体是( ) (1.0)
A、38-40℃温水;
B、生理盐水;
C、2%温肥皂水;
D、40-42℃温水。
17. 乙状结肠或小肠单端造口患者应选用( ) (1.0)
A、用普通一件式或两件式造口袋;
B、用两件式造口袋;
C、用底盘足够大造口袋;
D、用普通一件式造口袋。
18. 血氧饱和度监测中不会影响检测结果的是( ) (1.0)
A、患者局部皮肤水肿
B、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C、周围环境光照太强
D、涂抹指甲油
19. 洗胃时每次洗胃液的量为( ) (1.0)
A、100-200ml
B、200-300ml
C、300-500ml
D、500-700ml
20. 冷疗适用于( ) (1.0)
A、踝关节扭伤初期
B、发炎肿胀部位
C、麻疹高烧者
D、扭伤超过48小时局部肿胀严重者
21. 早产儿李某之女出生体重为1900g,暖箱温度设定在30-32℃,其相对湿度应设定在( ) (1.0)
A、60-70%之间
B、30-40%之间
C、55-65%之间
D、50-60%之间
22. 心肺复苏时,成人使用2L简易呼吸器挤压( ) (1.0)
A、1/2
C、2/3
D、3/4
23. 使用约束带约束患者时,约束带应松紧适宜,以( )为宜(1.0)
A、、容纳1-2指
B、、2指
C、、3指
D、患者舒适
24. 开颅术后脑室引流一般为( ) (1.0)
A、1-2天
B、8-9天
C、3-5天
D、7-10天
25. 为了预防内外踝压疮,尽量减少( ) (1.0)
A、仰卧位
B、侧卧位
C、俯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