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特点和教学原则
美术教学原则是美术课教学的基本准则
![美术教学原则是美术课教学的基本准则](https://img.taocdn.com/s3/m/92378a4c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12.png)
3.鼓励学生进行美术创作,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其艺术表现力。
三、注重德育与美育相结合原则
1.结合美术教学内容,有机融入德育因素,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2.通过美术作品鉴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其全面发展。
最后总结全文:美术教学原则是美术课教学的基本准则,涵盖了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技能与审美能力、德育与美育相结合、实践性与创造性相结合、评价与激励相结合等多个方面。遵循这些原则,教师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全面、多元、富有创新精神的美术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在美术素养、综合素质、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应不断反思、总结、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的变化,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本土情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美术人才贡献力量。
3.营造轻松、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表达、善于思考。
七、学科交叉与融合原则
1.拓展美术教学的视野,将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层面去认识和理解美术,培养其跨学科思维。
3.整合校内外资源,开展丰富多样的美术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八、遵循教育规律与美术学科特点原则
3.拓展校际交流与合作,共享美术教育成果,共同推进美术教育的发展。
十三、评价方式多元化原则
1.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美术学习成果。
2.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
3.关注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成长,形成综合性的评价体系。
十四、环境创设与氛围营造原则
2.引导学生关注当代艺术动态,提高其对现代美术的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
2024年小学美术教学工作计划(五篇)
![2024年小学美术教学工作计划(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0bb39690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98.png)
2024年小学美术教学工作计划新的学年已然开启,我将承担四年级和五年级共两个班级的美术教育任务,以确保本学期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得以圆满达成。
现制定如下工作计划:一、教学理念1. 深入理解和研习美术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运用最新理论指导日常教学。
精心准备每一节课,确保每一节课的教学质量。
2. 精准把握学校的工作重点,迅速筹备建立美术兴趣小组,完善美术教室设施,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环境。
通过兴趣小组活动,促进学生美术特长的发展,增强他们对美术基本知识的理解,培养观察力和创新思维,提升审美素养。
二、学情分析每个年级包含两个班级,学生们的绘画素质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因此,需要我以耐心和智慧引导,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缩小各层次学生在课堂理解能力上的差距。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学生将通过个人或团队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体验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技巧,丰富视觉和触觉经验,享受美术学习的乐趣,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
同时,使他们理解美术语言,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运用美术美化生活。
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创新精神,发展实践能力,形成美术基础知识,培养审美情操,完善个人品格。
四、教学策略1. 紧密联系学习内容与生活经验,强调美术知识和技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理解美术的价值。
2.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环境中认识美术的特性、表现多样性以及对社会的特殊贡献。
同时,培养他们对祖国优秀文化和世界多元文化教育的热爱和尊重。
3. 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流畅性和独特性,激发创新潜能,同时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将创新意识转化为实际成果。
4. 实施个性化和多级化的评价方式,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反映他们的美术学习进步。
无论在低年级还是高年级,都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自由思维。
作为教师,我将积极参与教学研讨和教研活动,不断学习,提升自我,成为学生发展的有力支持者、顾问和引导者,共同参与教学过程,共同探索和解决问题。
中学美术教材教法复习重点
![中学美术教材教法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5eb1b6b4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93.png)
4.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特长和兴趣,制定个性化的职业规划,为未来从事美术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二十三、总结
本复习重点围绕中学美术教材教法,从教学原则、教材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资源开发、教师发展、家校合作、环境优化、信息技术融合、特殊需求支持、跨学科整合、德育教育、安全管理、社会实践、心理健康教育、评价反馈、资源更新、持续改进、推广普及和职业规划等多个方面,全面阐述了中学美术教学的重点和策略。通过这些内容的深入探讨和实施,旨在提升中学美术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通过家校联系册、微信群等途径,及时反馈学生在校的美术学习情况。
3.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美术活动,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4.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辅导。
九、美术教学环境的优化
1.营造优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灵感。
2.配置充足的美术教学器材和材料,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五、美术教学评价方法
1.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合作态度、创新精神等。
2.成果评价:评价学生在绘画、雕塑、设计等领域的作品质量,以及创作思路和技能运用。
3.知识与技能评价:通过书面测试、口头提问等方式,检验学生对美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4.情感态度评价:观察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兴趣、自信心和责任感等方面的表现。
(2)鉴赏能力:学会欣赏和分析美术作品,提高审美水平。
(3)创作能力:独立完成美术作品,展示个人风格。
2.方法:
(1)讲授法:系统讲解美术基本理论,为学生提供理论支撑。
论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特点和教学原则
![论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特点和教学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726e85f0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60.png)
论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特点和教学原则
小学美术教育的特点:
一、以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为主要目标,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二、以激发学生艺术创作兴趣为主要目标,培养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
三、以拓展学生艺术视野为主要目标,增强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四、以提高学生艺术表现能力为主要目标,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
五、以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为主要目标,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学原则:
一、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
二、以实践为主导,以游戏为载体,以艺术创作为实践的重点。
三、以情感为基础,以审美为基础,以认识为基础。
四、以探究为主题,以发现为主题,以创新为主题。
五、以尊重个体差异为原则,以激发学生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为原则。
中学美术课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中学美术课的教学原则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c06262fb8f67c1cfbd6b8b1.png)
中学美术课的教学原则和方法我国美术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方面。
因此中学美术教学应该结合美术教学的特点,认真遵循美术教学的原则,选择并运用好相应的教学方法。
一、严格遵循美术教学的原则美术是选型艺术,也叫视觉艺术,它具有视觉艺术的直观性和具体性,而且其形象的表现又是静止的并对物质具有特殊的依赖性,从而决定了美术教学的特点。
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思维的自主性、技能教学的实践性、创造性思维的特殊性,以及个体操作与集体教学要求的矛盾性等。
中学美术教学就是根据其自身的这些特点而确定了符合其自身规律的教学原则。
中学美术教学究竟主要有哪些原则,遵循这些原则有些什么要求,笔者有如下认为:(一)审美性原则。
1989年中央颁布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明确规定:“中学美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文化素质”,并再次要求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作为主线贯穿于美术教学活动的始终。
可见,审美教育,是中学美术教学的首要任务,它起着决定本学科教育性质的作用。
(二)直观性原则。
美术教学中首先要求的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美学问题、技巧问题,又往往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这就只有借助直观教学的手段引导学生深入地观察、感知客观现象去形象地认识世界。
如把握构成美术的基本因素—一形体、比例、结构、空间、明暗、色彩、笔、墨、线条等,才能获得较明确的概念。
(三)启发性原则。
教与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对基本矛盾,而教是矛盾的主导方面,教师必须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以调动其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
填鸭式的满堂灌是起不到美术教学效果的。
(四)精讲善练原则。
中学美术教学多属技能性的内容,而且技能的本身就在于多练、苦练,但每课时又只有45分钟,要腾出尽量多的时间让学生练习,不精讲就完不成教学任务。
“精讲”,就是要求教师在作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高质量地少讲,把所用之道理讲清楚,把重点、难点讲透,把方法、步骤和要求讲准确,以达到指导“善练”的目的。
美术课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美术课的教学原则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f18f309aaea998fcc220eea.png)
美术课的教学原则和方法我国美术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高度物质明和精神明的一个重要组成方面。
美术课是我国目前普通中学的一门基础化课,是对中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课程。
在普通中学的教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承担着不可替代的审美教育作用:即通过审美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地思想品德,并能促进其智力的发展;通过对学生审美知识的传授和美术技能的训练,对将参加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工作也是极为有益的。
这点,中央在1985年“教改方案”、1989年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规划”和1993年“中学美术教学改革”等件中都再三强调和肯定了,并确立了相应的《中学美术教学大纲》,要想严格按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精神完成其规定的教学任务,达到其预定的目的,中学美术教学就应该结合美术教学的特点,认真遵循美术教学的原则,选择并运用好相应的教学方法。
一、严格遵循美术教学的原则美术是选型艺术,也叫视觉艺术,它具有视觉艺术的直观性和具体性,而且其形象的表现又是静止的并对物质具有特殊的依赖性,从而决定了美术教学的特点。
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思维的自主性、技能教学的实践性、创造性思维的特殊性,以及个体操作与集体教学要求的矛盾性等。
中学美术教学就是根据其自身的这些特点而确定了符合其自身规律的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在我国古代具有极其丰富的内容,如孔子提出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的“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等等。
现代又提出有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系统性原则,量力性原则等等。
他们当然都可以适用于中学美术教育,但美术教学毕尽因其自身的特点和有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特殊性,而教学上又有其自己的一些原则。
中学美术课的教学原则,是根据教学方针、教学的目的任务和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美术认识活动的规律提出的,是美术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是指导中学美术教学活动的一般规律。
中小学美术教学论
![中小学美术教学论](https://img.taocdn.com/s3/m/d07993c4b14e852458fb57be.png)
《中小学美术教学论》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课程目标1.认识美术教学的基本涵义和特点,形成对本课程的认知框架。
2.了解中小学美术教学的基本内容,形成初步的课程编制能力。
3.学习中小学美术教学的基本方法,具备从事中小学美术教学的基本能力。
4.基于对课程的认识,逐步形成职业意识和终生学习与发展的能力。
内容与教学课程内容1.课程内容选编的基本原则(1)依据课程性质和目标,适应学生的职业和学术发展需求,体现基础性、思想性、时代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2)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体验带动理论学习,以问题引发思考。
(3)将案例与原理相结合,以案例印证原理,以原理解释案例,具体与抽象相结合展开课程内容。
(4)在保留本课程中国传统与特色的同时,引入现代先进的美术教育理论和方法,体现课程的最新发展。
2.课程基本内容(1)中小学美术教学的含义与特征(2)中小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身心特征和美术能力发展的规律(3)中小学美术教学的目标·价值与目标的关系·美术教学目标的分类·义务教育美术课程的目标·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的目标(4)中小学的美术课程·美术知识与美术课程·美术课程标准·美术教科书(5)中小学的美术教学·美术教学的特点·美术学习行为的发生·教学设计与教案的编写·美术教学的策略与方法·不同类型的美术教学·美术教学模式的建构(6)中小学的美术教学评价评价的概念,观念,意义,策略和方法(7)中小学美术课程资源概念分类人力资源设备与材料资源地方资源电子与网络资源(8)课外校外美术教学意义类别与方法美术兴趣班(小组)的美术教学博物馆(美术馆)美术教学社区中的美术教学(9)中小学美术教师的素质与能力·中小学美术教师的职业资质·中小学美术教师的人格特征与魅力·中小学美术教师的知识与技能·研究型美术教师的基本特征和能力美术教育研究方法·美术教育论文、教育叙事和调查报告的写作(二)课程教学1.以体验活动增强课程学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中小学美术教学论大纲
![中小学美术教学论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33e9987fbb68a98271fefa8e.png)
本科课程教学大纲《中小学美术教学论》教学大纲《中小学教学论》是高等院校美术教育专业本、专科生的一门必修课程。
美术课在中小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美育)、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课程。
对美术教学法的学习和研究是每一位中小学美术教师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师范学生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掌握规范的课堂教育教学理论,探索中学美术教学规律,促进中学美术教学改革,在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突出美术教材教法学科的应用理论特色,力求有所创新,反映现代美术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新成果、新经验,为教育实习和做好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做好准备。
掌握中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原则、教学大纲、教材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等,树立起素质教学的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更好地胜任中小学美术教学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在学习本课程前,学生已经进行了前导课程《教育学》的学习,对教育学的相关理论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中小学美术教学论》课程是关于美术学科的专业教育理论的知识,与《教育学》有着相关的联系。
三、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一)绪论(3学时)第一节,美术教学论的学科位置第二节,美术教育的本质第三节,中外美术教育简史1.基本要求:(1)了解:中小学美术教学五大原则(2)掌握:中小学美术教学模式。
美术教学论的学科位置。
2.重点:了解美术教育的本质3.说明:讲授、课件、讨论、多媒体教学手段。
4.重点考核:美术教育本质(二)第一章美术教学的主体(3学时)第一节、美术教学的对象-----学生第二节、美术教学的组织者-----教师第三节、美术教学中的师生关系1.基本要求(1)了解学生是教育活动的第一要素和主体,教师是美术教学活动的主体。
(2)美术教学的构成要素2.重点难点重点:美术教师的素质要求难点: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3.说明:讲授、课件、讨论、多媒体教学手段。
谈中学美术课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谈中学美术课的教学原则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34addf259eef8c75ebfb31d.png)
我国美术教育是培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不行缺乏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构成方面。
美术课是我国当前一般中学的一门基础文化课,是对中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课程。
在一般中学的教课中,据有必定的地位,肩负着不行代替的审美教育作用即经过审美教育,能够提升学生对美的感觉能力、鉴赏能力和艺术创建能力,帮助学生形成优秀地思想道德,并能促使其智力的发展;经过对学生审美知识的教授和美术技术的训练,对未来参加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工作也是极为有利的。
这点,中央在1985年教改方案、1989年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规划和1993年中学美术教课改革等文件中都一再重申解必定了,并确定了相应的《中学美术教课纲领》,要想严格依照《中学美术教课纲领》精神达成其规定的教课任务,达到其预约的目的,中学美术教课就应当联合美术教课的特色,仔细遵循美术教课的原则,选择并运用好相应的教课方法。
一、严格依照美术教课的原则美术是选型艺术,也叫视觉艺术,它拥有视觉艺术的直观性和详细性,并且其形象的表现又是静止的并对物质拥有特殊的依靠性,进而决定了美术教课的特色。
如教课的直观性、形象思想的自主性、技术教课的实践性、创建性思想的特别性,以及个体操作与集体教课要求的矛盾性等。
中学美术教课就是依据其自己的这些特色而确定了吻合其自己规律的教课原则。
教课原则,在我国古代拥有极其丰富的内容,如孔子提出的学而不厌,不厌其烦、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的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等等。
现代又提出有科学性与思想性一致的原则,理论联系本质的原则,系统性原则,量力性原则等等。
他们自然都能够合用于中学美术教育,但美术教课毕尽因其自己的特色和有不一样于其余学科的特别性,而教课上又有其自己的一些原则。
中学美术课的教课原则,是依据教课目的、教课的目的任务和教课过程中学生对美术认识活动的规律提出来的,是美术教课实践经验的总结,是指导中学美术教课活动的一般规律。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d972bbf4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f8.png)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十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前的美术课程比较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内容与形式都比较单一,基本上是临摹,老师在上面画什么,学生在下面就画什么,几十个孩子都画得一样,大家也总是用“像”与“不像”来评价学生的作品,像就好,不像就差.其实这只是进行了造型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最重要的创造性,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的美术课程与以前的课程比较,它具有以下一些特点.一、面向全体学生,相信每个孩子都可以学习、发展美术素养.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现在的美术教材选择了更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并结合了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大家都知道,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所以,现在的美术课程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现在的课程,每一册的内容都非常的丰富.除了绘画,还有使用各种材料进行创作的手工制作.如,彩色纸、挂历纸等的粘贴;废旧材料的利用;橡皮泥、泥巴的、纸等的雕塑……每一课的内容都可以采用多种表现形式来创作,比如圆的世界这一课,就可以用画、粘贴、捏橡皮泥等形式来表现圆形的物体.教学方式也多种多样,大多采用孩子们喜欢的游戏来教学,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课堂也不局限于教室;孩子们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教材中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比如多彩的拉花这一课,就是让学生创作出作品装饰自己、装饰教室.三、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的教材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四、以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究性.现在的美术课程,改变了单纯的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来划分学习领域.有“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话自己的情感和认识.“设计应用”强调形成创意,又注意活动的功能目的.“欣赏评述”注重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述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提供了上述美术学习领域之间,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等方面相综合的活动,而不是单一的绘画活动.五、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评价.大家都知道,评价很重要,有时候有孩子可能会因为教师或家长、同学的某一次评价改变他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从而影响其一生.所以,在现在的美术教学中,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不同个性和不同能力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鼓励每个孩子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比如“你的色彩用的很精彩”“你能把这条鱼画得大一点就更好了”……小学美术教材教法一、小学美术教学的目的任务小学美术教学目的包含双层次结构,即美术教学的一般目的与美术教学的具体目的.美术教学的一般目的包括:智育目的;德育目的;美育目的.美术教学的具体目的是指通过美术教学使学生的美术“双基”水平、美术心理素质、美术鉴赏力得到提高与发展.小学美术教学的任务:审美教育小学美术是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独特并重要的作用.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明确了美术教育的概念,就是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其目的主要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二、小学美术教学的基本原则审美性原则、直观性原则、精讲善练原则、创造性原则或眼脑手协调并用原则、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原则.1、遵循素质教育精神,重在提高审美素质;2、感性入手、理性渗透的启发式、循序渐进教学;3、传授美术“双基”和开发创造相结合;4、面向全体精讲善练和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相结合;5、主导与主体的师生关系和课内外教学相配合.三、小学美术教学的方法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语言的描述、说明,向学生传授美术技能知识的方法.谈话法,亦称问答法,是教师与学生以口头语言相互交流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各种实物和直观教具,当堂示范绘制或采用现代化视听手段,是学生在观察中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参观法.比较法.3、以实践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绘画、手工、泥塑等等.4、以情境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欣赏法,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欣赏法有两种类型,一是欣赏作品的审美特质;二是欣赏作品因不同的美术种类而各具的特殊美.情境法:是指教师有意识地运用一些辅助性的手段对美术教学环境进行精心布置,以此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之积极投入美术活动的教学方法.如:播放音乐.朗诵诗文、布置室内环境、登台表演等.5、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发现法.四、小学美术教学的形式基本形式:课堂教学欣赏式、练习式,活动教学群众性的美术活动教学;小组美术活动教学;个人美术活动教学.五、小学美术教学的评价小学美术教学的评价主要体现在:客观认定教师的教学效果;诊断教学疑难,改进教学;提供反馈信息,促进学生学习.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方法一般有:自我评价、学生评价、他人评价.小学美术教学评价标准要讲究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时效性.六、小学美术教师的素质1、思想品德:热爱美术教育事业;教书育人,关系和热爱、尊重学生,有责任感;为人师表.智能结构:知识构成精深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一定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教育能力独立备课能力,驾驭课堂能力,课外教学与教学活动能力;富有艺术创造力,这是美术教师智能结构的最核心、最高层次.。
论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特点和教学原则
![论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特点和教学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e73eede2b8f67c1cfad6b8e5.png)
一 . 美 术 教 育 概 述
关键词 :美术教 育 ;课程 改革 ;课程特 点 ;教学原则
中囤 分 类 号 :( 3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辜编号 :10f}q一3583(2{}06)-05—0075—03
A Brief Introduction About the Ciharacteristics and Principles of A rts
r ̄olve d1e eontradictions between teaching goals and subjt ̄:t matter‘ f the curriculum rexluir( ̄each teae}ler to fi)lh)w the principles:Llfl( tanding of basic knowledge and skills,training of a ̄thetie appreciation,devclopm(:nt of subject's feature扎nd attention to education of a 一
第 8卷第 5期 2006年 10月
遵 义师 范 学院 学报 Journal of zunvi Normal College
维普资讯 http://www.c源自V o1.8.N o.5 o ct.2006
论 中小 学 美术教 育的特 点和教 学原 则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全册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57a1f91379563c1ec5da7136.png)
小学美术第七册教学计划及教案一、教材内容特点该教材改变过去以技法训练为中心的教学体系,确立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绘画、工艺、欣赏并重的教学新体系。
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
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注意民族性、时代性,选择思想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强的教学内容。
二、在教学中应遵循的教学原则1、审美性原则美术教学应把审美教育作为主线贯串教学全过程,通过对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的感受和表现,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思想性原则教师要善于发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性,在教学的内容与形式中有机地融迸思想品德教育。
3、量力性原则教学内容和方法应适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浅显易学,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
4、创造性原则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启发、鼓励学生的创造性。
5、实践性原则教学应联系学生的实际,教师讲述与学生操作训练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眼、手、脑协调并用。
6、趣味性原则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教学内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7、因材施教原则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考虑个别超常学生与后进学生的情况,采取面向集体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中和学生成绩评定时应注意的问题1、教学中要注意知识的基础性与应用性,使学生学好常用的、必要的、有价值的知识和技能。
还要注意体现民族性和时代性。
2、教学中应注意将看看、想想、讲讲、做做、画画、玩玩等活动和绘画、工艺、欣赏等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3、在教学方法上不宜过分强调严谨的素描结构、透视规律、色彩原理等,以免束缚学生的自由想象和个性发展。
4、各地应努力创造条件,配备必要的美术教学设备,搞好师资培训和教学研究工作。
5、通过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应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要克服以知识技能的掌握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的倾向,应以小学美术教学指导纲要规定的教学目标为依据,对学生的认知、技能、思想情感等方面作全面客观的评估,使教学充分发挥育人的功能。
中小学美术教材教法
![中小学美术教材教法](https://img.taocdn.com/s3/m/4926d29f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53.png)
中小学美术教材教法1.确立中学美术教学目的的基本依据(1)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2)依据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3)遵循学生的身心特征(4)注重美术学科自身的性质(5)学习、借鉴和应用教育目标分类理论2.从女团要素分析,中学美术教学目的就是一个双层次结构。
中学美术教学目的的双层次结构,即美术教学的一般目的与美术教学的具体目的。
美术教学的一般目的包括智育目的、德育目的、美育目的。
美术教学的具体内容目的,就是指通过美术教学并使学生的“双基”水平(“双基”即为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缩写。
)、美术心理素质、美术鉴赏力能够获得提升与发展。
1.要使学生的美术“双基”水平得到提高2.要使学生的美术心理素质得到提高3.要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力3.中学美术教学的基本原则(1)遵循素质教育的精神,重在提高审美素质的原则。
(2)感性入手、理性渗透的启发式、遵循渐进教学的原则。
(3)传授“双基”和开发创造力相结合的原则。
(4)面向全体通识科善练和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结合的原则。
(5)主导与主体的师生关系和课内外教学相配合的原则。
4.美术教材的作用美术教材的概念:一切用作美术教学的材料,包含教科书、讲义、教案、教学参考书及教学辅助材料(例如折页、范画、幻灯片、录像带、磁盘等。
)都就是美术教材;狭义的认知指出,它就是指美术教科书或美术课本。
美术教科书的作用:中学教科书是根据中学美术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要求而编写的系统简明地反映中学美术教学内容的教学用书。
他是教师和学生进行美术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体,也是考核美术教学成绩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课外扩大美术技能知识领域的重要基础。
1.它直接体现中学美术教学大纲2.它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3.它是学生用于学习的主要工具4.它就是评估美术教学质量的关键参照依据5.美术教科书编制的基本要求(1)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2)不断充实美术学科内容(3)努力完善教科书编排体系(4)切合师生教与学的实际(5)要优化版面设计(6)要注意使用年限(7)注重学生审美文化素质、美的缔造能力的培育和提升,力图创建素质教育思想指导的美术教科书的科学体系。
美术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
![美术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bae9b30be2bd960590c67729.png)
美术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一、强调课程标准的导向性、选择性从教育的角度看,美术课程是一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课程。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目前人们对美术课程的重视还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
美术课在中小学课程中,依然处于弱势地位。
认清这一点,有助于我们制定切合实际的美术课程标准。
理想的美术课程应该尽量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并且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而不是制定一个所有学生必须达到的硬性标准,并用一种统一的尺度来衡量学生的发展水平。
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本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导向性和选择性。
本课程标准没有采取列出具体的知识点(在低年级更是如此)的方式,而是提出具有一定概括性和导向性的内容标准,并提供指向这些标准的教学活动方式建议。
这些教学活动方式建议也是选择性的。
例如,7-9年级的“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内容标准是:▲了解主要的设计类别、功能,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组合原理,利用媒体特性,进行创意和设计,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上述内容标准非常概括,体现大的导向性。
为了指向上述标准,有下面的教学活动建议可供选择:教学活动建议:●学习设计基础知识,做色彩的对比、调和及联想等练习。
●为自己喜爱的书籍、影集、纪念册等设计封面。
●为校运动会或文艺活动设计招贴画。
●为商品做包装装潢设计。
●了解钟表、汽车、计算机等工业产品的造型设计知识,并练习绘制简单的效果图。
●用计算机或其他手段进行图案的制作练习,为家长会设计制作请柬,并对会场进行装饰美化设计。
●用计算机或其他手段进行童装、学生装或校服绘制设计效果图。
●学习立体构成知识,用各种线材、面材、块材进行立体构成制作练习。
●对竹木、废导线、废金属箔(如易拉罐)等材料进行加工,设计制作小装饰品和实用工艺品,装饰自己的学习、生活空间或馈赠他人。
●集体讨论校园或附近社区的环境美化方案,并进行设计练习。
●练习制作陶艺小品。
中学美术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中学美术教学的原则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4e57bd0fab069dc502201b0.png)
中学美术教学的原则和方法作者:姜岳刘军来源:《黑河教育》2009年第02期中学美术教师担负着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的任务。
下面试就如何优化中学美术教学设计作如下探讨:一、中学美术的教学原则根据中学美术学科的特点、任务和教学活动规律,其教学设计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1.基础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中学美术教学活动中,基础理论和实践操作紧密相连,其中,实践操作十分突出。
为此,教师要让学生参与到美术实践中,在实践中激发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如在讲解《优美的校园》一课时,在学生掌握了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和工具的使用之后,让学生亲自到校园,测量建筑物的长度、宽度、高度,并运用透视规律正确地表现出来,再结合一定的色彩知识,学生就会很有兴趣地完成此项任务,为下一步室内透视图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设计和制作技能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
在教会学生运用和驾驭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的同时,要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做到让学生既有扎实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又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依据这一原则,在《传递我们的心声》教学中我们做了如下设计:组织学生到爱辉历史陈列馆进行采访,搜集资料,以活动小组为单位,编排一期“牢记历史,不忘国耻”的板报展。
此教学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采编能力和绘画能力,又进行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多种教学手段与培养能力相结合。
现代化教学与以往的授课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为了达到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目的,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借助计算机、录像、幻灯等多媒体技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如在讲解《我的网页》一课时,我为学生提供了一组相同的图片素材,让学生在计算机中根据美学构图的基本原理进行网页设计,将各自的个性、特长、爱好等内容表现出来,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4.全面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与个性化发展相结合。
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年龄层次的不同特点,在大面积抓好学生动脑、动手能力的同时,因材施教,对艺术个性突出的学生重点培养,鼓励其创造力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6-08-28作者简介:王松,男,贵州遵义人,遵义市一中美术一级教师。
第8卷第5期2006年10月遵义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ofZunyiNormalCollegeVol.8,No.5Oct.2006一.美术教育概述自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讨论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2001年7月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来,美术教育掀开了新的发展篇章,走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之路。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试行)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作了如下解释:“(1)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2)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3)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4)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5)促进学生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1]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九年义务教育把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提到了首要位置。
美术教育始终围绕美术学科的优势与特点,将学科置于更大更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
同时美术学科也成为九年义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在对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创造力、想象力等方面的培养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我们也看到,上述的改革还仅停留在上层理论和观念的革新上,对学科发展的一些关键症结并没有更多涉及,美术教育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制约其发展的不利因素,学科实际处境也并没有更大的改观。
因而只有充分认识学科发展的特点和不利因素,才能切实搞好中小学美术教育;更好地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美术学科的教学任务。
二.中小学美术课程的特点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在课程设置上优于其它一些学科,其教学延续了义务教育的九个学年和高中阶段的三个学年共12年的时间。
这是美术教育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美术学科论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特点和教学原则王松(遵义市第一中学,贵州遵义563000)摘要: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具有课程评价模糊化、课程价值实现的长期性、课程内容的宽阔性与多样性的特点,同时美术教学也存在着一些严重制约其发展的不利因素。
在当今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处理课程教学中的矛盾,如何把握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需要每位教师在教学中始终坚持“双基”与审美素质培养并举原则;坚持发挥学科特点、注重审美教育原则;坚持以点带面、突出重点、创造特色原则。
使美术学科在全人教育理念指导下积极发挥其功能与价值,实现学科建设和教育水平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美术教育;课程改革;课程特点;教学原则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583(2006)-05-0075-03ABriefIntroductionAbouttheCharacteristicsandPrinciplesofArtsTeachinginPrimaryandSecondaryschoolsWANGSong(NO.1MiddleSchool,thecityofZunyiZunyi563000,China)Abstract:Duringthenine-yearcompulsoryeducationperiod,fineartseducationhasthefollowingcharacteristics:indistinctnessofcurricu-lumevaluation,long-termofachievementofcurriculumvalues,extensionandvarietyofcurriculum.However,someunfavorablefactorsre-straininggreatlyfromitsdevelopmentexistinartseducationoftoday.So,inthebackgroundofpresentreformofthenewcurriculum,howtoresolvethecontradictionsbetweenteachinggoalsandsubjectmatterofthecurriculumrequireseachteachertofollowtheprinciples:under-standingofbasicknowledgeandskills,trainingofaestheticappreciation,developmentofsubject'sfeatureandattentiontoeducationofaes-theticappreciation;insistingontakingtheexperiencegainedatformerunitandpopularizingitinawholearea,introducingmainpointsandcreatingartsfeatures;enablingfineartsfullyplayanimportantroleundertheguidanceofover-alleducationsothatonecanrealizesubjectconstructionandimproveeducationqualitygreatly.Keywords:fineartseducation;curriculumreform;curriculumcharacteristic;teachingprinciple75又较其他学科更庞杂、涉及面更广、操作性更强。
是更耗时耗材的一门学科。
其特点具体表现在:1.课程评价的模糊化:美术学科较之其他一些学科具有对教学效果评价模糊化的特点。
与其他学科相比其目标的达成难于评定和考核。
如“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1]等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就不易评价,学生的情操、审美能力很难用量化的或直观的方式来进行考核,导致教学效果不能直观的显现出来,不易被教学管理者认可和肯定,其学科的作用和重要性常常被教学管理者忽视。
同时课程评价的模糊化也导致对美术教师的教学考核仅从课前准备、教学教案、到课率或参赛学生获奖情况几方面来评定。
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考核具有注重教学输出忽视教学接受、注重教的评价忽视学的评价的特点。
课程评价的模糊性特征,既是美术课程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优势,同时也为美术课程的学科建设提出一些值得思考的课题:如:怎样对教师教育教学质量进行评估、怎样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定、怎样对学生的美术素质进行评价和考核等。
重视这些问题,有利于学校美术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学校各类美术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有利于校园文化的建设。
2.课程价值目标实现的长期性:美术课程是一门陶冶人的审美情操,培养学生审美认知和感受能力的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
人们需要美术,需要“唤醒各种本来睡着的情绪、愿望,使他们再活跃起来......在赏心悦目的关照和情绪中尽情欢乐”[2]无论从人的本性出发还是从社会现实方面考虑,可以说人人都需要美术,都需要去学习美术,都需要懂得美术。
中小学美术教育虽说是一门普及生活美术的学科。
但美术课程始终是一门关于审美活动的课程,在教学中必然涉及审美感知、审美表现、美术语言(形体、明暗、色彩、肌理等)、审美心理等。
这些与美术活动有关的领域,需要相对长期的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学习和培养,才能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才能在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满足学生各年龄段对美术的不同需要,通过教育实现学生“情感、智慧、生理、知觉、社会、美感和创造性”[3]等七个方面成长的目标。
逐步完成美术教育的任务,最终实现美术课程价值。
美术学科本身的丰富性和培养目标的多重化、长期性使美术教育承载着全人教育理念下重要的义务和责任,其教育任务之艰巨可想而知。
3.课程内容的宽阔性与多样性: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占据一定平面和立体空间的艺术。
又称“造型艺术”包括建筑、雕塑、绘画、设计等各门类[4]。
中小学美术教育除涉及到以上各门类外还不同程度地编写了美术欣赏、美术史、书法、篆刻、手工制作、摄影知识等课程,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将美术学科的课程内容归纳为“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欣赏与评述”、“综合与探索”等几个板块。
在每一个板块中都会涉及很多内容。
如在“造型与表现”板块中会涉及到中外绘画、泥雕、泥塑、篆刻等;在“设计与应用”中学生会涉及到包装设计、产品设计各类立体造型等;在“欣赏与评述”中学生会了解到各类美术知识和简略的美术史等。
教学内容庞杂、门类丰富,基本知识、基本技法与技能多样,平均每学期学生都要不同程度地涉及到各类绘画(水粉画、素描、中国画等)、设计(平面设计、立体设计)、制作(纸造型、废弃物造型)、欣赏(中外美术史基本知识)等课程。
七年级上册的课程有:《你、我、他》、《我的故事》、《向日葵》、《傲雪梅花》、《花圃》、《和平鸽》、《灯与光》、《门》[5]等课程内容,涉及人物画、卡通画、色彩知识、水墨画、手工制作、平面设计、立体造型及对摄影知识的介绍等;八年级下册的课程有:《五角星》、《黑白世界》、《方寸之间》、《清晨》、《大提琴》、《使向未来》、《心灵的关爱》、《红屋顶》[5]等课程,涉及到素描、篆刻、泥塑、色彩画、手工制作、欣赏等内容。
丰富多彩的学科内容使学生能在学习中全面地了解美术学科涵盖的领域,开拓学生关注生活的视野,拓展学生思维想象的空间。
毫无疑问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
但如何把庞杂多样的教学内容、目标与任务贯注于每一堂课的教学中,如何在教学设备有限的条件下强化课堂教学的可操作性,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和教学管理者必须深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基于以上认识结合当前课程改革的背景,我认为在九年义务教育中中小学美术教育必须始终坚持和遵循以下原则。
三.中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1.坚持“双基”与审美素质培养并举原则这里的“双基”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简称,在我国的美术教育中历来都把“双基”教育放在首要位置。
著名的美国教育家加登纳在对中美艺术教育进行的比较中指出:“中国艺术教育的重点偏重技巧训练,目的是培养个人高水平的艺术表现能力和审美观念,技巧训练被视为个性和自发性的基础和起点”[6]。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美术评价标准的模糊化导致评价用简单的可量化的直观的知识与技能掌握的程度来衡量,认为掌握了美术知识与技能就学好了美术课。
这种过分注重“双基”的教育观点背离了中小学教育的要求与特点,不符合中小学教学的规律。
这一现象受到了我国教育界广泛的质疑。
新的课程改革针对这一现象指出中小学美术教育需要“淡化学科中心,降低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难度”[1]使教学更好地完成生活美术教育的目标。
在肯定其积极意义的同时,也要看到由此带来的教育观点的混乱,很多美术教师因此完全放弃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法的传授,而过分注重课堂气氛与效果,美术课变成随意、草率的闹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