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外科与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学名词解释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学名词解释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SRS)是一种使用立体定向技术结合放射疗法的非侵入性治疗方法。
它利用三维坐标系统精确定位和定向照射肿瘤,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名词解释
立体定向技术
立体定向技术是通过利用图像引导和定位系统,将超声波、磁共振(MRI)或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影像进行三维重建,进而确定目标区域的准确位置。
放射疗法
放射疗法(Radiation Therapy)是一种利用高能辐射杀灭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治疗方式。
常用的放射疗法包括外部放射治疗和内部放射治疗。
非侵入性治疗方法
非侵入性治疗方法是指在进行治疗时不需要进行手术或穿刺等侵入性操作的一种治疗方式。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属于非侵入性治疗方法,可以减少患者的手术风险和恢复时间。
脑血管畸形放射外科与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进展
【作者简介】何永生(652),男,四川武胜人,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硕士生导师,从事放射外科、立体定向功能神经外科临床与研究工作。
脑血管畸形放射外科与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进展何永生(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四川成都610072)【摘要】 介绍脑血管畸形的放射外科与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主要方法、适应症、疗效与并发症防治的进展与发展趋势。
【关键词】 脑血管畸形;放射外科;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图分类号】R74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6170(2008)022*******Stereotact ic ra d ios urgery and ster eota ctic ra d iothera py for cerebra l a r ter iovenou s ma lfor 2ma tion s H E Yong 2sheng (D epa r t m en t of N eu rol ogy,S i chuan P rovinc ial People ’s H ospital,Chengdu 610072,Chi 2na )【Ab stra ct 】 The advance m ent and trend of the m easure s,i ndi ca ti ons,outco m e and co mp licati on prev enti on rega rding ster 2eotacti c radiosurg e ry and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 for ce rebra l arteriovenous ma lfor ma ti ons are discussed 1【Key wor ds 】 Ce rebra l arteri oven ous ma l for m ati on;St e reot ac tic radi osurge ry ;Ste reotac tic radi othe rapy treat ments 脑动静脉畸形(Cerebral arte riovenous ma lf or m a 2ti on,c AV M )的治疗方法有显微手术治疗、血管内栓塞治疗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ter eotactic r adi osurge r y,SRS )治疗,目前,显微手术治疗仍是c AV M 的主要治疗方法,但部分c AV M 由于体积大或部位特殊(位于脑干、丘脑、基底节、功能区及脑深部),手术操作常难以完整切除,且手术风险大、术后并发症严重。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名词解释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名词解释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SRS)是一种利用高精度放射束传递,以非入侵性方式治疗脑内疾病的方法。
它是通过引导系统将放射束聚焦到异常组织上,从而使正常组织受到最小的辐射损伤。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可以用于治疗良性和恶性脑内病变,如肿瘤、动脉瘤和神经元疾病等。
它被广泛应用于神经外科、放射肿瘤学和神经放射学等领域。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核心原理是利用三维空间定位系统精确测量和定位要治疗的病灶。
基于这些定位数据,医生可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确保放射束准确地照射到病灶上,最大限度地保护正常脑组织。
具体治疗过程包括影像学评估、放射学计划和治疗传递。
影像学评估常常使用磁共振成像(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技术,以获取准确的病灶位置和形状信息。
医生根据这些数据制定治疗计划,确定放射束的大小、形状和方向。
在治疗传递过程中,患者通常需要佩戴特殊的头架或面面罩,以固定头部位置,保证放射束准确照射到病灶上。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具有诸多优点。
它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不需要进行手术切除,因此能够避免传统手术所带来的风险和并发症。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具有较高的精确性和准确性,可以实现亚毫米级的病灶定位和准确照射。
它还可以一次性完成治疗,无需分次治疗,减少了盲区的风险。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不会对正常组织产生显著的副作用,使患者在治疗期间可以正常生活。
然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挑战。
对于一些特殊的病灶和位置,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可能无法实现完全覆盖,需要采用其他治疗方式进行补充。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需要进行严格的评估和选择,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费用较高,并且在一些地区可能无法得到普及。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作为一种高精度、非侵入性的脑内疾病治疗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临床价值。
通过精确的定位和放射传递技术,它可以实现对病灶的精确治疗,最大限度地保护正常脑组织。
【综述】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和立体定向体部放射治疗的原则和应用(节译))
【综述】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和立体定向体部放射治疗的原则和应用(节译))《Hematology/Oncology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杂志2019 年12月刊载[33(6):977-987.]美国Abel S , Lee S ,Ludmir EB , Verma V .撰写的综述《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和立体定向体部放射治疗的原则和应用。
Principles andApplications of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and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 doi:10.1016/j.hoc.2019.08.007.)。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RT)包括对小的颅内(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SRS])和颅外(立体定向体部放射治疗[SBRT])部位进行每次分割高剂量(high dose-per-fraction t)的治疗。
SRS和SBRT有几个共同的基本原则,将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与常规分割放射治疗技术区分开来。
这篇综述描述了SRS/SBRT的历史方面及其定义,并与更现代的语义进行了比较。
讨论了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模式的主要原则,然后概述了所涉及的技术上的考虑。
最后,概述了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临床适应证,并讨论了立体定向治疗在未来肿瘤治疗中的潜在作用。
引言放射肿瘤学的核心目标是在放射治疗(RT)的获益、抗肿瘤作用与放射性毒副作用之间取得平衡。
有鉴于此,放射肿瘤学通过不断寻求以尽可能高的技术精度实施放射治疗来恪守对患者的承诺;这些进展为优化治疗率、改善疾病控制和限制毒副作用提供了机会。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发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一步。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包括对相对较小的体积的靶区进行每次分割高剂量的治疗。
为了安全照射如此高的剂量,必须有高度靶区适形性,必须重视受邻近危及器官的剂量约束。
虽然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并不适用于所有的临床情况(例如,大的肿瘤和附近的关键结构),但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消融潜力已对众多的肿瘤显示出不断增加的临床前和临床关注(increasing preclinical and clinical interest)。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评价标准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评价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SRS)是一种高精度的放射治疗技术,广泛应用于大脑和脊柱肿瘤、畸形、神经系统疾病等领域。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SRS已经成为治疗神经外科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治疗的推广,评价SRS治疗效果的标准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SRS治疗的评价标准,以指导临床实践并提高治疗效果。
一、治疗前评估在进行SRS治疗之前,患者需要接受一系列的评估,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评估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颅脑MRI、CT、PET-CT 等影像学检查结果,肿瘤类型、大小、位置、形态等特征,患者的全身情况、病史、症状等。
还需评估患者的心理素质、术前准备情况等。
二、治疗计划制定治疗计划是SRS治疗的关键环节。
在制定治疗计划时,需要考虑患者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位置、形态、临床症状等因素,以确保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评价治疗计划的标准包括但不限于:合理的剂量分布、辐射穿透深度、保护正常组织器官等。
三、治疗过程在SRS治疗过程中,需要监测患者的生理参数、姿势稳定度、呼吸运动等。
还需确保患者的头部定位准确、姿势正确、辐射剂量适当等。
评价治疗过程的标准包括但不限于:治疗时间、辐射剂量、姿势稳定度等。
四、术后随访术后随访是评价SRS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
在术后随访期间,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症状变化、影像学表现等,以评估治疗效果。
评价术后随访的标准包括但不限于:肿瘤缩小程度、放射性脑炎发生率、生存率等。
以上是关于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评价标准的一些内容。
通过严格遵守评价标准,可以有效提高SRS治疗的效果,并为患者的康复带来更好的希望。
希望本文能够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第二篇示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是一种高精度的放射治疗技术,通过准确的定位和精确的辐射剂量传递,可有效地治疗恶性肿瘤和一些良性肿瘤。
为了保证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对SRT治疗的评价标准至关重要。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学名词解释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学名词解释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学是研究利用放射线治疗疾病的科学领域。
在这个领域,人们通过设计特殊的装置和放射线源,将放射线准确地聚焦在需要治疗的部位上,以治疗疾病。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学涉及到许多名词,下面是其中一些常见的名词解释和相关资料的拓展:
1. 立体定向技术:该技术通过设计特殊的装置和放射线源,将放射线准确地聚焦在需要治疗的部位上。
它需要对放射线进行精确的测量和定向,以确保其能够聚焦在正确的位置上。
2. 放射线源:放射线源是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学中的核心部件。
它通常是由放射线源核、放射线束栅、放射线发射器等组成,用于产生放射线。
放射线源的性能和设计对于治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3. 立体定向装置:立体定向装置是用于控制放射线源的方向和位置的装置。
它通常包括放射线引导系统、放射线定位系统、放射线控制系统等设备,用于帮助患者实施治疗。
4. 治疗计划:治疗计划是用于制定和准备治疗的方案。
它通常包括治疗的目标、治疗方案、治疗参数等,以确保治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5.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是一种利用放射线治疗疾病的技术。
它通过设计特殊的装置和放射线源,将放射线准确地聚焦在需要治疗的部位上,以治疗疾病。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已经在许多疾病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包括癌症、心脏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除了以上名词解释外,还可以查阅相关资料,如《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学》、《放
射治疗学》等书籍,了解该领域的更多知识。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伽玛刀)与普通放疗的区别:
立体定向伽玛射线放射治疗使放射线控制更科学、更精确,更安全,疗程短,疗效好。
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及发展放射治疗在癌症治疗中担负着重要角色。
在我国70%以上恶性肿瘤病人采用过放射治疗,美国约60%,欧洲约45%由于传统放疗疗效依赖于肿瘤组织及周围健康组织对射线的敏感性和修复能力,多年来,放疗工作者都在努力探索较理想的放射治疗技术。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逆向计划调强照射(IMRT),这些放射治疗技术的出现为肿瘤患者带来了福音。
已渐成为癌症放疗的重要治疗方法。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伽玛刀)与普通放疗的区别: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方法简便而安全,在门诊即可完成,易为病人接受。
手术:创伤性大,病人的痛苦大,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还有感染及出血的危险,有些深部病变根本无法手术切除。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与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的概念与区别:共同点:都是利用立体定向技术进行病灶定位,照射靶区的放射治疗技术。
不同点:常规分割放疗与伽玛刀治疗的关系单次大剂量对控制属于早反应组织的肿瘤有利, 伽玛刀大剂量的照射注定只能治疗较小病变,常规分割放疗时,医生可以大胆地做减量全脑照射,残灶留给后续的补充性伽玛刀消灭之。
两者可相辅相成。
头部伽玛刀的组成部分及种类:头部伽玛刀的组成:放射源、准直器、立体定向仪、计算机剂量计划系统及治疗床。
目前全世界仅有两2种头部伽玛刀产品:瑞典医科达(Elekta)公司生产的静态伽玛刀:组成:201个60Co作为放射源。
深圳奥沃国际公司(OUR。
Co.)设计生产的旋转式伽玛刀:组成:30个60Co作为放射源,采用旋转聚焦方式。
旋转式伽玛刀相对静态式伽玛刀治疗后脑水肿相对较轻。
头部伽玛刀治疗:一般不需要住院1、动静脉畸形(包括隐性者)2、转移瘤3、各种良性肿瘤:如听神经瘤、脑膜瘤、颅咽管瘤、三叉神经瘤、松果体瘤、脊索瘤、垂体瘤等。
4、胶质瘤等恶性肿瘤,5、颅内肿瘤总体的适应症,1)肿瘤最大直径<3.0cm,中线结构无移位及颅高压症状尚不明显者;2)鞍区肿瘤没有视神经受压现象者;3)脑干肿瘤在脑干中体积不超过1/4者;4)转移瘤瘤体数不超过3个月,且无严重颅高压症状者;5)颅内肿瘤术后复发,或首发肿瘤因病人高龄、体质虚弱,难以承受手术风险者。
辐射考试放射治疗资料
放射治疗考点1、放射治疗是利用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进行肿瘤临床治疗的方法。
其常用的射线包括γ 射线、X 射线、电子线、质子、重离子等。
考点2、现在的放疗技术主流包括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
考点3、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包括三维适形放疗(3DCRT)、三维适形调强放疗(IMRT)、图像引导放射治疗( IGRT )和容积调强放射治疗(VMAT)。
考点4、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包括X 刀(X-knife)、伽玛刀(γ刀)和射波刀(CyberKnife),X 刀、伽玛刀和射波刀等设备均属于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范畴,其特征是三维、小野、集束、分次、大剂量照射,它要求定位的精度更高和靶区之外剂量衰减的更快。
考点5、在放疗设备类型上,不仅有独占鳌头的电子直线加速器,还有传统的钴-60 治疗机、铱-192 后装治疗机以及更为先进的质子、重离子加速器治疗设备。
考点6、临床上根据对不同剂量的反应,将放射线对肿瘤的敏感性分为:1.放射高度敏感肿瘤:指照射20~40Gy 肿瘤消失,如:淋巴类肿瘤、精原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等;2.放射中度敏感肿瘤:需照射60~65Gy 肿瘤消失,如:大多数鳞癌、脑瘤、乳腺癌等;3.放射低度敏感肿瘤:指照射70Gy 以上肿瘤才消失,如:大多数腺癌,肿瘤的放射敏感性与细胞的分化程度有关,分化程度越高,放射敏感性越低;但一些低(差)分化肿瘤如骨的网状细胞肉瘤、尤文肉瘤、纤维肉瘤腹膜后和腘窝脂肪肉瘤等,仍可考虑放射治疗。
4.放射不敏感(抗拒)的肿瘤:如:纤维肉瘤、骨肉瘤、黑色素瘤等。
考点7、对于现代医院,放射治疗场所一般选址于独立的放疗科小楼,或者大型建筑的地下层。
考点8、对放射治疗而言,控制区通常指的是机房,因为机房是放疗设备安装的场所,也是患者接受射线照射的场所。
监督区通常指的是设备操作间(设备控制间)和辅助机房,是工作人员操作放疗设备和维修维护设备的场所。
立体定向放疗优势是什么
立体定向放疗优势是什么
立体定向放疗(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简称SRS)是一种高精度、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常用于治疗脑部和颈部的肿瘤或其他异常的病变。
与传统的放疗方法相比,立体定向放疗具有以下优势:
1. 高精度定位:立体定向放疗使用三维空间坐标系统,将放疗器械定位到亚毫米的准确度,能够精确瞄准肿瘤或病变部位,最大限度地保护周围正常组织。
2. 高剂量辐射:立体定向放疗使用高能量X射线或伽马射线,可以以很高的剂量辐射照射肿瘤或病变,从而避免周围正常组织的过度辐射,并提高治疗效果。
3. 短时间治疗:与传统放疗相比,立体定向放疗通常只需进行一次或少数几次的治疗,每次治疗时间较短,不需要住院,可快速恢复日常生活。
4. 无创伤:立体定向放疗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不需要进行手术或切口,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和患者的痛苦。
5. 适用范围广:立体定向放疗可用于治疗脑部和颈部的肿瘤、血管畸形、良性瘤和部分神经疾患等,适用范围广泛。
虽然立体定向放疗有许多优势,但也有一些潜在的风险和不适应症。
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根据患者具体的情况和病变性质,结合医生的建议进行综合考虑,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利益最大化。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tereotaxic radio surgery,SRS)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手段,在临床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安全性及有效性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认可,但SRS有其严格的应用指征,只有严格掌握适应证,才能在尽可能降低并发症的前提下发挥最大功效。
SRS是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技术与放射治疗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属于立体定向外科学范畴。
SRS的概念最早于1951年由瑞典神经外科专家Leksll提出,是指利用立体定向技术对颅内靶点进行精确定位,再用单次大剂量放射线集中照射靶组织,使之产生特殊的放射生物学效应而发生局灶性坏死,从而达到类似外科手术的效果。
SRS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临床应用以来,经历了50多年的发展,近10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SRS技术被广泛用于治疗神经外科疾病,并发展为神经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神经外科医生提供了一种成熟、可靠的治疗手段。
与传统的神经外科开颅手术相比,SRS治疗具有无创伤、不出血、不需全麻、治疗时间短、定位精确、对颅内重要功能区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
经国内外大量临床实践证明,SRS对某些颅脑疾病疗效肯定,甚至可以达到超过显微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但采用SRS技术治疗颅内疾病也存在很多不足和需要探讨之处,如不易明确病变性质、治疗后显效缓慢、不能尽快解除占位效应、脑动静脉畸形闭塞缓慢、某些疾病治疗后有发生脑水肿可能等,这些都是我们今后需进一步深入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放射物理学及放射生物学基础SRS的放射物理学及放射生物学知识是相当复杂的,有关这方面的介绍比较少,这里只对临床上经常涉及到的问题简单做一阐述。
1.放射物理学基础要提高肿瘤放射治疗的效果,必须提高其治疗的增益比,即最大限度地将射线集中到病变内,杀死肿瘤细胞,而使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少受或免受不必要的照射,这正是肿瘤放射治疗的目标。
近年来,随着影像诊断与放疗技术的进步,开展了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这在肿瘤放射治疗方面可以说是一大进步,是放射肿瘤治疗学上的一项重要变革。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72Y 男 右肺腺癌
治疗前
治疗后3个月
51
55Y 女 右下肺癌术后化疗后复发 中分化鳞癌 T3N2M0
治疗前
治疗后3个月
52
67Y 男 左肺中分化鳞癌
治疗后2个月
治疗前
53
纵膈肿瘤气管气管受压狭窄支架置入后 伽玛刀治疗后56周
右肺鳞癌治疗前后10周对照
治疗前
治疗后10周
肝癌
腹膜后肿瘤
AVM的血供
AVM伽玛刀治疗后随访
治疗后常见反应为局部再出血及放射性
损伤 闭塞时间多在治疗后1年-3年开始闭塞, 早期主要表现为流空效应的减少,一般 每年复查一次MRI,2-3年以后复查 DSA 一般1年闭塞率70%,2年85%, 3年90%左右
动静脉畸形(AVM)
治疗前
治疗后12个月
17
18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0Y 右肺中分化腺癌术后化疗后 12 脑内多发转移
治疗前
治疗前
治疗后3个月
19
20
垂体瘤
垂体瘤为垂体前叶的肿瘤,99%以
上为良性。 为放射敏感性肿瘤,为伽玛刀治疗 的较好适应症。 生长较慢,正常垂体射线耐受量大。
垂体瘤的伽玛刀治疗
目的 消灭肿瘤,防止复发 减轻周围结构的受压 控制内分泌症状 最大程度的保护正常垂体结构及
头部伽玛刀治疗流程
立体定向框架安装
MRI定位扫描
TPS治疗计划制定
治疗的实施
疗效
疾病
垂体瘤 脑膜瘤 听神经、三叉神经鞘瘤 脑转移瘤 血管畸形 脑胶质瘤 功能性疾病
肿瘤局部控制率(%)
90-100 85 80-95 >95 78-92 74-87 60-80
肿瘤放射物理学-物理师资料-4.6-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Leksell型静态γ-刀适用于头部。
液压系统用来开启和关闭屏蔽门 以及将病人治疗床移进移出准直器头盔 控制台上有两个定时机构 用来控制辐射曝光时间 另外还有红外摄像监视器、对讲机、治疗开关等 安全锁止系统在检出技术故障时会终止仪器运行
旋转式γ-刀 旋转式γ-刀是由中国深圳OUR公司率先研制成功。它在
静态式γ-刀的基础上作了重大改进,设计更为合理。旋转式 γ-刀也只适用于头部。
静态γ-刀由放射源释放组件、准直器头盔、液压系统,病人 治疗床、控制台和治疗计划系统等部分组成
•多个钴源呈半截球形分布在厚金属 防护的中央体内,每个钴源为1.1TBq (30Ci),共计6,000Ci。
放射源释放组件包括: 铸铁半球形屏蔽壳体 装有201个钴60γ辐射源的中心体及屏蔽门等
准直器头盔呈半球形结构,有 201个束道 每一束道均有源衬套组件 钨合金预准直器和准直器 以产生正确的束的角度和直径
测量固定架数据, 用于复位
第二步:进行磁共振或CT扫描
第三步:治疗计划的设计
• 利用固定装置内在标记, • 可进行图像的扭转、位移校正 • 计划评估和确认 • 各项摆位参数的确定 • 摆位图片等
第四步:病人的治疗实施
• 患者平躺在伽玛刀的治疗床上 • 依照原先确定的靶组织坐标,医师们将患者的头部放入
奥沃伽玛刀
X-刀
X-刀是继γ-刀之后于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立体 定向放射外科设备。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
5
5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目的
(1)提高靶区的精确性,提高靶区 剂量,确保靶区内剂量的均匀 分布,从而提高肿瘤局控率。
(2)降低靶区周围正常组织的受照 射剂量,从而降低放疗并发症 的发生率。
.
6
6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简介
SRT与常规放疗比较
❖ 肿瘤的大小是影响控制率的主要因素,对 于较大的肿瘤或放疗不敏感肿瘤实施伽玛 刀剂量分割对提高肿瘤控制率是有益的。
.
43
43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的剂量学特性
一次性大剂量照射
靶区内剂量高
靶区外剂量低
靶周围剂量梯度差大
靶区剂量分布不均匀
.
44
体部伽玛刀治疗 肿瘤区与周边正 常组织区受照射 剂量比较
.
30
听神经瘤
❖ 多起源于前庭神经的许旺氏细胞的良性 肿瘤,多为单侧,少数为双侧。
❖ 多30岁后发病,占颅内肿瘤8-10%.
❖ 主要表现为耳鸣、听力下降或丧失,脑 干及周围神经受压,脑积水等
❖ 手术治疗:疗效较好,局部切除率高,
但术后听力丧失机率达达90%,有70%
术后合并面瘫。 .
31
听神经瘤治疗适应症
目标定位精准且更小 (误差<0.3mm)
单次或大分割
剂量梯度变化大
多重射束在中心交汇
❖其他
不能预防远处新发病灶的出现
放射坏死发生率. 5-10%
7
7
.
8
8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的剂量学
❖有效的固定—基本保证 ❖立体定位技术--高精度的基础 ❖CT或MRI、TPS—精度实施的保证 ❖放射线几何聚焦--高剂量的保障
【综述】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与大分割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在大型脑转移瘤治疗中的明智应用(上)
【综述】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与大分割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在大型脑转移瘤治疗中的明智应用(上)《Cancers (Basel)》杂志 2020 年12月29日在线发表美国、德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加拿大的 TylerGutschenritter, Vyshak A Venur, Stephanie E Combs等十二位专家联合撰写的综述《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与大分割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在大型脑转移瘤治疗中的明智应用。
TheJudicious Use of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andHypofractionated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 in theManagement of Large Brain Metastases 》(doi:10.3390/cancers13010070.)。
简单总结:脑转移瘤是成人脑瘤最常见的原因。
大型脑转移瘤是一种特别困难的临床情况,因为这些肿瘤往往会使患者出现衰弱的症状,而大的肿瘤用常规的单一治疗放疗方案或在手术后更难控制。
大分割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是一种新方法,可以在术后(最常见)、单独(常见)或术前(不常见)提供较高剂量的放射治疗来控制大型肿瘤。
在这里,我们描述了与常规的单一治疗方案相比,对于最大尺寸大于2cm的脑转移瘤,如何在三到五次治疗方案中照射高剂量能够改善肿瘤控制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摘要脑转移瘤是成人最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是癌症患者致死致残率很高的原因之一。
大型脑转移瘤,定义为肿瘤最大尺寸>2厘米,对实施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治疗呈现出独特的临床挑战,患者经常出现神经系统症状,需要迅速的治疗,但也必须平衡手术和放射治疗(也就是指软脑膜病变[LMD]和放射性坏死[RN])的潜在后果。
大分割立体定向放射治疗(HSRT)和术前SRS治疗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技术已经出现,有助于提高局部控制率,并降低这类患者人群通常采用的术后SRS治疗的软脑膜病变和放射性坏死的发生率。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伽玛刀)简介
伽玛刀与放疗相结合方案
腺癌: 单纯伽玛刀治疗,不加放疗,复查发现新的病 灶可再次伽玛刀治疗; 鳞癌: 先行伽玛刀治疗,若为单发病灶,不加放疗, 定期复查,若为多发病灶,再增加全脑放疗40Gy; 小细胞癌: 先行全脑放疗30-40Gy,复查MRI,若有残留, 再加伽玛刀治疗。
男,55岁,非小细胞肺癌 右顶叶转移瘤 两个月复查
女,59岁,脑干占位
治疗六个月后复查
男,62岁,左颞顶叶占位 伽玛刀治疗半年后复查
女,48岁, 右侧丘脑占位
治疗6周后 复查
女,46岁,左侧脑室占位 治疗3个月后复查
男,45岁,三脑室占位
治疗后12个月复查
女,62岁,脑室内占位 治疗4个月后复查
59/F 脊索 瘤术 后 复发 治疗 前
不良反应
晚期放射反应(并发症) 主要是由于局部脑组织的放射性损伤 所致,多数为病理性改变,临床表现为 偏瘫、失语、失听、视力障碍等局灶性 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或垂体功能减退等, 往往不可逆转,关键在于前期预防,治 疗主要为护理康复。
肿瘤容积与肿瘤控制率的统计分析
结论:
不同的处方剂量均能获得较好的肿瘤控制率。 肿瘤控制率主要与组织类型有关,良性脑膜瘤 和不典型型脑膜瘤能够获得满意的疗效,恶性 脑膜瘤疗效尚不理想,总的趋向是在原位或异 位复发。 肿瘤的容积越大,治疗后越容易侵犯周围敏感 组织,疗效越差。
女,44岁,窦旁脑膜瘤术后复发
伽玛刀术前
术后一年半
女,59岁,嗅沟脑膜瘤 治疗前 14个月 25个月
男,68岁,蝶骨嵴脑膜瘤术后复发; 伽玛刀治疗后五年复查
治疗时
男,57岁,鞍旁脑膜瘤 治疗后7个月
治疗后14个月
治疗前
放射治疗的主要技术方法
放射治疗的主要技术方法
放射治疗的技术方法有普通放射治疗、适形放射治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高剂量率后装治疗和立体定向适形调强放射治疗, 另外还有辅助性的热疗。
普通放射治疗采用分次放射治疗方法, 一个疗程如果安排30次治疗,每天一次, 每次治疗时间在2分钟以内, 每周5次, 则需要6周才能完成。
适形放射治疗也采用分次放射治疗方法, 治疗时要使用适形技术, 较普通放射治疗复杂。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技术在下面介绍。
高剂量率后装治疗技术, 主要用于腔内肿瘤的治疗, 如食道癌、宫颈癌和鼻咽癌等, 它是用后装机通过特定的引导管将放射源放到需要治疗的部位, 按照剂量要求, 停留一定的时间后, 再将放射源撤出。
后装治疗可以单独使用, 也可以和其他放射治疗技术联合使用。
立体定向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技术是今年开发出的新技术, 它是在适形放射治疗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一技术的发展代表着放射治疗技术的方向。
热疗实际上不属于放疗, 但是它和放疗有密切的关系, 在此一起介绍。
热疗是用红外线、微波、射颦或药物等方法给人体的局部或全身加温,以提高放疗和化疗的疗效,热疗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简介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简介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或放射外科, 这一概念是1951年由瑞典神经外科医生Leksell提出并最早使之得以实施,是指应用立体定向原理和技术, 对人体内肿瘤(称为靶点)施行精确定位,将窄束放射线聚集于靶点, 一次性给与致死性大剂量放射, 使靶点区域产生局灶性破坏而达到治疗目的学科。
这有一点类似于用透镜聚焦阳光,在一张纸上烤穿一点而又不损坏纸张的其余部份。
由于这种照射区边缘锐利如刀割, 故被称为“刀”。
这一技术的诞生,彻底避免了传统外科手术给病人带来的种种风险和痛苦,是人类医学史上深受医生和病人欢迎的又一最新发明。
它使医生和病人都梦寐以求的“开刀不出血、无创伤、不感染,突破手术禁区”,从神话变成了现实。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和传统的放射治疗有着根本的区别,传统的放射治疗是利用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对放射线的敏感性差异来治疗疾病,而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则采用给予致死性大剂量放射使靶点产生局灶性坏死达到治疗目。
由于采用的射线源不同,从放射物理学角度又分有γ-刀(伽玛刀)、X-刀及离子射线放射外科技术, 以γ-射线为能源的放射外科的称为γ-刀,而以产生X-射线为放射源的被称为X-刀, 此外尚有中子射线刀和离子射线刀等。
起初, 放射外科的伽玛刀和X-刀只能用于治疗脑部疾病, 如脑肿瘤和脑血管畸形, 随着立体定向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改进和完善,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工作范围不断拓宽,现在的X-刀亦可以对颌面、颈部、脊髓和胸、腹腔实质性脏器的一些疾病(肿瘤和血管畸形)实施放射外科治疗。
由于伽玛刀本身的缺点, 如设备成本高, 治疗费用高, 60钴源需要定期更换以保证剂量率不至太低,更换一次60钴源的费用即高达50万美元, 60钴源的放射物理特性方面的局限性,存在放射污染等, 只能治疗头部小肿瘤,目前已有人提出淘汰伽玛刀。
X-刀到目前已得到很大发展, 同时X-刀可以治疗全身各个部位的肿瘤, 已有取代伽玛刀的趋势。
立体定向放疗是什么
立体定向放疗是什么
放疗是一种治疗癌症的方法,但也是副作用最大的治疗手段之一。
有些病人不愿接受化疗,或者相信化疗可以解决所有问题,要求增加或减少化疗次数。
那么,什么是立体定向放疗呢?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是随着伽玛刀的发明和治疗效
果的显著提高而出现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
围绕SRS的概念,不同的医疗设备和新技术相继出现。
上世纪八十年代,学者对医用直线加速器进行改进,增加了立体定向系统和准直器,采用非共面多弧度小野三维集束照射病灶,取得了与伽玛刀类似的治疗效果。
这种经过改进的直线加速器称为X刀(X-knife)。
一般采用分次治疗,在学术界称为立体定向放射治
疗(SRT)。
上世纪九十年代,直线加速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技术、全身伽玛刀
及体部伽玛刀等设备也属于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范畴。
其特征是三维、XXX、集束、分次、大剂量照射。
根据单次剂量的大小和射野集束的程度,SRT目前分为两类。
第一类SRT使用三维、小野、集束、分次、大剂量照射(比常规分次剂量大得多)。
此类治疗一般使用多弧非共面旋转聚焦技术,附加的三极准直器一般都为圆形。
X-刀、全身伽玛刀及体部伽玛刀等属于此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肿瘤控制 消失 坏死缩小 无生长 生长控制(5年体积↑<25%)
畸形闭塞(金标准:DSA) 部分 完全
肿瘤局部控制率 良性 88~94% 恶性 46~82% 转移瘤 89~96%
血管畸形闭塞率 2年闭塞率 >80% 3年闭塞率 >90%
1. 病变边界较清楚,影像学能明确 显示 ;
2. 病变直径: 单次治疗:最大直径<3.5cm,平
均直径<3.0cm 分次治疗:最大直径<4.0cm,平
均直径<3.5cm (深部脑中线、颅底
颅内肿瘤
①. 脑肿瘤:垂体瘤、转移瘤、胶质瘤、脑膜瘤、 听神经瘤、松果体瘤、颅咽管瘤、室管膜瘤、 脉络膜乳头状瘤、血管网织细胞瘤、淋巴瘤、 黑色素瘤、三叉神经鞘瘤、颈静脉球瘤、脊 索瘤及其它各种原发、转移性肿瘤;
6. 明显脑积水、严重脑水肿:如:松果体肿瘤、 脑室肿瘤、多发转移瘤、多形胶质母细胞瘤等 常需相关处理后再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颅切除观念 肿瘤细胞凝固性坏死 胶质瘢痕组织所代替 部分或全部吸收 稳定或控制生长 AVM部分或全部闭塞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不可能取代 传统开颅术
SRS治疗后的内减压术 (1) 靶区是瘢痕组织,出血极少, 边界清楚; (2) 手术以减压为目的; (3) 残留在靶区的组织不会再增 生构成压迫; (4) 立体定向超声雾化抽吸、内 窥镜治疗。
large-sized AVMs deep venous drainage AVM in eloquent brain regions
A recent meta-analysis reports a morbidity of 8.6% and mortality of 3.3% after mostly surgical treatment in a series of 2452 patients.[19] Spetzler-Martin grade of less or equal to 3 2-6.3% & 0-2% Spetzler-Martin grade IV and V 9-39% and 0-9%
Leksell Gamma Knife Statistics
Leksell Gamma Knife Statistics
Leksell Gamma Knife Statistics
一流的立体定向神经外科设备
Masep SRRS Ⅱ型伽玛刀
单次治疗头环
评价优化
放射外科治疗指南
伽玛刀治疗适应证
Persistent neurological deficits related to inadvertent embolization of arteries supplying normal brain tissue or obliteration of the venous outflow leading to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s.
三叉神经痛、难治性癫痫、顽 固性癌痛、
帕金森氏病、腰神经根病变等。
颅外肿瘤 肺部肿瘤、胰腺肿瘤、肝脏肿瘤、 肾脏肿瘤、(颈、胸、腰段)脊
2. 垂体肿瘤:单次治疗须视路无压 迫,结合
手术或分次治疗方可在适当放宽 指证; 3. 后颅窝病变:单次治疗时治疗体 积应略小
于幕上病变(平均直径较幕上病 变缩小
联合放化疗
替莫唑胺 同步放化疗 + SRS/SRT 手术后随访, 放化疗 + SRS/SRT 传统放射治疗后+ SRS/SRT SRS/SRT + 化疗 ++放射治疗
疗效随访评价:
SRS治疗的放射生物学效应是逐渐发生的,不同 随访时期相对各异,客观的疗效评价应从以下两方面 进行:
①影像学显示的病变本身的作用和变化。 即:肿瘤局部控制率,血管畸形闭塞率和
0.5cm),分次治疗亦应注意。
4. 转移瘤:a.应特别强调原发病、其它转移病灶 的处理与全身综合治疗; b.手术、化疗耐受困难或放疗后复发 者可适当放宽治疗指证; c.无法耐受手术与体质好、有条件的 多发病变可适当防宽指证
5. 血管畸形:多主张单次治疗,治疗体积应略小 于肿瘤(平均直径:<3.0cm),但联合血管内栓 塞、手术治疗或分次治疗直径可适当放宽;
Γ刀 头刀 光子刀 质子刀 细胞刀
X刀 体刀 超声刀 中子刀 癫痫刀
X刀、 刀已治疗患者上百万
Leksell Gamma Knife Statistics
Leksell Gamma Knife Statistics
Leksell Gamma Knife Statistics
Leksell Gamma Knife Statistics
The procedure carries an associated risk for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the range of 9-22% and 0-9%, respectively.
No long-term outcome studies are yet available; however, as endovascular techniques continue to improve, complication rates are likely to diminish.
②. 颅底与颅内外沟通肿瘤 ③. 五官肿瘤:眼眶、内耳、硬颚、口咽、鼻咽
及向颅底侵犯的肿瘤; ④. 上颈段肿瘤:上颈段肿瘤; ⑤. 手术、放疗、化疗后残留与复发肿瘤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血管畸形
①. 脑动静脉畸形和海绵状血管瘤等; ②. 颅底、颅内外沟通、五官、上颈段
血管畸形;
③.栓塞、手术后残留、再通血管畸形。
功能神经外科疾病
监测并发症情况
CT (Contrasted)
MRI (TW1)
Mesencephalon AVMs
DSA定位片与复查MRA
23ms after X-Knife
29ms after X-Knife
Surgical outcome risk correlates with score on the Spetzler-Martin sca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