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储能市场测算及储能项目经济性分析

合集下载

储能技术中的经济性和可行性评估

储能技术中的经济性和可行性评估

储能技术中的经济性和可行性评估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储能技术正在成为解决能源转型和可再生能源不稳定性的重要工具。

储能技术的经济性和可行性评估成为了研究和开发人员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着重探讨储能技术的经济性和可行性评估方法,并讨论其对能源领域的应用和前景。

首先,储能技术的经济性评估是评估该技术在实际运营中的成本效益。

该评估通常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储能设备的购买成本、安装成本、运营和维护成本,以及能源存储效率和可用性等。

经济性评估的目标是确定储能技术是否具有足够的经济效益,是否能够在长期运营中实现成本回收,并最终实现盈利。

为了准确评估储能技术的经济性,研究人员通常会使用成本效益分析、财务指标分析和风险管理等方法。

成本效益分析是评估储能技术经济性的核心方法之一。

它是一种将成本与效益进行比较的方法,以确定储能技术的投资回报率。

这种分析方法通常通过建立成本模型和收益模型来计算和比较不同储能技术的总成本和效益。

财务指标分析则包括使用财务指标(如净现值、内部收益率和投资回收期等)来评估储能技术的经济可行性。

同时,风险管理方法也是评估储能技术的经济风险和可行性的重要手段。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识别和管理储能技术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确保项目能够在可控和可预测的范围内运行。

其次,储能技术的可行性评估是评估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和可接受性。

可行性评估通常包括技术可行性、环境可行性和社会可行性等方面的评估。

技术可行性评估主要涉及储能技术的技术成熟度、可靠性和能效等指标。

环境可行性评估则需要考虑储能技术对环境的影响和环境可持续性。

社会可行性评估则关注储能技术对当地社区和人们生活的影响,包括就业机会、社会福利和公众接受度等。

要评估储能技术的可行性,研究人员通常会综合运用多种评估方法,包括技术评估、环境影响评估和社会影响评估等。

技术评估旨在评估储能技术在实际运营中的性能和可靠性,包括能量密度、响应时间、寿命周期等指标。

储能设备项目经济效益分析报告(仅供参考)

储能设备项目经济效益分析报告(仅供参考)

储能设备项目经济效益分析报告目录一、项目基本情况及财务数据 (2)二、收入管理 (2)三、成本费用管理 (5)四、现金流管理 (8)五、利润分配管理 (12)六、资产负债管理 (15)七、偿债能力管理 (18)八、经济效益分析 (21)九、建设投资估算表 (22)十、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23)十一、流动资金估算表 (23)十二、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 (24)十三、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25)十四、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25)十五、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26)声明:本文内容信息来源于公开渠道,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相关领域的建议和依据。

储能设备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受到全球对可再生能源和电力稳定性需求增长的推动。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特别是在锂电池和固态电池方面,储能设备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从电力系统的调频到家庭太阳能储能系统。

政府政策和环保法规的支持进一步刺激了市场增长,使得储能技术在提高电网可靠性和促进能源转型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行业未来的发展将可能集中在提高储能效率、降低成本和增强设备寿命等方面。

一、项目基本情况及财务数据储能设备项目由xx公司建设,位于xx,项目总投资13967.13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0646.21万元,建设期利息304.26万元,流动资金3016.66万元。

项目正常运营年产值24498.22万元,总成本21982.44万元,净利润1886.84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6.26%,财务净现值11024.20万元,回收期4.48年(含建设期12个月)。

二、收入管理在进行盈利能力分析时,收入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

收入管理是指企业在财务报表中对收入数据进行操纵以影响外部用户对公司经营绩效的看法。

合理的收入管理可以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市场形象,但过度收入管理可能导致财务报表不真实反映公司的经营状况,从而影响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判断。

储能项目政策及经济性分析

储能项目政策及经济性分析

储能项目政策及经济性分析摘要:近年来,我国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储能项目政策也有了很大进展。

为加速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中国发布众多储能相关利好政策,储能行业正快速发展。

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储能政策要求,其次探讨了储能政策分析,最后就储能项目造价管控重心及价格趋势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储能政策;电价改革;电力辅助服务引言新能源发电占比逐年递增,进而引发了储能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国内外针对各种类型的储能建设示范工程,陆续出现了各种类型的超大型储能项目,推动了储能技术的发展。

1中国储能政策要求我国为推动储能发展,从储能规划、技术标准等多方面配套了相关政策,这里主要对价格方面尤其是今年以来出台的相关政策进行介绍。

(1)国家层面。

今年以来,在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方面出台了具有突破性的两个价格政策。

抽水蓄能方面:2021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抽水蓄能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发改价格〔2021〕633号),该文件在总结我国抽水蓄能电价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对抽水蓄能电价形成机制进行了科学调整与优化设计,提出了建立以“电量电价+容量电价”的两部制电价体系,电量电价以竞争方式形成,容量电价以政府定价方式核定,缓解了当前抽水蓄能电站成本疏导矛盾。

新型储能方面:2021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出台了《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规〔2021〕1051号),提出要明确新型储能独立市场地位、健全新型储能价格机制和“新能源+储能”激励机制,要基于应用场景分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合理划分新型储能分类,实现分类施策,为后续储能成本疏导在宏观层面上给予方向性指导。

(2)省级层面。

在地方层面,各地政府从电力市场建设、“新能源+储能”配置等方面出台相关政策积极推动储能发展。

在电力市场方面,据统计,我国已有17个省份地区明确指出储能可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市场。

青海、甘肃、湖南等省份明确电池储能参与深度调峰服务,浙江、广东、福建等省份电池储能可参与调频服务。

2023年工商业储能国内盈利渠道及经济性测算分析

2023年工商业储能国内盈利渠道及经济性测算分析

2023年工商业储能国内盈利渠道及经济性测算分析一、项目背景运用场景:在浙江省新建3MW/6MWh用户侧储能项目,升压至10kV接入厂区母线,工厂白天负荷稳定可完全消纳储能放电,且变压器容量满足储能充电需求。

两充两放:考虑工厂休息及设备检修,储能设备每年运行300天,每天两充两放。

第一次在谷时22:00-24:00充电,在次日高峰段9:00-11:00放电;第二次在谷时11:00-13:00充电,在尖峰段19:00-21:00放电。

峰谷价差:2023年3月浙江一般工商业用电为例,尖峰电价1.4085元/kWh,高峰电价1.0463元/kWh,谷时电价0.4266元/kWh。

基本假设:投资成本1.8元/Wh,总投资1080万元,其中银行贷款70%,贷款利率4.65%,DOD90%,充放电效率92%,储能寿命为10年。

二、盈利渠道峰谷套利为主要盈利渠道。

工商业储能盈利渠道有峰谷套利、能量时移、需求管理、需求侧响应、电力现货市场交易、电力辅助服务等,以浙江省工商业储能项目第一年收入为例,峰谷套利收入167.32万元,能量时移收入33.47万元,需求管理收入18万元,需求侧响应收入14.03万元,电力现货市场交易收入14.47万元,电力辅助服务收入33.99万元,其中峰谷套利收入远超其他盈利方式。

此外,工商业储能可作为后备电源使用,但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

经济性可观:在仅考虑峰谷套利收入的情况下,投资浙江省寿命为10年的3MW/6MWh储能系统项目,IRR可达9.36%,银行贷款以70%计算,预计5.47年收回投资成本,具备一定经济性。

三、盈利渠道一:峰谷套利峰谷电价差扩大提供套利空间。

2023年3月电网代购电价格中,23个省区峰谷电价差超过0.7元以上,高于工商业储能用于峰谷套利的盈亏平衡点,其中浙江峰谷价差为全国最高,价格为1.3258元/度,有利于工商业储能峰谷套利。

渠道一:峰谷套利。

工商业用户可以在负荷低谷时,以较便宜的低谷电价对储能电池进行充电,在负荷高峰时,由储能电池向负荷供电,实现峰值负荷的转移,从峰谷电价中获取收益。

储能技术经济性分析与投资回报评估

储能技术经济性分析与投资回报评估

储能技术经济性分析与投资回报评估储能技术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领域之一,它为能源系统的发展和可持续能源的推广提供了关键的解决方案。

其在能源存储、供电调度、电网平衡和电力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为了确保储能技术的经济性和投资回报,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经济性分析和投资回报评估。

一、储能技术的经济性分析储能技术的经济性分析需要考虑多个关键指标,包括成本和效益。

成本方面主要包括设备采购成本、安装成本、运维成本和维护成本等。

而效益方面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储能技术可以帮助提高能源系统的利用效率,降低能源的损耗。

通过将过剩的能源储存起来,在需要的时候释放出来,能够有效平衡能源供需,提高能源利用率。

其次,储能技术可以减少对传统燃煤和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依赖,促进可持续能源的发展和利用。

这对于减少环境污染、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储能技术还可以提供可靠的电力供应和灵活的电网调度。

通过储存电能,可以在能源需求高峰时段释放出来,从而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和电力系统对稳定的需求。

最后,储能技术还可以提升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韧性。

在电力系统面临突发事件或故障时,储能技术可以快速响应,提供短时电力支持,避免电力中断和频率波动。

综上所述,储能技术在经济性方面具备巨大的潜力。

通过降低能源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及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的收益,储能技术可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二、储能技术的投资回报评估了解储能技术的投资回报是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

投资回报评估旨在评估投资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和预测其未来收益。

在储能技术的投资回报评估中,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首先,成本分析是投资回报评估的核心。

我们需要确保所选用的储能技术的总成本(包括设备采购、安装和运维成本)与预期收益相比具备合理性和可行性。

其次,收益分析是投资回报评估的关键指标之一。

我们需要评估储能技术在电力市场中的潜在收益,包括通过电力交易获得的收益、电网调度的收益以及通过参与能源市场等形式获得的收益。

国内储能市场测算及储能项目经济性分析

国内储能市场测算及储能项目经济性分析

国内储能市场测算及储能项目经济性分析一、国内储能市场测算近年来,随着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国内储能市场呈现出井喷式增长的态势。

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2024年国内储能市场规模约为50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到400亿元人民币,增幅达到8倍。

储能市场主要包括储能系统设备的制造、储能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等方面。

制造业是储能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内已经涌现了许多储能设备制造商,如宁德时代、比亚迪等。

此外,随着新能源装机规模的不断扩大,分布式能源储备系统也成为市场的新宠。

此类系统可以将分散的储能设备进行集中管理,显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储能项目的建设和运营也是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电力系统面临着频繁的负荷平衡问题,在高负荷时会造成电力供应不足,在低负荷时会造成过剩电力的浪费。

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储能项目来解决。

储能项目可以将电力储存起来,并在需要时释放出来,实现电力的平衡供应。

目前,我国已经有许多储能项目正在建设和投入运营,如青海、云南等地的大规模储能电站。

储能项目作为一项长期投资,其经济性分析对于投资者来说至关重要。

储能项目的经济性主要取决于建设成本、电池寿命、电站运行效益等因素。

首先是建设成本。

建设成本是储能项目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直接影响项目的投资回报率。

储能项目建设成本主要包括设备购置费用、安装调试费用、土地租赁费用等。

目前,储能设备的价格在逐渐下降,同时国家针对储能项目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支持,如奖励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有助于降低项目的建设成本。

其次是电池寿命。

电池寿命是储能项目的重要指标之一,直接关系到项目的运行成本和投资回报率。

电池寿命主要取决于电池的材料和制造工艺等因素。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池寿命得到了显著提升,目前常见的锂离子电池寿命可达到5000次以上。

最后是电站运行效益。

电站运行效益主要包括储能项目的运行效率和储能设备的运行稳定性。

储能项目的运行效率直接影响电力的存储和释放效率,是衡量项目经济性的关键指标之一、储能设备的运行稳定性主要指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和修复时间等,如果设备故障频繁或修复时间过长,会直接影响项目的经济性。

国内储能市场测算及储能项目经济性分析

国内储能市场测算及储能项目经济性分析

国内储能市场测算及储能项目经济性分析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2016国内储能市场测算及储能项目经济性分析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时间:2016-11-30 10:26:31中国储能网讯:电力虽然是一种商品,但其生产、运输、消费几乎在同一时间完成,故经营上和一般商品也不一样。

电力储存是近百年的难题,影响着电力的商品属性,可以改变能源的使用方式,是未来能源产业发展变革的重要支撑。

2016 年 2 月 29 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工信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 (发改能源[2016]392 号,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多处提及推动储能产业发展,并对储能产业进行了新的定义。

指导意见中提出了集中式和分布式储能应用,赋予了能源更丰富的应用方式。

其中,集中式储能电站主要配套传统电网和新能源发电,实现传统电网的调频、调峰、削峰填谷等功能优化,或者解决新能源间歇性发电限制、并网限电等问题。

实现电网平滑的储能方案示意图应对光伏限电的储能方案示意图对铅炭电池、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钠硫电池、锂离子超级电容进行了比较,未来在储能应用环境下,更关心全周期使用过程中的系统度电成本,其综合了循环寿命和系统成本两个影响因素,就当前指标而言,我们认为:1)铅炭电池最具成本优势,最有可能大规模应用到当前储能市场;2)锂电未来成本下降空间大,也将是主流技术路线;3)液流、钠流电池本身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问题,应用范围有限;4)锂离子超级电容初始投资太大,虽然循环性能很好,但投资回报期很长,一般资金进入;故未来五年仍然以铅炭和锂电路线为主。

主流储能电池性能指标比较随着铅炭储能度电成本的下降,工商业企业用电的削峰填谷应用逐渐具有商业价值,一般情况下,用电尖峰时段约占用电全时段的5%,对应尖峰用电量约占总用电量的 20%,这一部分电量存在储能的商用价值。

储能电池项目投资方案与经济效益分析

储能电池项目投资方案与经济效益分析

储能电池项目投资方案与经济效益分析
一、前言
电池技术是利用化学反应在特定的电解液中放出能量来发电的一种技术,它可以用来储存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是实现可再生能源联网
的关键技术。

存储能源电池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减少供电线路拓扑调整、功率均衡控制、高压备电设备以及系统能效
的损失,节省能源,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应用。

本文主要针对武汉市存储能源电池项目进行投资方案的制定和经济效
益的分析,以期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二、项目投资方案
1.项目投资金额
根据武汉市存储能源电池项目的投资方案计算,项目总投资金额为
20亿元,其中,存储能源设备投资金额为17亿元,设施建设投资金额为1.5亿元,软件系统投资金额为1.5亿元。

企业自筹资金:企业投入部分资金,主要是补充部分项目资金的短缺。

政府融资:政府为项目有关方免税、减税以及发放补贴,减轻企业的
负担;。

中国储能行业发展缓慢原因分析及储能系统成本与经济性测算

中国储能行业发展缓慢原因分析及储能系统成本与经济性测算

中国储能行业发展缓慢原因分析及储能系统成本与经济性测算储能是指将电力能量在一段时间内储存起来,以备以后使用。

它在电力系统中具有稳定电网和提高能源利用率的重要作用。

然而,中国储能行业的发展相对缓慢,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成本问题是导致中国储能行业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储能系统的建设成本较高,特别是对于大规模的储能项目来说,投资规模较大,且储能设备的价格相对较高。

目前,中国的储能技术主要依赖进口,进一步增加了储能系统的成本。

此外,由于储能技术尚未大规模商业化,规模效应较低,与传统电力系统相比,储能系统的经济性仍然有待提高。

其次,政策与法规制定不完善也制约了中国储能行业的发展。

储能技术在能源政策和法规中的地位尚不明确,缺乏相关的支持政策和法规。

例如,尚未出台鼓励储能技术发展的财税政策和市场规则。

此外,储能技术在电力市场中的定价与市场化程度不高,导致储能项目投资回报周期相对较长。

第三,技术和研发创新不足是中国储能行业发展缓慢的另一个原因。

尽管中国在储能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储能技术领域的核心关键技术和装备尚未完全掌握,独立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成为制约储能技术发展的一个瓶颈。

解决中国储能行业发展缓慢问题的关键是提高储能系统的成本和经济性。

在成本方面,可以通过关税减免和补贴等手段降低储能设备的进口成本,同时提高国内储能设备的制造和生产能力,增加规模产能,实现规模效益。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财税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投资储能项目。

在经济性方面,可以优化电力市场规则,完善储能技术的定价机制,推动市场化的竞争,在实际应用中逐步降低储能的技术成本。

同时,加强储能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国内储能技术的自主掌握和创新能力,降低技术引进和转让的成本,提高储能系统的整体竞争力。

综上所述,中国储能行业发展缓慢的原因主要包括成本问题、政策与法规制定不完善和技术研发创新不足。

为了提高储能系统的成本和经济性,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降低储能设备的进口成本、优化电力市场规则、加强储能技术研发和创新等。

当前储能市场和储能经济性分析

当前储能市场和储能经济性分析

第1卷第2期 2012年11月 储 能 科 学 与 技 术 Energy Storag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 ol.1 No.2Nov. 2012特约评述当前储能市场和储能经济性分析金 虹1,衣 进2(1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储能中心,北京 102209;2凯旋创投,北京 100005)摘 要:储能在未来电网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应用中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的应用范围涉及发电、传输、分配乃至终端用户。

本文简要分析并总结了储能市场的经济性,重点阐述了储能应用的主要瓶颈问题——成本。

通过分析与计算,确定了储能产品的目标成本,并且以材料创新及以历史上光伏产业规模效应的经验曲线为参考分析了能够降低储能成本的可行途径。

储能应用市场将为传统能源结构带来根本性的变化,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的福利,它的应用势在必行。

但是,要实现储能的大规模应用还有诸多艰巨的任务与挑战,其中最重要的是要降低储能系统的成本,而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储能市场;储能经济性;规模效应;储能成本分析;均化能源成本;平价上网;电力价值链;成本目标 中图分类号:F 41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4239(2012)02-103-09Market and economic analysis of the energy storage industryJIN Hong 1, YI Jin 2(1 Energy Storage Center ,National Institute of Clean-and-Low-Carbon Energy ,Beijing 102209,China ;2 Keytone Ventures ,Beijing 100005,China )Abstract :Energy storage will play a pivotal role in the next generation power grid and is the key enabler for renewable energy. Its potential applications widely spread within the domain of electricit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and power end user. We briefly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the energy storage market economics in this paper, focusing on the key bottleneck of the energy storage adoption, i.e., cost. The cost target of general energy storage product is identified, and viable cost reduction pathways are thoroughly analyzed, with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PV product as the reference. We concluded that the energy storage market is expecting high growth with high economical and societal value with large challenges, especially in China. The cost reduction remains the critical cornerstone in this challenge.Key words :energy storage market ;energy storage economics ;scale economies effect ;energy storage costanalysis ;levelized cost of energy ;grid parity ;power value chain ;cost target电力储能技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国内储能市场测算及储能项目经济性分析

国内储能市场测算及储能项目经济性分析

国内储能市场测算及储能项目经济性分析引言储能技术是指在能量供应系统中将不需要的电力转换为储能形式,以备以后再利用。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储能技术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国内储能市场进行测算,并对储能项目的经济性进行详细分析。

一、国内储能市场测算1.储能市场发展现状当前,国内储能市场发展迅猛,主要包括电池储能、氢能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等多种技术形式。

电池储能技术在电动汽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而氢能储能和压缩空气储能等技术则在电网储能领域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2.储能市场规模测算据调研数据显示,国内储能市场规模在未来五年内将保持稳步增长。

目前,储能项目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工业园区和新能源基地等区域。

预计到2025年,国内储能装机容量将超过100GWh。

同时,国家政府对储能技术的支持力度也将不断加大。

3.储能市场竞争格局目前,国内储能市场竞争格局较为激烈,主要有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等多种类型。

国内企业在技术研发、项目建设和运营维护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外资企业在技术和市场拓展方面更具实力。

预计未来几年内,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1.成本分析储能项目的成本主要包括设备采购成本、系统设计与安装成本、运维费用等。

其中,设备采购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较大,约占50%以上。

系统设计与安装成本和运维费用占比较小。

2.受益分析储能项目的受益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储能技术实现电力需求削峰填谷,从而降低用电成本;二是提高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减少电力故障损失。

根据实际统计数据,储能项目可为用户节省电费10%-20%,同时减少停电损失50%-80%。

3.投资回报率分析投资回报率是评估储能项目经济性的重要指标。

通常情况下,储能项目的投资回报期为5-10年。

以电池储能项目为例,假设项目总投资为1000万元,每年可节约电费200万元,那么投资回报期为1000/200=5年。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支持,储能项目的投资回报率逐渐提高。

储能电池项目经济效益及投资价值分析

储能电池项目经济效益及投资价值分析
演讲人
储能电池项目经济效益及投资价值分析
01.
项目经济效益
02.
投资价值分析
目录
1
项目经济效益
市场需求
A
储能电池市场增长迅速,未来市场空间巨大
B
储能电池在电力、交通、通信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C
政策支持,推动储能电池市场发展
D
市场需求多样化,为储能电池项目提供更多机会
成本效益
投资成本:包括设备、材料、人工等成本
技术进步:储能电池用场景广泛:储能电池在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谢谢
2
投资价值分析
技术成熟度
电池技术:锂电池、钠硫电池、铅酸电池等
储能技术:压缩空气储能、抽水蓄能、飞轮储能等
02
电池管理系统:电池监控、电池均衡、电池热管理等
储能系统集成:电池组、储能系统、能量管理系统等
04
市场前景
01
储能电池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02
政策支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储能电池产业发展
03
01
收益:包括销售收益、政府补贴等
02
成本效益比:衡量项目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
03
投资回收期:项目投资回收所需的时间
04
盈利能力
03
储能电池项目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竞争压力较小
02
储能电池市场需求增长,市场前景广阔
01
储能电池项目投资回报率较高
04
储能电池项目具有较高的附加值,能够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国内储能市场测算及储能项目经济性分析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时间:2016-11-3010:26:31 中国储能网讯:电力虽然是一种商品,但其生产、运输、消费几乎在同一时间完成,故经营上和一般商品也不一样。

电力储存是近百年的难题,影响着电力的商品属性,可以改变能源的使用方式,是未来能源产业发展变革的重要支撑。

2016年2月29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工信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2016]392号,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多处提及推动储能产业发展,并对储能产业进行了新的定义。

指导意见中提出了集中式和分布式储能应用,赋予了能源更丰富的应用方式。

其中,集中式储能电站主要配套传统电网和新能源发电,实现传统电网的调频、调峰、削峰填谷等功能优化,或者解决新能源间歇性发电限制、并网限电等问题。

实现电网平滑的储能方案示意图
应对光伏限电的储能方案示意图
对铅炭电池、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钠硫电池、锂离子超级电容进行了比较,未来在储能应用环境下,更关心全周期使用过程中的系统度电成本,其综合了循环寿命和系统成本两个影响因素,就当前指标而言,我们认为:1)铅炭电池最具成本优势,最有可能大规模应用到当前
储能市场;2)锂电未来成本下降空间大,也将是主流技术路线;3)液流、钠流电池本身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问题,应用范围有限;4)锂离子超级电容初始投资太大,虽然循环性能很好,但投资回报期很长,一般资金进入;故未来五年仍然以铅炭和锂电路线为主。

主流储能电池性能指标比较
随着铅炭储能度电成本的下降,工商业企业用电的削峰填谷应用逐渐具有商业价值,一般情况下,用电尖峰时段约占用电全时段的5%,对应尖峰用电量约占总用电量的20%,这一部分电量存在储能的商用价值。

特别是部分工商业发达的大型城市,统计了国内大型城市的峰谷电价差,根据目前铅炭储能最低0.5元左右的度电成本,电价差大于0.8元/kWh的地区都有经济性,这些地区对应的2015年用电量合计约为3972.54亿kWh,若其中10%的用电量通过储能来进行削峰填谷,大约需要1.2亿kWh的储能设备(其容量对应日充放电量),若按铅炭储能每kWh约1250元的投资额计算,则对应累计市场规模1500亿元;若按锂电储能每kWh约2000元(考虑未来五年成本有望明显下降)的投资额计算,则对应累计市场规模2400亿元。

部分地区电价差及用电量统计
据统计数据显示,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为用电大省,且电价差大多高于0.8元/kWh,已具备储能经济性,这四大省2015年工业用电量分别为3437.46亿kWh、3873.35亿kWh、2652.53亿
kWh、1132.8亿kWh,合计超过10000亿kWh,若按10%配套储能,将对应约4500亿元规模的铅炭储能市场。

随着电改的推进,售电侧将逐步放开,存在更多的商业化储能市场,且锂电梯次利用在未来也将具有应用前景。

我国风电、光伏消纳困难的“三北”地区,主要为集中式风光电站,储能应用于这一领域主要的作用是调峰调频、平滑出力、跟踪计划出力、辅助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等。

对大型风光电站储能项目情况进行了统计,如表4所示,可以看到,目前锂电、铅酸(铅炭)、全钒液流、超级电容技术路线应用较多。

其中,2011年由财政部、科技部和国家电网共同启动的国家风光储输示范项目可谓是行业的风向标,项目一期工程位于河北省张北县,建设风电100MW、光伏发电40MW、储能20MW,从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国网对储能电池的技术偏好。

国家能源局最新发布的《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中提到,“十三五”期间,风电新增投产79GWh以上,太阳能发电新增投产68GWh以上,即到2020年全国风电装机达到210GWh以上,其中海上风电5GWh左右;太阳能发电装机达到110GWh以上,其中分布式光伏60GWh以上、光热发电5GWh。

预计以风光发电中新增装机量的20%为基数,按10%的功率比例配置储能系统,则储能装机量将达到2.94GW,若每天存放2小时即对应5.88GWh新能源发电储能规模。

另据CNESA发布的《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16》显示,2015年国内化学储能项目(不含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和储热)累计装机规模
105.5MW,以锂离子电池、铅蓄电池、液流电池及超级电容为主,占比分别为66%、15%、13%、6%。

预计未来受益于铅蓄电池(铅炭为主)储能成本优势,其装机量占比将有所提高,如表5所示,参照上述测算的“十三五”期间新能源发电配套储能规模约为5.88GWh,则对应配套储能投资规约255亿元。

新能源发电配套储能市场测算
受益于3G、4G网络建设的刺激因素下,电信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速明显上升,未来在5G建设的带动下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

按一般通信基站的配置要求,后备电源需求大约占总投资的2%~3%,预计“十三五”期间后备电源市场规模有望超过500亿元,一方面通过改造后备电源系统增加其储能功能,盘活存量市场,另一方面通过设计一体化集成方案,开拓新增市场,更大程度地为客户实现节能套利。

国内电信固定资产投资额统计及预测
受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发展,过去8年中国IDC市场复合增长率达到42.3%,如图6所示,预计2015年以后增速都将在30%以上,将明显拉动UPS的需求。

2015年国内UPS销售额为47.6亿元,若“十三五”期间按10%的复合增速,预计UPS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300亿元。

2016~2018年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投入约3.6万亿,其电源设备需求也将有200~300亿元市场规模。

国内数据中心市场规模统计及预测
依据当前全国充电桩建设进度,中性预测,2016年充电桩新增市场规模约78亿元(含充电站基建投入),如表6所示,若以《发展指南》中的“十三五”期间建设目标为准,直流充电桩新增50万个、交流充电桩新增430万个、充电站新增1.2万座,对应投资规模分别为450亿元、344亿元、360亿元,即“十三五”期间新增市场规模约1,154亿元,保守也有1047亿元,对应充电设备中的储能模块市场不到100亿元。

新能源汽车充电市场规模预测
目前最具市场经济性的是传统电网削峰填谷,已经可以实现无补贴的商业化推广,若“十三五”期间在大型工业城市投资储能项目,则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00~2400亿元,此外,未来若在大型工业省份全面推广储能,则市场规模更可观;后备电源及UPS储能也不需要补贴,市场规模约为1000亿元;新能源发电可按一定比例配套储能,市场规模约为255亿元,但尚需补贴;另外,户用储能和充储放一体化充电站等市场规模不到100亿元,且需要补贴才能推广。

综上所述,传统电网削峰填谷将是未来五年最大的储能市场。

我国储能应用商业化前景及“十三五”期间市场规模预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