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简述你对亚当斯密研究方法
亚当斯密分析
亚当斯密分析一时代背景1723年亚当斯密出生在苏格兰法夫郡的寇克卡迪。
当时的英国可是欧洲的先进资本主义国家。
不仅是世界贸易的中心国,尚且是领先其它国家的工业国。
18世纪前期欧陆的法国和的德国,尚停留在幼稚的封建的家内工业,或独立手工业的阶段,仍然以这种方式来支配生产。
但英国却不然,已经走入资本主义初阶段,所谓工厂制手工业已在国内各大都市筑下根柢。
中世的家内工业或独立手工业,工人是分散在各家各户,个人在全体作业过程中不过是一个孤立的劳动者。
工厂制手工业却是许多的工人在一个工厂劳动,在一个资本家的指挥命令下,使用简单的工具,从事分工的作业。
一直到1760年以降发生了产业革命,使用机械的大工业出现为止,在产业革命前英国各国各地所实行的,仍然是这种资本主义前期的工厂制手工业。
这位举世闻名的古典派经济学的巨匠亚当斯密,生于工厂制手工业和机械制大工业的过渡时期。
他的功绩就是把当时零星片断的经济学学说,经过有体系的整理,使之成为一门分门别类独立于哲学的大学问。
二、生平著作《道德情操论》所阐述的主要是伦理道德问题,《国富论》所阐述的主要是经济发展问题,在《道德情操论》中,亚当斯密室把“同情”作为判断核心的,而其作为行为的动机则完全是另一回事。
《国富论》系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的巨著。
《国富论》的目的就是阐明财富的起源及其产生和增长的条件。
《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不仅是亚当斯密进行交替创作、修订再版的两部著作,而且是其整个写作计划和学术思想体系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
三、亚当斯密的主要经济理论1.经济增长理论斯密关于经济增长问题的基本构思:经济增长是一个宏观问题,它表现在社会财富和国民财富的增长上,因此,国民财富的性质和来源必须得到说明。
国民财富的增长决定与两个条件,农业生产率和从事生产劳动的人数,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是分工,从事生产劳动的人数多寡和人口增减有关,更取决于资本的丰歉。
国民财富的增长,在一个封闭的社会里,要受到本国资源和技术条件的限制,通过对外贸易则可以突破这种限制而利用外部条件促进增长,因此研究经济增长问题必然涉及对外贸易问题。
对亚当斯密 李斯特 大卫李嘉图的看法
1.亚当斯密的早期思想是道德情操论。
“道德情操”这一短语,是用来说明人(被设想为在本能上是自私的动物)的令人难以理解的能力,即能判断克制私利的能力。
因此,亚当私密竭力要证明的是:具有利己主义本性的个人﹝主要是追逐利润的资本家﹞是如何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中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为,尤其是自私的感情和行为,从未而建立一个有必要确立行为准则的社会而有规律的活动。
2.李斯特的思想是认为贸易政策应服从国家利益,服从发展生产力的需要服人发展工农业的需要。
不要把“唯利是图”的自由贸易原则作为普遍规律。
每个国家各有其发展的途径与特点,适用于一切国家的经济理性并不存在。
并且把保护贸易作为工业落后国家建成工业先进国家的手段。
3.亚当斯密的后期思想主要是在他的国富论中体现出来。
包括1.分工理论2.价值论3. 货币理论4.分配理论5.资本积累理论6. 赋税理论。
他认为人类有自私利己的天性,因此追求自利并非不道德之事。
倘若放任个人自由竞争,人人在此竞争的环境中,不但会凭着自己理性判断,追求个人最大的利益,同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使社会资源分配达到最佳状态。
4.李嘉图以边沁的功利主义为出发点,建立起了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分配论为中心的理论体系。
继承和发展了亚当·斯密创立的劳动价值理论,并以此作为建立比较优势理论的理论基础。
他认为限制国家的活动范围、减轻税收负担是增长经济的最好办法。
5.我认为,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的价值论和分配理论是最优的,书的重点之一便是自由市场,自由市场表面看似混乱而毫无拘束,实际上却是由一双被称为“看不见的手”所指引,将会引导市场生产出正确的产品数量和种类。
这符合西方自由经济和人类文化生存发展的要求。
李嘉图思想是继承了亚当斯密的理论基础,在其基础上做了相对的改进,但是其改进在一定程度上讲并没有太大的优势。
第一,来自于国际政治的困难。
第二,李嘉图的理论没有考虑到像中国这样的大国的潜在优势。
亚当·斯密问题及其蕴含的经济哲学思想-最新资料
亚当·斯密问题及其蕴含的经济哲学思想一、“亚当?斯密问题”的由来亚当?斯密是18世纪英国伟大的思想家、道德哲学家和经济学家。
是“自然自由体制”即现在所谓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创立者。
斯密的一生著述很多,最主要的、也是他亲自监督出版的只有两部著作,即《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
作为亚当?斯密的代表作品,人性论作为两部著作共同的哲学基础贯穿始终,但是长期以来流行的一种看法是《国富论》奉行的人性论是利己主义,然而《道德情操论》奉行的人性论是利他主义。
这样看来,两部著作的人性论是互相矛盾的,因此产生了著名的“亚当?斯密问题”。
二、“亚当?斯密问题”的内涵(一)亚当?斯密的“经济人”思想正如在《国富论》第一篇第二章《论分工的原由》中有这样一段脍炙人口的话:“我们每天所需的食料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
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
我们不说自己有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利。
”①斯密并没有片面地强调人的自利本性,只是在其经济理论中抽象出了市场经济中行为人的一个侧面,在他的整个理论体系中则丰富了“经济人”这一概念的内涵。
即“经济人”不仅追求个人利益或效用的最大化,而且他还会通过情感的共鸣以及“看不见的手”的引导,将其经济行为与道德价值联系起来,使经济行为具有了道德性。
由此可见,斯密的经济人既是利己的,也是利他的,二者统一于经济活动中。
(二)亚当?斯密的“道德人”思想所谓“道德人”,是亚当?斯密在他的《道德情操论》一书中提出的。
他认为“道德人”即是有利他心的人。
作为一个人,绝不可能仅有自利的一面,必然还会有利他的一面。
没有一个人会是一个仅关心自己的利益而毫无同情心的那般纯粹的人。
在《道德情操论》的开篇第一句话就是“在人的天性中总是有一些根深蒂固的东西。
无论一个人在我们眼中是如何自私,他总是会对别人的命运感兴趣,会去关心别人的幸福;虽然他什么也得不到,只是为别人感到高兴。
论斯密的二重方法及其历史影响
论斯密的二重方法及其历史影响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摘要: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研究者所运用的研究方法不是任意的,而是由研究者的价值立场决定的。
研究者持什么样的价值立场,就会选择与其相适应的研究方法。
亚当,斯密在考察早期资本主义经济矛盾时,其研究方法体现出明显的二重性:一是本质抽象法,二是现象描述法。
这是他所代表的早期资产阶级经济利益与意识的反映。
斯密的二重性的研究方法对后来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的演化与发展有着深远的历史影响,不论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还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都可以从斯密那里找到方法论上的依据与渊源。
关键词:斯密;本质抽象法;现象描述法;历史影响亚当·斯密(1723-1790年)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创建者,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做了第一次系统考察,克服了重商主义和重农学派的片面性,使整个资本主义经济过程得到全面统一的认识,因而在政治经济学史上被后人称为“政治经济学之父”。
但在他的经济学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对同一经济问题存在着两种甚至多种不同的观点,而且各种相互矛盾的理论能够“和平共处”。
这是他的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二重性的体现和结果:一方面,斯密在继承配第归纳法和魁奈演绎法的基础上,形成了初步系统的本质抽象法;另一方面,又从维护当时英国资产阶级利益的需要出发,形成了一套现象描述的方法。
本文试从主义与方法的角度探析斯密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二重方法及其产生原因与历史影响。
一、斯密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二重方法斯密研究政治经济学的二重方法,可以概括为:一是本质抽象法,二是现象描述法。
在对社会经济问题的考察中,斯密一方面继承了配第和魁奈研究方法中的科学因素,克服了他们把归纳法和演绎法割裂的缺陷,形成了初步系统的本质抽象法。
运用本质抽象法,他能够从当时重大的经济问题出发,深入社会生活的内部,分析经济现象的内部结构和联系,从而得出许多超越前人的、有价值的结论。
浅析略论亚当•斯密的经济伦理思想
浅析略论亚当•斯密的经济伦理思想一、引言亚当·斯密被誉为经济学之父,他的著作《国富论》被认为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石。
亚当·斯密的经济伦理思想在现代市场经济十分重要,因为它提供了一个既有道德标准又能促进经济增长的框架。
本文将对亚当·斯密经济伦理思想进行浅析略论。
二、义利观义利观是亚当·斯密思想的基础,他认为人的本性是以自己为中心考虑,但是人也有关注他人利益的趋势。
商人经营业务的追求利润也不违反道德准则,因为商人生产商消费都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商人的利润是社会对其所做出贡献的回报。
三、自由市场理论亚当·斯密认为当政府不干涉自由市场时市场的效率最大化,在自由市场中,买卖双方通过自然价格协商,市场资源最大利用。
市场机制可以对资源进行分配,通过产品定价来决定生产中所需的资源供应。
他认为政府干涉过多会影响市场的效率,导致浪费资源。
四、国际贸易亚当·斯密为国际贸易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他认为不同国家的资源和成本因素不一样,各国应该通过互相交易将各自的优势资源充分利用。
这一理论被称为“绝对优势”,其核心思想是各国专门生产自己擅长的产品,然后与其他国家进行交换。
这样,各国就可以实现贸易的合作共赢。
五、自由职业与教育亚当·斯密认为,人们的能力和技能应该被充分发掘和利用,这需要一个能够让每个人都有平等机会的社会。
他认为这种平等需要通过教育获得,并通过自由职业的机会实现。
六、案例分析1.腾讯和阿里巴巴在中国的崛起亚当·斯密认为在自由市场中,企业可以通过本身的努力获取更多的收益,并带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中国,腾讯和阿里巴巴在市场竞争中的崛起正体现了亚当·斯密的自由市场理论。
2.苹果公司在全球贸易中的成功苹果公司是亚当·斯密“绝对优势”理论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苹果公司利用自己在设计、开发和创新方面的优势生产高价值的产品,然后用这些产品进行跨国贸易,带动世界各地市场的发展。
试论亚当斯密与经济自由主义思想论文.doc
试论亚当·斯密与经济自由主义思想-论文论文关键词:亚当·斯密经济自由主义论文摘要: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鼻祖。
在他的名篇《国富论》中,他论证了人对个人利益的追求是社会财富的根源;经济秩序是由上帝的”看不见的手”来安排的。
在此基础上他倡导自由竞争,反对政府干预经济。
这一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对后世带来深刻影响。
经济自由主义思想是亚当·斯密适应十八世纪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在《国富论》中论证和倡导的一种经济思想和政策主张。
根据这种思想,资本主义经济要想发展,必须鼓励自由竞争,反对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干预。
这种思想在斯密之前的十七、十八世纪初就已经为一些先进的资产阶级思想家提出来了,斯密继承并发展了前人的思想,在理论上充分论证了经济自由主义思想的基本原则一自由放任,并据此原则建立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整体系,从而成为古典经济学之父。
一、人的利己天性是社会财富的根源斯密认为,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追求个人的利益,追求个人利益是人的本能要求,是人的天性,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根本。
在这种追求个人利益的利己要求支配之下,人类形成经济和政治秩序。
他把这种追求个人经济利益的心理,规定为每个人为改善自己境遇而不断进行的恒常的努力,并且认为这种努力只在人类社会才存在,乃是人类的特质,并不见于其他动物。
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经济人”的利己心。
”每个人改善自身境况的一致的、经常的、不断的努力是社会财富、国民财富以及私人财富所赖以产生的重大因素。
这不断的努力,常常强大得足以战胜政府的浪费,足以挽救行政的大错误,使事情日趋改良。
”①,,改良自身状况的愿望……虽然是冷静的、沉着的,但我们从胎里出来一直到死,从没一刻放弃过这愿望。
我们一生到死,对于自身地位,几乎没有一个人会有一刻觉得完全满意,不求进步,不求改良。
”①在斯密看来,社会由个人构成,社会财富也由个人财富构成。
人不能离开社会而独立存在。
亚当斯密的经济学思想与贡献
亚当斯密的经济学思想与贡献亚当·斯密(Adam Smith)是18世纪苏格兰著名的经济学家和哲学家,被广泛称为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
他的著作《国富论》对现代西方经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提出了诸多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为当代经济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对亚当·斯密的经济学思想及其贡献进行探讨。
一、亚当·斯密的经济学思想亚当·斯密通过对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观察,建立了一套自成体系的经济学理论,包括以下几个核心要点。
1. 劳动价值论亚当·斯密认为,劳动是物质财富创生的源泉,是价值的根本来源。
他提出了劳动价值论,认为一个商品的价值应当以生产该商品所需的劳动时间来衡量。
他以此作为基础,通过劳动分工的分析,提出了劳动分工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2. 自由市场与竞争亚当·斯密主张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体制,认为市场的自由竞争可以使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实现经济效率最大化。
他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认为通过个人追求经济利益来达成社会福利最大化。
3. 国际贸易与比较优势斯密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不同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上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应通过国际贸易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他反对国家干预贸易,主张贸易的自由化与开放化。
4. 动机与利益追求亚当·斯密认为人类行为的根本动机是追求个人利益。
他提出了自利动机理论,认为通过每个人按照自己的利益行动,市场经济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推动社会的繁荣和发展。
二、亚当·斯密的贡献亚当·斯密的贡献不仅体现在他的经济学思想上,还表现在以下方面:1. 现代经济学的奠基者《国富论》是经济学史上的经典著作,奠定了现代经济学的基础。
其对劳动价值论、自由市场、资源配置、利益追求等问题的独特见解,为后来经济学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参考和研究方法。
2. 劳动分工的提出者亚当·斯密对劳动分工的分析,对于工业化和产业发展的理解具有深远的影响。
对亚当斯密经济的看法
对亚当斯密经济的看法亚当斯密经济学是由苏格兰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所创立的一种经济学理论体系。
亚当斯密被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他的著作《国富论》被视为经济学的经典之作。
亚当斯密经济学主要关注市场经济和自由放任的原则,提出了劳动价值论、自由贸易理论、分工理论等重要观点,并对经济发展、国家财富和社会利益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是他经济学理论的核心之一。
他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的数量决定的,劳动越多,商品的价值越高。
这一观点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商品价格形成的原因,并对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提供了解释。
亚当斯密强调了自由贸易的重要性。
他认为自由贸易能够增加国家的财富,并使每个国家都能从中受益。
他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即每个国家应该专门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然后通过贸易来获取其他商品。
这一理论为国际贸易提供了理论基础,并对贸易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也是他经济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认为分工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并带来经济增长。
他以针对针的制造过程为例,说明了分工的好处。
他指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亚当斯密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对市场经济的分析。
他认为市场经济能够自我调节,通过供求关系来决定商品价格和资源配置。
他提出了无形之手理论,即市场机制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活动,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这一观点对后来的经济学家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市场经济理论的重要基石。
然而,亚当斯密的经济学理论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他的劳动价值论在解释商品价格形成时,并不能完全解释所有情况。
在现实中,商品的价格往往受到供求关系、市场竞争和市场力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另外,亚当斯密对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能力过于理想化,忽视了市场失灵的可能性,以及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
总的来说,亚当斯密经济学是一种具有重要影响的经济学理论体系。
他的劳动价值论、自由贸易理论、分工理论和市场经济分析等观点为后来的经济学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方向和理论基础。
亚当斯密 个人主义方法论
亚当斯密个人主义方法论摘要:一、亚当·斯密的个人主义方法论简介二、个人主义方法论的核心观点三、个人主义方法论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四、个人主义方法论对社会学的启示五、亚当·斯密的贡献与影响正文:亚当·斯密(Adam Smith)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著作《国富论》为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提出了个人主义方法论,该方法论强调个人行为和动机在解释社会现象中的重要性。
个人主义方法论的核心观点是,社会现象可以通过分析个体行为来理解。
亚当·斯密认为,人类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一种“无形的手”效应,即个体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会促进整个社会的繁荣。
这一观点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经济学中,个人主义方法论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市场经济的分析。
斯密认为,市场经济体制中,个体追求利益的行为会推动市场竞争,进而促进资源配置的优化。
这一观点如今已成为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之一。
个人主义方法论对社会学也产生了重要启示。
许多社会学家开始关注个体行为在塑造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中的作用。
例如,马克斯·韦伯在研究资本主义起源时,强调了新教伦理对个体行为的影响;而埃米尔·涂尔干则从个体心理角度探讨了社会团结的形成。
亚当·斯密的个人主义方法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不仅经济学领域,许多其他社会科学领域也受到了这一方法论的熏陶。
如今,个人主义方法论已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它为我们理解社会现象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总之,亚当·斯密的个人主义方法论强调了个体行为在社会现象解释中的重要性。
这一方法论不仅为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还对其他社会科学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亚当斯密的经济学思想
亚当斯密的经济学思想亚当斯密(Adam Smith)是18世纪苏格兰著名经济学家,他的经济学思想对于当代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亚当斯密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包括劳动分工、市场经济、价格理论等,这些理论为经济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对亚当斯密的经济学思想进行细致的探讨。
一、劳动分工亚当斯密在他的著作《国富论》中提出了劳动分工的理论。
他认为,劳动分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发展。
亚当斯密用“大工厂”和“飞梭”来形容劳动分工所带来的效益。
通过将生产过程划分为多个简单的步骤,并让不同的人分别负责不同步骤,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亚当斯密举了一个制造针头的例子:一个人要从头开始制作一根针,可能需要花费很长时间,但如果将制作过程分成多个步骤,每个人专注于其中一个步骤,那么针的制作时间将大大减少。
这种劳动分工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个人效率,还可以推动整个经济的增长。
二、市场经济亚当斯密主张自由市场经济,认为市场的自由竞争能够调节经济活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他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理论,即市场经济中,人们为了追求自身利益,通过互相交换商品和服务,最终会使整个社会达到最优状态。
亚当斯密强调市场的竞争机制可以自动调节供求关系,从而保持价格的合理水平。
他认为,政府不应干预市场经济,而应该让市场的自由力量来调节经济活动。
三、价格理论亚当斯密对价格的形成和决定提出了一套理论体系。
他认为,价格取决于商品的供求关系。
当市场上某种商品供应过剩时,价格会下降,从而刺激需求增加,使价格回归到平衡;相反,当市场上某种商品供应不足时,价格会上涨,从而减少需求,使价格回归到平衡。
亚当斯密还提出了劳动价值论,认为价格取决于商品制造过程中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他认为,劳动是经济价值的源泉,而价格反映了商品所包含的劳动价值。
四、社会公正和财富分配虽然亚当斯密被认为是市场经济的支持者,但他同样关注社会公正和财富分配的问题。
亚当斯密认为,财富的合理分配应该有助于社会的发展和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
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亚当·斯密是苏格兰经济学家和哲学家,被广泛认为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在《国富论》一书中,阐述了关于市场经济、劳动分工和自由贸易的重要理论,对经济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亚当·斯密的主要经济思想,并分析其对现代经济学产生的重要影响。
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主要包括劳动分工、自由市场和自由贸易三个方面。
首先,劳动分工是亚当·斯密经济思想的核心之一。
他通过研究人们从事不同劳动的方式和效率,提出了分工可以提高生产力的观点。
斯密认为,通过将生产过程划分为更小、更专业化的任务,可以使工人更加熟练和高效,从而提高整体生产效率。
他以制钉工厂为例,指出了分工对生产效率的显著提升。
这一理论对现代工业革命的兴起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也为后来的管理学和生产组织理论奠定了基础。
其次,亚当·斯密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
他主张政府不应该对市场过度干预,而是应该让市场按照自身的规律自由运行。
斯密认为,市场供求关系的自由调节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经济的自动调节。
他提出的“看不见的手”理论,即市场自主调节的机制,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经济学中。
这一理论强调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认为市场自由和竞争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
最后,亚当·斯密主张自由贸易。
他认为贸易的自由与开放能够带来经济繁荣和国家财富的增长。
斯密反对重商主义的保护主义政策,主张以比较优势为基础进行国际贸易。
他认为,通过自由贸易,不同国家能够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实现互利共赢。
这一思想对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和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合作。
综上所述,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对现代经济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的劳动分工理论、自由市场观点和自由贸易主张,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
亚当·斯密的思想不仅在其所处的时代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现代经济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仍然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亚当斯密的利己主义理论
亚当斯密的利己主义理论亚当斯密(Adam Smith)是18世纪苏格兰的一位经济学家和哲学家,被公认为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利己主义理论对于经济学和道德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亚当斯密的利己主义理论展开讨论,分析其核心观点以及对经济学和社会伦理的启示。
亚当斯密的利己主义理论强调个体的自利动机是经济活动的根本驱动力。
他认为,人们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会自然而然地促进社会的福祉和繁荣。
这一理论的核心观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亚当斯密认为市场机制是实现资源配置的最有效手段。
他主张个人应该追求自身利益,在市场竞争中自由交换商品和劳动,通过供求关系形成价格信号来指导资源的配置。
他认为市场自由能够使产出最大化,从而提高整体社会福利。
其次,亚当斯密关注劳动分工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
他认为,通过劳动分工,个人可以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提高生产效率。
亚当斯密以针厂为例,详细描述了劳动分工如何提高生产力和商品质量,并且将此概念推广到整个经济领域。
此外,亚当斯密对市场竞争和公共利益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思考。
他认为,竞争可以激发创新和效率提升,推动经济的发展。
然而,他也指出市场竞争可能导致垄断和滥用市场力量,损害公众利益。
因此,他主张政府应该通过维持竞争环境和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保护公共利益。
亚当斯密的利己主义理论不仅对经济学有着深刻的影响,也给人们的道德哲学提供了启示。
他认为,个人的自利行为并不是道德上的错误,而是通过追求自身利益来实现整体社会福利的机制之一。
他主张人们应该按照道义规范行事,但也承认在市场经济下,个人的利益追求是可接受的。
亚当斯密的利己主义理论在经济学和社会伦理领域产生了广泛的争议。
一些学者认为,纯粹的利己主义过于强调个体行为的自利动机,忽视了道德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另一些学者则认为,亚当斯密的理论将个体和整体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较好地解释了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
总的来说,亚当斯密的利己主义理论对经济学和社会伦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亚当斯密学习法
亚当斯密学习法
亚当斯密学习法是一种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学习和记忆的方法,它被称为“亚当斯密学习”,也被称为“自然学习法”、“逻辑学习法”、“学习记忆法”和“发现学习法”。
这是一种类似于瑞士儿童记忆法或有声文件记忆法的被称为“自然学习法”的学习方法,它借助良好的分析、联想、归纳、综合和概括等技巧来帮助人们记住和学习。
亚当斯密学习法的精髓在于分析和概括,通过分析和概括可以把一堆的知识归纳为非常简洁的概念,从而帮助人们记忆;另一方面,它也鼓励人们联想,而联想可以帮助人们把知识和信息抽象为概念,从而更好地记住。
例如,一个学习了一本书的人可以把书中包含的内容概括为几个主要概念,从而加深他对整本书的理解。
使用亚当斯密学习法,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思考,把知识详细理解,以及把这些知识连接起来、建立模型、把它们归纳到概念中。
学习的过程更像是一个探索过程,而不是一句口头禅。
学习亚当斯密学习法的过程中,首先要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要有耐心、勤奋,能把知识沉淀下来,把它们联系到一起,建立正确的模型,才能把所学的东西真正记住,有效地学习。
,学习过程中要把每一个知识点分解,把它们进行归类,找到它们之间的关联,将它们归纳成概念,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三,学习的过程中,要多多实践,多思考,加强记忆,回顾所学的内容,以及在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四,要抓住重点,重视关键点,把重点和关键点记住。
亚当斯密学习法是一种被广泛使用来帮助人们更好地学习和记
忆的方法,它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有效地学习,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节省大量时间。
最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更加积极地学习和探索,以更好地把知识和信息记住。
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
---《国富论》,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P13-
14
个人利己主义是斯密整个经济研究的出发点和中心。 利己主义-交换-分工-货币-价格和价值
从利己主义出发构建理论体系
利己主义+理性=经济人 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自由放任
从利己主义构建政策体系
㈡方法论-研究方法的二重性
内在的方法:抽象分析,研究经济现象内在联系; 外在的方法:经验主义方法,对经济现象的描述。 二重方法与二重任务:研究和揭示本质 揭示和描述现象 “斯密的著作是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演绎法与归 纳法的一种独一无二的混合。”
四、斯密的社会观和方法论
㈠社会观-利己主义
利己是人的根本属性。 人们之间需要相互帮助,不是出于利他主义,而是出于 利己主义。(孟德维尔)
人类几乎随时随地都需要同胞的协助,要想仅仅依 靠他人的恩惠,那是一定不行的。他如果能够刺激他 们的利己心,使有利于他,并告诉他们,给他做事, 是对他们有利的,他要达到目的就容易得多了。不论 是谁,如果他要与旁人作买卖,他首先就要这样提议。 请给我以我所要的东西吧,同时,你也可以获得你所 要的东西:这句话是交易的通义。我们所需要的相互 帮助,大部分是依照这个方法取得的。我们每天所需 的食料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或烙面师的恩 惠,而是出自他们自利的打算。
关于亚当· 斯密与课堂笔记
熊彼特在《经济分析史》中说亚当· 斯密是个谨慎而心胸 狭隘的人,他不允许学生记课堂笔记。 斯密去世后报刊上的死者传略说:斯密总怕自己的思想 被剽窃,只要看到学生记笔记,就马上加以制止,并说“我 讨厌笔记潦草的人”。 一是防止自己的思想被盗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二是防止自己的思想被曲 解。 1755年,斯密在经济学会上发表演讲,声称自己是经济 自由主义的发明人,“以真诚和激愤的语调”对自己的权利 受到侵害表示不满。因为当时有人在著作中引用了“他”的 经济自由主义而没有注明出处并感谢。-[英]约翰· 雷:《亚 当· 斯密传》,商务印书馆,1998,P56-60
浅析亚当斯密
浅谈亚当·斯密现代经济学的起源主要是围绕生于18世纪苏格兰的亚当·斯密(1723~1790)。
他被公认为现代经济学之父。
在他之前,根本就没有“经济学”这么一说。
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在13年内就再版五次,斯密本人也名声远播。
一·时代背景亚当·斯密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
他于1723年出生在苏格兰的克科底,青年时就读于牛津大学。
当时的英国可以说是欧洲的先进资本主义国家。
不仅是世界贸易的中心国,尚且是领先其它国家的工业国。
中世纪的家内工业或独立手工业,工人是分散在各家各户,个人在全体作业过程中不过是一个孤立的劳动者。
工厂制手工业却是许多的工人在一个工厂劳动,在一个资本家的指挥命令下,使用简单的工具,从事分工的作业。
一直到1760年以后发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使用机械的大工业出现为止,在产业革命前英国各国各地所实行的,仍然是这种资本主义前期的工厂制手工业。
这位举世闻名的古典派经济学的巨匠亚当斯密,生当工厂制手工业和机械制大工业的过渡时期。
他的功绩就是把当时零星片断的经济学学说,经过有体系的整理,使之成为一门分门别类独立于哲学的大学问。
二·生平著作一、道德情操论(1759)在亚当·斯密生活的那个时代,“道德情操”这一短语,是用来说明人的令人难以理解的能力,即能判断克制私利的能力。
因此,亚当·斯密竭力要证明的是:具有利己主义本性的个人是如何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中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为,尤其是自私的感情和行为,从未而建立一个有必要确立行为准则的社会而有规律的活动。
二、国富论1776)作为一个经济原动力的利己心,同时也是一个经济交换的基础。
要从别人那里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必须给别人以他所需要的东西。
于是,就有分工、有交换、有价值、有货币等等现象产生。
人们在利己心的支配下做各种劳动,从而构成了私人财富和社会财富的源泉。
将利己心看作人的本性,将经济活动看作利己心作用的结果,实际上反映了一切经济现象是客观的,都受某种自然规律的支配。
国富论读书笔记——亚当斯密研究方法探究
经验归纳法 (作为辅助和补充) 斯密的历史厚重感是经济学 家中的典范,对于世界各国的经济 史,他都有着自己清晰的思路。斯 密结合历史归纳出了一些经验,从 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历史与逻辑相 统一,与马克思的研究方法颇为相 似。 经验归纳法作为《国富论》研 究方法的辅助和补充,与抽象演绎 法结合后,《国富论》即充满了逻 辑思辨色彩,又富有历史底蕴。在 经济史中,得到了关于经济发展的 宝贵经验。
200803003 物流0801班 陈佳惠
哲学 背景
重要 理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研究 方法
府会 之 由 是 自 是中 下 与 自 由 在, , 人 然 是 一人 人 在 赋 人 致受 只 社 予 与 赞政 受 会 人 生 同府 自 中 的 俱 之的 然 的 权 来 下管 法 自 利 的 建治 的 由 。 和 立, 管 , 对 不 的这 治 天 比 可 。样 ; 赋 天 放 的在自赋弃 政社由自的 ,
抽象演绎法 (主要方法) 斯密的抽象演绎法在《国富论》 的研究方法中占主要作用。例如 如斯密的价值理论体系,他采用 抽象演绎法,即不是简单地回答 “什么是价值”,而是从价值出 发,以抽象的价值理论为主线, 逐渐演绎分析价值的具体存在形 式;通过对价值-收入问题的深入 展开,揭示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 系和分配关系,从而建立起一个 完整的价值理论体系。李嘉图继 承了这一特点,并达到了极致, 也影响了马克思的今后政治经济 学中研究。
克的 为 想 了 认思 自 , 自 为想 由 后 由 天的 哲 来 放 赋形 学 由 任 另 成的洛或外 起理克自在 到论在由 一对哲禀世 定斯学赋纪 的密中的由 作自巴经配 用由其济第 。放发学提 洛任展思出 17
之 重 要 理 论
贯穿于《国富论》的三个重大原理是牛顿式宇宙的运行良好的机 制,天赋自由和政府不足以及依靠实际上的观察。《国富论》是 斯密的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演绎法与归纳法的一种混合。斯密 的理性主义是他能够以少数几个最重要的原则为基础构建一个伟 大的思想体系;而贯穿于整个著作的经验主义则使他的思想非常 现实,正是这种解释现实的思想使他的著作极具有说服力,抽象 一点说正是他的经验主义使他能够为每个一般化的思想找到大量 恰当的和有说服力的例子。斯密《国富论》的中心思想是揭示促 进和阻碍财富增长的原因的因素,进而系统的论证经济自由的思 想。共分为5卷,论述的内容依次是:分工和分配,资本,经济发 展,经济学史和公共财政。前两卷突出强调了最重要的一些主题, 诸如分工,价值理论,价格,工资,利润,以及利息。
亚当斯密的研究方法
亚当斯密的研究方法亚当·斯密那可是经济学界的大拿呢!他的研究方法可有趣啦。
亚当·斯密特别擅长观察。
就像个好奇的小侦探一样,他到处看周围的世界。
他观察那些小作坊里的工匠干活,看他们怎么分工合作的。
比如说,做一个小物件,这个工人负责这部分,那个工人负责那部分,大家各司其职,效率就特别高。
他就从这种日常的小场景里发现了大道理,这就是他著名的分工理论的来源呀。
他没有坐在屋子里瞎想,而是真真切切地去看人们的生产生活,这种观察特别接地气。
他还特别爱用归纳法。
啥叫归纳法呢?就是把好多好多小的事情或者现象归拢到一块儿,然后总结出一个普遍的规律。
就像他看到很多的商业活动,商人在市场里买进卖出,不同地方的物价有高有低。
他就把这些零零散散的商业现象归纳起来,然后得出关于市场运行的一些规律。
这就好像我们收集各种各样的小珠子,然后把它们串成一条漂亮的项链一样。
而且呀,亚当·斯密在研究的时候,还带着一种对人的同情和理解呢。
他不是把人当成那种只会赚钱的机器,而是看到人在经济活动中的各种情感和需求。
比如说,他知道人们都想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这种愿望推动着人们去劳动、去交换。
他这种研究方法就很有人情味,不是那种干巴巴的只讲数字和理论。
他的研究也不是孤立的。
他会把经济现象和社会的其他方面联系起来。
经济可不是独立存在的呀,它和社会的道德、政治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就像我们的生活一样,各个部分都是相互关联的。
他研究经济的时候,会考虑到社会的大环境,考虑到人们的风俗习惯对经济的影响。
这就使得他的理论不是那种飘在天上的东西,而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亚当·斯密的研究方法就像是一个多面手,从观察日常到归纳总结,从理解人的情感需求到联系社会的各个方面,他的这些方法让他得出了那些影响深远的经济学理论,到现在都还在指导着我们呢。
亚当斯密财政学观点
亚当斯密财政学观点亚当斯密(Adam Smith)是18世纪著名的经济学家和哲学家,他的“财政学观点”是现代经济学的基础之一。
他曾写下经典之作《国富论》,探讨了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和原则。
以下将围绕亚当斯密的财政学观点展开分析。
第一步骤:财政政策的目标亚当斯密认为,财政政策应该旨在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在他的眼中,经济增长需要市场的无干扰运作,政府在其中的职责就是创造一个稳定和透明的市场环境,并不断提高社会的生产力。
同时,政府也应该保障基本的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等。
第二步骤:税收和财政支出亚当斯密认为,税收和财政支出是财政政策的两个最重要组成部分。
他主张政府应该实施相对较低的税率,鼓励企业和个人的生产和消费,同时提高政府收入。
此外,政府的财政支出应该基于理性的考虑,目的是为了确保公共服务的提供,而不是单纯的满足政治官僚制度的需要。
第三步骤: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在货币政策方面,亚当斯密认为货币应该是自由市场的产物,而不是由政府或任何其他集团控制的商品。
他主张政府应该尽可能地避免操纵货币市场,保持汇率的稳定,从而增强企业和个人在交易中的信心。
与此同时,政府应该实施合理的金融管控政策,例如将资金追溯到经济学最基础的来源。
最后,亚当斯密的财政政策理论是现代经济学不可或缺的基础。
在当今全球化的市场中,政府的角色与他所描绘的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角色已然不同了。
然而,亚当斯密的思想依旧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告诉我们财政政策的最终目标应该是人民的福祉和经济的增长,政府应该在此基础上制定财政政策。
亚当斯密问题
论国富论与道德情操论中的一致性摘要自从《道德情操论》与《国富论》面世以来,关于两本书的思想体系是否具有连贯性与一致性的争论一直持续至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亚当斯密问题”。
它不仅关乎着对亚当斯密整体思想体系的把握,也关乎着经济学与伦理学两个学科之间的联系与未来的发展。
本文试图通过对“亚当斯密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找出两本著作之间的一致性,进而用亚当斯密的原话来解决“亚当斯密问题”关键字道德情操论国富论亚当斯密问题利己道德哲学一,亚当斯密生平介绍亚当斯密于1723年出生于苏格兰的卡柯尔迪,那里发达的工场手工业和外贸使得斯密从小就对苏格兰社会有了一个朦胧的认识。
在斯密14岁的时候,他以出色的成绩进入了格拉斯哥大学学习。
在格拉斯哥大学中,著名的道德哲学教授哈奇森以渊博学识与高尚人格给斯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也对斯密后来的思想以及学术体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751年至1764年,亚当斯密被格拉斯哥大学选为逻辑学和道德哲学教授,这段时光被他喻为他“一生中最有用和最幸福”的时期。
这个时期也是他学术思想体系形成和体现的重要时期,他的两本传世之作——《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均是在这段时期中完成的。
在随后的日子里,斯密不断对两本著作进行修订,以补充新的内容和修改错误的内容。
直到1790年斯密与世长辞之前,他一共修订了《国富论》四次,《道德情操论》六次。
可见他对这两本书的重视,他的学术思想精髓也都体现在这两本书之中。
二,对《道德情操论》以及《国富论》的思想概述《道德情操论》是一部全面剖析人类情感的经典之作,尽管它是十八世纪的作品,但是直到今天它仍然具有极大的学术研究价值。
亚当斯密写这本书时正值苏格兰启蒙运动轰轰烈烈的开展之时,当时由于工业革命的到来,社会进入转型期,出现了大量的社会问题,而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也对行为感到迷茫,这本书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该书体现了亚当斯密的伦理学思想,并且为《国富论》以及斯密的整个学术体系都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简述你对亚当斯密研究方法“二重性”的看法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与《道德情操论》两大著作竟是这般充满了冲突。
就如同多数阅读者所看到的一样,亚当斯密当然了解同时对营生者高论《国富论》的利己(自利),又循循善诱贵族认同《道德情操论》的利他(同情)两个观点,多么像是自掌嘴巴的丑者。
所以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一书迟至他逝世后才由友人代为刊印面世,更何况亚当斯密的遗愿是火化《道德情操论》!!这让我们了解到当我们阅读《道德情操论》时,势必要时时面对几个基本的意识问题:第一、有别于《国富论》的利己,《道德情操论》所阐述的核心概念「同情」是什么?「同情」又如何在人与人间发生关系?第二、所谓的「同情」如何成为一种「持平的旁观者」?第三、以「同情」为基础的「持平的旁观者」是什么?他实际的作用为何?
在第一篇的第一章中,亚当斯密在首段便这样描述到:「人的天赋中总是明显地存在着这样一些本性,这些本性使他关心别人的命运,把别人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事情…. 这种本性就是怜悯或同情,就是当我们看到或逼真地想象到他人的不幸遭遇时所产生的感情。
」
在讨论到诗歌鉴赏时亚当斯密所持的观点也是如此「诗歌的优美是一种有关精细鉴赏力的问题。
一个年轻的初学者几乎不可能确定自己的诗歌是否优美,因此,再也没有什么比得到朋友和公众的好评更能使他喜气洋洋;再也没有时么比相反的评价更能使他深感羞辱…. 」。
这促使他悲观地发现一种令人失望的状况,那便是〈第一卷第三篇第三章〉的章节说明所说的「人们往往钦佩富人和大人物,轻视或怠慢穷人和小人物」。
我们似乎可以就此推论,在未受「道德限制」当我们要获得他人同情时,所表现的行为似乎往往都是炫耀性质的,亚当斯密个人也认为这是道德情操的败坏。
从「同情」发展到「公正的旁观者」,是《道德情操论》一书最重要的逻辑转换。
「累积原则」,认为同情、不同情已经不仅仅只是人际关系中的和谐或冲突感,而是成为具社会仲裁性质的奖励和惩罚了。
在第一个问题中,我们了解到亚当斯密以互动原则,说明人的同情所带来的愉悦;在第二个问题中,亚当斯密则利用累积原则,将人类的同情「经验」推展到社会仲裁(也就是「公正的旁观者」)的「理性」。
我们不妨利用下面的图示来说明:
互动原则:同情的产生→认同的愉悦感、不认同的排斥感。
累积原则:由个人经验累积成人类经验,因为人的天赋保证,使得经验成为理性。
互动原则+累积原则=「公正的旁观者」
「公正的旁观者」保证了社会(人类总和)的价值观(对何种行为感到愉悦,对何种行为感到排斥),于是「公正的旁观者」反向制约个人的行为。
有时忽略甚至鄙视这一切,并且他在对自己一举一动的全部合宜性有充分把握之前,绝不会轻易地这样做。
在这种场合,他的自我赞同无须由别人的赞同来证实。
这种自我赞同,如果不是他唯一的,至
少也是他主要的目的,即他能够或者应当追求的目的。
对这个目的喜爱就是对美德的喜爱。
……亚当斯密说的:「它是理性、道义、良心、心中的那个居民、内心的那个人、判断我们行为的伟大的法官和仲裁人。
」强迫着人们尽管在自利的状况下,还能维持公利的要求。
道德上的赞同与不赞同的情感,是以人类天性中最强烈和最充沛的感情为基础的;虽然他们有可能发生一些偏差,但不可能完全被歪曲。
当人类的共有经验或情感转变时,也会重新塑造出新的理性标准和「公正的旁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