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合集下载

第一讲 绝对优势理论

第一讲  绝对优势理论

第一讲绝对优势理论一、背景亚当·斯密 (Adam Smith,1723—1790)是西方古典经济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也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是倡导自由贸易的带头人。

亚当·斯密花了将近10年的时间,于1776年写出了一部奠定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简称《国富论》(The Wealth of Nations )。

在这部著作中,斯密第一次把经济科学所有主要领域的知识归结成一个统一和完整的体系,而贯穿这一体系的基本思想就是自由的市场经济思想。

1776年正是英国资本主义的成长时期,英国手工制造业正在开始向大工业过渡,英国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残余的封建制度和流行一时的重商主义的限制政策的束缚。

处在青年时期的英国资产阶段,为了清除它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正迫切要求一个自由的经济学说体系为它鸣锣开道。

《国富论》就是在这个历史时期,负有这样的阶级历史任务而问世的,此书出版以后,不但对于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直接产生了重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没有任何其他一部资产阶级的经济著作曾产生那么广泛的影响,有些资产阶级学者把它奉为至宝。

可是,历史很快就把它的局限性和缺点错误显示出来。

在这部书出版后将近一百年左右的19世纪七八十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已开始逐渐由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从此,亚当·斯密强调的自由而又自然的体制已经失灵了,再往后不到半个世纪时间,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登上了历史舞台,被斯密所强调的资本主义的永恒性就遭到彻底否定。

二、主要内容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通过对国家和家庭进行对比来描述国际贸易的必要性。

他认为,既然每个家庭都认为只生产一部分它自己需要的产品而用那些它能出售的产品来购买其他产品是合算的,同样的道理应该适用于每个国家。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每国都按照绝对有利的条件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进行交换,则对所有国家都是有利的。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

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驱动力:贸易条件:指一国出口某种商品价格与该国进口该商品价格的比值。

提供曲线:又称相互需求曲线,表示在各种不同的贸易条件下,一国为换取一定数量的进口商品而愿意提供的出口商品数量的各种可能组合。

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

H-O理论:1.要素禀赋决定贸易模式的定理 2.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3.关于生产要素增长对一国贸易和生产模式影响的理论4.关于国际贸易一国收入分配影响的理论。

H-O定理:各国要素禀赋的差异是各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基本原因和决定因素。

H-O-S定理(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在要素禀赋理论的假设条件下,国际贸易将使各国同质要素的相对价格和绝对优势趋于一致。

里昂惕夫之谜:进口替代产品生产的资本密集程度大约比美国出口生产的资本密集程度高出30%。

为什么在现实中H-O-S定理不能实现?1.贸易中有两个国家,生产两种商品,使用两种生产要素 2.两个国家在生产中使用相同的技术3.在两个国家,一种商品都是劳动密集的,另一种都是资本密集的4.在两个国家,两种商品的生产都是规模报酬不变的 5.两国在生产中均为不完全分工6.两国需求偏好相同,即两国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和位置完全相同7.在两个国家,两种商品市场与两种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8.在一国内,生产要素可以完全自由流动,但在国家间,生产要素完全不能流动9.没有运输成本、没有关税或影响国际自由贸易的其他贸易壁垒10.两国自愿都得到充分利用,即两国的生产都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进行,而不会在生产可能性曲线内进行。

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

3、理论的主要内容:
3.1贸易的分析基础 生产技术上的相对差异 →相对劳动生产率不同→相 对生产成本和相对价格不同→贸易可能发生 比较优势具体而言,某种商品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可 以用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对生产成本、相对价格、机 会成本四种方法来确定。
设甲国在A产品上的产量为Q1,所要求的劳动投入为L1;
CIC1
小麦 240 贸易后的均衡状态(E2) 150单位布,120单位小麦 150单位布,120单位小麦 进口120单位小麦 出口150单位布 CIC2
O
120
180
贸易前的均衡状态(E1) 生产组合 消费组合 贸易 福利水平 100单位布,120单位小麦 100单位布,120单位小麦 没有 CIC1
6.2理论局限性
①李嘉图把比较优势思想建立在一系列较为简单的假设前提上。 他简单地把动态的经济世界抽象成静止的世界,因而得出的参加 贸易各国所获得的利益都是短期利益,没有说明这种利益是否符 合一国的长远利益。 ②比较优势思想并未完全揭示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它认为国 际贸易中比较利益产生的原因在于国内、国际 市场中有着不同的交换比率,这个观点并非错误的,但试图用这 一观点来完全解释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却是不妥的。 ③比较优势思想无法解释国际贸易的一些实际情况。按照其思想, 比较利益越大则发生贸易的可能性越大,即国际贸易最有可能出 现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而实际上国际贸易主要在发达 国家之间展开。 ④它只注意到了国际贸易能够使贸易国的整体福利水平得以提高, 却忽视了国际贸易对国内收入分配的影响。事实上国际贸易会造 成一些人获利,而另一些人受损。这也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原因。
美国分工前和分工交换后的市场均衡
CIC1
O
小麦
120 贸易前的均衡状态 240 贸易后的均衡状态 150单位布,120单位小麦 150单位布,120单位小麦 进口150单位布 出口120单位小麦 CIC2

第二节绝对优势理论

第二节绝对优势理论

英国的经济学家亚 当· 斯密在其1776年出 版的
《国民财富的性 质和原因的研究》
一书中,提出了绝对优 势理论
Adam Smith (1723-1790)
国际分工 + 自由贸易政策 = 社会财富总量增加
一、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假设 (见书14页)
1)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并且只生产两种商品, 即2×2模型; 2)生产过程中只投入一种生产要素——劳动; 3)劳动的边际收益不变,生产是在单位成本不 变的情况下进行的,即机会成本不变; 4)运输费用和其它交易费用为零; 5)劳动在一国国内可以自由流动,但在国与国 之间不能流动;
• 2.绝对优势理论的局限性。
如果一个国家 没有绝对优势 怎么办
?
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bsolute advantage theory
“裁缝不想自己制作鞋子,而向鞋匠购 买…….如果每一个私人家庭的行为是理性的, 那么整个国家的行为就很难是荒唐的。如果 一个国家能以比我们低的成本提供商品,那 么我们最好用自己有优势的商品同他们交 换。 ” —— 亚当.斯密,1776
绝对优势可间接地由生产成本来衡量:如果一国生产 某种产品所需的单位劳动比别国生产同样产品所需的 单位劳动要少,该国就具有生产这种产品的绝对优势, 反之则具有劣势。
国际贸易 价格差异 成本差异
? 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
三、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 (二)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观点
绝对优势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
三、数学分析 (一)绝对优势理论的简单数学模型 (见书15页)
(二)绝对优势理论的图形解释 (见书16页)
劳动生 产率
பைடு நூலகம்
什 么 是 绝 对 优 势 ?
生产成本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 (2)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 (2)

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一.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古典贸易理论的基垫于《国富论》中,斯密抨击了重商主义思想,首次提出了自由贸易理论和绝对优势理论,阐述了国际分工的原因,方式及效果。

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产生于各国之间生产商品的技术水平的绝对差别,也就是劳动生产率的差别,贸易是建立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的,参加贸易的国家都可以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

1.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假设假设的设置是为了论证理论,而且不能影响理论的说明,一般而言,这些假设撤除的过程,就是理论逐步接近实际的过程。

(1)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并且只生产两种产品;生产过程中只投入一种生产要素——劳动力;劳动力是同质的(指一国的一单位劳动力与另一单位的劳动力总是相同的);即2*2*1模型(2)要素在国内可以自由流动,在国与国之间不能流动(3)无贸易障碍,商品可以在各国之间自由移动(4)当经济资源或生产要素从一个部门转向另一个部门时,其机会成本不变(5)两国的经济资源都被充分利用,意味着,当经济资源从一个部门转向另一个部门时,其中一个部门资源的流入就是另外一个部门资源的流出。

(6)规模收益不变(7)商品和劳动量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8)在两个国家之间,商品流出的价值和商品流入的价值相等(9)没有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成本2.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两国间的贸易基于绝对优势,也就是建立于一国相对于另一国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有更高的效率,也就是各国之间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别。

每个国家由于先天或后天的条件不同,都会在某一种商品的生产上有绝对优势,如果每一个国家都把自己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都集中到自己拥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的生产上来,然后通过国际贸易,用自己产品的一部分去交换自己所需要的其他商品,则各国资源都能被最为有效地利用,且每一个国家都能从中获利。

国际分工前两国劳动投入和产出从表中可以看出,美国在生产小麦上想对于英国来说有绝对优势,英国在生产布上想对于美国来说有绝对优势,根据绝对优势理论,英国把全部生产要素都用于生产布,而美国应把全部生产要素用于生产小麦,产出的变化如下:假定英国用200单位布与美国120单位小麦进行交换,交换的结果如下可见,国际贸易可以使参加贸易的国家都获得利益,这种利益的基础是参加方充分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或劳动生产率优势,将全部生产资源都投在本国有技术优势的产品生产上。

亚当斯密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观点

亚当斯密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观点

亚当斯密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观点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Absolute Advantage Theory)是一种以贸易角度涵盖企业、政府及社会等领域经济活动的重要概念。

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一个国家或独立的企业在任
何特定时期都拥有在某些商业项目上的绝对优势,这种优势或者是投入资本、劳动力或商
品运输费用更少,或者是生产效率更高,或者是可生产的劳动效率更高。

亚当·斯密(Adam Smith)认为,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具备交易活动的良好条件,能够以更
少的成本生产出更多的产品,由此节省资源,从而更大程度地提高收入。

因此,有绝对优势的国家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同时促进经济的发展。

他认为,只有在每个一个国家有绝对优势时,贸易才能发挥效用,让参与者最大限度地受益。

换言之,无论国家如何利用资源、劳动力等因素,有绝对优势的国家都是进行有价值的国际贸易的必要前提。

同时,绝对优势国家也有助于贸易的技术进步。

因此,加强经济研究,以使更多的国家拥有绝对优势,以实现更好的国际贸易,是一个重要而又有实际意义的任务。

所以总之,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的核心是国家只有在拥有更少的资本和劳动力成本
并产生更多的产品时,才有可能拥有有价值的国际贸易,这也将推动经济发展。

绝对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又称绝对成本说(Theory of Absolute Cost)、地域分工说(Theory of Territorial Division of Labor)。

该理论将一国内部不同职业之间、不同工种之间的分工原则推演到各国之间的分工,从而形成其国际分工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是最早的主张自由贸易的理论,由英国古典经济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创立。

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主要阐明了如下内容:(1)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民财富。

斯密认为,交换是出于利己心并为达到利己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是人类的一种天然倾向。

人类的交换倾向产生分工,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巨大进步是分工的结果。

他以制针业为例说明其观点。

根据斯密所举的例子,分工前,一个粗工每天至多能制造20枚针;分工后,平均每人每天可制造4800枚针,每个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几百倍。

由此可见,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民财富。

(2)分工的原则是成本的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

斯密进而分析到,分工既然可以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那么每个人专门从事他最有优势的产品的生产,然后彼此交换,则对每个人都是有利的。

即分工的原则是成本的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

他以家庭之间的分工为例说明了这个道理。

他说,如果一件东西购买所花费用比在家内生产的少,就应该去购买而不要在家内生产,这是每一个精明的家长都知道的格言。

裁缝不为自己做鞋子,鞋匠不为自己裁衣服,农场主既不打算自己做鞋子,也不打算缝衣服。

他们都认识到,应当把他们的全部精力集中用于比邻人有利地位的职业,用自己的产品去交换其他物品,会比自己生产一切物品得到更多的利益。

(3)国际分工是各种形式分工中的最高阶段,在国际分工基础上开展国际贸易,对各国都会产生良好效果。

斯密由家庭推及国家,论证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必要性。

他认为,适用于一国内部不同个人或家庭之间的分工原则,也适用于各国之间。

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

美国分工前和分工交换后的市场均衡
CIC2 200 PPF1
150
E2
100 E1 CIC1
O
120
240
对美国而言:小麦(用布来表示)的相对价格为(200/240)/1=0.83 布(用小麦来表示)的相对价格为:(240/200)/1=1.2
小麦

300 PPF2
美国分工前和分工交换后的市场均衡
CIC2 200 PPF1
市场中有着不同的交换比率,这个观点并非错误的,但试图用这 一观点来完全解释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却是不妥的。
③比较优势思想无法解释国际贸易的一些实际情况。按照其思想, 比较利益越大则发生贸易的可能性越大,即国际贸易最有可能出 现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而实际上国际贸易主要在发达 国家之间展开。
④它只注意到了国际贸易能够使贸易国的整体福利水平得以提高, 却忽视了国际贸易对国内收入分配的影响。事实上国际贸易会造 成一些人获利,而另一些人受损。这也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原因。
PPF1
E2 150
E1
CIC2
100
CIC1
O
120 180
240
对中国而言: 小麦(用布来表示)的相对价格为(300/180)/1=1.67 布(用小麦来表示)的相对价格为:(180/300)/1=0.6
小麦

300 PPF2
中国分工前和分工交换后的市场均衡
PPF1
E2 150
E1
CIC2
100
O
生产组合 消费组合
贸易
福利水平
CIC1
120 180
240
贸易前的均衡状态(E1) 100单位布,120单位小麦 100单位布,120单位小麦

绝对优势理论名词解释

绝对优势理论名词解释

绝对优势理论名词解释绝对优势理论是一种经济学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18世纪提出。

该理论主要描述了在国际贸易中,不同国家可以通过利用各自的绝对优势来提高经济效益。

绝对优势是指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上的效率比其他国家要高。

亚当·斯密认为,不同国家之间的劳动生产力差异是导致绝对优势的主要原因。

例如,某国家的劳动力在生产农产品方面效率更高,而另一个国家的劳动力在生产工业产品方面更高效。

这意味着每个国家应该专注于生产自己擅长的产品,并通过贸易来获得其他国家生产的商品。

绝对优势理论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贸易分工来提高国家整体的经济效益。

通过专门化生产和贸易,每个国家可以专注于自己的优势领域,生产更多的产品,并以更低的成本获得其他国家的产品。

这样可以提高国家的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带来更高的经济增长和福利。

绝对优势理论对国际贸易的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国际贸易中,每个国家根据其绝对优势选择专门化生产,然后通过贸易交换获取其他国家生产的商品。

这种专业化和交换的方式,使每个国家都能从贸易中获益,增加国家整体福利。

尽管绝对优势理论在描述国际贸易中的优势和收益方面非常有价值,但它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该理论基于劳动生产力的差异,没有考虑到其他生产要素的差异,如技术、资本和自然资源。

此外,绝对优势理论也没有考虑到贸易壁垒和政府干预等因素对贸易模式的影响。

绝对优势理论的应用是贸易政策制定和国际贸易谈判中的重要参考。

基于绝对优势理论,国家可以通过专门化生产和贸易来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

同时,国家也可以利用该理论来指导贸易政策和协定的制定,以实现合理的贸易分工和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又称绝对成本说、地域分工说。

该理论将一国内部不同职业之间、不同工种之间的分工原则推演到各国之间的分工,从而形成其国际分工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是最早的主张自由贸易的理论,由英国古典经济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创立。

他在其《国富论》中最早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指各国在生产同样产品时,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所导致的各国之间生产优势的不同,因此各国专门生产本国劳动生产率较高的产品。

其主要内容是:(1)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民财富;(2)分工的原则是成本的绝对优势;(3)国际分工是各种形式分工中的最高阶段,在国际分工基础上开展国际贸易,对各国都会产生良好效果;(4)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

绝对优势理论正确的方面,是指出了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巨大意义。

各国之间根据各自的优势进行分工,通过国际贸易使各国都能得利。

其错误主要表现在,认为交换引起分工,而交换又是人类本性所决定的。

事实上,交换以分工为前提,在历史上分工早于交换。

同时,交换也不是人类本性的产物,而是社会生产方式和分工发展的结果。

比较优势理论最早由英国古典经济学派的另一著名代表人物大卫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其赋税原理》中提出,是用国与国之间生产同一产品相对劳动生产率优势解释国际贸易原因的理论,它是绝对优势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亚当斯密的观点是建立在绝对生产成本差异的基础之上的,即一国应当有一种产品的成本绝对地低于他国,而另一种产品的成本绝对地高于他国,这样才能够开展国际贸易。

所以,他的理论不能解释为何一国两种产品的成本都绝对地高于或低于他国时,仍然会有国际贸易发生的现象。

对此,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给出了回答。

李嘉图认为,虽然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劣势地位,但只要两者的不利程度有所不同,相比之下总有一种商品的劣势少一些,即具有相对优势。

如果一国利用这种相对优势进行专业化分工,然后用其产品进行国际交换,贸易双方同样能从交换中获得利益。

绝对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中的一大经典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他的经济学巨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国富论》)中首次提出。

绝对优势理论强调生产者在生产某种商品上拥有绝对优势时,在国际贸易中可以实现互利互惠的贸易。

在绝对优势理论中,亚当·斯密指出,当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上的生产成本比另一个国家低时,该国就具有生产该商品的绝对优势。

根据绝对优势理论,国家应该专门生产并出口其拥有绝对优势的商品,同时从其他国家进口其无法生产的商品,从而实现贸易的互利互惠。

绝对优势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国际贸易应该基于各自拥有的绝对优势进行特化生产,以实现资源的最优利用和国际贸易的扩大。

亚当·斯密认为,通过充分利用各国的绝对优势,可以实现商品的生产效率最大化,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

然而,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绝对优势理论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一些经济学家指出,在实际国际贸易中,生产者可能会存在相对优势而非绝对优势,导致绝对优势理论在某些情况下难以完全适用。

同时,随着科技和生产力的持续提升,比较优势理论等新型理论也逐渐兴起,挑战着传统的绝对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作为国际贸易理论中的一个经典观点,对国际贸易的理解和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尽管受到了一些批评,但绝对优势理论仍然被广泛认可并应用于国际贸易实践中。

在全球化背景下,寻求实现国际贸易的互惠互利仍然是各国共同的努力方向,绝对优势理论也将持续发挥其作用。

绝对优势理论的提出,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同时也为国际贸易的实践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在未来的国际贸易中,绝对优势理论将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促进各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Adam Smith)是古典政治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他的著作《国富论》中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

这一理论为国际贸易提供了新的理论解释,并指导着现代国际贸易的实践。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认为,不同国家之间应该根据各自的资源优势,专注生产和出口自己最擅长的产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来换取其他国家所需的产品。

他认为,这样可以最大化各国的福利,提高整体的生产效率和国际贸易的盈利。

具体而言,绝对优势理论指出,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上都不如另一个国家效率高,但仍然存在着互相交换的基础。

他给出的例子是,即使英国在纺织品产业上比葡萄牙和法国的效率都高,但英国仍然能从这些国家进口葡萄酒和丝绸,因为这些国家在这些产业上有其独特的资源和技能优势。

根据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主张国家应该专注于他们最擅长的产业,并通过出口这些产品来实现经济增长。

这样,经济资源得以最优化配置,生产效率和国民福利得以提升。

同时,通过国际贸易,国家还可以获得其他产品和技术,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

绝对优势理论的贡献不仅在于解释国际贸易的原因,也为贸易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亚当斯密反对重商主义的政策,认为政府应该放宽贸易限制,鼓励自由贸易。

他主张通过市场机制来决定资源的配置和价格,而不是政府的干预。

自由贸易可以增加消费者的选择,降低商品价格,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然而,绝对优势理论也存在一些争议。

首先,它基于假设国际贸易仅取决于不同国家的生产力差异,忽略了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国内需求和市场因素。

其次,绝对优势理论忽略了产业之间的关联性和互动性,以及技术进步和垄断力量对贸易的影响。

最后,绝对优势理论没有考虑到资源的相对稀缺性和环境效益,导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环境问题。

尽管如此,绝对优势理论仍然是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为我们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提供了基础,也为今天的国际贸易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理论介绍

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理论介绍
优点: 绝对优势理论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 之上的,是从一个新的视角来研究国际 贸易产生的原因,对社会经济现象的研 究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揭示了国 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能使资源得到更有 效的利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规律, 并第一次论证了贸易是互利和双赢的。
缺点: 绝对优势理论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它 不能解释国际贸易的全部,只能解释国 际贸易的一种特殊情形。
分工后中美两国的劳动力投入产 出
表5
小麦 布
劳动力投入
产出量
劳动力投入
产出量
美国
20
240
0
0
中国
0
0
60
300
从表中可看出,两国的总产出有所增加, 世界币的产量增加到了300单位,小麦不 变,还是240单位。如果假定美国以120 单位小麦和中国150单位布交换,交换 后两国布的消费量都增加了50单位,小 麦不变。如表6.
PPF2
美国分工前和分工后的市场均衡
200 133 100 CIC1 PPF1
CIC2
0
120
240
480
小麦
贸易前后英国和美国的生产、消费、贸易 和福利对比
英国
贸易前 生产组合 100单位布,120单位小麦 贸易后 400单位布,0单位小麦
消费组合
100单位布,120单位小麦
200单位布,240单位小麦
劳动投入 量L1 美国
产出量 Q1
相对生产 劳动投入 成本 量L2
产出量 Q2
相对生产 成本
10
20
0.25
10
100
0.5
中国
40
120
4
20
100
2

亚当斯密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观点

亚当斯密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观点

亚当斯密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观点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古典学派主要奠基人之一,他第一次把经济科学主要领域的知识归结成一个统一和完整的体系,他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

1776年发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The Wealth of Nation),整体贯穿着他的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思想,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是实现自由放任原则的主要内容。

亚当斯密认为,人类有一种天然的倾向,就是交换。

交换是出于利己心并为达到利己的目的而进行的活动。

人们为了追求私利,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会给整个社会带来利益,而且往往比存心为社会谋利益的效果好得多。

人类的交换倾向产生分工。

分工包括社会分工与国际分工,其中,国际分工(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的劳动分工,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

国际分工或由于自然条件差异产生,或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科学技术、生产力)而发生。

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因为国际商品交换的背后,隐藏着各国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分工。

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原因1.分工能提高劳动的熟练程度2.分工节省与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时间(能专注其事)3.分工有利于发明创造和改进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社会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例子制针1:4800分工前,一个粗工每天至多能制造20枚针;分工后,平均每人每天可制造4800枚针,每个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几百倍。

由此可见,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民财富。

因此,亚当认为应当把自己全部精力集中用于比邻人有利地位的职业(人尽其才),用自己的产品去交换其他物品,会比自己生产一切物品得到更多的利益。

故裁缝不必亲自做鞋,鞋匠不必亲自做衣。

分工前同样、同量产品,显然英国生产毛呢效率高,葡国酒的生产效率高;人尽其才地进行分工后,两国的总投入不变(190人),但英国总产出(此时全部都是毛呢)(2.7>2)和葡国总产出(此时全部都是酒)(2.375>2 )增加了,表明劳动生产率提高了。

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理论

·
主要内容: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 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劳动 生产率的绝对差异。即便一 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的生产方 面都具有绝对优势,另一个 国家在两种产品的生产方面 都具有绝对劣势,只要两国 之间存在着劳动生产率的相 对差异,就会出现生产成本 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异,从 而使两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 有比较优势,使互利的国际 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
Absolute/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ory
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理论
Absolute Advantage Theory ——Adam Smith
绝对优势理论,又 称绝对成本说,是最早 的主张自由贸易的理论。 英国古典经济学派主要 代表人物亚当· 斯密创立。
基本内容: 在某一种类商品的生 产上,一个国家在劳动生 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 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 绝对低于另一国家,若两 国家都从事自己占有超过 它国绝对优势商品的生产, 继而进行换,那么双方都 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的 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 以获得分工的好处。
分工前
分工后
小麦

小麦

法国的劳动投入
100
100
100+100=200
英国的劳动投入
150
50
50+150=200
总产量
2单位
2单位
2单位
4单位
法国在小麦的生产方面比英国有绝对优势,英国在布的生产方 面比法国有绝对优势。如果两国按照绝对优势分工,法国将原来生 产布的100单位劳动转移到小麦的生产上,共可生产2单位小麦;英 国将原来生产的小麦的150单位劳动转移到布的生产上,共可生产4 单位布。两国分工的结果是,用相同的劳动投入,比分工前多生产 了2单位布。这2单位布通过交换,在两国间进行分配,对两国都有 利。

比较优势论和绝对优势论

比较优势论和绝对优势论

亚当斯密:绝对优势论1.代表:亚当斯密国际分工理论自由贸易的创始人提出:绝对优势论=绝对成本论=绝对利益论2.观点:人尽其才——特长——物尽其用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先天后天条件是分工的基础生产绝对优势产品亚当斯密认为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民财富,而人类上通有无,相互交易的天然倾向,引起的交换,从而产生分工。

认为分工基础是各自的先天(自然,气候,土壤,环境)后天(人为的掌握特殊的技术)的优势,每个国家应该按各自的优势分工,然后交换各自的商品,从而使各国的资源都达到有效的利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物质财富,使各国从贸易中获取利益。

认为一个国家的自然优势于人为优势总体是体现为成本优势,也就是该国在商品成本低于其他国家,各国应集中力量生产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本国不具绝对优势的外国产品3.例证(1)假设与问题:A假设:1.条件a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英国,葡萄牙,自然条件技术不一样b两个国家只生产两种商品c生产要素抽象为一种劳动力,只能在国内流动,不能在国际流动。

2.成本:英生产一单位的酒和毛呢,分别需要120人B:两个国家能否分工,分工后交换能否得到好处。

国家产品分工分工前分工后交换后酒毛呢酒毛呢酒毛呢英国120 70 190 1单位 1.714 葡萄牙80 110 190 1.375 1产量太合计2单位2单位190/80=2.375 190/70=2.714结论英国具有生产毛呢的优势,葡萄牙有生产酒的优势,转向分工生产自身优势产品英国集中生产毛呢2.714葡萄牙集中生产酒2.375,商品总产量增加比工大,提高劳动生产率英国多0.714毛呢葡萄牙多0.375酒分工,交换后给双方带来好处4.评价:优点:a 阐述了国际分工的作用,分析了国际分工是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提高劳动生产率。

b 阐述了国贸的成因,提出了各国领域的优势,利用自己的优势进行生产进行贸易,使各国都能改善。

c 揭示国际交换的基础,它首次运用劳动价值说明国际交换的基础和意义所在,正确指出一国出口的是本国生产率高的商品,进口的是国外生产率高的商品,为科学的国贸理论建立提供了良好的开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亚当·斯密绝对优势理论
亚当·斯密认为,两国间的贸易基于绝对优势。所谓绝对优势是指,如果一国相对另一国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有更高的效率,则称该国在这一产品上有绝对优势。绝对优势可以通过劳动生产率来度量,如果一国生产某单位产品所需投入的劳动更少,或者投入单位劳动所获得的产出更多,则表明该国在生产这一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因此,绝对优势产生于国家认为,国际贸易产生于各国之间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别。每个国家由于先天或后天的条件不同,都会在某一种商品的生产上有绝对优势,如果每一个国家都把自己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都集中到自己拥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的生产上来,然后通过国际贸易,用自己产品的一部分去交换自己所需要的其他商品,则各国资源都能被最为有效地利用,每一个国家都能从中获利。国际贸易的利益是“非零和”的。因此,斯密主张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反对国家对外贸的干预,认为自由贸易能有效地促进生产的发展和产量的提高,一切限制贸易自由化的措施都会影响国际分工的发展,并降低社会劳动生产率和国民福利。斯密认为,国家为了保护某一产业,限制某种外国产品的进口,这说明该产业没有国际竞争力,生产效率较低。这种保护表面上看保护了本国的产业,但实质上是使本国的资源从效率高的部门转移至效率低的部门,从而造成了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和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