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基本知识
语言文字常识

语言文字常识语言文字常识一、政策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自2001年1月1日起实行。
2.国家推行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总纲第十九条3.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指:普通话和标准汉字。
4.我国语言文字的根本政策是: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标准汉字。
5.国家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是:“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
”6.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的总原那么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7.城市语言文字工作的明目标和要求:城市语言文字工作的目标是:2022年以前“初步普及”普通话,汉字社会应用“根本标准”。
8.城市语言文字工作的四大重点行业及作用:党政机关——龙头作用教育系统——根底作用宣传媒体——典范作用公共效劳行业——窗口作用9.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是: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10.推普周——经国务院批准,每年9月第三周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第一届为1998年9月。
2022年9月14–20日是第18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宣传主题为“依法推广普通话,提升国家软实力。
”二、语言知识11.什么是普通话?普通话的定义:普通话是以北京语言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根底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标准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言。
12.那些场合应该说普通话?推广普通话的要求是工作场合和公共交际场合说普通话,大到联合国讲坛,小到基层信访办公室接待外地来访者,在这些场合说方言或不庄重,或有失政府形象。
13.推广普通话是要消灭方言吗?推广普通话并不是人为地消灭方言,主要是为了消除方言隔膜,以利于社会交际。
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
推广普通话是要求会说方言的公民还要会说普通话。
14.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等级划分〔三级六等〕普通话水平划分三个级别,每个级别内划分两个等次。
语言文字知识手册

语言文字知识手册一、知识篇1.什么是语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用语言学的定义来说,“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组织结构的信号体系”。
人们用眼神、手势也可以表达一定的意思,但那种表达是简单的、不系统的,而且往往要借助语言的说明。
人们用灯光、标志牌也可以表达一定的意思,但那也是要预先用语言设定其意义的。
因此,语言是人类多种交际工具中最重要的一种。
2.什么是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语音、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汉民族共同语。
3.什么是方言?方言是根据语言的长期演变而来的,根据其性质差异可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
现代汉语共有七大方言。
即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
4.什么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经国务院第134次总理办公会批准,自1998年起,每年9月份第三周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通过广泛开展推普宣传周活动,大力促进推广普通话工作向纵深发展,既是当前国家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也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5.什么是普通话水平测试?普通话水平测试采用口试形式。
根据教育部、国家语委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试卷分为4项内容:(1)读单字100个,测查应试人声母、韵母、声调读音的标准程度;(2)读词语100个音节,测查应试人声母、韵母、声调和变调、轻声、儿化读音的标准程度;(3)读短文400字,测查应试人使用普通话朗读书面作品的水平,在测査声母、韵母、声调读音标准程度的同时,重点测查连读音变、停连、语调以及流畅程度;(4)命题说话3分钟,测查应试人在无文字凭借的情况下说普通话的水平,重点测查语音标准程度、词汇语法规范程度和自然流畅程度。
6.什么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规范汉字指经过整理简化并由国家以字表形式正式公布的正体字、简化字以及传承字。
小学生应知应会的语言文字知识

小学生应知应会的语言文字知识1.现行推广普通话的法律依据是什么?答:2001年1月l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2.用汉语拼音拼写普通话应以什么为拼写单位?答:应以“词”为拼写单位3.我国国家机关的公务用语用字是什么?答: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4.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什么作为拼写和注音的工具?答: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的工具。
5.什么是《汉语拼音方案》?答:《汉语拼音方案》它是经由国务院专业委员会审订并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用于拼写我国汉语普通话的一套拼写字母和拼写规则。
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
6.制定《汉语拼音方案》的原则是什么?答:①国际化原则:字母采用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
②音素化原则:用音素来描写音节。
③标准音原则:以北京音为标准音。
7.《汉语拼音方案》是什么时间公布的?答: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并发布了《汉语拼音方案》。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汉语拼音教学应在何时?答:初等教育应当进行汉语拼音教学。
9.声调符号应该标记在哪儿?答:声调符号应该标在主要元音上。
10.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由哪个部门颁布?答: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
11.姓氏中的异体字是否允许保留或使用?答:允许。
12.姓氏中是否允许使用繁体字?答:不允许。
13.姓名中的“名”是否允许使用异体字?答:不得使用14.播音员、主持人和演员的普通话水平不得低于几级?答:不得低于一级。
15.各级各类教师的普通话水平不得低于几级?答:不得低于二级。
16.推广普通话的基本措施有哪三项?答:推广普通话的基本措施有:“目标管理、量化评估”、“普通话水平测试”和“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17.推广普通话的基本思路是什么?答:推广普通话的基本思路是以学校为基础,以党政机关为龙头,以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为榜样,以公共服务行业为窗口,带动全社会推广普及普通话。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相关知识应知应会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相关知识应知应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相关知识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交流中所使用的共同语言和文字。
这种语言文字的运用对于国家的发展和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相关的知识,供参考。
1.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定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指在一个国家范围内被广泛使用和接受的语言和文字。
它可以成为国家的官方语言,也可以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语言。
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有助于促进国家的统一和交流。
2.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作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起到重要的统一作用。
它可以帮助人们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促进各地区之间的合作和发展。
通用语言文字也有助于加强国家的文化认同和文化传承,保护和发展国家的语言文化遗产。
3.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选择和发展选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需要考虑多个因素,例如国家的历史、地域、人口和文化背景等。
通常情况下,通用语言文字会基于统一的方言或地方语言发展而来,通过各种形式的规范和标准化来确保其统一性和稳定性。
4.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化为了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够被更广泛地接受和使用,需要进行规范和标准化。
这涉及到语法、词汇、拼写、发音等方面的规范,以确保语言文字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规范和标准化的过程需要由专业机构进行管理和协调。
5.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保护和传承保护和传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保护国家文化和遗产的重要任务之一。
这包括对语言文字进行维护和改进,防止语言文字的退化和失传。
同时,还需要通过教育和文化活动来促进通用语言文字的传承,使其得以广泛传播和使用。
6.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育和推广为了提高人们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需要进行相关的教育和推广工作。
这包括在学校和社会各个层面推动通用语言文字的教学和应用,培养人们对于语言文字的正确和有效使用能力。
7.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多样性和包容性虽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统一国家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但也要注意其多样性和包容性。
语言文字运用知识点总结

语言文字运用知识点总结
语言文字运用是指我们在日常生活和社交交流中所使用的语言和文字的运用方式。
它涉及到词汇选择、语法结构、修辞手法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语言文字运用知识点的总结:
1. 词汇选择:
- 同义词和近义词的选择:根据上下文和语义需要选择适当的词汇,以表达准确的意思。
- 形容词和副词的区别:形容词描述名词的性质和特征,副词则描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的程度、方式和时间等。
- 动词的准确选择:选择准确的动词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具体和精确。
2. 语法结构:
- 句子结构的变化:通过改变句子的语序、主谓宾结构等,可以改变句子的重点和表达方式。
- 时态和语态的使用:根据不同的语境和需要,使用适当的时态和语态,以准确表达动作的发生时间和主语的身份。
- 并列句和复合句:使用并列句可以表达两个或多个相对独立但相关的思想;使用复合句可以将多个句子组合在一起,表达复杂的逻辑关系。
3. 修辞手法:
- 比喻和拟人:通过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可以用生动形象的方式来描述事物,增强表达的感染力和形象性。
- 排比和对偶:通过排列和对比相似的词语或短语,可以加强表达的节奏感和修辞效果。
- 反问和夸张:使用反问和夸张等修辞手法,可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注意,增加表达的力度和感染力。
语言文字运用的目的是为了准确、有效地传达思想和意义。
了解并熟练运用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增强交流的效果和影响力。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相关知识应知应会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相关知识应知应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指一个国家内主要使用和官方认可的语言和文字体系。
这些语言和文字在政府、教育、商务等领域被广泛使用,是国家的官方语言和文字。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学习和了解对于国民的沟通、学习和社交等方面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相关的知识,以及为什么了解和学习这些知识是必要的。
首先,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知识对于国内外的沟通非常重要。
在一个国家内,通用语言文字是人们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基础。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工作和学习中,人们都需要使用这些语言和文字与他人进行交流。
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语法、词汇和表达方式,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意思,准确传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在国际交流中,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知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和传统,促进交流和合作。
其次,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对于教育和学习至关重要。
在教育系统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主要的教学语言。
学生需要学习和理解教材和讲义,参加课堂讨论和写作业。
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语言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
此外,对于外国人来说,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了解和融入当地文化的重要途径。
在一个国家生活和工作时,掌握当地的语言文字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和当地居民进行交流和互动。
另外,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知识有助于在职场中取得成功。
在商务交流中,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非常重要的。
它可以帮助人们与客户、合作伙伴和同事进行交流和谈判。
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商务词汇和礼仪可以提高沟通效果,增进合作关系。
此外,在求职过程中,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也是一项重要的技能。
许多工作岗位要求候选人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知识可以帮助人们在职场中更加流畅地与他人交流,展现自己的实力和能力。
最后,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知识有助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意味着了解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
语言文字规范知识问答

15.普通话水平等级标准有哪些规定?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于1997年12月5日发布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 准(试行)》, 将普通话水平划分为三个级别,每个级别内再划分两个等次。语音、 词汇、语法总失分率不超过3%的为一级甲等,不超过8%的为一级乙等,不超过 13%的为二级甲等,不超过20%的为二级乙等,不超过30%的为三级甲等,不超过 40%的为三级乙等。一级是标准的普通话,二级是比较标准的普通话,三级是一 般水平的普通话,能够交流,偶有听不懂的情形。 16.国家对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人员的普通话水平等级有什么要求? 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影视话剧演员和配音专业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院校 毕业生应当达到一级水平;幼儿园、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应当达到二级以 上水平,其中语文教师和对外汉语教学教师应当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水平,普通 话教师和语音教师应当达到一级水平;国家机构工作人员应当达到三级甲等以上 水平;面向公众服务的从业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三级以上水平,其中解说 员、播音员、话务员的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二级以上水平。
23.《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对语言文字社会应用的哪些方面进行管理? 主要是对语言文字使用中的政府行为和大众传媒、公共场合的用语用字,即 对国家机关、学校、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公共服务行业以及公共设施、信息技 术产品、招牌、广告、企业事业组织名称和在境内销售的商品包装、说明等方面 进行管理。 24.当前学校普及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第一,继续坚持普通话的法定地位,贯彻“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的 工作方针,加大行政力度,争取在二十一世纪初的3~5年内,使普通话基本成为各 级各类学校的教学语言和城镇学校的校园语言,教师和学生基本达到规定的普通话 等级。 第二,继续坚持规范汉字的法定地位和汉字简化的方向,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用 字的规范化水平,各级各类学校的教材用字、教学用字、环境用字要符合国家颁布 的规范标准和要求,用字不规范的软件产品不能进入教学领域,对学生加强写好规 范字的训练。
语文新课标考核知识点总结

语文新课标考核知识点总结一、语言文字知识语言文字知识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包括基本字词、句子结构、修辞技巧等方面的知识。
1. 基本字词基本字词是我们日常使用的词汇,包括汉字、词语、成语、俚语等。
掌握基本字词对语文学习至关重要,它是构建我们的语言基础,也是我们进行阅读、写作等活动的必备工具。
2. 句子结构句子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句子结构包括主谓宾、主谓宾补、并列句、从句等。
掌握句子结构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表达意思,也是写作中句子的基础。
3. 修辞技巧修辞技巧是指在语言表达中运用的一些手段,比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
掌握修辞技巧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有助于构建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
以上三个方面是语言文字知识的基本内容,掌握这些知识对于语言的使用非常重要。
二、阅读能力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本技能,它包括对文本的理解以及对文学作品的鉴赏。
1. 文本理解文本理解是指对语言材料进行的理解和分析,包括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结构、逻辑关系等方面。
提高文本理解能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所读的文章。
2. 文学鉴赏文学鉴赏是指对文学作品的审美和评价,包括对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形象等方面的分析。
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可以使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于语文学习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也是写作和表达能力的基础。
三、写作能力写作能力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对文字的表达和文体的运用。
1. 表达能力表达能力是指对所学知识和所思所感的准确表达。
写作要求准确、流畅、生动,能够清晰地传达作者的意思。
2. 文体运用文体是指文章的体裁,比如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散文等。
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掌握文体的运用可以使文章更加得体、规整。
写作能力的培养对于语文学习也非常重要,提高写作能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
四、语言运用语言运用是指在日常交流中对语言的准确和得体使用,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
现代文知识包含哪些内容

现代文知识包含哪些内容现代文知识包含的内容现代文知识是指对现代社会的语言文字表达方式、文学艺术形式、思想观念等方面的了解和掌握。
它是人们在现代社会中进行交流、表达和思考的重要工具。
下面将从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和思想观念三个方面,介绍现代文知识的具体内容。
一、语言文字方面:1. 语言文字基础知识:包括汉字的基本构造、发展演变、书写规范等;汉字的拼音、注音、简化等;词语的形成规律和使用方法等。
2. 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夸张、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够正确地分析和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3. 文字表达能力:能够准确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包括文字的组织结构、语法规则、修辞技巧等,以及写作技巧和写作方法。
4. 语言文字的变化与发展:了解语言文字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包括新词新义的产生、外来词的引入、网络语言的形成等。
二、文学艺术方面:1. 文学常识:了解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学作品、文学流派、文学理论等,包括古代诗词、小说、戏剧等不同文学形式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2. 文学作品的阅读与鉴赏:能够正确理解和鉴赏文学作品,包括作品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等方面。
3. 文学创作与写作技巧:具备一定的文学创作能力,能够运用创作技巧进行文学作品的创作,包括小说、散文、诗歌等不同文学体裁的写作方法。
三、思想观念方面:1. 现代价值观念:了解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包括个人自由、平等、人权、民主等现代人的核心价值观。
2. 思想流派与思潮:了解现代思想流派和思潮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包括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存在主义等不同思想流派的基本观点。
3.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包括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应用、科技创新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等方面。
总结起来,现代文知识包含了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和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内容。
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现代社会的语言文字,欣赏和创作文学作品,同时也能够更好地认识和思考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和发展趋势。
语文合格考试知识点总结

语文合格考试知识点总结
一、语言文字知识
1. 汉字知识
- 了解汉字的基本结构和演变过程
- 掌握一定量的常用汉字,熟练书写
- 了解汉字的造字原理和构造规律
2. 词汇知识
- 掌握常用词汇的读音、词义、用法
- 区分近义词和同义词
- 掌握词语的派生和构词法
3. 语法知识
- 掌握句子成分和句子结构
- 掌握动词、名词、代词、形容词等词类的基本规则
- 掌握句法和语法的基本规则
4. 语音知识
- 掌握普通话的基本语音规则和语调变化
- 了解汉语方言的特点和语音变化
5. 修辞知识
- 掌握修辞手法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 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原则和效果
二、文学常识
1. 文学史
- 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 了解一些著名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影响
2. 文学作品
- 掌握一些名著、名篇的内容和作者
- 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结构、人物、情节等要素
3. 文学流派
- 了解一些文学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 掌握一些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
三、写作技巧
1. 写作训练
- 掌握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等不同文体的写作技巧
-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组织能力
2. 写作技巧
- 掌握写作的结构、逻辑、语言、修辞等基本要素
- 训练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3. 写作应用
- 熟练运用写作技巧,能够写出结构合理、思路清晰、语言优美的文章
以上是语文合格考试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提高语文水平,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语言文字规范知识学习材料

语言文字规范知识学习材料一、什么是普通话与规范汉字?1.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语言。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2.规范汉字是指经过整理简化的字和未经整理简化的字。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及其颁行的意义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语言文字法》2000年10月31日由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同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签发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十七号主席令公布,并于2001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可以说是我国近百年来尤其是近50年来汉语规范化运动的结晶,是语言文字社会应用的必然产物,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法律,这部法律确立和规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它的制定与颁行,使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行有了法律上的依据和保障,从而必将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进一步发展。
三、推广通用语言文字有什么重要意义?语言文字是社会生活中须臾不可缺少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语言文字社会应用的规范化程度是衡量国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国面积辽阔、人口众多而且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经济基础和文化教育基础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使用全国通用的规范化的语言文字,才能在保证交际顺利,信息、政令畅通的基础上,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对于普及文化教育,发展科学技术,提高经济、社会的信息化水平,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增进各地区各民族间的交流与沟通,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均具有重要意义。
四、语言文字规范化的重点在哪些领域?推广普通话的重点在学校和社会有关部门。
当普通话成为学校教学语言、成为机关工作语言、成为宣传语言、成为社会交际语言时,便是基本普及了普通话。
国家推行规范汉字的重点是:学校教育教学用字,机关公务用字,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媒体用字,公共场所的标牌、宣传标语、广告等用字。
语言文字基础知识—汉字PPT课件

现行规范汉字的依据是:
选用字 1955年公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所
收的正体字为规范字,相对的异体字为不规范字, 除姓氏和某些特殊场合外,不再使用。1986年重 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 都对《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提出的异体字作 了修订。 简化字
在1986年10月国务院批准重新发表的《简化 字总表》中所收的简化字为规范字,对照的繁体 字为不规范字,一般在面向社会公众的场合中停 止使用。
第11页/共26页
汉字的演变 ②
金文,商、周时期刻铸在青铜 器上的文字,又叫“钟鼎文”。 金文前期字体与甲骨文相近,有 的还保留了早期图画文字的痕迹 ;后期与小篆相近。
已收集到的金文单字有五六千 个,多半可以释读。金文的形体 结构比较成熟,周朝的金文铭辞 有的一篇长达五百字。
第12页/共26页
汉字的演变 ③
1.表意的汉字超越了语音层面,具有超越 时代、超越方言的稳定性。
2.汉字的规范化是国家统一和发展的必然 要求和重要保证。
3.汉字不仅缔造了辉煌的历史,还将开创 灿烂的未来。
第20页/共26页
规范汉字是符合国家颁布的规范标准 的汉字。
大陆的规范汉字 在中国大陆,规范汉字是指经过整理 简化并由国家以字表形式正式公布的简化 字和未被整理简化的传承字。 而“不规范汉字”则包括已被简化的繁 体字、已经被废除的异体字、已经被废弃的 二简字,和乱造的不规范的简体字和错别 字。
会意。 从止,从戈。 据甲骨文,人持戈行进,表示要动武。 本义:勇猛;猛烈。
第10页/共26页
三、汉字的演变 ①
甲骨文,商朝刻在龟甲和兽 骨上的文字。
以记录占卜之事为主,又称 “卜辞”、“契文”。又因最早 是在殷墟发现的,又叫“殷墟文 字”。已收集到的甲骨文单字约 有四千多个,其中一千多字可以 释读。这种文字已较完备,但尚 有许多字的笔画和偏旁没有完全 定型。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宣传知识手册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知识宣传手册目录第一章汉字的历史一、汉字的演变过程二、汉字简化三、汉字的特点四、汉字书体的演变第二章汉语的历史第三章语言文字法规选编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节选)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规范企业名称和商标、广告用字的通知三、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广播电影电视部颁发《关于广播、电影、电视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若干规定》的通知四、关于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要带头使用规范字的通知五、关于开展国家公务员普通话培训的通知第四章党的十八大报告对语言文字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第五章《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第六章语言文字知识问答第七章公文、材料用字及格式小知识第八章安康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口号第一章汉字的历史一、汉字的演变过程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商)(周)(秦)(汉)(魏晋)草书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汉字七体”。
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
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
到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
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后来秦朝丞相李斯对大篆加以去繁就简,改为小篆。
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体简化之外,并把线条化和规范化达到了完善的程度,几乎完全脱离了图画文字,成为整齐和谐、十分美观的基本上是长方形的方块字体。
至汉代,隶书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汉字的易读性和书写速度都大大提高。
隶书之后又演变为章草,而后今草,至唐朝有了抒发书者胸臆,寄情于笔端表现的狂草。
随后,糅和了隶书和草书而自成一体的楷书(又称真书)在唐朝开始盛行。
汉语基础知识

汉语基础知识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
掌握汉语基础知识对于学习和理解中国文化以及与汉语使用者交流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汉语的基本特点、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知识。
一、汉语的特点1. 语言文字:汉字是汉语的书写系统,它具有独特的象形和表意功能。
汉字的构造复杂,多音字和同音字较多,需要通过上下文来进行识别和理解。
2. 音节:汉语的音节有声母和韵母两部分组成。
声母可以单独发音,而韵母需要与声母结合才能发音。
由于汉语的音节较少,所以很多汉字拼音有相同的音节,需要通过上下文来进行区分。
二、汉语的语音系统1. 声调:汉语是一种声调语言,声调的使用会对词义产生影响。
普通话中有四个基本声调和一个轻声,在发音时需要注意声调的准确使用。
2. 拼音:为了方便学习和使用汉字,拼音系统被广泛使用。
拼音系统使用拉丁字母来表示汉字的发音,包括声母和韵母。
目前,普通话拼音系统是最常用的拼音系统。
三、汉语的词汇体系1. 词性:汉语的词性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名词是表示人、事、物或概念的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或状态的词,形容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特征的词,副词是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的词。
2. 词义:汉语的词义丰富多样,一个词可以有多个意思,需要通过上下文来进行理解和区分。
四、汉语的语法规则1. 词序:汉语的基本词序是主谓宾,即主语+谓语+宾语的顺序。
但由于汉语的灵活性,词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2. 助词:汉语使用助词来表示时态、语气、关系等语法意义。
助词的使用和位置对句子的意思和语法结构起到重要影响。
3. 语气:汉语的语气有陈述、疑问、祈使等多种形式,需要通过语气词来表达。
五、学习汉语的方法1. 学习拼音:掌握汉语的拼音系统,可以帮助学习者准确地发音和拼写汉字。
2. 扩大词汇量:积累大量的汉语词汇是学习汉语的基础。
可以通过阅读、听力和交流等方式来扩大词汇量。
3. 学习语法:了解汉语的基本语法规则,可以帮助学习者理解和构建正确的句子。
语言文字知识问答

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问答1.“普通话”这个词语最早是谁提出的?答:朱文熊于1906年首次提出。
2.普通话在台湾地区一般称为什么?答:国语。
3.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什么为语法规范?答: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
4.普通话就是北京话吗?答:普通话是以北京话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但是,普通话并不等于北京话,也就是说,普通话不包括北京话里的土词、土语和土音。
只是使用了北京话的语音系统。
5.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等级标准是怎样的?答:普通话水平分为三级。
每一级别内部再划分为甲、乙两个等次,共三级六等。
6.播音员、主持人和演员的普通话水平不得低于几级?答:不得低于一级。
7.各级各类教师的普通话水平不得低于几级?答:不得低于二级。
8.语文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必须达到几级?答:必须达到二级甲等。
9.公务员的普通话水平不得低于几级?答:不得低于三级甲等。
10. 联合国的工作语言分别是哪六种?答: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
11.现代汉语何时通过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答:1973年12月。
12.汉语有多少种方言?答:七大方言。
分别是:①北方方言;②吴方言;③赣方言;④湘方言;⑤闽方言;⑥粤方言;⑦客家方言。
13.清朝哪位皇帝于公元1728年发布上谕,要求各级官员在公务说话中说官话(当时的通用语言)?答:雍正皇帝。
14.什么是规范汉字?答:规范汉字是指经过整理简化并由国家以字表形式正式公布的正体字、简化字和未经整理简化的传承字。
15. 什么是不规范汉字?答:所谓不规范的汉字是指书写已经淘汰的异体字,已经简化的繁体字,已经废止的“二简字”和错字、别字。
16. 简化字以哪一年发表的《简化字总表》为准?答:1986年。
17.1986年,国务院批准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收入简化字是多少个?答:2235个。
18.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是什么?答:由繁趋简。
19.中国最早的汉字形态是?答:甲骨文。
20.哪些岗位人员应以普通话为工作语言?答:教师、公务员、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影视话剧演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文字基本知识版面2内容:语言文字基本知识 1. 什么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一章总则第二条本法所称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2. 什么是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这里的“普通”不是“普普通通”之意,而是“规范、标准”之意。
普通话是汉民族的共同语言,是规范化的现代汉语。
共同的语言和规范化的语言是不可分割的。
没有一定的规范就不可能做到真正的共同。
普通话的规范指的是现代汉语在语音、语汇、语法各方面的标准。
3. 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何在?推广普通话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革新,使推广普通话的紧迫性日益突出。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大力推广、积极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有利于克服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维护国家统一,增进民族的凝聚力。
推广普及普通话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有利于在全国范围内克服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有利于促进各地区人员交流、商品流通和建立统一的市场;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交流,发展各民族经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有利于普及文化教育,发展科学技术,提高公民文化素质;有利于提高中文信息处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加快社会信息的建设,适应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4.汉语是哪年被正式作为联和国会议和安理会工作语言的?1973年12月8日联合国第28届会议一致通过,将汉语列为联大会议和安理会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
5.什么是推普周?经国务院批准,每年9月第三周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第一届开始于1998年,今年是第16个推普周。
6.国家对教师与公务员普通话达标年龄界线划分是哪年?对教师与公务员的普通话测试要求:1954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教师和公务员普通话必须达到相应的等级水平;1954年1月1日以前出生的教师与公务员,不作达标的硬性要求,但鼓励努力提高普通话水平。
7.国家对教师与公务员普通话达标有何具体规定?对教师普通话水平等级要求:师范院校、职业中学等教授普通话口语课或语音课的教师普通话水平应达到一级乙等及其以上。
语文教师应达到二级甲等及其以上。
其他各科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应达到二级乙等及其以上。
对外汉语教学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应达到二级甲等及其以上。
教学辅助人员普通话水平应达到三级甲等及其以上。
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要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即普通话的三级甲等以上水平。
8.国家对广播员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国家级和省级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普通话水平必须达到一级甲等,电影、话剧、广播剧、电视剧等表演、配音人员,播音、主持人和电影、话剧表演专业的教师和毕业生,普通话水平必须达到一级。
9.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有哪些?甲等:97分及其以上为一甲一级乙等:92分及其以上但不足97分为乙等甲等:87分及其以上但不含92分为二甲二级乙等:80分及其以上但不含87分为二乙甲等:70分及其以上但不含80分为三甲三级乙等:60分及其以上但不含70分为三乙10. 推广普通话的方针、政策是什么?方针:“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
”政策:各民族语言平等共存。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的自。
11.什么是规范汉字?现代汉语的规范汉字,包括已整理简化的字和未整理简化的字两部分。
已整理简化的字指经国务院或国家主管部门批准,以字表等形式正式颁布的现代汉字规范。
未整理简化的字指历史上流传下来,沿用至今,未经过整理简化或不需要整理简化的传承字,如人、山、川、日、水、火等字。
简化字,以1986年10月国务院批准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中所收的简化字为准。
正体字,以1955年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选用的字为准。
该表公布后又作了数次调整,一共恢复使用了28个被淘汰的异体字。
传承字,指历史上流传下来沿用至今,未加整理简化或不需要整理简化的字。
规范汉字的字形,以1988年国家语委和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规定的新字形为准。
12. 什么是汉字标准化?汉字标准化,指在对现行汉字进行全面、系统、科学整理的基础上,做到现行汉字“四定”,。
定量:确定现代汉语常用、通用汉字的数量,即对现代汉语用字作全面、精准的统计,确定数量,使之合法化。
定形:规定汉字使用的统一字形,即对每一个汉字定形,做到一字一形,不能一字多形。
定音:规定每一个现行汉字规范化的标准读音。
定序:确定现行汉字的排列顺序,规定标准的检字法。
13. 规范汉字的使用范围是什么?规范汉字是国家的通用文字,在全国范围内使用。
我国现行的文字的通用范围有所不同,分为国家通用文字和民族自治地方和少数民族聚居地方通用文字两个层次。
规范汉字是国家通用文字,在全国范围内通用,包括民族自治地方和少数民族聚居地。
14.何谓教学语言?教学语言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
普通话成为教学语言指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普通话。
它是一种专门的行业交际语言,对教学效果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15. 何谓校园语言?普通话为校园语言。
指师生员工在学校会议、宣传和其他集体活动中使用普通话。
16.什么是公务用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二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第九条:国家机关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公务用语用字。
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17. 新世纪推广普通话的工作目标和基本措施是什么?推广普通话的工作目标:2010年以前,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初步普及,交际中的方言隔阂基本消除,受过中等或中等以上教育的公民具备普通话的应用能力,并在必要的场合自觉地使用普通话;本世纪中叶以前,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交际中没有方言隔阂。
推广普通话工作的基本措施:“目标管理、量化评估”,是面向部门和地区普及普通话工作的科学管理方法;“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依据国家语委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标准》和测试大纲,评价个人掌握普通话规范程度和运用普通话能力的一种语言考试;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保证推广普通话及普通话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一项重要措施;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自1998年起每年9月份第三周为推普周,以多种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动员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推广普通话工作。
18. 新世纪语言文字工作应坚持的基本思路是什么?以城市为中心,以学校、党政机关、大众传媒和主要公共服务行业为重点,通过目标管理、量化评估,普通话水平测试和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等基本措施,逐步建立起依法管理监督机制,提高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
19.语言文字一、二、三类城市的界定是什么?教育部、国家语委于2001年9月通知,将全国城市按建制划分为三类,分不同时间段达标:直辖市、省会、自治区首府和计划单列市的城区为一类城市;地级市、地区行署所在地城区及一类城市所辖地级郊区政府所在城镇为二类城市;县级市城区、县和一、二类城市所辖县级郊区政府所在城镇为三类城市。
20. 什么是“三纳入一渗透”?三纳入:纳入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有关课程标准,纳入教育教学和学生技能训练的基本内容,纳入学校工作日程和常规管理。
一渗透:渗透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中。
21.语言常识有哪些?语言是一门科学,要学好语言,需要具备一些基础理论知识,如:语言的主要手段、语言的艺术化、语言技巧所包含的内容等。
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掌握规律,举一反三,更好地指导语言实践。
语言的主要手段:塑造人物形象,展现作品的内容、情节。
通过语言把作品内容以及人物的内心思想活动传达出来而感染听众,引起人们的共鸣,在满足艺术欣赏的同时受到审美教育,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
语言的艺术化:用语言打动人,不能把话说得平平淡淡,让人听了能产生共鸣。
语言技巧:从作品的内容出发,正确地处理语言的轻重强弱、断连疏密、刚柔扬抑、快慢缓急等的辨证关系,不仅使语言生动、形象,还应富有表现力与音乐性。
语言技巧包括:轻重强弱;断连疏密;快慢缓急;刚柔扬抑。
22.培养学生朗读兴趣提高学生朗读水平有哪些好的建议?重视老师的领读、范读、学生跟读,可让学生听听有关的声音资料。
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激发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对于不同的文章,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注意神态、眼神等各方面的配合。
23.怎样训练语言技巧?发音松弛,字字有力,句句自然甜美。
口齿清析,注意分辨前后鼻音、平翘舌音、轻声字、儿化音等。
语调丰富,抒情低而清析。
注意停顿,表情丰富,声音响亮。
24.教师上课,学生回答,是否使用普通话?学校采取什么措施强力推进?师生在课堂上都必须用普通话。
这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的。
学校采取的措施:领导听课检查指正。
为学生发放卡片、记录教师不规范用语用字,课下交给老师,师生相互促进。
25.课外活动时间师生进行普通话交际,学校采取了哪些措施?师生相互监督,互相指正,共同提高。
成立普通话督查小组,督查员在校园监督,发现不规范用语,立即指出,劝其改正。
对于不同的文章,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注意神态、眼神等各方面的配合。
23.怎样训练语言技巧?发音松弛,字字有力,句句自然甜美。
口齿清析,注意分辨前后鼻音、平翘舌音、轻声字、儿化音等。
语调丰富,抒情低而清析。
注意停顿,表情丰富,声音响亮。
24.教师上课,学生回答,是否使用普通话?学校采取什么措施强力推进?师生在课堂上都必须用普通话。
这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的。
学校采取的措施:领导听课检查指正。
为学生发放卡片、记录教师不规范用语用字,课下交给老师,师生相互促进。
25.课外活动时间师生进行普通话交际,学校采取了哪些措施?师生相互监督,互相指正,共同提高。
成立普通话督查小组,督查员在校园监督,发现不规范用语,立即指出,劝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