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课时2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二)教学课件.ppt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1课时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1) (3)第2课时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2) (6)第3课时间隔排列 (9)(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已有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学会用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中,感受从条件出发思考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体会从条件出发思考是解决实际问题常用的策略之一,进一步发展简单推理的能力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本单元主要帮助学生联系已有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进一步体会可以用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解决问题。
本单元内容及其前后联系如下:从已知条件出发,想出由这些条件所能解决的问题,并最终与所需解决的问题建立起联系,这种由因导果的思考方法,我们称之为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习惯上这也被称为综合法。
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几乎在每一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都会得到运用,因而理解并掌握这一策略,对于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教材一共安排了两道例题,让学生基于已经熟悉的一些常见数量关系,体会并掌握如何用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分析并解答实际问题。
在每道例题随后的“想想做做”以及练习十中,教材还安排了以图文、表格等不同方式呈现的,基于不同情境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变式应用中逐步掌握上述策略,加深对策略本身的体验。
本单元教材的编排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所安排的实际问题紧扣常见的数量关系,既突出便于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特点,又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熟悉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从条件出发思考,是从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条件人手的,其关键是首先要能看出条件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换言之,只有看出已知条件之间所存在的数量关系才能有效运用上述策略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为了突出这一特点,教材中所安排的实际问题,其条件间的数量关系都是学生所熟悉的求两数和(或差)、比多比少、求几个几是多少、把总数进行平均分等等。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从条件从出发思考的策略(第2课时)》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从条件从出发思考的策略(第2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从条件从出发思考的策略(第2课时)》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用条件从出发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条件从出发思考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法和乘除法运算,具备了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
但是,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表面的数字,不能很好地运用条件从出发思考问题的方法。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学会从条件出发,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条件从出发思考问题的策略,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和练习,培养学生从条件出发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条件从出发思考问题的策略,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条件从出发思考问题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数学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从条件出发思考问题。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例题、练习题和相关教学素材。
2.教学用具:黑板、粉笔、练习本等。
3.教学资源:收集相关的数学故事和生活实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讲述一个关于小明买水果的故事,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从条件出发思考。
2.呈现(15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题目,找出问题的条件。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55.解决问题的策略(2)》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55.解决问题的策略(2)》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55.解决问题的策略(2)》继续深化学生对问题解决策略的认识和运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画图帮助解决问题”等策略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列举法”和“假设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并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基础,他们能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并且能够运用画图的方式来帮助解决问题。
但是,学生在运用“列举法”和“假设法”解决问题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两种策略,并能够灵活运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列举法”和“假设法”的定义,并能够运用这两种策略来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列举法”和“假设法”的定义,并能够运用这两种策略来解决问题。
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列举法”和“假设法”来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列举法”和“假设法”。
同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问题情境的案例,用于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2.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例如,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有3个小朋友,他们一共吃了4个苹果,每个小朋友吃了几个苹果?”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尝试解决这个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个新的问题情境,例如:“如果有5个小朋友,他们一共吃了8个苹果,每个小朋友吃了几个苹果?”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列举法”和“假设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教案)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第2课时(2)-三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教案)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2课时(2)-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直觉推理和逆向思维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学生能够通过实际例子自行探索问题,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逆向思维的能力,解决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3.学生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培养对问题的钻研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1.能够理解直觉推理和逆向思维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能够通过实例进行掌握、理解,能够自行运用逆向思维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1.如何运用逆向思维解决问题,如何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
2.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和提问,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通过师生对话和实例分析,加深学生理解直觉推理和逆向思维的概念和方法。
教师让学生想一个问题,比如:模拟场景为5+5=10,那么7+3=几?2.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思考后,向学生解释逆向思维的概念和原理,切换思维角度来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用逆向思维的方式解决问题,即用10-3=7,10-7=3,所以7+3=10。
二、主体活动(25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数学难题,例如:(1)一支铅笔和两颗橡皮的总价钱为190元,一支铅笔和一颗橡皮的总价钱为110元,问三支笔和一颗橡皮的价钱是多少?(2)老张比老李的年纪大七岁,老张和老李的年纪之和是56岁,那么老张的年纪是多少岁?2.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在黑板上进行教学讲解。
解决问题的公式一般为:总数减掉部分数,就得到另一部分数。
解题时,学生可以尝试从已经知道(题目中给出的)信息,反向推导,从而解决问题。
3.教师给学生讲几个其他的例子,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感性认识,让他们在听完后自己思考问题。
(1)一个2升、一个5升的水桶,怎样才能准确的容纳3升水?(2)有6个球,其中一个比其他的略重一些,请问最少称几次,能找出略重的那一个球并判断它是轻还是重?三、总结(10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提醒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并运用逆向思维解决问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从条件出发分析并解决问题(2)-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从条件出发分析并解决问题(2)-苏教版一、教材分析教材版本:苏教版教材名称:三年级数学(上册)本节课是第五章第二节的延伸,主要围绕着从条件出发分析并解决问题(2),启发学生从实际讨论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够准确地提取问题中的条件。
2.能够分析不同条件之间的联系。
3.能够根据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1.能够通过合理的思考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具有探究和发现问题的好奇心。
2.培养学生积极、认真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能够准确提取问题中的条件。
2.能够根据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1.能够分析不同条件之间的联系。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通过提问、总结、讨论来探究学习。
五、教学流程1.引入(1)通过简单例子引入,让学生感受问题的实际意义。
例如:小明有18元钱,他要买一支5元的笔,请问他可以购买几支笔?(2)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例如:如果小明有15元钱,他还可以购买几支笔?2.合作探究(1)设置情境,让学生分析和总结问题中的条件。
例如:有10个苹果,5个被小红拿走了,那么还剩下几个苹果?学生分析结果:条件是有10个苹果和5个被拿走了。
(2)讨论和总结不同条件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理解条件之间的相互影响。
例如:如果有15个苹果,那么还剩下几个苹果?学生讨论并总结结果:条件为有15个苹果,被拿走的苹果数量不变,所以还剩下10个苹果。
3.引导学生解决问题(1)设置具体问题,引导学生根据条件解决问题。
例如:小强有20元钱,他要买4本书,每本书价格相同,请问他每本书的价格是多少?(2)学生根据条件进行计算,解决问题。
例如:20÷4=5(元/本)小强每本书的价格是5元。
4.总结和反思让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和方法,并反思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设计】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第2课时(2)-三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教学设计: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2课时(2)-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在实际应用中解决问题需要运用的策略。
2.能够通过问题解决策略解决自然语境中的问题。
3.能够通过实例演算出解题过程的明确步骤,并运用这些解题步骤对问题进行解答。
二、教学重点1.掌握在实际应用中解决问题需要运用的策略。
2.能够通过问题解决策略解决自然语境中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1.能够通过实例演算出解题过程的明确步骤。
2.运用这些解题步骤对问题进行解答。
四、教学准备1.PPT课件。
2.白板、黑板和粉笔或白板笔。
3.教材、练习册和参考书等资料。
五、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新课1.导入课题:“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需要用到一些有关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些策略能够帮助我们更加快速和准确地解决问题。
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演示和练习,让我们体验到这些策略的神奇之处。
”2.学习新知识1.在PPT上呈现相关的概念和实例。
2.通过讨论和解答相关问题来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3.巩固和提高1.让学生通过练习册上的题目来巩固和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2.让学生自主完成并互相检查,进行自我评估。
4.作业1.布置适当难度的练习题,要求学生自主完成和检查。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都比较清晰明确,教师通过PPT和实例进行讲解,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和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引入新课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提前做好引入课题的准备工作,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2.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适当的引导来鼓励学生发表看法和提出问题,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3.在巩固和提高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以满足不同水平的学生,让学生适度挑战和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4.在教学结束后,教师还需要对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
(教案)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第2课时(2)-三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教案)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2课时(2)-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能够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之“尝试不同的方法”1.1.2 能够通过举例子和实际操作,掌握尝试不同方法的技巧1.2 态度与情感1.2.1 培养学生面对难题能够主动尝试并不断寻找新的解决方法的积极态度1.2.2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有自主解决问题的自信和勇气2. 教学内容2.1 学习目标:学习尝试不同方法的策略2.2 学习重点:尝试不同方法的技巧2.3 学习难点:理解和掌握尝试不同方法的技巧3. 教学过程3.1 导入(5分钟)1、小学数学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是由学生以“探究”为导向,以“练习”为基础,通过寻找规律、尝试不同方法等多种策略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
2、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之“尝试不同的方法”。
那么,今天的课程目标是什么呢?(鼓励学生回答)3、引入本课时的主题:假设我们在解决一道数学问题时,我们首先采用的方法无法解决这道题,我们应该怎么做?(让学生回答)3.2 呈现(10分钟)1、巩固上堂课程学习的内容,通过对生活中一些问题的实例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寻找规律”的应用。
2、如学生体育班跳绳比赛中,Cindy和Rose跳了100次,但是Cindy用了12分钟,Rose用了16分钟,请问谁更了解健康?3、再接着,是一个大人小孩共同解题的场景,孩子问:“我有60支铅笔,如果我每天用3支,我能用多少天?”成年人回答:“你共能用20天。
”然后孩子又问:“那我有100支铅笔,我每天能用多少天?”成年人回答:“你每天用3支铅笔,你有100支,就是100÷3=33,所以你能用33天。
”4、通过以上实际情境的演示与讲解,让学生了解到针对一道问题,一种方法未得到解决时,我们可以通过换一种方法,多尝试几次找到正确答案。
3.3 操作(30分钟)1、老师把学生分成小组,由各小组提出一个生活中的实例问题,并在规定时间内,尝试不同的方法解决。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5 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二)教案与反思
三上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二课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江南学校李友峰1、学校花坛里栽了24棵月季花,栽的菊花是月季花的2倍,栽的杜鹃花比菊花少10棵,花坛里栽了多少棵杜鹃花?2、小明集了14张动物邮票,22张植物邮票,小华集的邮票是小明的2倍,小明集了多少张邮票?3、水果店运来香蕉260千克,运来的梨是香蕉的2倍,运来的苹果比香蕉的2倍多50千克,运来的梨和苹果各有多少千克?4、学校参加合唱队的男生有15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3倍,学校合唱队一共有多少人?5、一块长方形草坪,长16米,比宽长6米,这块草坪的周长是多少米?答案:1.24×2=48(棵),48-10=38(棵)答:花坛里栽了38棵杜鹃花。
2.14+22=36(张),36×2=72(张)答:小明集了72张邮票。
3.260×2=520(千克);260×2=520(千克),520+50=570(千克)答:运来梨520千克;运来苹果570千克。
4.15×3=45(人),45+15=60(人)答:学校合唱队一共有60人。
5. 16-6=10(米),16+10=26(米),26×2=52(米)答:这块草坪的周长是52米。
【素材积累】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
又召他到寝阁,对他说:“中兴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
”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刘锜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飞火速增援,并摘赐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设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遥度。
”岳飞于是调兵遣将,分路出战,自己率领轻装骑兵驻扎摘郾城,兵锋锐气十足。
但是,后来高宗和秦桧决定与金议和,向金称臣纳贡。
旧摘岳飞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候,高宗和秦桧却连发12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
后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仅39岁。
(教案)第五单元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二)-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
教案:第五单元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二)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运用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 乘法口诀的应用: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2. 认识时间:使学生能够正确读出时间,理解时间单位换算。
3. 认识长度单位:使学生能够正确使用长度单位,进行长度测量。
4. 加法和减法:使学生能够正确计算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运用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灵活运用乘法口诀、时间、长度单位等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教学卡片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复习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乘法口诀、时间、长度单位等知识,为新课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乘法口诀的应用、认识时间、认识长度单位、加法和减法等内容,引导学生运用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3. 练习:设计丰富多样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作业,让学生回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第五单元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二)2. 板书内容:乘法口诀的应用、认识时间、认识长度单位、加法和减法等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设计一些简单的填空题、选择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提高题:设计一些综合性的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拓展题: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题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等方面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反思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是否有效,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策略第2课时从条件想起策略(二)》优质课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策略第2课时从条件想起策略(二)》优质课教案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2课时从条件想起的策略(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依据条件寻求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线段图表示题意的方法,进一步学会从条件想起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并能正确应用策略解决连续比较的两部计算实际问题。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知识和方法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策略的体验与理解。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导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可以用线段图来表示题里的数量关系。
这里可以画一条线段表示绿花的朵数,(画线段)那黄花的朵数是绿花的2倍就应该画多长呢?(画线段)表示红花朵数的线段要画得比黄花的线段长多少呢?根据条件“红花比黄花多7朵”求出红花有多少朵。
这样从条件想起,以很清楚地找到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二、再次感受策略引导:如果把条件改成“红花比黄花少7朵”,(出示条件)求红花有多少朵又该怎样想、怎样算呢?自己独立思考,列式解答。
学生独立解答,指名一人板演。
交流:计算过程对不对?你用了什么策略,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从条件想起,说明解题思路)回顾反思收获。
引导:同学们已经解决了两个实际问题,现在回顾、比较一下两题分析数量关系和解题的过程,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互相讨论。
三、内化策略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让学生看图说说第(1)题的条件。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读题。
提问:你知道谁游得最快、谁游得最慢吗?相的引导:这道题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呢?四、策略总结互相讨论一下,说说是怎样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哪些问题,你有哪些体会和收获,再对同桌说一说。
提问:这节课你又有哪些体会和收获?五、作业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的问题,第3题和第4题。
你是根据什么知道小丽游得最快、小华游得最慢的?讨论“想想做做”第3题。
《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二)》教案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一、教学内容
《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二)》教案,选自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本节课主要内容为:进一步理解并运用从条件出发思考问题的策略,通过具体情境的设置,让学生体会从条件出发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具体内容包括:
1.根据条件提出问题,让学生感受从条件出发思考问题的过程。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从条件出发思考策略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一策略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问题,培养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d.对学生在分析条件时遇到的常见错误进行归类和讲解,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条件分析思路。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二)》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根据条件来解决问题的情况?”比如,分糖果时如何保证每个人得到的数量一样多。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从条件出发思考问题的奥秘。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通过不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从条件出发思考问题的策略。我发现,学生们在理解这一概念时,普遍对具体的例子更感兴趣,能够更快地抓住关键信息,提出解决方案。但在面对抽象问题时,他们还是有些力不从心,这说明我们在教学中还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从条件从出发思考的策略(第2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从条件从出发思考的策略(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从条件从出发思考的策略(第2课时)》这一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整数加减法和几何图形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会从条件出发思考问题的策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体会从条件出发思考问题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进行简单的整数加减法和几何图形的运算。
但是,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问题表面,不能很好地从条件出发,全面分析问题。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学会从条件出发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从条件出发思考问题的策略,并能够灵活运用。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从条件出发思考问题的策略。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实际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从条件出发思考问题。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包括例题和练习题。
2.准备实际问题情境,用于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给了小明2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几个苹果?”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观察并思考问题。
例如:“一个篮子里有5个篮球,又进了3个篮球,现在篮子里有几个篮球?”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从条件从出发思考的策略(第2课时)》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从条件从出发思考的策略(第2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从条件从出发思考的策略(第2课时)》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从条件出发思考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针对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运算能力,对问题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但他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帮助他们掌握从条件出发思考问题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从条件出发思考问题的策略,并能够运用这一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从条件出发思考问题的策略,并能够运用这一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从条件出发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学具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从条件出发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学生自主探究从条件出发思考问题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3.巩固新知:通过多个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从条件出发思考问题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4.拓展延伸: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5.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另一部分是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板书设计简洁明了,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进行。
(教案)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2课时(2)-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
教案: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2课时(2)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如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等,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1. 画图策略:引导学生通过画图来分析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列表策略:指导学生通过列表的方式整理问题信息,发现解决问题的规律。
3. 猜想与尝试策略:鼓励学生大胆猜想,通过尝试和验证来解决问题。
4. 实际问题解决: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如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等。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鞭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2. 新课:讲解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运用这些策略。
3. 操练: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所学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5. 作业布置: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2. 板书内容:画图策略列表策略猜想与尝试策略实际问题解决3. 板书设计要求:层次清晰,重点突出,简洁明了。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要求学生运用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等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 提高题: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具有一定难度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策略解决。
3. 拓展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对解决问题策略的掌握程度。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2课时 从条件想起的策略(二)》优质课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2课时从条件想起的策略(二)》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2课时,主要让学生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本课时内容是在第一课时从条件想起的策略(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画图或其他方法,更有效地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理解和运用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但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缺乏有效的策略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也存在差异,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策略,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来进行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例题和练习题的分析和操作,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能够灵活运用。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画图或其他方法,更有效地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入和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2.使用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运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3.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相互学习和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道具,如PPT、黑板、练习题等。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让学生进行练习和应用。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小华有3个苹果,小明比小华多2个苹果,请问小明有几个苹果?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并分享各自的思路和答案。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本课时的问题,例如:甲车和乙车同时从两个不同的城市出发,相向而行。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2课时从条件想起的策略(二)》优质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2课时从条件想起的策略(二)》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2课时,主要让学生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能运用这一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本课时内容是在第一课时从条件想起的策略(一)的基础上进行拓展,通过实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理解简单的数学概念和问题。
但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逐步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能运用这一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尝试、克服困难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能运用这一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培养学生运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从条件想起,解决问题。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生活实例和问题。
2.练习题: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物道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华给了小明2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引出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具体的问题,如:“一个篮子里有5个篮球,又放进去了3个篮球,请问现在篮子里有多少个篮球?”让学生尝试运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案)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第2课时(2)-三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教案)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2课时(2)-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学习目标1.能够运用“逆向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2.能够举一反三,将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应用到其他问题中。
3.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透彻理解逆向思维。
2.学生能够将逆向思维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将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应用到其他问题中。
2.学生能够在小组中有良好的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1. 热身首先,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游戏或活动来热身。
本节课建议可以使用以下活动:•游戏:瞬间移动。
要求学生们在短短的时间内,从一个点移到另一个点,如何做到瞬间移动?通过引导和讨论,引出逆向思维的思想。
2. 导入根据课本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讲述上一课时学到的内容,并结合实例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例如:上一节课老师教给我们了解决问题的第一个策略:暴力破解。
但是如果我们遇到一个很难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第二个策略:逆向思维。
3. 讲解3.1 什么是逆向思维?首先,教师要通过清晰的解释和丰富的例子来介绍逆向思维这一概念。
例如:在我们平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通常都是往前想,在这个基础上解决问题。
但是在遇到一些很难的问题时,我们可以考虑使用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指的是从问题的目的和结果开始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一张图,帮助学生理解逆向思维的概念。
图中可以分别写出“往前思维”和“逆向思维”两种不同思考方式,以及常见的遇到问题时使用“往前思维”和“逆向思维”的例子。
3.2 如何运用逆向思维解决问题?接下来,教师要举例说明如何利用逆向思维解决问题。
例如:如果我们要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我们通常会想到走路、骑车、乘车、坐飞机等方法。
但是,如果我们没有这些工具,我们该怎么办呢?这时,我们可以从目的出发,想一想我们到达目的地需要的是什么——是到达目的地的方式,而不一定是具体的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3、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2020/8/252020/8/252020/8/252020/8/258/25/2020
• 14、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二)
新知讲解 2
绿花有12朵。
黄花的朵数是 绿花的2倍。
红花比黄 花多7朵。
红花有多少朵?
新知讲解
2 绿花12朵,黄花的朵数是绿花的2倍。红花比黄花多7朵。 红花有多少朵?
绿花:
12朵
黄花:
24朵
12×2=24(朵) 绿花朵数×2=黄花朵数
新知讲解
想想做做 1、根据已知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说说怎么解答。
苹果树有多少棵? 48+36=84(棵)
84-20=64(棵) 答:苹果树有64棵。
想想做做
2、小华、小丽和阳阳参加60米游泳比赛,小华比阳阳多用1 秒,小丽比阳阳少用1秒。谁游得最快?谁游得最慢?
小华: 阳阳: 小丽:
时间最长,最慢 时间最短,最快
。2020年8月25日星期二2020/8/252020/8/252020/8/25
• •
THE END 1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020年8月2020/8/252020/8/252020/8/258/25/2020
16、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头,那么任何风都不是顺风。2020/8/252020/8/25August 25, 2020
想一想 绿花12朵,黄花的朵数是绿花的2倍。红花比黄花少7朵。红 花有多少朵?
第一步:求出黄花的朵数; 12×2=24(朵)
第二步:求出红花的朵数 24-7=17(朵) 答:红花有17朵。
想想做做 1、根据已知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说说怎么解答。
足球有多少个?
50+15=65(个)
65+20=85(个) 答:足球有85个。
• 17、一个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没有片刻的安宁,他也就不会感到生命的恬静和光荣。2020/8/252020/8/252020/8/252020/8/25
谢谢观看
• 10、人的志向通常和他们的能力成正比例。2020/8/252020/8/252020/8/258/25/2020 12:37:13 PM
• 11、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020/8/252020/8/252020/8/25Aug-2025-Aug-20
•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2020/8/252020/8/252020/8/25Tuesday, August 25, 2020
2 绿花12朵,黄花的朵数是绿花的2倍。红花比黄花多7朵。 红花有多少朵?
绿花: 黄花: 红花:
12朵 24+7=红花朵数
新知讲解
2
绿花12朵,黄花的朵数是绿花的2倍。红花比黄花多7朵。 红花有多少朵?
第一步:求出黄花的朵数; 12×2=24(朵)
第二步:求出红花的朵数; 24+7=31(朵) 答:红花有31朵。
想想做做 3、月季花有多少盆?
18+14=32(盆)
32×2=64(盆) 答:月季花有64盆。
想想做做
4、婴儿有305块骨头,儿童的骨头比婴儿少88块,成人的骨头 比儿童少11块。成人的骨头有多少块?
305-88=217(块) 217-11=206(块)
答:成人的骨头有206块。
• 9、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日子像桃子一样甜蜜。 2020/8/252020/8/25Tuesday, August 25,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