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移动通信教程第01讲绪论
合集下载
移动通信课件第1讲.
2.2 无线情况
We now turn to electromagnetic
现在讨论无线情况下的电磁
propagation in the wireless environment, 波传播,为简单起见,主要讨论下
we focus on the downlink, base station
行链路即从基站到移动终端的情
As a terminal(终端) moves,changing the conditions of reception(接收) at either end,signal amplitudes(幅度) will fluctuate randomly,resulting in SO-called fading(衰落) of the signal.
无线传播环境在无线移动通 信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决定了系统的性能,决定 了系统是否适合进行实时语音信 息传输,或者适合数据传输,或 者其他类型的通信。
所以,在介绍无线通信其他 方面之前,有必要对无线介质某 些方面的影响详细地讲解一下。
The radio or wireless path normally described in wireless systems corresponds to the radio link between a mobile user station and the base station with which it communicates.It is the base station that is,in turn, connected to the wired network over which communication signals will travel.
We now turn to electromagnetic
现在讨论无线情况下的电磁
propagation in the wireless environment, 波传播,为简单起见,主要讨论下
we focus on the downlink, base station
行链路即从基站到移动终端的情
As a terminal(终端) moves,changing the conditions of reception(接收) at either end,signal amplitudes(幅度) will fluctuate randomly,resulting in SO-called fading(衰落) of the signal.
无线传播环境在无线移动通 信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决定了系统的性能,决定 了系统是否适合进行实时语音信 息传输,或者适合数据传输,或 者其他类型的通信。
所以,在介绍无线通信其他 方面之前,有必要对无线介质某 些方面的影响详细地讲解一下。
The radio or wireless path normally described in wireless systems corresponds to the radio link between a mobile user station and the base station with which it communicates.It is the base station that is,in turn, connected to the wired network over which communication signals will travel.
通信原理第一章 绪论(清华版)_OK
1958年8月1日 我国第一台数字 电子计算机诞生, 103 机是每秒30次 运算速度的电子 管计算机
2008年9月18日 曙光5000A实现了 每秒230万亿次运 算速度
17
四 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1.数字化 2.微型化 3.标准化 4.智能化 5.全球化 6.个人化
18
五 本课程的安排
1.通信基础知识
9
塞缪尔·莫尔斯
(Samuel Finley Breese Morse,1791~1872)
一名成功的画家。 1826年至1842年任美国 画家协会主席
在一次远洋旅途中,莫尔斯结 识了杰克逊医生(一位电学博士)。 闲聊中谈到电磁感应现象从此, 莫尔斯走上了科学发明的崎岖道 路。终于在1837年9月4日,莫尔 斯制造出了一台电报机
信
调
信
解
信
源
制
道
调
宿
基带信号— 信号的频谱从零 频附近开始
发送端
噪声源
所有噪声 的总和
接收端 同步系统
基带信号
22
四 数字通信
1.数字通信与数字通信系统
信道中传输的是数字信号的通信方式称为数字通信,对应的通信 系统称为数字通信系统
数字通信包括数字基带传输和数字载波传输两种方式。涉及数 据通信和模拟信号的数字化传输两个方面
其后不到6年,意大利的马可尼、俄国的波波夫分别实现了无线电传 播。无线电报(1894年)、无线电广播(1906年)、无线电导航(1911年)、无 线电话(1916年)、短波通讯(1921年)、无线电传真(1923年)、电视(1929年)、 微波通讯(1933年)、雷达(1935年)以及遥控、遥感、卫星通讯、射电天文 学……它们使整个世界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第1章 清华大学 通信原理 精品 内部资料 绪论sxqPPT课件
15
1.3 通信系统分类和数字通信系统
1. 通信系统分类:
按收、发两地有没有线路连接分为: 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
按消息的形式(通信业务的种类)分为: 电话、电报、传真、电视
按信号的性质分为: 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
16
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
信道上传输的是模拟信号称为模拟通信。 信道上传输的是数字信号称为数字通信。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
凡信号的某一参量可以取无限多个值,并且直接 与消息对应的信号称为模拟信号。
凡信号的某一参量只能取有限个值,并且常常不 直接或者不准确地与消息对应的信号称为数字信号。
17
信号举例
18
信号举例
19
模拟通信系统模型
噪声
核心部件为 调制解调器
信 源
变 换 器
调 制 器
发 射 机
调制:将基带信 号变换成另一信 号,以提高系统 传输信息的效率 和质量。通常做 频率上的变换。
工具:信号、噪声和信道的分析;信息论知识
模拟系统
线性调制 AM,DSB,SSB,VSB 非线性调制 PM,FM
模/数变换:脉冲调制 PAM,PCM,DPCM
基本原理、实现 方法、性能分析!
数字系统
基带系统 频带系统 改善性能
ASK,FSK,PSK,DPSK
多路传输、同步技术 最佳接收、纠错编码
6
三、《现代通信原理》章节
3
二、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1. 通信的过程:
信息的采集 信息的加工处理 信息的传输 信息的交换 信息的利用
4
2. 以人民防空系统为例详解上述过程:
雷达获取来犯敌机或导弹信息 对信息进行处理,如编码、经纬度转换等 信息从雷达站向上级传送 信息经逐级交换传送至中央 由中央决定对来犯者实施打击或驱逐
1.3 通信系统分类和数字通信系统
1. 通信系统分类:
按收、发两地有没有线路连接分为: 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
按消息的形式(通信业务的种类)分为: 电话、电报、传真、电视
按信号的性质分为: 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
16
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
信道上传输的是模拟信号称为模拟通信。 信道上传输的是数字信号称为数字通信。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
凡信号的某一参量可以取无限多个值,并且直接 与消息对应的信号称为模拟信号。
凡信号的某一参量只能取有限个值,并且常常不 直接或者不准确地与消息对应的信号称为数字信号。
17
信号举例
18
信号举例
19
模拟通信系统模型
噪声
核心部件为 调制解调器
信 源
变 换 器
调 制 器
发 射 机
调制:将基带信 号变换成另一信 号,以提高系统 传输信息的效率 和质量。通常做 频率上的变换。
工具:信号、噪声和信道的分析;信息论知识
模拟系统
线性调制 AM,DSB,SSB,VSB 非线性调制 PM,FM
模/数变换:脉冲调制 PAM,PCM,DPCM
基本原理、实现 方法、性能分析!
数字系统
基带系统 频带系统 改善性能
ASK,FSK,PSK,DPSK
多路传输、同步技术 最佳接收、纠错编码
6
三、《现代通信原理》章节
3
二、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1. 通信的过程:
信息的采集 信息的加工处理 信息的传输 信息的交换 信息的利用
4
2. 以人民防空系统为例详解上述过程:
雷达获取来犯敌机或导弹信息 对信息进行处理,如编码、经纬度转换等 信息从雷达站向上级传送 信息经逐级交换传送至中央 由中央决定对来犯者实施打击或驱逐
移动通信 第一章概述PPT课件
案等,并了解GPRS的网络结构、分层结构等。
6. 掌握CDMA系统中的空中接口、前向和反向信道、功率控制、
RAKE接收机、CDMA登记、系统容量、切换过程等等。
7. 了解3G以及如何发展我国的移动通信,并了解未来移动通信
系统的发展技术。
2020/8/15
பைடு நூலகம்
移动通信
5
课程的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1. 第一章 概述(2)。 2. 第二章 移动通信网(4)。 3. 第三章 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2)。 4. 第四章 数字调制技术(4)。 5. 第五章 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与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前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授课计划
课程英文译名:
Principles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 and Applications
课程类别: 学科方向课
开课对象: 通信工程
32
✓ 核心网(core network)+接入网(access network)结构
空口 有线(光 纤)网络
语音流 数据流
核心网
✓ 核心网发展趋势:全IP核心网结构
2020/8/15
移动通信
33
传统网络
未来网络
移动通信
MSC是移动网的核心
功能:对位于其服务区内的MS进行交换和控制,同 时提供移动网和固定公众电信网的接口 (1)完成呼叫接续与控制的功能(小区切换举例)。 (2)无线资源管理和移动性管理功能。如移动
✓ 慢衰落损耗(在数百波长空间范围内的变化):
因建筑等的阻挡产生的阴影效应,信号幅度衰减 因障碍物的数量、类型都是随机的,阴影效应是个随机过程 近似服从对数正态分布
移动通信1移动通信概述PPT课件
❖ 考核方式
▪ 期末考试 70%(开卷)
▪ 平时 30%
• 大作业(2次) • 考勤(不定时,形式?)
▪ 可选作业
• 非强制性,根据兴趣
班级学委/课代表
▪ 联系方式 ▪ 统计选课名单
2021/2/13
《移动通信》讲义
课程简介
❖ 相关课程 ▪ 基础课程
• 高等数学 • 线性代数 • 概率与统计 • 随机过程 • 通信英语
▪ 专业基础
• 信号与系统 • 通信原理 • 计算机网络
2021/2/13
《移动通信》讲义
课程简介
❖ 课程内容概要 ▪ 基础知识
• 移动通信简介、电波传播与信道、噪声与干扰
▪ 关键技术
• 信道编解码、调制解调、组网技术
▪ 典型系统
• GSM、CDMA、3G
▪ 发展趋势
• 新概念与新技术
2021/2/13
移动通信
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 逸夫科学馆114 87114702
课程简介
❖ 教材及参考书
▪ 郭梯云、邬国扬、李建东,“移动通信”,西安电子 科技大学出版社(教材)
▪ J. G. Proakis, Digital Communications
▪ T. S. Rappaport,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2021/2/13
《移动通信》讲义
发展概述
❖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
▪ 特点:高容量、更强的多媒体的传输。将多媒 体包括语音、数据、影像等大量信息透过宽频 的信道传输,提高传输质量。
▪ 核心技术:OFDM(正交频分复用)。 ▪ 其它技术:CDMA、无线区域环路(WLL)和
数字音讯广播(DAB)等 ▪ 传输速率:最高可达到10Mbps~20Mbps
1 第一章移动通信基础PPT课件
移动通信基础
移动通信概述 移动通信与其他通信方式相比,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无线电波传播环境复杂
移动通信基础
移动通信概述
移动通信基础
移动通信概述
2.多普勒频移产生调制噪声
多普勒频移fd与移动物体的运动速度v、
接收信号载波的波长、电波到达的入射角有
关,即
fd=(v/)cos
快速运动的移动台会产生多普勒频移现象,这 是因为在移动台高速运动时接收和发送信号将 导致信号频率发生偏移而引起的干扰。
课程内容
移动通信概述 移动通信基本技术 移动通信分类 移动通信发展历程
移动通信基础
移动通信发展历程
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出现在20世纪的80年 代,到目前为止,总体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 代。
第一代(1G)移动通信系统是模拟制式, 从1980年开始经历了大约10年时间,是无绳 电话和汽车电话独立问世及独立发展的时期。
第一章移动通信基础
移动通信概述 移动通信基本技术 移动通信分类 移动通信发展历程
0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总体概述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既通信概述
移动通信基础
移动通信概述
移动通信基础
移动通信发展历程
2G
2.5G
2.75G
EDGE
GSM系列
GSM
GPRS
3G
3.5G
3.75
WCDMA-R99、R4 WCDMA-R5、R6
HSD
TD-SCDMA
IS-95A IS-95B CDMA2000 1x
CDMA2000 1x
第1章绪论-通信原理-陈树新-清华大学出版社
通信原理——第一部分 信号与信道分析
09:46 25-20
号,可以相应地把通信系统分为模拟 通信系统与数字通信系统; 按调制方式分:基带传输和频带传输; 按业务分:话务通信和非话务通信; 按收信者是否运动分; 按工作频段分;
通信原理——第一部分 信号与信道分析
09:46
C
f
25-6
09:46
第 1 章 绪 论——通信的基本概念
通信的方式
按数字信号排序分
如何考试 根据课程标准。 严格执行
考教分离,作业为蓝本,书本为 基础。
通信原理——第一部分 信号与信道分析
25-2
第1章 绪论
1 通信的基本概念 2 通信系统的组成 3 信息及其度量 4 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1通信的基本概念09 Nhomakorabea46第 1 章 绪 论——通信的基本概念
通信的定义
通信是指由一地向另一地 进行消息的有效传递;
A、6 B、7 C、8 D、9
信号的特征分,按工作频段分,
按调制方式分,按业务分等; 留了___道作业题
通信的方式:
A、1 B、2 C、3 D、4
通信系统模型:一般模型,模
拟通信系统,数字通信系统
通信原理——第一部分 信号与信道分析
25-13
3
信息及其度量
09:46
第 1 章 绪 论——信息及其度量
按消息传送的方向与时间分
按通信网络形式分
通信原理——第一部分 信号与信道分析
25-7
2
通信系统的组成
09:46
第 1 章 绪 论——通信系统的组成
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
信源:是把待传输的消息转换成原始电信号; 信宿:将复原的原始电信号转换成相应的消息; 发送设备:将信源和信道匹配起来,信号和频点; 接收设备:发送设备相反; 信道:是指信号传输的通道,有线或无线;包括噪声源。
新一代移动通信工程教学PPT第1章概览
第一代(1G)以模拟式蜂窝网为主要 特征,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商 用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北美的AMPS (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欧洲的 TACS(Total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两大系统,另外还有北欧MNT及日本的 HCMTS系统等。
陵和山地、空中和海上以及室内场所;
1.1 移动通信发展历史
3.第三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 具有更高的频谱效率,能提供更大的通信容量; ➢ 能与固定网络兼容,和现有移动通信网互联互
通并实现全球漫游; ➢ 网络结构可配置成不同形式,以适应各种服务
需要,如公用、专用、商用和家用; ➢ 具有高级的移动性管理,能保证大量用户数据
1.5 综合工程案例
以GSM蜂窝系统为例,介绍其网络结构及 主要业务。
基站子系统
网络子系统
MS TE MS
BSC BTS
BTS BSC
VLR MSC
OMC
HLR AUC EIR
PSTN ISDN PDN
图1-2 GSM蜂窝系统的网络结构
1.5 综合工程案例
由图可见,GSM蜂窝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可分为移动台、基站子系统和网络子系统。 ➢ 基站子系统(简称基站BS)由基站收发台
1.1 移动通信发展历史
4.超三代/第四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4G国际标准: ➢ WCDMA的后续演进标准FDD-LTE ➢ 我国主导的TD-LTE ➢ WiMAX的后续研究标准,即基于
IEEE802.16m的技术
1.1 移动通信发展历史
4.超三代/第四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LTE-Advanced是LTE演进的技术,完全兼 容LTE。LTE-Advanced的相关特性如下。
陵和山地、空中和海上以及室内场所;
1.1 移动通信发展历史
3.第三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 具有更高的频谱效率,能提供更大的通信容量; ➢ 能与固定网络兼容,和现有移动通信网互联互
通并实现全球漫游; ➢ 网络结构可配置成不同形式,以适应各种服务
需要,如公用、专用、商用和家用; ➢ 具有高级的移动性管理,能保证大量用户数据
1.5 综合工程案例
以GSM蜂窝系统为例,介绍其网络结构及 主要业务。
基站子系统
网络子系统
MS TE MS
BSC BTS
BTS BSC
VLR MSC
OMC
HLR AUC EIR
PSTN ISDN PDN
图1-2 GSM蜂窝系统的网络结构
1.5 综合工程案例
由图可见,GSM蜂窝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可分为移动台、基站子系统和网络子系统。 ➢ 基站子系统(简称基站BS)由基站收发台
1.1 移动通信发展历史
4.超三代/第四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4G国际标准: ➢ WCDMA的后续演进标准FDD-LTE ➢ 我国主导的TD-LTE ➢ WiMAX的后续研究标准,即基于
IEEE802.16m的技术
1.1 移动通信发展历史
4.超三代/第四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LTE-Advanced是LTE演进的技术,完全兼 容LTE。LTE-Advanced的相关特性如下。
第一讲移动通信信道优秀课件
对移动信道 有一个全面 深入的理解
为何要研究传播特性
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的传播路径非常复杂
接收天线将接收从多条路径传来的信号 移动台的运动 周围环境的变化
传播特性直接关系到以下因素
天线高度的确定 预测信号的覆盖范围 为实现优质可靠的通信需采用何种抗衰落技术
……
n 无线电波的传播机制
收天线增益;d是T-R间距离;L是与传播无关的系统损耗因 子;λ为波长。
自由空间传播模型(3)
自由空间传播模型
距发射机d处天线的接收功率
物理意义 —与d2成反比→距离越远,衰减越大。 —与l2成正比(与f2成反比)→频率越高,衰 减越大。 —综合损耗L(L>=1)通常归因于传输线衰减、 滤波损耗和天线损耗,L=1则表明系统硬件中 无损耗。
第一讲移动通信信道
第2章 移动信道
通过本章学习,着重解决以下问题:
大尺度传播特性
大尺度传播模型:描述的是发射机与 接收机之间(T-R)长距离(几百米或几 千米)上的场强变化
小尺度传播特性
小尺度传播模型:描述短距离(几个波 长)或短时间(秒级)内的接收场强的 快速波动的传播模型
统计特性 主要参数 建模与仿真
研究传播特性的基本方法
理论分析 即用电磁场理论或统计理论分析电波在移动环境中的
传播特性,并用各种模型来描述移动信道。
现场电波传播实测 即在不同的传播环境中,做电波传播试验。测试参数
包括接收信号幅度、时延以及其它反映信道特征的参 数。
计算机模拟 即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计算能力,快速灵活地模拟各种
Pr(d)Pr(d0)(dd0)2 dd0 df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接收功率的动态范围很大,经 常以dBm或dBW为单位表示:
《移动通信系统原理》课件
移动网络的安全配置
了解如何配置移动网络以保护 用户数据和网络安全。
移动网络的加密算法
介绍移动网络中常用的加密算 法,以确保数据的机密性。
第五章:移动通信标准
移动通信标准的发 展历程
追溯移动通信标准的历史, 了解其发展演变的重要阶段。
移动通信标准的分 类
介绍移动通信标准按照不同 标准制定机构的分类方式。
手机信号发送原理
解析手机是如何发送信号 和数据以与其他设备进行 通信的。
第二章:移动通信网络
1
移动通信网络组成和结构
了解移动通信网络的不同组成部分及其在整个系统中的作用。
2
移动通信网络的接入技术
探索移动通信网络中用于接入的各种技术和协议。
3
移动通信网络的分布式拓扑结构
介绍移动通信网络采用的分布式拓扑结构,以确保可靠和高效的通信。
第三章:无线传输技术
1 无线传输原理和分
类
深入了解无线传输的基 本原理和不同的分类方 式。
2 无线传输的调制和
解调技术
探索无线信号的调制和 解调技术,以确保数据 的可靠传输。
3 无线信号的调制方
式
介绍不同的无线信号调 制方式,并讨论其特点 和应用。
第四章:移动网络安全性
移动网络的安全问题
探讨移动网络面临的安全挑战 以及保护用户隐私的重要性。
移动通信标准的国 际组织
介绍负责制定和推动移动通 信标准的国际组织。
第六章:移动通信技术的未来
1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展望移动通信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2
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场景
探索未来移动通信技术在不同应用领域中的应用场景。
3
移动通信技术的创新应用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6)通信发展历史的回顾
物理发现
20世纪50年代 航天技术
通信技术发展
20世纪40年代提出静止卫 星概念,但无法实现 1963年第一次实现同步卫 星通信
开辟了空间通信的新纪元
历史(7)通信发展历史的回顾
物理发现
20世纪60年代 发明激光 20世纪70年代 发明光导纤维
通信技术发展
企图用于通信,未成功 光纤通信得到发展
发展(7):21世纪电信网的发展趋势
无线通信热点之二:无线接入
技术关键 -多址 -有效性与可靠性 -组网 -蜂窝 -信令与空间接口 高层无线接入 特点:-蜂窝范围大 -复杂的信道处理(纠错、均衡、分集) -快速移动 -无线交换 -功率大 -成本高 -低速语音编码 低层无线接入 特点:-蜂窝范围小 -简单的信道处理 -慢速移动 -有线交换 -功率小 -成本低 -中速语音编码(32Kb/s ADPCM)
无线传播的分类 -带宽受限信道和功率受限信道 -色散信道和非色散信道
-恒参信道和变参信道
-点对点信道和多址信道
环境(4):无线通信的传播环境
带宽受限信道和功率受限信道
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上的山农定理 C=W log2(1+S/N) b/s 令:S/N=Eb/N0C/W 山农定理就可以写成: Eb/N0=(2C/W - 1)/(C/W) 带宽受限信道 Eb/N0 C/W W 无限 功率可以换取带宽 功率受限信道 W C/W Eb/N0 有限 当W ,Eb/N0 -1.6dB, 即为山农极限,带宽不能无限制 地换取功率
发展(5):21世纪电信网的发展趋势
什么叫无线革命
20世纪通信网的基本框架
中继线 无线为主(微波、卫星) 包括部分有线(电缆) 用户线 有线为主(市话电缆) 包括部分无线(无线电话)
21世纪通信网的基本框架 中继线 有线为主(光缆) 包括部分无线(微波、卫星) 用户线 无线为主 包括部分有线
天上
物理发现
1831年法拉第电磁感应
通信技术发展
1837年莫尔斯发明电报
1873年马克斯韦尔的电
磁场理论
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
1895年马可尼发明无线电
开辟了电信(Telecommunication)的新纪元
历史(2)电话的发明者-贝尔
贝尔(18xx-1922)英国人 1868年 在伦敦工作 1871年 去波士顿工作 1873年 任波士顿大学教授 1875年 发明多路电报 1876年 发明电话 一生曾获许多专利。 妻子是一位聋人。
物理发现
通信技术发展
1906年发明电子管
模拟通信得到发展
开辟了模拟通信的新纪元 -1928年奈奎斯特准则和取样定理 -1948年山农定理
在理论上为数字通信准备了条件
历史(5)通信发展历史的回顾
物理发现
20世纪50年代 发明半导体
通信技术发展
数字通信得到发展
20世纪60年代
发明集成电路
开辟了数字通信的新纪元
发展(10):21世纪电信网的发展趋势
无线通信热点之五:软件无线电
当前无线系统在硬件及软件上存在的 问题: -多种标准、多种制式、多种协议、 多种方案 -困难: --互连互通难 --设备更新难 --研制开发难
历史(3)无线电的发明者-马可尼
马可尼(1874-1937)意大利人
1894年 在父亲的庄园试验 1896年 去伦敦 1897年 建立无线电报公司 1899年 首次实现英法无线通信 1916年 实现短波无线电通信 1929年 建立世界性无线通信网 曾获诺贝尔奖金 曾参加法西斯党
历史(4)通信发展历史的回顾
卫星通信
高轨道卫星通信 特点:同步轨道、静止 卫星、容量大、质量好、 功率受限信道 用途: -国际长途 -海事卫星 -电视广播 -军事通信
中低轨道卫星通信 特点:距离近、地面设 备简单灵活,非静止轨 道,要求跟踪 用途: -非实时信息传送 -遥感 -侦测 -卫星移动通信
应用(5):无线通信的应用说明
3-30 GHz
30-300 GHz 300-3000 GHz
10-1cm
10-1mm 1-0.1mm
红外光
可见光
3103-3105 GHz
3105-3106 GHz
100-1m
0.8-0.4m
环境(2):无线通信的频谱环境
环境(3):无线通信的传播环境
无线传播环境的复杂性:天波(电离层、对流层)、 地波(直射、反射、绕射)
移动通信
蜂窝系统 无线通信最成功的应用 第一代:模拟 第二代:数字 第三代:多媒体
其它无线移动系统 集群系统 无绳电话系统 无线数据系统 无线ATM系统 无线IP系统
寻呼系统 无线通信最大众化的应 用
发展(1):21世纪电信网的发展趋势
20世纪 21世纪
开辟了光纤通信的新纪元
历史(8)通信发展历史的启示
通信传输始终是最活跃的技术领域,物理上的新进展都
可能在通信上找到新用途,从而形成新的通信产业。
通信传输的新要求又将推动物理和器件的进展,促使人
们去研究发展新的物理机理来满足信息传输的需要。
一个优秀的通信工程师和研究人员,必须对物理学和器
件技术的新进展十分感兴趣,并善于抓住新方向、新突 破口迎接通信技术的革命。
应用(3):无线通信的应用说明
微波通信
微波接力 特点:容量大、质量好、 视距传播条件 用途: -中小容量微波 -SDH大容量微波 -扩频微波 -高频段微波
点对多点微波 用途:-无线集中器 -无线用户环 散射微波通信 衰落时变信道,距离远, 频带较窄,质量较差 用途 -军用 -民用
应用(4):无线通信的应用说明
环境(1):无线通信的频谱环境
长波 中波 短波 超短波: 微波:
30-300 KHz 0.3-1.5 MHz 1.5-30 MHz 米波 30-300 MHz 0.3-3 GHz 分米波
10-1km 1000-200m 100-10m 10-1m 100-10cm
厘米波
毫米波 亚毫米波
光波:
山农信道容量曲线
Eb/N0 dB
-1.6dB
C/W b/sHz
环境(4):无线通信的传播环境
色散与非色散信道、恒参与变参信道
信道响应为C(;t),其中代表响应 时间,t 代表信号时刻。 输入信号为时域冲击函数,检验是 色散信道还是非色散信道。 其中Tm为多径扩散,其倒数fc为相 干带宽。 输入信号为频域冲击函数,检验是 恒参信道还是变参信道。 其中Bd为多普勒展宽,其倒数tc为 相干时间。 信号带宽B fc ,色散信道 信号带宽B fc ,非色散信道 码元周期T tc ,变参信道 码元周期T tc ,恒参信道
无线通信工程
姚彦教授 清华大学微波与数字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1年6月1日
课程概况
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无线通信工程 讲课教师:姚彦 课内总学时:32
课程目的
以面向21世纪的无线通信为背景,介绍无线通信的系统组 成、信道特性、调制与编码、接入技术、网络技术、抗衰 落与抗干扰技术以及无线通信的新技术和新应用,为从事 这一领域研究的学生提供最基本的入门知识。
发展(8):21世纪电信网的发展趋势
无线通信热点之三:无线ATM
无线 ATM 的发展背景 --ATM方式是未来通信网发展的必然趋势 --可移动多媒体业务的发展与普及 --无线频谱资源的更加合理利用 无线 ATM 的技术关键 --窄带化技术(低到几 Mb/s) --抗误码技术 --按信源的信息量动态地分配带宽 无线 ATM 的应用前景 -- 军事通信、多媒体通信
业务方式 干线传输 用户传输 复接方式 交换模式 网络方式
以音频为主的单媒体 微波 有线 PDH STM 三网鼎立
以视频为主的多媒体 光纤 无线 SDH ATM 三网合一
发展(2):21世纪电信网的发展趋势
面向21世纪通信的三大革命 以干线(包括部分支线)传输光纤化为标志的光纤革命
以SDH、ATM和IP为标志的数字革命
u(t) C(;t) (t) t (f) f
v(t)
v(t) t Tm S(f) f Bd
环境(5):无线通信的传播环境
点对点信道和多址信道
点对点信道:和有线信道类似,体 现不出无线的特点。 多址信道:无线传输的突出优点之 一是能实现多址接入。 设:有N个用户地址,第k个地址发 送的信号为: Sk(t) = akj Skj (t), akj =1,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应用(2):无线通信的应用说明
短波、超短波通信
短波电离层通信 特点:超远距离、灵活 机动;容量小、质量差 用途: -海外使馆 -远洋船队 -边防哨所 -应急通信
短波/超短波地面通信 特点:绕射能力、灵活机 动、隐蔽性好;容量较小、 质量较差 用途: -陆军电台 -对空电台 -特种通信(武警、公安) -无绳电话
说明
姚彦 yaoy@ 可以通过Email答疑 参考书:“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电 子工业出版社
第一讲
绪论
历史 环境 应用 发展
历史(1)通信发展历史的回顾
通信(Communication)作为电信(Telecommunication)
是从19世纪30年度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