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时间》评课稿
认识时间解决问题评课
《认识时间-解决问题》评课稿王老师讲的《解决问题》这节课,无论在教学设计上还是在教学实践中都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尊重学生,时刻关注学生。
能够在课堂上把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引领作用和谐统一起来。
在动手操作,交流讨论中落实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并突破难点。
听后的主要体会如下:1、注重联系生活。
王老师先以小学生一天的作息时间来进行复习时间,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而在教学新知中,也始终围绕学生的作息时间进行,包括练习的设计也是如此。
这样的设计就让学生意识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注重数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生活。
2、注重学生发言本节课主要使用了两种问题解决的策略。
第一种是将几件事情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从中找到问题对应的时间段,从而找到正确的答案。
第二种方法是利用排除法排除不可能的答案,那么剩下的就是可能的答案。
在教学中,老师根据学生认知的情况设计针对性的问题,使学生围绕问题畅所欲言。
这样,同学间也有了相互学习的机会。
王老师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并随机展示学生的想法,使本节课知识脉络更为清晰.3、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互助作用。
学生在收集有用的信息后,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交流时先让学困生说,其他同学倾听遇到说不清楚时,优生加以补充说明,在小组内形成生生互学的格局,辅以教师有效的及时激励评价,形成蓬勃向上的学习氛围。
总之,王老师这节课很好地落实了教学重点,难点也有所突破。
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学习是建立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上的,要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课堂上还主体于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理解新知,让他们自己发现、交流、讨论,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
这样的数学课堂才是真实、有效的。
《认识时间》评课稿(9篇)
《认识时间》评课稿(9篇)《认识时间》评课稿(精选9篇)《认识时间》评课稿篇1“认识时间”和“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教师创设了一定的情境,制作了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愉快地学习。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知识的呈现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由于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教师在教学时注意了平时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时间。
在课题的引入时,教师用了谜语导入的形式,让学生说自己的作息时间是怎样安排的等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话题,来结合教材进行教学。
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
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二、在直观中来呈现知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
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运用了自己制作的挂图,通过看钟面上的阴影部分,用5分5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1时=60分时,让学生自己拨钟,通过直观形象的实物操作,对时与分的关系一目了然。
三、在体验中理解知识在学习了新的知识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拨一拨、做一做,在教学中寓教于乐,溶练习于游戏中,练习穿插在新授中,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新知。
人民币的认识对学生来说有初步的概念。
但在实际生活中,只认识人民币是远远不够的,认识人民币的目的是为了使用它,体现它的社会价值。
所以,这节课整个教学过程以购物为主线,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既调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又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亲近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
文具就摆放在教师的堂桌上。
买东西要看物品的价格,要认识人民币,会使用人民币,会换算人民币。
然后,在购物的情境中通过换币,体会、理解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最后在购物中学会简单的付币,提高社会交往和实践能力。
四、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这两节课在整个教学过程师生完全是一种朋友式、伙伴式的合作关系,课堂气氛是和谐的、宽松的。
例如,“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认识人民币”等教师温馨的话语、宽松的教学环境、自由的学习状态对学生的心灵是莫大的安慰和鼓励。
一年级数学下《认识时间》评课
一年级数学下《认识时间》评课听了XXX老师的《认识时间》这节课,我深有感触。
这节课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首先,XXX老师在导入环节通过让学生观察钟表上的时间,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
这种导入方式既简单明了,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其次,XXX老师在讲解时间单位和钟表结构时,采用了生动形象的讲解方式。
她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时针、分针和秒针的运动规律,并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示范。
此外,她还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钟表模型,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时间单位和钟表结构的理解。
这种教学方式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再次,XXX老师在巩固练习环节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题,如填空、选择和判断等,这些题目既有趣味性又有思考性,能够有效地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同时,她还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和纠正错误,进一步加深对时间的认识。
最后,XXX老师在归纳小结环节强调了正确读出时间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
这种小结方式既总结了本节课的内容,又能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总的来说,XXX老师的这节课思路清晰、方法得当、效果良好。
她的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操作能力。
同时,她也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时间安排上略显紧张,部分学生可能没有跟上老师的节奏。
但总体来说,这节课是一节非常成功的数学课。
一年级上册《认识时间》评课稿
一年级上册《理解时间》评课稿“理解时间”一课,是学生在一年级上册理解钟表的基础上实行学习的。
时间的教学,不管在低年级,还是在中高年级,都被视为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老师教得也很辛苦。
这节课,难度这么大,陈老师会怎么上呢?我拌着学习的心态听完了这节课。
纵观整节课,陈老师非常注意选择富有情趣的学习素材并借助其他辅助手段实行教学,协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的概念。
整堂课,教师很注意将新知识与所学知识有机结合,有效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对学生的回答评价也非常即时,并且多采用了表扬的方式来鼓励学生回答,学生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
具体体现了以下几个优点:一、在直观中表现知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
在课堂教学时,教师使用板画,让学生通过看钟面上的阴影部分,用5分5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表现知识紧密结合生活陈老师这节课是在第三节课上的,上课时间为10:20。
陈老师抓住这个不是整时或半时的时间,提出疑问:“同学会看整时和半时的时间,那这个时间你们会读吗?让我们一起学习完这节课,同学们一定会读这种时间的。
”通过生活中的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导入新课。
陈老师头开得好,如果收尾时能这样安排,我想会更完美。
新授完后,抓住下课时间11:00,让学生对比10时20分与11时两个钟面上时针的位置有什么区别?再让学生知道一节课有几分钟?让学生看钟面说时间时,学生经常会出错。
邬老师要求学生按“时针几多一点点,表示几时;分针指着几,表示几分;所以是几时几分”这样的句式说,在看时间方法上起到了引导作用,对学生看时间有很大的协助。
对于这节课我还想提出2点建议:1、理解“分针指着几,就是几分”环节,我觉得邬老师过得有些快,其实有很多学生还没有完全的掌握。
老师要采取多种形式增强训练,让学生达到:一看到分针指着几,就知道是几分。
当“分针指着7时,是几分”,这里有个学生的方法很好:分针指着“6”时,是30分,再一大格是5分,所以是35分。
2014年小学教师评课稿
《认识时间》评课户远寨小学唐秀梅这节课的可取之处:1、借助课件教学,能把抽象的时间教学变的直观化,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概念。
2、学生课前准备比较充分。
学生准备的有自己动手制作的小钟表,我看到有很多学生制作的小钟表形式多样,很漂亮,借助于制作的学具,学生可以动手操作,积极性将会更大。
当然由于荆老师教学经验不足,存在问题,在所难免。
特提出以下几点,共同学习:1、数学课上师生互动特别重要,本节课师生互动很少,或者说学生不理解老师说话的意思,不知道该干什么,经常出现启而不发、没有响应的尴尬局面。
2、数学教师的课堂语言除了逻辑性、严密性更要通俗易懂性,针对低年级的学生,说的太深奥、学生听不懂,说的既准确又浅显易懂是我们数学老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3、教师提问学生时应适时运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这将会使学生得到极大的满足感,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相信今后荆老师在师傅的带领下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认识时间》这一内容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同时为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
第一课时主要是使学生知道1 时=60分,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重点是用5分5分的方法读取时间和正确写出几时几分,难点是学会正确读取时间的方法,特别是快接近下一时刻的时间认读。
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很不容易被理解。
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了尽可能地联系生活实际,使用学具、课件演示等,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掌握知识。
整个教学过程比较顺利,从学生最后的掌握情况来看教学效果也是相当不错。
通过这次听课让我懂得了无论怎么难的知识点,只要我们教师不着急让孩子们自己慢慢地来说,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慢慢来理清,这样所到达的效果远远超出教师直接教给孩子们。
《100以内数的认识》评课户远寨小学唐秀梅今天听了孙老师上的100以内数的认识的一节课,我认为针对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让学生建立数感,留下表象,理解计数单位“一”、“十”、“百”。
教研公开课《认识时间》听课评课稿(2020)
教研公开课《认识时间》听课评课稿(2020)今天有幸聆听了刘璇老师的《认识时间》感受颇深,获益不少。
在她的教学中有以下几点让我印象颇深。
下面还有我一点点浅薄的意见:刘老师的课《认识时间》。
青春美丽又有活力的刘老师与我有缘,结为师徒。
身为师傅的我,在现代化信息技术面前自愧不如。
年轻人敢于挑战,敢于摸索,敢于创新。
智慧课堂是一种新型的课堂,在智慧教室里上课,学生和老师在网络平板上教学碰撞交流,真是一种挑战。
尤其是二年级的孩子,许多功能键要老师手把手教,比如如何开关机,如何抢答,如何做作业提交等等。
刘老师很有耐心,从准备到试教,再到今天成功上课,的确付出了很多汗水。
都说研修课磨人养人。
是的,每一次上公开课就是一次成长,每上一次研修课就是一种提升,也是每位老师成长的必经之路。
刘老师执教的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时间》刘老师整节课流程清晰,教态自然,语言亲切,信息技术操作熟练,课堂评价得当,特别是小组pk、个人抢答加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刘老师从复习5的乘法口诀做铺垫,再出示课件上的整时让学生回答,同时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的理由,再出示主题图从图中观察天气时间的变化引入新课。
刘老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时针和分针的转动关系有效地呈现在大家面前,让孩子们明白1时=60分,半小时=30分钟。
再通过拨一拨,练一练等活动,孩子们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拨时间,建立时间概念,懂得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分针指着几就是几乘5分钟。
信息启智,慧润课堂。
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智慧课堂下精准教学、优化作业、精确评价,让孩子们好学、善学、乐学。
以上都是我个人不成熟的一些看法,如有什么不到之处请大家指正。
2020年12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评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优秀评课稿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钟面和整时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与几时半。
教师的教学在下面两个方面着力较多,有助于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
1.时间是什么——溯源贯通,追求知识本质。
时间对于我们来说非常熟悉,但如果有人问你“时间是什么”,需要组织语言试图作出回答时,我们又会感到很茫然,不知该如何措辞才能回答好这个既简单又熟悉的问题。
这种矛盾恰恰反映了大多数人对时间的见解很模糊。
对于成年人来说都不好回答、难以解释的“时间”这一概念,要让二年级的学生去认识、去理解,则会感到更加抽象。
课堂上,教师先让学生观看人从出生到成长再到垂垂老矣的视频,再让学生举例说一说还能从哪些现象感受到时间,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
学生在看一看、说一说中感受到时间就藏在太阳的东升西落、万物的生长变化和运动发展,以及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时间”这一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具象化,便于学生理解。
2.认识几时几分——环环相扣,循序化解问题。
二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学习经验以生活经验为主。
教师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将要探求的问题和教学目标植入其中,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探究新知。
第一个层次,教师用课件展示卡通形象的自己如何度过一个忙碌的早晨。
先通过起床时间复习整时的认读,然后设置障碍,把分针隐藏起来,让学生继续认读洗漱、吃早餐、到校的时间。
这三个时刻都是7时多,需要先确定“时”的范围后,再重点认识“分”,从而学会从钟面上读出“多少分”,并认识时与分的关系。
第二个层次,教师设计了“变魔术”的游戏让学生认读几时几分。
学生基于一定的生活经验,很容易认读时刻2:15和3:35。
7:55这个时刻的认读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学生有猜8:00的,有猜不到8:00的,有说是8:55的,还有说是7:55的。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允许学生出现“差错”,而且把“差错”转变成宝贵的教学资源。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第七单元《认识时间》评课稿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第七单元《认识时间》评课稿
听了老师执教的《认识钟表》一课,我觉得老师能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整节课的设计与课堂教学实施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1.能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年龄特点选择教法,创设教学情境,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一开始老师利用口算引出1-12这12个数,之后对孩子们说:“这12个数字,加上特殊的指针,送进特定的工具里,它们就能工作了,你相信吗?”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2.在新课探究环节,老师根据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设计了简单的学案。
首先让孩子拿出学具“钟表的模型”看一看,摸一摸,钟面上都有什么?然后独自填写学习任务单。
”并设计游戏“送指针和数字宝宝回家”,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观察与思考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注重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比如出示小明上午9时读书,晚上9时睡觉,同一个时刻却在做不同的事情,感受一天中有两个9时。
既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不过再完美的课都会有一点遗憾,这节课老师如果在拓展延伸,巩固提升环节中有意识渗透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养成教育会更好!。
《认识时间》 评课
《认识时间》评课本学期学校开展了同课异构的公开课活动,我听了徐老师的《认识时间》,我就这几节课谈谈我的体会。
这节数学课上徐老师通过直观演示和学生的操作,让学生经历了观察、操作、归纳的过程,认识了几时几分。
特别是课件动态演示1时和60分的关系,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了1时=60分。
印象深刻的是徐老师通过龟兔赛跑的动画形式让学生感受到了时与分的关系,激发了学生学习时间的兴趣。
徐老师注重了重点与难点的突破,如在认读几时几分之前,通过演示先认读几时,使得“几时”认读的难点得以分解。
但对于“时针走过数字几,分针从12起走了多少个小格,就是几时几分”的重难点突出不够,特别是老师对于怎么认读几时的方法指导不够准确,“两个数字之间,取较小的数为几时”与教材、教参的明确表述有出入。
1分、2分的直观感受不够。
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体现不够。
对于4时5分的记录方法特别是电子表的记录方法指导欠缺。
对于认读4时45分、几时55分的教学难点关注不够。
这部分内容的编排意图是关注学生的经验与兴趣,选取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素材帮助认识时间,要求注重运用直观的画面和实际操作活动学习知识,对几时几分的认识由浅入深。
本课运用直观画面和由浅入深认识时间体现较好,但联系实际和实际操作还有待改进。
如何体现教材的编写意图,如何帮助学生直观感知“分”和认识几时几分呢?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进行教学。
如:开课时出示上课的时刻的钟面展示,复习旧知引入新知学习;课尾出示下课时刻的钟面,学生认读,这样学生以对比,印象更深刻。
还可以出示午饭、下午第一节课、下午放学、晚上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时刻的钟面,学生认读。
这节课有把时间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教学。
特别是感受了一分钟的长短,我觉得效果不错,但是我觉得做得还不够。
可以在引出了1分以后,可以让学生静态感知1分有多长;还可以让学生动态感知(读书、写字、做口算题等)2分有多长(我们的导学提示不是有2分钟的要求么,应该是一个契机)。
《认识时间》数学一等奖说课稿
《认识时间》数学一等奖说课稿1、《认识时间》数学一等奖说课稿各位专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第二册《认识时间》。
下面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这堂课运用信息技术的想法和做法.一、整合的必要性。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看整时和半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读写钟面上整5分的时间,知道1时=60分,为学习1分1分读写时间打下基础。
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虽然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时间的知识有所接触,但是他们缺乏观察钟面动态演变的实践经历,也缺少乘法知识基础。
第一次教学时,我采用教具钟与学具钟来展开教学,在课后的反馈中学生普遍感觉这节课枯燥乏味、对1时=60分等内容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信息技术的介入,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第二次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激活学生的思维。
利用网络平台,提高练习的.有效性,拓展课堂教学内容。
基于以上考虑,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通过动画演示,使学生学会读写钟面上整5分的时间,知道1时=60分。
(2)借助网络学习,经历时、分进率的探索过程,感悟1时与60分之间的关系,掌握5分5分数的技能。
(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认读钟面上整5分的时间学习难点:认读接近整时的时间理解1时=60分二、整合的过程。
本堂课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这节课我以龟兔赛跑的故事引入,并告诉学生在钟面上,时针和分针也一直进行着这样的龟兔赛跑。
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后面教学1时=60分打下了基础。
2、合作交流、探索发现建立大格数与小格数之间的对应关系,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知道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在学生自主发现、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又通过动态演示教学大格数与小格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时和分之间的进率比较抽象,我先告诉学生:时针、分针两兄弟要赛跑啦!这时利用课件演示,使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到他们间的内在联系:时针走一大格,分针刚好走一圈,从而推导出1时=60分。
《认识时间》评课稿
《认识时间》(二上)主课稿孔令丽小付老师执教二年级(上)新教材的第七单元《认识时间》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这一内容属于“数与代数”这一模块里的“常见的量”的内容。
《课程标准》对常见的量的教学设计有以下几点要求:要在现实情境中引入;在实践活动中加强直观教学;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基于这些要求,我谈以下四个方面:.内容结构,层次清楚,脉络分明.教与学的关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设计做到双关注—学科性、学生特征.学生的收获——“三维一体”目标达成度一、内容结构,层次清楚,脉络分明几个大的知识点搭建起课堂教学的骨架,在解决老师精心设计的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充实丰满。
二、教与学的关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是“以学论教”“教是为了不教”,基于这样的教学理念,几乎在教学的每个环节,老师只管负责演示模型钟面,摆问题,学生不断观察,不断发现,不断总结,不断推理,随着这一过程的层层深入,一个个结论学生得出来了,一个个问题迎刃而解了,最后逐渐蚕食完本节课所有内容,突显出老师主导作用,对“时”“分”的认识学生一次性理解到位,老师没有过多纠缠,对“时”“分”的关系理解起来太抽象,老师只管反复演示模拟钟面,为断强化认识。
对“时刻”的认识及“中文”“电子表”两种记录方法,老师变着花样提高学习兴趣,真正体现以学论教理念。
三、设计做到双关注—学科性、学生特征数学学科的四大特点是:抽象性、严谨性、应用性、人文性。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训练是数学的灵魂,概念教学抽象性较强,老师利用演示钟面模型,让学生摆钟面学具等操作手段,有效突破了概念的抽象性,在学生头脑中真正形成时、分的基本概念之后,马上脱离实物,抽象出数学模型,去解决实际问题。
当直观数出一大格表示多少分,就能推算出2大格、10大格是多少分,在总结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四、学生的收获——“三维一体”目标达成度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在学生身上有可喜的变化,“课前”学生对基本时间“时”“分”粗略、大致的了解,在经过一系列教学活动之后,学生基本技能明显增强,解决问题脱离教学具,利用已经推理形成的推理能力,利用已经初步建立的模型思想,正确认识时刻,孩子们该动时动,该专注时专注,从目光、眼神看,着表现欲望,表达欲望,展示操作欲望,一句话,学生有着强烈求知欲望,同时能在课堂上受到珍惜时间的品德教育。
认识时间 评课
《认识时间》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钟表,会看几时、半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掌握看几时几分的方法,知道1时=60分。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虽然生活中经常接触时间,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毕竟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真正理解比较困难。
特别是看几分,很容易受时针看法的影响而将两者混淆。
邓老师在教学中,很好地利用了课件,紧抓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实际观察中掌握概念和知识。
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一、创设情境。
邓老师创设“森林运动会”这一情景引入新课,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很好地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酝酿了良好的情绪。
二、巧妙设计,引导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1.动态课件,给学生以视觉刺激。
建立丰富的感性经验。
在认识几分时,课件演示将分针走过的痕迹用放大镜标出,让学生清楚知道分针看小格,时针看大格,除让学生集体说说分针走到各个数字分别代表几分外,还引导学生用乘法口诀,以便更快地读出几分。
2.通过直观形象的实物操作,突破重难点在认识时、分的关系时,邓老师让孩子们自己从12时拨到1时,同时注意观察当分针走了一圈,时针走了多远?引导学生发现时针走了一大格,分针走了一圈。
这时,邓老师以孩子们感兴趣的龟兔赛跑为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解决1时=60分这一教学难点。
几时几分是学生认识的又一个难点。
邓老师为学生精心准备了研学案,将方法一一细化,用填空的形式引导孩子思考,例如:4时45分,学生看图填空,时针走过数字4,就是4时多,分针从12起走了45小格是45分,在教学中邓老师还注重引导学生对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辨析,从而使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理解得更透彻。
三、课堂练习形式多样课堂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挖掘创新潜能的重要手段,是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主要途径。
邓师根据二年级小朋友的年龄特征,紧紧围绕森林运动会这一主题,有针对性和层次性的设计了课堂的练习,通过写一写,连一连,画一画,拨一拨等活动,既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又有利于培养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建立了时间观念。
2019《认识时间》评课稿
《认识时间》评课稿胡林芳老师在执教《认识钟表》这一课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让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情况下学习新知识。
又能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1.由于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课堂上胡林芳老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和实物钟面的具体演示引导学生非常直观形象地认识时间,会读写几时几分,并通过图片展示以及联系生活实际让孩子建立相应的时间观念,并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收到较好的效果。
2. 认识每个大格刻度表示几分并知道1时=60分是本节课的难点,胡林芳老师在这环节中采用逐层疏理的方式进行教学,先让学生从静态的钟面上得到1大格里有5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的新认识、新发现,然后再通过议一议、数一数、算一算,从动态的钟面上理解分针指在每个大格刻度所表示的意义,为正确读取时间做好铺垫。
3.在认识时间是动态的这一难点时,借助多媒体课件,让静态的数学动了起来。
让学生在观察中比较,在交流中发现,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认识,较好的突破了难点。
为了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进行运用,老师还设计了同桌互拨,同桌互拨钟表的练习,学生在操作中学会了方法,学懂了知识。
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4注重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教学本课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从生活中找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此对数学产生兴趣和亲切感。
根据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通过一些具体事件如:几时起床,几时睡觉,几时吃饭等,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的时间观念。
渗透了珍惜时间的德育观念。
对于这节课我还想提出2点建议:1、认识“分针指着几,就是几分”环节,我觉得胡老师过得有些快,其实有很多学生还没有完全的掌握。
二年级数学《认识时间》评课稿(精选7篇)
二年级数学《认识时间》评课稿(精选7篇)二年级数学《认识时间》评课稿篇1今天学习《认识时间》本节课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的,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
同时为以后学习时、分、秒及相关的计算打下基础的。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先带领孩子复习了整时,几时过一点,快几时了,然后认识分,重新认识钟表,知道钟表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有5个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
分针走一个小格是1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钟,时针走一个大格是1小时。
本节课学习氛围浓厚,学生在拨一拨中学习几时几分。
但本节课存在着不足:1.在教学本节课时有些孩子5个5个的数也不够熟练,是依靠手指来完成这一过程的。
所以对这些学生的教学很难,在认识钟表的时间时出现了困难。
2.还有一些孩子在数大格时,由于手和嘴在数的时候不一致,往往出现多数5分或少数5分。
3.部分学生在读时间时往往容易读错,例如7时45分、4时55分这样的时间对学生来说也是个难点,时针靠近大数,学生容易取大数,看成8时45分、5时55分。
这可能受之前学的,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的思维的限制。
还有的学生是分针指着数字3,就说是3分钟,指着数字8就说是8分钟等。
第二节课,我又复习巩固了认识时间,让学生自己拨钟表,观察分钟转动时,时针的变化,尤其对比观察半时前后时针的位置变化,让孩子拨一拨8时45分,接着让分针继续前进15分,到9时,观察这两个时刻时针的位置都指向9。
但第一个时刻时针指向9,分针指向9,还没到9时,再过15分钟才到9时,所以虽然时针指向9但并不表示9时。
我重点让孩子动手拨一拨,同桌一个人拨钟表,另一个人认时间。
过一会儿,同桌调换。
然后,让一个孩子上台拨钟表,全班同学说时间。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认真备课,多方位了解学生,做好预设,让我的课堂在追求生动活泼的同时,追求实效性。
二年级数学《认识时间》评课稿篇2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认识时间”是在一年级上学期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今天齐老师的以猜谜的方式引出时钟,再根据小红一天的作息时间为主线进行教学。
认识时间评课稿
【总评】:应该说“时间”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大部分学生在幼儿园或家里多多少少都耳熏目染过一些关于时间的认识,每个家庭中一般也都备有挂钟或钟表,何况一名6、7岁的儿童天天要按时起床、吃饭、上学、放学、睡觉,这样就使学生在各种感官上已经感知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
但是不同的学生对认识时间的情况也是各不一样的,有的已经能熟练地认读整时、半时,甚至几时几分的时刻,有的甚至从来都没有有意识地去认过钟表,应该说绝大部分学生对时间还是缺乏一个整体的认知。
因此,如何精心设计这一数学课堂,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掌握新知,是我们教师需要面对和思考的一个问题。
1、知识呈现,联系生活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生活中的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
时间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看不见也模不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问一问学生“你们平时是什么时候起床、上学的?”一石激起千层浪,正因为学生有了一定的生活积累,所以都愿意争先恐后说给别人听;接着教师又出示了一位新朋友“红红”一天的作息时间,让学生感到非常新奇,感同身受,因此能更快地投入到对新知的学习中。
而本堂课也就是围绕“红红的一天”中的4个钟面时间作为学生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在不断的观察、交流、猜测、操作中进行探究性学习,从而感受到时间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2、精心设计,独具匠心教学设计是教学过程展开的前提,是沟通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
纵观整堂课的教学设计,无不显露出教师的精心之处。
从一齐呈现4个钟面,鼓励学生进行质疑,引发认知冲突,到怎么看“8:50”中的“50分”和“8时多”,如何真正直观地理解时、分的关系,甚至连练习的安排都是具有一定的目标和要求。
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也都不知不觉中的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探究过程,进行着充分的学习体验,真正内化了知识,形成了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
3、动手操作,解决难点动手操作能让学生亲身经历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具体形象的操作过程,使之在多种感官的参与活动中进行观察、比较、分析,进而在探索中找到规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促进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认识时间》优秀评课稿(9篇)
《认识时间》优秀评课稿(9篇)《认识时间》优秀评课稿(精选9篇)《认识时间》优秀评课稿篇1汤老师用猜谜语的形式导入,立即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性,开了一个好头。
汤老师还制作了色彩鲜艳的课件,直观、形象,这些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都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可以说汤老师很好地把握住了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征。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
在课堂教学时,汤老师运用了自己制作的精美的课件,让学生在一个直观、清晰的钟面图上认识时针与分针,用课件的动态形式呈现时针或分针所经过的路程,并用红色线条突出强调,学生清楚地感受到是从哪点到哪点所走的一段时间,对教学起到了很好辅助作用。
教学中,通过安排学生感受一分钟的长短,以此来加深学生对时间的认识。
这短短的、安静的、属于全班的一分钟对学生来讲应该是体会深刻的。
这里汤老师可否适当延伸,如,学生在交流自己一分钟能记住从5分到60分的时候,可以让他们估一估自己做更多事需要多长时间,引导学生去体会更长的时间。
毕竟时间是个抽象的东西,学生总是要通过做熟识的具体的事情来间接地体会时间,这方面更多的、深刻的体会有利于学生准确把握时间,理解时间。
课堂中,在引导学生数格子的时候,课件突出演示的是一个个点,而不是一段段路,学生对一个格子的理解可能会产生偏差。
可以用手势等方法做一下简单的演示,帮助理解。
另一处是,学生对时针与分针所表示的时间的联系还不太明确,汤老师可适当引导学生形象理解:时针是在为分针服务,她是在记录分针走的圈数,她跟从着分针,因此分针未走完一圈,时针也不会到达具体的某个点。
这就为后头像4:55这样学生容易看错的时间的学习做好铺垫。
课堂中,汤老师对学生,有引导,有帮扶,有开放,课件的制作非常精美,有实效,非常充分地利用了多媒体课件的优势汤。
老师也非常关注学生的反应与表现,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让学生在发言中增强自信,可以说这是一堂准备充分、扎实的课。
“认识时间”的评课
“理解时间”的评课
1.使用直观教学来表现知识教学效果好。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
在课堂教学时,覃老师使用了课件出示钟面,通过看钟面上的阴影部分,用5分5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让学生比较直观的理解1时=60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让学生自己拨钟,通过直观形象的实物操作,对时与分的关系一目了然。
2.教师创设了一定的情境,制作了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愉快地学习。
3.观察发现知识的训练也是一大特色,在教学上注意选择富有情趣的学习素材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直观理解,协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概念。
本节数学课,给人一种愉悦的感受。
覃老师为学生创设了一定的情境,联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深深地把学生吸引到了教学中来。
4.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理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这节课里,我给学生提供了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给他们讨论、交流的机会,尤其是在理解几时45分、几时55分时有个别学生有困难,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能够互相协助来学习,分享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
不足:
在本节课中,我还应该适当的放手,有些时候总是低估学生的水
平,总是担心学生所回答的答案不能跟随教学的下一步,所以我总有代替学生回答的意识和举动,这样使得学生没有真正的放手学习,下次应该为他们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环境,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时间》评课稿
本节课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面和整时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几时与几时半,同时为三年级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
由于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课堂上,范老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和实物钟面的具体演示引导学生非常直观形象地认识时间,会读写几时几分,体验1小时、1分钟的实际长短,建立相应的时间观念,并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收到较好的效果。
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创设情境这环节中,教师创设了报数的游戏,符合了低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点燃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并通过有效的复习旧知,为新知做好了充分的铺垫,教师在钟面上拨动时刻,学生都能很快的说出整时、整时半,课堂气氛一直很高昂。
老师说时间让学生动手在钟面上拨一拨,很好的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以及求知欲望。
2、认识每个大格刻度表示几分并知道1时=60分是本节课的难点,范老师在这环节中采用逐层疏理的方式进行教学,先让学生从静态的钟面上得到1大格里有5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的新认识、新发现,然后再通过议一议、数一数、算一算,从动态的钟面上理解分针指在每个大格刻度所表示的意义,为正确读取时间做好铺垫。
值得一赞的是范老师课件制作的能力,钟面很直观地演示了分针走了一圈时针才走了一格,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3、板书有序,让学生一目了然,使本节课的知识点在学生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痕迹。
个人不成熟的建议:
1、本节课老师在时间的读法及两种写法上没有给予更多的指导,两种意思差不多的关于时间的儿歌有些重复,没有新意。
2、本节课教师讲授的过多,应给予时间让学生自主拨动钟表进行探究学习,这样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完成对新知的探究,从而达到真正的让学生在做中学。
3、本节课教师在最后出示教师一天的作息时间时,应该加上时间的前缀,让学生分清楚上午和下午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