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认识时间》评课稿
认识时间解决问题评课
《认识时间-解决问题》评课稿王老师讲的《解决问题》这节课,无论在教学设计上还是在教学实践中都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尊重学生,时刻关注学生。
能够在课堂上把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引领作用和谐统一起来。
在动手操作,交流讨论中落实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并突破难点。
听后的主要体会如下:1、注重联系生活。
王老师先以小学生一天的作息时间来进行复习时间,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而在教学新知中,也始终围绕学生的作息时间进行,包括练习的设计也是如此。
这样的设计就让学生意识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注重数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生活。
2、注重学生发言本节课主要使用了两种问题解决的策略。
第一种是将几件事情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从中找到问题对应的时间段,从而找到正确的答案。
第二种方法是利用排除法排除不可能的答案,那么剩下的就是可能的答案。
在教学中,老师根据学生认知的情况设计针对性的问题,使学生围绕问题畅所欲言。
这样,同学间也有了相互学习的机会。
王老师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并随机展示学生的想法,使本节课知识脉络更为清晰.3、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互助作用。
学生在收集有用的信息后,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交流时先让学困生说,其他同学倾听遇到说不清楚时,优生加以补充说明,在小组内形成生生互学的格局,辅以教师有效的及时激励评价,形成蓬勃向上的学习氛围。
总之,王老师这节课很好地落实了教学重点,难点也有所突破。
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学习是建立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上的,要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课堂上还主体于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理解新知,让他们自己发现、交流、讨论,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
这样的数学课堂才是真实、有效的。
认识时分评课稿(3篇)
认识时分评课稿(3篇)认识时分评课稿(3篇)认识时分评课稿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纬度》中提出:1、扎扎实实的,学生能够学会的课是一节好课。
2、情景创设得好,学生学习积极高的课是一节好课。
3、教师的教学环节清晰,教学重点突出的课是一节好课。
4、教师关注课堂生成资源,并予以适时引导,点拨,形成动态生成的课是一节好课。
今天,我的同事梁老师的课《认识时分》让其中的理念贯穿课堂,使得课堂教学更加有效:一、创设有效的学习环境。
教学一开始,教师便以“猜谜语”的情景导入新课,使学生渴望认识时间,了解时间,从而学会科学利用时间。
教学时与分之间的进率时,教师又创设了“手动拨钟面”和“课件演示时针与分针同时走”的情景,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发现1时=60分。
二、教学环节清晰有效。
尤其在感受,体验1分钟有多长,教师让学生经历了“静坐——听音乐——做活动(可做口算题、写字、画画等)”这几个环节,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一分钟虽然短,但合理利用可以做很多事情,从而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
三、关注课堂的生成资源,并予以适时引导,点拨,形成动态生成。
在认识整个钟面有几个大格,几个小格时,教师扮演了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
让学生自己观察,数一数,然后汇报交流。
通过这样,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知识自然而然地刻进学生脑海中了!在探讨1时=60分时,第一次播放时针与分针同时走的课件,只有一个学生发现分针走得很快,其他学生沉默不语。
这时,教师手动慢慢拨动一次,再让学生汇报。
生依然处在模糊状态,只有两生发言。
生1:分针走得快,时针走得慢。
生2:分针走一大圈,时针走了1时。
在这关键时刻,教师不厌其烦,重新组织课堂:“同学们,咱们再观察一次,看谁的眼睛最亮,可以看清时针和分针各走了多久?”课件重复播放,刚播放结束,一个学生抢着说:“我看见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一大格。
”一语惊醒梦中人。
其他学生点头示意他们也发现了。
在这个时候,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得出1时=60分四、叶澜提出“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是好课的标准之一。
二上认识时间评课稿谢眉眉
使用信息技术构建“活”的课堂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结合,成为当前教育的一个主要趋势。
现在,教师不再是一个简单“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已逐渐发展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新模式。
根据数学的学术特征,我们不能说数学不是一个抽象的学科。
所以,如何将数学学科变为学生想学,爱学学科呢?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把抽象知识变得直观,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氛围,优化数学教学的优势。
如何使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活”的数学课堂?这在范老师今天的课堂中充分实现了。
下面我就范陈阳老师的《理解钟表》一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已初步学习“理解钟表”,通过以前的学习,已经掌握了钟表即时间的一些知识,如掌握了如何看整时和半时。
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学会5分5分数的方法来准确读写几时几分。
难点是理解1时=60分的含义。
一、基于认知选择教法,激发学生动力和热情,活跃课堂氛围。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走进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
我们能够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把有用资源带入数学课堂与和数学学习有机结合,使学生学习内容越来越丰富多彩,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创造学生主动学习的情况。
例如,课的开始范老师利用学生喜爱的动画人物和精美童趣的课件,以轻松愉悦的话语开启课堂,能够说教师很好地把握住了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征。
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持久,活泼好动、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
根据这些特点,教师还制作了富有童趣的课件,直观、形象,这些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都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教师还用猜谜语的形式导入,立即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性,为后面的学习开了一个好头。
再如范老师在小结环节,在课件中出示了题为“几时几分”的顺口溜,不但总结了几时几分的认读重点,又增加了趣味性。
二、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现代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还在发展,一些数学知识是非常抽象的。
教研公开课《认识时间》听课评课稿(2020)
教研公开课《认识时间》听课评课稿(2020)今天有幸聆听了刘璇老师的《认识时间》感受颇深,获益不少。
在她的教学中有以下几点让我印象颇深。
下面还有我一点点浅薄的意见:刘老师的课《认识时间》。
青春美丽又有活力的刘老师与我有缘,结为师徒。
身为师傅的我,在现代化信息技术面前自愧不如。
年轻人敢于挑战,敢于摸索,敢于创新。
智慧课堂是一种新型的课堂,在智慧教室里上课,学生和老师在网络平板上教学碰撞交流,真是一种挑战。
尤其是二年级的孩子,许多功能键要老师手把手教,比如如何开关机,如何抢答,如何做作业提交等等。
刘老师很有耐心,从准备到试教,再到今天成功上课,的确付出了很多汗水。
都说研修课磨人养人。
是的,每一次上公开课就是一次成长,每上一次研修课就是一种提升,也是每位老师成长的必经之路。
刘老师执教的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时间》刘老师整节课流程清晰,教态自然,语言亲切,信息技术操作熟练,课堂评价得当,特别是小组pk、个人抢答加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刘老师从复习5的乘法口诀做铺垫,再出示课件上的整时让学生回答,同时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的理由,再出示主题图从图中观察天气时间的变化引入新课。
刘老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时针和分针的转动关系有效地呈现在大家面前,让孩子们明白1时=60分,半小时=30分钟。
再通过拨一拨,练一练等活动,孩子们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拨时间,建立时间概念,懂得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分针指着几就是几乘5分钟。
信息启智,慧润课堂。
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智慧课堂下精准教学、优化作业、精确评价,让孩子们好学、善学、乐学。
以上都是我个人不成熟的一些看法,如有什么不到之处请大家指正。
2020年12月。
人教版二年级认识时间评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认识时间评课稿篇一老师在执教《认识钟表》这一课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让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情况下学习新知识。
又能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1.导入新课时很好的选用了孩子们自己的日常生活图片入手,进行图片欣赏,同时思考并猜一猜谁还没有睡觉,从而很好的引入钟表这一事物。
能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年龄特点创设教学情境,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持久,活泼好动、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
根据这些特点,老师结合教学内容,使用了许多直观教具,创设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例如给孩子展示真正的钟表,并让孩子亲手触摸表,并调表。
这种尝试很好的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式来获取知识。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观察、操作、探索,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去发现知识、掌握知识。
如在新课时让学生观察桌子上的钟面,仔细看看,看看会有什么发现,进而认识钟面。
3.在认识时间是动态的这一难点时,借助多媒体课件,让静态的数学动了起来。
让学生在观察中比较,在交流中发现,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认识,较好的突破了难点。
为了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进行运用,老师还设计了同桌互拨,同桌互拨钟表的练习,学生在操作中学会了方法,学懂了知识。
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4 注重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教学本课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从生活中找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此对数学产生兴趣和亲切感。
根据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通过一些具体事件如:几时起床,几时睡觉,几时吃饭等,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的时间观念。
渗透了珍惜时间的德育观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评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优秀评课稿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钟面和整时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与几时半。
教师的教学在下面两个方面着力较多,有助于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
1.时间是什么——溯源贯通,追求知识本质。
时间对于我们来说非常熟悉,但如果有人问你“时间是什么”,需要组织语言试图作出回答时,我们又会感到很茫然,不知该如何措辞才能回答好这个既简单又熟悉的问题。
这种矛盾恰恰反映了大多数人对时间的见解很模糊。
对于成年人来说都不好回答、难以解释的“时间”这一概念,要让二年级的学生去认识、去理解,则会感到更加抽象。
课堂上,教师先让学生观看人从出生到成长再到垂垂老矣的视频,再让学生举例说一说还能从哪些现象感受到时间,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
学生在看一看、说一说中感受到时间就藏在太阳的东升西落、万物的生长变化和运动发展,以及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时间”这一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具象化,便于学生理解。
2.认识几时几分——环环相扣,循序化解问题。
二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学习经验以生活经验为主。
教师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将要探求的问题和教学目标植入其中,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探究新知。
第一个层次,教师用课件展示卡通形象的自己如何度过一个忙碌的早晨。
先通过起床时间复习整时的认读,然后设置障碍,把分针隐藏起来,让学生继续认读洗漱、吃早餐、到校的时间。
这三个时刻都是7时多,需要先确定“时”的范围后,再重点认识“分”,从而学会从钟面上读出“多少分”,并认识时与分的关系。
第二个层次,教师设计了“变魔术”的游戏让学生认读几时几分。
学生基于一定的生活经验,很容易认读时刻2:15和3:35。
7:55这个时刻的认读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学生有猜8:00的,有猜不到8:00的,有说是8:55的,还有说是7:55的。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允许学生出现“差错”,而且把“差错”转变成宝贵的教学资源。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第七单元《认识时间》评课稿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第七单元《认识时间》评课稿
听了老师执教的《认识钟表》一课,我觉得老师能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整节课的设计与课堂教学实施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1.能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年龄特点选择教法,创设教学情境,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一开始老师利用口算引出1-12这12个数,之后对孩子们说:“这12个数字,加上特殊的指针,送进特定的工具里,它们就能工作了,你相信吗?”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2.在新课探究环节,老师根据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设计了简单的学案。
首先让孩子拿出学具“钟表的模型”看一看,摸一摸,钟面上都有什么?然后独自填写学习任务单。
”并设计游戏“送指针和数字宝宝回家”,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观察与思考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注重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比如出示小明上午9时读书,晚上9时睡觉,同一个时刻却在做不同的事情,感受一天中有两个9时。
既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不过再完美的课都会有一点遗憾,这节课老师如果在拓展延伸,巩固提升环节中有意识渗透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养成教育会更好!。
小学数学评课稿3篇
小学数学评课稿3篇小学数学评课稿一《认识时间》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钟表,会看几时、半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掌握看几时几分的方法,知道1时=60分。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虽然生活中经常接触时间,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毕竟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真正理解比较困难。
特别是看几分,很容易受时针看法的影响而将两者混淆。
程老师在教学中,很好地利用了课件,紧抓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实际观察中掌握概念和知识。
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一、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呈现知识,给学生以视觉刺激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
在课堂教学时,程老师师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钟面,使时间这一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给学生以较强的视觉刺激,帮助他们建立丰富的感性经验。
特别是在认识几分时,课件演示将分针走过的痕迹用较粗的红线标出,让学生清楚知道分针看小格,时针看大格,印象比较深刻。
二、巧妙设计,引导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几时多是学生认识的一个难点。
如4时多,学生容易看成5时多。
课伊始,陈老师就从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入手,出示时针指向数字9和10之间,问是几时多。
并总结如果时针在两个数字之间,看小的。
认识每个数字各代表几分,是这节课的重难点,因为学生没有学习乘法口诀,只能通过一个格一个格的数或5个5个的加,因此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
程老师也注意到这一点,在教学中,除让学生集体说说分针走到各个数字分别代表几分外,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记住几个关键的数字,以便更快地读出几分。
有的学生说记住6就是30分,有的说记住3就是15分,9就是45分等。
这一环节的教学,紧抓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巧记,加深了学生对这一难点的理解和掌握,为后面正确读出几时几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中程老师还注重引导学生对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辨析,从而使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理解得更透彻。
如认识时、分时,出示课件观察时针走动1大格是几时,分针走动1大格是几分,然后提问:“两个1怎么不一样?”引发学生思考,进一步认识时针走过1大格是1时,分针走过1大格是5分。
《认识时间》 评课
《认识时间》评课本学期学校开展了同课异构的公开课活动,我听了徐老师的《认识时间》,我就这几节课谈谈我的体会。
这节数学课上徐老师通过直观演示和学生的操作,让学生经历了观察、操作、归纳的过程,认识了几时几分。
特别是课件动态演示1时和60分的关系,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了1时=60分。
印象深刻的是徐老师通过龟兔赛跑的动画形式让学生感受到了时与分的关系,激发了学生学习时间的兴趣。
徐老师注重了重点与难点的突破,如在认读几时几分之前,通过演示先认读几时,使得“几时”认读的难点得以分解。
但对于“时针走过数字几,分针从12起走了多少个小格,就是几时几分”的重难点突出不够,特别是老师对于怎么认读几时的方法指导不够准确,“两个数字之间,取较小的数为几时”与教材、教参的明确表述有出入。
1分、2分的直观感受不够。
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体现不够。
对于4时5分的记录方法特别是电子表的记录方法指导欠缺。
对于认读4时45分、几时55分的教学难点关注不够。
这部分内容的编排意图是关注学生的经验与兴趣,选取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素材帮助认识时间,要求注重运用直观的画面和实际操作活动学习知识,对几时几分的认识由浅入深。
本课运用直观画面和由浅入深认识时间体现较好,但联系实际和实际操作还有待改进。
如何体现教材的编写意图,如何帮助学生直观感知“分”和认识几时几分呢?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进行教学。
如:开课时出示上课的时刻的钟面展示,复习旧知引入新知学习;课尾出示下课时刻的钟面,学生认读,这样学生以对比,印象更深刻。
还可以出示午饭、下午第一节课、下午放学、晚上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时刻的钟面,学生认读。
这节课有把时间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教学。
特别是感受了一分钟的长短,我觉得效果不错,但是我觉得做得还不够。
可以在引出了1分以后,可以让学生静态感知1分有多长;还可以让学生动态感知(读书、写字、做口算题等)2分有多长(我们的导学提示不是有2分钟的要求么,应该是一个契机)。
《认识时间》评课稿
《认识时间》(二上)主课稿孔令丽小付老师执教二年级(上)新教材的第七单元《认识时间》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这一内容属于“数与代数”这一模块里的“常见的量”的内容。
《课程标准》对常见的量的教学设计有以下几点要求:要在现实情境中引入;在实践活动中加强直观教学;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基于这些要求,我谈以下四个方面:.内容结构,层次清楚,脉络分明.教与学的关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设计做到双关注—学科性、学生特征.学生的收获——“三维一体”目标达成度一、内容结构,层次清楚,脉络分明几个大的知识点搭建起课堂教学的骨架,在解决老师精心设计的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充实丰满。
二、教与学的关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是“以学论教”“教是为了不教”,基于这样的教学理念,几乎在教学的每个环节,老师只管负责演示模型钟面,摆问题,学生不断观察,不断发现,不断总结,不断推理,随着这一过程的层层深入,一个个结论学生得出来了,一个个问题迎刃而解了,最后逐渐蚕食完本节课所有内容,突显出老师主导作用,对“时”“分”的认识学生一次性理解到位,老师没有过多纠缠,对“时”“分”的关系理解起来太抽象,老师只管反复演示模拟钟面,为断强化认识。
对“时刻”的认识及“中文”“电子表”两种记录方法,老师变着花样提高学习兴趣,真正体现以学论教理念。
三、设计做到双关注—学科性、学生特征数学学科的四大特点是:抽象性、严谨性、应用性、人文性。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训练是数学的灵魂,概念教学抽象性较强,老师利用演示钟面模型,让学生摆钟面学具等操作手段,有效突破了概念的抽象性,在学生头脑中真正形成时、分的基本概念之后,马上脱离实物,抽象出数学模型,去解决实际问题。
当直观数出一大格表示多少分,就能推算出2大格、10大格是多少分,在总结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四、学生的收获——“三维一体”目标达成度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在学生身上有可喜的变化,“课前”学生对基本时间“时”“分”粗略、大致的了解,在经过一系列教学活动之后,学生基本技能明显增强,解决问题脱离教学具,利用已经推理形成的推理能力,利用已经初步建立的模型思想,正确认识时刻,孩子们该动时动,该专注时专注,从目光、眼神看,着表现欲望,表达欲望,展示操作欲望,一句话,学生有着强烈求知欲望,同时能在课堂上受到珍惜时间的品德教育。
认识时间评课优点及不足
认识时间评课优点及不足
《认识时间》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过一小时是几时,让学生从小建立时间观念,养成按时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总体来说,XX老师的这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思路相当清晰。
教学过程中,主要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拨一拨、做一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展开学习。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尤其是一年级的小朋友,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容易兴奋,也容易分散。
教学中杨教师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课堂中通过形象、生动的课件积极主动的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来学习知识。
创设教学情节吸引学生。
课中注意创设了很多轻松愉悦的情节。
如:一开始,XX老师创设了老师是早上7时起床,你是什么时候起床的?”这个情景,展开教学,学生兴趣很浓。
在认识了钟面以后,杨老师又以乘动车为主线,让学生拨一拨: 8时出发、9时到达宁波、11时到达上海,在钟面上怎么拨?因为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所以学生注意力很集中,一下子就拨出了这些时刻,正确率很高,教学效果很好。
美中不足的是:
1、XX老师的问语要适合一年级小朋友,如:在教学7时时,老师问学生怎么表示,学生根本不懂什么是表示,那只有老师自己回答了。
2、关于钟表的数字书写,整点和半点都没有进行区分,学生书写不规范。
3、老师课堂评价语言比较单一,评价方式有待提高。
4、本节课的课堂练习题设计不够科学,应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总的来说,这节课的优点在于教学目标明确,课堂活动丰富多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不足之处主要在于部分教学环节的设置不够合理,评价方式有待提高,以及课堂练习题设计不够科学。
《认识时间》评课稿
《认识时间》评课稿
听了林老师的数学课《认识时间》,感受颇深,整节课,他不紧不慢,脸上始终面带微笑,从其课堂上可以看出林老师是一位性格温和、亲和力极强的老师。
这节课的可取之处:
1、借助课件教学,能把抽象的时间教学变的直观化,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概念。
2、练习安排巧妙。
每讲完一个知识点,林老师都会出示相对应的练习题加以巩固,通过巧妙而又恰到好处的练习题让我看到了张老师的聪明之处。
存在的不足,特提出以下几点,共同学习:
1、数学课上师生互动特别重要,本节课师生互动很少,或者说学生不理解老师说话的意思,不知道该干什么,经常出现启而不发、没有响应的尴尬局面。
2、数学教师的课堂语言除了逻辑性、严密性更要通俗易懂性,针对低年级的学生,说的太深奥、学生听不懂,说的既准确又浅显易懂是数学老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认识时分评课稿
二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认识时分评课稿我是二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师,今天我要上的是认识分时表的课。
学生们在三分钟内能有怎样的表现?教师要如何引导?学生是不是也能做到按时到校呢?我要从几个方面来进行思考。
首先,我给学生提供一个时间的概念,让他们知道时针所指的范围,然后通过时间的变化来说明时针指在什么地方。
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时,让他们能够在观察中发现时间不变时长增加或是减少是什么情况;然后把观察所得运用到生活中;最后对学生如何来认识时间做一个初步说明。
一、抓住学生的思维起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教学首先要抓住学生的思维起点,才能让学生进入到新的学习情境。
教学中我们要抓住学生的思维起点,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从而让学生逐步掌握数学概念:分、时、时分、秒。
这是学生一开始就要掌握好的学习重点。
从课文内容来讲,让学生知道分时表上有三个时针和一个时针的标志。
让人觉得这个内容是非常有趣又有意义的。
那么这时可以结合这一内容给学生设置一个时间上与生活联系紧密的情境。
比如学生在认识分时表时遇到一种“时针指示在一分钟以内的时候”而在学习时针指在什么地方时等内容时可以设计出这样一道题:让我们试着用这种题目来认识时间吧!在这个环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根据题意来进行分析。
对于本节课学生提出的问题,通过“这道题我要问哪些”进行引导讨论:比如今天是星期一为什么是星期二、星期三为什么是星期四、星期五为什么是星期六等等。
二、让学生了解时间的概念,掌握时间的特点。
教学目标:经过对课文的了解,让学生明白时间的概念,体会时间的变化。
教学重点:认识钟表、分时表、钟表的时针、分时、秒。
难点:会用一个简单的时钟、一个分时时表来计时。
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基础与学习方式有层次地采用不同组织形式。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我设计了以下环节:第一环节教师提出了新学期第一个大目标“要认识分时表”,让学生知道两个时钟中有什么区别。
第二环节教师设计了“四个阶段”:让学生学会用四个“从左到右”、“从右到左”、“从左到右”等方法来认识分时表;第三环节在“按”字上增加了一个字来解释分时表;第四环节在“合”字上减少了一个字来解释分时表。
2019《认识时间》评课稿
《认识时间》评课稿胡林芳老师在执教《认识钟表》这一课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让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情况下学习新知识。
又能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1.由于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课堂上胡林芳老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和实物钟面的具体演示引导学生非常直观形象地认识时间,会读写几时几分,并通过图片展示以及联系生活实际让孩子建立相应的时间观念,并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收到较好的效果。
2. 认识每个大格刻度表示几分并知道1时=60分是本节课的难点,胡林芳老师在这环节中采用逐层疏理的方式进行教学,先让学生从静态的钟面上得到1大格里有5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的新认识、新发现,然后再通过议一议、数一数、算一算,从动态的钟面上理解分针指在每个大格刻度所表示的意义,为正确读取时间做好铺垫。
3.在认识时间是动态的这一难点时,借助多媒体课件,让静态的数学动了起来。
让学生在观察中比较,在交流中发现,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认识,较好的突破了难点。
为了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进行运用,老师还设计了同桌互拨,同桌互拨钟表的练习,学生在操作中学会了方法,学懂了知识。
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4注重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教学本课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从生活中找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此对数学产生兴趣和亲切感。
根据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通过一些具体事件如:几时起床,几时睡觉,几时吃饭等,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的时间观念。
渗透了珍惜时间的德育观念。
对于这节课我还想提出2点建议:1、认识“分针指着几,就是几分”环节,我觉得胡老师过得有些快,其实有很多学生还没有完全的掌握。
二年级数学上《时间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二年级数学上《时间的初步认识》评课稿1. 课堂概述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时间的初步概念和认识。
课堂以简单明了的示例和互动讨论的方式进行,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来理解时间的概念。
2. 课堂目标- 让学生初步了解时间的概念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帮助他们理解时间的流逝;-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钟表工具的技能;- 培养学生对日常时间安排的认知和规划能力。
3. 课堂内容3.1 时间的概念引入通过展示钟表和问答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时间,为什么时间对我们来说很重要。
3.2 时间的单位介绍时间的基本单位,如秒、分钟、小时、天等。
通过示例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
3.3 钟表的认识研究使用钟表,包括指针的指示和读取时间。
通过实际操作和练,让学生熟悉钟表的使用。
3.4 日常时间安排通过与学生的讨论和分享,教授学生合理规划时间的方法,如早上起床、上学、休息等。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合理安排时间,培养时间管理意识。
4. 教学评价课堂中,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问答互动、示例分析、实际操作和讨论等,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能够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本节课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符合二年级数学课程标准要求,通过简单直观的方式培养了学生对时间的基本认识。
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和表现良好,体现了教师的教学实力和策略运用能力。
5. 待改进之处为了更好地巩固学生对时间概念的理解,可以增加一些互动游戏和实践活动,提供更多实际应用的情境,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时间的概念。
6. 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目标明确,学生的研究兴趣得到了有效调动。
通过课堂互动和实际操作,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对时间的初步认识有了明显提升。
然而,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时间的理解,课堂中可以多进行些实际应用和练。
7. 结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初步认识了时间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了使用钟表的基本技能,并培养了日常时间安排和管理的能力。
二年级数学《认识时间》评课稿(精选7篇)
二年级数学《认识时间》评课稿(精选7篇)二年级数学《认识时间》评课稿篇1今天学习《认识时间》本节课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的,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
同时为以后学习时、分、秒及相关的计算打下基础的。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先带领孩子复习了整时,几时过一点,快几时了,然后认识分,重新认识钟表,知道钟表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有5个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
分针走一个小格是1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钟,时针走一个大格是1小时。
本节课学习氛围浓厚,学生在拨一拨中学习几时几分。
但本节课存在着不足:1.在教学本节课时有些孩子5个5个的数也不够熟练,是依靠手指来完成这一过程的。
所以对这些学生的教学很难,在认识钟表的时间时出现了困难。
2.还有一些孩子在数大格时,由于手和嘴在数的时候不一致,往往出现多数5分或少数5分。
3.部分学生在读时间时往往容易读错,例如7时45分、4时55分这样的时间对学生来说也是个难点,时针靠近大数,学生容易取大数,看成8时45分、5时55分。
这可能受之前学的,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的思维的限制。
还有的学生是分针指着数字3,就说是3分钟,指着数字8就说是8分钟等。
第二节课,我又复习巩固了认识时间,让学生自己拨钟表,观察分钟转动时,时针的变化,尤其对比观察半时前后时针的位置变化,让孩子拨一拨8时45分,接着让分针继续前进15分,到9时,观察这两个时刻时针的位置都指向9。
但第一个时刻时针指向9,分针指向9,还没到9时,再过15分钟才到9时,所以虽然时针指向9但并不表示9时。
我重点让孩子动手拨一拨,同桌一个人拨钟表,另一个人认时间。
过一会儿,同桌调换。
然后,让一个孩子上台拨钟表,全班同学说时间。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认真备课,多方位了解学生,做好预设,让我的课堂在追求生动活泼的同时,追求实效性。
二年级数学《认识时间》评课稿篇2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认识时间”是在一年级上学期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今天齐老师的以猜谜的方式引出时钟,再根据小红一天的作息时间为主线进行教学。
《认识时间》优秀评课稿(9篇)
《认识时间》优秀评课稿(9篇)《认识时间》优秀评课稿(精选9篇)《认识时间》优秀评课稿篇1汤老师用猜谜语的形式导入,立即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性,开了一个好头。
汤老师还制作了色彩鲜艳的课件,直观、形象,这些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都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可以说汤老师很好地把握住了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征。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
在课堂教学时,汤老师运用了自己制作的精美的课件,让学生在一个直观、清晰的钟面图上认识时针与分针,用课件的动态形式呈现时针或分针所经过的路程,并用红色线条突出强调,学生清楚地感受到是从哪点到哪点所走的一段时间,对教学起到了很好辅助作用。
教学中,通过安排学生感受一分钟的长短,以此来加深学生对时间的认识。
这短短的、安静的、属于全班的一分钟对学生来讲应该是体会深刻的。
这里汤老师可否适当延伸,如,学生在交流自己一分钟能记住从5分到60分的时候,可以让他们估一估自己做更多事需要多长时间,引导学生去体会更长的时间。
毕竟时间是个抽象的东西,学生总是要通过做熟识的具体的事情来间接地体会时间,这方面更多的、深刻的体会有利于学生准确把握时间,理解时间。
课堂中,在引导学生数格子的时候,课件突出演示的是一个个点,而不是一段段路,学生对一个格子的理解可能会产生偏差。
可以用手势等方法做一下简单的演示,帮助理解。
另一处是,学生对时针与分针所表示的时间的联系还不太明确,汤老师可适当引导学生形象理解:时针是在为分针服务,她是在记录分针走的圈数,她跟从着分针,因此分针未走完一圈,时针也不会到达具体的某个点。
这就为后头像4:55这样学生容易看错的时间的学习做好铺垫。
课堂中,汤老师对学生,有引导,有帮扶,有开放,课件的制作非常精美,有实效,非常充分地利用了多媒体课件的优势汤。
老师也非常关注学生的反应与表现,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让学生在发言中增强自信,可以说这是一堂准备充分、扎实的课。
“认识时间”的评课
“理解时间”的评课
1.使用直观教学来表现知识教学效果好。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
在课堂教学时,覃老师使用了课件出示钟面,通过看钟面上的阴影部分,用5分5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让学生比较直观的理解1时=60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让学生自己拨钟,通过直观形象的实物操作,对时与分的关系一目了然。
2.教师创设了一定的情境,制作了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愉快地学习。
3.观察发现知识的训练也是一大特色,在教学上注意选择富有情趣的学习素材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直观理解,协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概念。
本节数学课,给人一种愉悦的感受。
覃老师为学生创设了一定的情境,联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深深地把学生吸引到了教学中来。
4.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理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这节课里,我给学生提供了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给他们讨论、交流的机会,尤其是在理解几时45分、几时55分时有个别学生有困难,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能够互相协助来学习,分享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
不足:
在本节课中,我还应该适当的放手,有些时候总是低估学生的水
平,总是担心学生所回答的答案不能跟随教学的下一步,所以我总有代替学生回答的意识和举动,这样使得学生没有真正的放手学习,下次应该为他们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环境,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二年级数学《认识时间》评课稿(通用16篇)
二年级数学《认识时间》评课稿二年级数学《认识时间》评课稿(通用16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评课稿,通过评课,可以把教学活动的有关信息及时提供给师生,以便调节教学活动,使之始终目的明确、方向正确、方法得当、行之有效。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评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数学《认识时间》评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二年级数学《认识时间》评课稿篇1今天听了王xx老师执教的《认识时间》一节课,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本节课是学生在一年级已学过认识整点和几点刚过一点儿和快到整几点了的基础上教学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分针和时针在钟面上是如何转的,进而知道1时=60分;并准确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和时间的记作方法;感受1分的长短,培养学生珍惜时间意识。
重难点是认识时间先看时针再看分针,时针走过数字几就是几时,分针指向数字几乘5就是几分。
二、课堂亮点1.用开火车做游戏的方法引入教学,很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这样可以激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2.王老师的教态自然,音质清脆,让人听起来很舒服,尤其是不适时机提问、鼓励和表扬,让孩子们跟着老师一步一步地深入学习。
3.最为亮丽的是王老师制作的课件精彩纷呈,那会动画的时针和分针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真切地看到了分针走1大格是5分,分针走一圈是6O分,而时针正好走1大格,所以6O分=1时。
我不得不佩服她是课件制作的高手,可见在课下也是费了一番功夫的。
三.须改进地方1.孩子已学会走路了,能否放一下手让他自己尝试一下呢?如果跌倒了,再把他扶起来。
2.二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能否把语言再准确点,如〃时针在什么位置都是4时?"改为〃时针在哪两个数字之间是4时几分"。
3.深入了解孩子的已有知识经验,在已有经验基础之上再来设计教学,就不会教的那么吃力。
总之,听了这节课,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教得很累,我们不敢放手,生怕孩子们学不会,我们不断重复学生的话,生怕孩子们没听见,我们要解放思想,转变理念,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我们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就0K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数学《认识时间》评课稿
二年级数学《认识时间》评课稿
二年级数学《认识时间》评课稿
今天听了王**老师执教的《认识时间》一节课,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本节课是学生在一年级已学过认识整点和几点刚过一点儿和快到整几点了的基础上教学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分针和时针在钟面上是如何转的,进而知道1时=60分;并准确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和时间的记作方法;感受1分的长短,培养学生珍惜时间意识。
重难点是认识时间先看时针再看分针,时针走过数字几就是几时,分针指向数字几乘5就是几分。
二、课堂亮点
1.用开火车做游戏的方法引入教学,很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这样可以激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2.王老师的教态自然,音质清脆,让人听起来很舒服,尤其是不适时机提问、鼓励和表扬,让孩子们跟着老师一步一步地深入学习。
3.最为亮丽的是王老师制作的课件精彩纷呈,那会动画的时针和分针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真切地看到了分针走1大格是5分,分针走一圈是6O分,而时针正好走1大格,所以6O分=1时。
我不得不佩服她是课件制作的高手,可见在课下也是费了一番功夫的。
三.须改进地方
1.孩子已学会走路了,能否放一下手让他自己尝试一下呢?如果跌倒了,再把他扶起来。
2.二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能否把语言再准确点,如〃时针在什么位置都是4时?改为〃时针在哪两个数字之间是4时几分。
3.深入了解孩子的已有知识经验,在已有经验基础之上再来设计教学,就不会教的那么吃力。
总之,听了这节课,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教得很累,我们不敢放手,生怕孩子们学不会,我们不断重复学生的话,生怕孩子们没听见,我们要解放思想,转变理念,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我们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就0K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