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电生理学(N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的解释尚待深入探讨。
第四节 电极及导联联结方法
一、电极及其放置 (一)电极 电极是安置在头皮上用以导电的导体。常用电极有以下几种: 1.银管电极:应用很广。一般银管电极接触头皮一端用纱布和棉花裹
住,并有塑料座固定。银管电极最好一两个月氯化电镀一次,以减少干扰现 象。测量时用丙酮、酒精擦拭头皮,使电极与头皮接触良好,将电极用橡皮 带或松紧带制成的帽子戴在被试者头上,把电极压在相应部位。此种电极容 易清洁、无痛,但长时间戴帽子很不舒服,又不易进行睡眠时检查。
(1)3Hz癫痫小发作。(2)6Hz同步者为精神运动性癫痫,可广泛 或局限于颞区。(3)α波范围、高频、连续、不受外界刺激影响。(4 )高幅β,波幅100μV,多见于癫痫患者的额颞区。(5)14和6Hz阳性 波 见于浅睡时,有的单独或同时出现。
高波幅和年龄有关,1岁以下只有6Hz阳性波,10-39岁则二波同时出 现者占60%-70%,40岁以上则6Hz多见。 5.非阵发性异常波
2.尖波
时程在70-200ms,波幅高于100μV,阴性者多,可双相或三相,是 因神经元同步化不足所致。另可因原发焦点在对侧半球或深部核团者, 因传导时间较长所致。 3.棘慢波
100-200μV波幅,3Hz,常伴以临床症状,为癫痫小发作的特异波, 当局限出现时,示癫痫灶所在;但不规则者,且频率多变;棘波及慢波 关系不规则者,则和痫灶元直接关系。6Hz方形波,可持续1-2s,多见于 脑外伤后,精神运动性癫痫。在正常人中偶可出现,但波幅低。 4.阵发性节律波 (不包括快波,均属慢波频段)
1875年Caton首先用电流计从兔和猴的大脑皮层描记出
直流电位和动物睡眠时或死亡前脑电活动的变化。 1924年Berger从人脑通过头皮上安放电极,描记出人类
的脑α 和β节律电活动,且发现这些电活动来源于大脑皮层 神经元,与血管和结缔组织无关,但与年龄、感觉性刺激和 机体生理化学改变有关,从而奠定了脑电活动在人类的解剖、 生理基础。
第三章 脑电图
第一节 脑电图发展概要
脑电图是大脑半球的生物电活动,通过电子放大器 放大并记录下来,呈节律性脑电活动,是大脑皮层锥体 细胞及其顶树突突触后电位同步综合波,并由丘脑中线 部位非特异性核团(包括中央内侧核、中线核等)起调 节作用,而丘脑、脑干网状结构与大脑皮层各部间的兴 奋或抑制刺激和反馈作用,决定着脑电活动的节律性同 步活动。
4.尖慢波综合(sharp and s1ow wave complex)慢波时程 达500-1000 ms。
上述两种综合波,若局限性地出现在皮质某个部位,多为局限 性癫痫,散在性者则多见于长期癫痫大发作而未能控制者;两侧同 步性出现者多为小发作。
痫样放电的形式尚有多种,但基本上是以上尖波、棘波和慢 波的不同节律的组合,脑电图中痫样放电的记录对癫痫的诊断及可 能的癫痫灶的定位有重要价值。
(4)懒波:局限性α波减少或缺如,频率减慢,左右 差大于10%,要注意硬膜下血肿。
(5)α波局限性波幅高,双侧差大于20%~25%或在 50μV以上。多见于脑功能亢进包括癫痫。
(6)枕叶以波光反应消失,可见于该部脑梗塞等。
2.快波异常 (1)波幅高于30μV (见于癫痫症,服安眠剂量不足、垂 体功能障碍等)。 (2)限局性波幅增高,可见于颅脑外伤、外伤后癫痈、深 部肿瘤等。 (3)局限性波幅下降或消失。
二、异常波的分类及病因
(一)生理波病理化 1.α波异常
(1)广泛性α波变慢,伴调幅差,多见于广泛性慢 性脑功能低下的各种疾病,包括脑外伤、脑炎恢复期,各 种病因的脑萎缩、脑动脉硬化症等。
(2)广泛性低电压(<20μv)或无α波,见于重度脑 功能障碍的各种疾病,但正常人偶可见到。
(3)连续性全导联α波,α波幅增高,频率慢,调幅 差,枕区α前移,诱发α波无反应,见于脑干受损又名α 昏迷。
3.粘连电极:此乃银制的小盘状电极。直径8~10mm,尾部焊接导线 。应用时将头皮用丙酮、酒精擦拭干净,用导电胶固定,导电即可进行描记 。方便、舒适、伪差少,任何病人均适合,尤其小孩、欠合作者,并对卧位 病人方便,便于睡眠诱法,应广泛推广应用。在电极外面用纸胶布固定以免 脱落。
小脑电极可用针灸针,刺入后颅骨外小脑底部,即风池穴以取小脑电极 。
第三节 异常脑波概述
一、异常脑波产生的原因 异常脑波是脑机能的异常状态在脑电图的表现,其产 生原因如下: (一)脑器质性病变。 (二)全身性疾病继发,特别是中毒、代谢病,导致 大脑皮层神经元的形态或机能改变。
1.神经元树突基部侧棘的形态变化和该部的持续性 去极化。
2.神经元轴突侧支抑制系统被破坏。 3.神经元数量减少。 4.神经元物质代谢障碍。 5.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减慢。 由于上述因素,导致脑波波率、波幅、波形、位相、 出现形式、反应性的异常,产生各种异常脑波的出现。
2.尖波(sharp wave)时程为70-200 ms,幅度100-200V。 亦以负相为主,波顶较钝,升支较陡,而降支较缓,其与棘波均系 由于大脑皮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高频率放电的结果,但尖波可能是 发生在癫痫病灶较深部位和同步化时间延长的场合。
3.棘慢波综合(spike and s1ow wave complex)即在棘波 之后紧随一个慢波,或次序相反,慢波时程达200-500 ms,幅度 100-200V,有时也可出现多个棘波后紧随一个慢波,称为多棘慢 波综合。
决定脑波的主要因素及其规律如下:
1.周期(波频Hz)的主要决定因素
(1)神经元回路的物理性:回路的长短及神经纤维 的粗细,以及神经冲动经过突触的数目。如皮层→丘脑 回路电位周期长于短的皮层内回路。细纤维、兴奋传导 速度越慢,则周期越长;兴奋通过突触时,时间将延迟。
(2)神经元的不应期:约100ms。 (3)神经元物质代谢速度:突触后电位是在物质代 谢过程中形成的,当达到一定水平时,导致细胞放电→ 送入回路中,代谢越慢则有长周期慢波,如老年人。 (4)大脑皮层神经元同步化和去同步化程度。
1.单极导联联系法 乃安放一个电极(作用电极)于某一皮质区域,另外 一个电极于一侧耳垂或把两耳极联在一起并与地线连结更 佳,作为无关电极。这种联系法,称为头皮-耳电极联系 法,实际不是单极,也是双极导联联系法,因为实践证明 从耳垂也能描记出颞叶下部发放的电活动。由于作用电极 和所谓的无关电极距离较长,所描记出的电活动的波幅也 较高,所以异常电活动的表现亦较明显,这是单极导联联 系法的长处。但由于同样的原因,距离长则难免有干扰, 因此定位性受到影响。
2.神经元放电的超同步化单个神经元的放电各有其本身的节 律,当二群神经元中多数细胞倾向于共同活动而产生大致相同的放 电节律时,即称为同步化(synchronization),而当这种共同活 动达到极端,即出现所谓超同步化(supersynchronization)。癫 痫样放电即因癫痫病灶及邻近区神经元放电节律的高度一致(超同 步化),而表现为高波幅的棘波或尖波。以上有关痫样放电发生机
散在或θ波,或局限出现者,多见于脑各种器质疾病,示神经元代 谢低下。
癫痫的脑电变化
癫痫发作的典型症状是惊厥和意识障碍,但均为一过性的, 难以及时观察和确诊,而在癫痫发作期间或发作时,多数病例可 有特征性的脑电变化,因此,脑电图检查即成为癫痫的重要诊断 手段。
一、癫样放电的基本波形 癫痫发作时或间期,脑电图上出现突发性的高波幅放电,称
2.针电极:可以订购或自行制作。针电极是前端细小针5cm左右长,后 面焊接导线。针电极最好用蒸汽消毒或平时将针电极放置于75%酒精中。在 相应部位快速针刺至皮下。伪差少 ,方便,但不易消毒。刺痛不易被接受 ,尤其是儿童。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无菌技术,避免感染。头皮血管丰富在拔 针时应稍加压迫以免出血。目前国际脑电图学会规定最好不用,因为:(1 )局部感染;(2)AIDS病毒等感染;(3)因刺入深度不同故定位不准确; (4)阻抗高。
为痫样放电(epilepform discharge)。其常见波形如图。
1.棘波(spike wave)时程在70 ms以下,幅度50-150V, 波的升支及降支极为陡峭,可有单相、双相或三相,但以负相为主 的双相多见,并呈单个或节律性出现,常见于颞叶癫痫。一般认为 出现高幅度、短周期的负向棘波的部位常为靠近癫痫病灶的部位。
1936年以后,脑电图学在全世界范围发展,开始为临床 和科研服务。
自1924年Berger首先发现从头皮描记人类脑电活动以来, 迄今已有80余年的历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上世纪70年 代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脑电生理技术已不仅限于常规脑电 图检测。1965年Cooley、Tukey等首先提出快速傅立叶转换计 算法(FFT)将原来傅立叶转换速度提高了数十倍到上百倍, 是目前常用的谱分析法。近20年来又发展了现代谱分析,即 A-R模式,大大加强了对脑电短数据的处理能力。上世纪80年 代初彩色显像技术问世以来,脑电生理的检测进入了一个新 阶段。
二、痫样放电的发生机制
应用电生理学方法可以观察到癫痫发作时大脑神经元放电的某 些特点,从而了解痫样放电的可能机制。
1.神经元的高频放电正常时,神经元的自发放电频率大多为 每秒10次范围内,在人体或动物大脑皮质癫痫病灶区表面出现棘波 时,用细胞外微电极可记录大脑皮质神经元爆发或短串冲动发放, 频率可达每秒数百次以上。用微电极做细胞内记录,则可记录到去 极化和过度去极化电位。当去极化电位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即爆发 短串动作电位,这种大幅度的去极化电位,可能由大量同步的兴奋 性突触后电位总和而形成,也可能和各种因素(化学环境、代谢状 态改变)影响下树突膜电位的不恒定有关。
7.中颞区:位于中央区和外
耳孔等距离之点。
8.后颞区:位于乳突上枕区
与中颈区等距离之点。
wk.baidu.com
二、导联联系法
导联联系法,也就是脑电图的导联联系方式,对脑电 图诊断的阳性率起决定性作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 素,因此采用什么样的导联联系法对脑电图研究是极有实 用价值的。一般脑电描记导联联系法分单极导联联系法及 双极导联联系法。
(二)电极安置
1.前额区:位于发线之上,
并与瞳孔成一直线。
2.中央区:位于鼻根与枕骨
粗隆形成的连线与两侧外耳孔形
成的连线之点(即百会穴)旁开
3cm

3.中额区:位于前额区和中
央区等距离之点。
4.枕区:位于枕骨粗隆上及
旁开各3cm

5.顶区:位于枕区与中央区
等距离之点。
6.前颞区:位于外眦和耳屏
水平等距离之点。
上述各种检测技术均是在常规脑电检测技术的基础上发 展起来的,能更精确地反映人脑功能变化的心理、生理、病 理状态,使脑电生理的检测不仅应用于临床医学,且已广泛 应用于军事、航空、航天、深海医学的研究,使脑电生理检 测技术达到丰富多彩、完善、客观而前途宽广的境地。但不 论脑电生理新技术有多大的发展,在临床诊断和科学研究方 面,脑电图的基本描记分析和结合临床实际对照,仍占有无 可争议的重要地位。
3.睡眠波异常 纺锤波、驼峰波、K-综合,一侧减弱或消失。
(二)异常波 1.棘波 时程在70ms以下,波幅高于100μV,示皮层有超同步性放
电。属短周期、高波幅阳性棘波者,最接近于病灶部位。但和 一般诱发电位者不同在于前者是在慢波基础上产生,且有较长 周期,而阳性棘波不能成为痫灶定位指标,一般属病灶远隔部 位,孤立性棘波,散在出现,持续间隔短,一般不伴以临床症 状及体征者,无定位价值。
到目前为止脑电生理检测技术已形成了一整套可以彩色
直观显示、自动快速进行频谱及功率谱定量分析、时空定位、 自动打印成像、大容量贮存、无纸描记及24h有线或无线长期 监测、较强的抗干扰装置等完整检测系统,脑电生理检测技 术已进入了一个划时代阶段。
目前临床应用的各种脑电生理检测技术,有脑感觉及运 动(磁、电刺激)诱发电位、事件相关电位、脑电位分布图 (脑电地形图)、显著概率地形图、脑时域地形图、压缩功 率谱阵分析、24h有线或无线长期脑电监测及分析系统、无纸 脑电描记等。
2.波幅(μV)的决定因素
(1)皮层神经元同步化和去同步化程度。 (2)皮层神经元数量及大小,人脑枕叶和中央区α波幅高 于他区,因枕叶皮层的颗粒细胞体积虽小,但数目众多。中央 前区的细胞数虽不多,但细胞又大又长。 (3)神经元排列的一致性:皮层表面排列一致,有规则; 第6层神经元多,但排列方向不一致,故波幅前者高,后者低 。 (4)记录电极和皮层间距大则波幅低,如硬膜下血肿。 (5)神经元兴奋性:兴奋性高,波幅高,频率快,多见于 树突的持续性去极化或轴突侧支抑制系统被破坏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