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理解的三个层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理解会的三个层面
(2016-06-20 20:37:59)
在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会经历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基础知识层面。
我们每学习一个新的模块、知识点,首先接触到的就是概念和定理,然后根据概念去理解知识点,通过定理来解决问题。
这个对每个同学来说都不难,也是非常显性,容易展示出来的。
新接触的概念,多看几眼就能够记在心里;新学到的定理,做了几道练习题就可以熟练运用了。
第二个层面,是技巧和能力层面。
相对于基础知识来说,能力和技巧的培养周期长,而且,相对隐形,能力高低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得出来的,往往需要通过不停地练习和巩固。
比如初一的同学们开始接触几何证明题,对全等的性质和判定基本熟悉,但很多题目需要借助辅助线来进行辅助证明,尤其是在一些综合题中,我们很难两三步内找到全等的条件;在小学的数学学习中,基本上很少接触到辅助线技巧,大量复杂的几何证明学生第一次接触到,需要长时间才能慢慢培养用辅助线解题的能力;
第三个层面,比基础知识和技巧更深入的是模型和思维层面。
现在的同学们往往都有大量的习题册,在刷题过程中,他们会发现好多题目都似曾相识,这些题目都可以总结归纳出同一个模型。
学校老师也基本上不会讲的太细,只是告诉学生这道题的辅助线该如何去做,这个等量关系该如何去找,而没有说明辅助线为什么要这样做,等量关系怎么找?学生理不清之间的逻辑,就只能凭感觉、凭记忆去做题。
相反,如果学生能够归纳总结出所运用的模型,知道遇到中线该怎么办,遇到角平分线该怎么办,遇到垂直平分线该怎么去思考,只有这样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才会行云流水。
所以,不能内化为能力的知识,不能沉淀成模型的技巧,是很难帮学生提高解题能力的。
对很多成绩优秀的学生的了解,我发现他们有同样的优点,就是特别擅长预习和总结。
预习帮助他们快速地提前熟悉课堂上所讲的基础知识,从中领悟到解题的技巧,而过后的总结把所掌握的知识点关联起来,把研究的技巧沉淀下来,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该怎样切实地帮助学生呢?
对于基础知识层面,可以让孩子围绕知识模块回顾学过的知识点和观点、原理,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工具,或者可以让学生用他自己的话说出他对知识的理解。
对于解题技巧层面,要搞清楚为什么要这么做,是蒙的,还是依据什么观点、原理,还是根据什么审题要求、题型模型。
对于模型层面,一定要让孩子多多总结,在不同的题目、新材料、新事例之中找到共同点,练就一副"火眼金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