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融入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途径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经典融入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途径探索
在大学生德育教育下衍生出来的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工作中最关注的问题。素质教育这一理念最初源于西方,但是在东方社会中也早就诞生类似素质教育的先进理念,并且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更为丰富,我们也将这种思想称之为国学思想。我国是具备悠久发展历史的国家,拥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所以传承国学经典文化也是我们学习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当前我国社会正面临着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思想领域的逐渐发展也影响着人们追求全新的精神发展,从而形成更为完善的价值体系,正是这一问题的出现,使得国学热再次散发热潮,所以这也要求我们要借助这一机会加强对国学经典的学习,全面研究和探索国学经典对于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对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意义和途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确保大学教育质量和水平得到更显著的提升。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也将研究国学经典融入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途径,希望对我国国学文化的发展起到更大的帮助和影响。
标签:国学经典;大学生;德育教育;途径
笔者在实际研究中认识到,所谓国学就是:“国学之名古无有也。必然国与国对待之,始终有国家信念,于是国之学术又名为国学。”这也是国学一词的最初起源。在当前我们所说的国学是我国几千年传统的文化学术研究。我国著名文学家胡适先生曾经在《国学季刊》中明确提出,国学在当前人们的眼里,就是对国故学的缩写。中国之前一切的文化或是历史,都是我们口中的国故。所以对之前的传统文化知识进行研究,就是国故学,我们也称之为国学。先进爱国人士康有为先生也认为对国学的研究是对国故的整理和分析,但是思想家梁启超则明确提出,治理国学不仅是对众多文化资料的整理,同时也应该是对人的思想、德性进行治理。大体意思就是在对国学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不要一味的进行国故整理,同时还应该身体力行的进行国学研究,做到德行之学的知行合一,通过此种方式带动社会进步与人们思想政治文化水平的提升。这一治学思想也给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开展大学生德育教育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为此下文笔者就将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全面分析对国学经典融入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途径,在途径的探索过程中实现对大学生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和质量提升,以期良好推动我国国学经典的发展,实现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
一、在国学经典教育融入大学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将天人合一的理念融合于现代化教育理念
天人合一的理念最早由我国儒家思想家董仲舒提出,也是我国古代最为突出的政治思想,这一理念的出现也是对古人世界观念的正确展现,认为天地人三者之间往往是存在依存和制约关系的〔1〕。在这一理念中更注重自然对人的作用,人对自然的压制,突出了人和环境、人和自然的紧密联系。在当前我国的德育教育工作中,教学模式和方式的转变都将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进行展现,从而更有效的适应我国大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在此环节中也可以将教育客体实现和教育主
体,即学生的有效联系,并且与环境之间也要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2〕。在此环节中,我们也需要对传统德育教育的方式进行转变,从而更有效的在教育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更为真实和有效的学习体验。这也要求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传統单一或是刻板的方式进行转变,尤其是广大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态度,在之前的德育教育或是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往往都是在跟学生讲述大道理,学生长期在这种背景下进行学习必然会出现枯燥之感,甚至出现学习兴趣的降低,这种问题的出现也将出现教育效果的低下。但是如果可以用更为平等的方式展开学习或是交流,形成更有效的教育方式,这样全新的教育方式也将更容易被学生所认可和接受,营造一个更优秀的教育氛围〔3〕。在此环节中教师应该尽可能的吸收一些学生关注或是当前时下的热议话题,作为当前德育教育的全新立足点,比如当前受到群众广泛关注的“江歌案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站在四个角度上对这一案件进行探讨,分别站在受害人江歌的角度、受害人亲属江歌妈妈的角度、受害者闺蜜刘鑫和凶犯陈世峰的角度上对这一问题分析,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对着一问题展开更深入的研究,利用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探索与研究,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强化广大学生对国家或是社会的关注程度,同时也可以更正确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从而引起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有效反思,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更有效的实现对思想水平上的提升,达到对大学生国学教育和德育教育的目的。
(二)采用学思并重和循序渐进的教育方式
俗话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一理念也是孔子对学、思之间关系的辩证认识。思想是学习基础,如果没有开展广泛的思考,学习也将难以有效进行。同样的,如果只知道思考但是不能对开展有效学习,也必然是徒劳〔4〕。所以,不管是在进行哪一门学科的教育或是学习,都应该做到学与思的有效统一。广大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更应该指导学生实现学思并重,做到有效思考。当前我国德育教育工作包含很多方面,教学形式和内容也随着社会发展逐渐呈现多样化趋势,这种形式的多样更容易被广大学生所接受,但是大多数教育都是在德育之后教育也随之结束。长此以往教师和学生也将对这种形式更为适应,甚至逐渐形成惯性。此种问题不能留出充足的时间或是空间,对于学生的德育引导也不够全面,浪费了更多的教育机会〔5〕。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和思往往是不可分割的,所以不管是学习什么知识,都应该对其进行深入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的推动教学效果的提升,如果思考的过程中存在困难,难以进行深入,就要进一步加强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只有保证二者的有效统一,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与进步〔6〕。
(三)组织学习经典文化,发挥国学经典的积极意义
在大学德育教育工作中,广大教师应该加强对工作内容的创新和完善,通过各种有效的对策对广大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行有效激发。
其一,在实际学习环节中,教师要加强对各项学习资源的整合,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校园建设环节中我们也需要加强对经典文化活动的开展,比如组织学生开展文学经典朗诵大会,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感受国学经典,在国学经
典中得到知识的积累和德育水平的提升。其二,要对学习内容进行丰富,统一学生的思想。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最困难的就是思想上的不统一,所以在今后教学环节中,教师也要充分丰富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思想上的统一。
(四)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更平等、和谐的教育环境
学生在本质是不分好坏的和等级的,同时良好的道德素养也不是与生俱来的,这就像当前很多教师都认为学习好的学生在思想拼行上也不会出现问题,而学习差的同学在思想上一定存在问题。我们经常可以在网页或是新闻上看到,其实很多成绩优秀的青年和品行端正的人也会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比如轰动全国的化学系高材生对室友的毒杀案就是很明显的例子〔7〕。在当前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微博、QQ、微信等新媒体公众平台得到了越来越全面的发展,因此即便是一个社会新闻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此种平台上得到传播和舆情渲染,甚至在短时间内形成了十分明确的舆论方向。虽然上述案例对于整个社会发展来讲只是个案,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学习好或是品行好的学生并不意味着其思想就不存在问题。所以这也需要广大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国学教育和指导的过程中不要将学习好坏作为对学生的唯一评判标准,因为任何事情的存在都不会是一成不变。这也要求我们在学习中不要对任何一种类型的学生进行忽视,反而是应该更注重教育环境对广大学生的重要影响,总之,只有为学生提供更平等与和谐的教育环境,才能对学生的实际发展提供更大的帮助和影响。
二、国学中德育思想对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
哲学中的“哲”在国学范围中也被理解为“知”,也就是求知的知识和学问。在诸子百家中不管是儒家、墨家还是道家都对这一问题进行过研究,但是当属儒道两家的研究最为深刻,儒家中除了《论语》,在《孟子》《荀子》中也对哲学这一问题有所研究〔9〕。比如在政治上《论语》中的思想是提倡“克己复礼”和“学而优则仕”,在教育中则应该做到“学而知之”和“困而学之”等。在儒家的另一经典作《大学》中也曾经提出明德和亲民的重要性,只有做到修身才能齐家、治国,最后平天下。关于此种类型的国学经典还有很多,可以说这些哲学思想不仅仅是古代社会中人们学习的重要教材和书籍,也是当前我们成长环节中不可摒弃的重要思想理论。这些国学经典对于当前青少年奋发图强、积极发展也有着更为深远的影响,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形成完善的人格品质,从而建立起更为健康和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学习都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教育意义〔10〕。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国学文化或者思想的研究并不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实现的工作,更不是一个独立的思想问题。国学理念和思想是经过我国千百年来的实践和探索形成的重要理论,这一理论能经过时间的打磨和锤炼,才能在近现代社会中转变为思想意识的精华,这一精华也被我们称作为国学经典,这些经典也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传统和历史文化瑰宝。随着当前我国在整个社会和世界上的发展,国学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甚至韩国、日本等国家也相应开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