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的青年道德建设
青少年网络德育建设
青少年网络德育建设摘要:网络德育应包含如下两个方面的内容:网络安全问题和网络道德问题。
网络安全问题要教育青少年学生掌握几个安全准则。
网络德育措施:首先,从社会的角度看,当务之急需要加强网络管理,成立网控中心,根据现实需要对现有网络法规进行修改、补充、完善;其次,从学校的角度看,面对网络时代的挑战,学校理应义不容辞地担负起网络德育教育的重任;最后从家庭的角度看,必须加强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
帮助、辅导家长掌握网络基本知识。
规避家庭网络教育误区。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德育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信息化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并逐步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同时对传统理念和运作方式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网络是高科技的产物,是现代文明的结晶,作为信息化传递的主要载体,其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
目前,青少年是上网的最大群体,是上网的主力军。
网络在一定程度上正深刻地影响着青少年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也左右着他们的日常行为。
网上许多不健康、不文明的内容,已经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危害。
影响了他们的学业,致使其道德意识、法律意识逐渐淡化。
当前加强我国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已刻不容缓。
一、网络德育的内容网络德育应包含如下两个方面的内容:网络安全问题和网络道德问题。
(一)网络安全问题网站:有些网站包含所谓“成人”图片、赌博、毒品、暴力及其他青少年应回避的内容。
不要自己主动进入这些区域,如果不慎闯入,最好点击图标立即退出,去别的网站或是关闭浏览器。
聊天室:聊天室可能是网络上最危险的区域。
不知对方是男是女、年长年幼的人在网上聊天,并有可能就成了朋友,但请注意,这种朋友关系最好严格限定在网上,千万不要和陌生的“亲密聊友”安排面对面的约会,因为你不知道网上的密友在现实中是怎样的一个人!在聊天室中应回避那些令人感觉不舒服的主题区,对涉嫌性、迷信、暴力等的聊天室更应避而远之,对那些故意与父母、老师或是朋友作对的人应心存戒备,说不定他们就没安好心。
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途径论文
浅谈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的途径当今社会已进入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时代。
互联网正以迅猛的速度介入学生的生活,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
网络时代所筑起的新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正影响着今天青少年们的认知、情感、思想和心理。
而值得重视的是,一旦某种网络生活方式在学生中间形成,由于学生群体集中的特点,会使这一方式以巨大的力量和速度在学生间相互影响并传播开去。
可以说,中国学生群体网络生活方式的质量高低、文明与否,不仅影响到我国校园的网络文化建设,甚至会影响到整个社会乃至国家的未来。
网络就像一把“双刃剑”,给青少年带来好处的同时又带来负面影响,如何加强青少年学生“网络道德”建设、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禁网”肯定是下策,听之任之更不可取。
最好的办法是“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只有学校、社会和家庭齐动员,编织“德育网”,加强“网络道德”建设,主动迎接网络新挑战,才能适应新时代的挑战。
(一)学校发挥主导作用1、加强对青少年网络责任感的教育,我们可以借鉴一些已有的经验,如美国计算机伦理协会制定的“计算机伦理十诫”就很有代表性。
这“十诫”分别是:(1)你不应该用计算机去伤害他人;(2)你不应该去影响他人的计算机工作;(3)你不应该在他人离去时窥探他人计算机;(4)你不应该用计算机去偷窃;(5)你不应该用计算机去做假证;(6)你不应该拷贝或利用你没有购买的软件;(7)你不应该使用他人的计算机资源,除非你得到了准许或者作出了补偿;(8)你不应该剽窃他人的精神产品;(9)你应该注意你正在写入的程序和你正在设计的系统的社会效应;(10)你应该始终注意,你使用计算机时是在进一步加强你对你的同胞的理解和尊敬。
2、加强对青少年如何正确使用网上资源的指导。
目前,很多青少年上网是在没有老师、家长的监督和陪伴下进行的,学生对充斥在网上的丰富的资源缺乏筛选的能力,又不能及时地得到指导,使得青少年被动的在无意间接受一些不良信息,所以作为教师和家长还是应该承担起这方面的责任,不但要在技术上指导学生如何上网,如何从浩如烟海的网上资源中快速的检索到有效的资源,更要指导学生如何健康上网。
挑战与对策——谈网络时代的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挑战与对策——谈网络时代的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摘要】互联网络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对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形成时期的青少年的价值向取和行为方式产生很大影响。
本文结合我校高中生的实际,分析网络给青少年带来的影响,并从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探讨在网络时代下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旨在促进网络时代的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关键词】网络时代;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建设,尤其是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必须顺应时代的变化。
在步入信息化社会p1.21 违反校规校纪、违法犯罪行为增加。
网络是一个信息的宝库,同时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
网上各种信息良莠并存、真假难辨,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网上色情、反动等负面的信息屡见不鲜。
同时,网络的互动性与平等性,又使得人们可以在一个绝对自由的环境下接收和传播信息。
这些不良信息对于身体心理都正处于发育期,是非辨别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选择能力都比较弱的中学生来说,是很难抵挡的。
为了过上网的“瘾”,有的学生置学校的规章制度不顾,经常逃课、翻越墙院进网吧去上网,通宵达旦,夜不归宿。
他们在网上玩的大部分都是网络游戏,而网络游戏不少是以战争、暴力、凶杀等为主要内容的,这容易使痴迷于网络游戏的青少年形成冷漠、无情和凶残的性格,干一些违法犯罪的事情,如酗酒闹事、打架斗殴等。
1.22引发人格障碍青少年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其自控力较差。
网络本身具有极大的诱惑性,精彩的网络游戏和远距离的网络聊天,一方面丰富了同学们的业余生活,另一方面也让小部分自控力差的同学陷入网络的深渊无法自拔。
网络疏远了青少年与外界真实的情感交往,使他们性情孤僻、抑郁,情绪低落;不合群,与同学缺乏交流,缺乏理想,缺乏良好的兴趣爱好,不喜欢参加学校或班级的集体活动。
同时由于网络交往的虚拟性,往往难以形成真实可信和安全的人际关系,青少年在网络交往中一旦受骗上当就容易对现实产生怀疑、悲观和敌意。
网络时代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培养
网络时代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培养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和青少年网络群体的日益庞大,学生上网人数也在逐年增加。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2010年第26次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19岁以下的网民(学生)已占32.8%。
同时,青少年由于上网引起的各种道德与违法问题也日益突出。
而我校的调查也显示,经常上网的学生占28.7%,上网成瘾的学生也在8%左右,学生上网已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因此,如何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成了当务之急。
而结合网络时代的新特点,探索加强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方法,就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培养学生网络道德素养问题的提出网络是一个对学生充满诱惑力的神奇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学生可以任意驰骋,无拘无束。
学生在获得大量信息的同时,一些问题也伴随着产生。
几乎每天都可以听到由于学生上网而造成的学习与生活上的问题。
1.互联网冲击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
互联网是一个相对开放的信息平台,内容丰富却良莠不齐,一些黄色的、暴力的、隐晦的、反动的、虚假的信息也充斥其中。
青少年一旦接触这些不健康的网络信息,就会造成其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的错位与迷惘。
2.网络虚拟世界使学生脱离现实,荒废学业。
与现实社会的学习与生活不同,虚拟世界往往能填补青少年现实生活中的空虚、失落与自卑,满足青少年的表现欲与成就感。
正因为这样,不少青少年整日沉溺于虚幻的环境中而不能自拔。
以至于放弃学业、放弃了正常的社会生活。
3.青少年与网络相关的违法犯罪问题日益突出。
当前,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主要集中到两点:一是针对青少年实施的诸如诈骗、拐卖、性侵害之类的犯罪;另一方面就是黄色、暴力、低级庸俗信息对青少年的毒害。
据有关调查显示,近九成的网站含有不良信息,一半以上的网站含有“色情”方面的内容。
二、如何在网络条件下重视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培养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应该说网络时代对我们的挑战是十分严峻的,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
社会转型时期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浅析
岸世 界 ” 的转 变 。
三、 网络社会 对青少 年成长 的挑战
在欣 喜于 “ 赛博 空 间” 为人类建 设一个乐 园的 同时 , 人们 也不 得 不 面 对它 潜 伏 修建 的一 个无 人
网络技 术 以“ 指数 式 ” 的速 度 飞跃 发展 , 得 敢去 的市 区 。数 字 化技 术 很 可能 成 为“ 多拉魔 使 潘 里释放 出的又一恶魔。 ] [( 3 它 已成 为人类 须臾不 可离 开 的东 西 。据 中 国互 联 盒” 网信息 中 ,C NC 截 止 到 20 t( N I) l 07年 6月 3 日最 0 1开 放性 的网络威 胁着青 少年 正确 意识形 态 .
的痼疾也为规 范青少年 网络道德 品性、 塑网络道德体 系带来 了严峻的挑 战。认 识 网络时代与现 实社会 的际遇 , 型 了解 网
络社会对青少年发展 的影 响, 明确 网络社会对青 少年成长的挑战 , 宽青 少年 网络道德 建设 的途 径 , 当务 之急 , 拓 是 势在必
行。 .
关键词 : 社会转型 ;r O 少年 ; 网络社会 ; 网络道德 中图分类号 :6 1 G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2— 7 8 20 )6— 0 1— 3 17 0 6 (0 8 0 0 1 0
人 随着科 学 技 术 的 突 飞 猛 进 , 人 类 社 会从 工 处 的社 会角 色 影 响 , 类 在 所 归 属 的社会 结 构 中 在 成长 、 发展 , 并依附于所属的群体社团; 而在 网络 业化 向信息化迈人 的历程中, 作为信息传播“ 四 第
传统的结构藩篱 因无 国际疆界的电子信 媒体 ” 的互联 网与 人 们 的 日常 生 活 紧密 地 联 系 在 社会下 , 起, 它极大地开阔了人类的视野 , 促进 了信息的 息而消失 , 人类在群体交往中可独立地做 出抉择, 传播 , 便捷 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兴未艾 的互 从 容地选择 和 吸纳信 息 。
网络时代如何加强中学生的道德教育
网络时代如何加强中学生的道德教育今天,全球超过lO亿台的计算机联成了一个无所不包、无处不在的神奇之网;数以千万的人在网上工作、学习,每天上亿美元的商务资金在网上流动交易。
如今在中国,上网人数越来越多,成为世界第三大网之国,上网主流是学生群体。
目前,随着网络技术日益深入校园生活,并成为中学生传播信息和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对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并改变着中学生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同时,西方网络文化的强势地位对青少年的意识形态、思想文化日益形成影响,这给当前中学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因此,我认为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教育界值得研究的新课题,且思想政治教育者转变观念和适应形势也成当务之急。
一、网络世界给中学生道德的负面影晌网络以它特有的价值和意义给中学生带来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影响。
也就是说,首肯的是它对人的正面影响;但是另一方面,网络世界也给中学生的道德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l、网络的开放性和隐蔽性,带来了虚假有害信息的泛滥,造成中学生价值观的混乱互联网上是开放的,信息庞杂多样,既有大量健康的、有益的信息,也有大量有害、虚假的内容,加上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容易使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走向极端,造成网络观念价值的模糊。
在调查“你认为在网上最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道德品质”时,有66,l%的学生没有选择“诚实守信”,有55 1%的学生认为在网上聊天“可以欺骗对方,但只能以保护自已的隐私为限,而不能伤害别人”,甚至有13.2%的学生认为“网上聊天谁也看不见,互相欺骗是很正常的”。
对于不文明语言,有22.4%的学生认为“网上可以使用,而在现实中不可使用”,有10.6%的学生认为“网上和现实中都可以使用”。
有35.1%的学生不认为在网上复制、抄袭文章是不道德的行为,有l6.1%的学生不认为在网上私自使用别人的账号是不道德的。
2.网络的弱规范性,使中学生的网上行为缺乏制约人们常说“上善若水”,水这样被人们依赖着。
浅谈信息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及对策
浅谈信息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及对策论文关键词: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论文摘要:信息网络在给人类带来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特别是对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带来了一些意料不到的负面影响。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针对大学生道德现状,与时俱进,对大学生开展网络道德教育。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已深人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网络社会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特别是对中国网民中的特殊群体—青年大学生影响颇大。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其中25周岁以下的青少年占网民总数的45. 2%。
然而,信息网络就像潘多拉的魔盒,在给人类带来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特别是对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带来了一些意料不到的负面影响。
研究并对作为互联网主力军的青年大学生开展卓有成效的网络道德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现状及原因大学生在网络道德方面存在着一些困惑和不足,主要体现在:1.道德认知缺失。
网络的出现和普及,使信息的传播出现超地域特征,打破了原有国家、地域之间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约束,使人们在网上交换信息的过程中,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传统,思想观念,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冲突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由于我国在科学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方面与西方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这必然会带来信息流量和流向的不平等,使得一些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可以趁机利用信息资料的垄断优势,到处传播其意识形态和文化信仰。
特别是对我国青年学生传播错误思潮,传输其政治、价值观念和文化道德,以削弱我国优良的文化道德传统和基础。
这种传播图、文、声并茂,形象生动,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欺骗性,缺乏辨识能力的青年学生极易受骗上当。
据《计算机世界报》1997年发布的统计数字,在互联网上的输人、输出信息流量中,中国仅占0.1%和0.05%,而美国的这两项指标都达到85%以上,这个对比是惊人的。
网络时代的道德建设
网络时代的道德建设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范围极大地扩展,也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在这个虚拟与现实交织的世界里,如何进行有效的道德建设,已成为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道德观念与行为方式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构建良好的网络道德环境,刻不容缓。
首先,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作为青少年成长的主要平台,网络空间不仅是学习知识的场所,更是道德观念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
因此,在网络道德教育中,应注重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
这不仅仅依靠家庭和学校的传统教育,更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利用新媒体传播手段,开展寓教于乐的道德教育活动,使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其次,网络约束机制的建立是提升网络道德水平的重要手段。
网络空间的匿名性和虚拟性使得一些不负责任的行为层出不穷,网络欺凌、谣言传播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网络环境的健康发展。
因此,各类互联网平台应加强自律,建立健全用户行为规范和信息审核机制,鼓励用户互相监督,共同维护网络道德。
此外,政府相关部门也应加大力度,对不良信息和行为进行监管和惩处,以提升公众对网络道德的重视程度。
再者,强化社会责任意识也是网络时代道德建设的重要一环。
在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网络不仅是个人表达的平台,更是社会舆论的重要阵地。
网络用户在享有言论自由的同时,也应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可能对他人和社会产生的影响。
每个网民都应增强社会责任感,抵制谣言与恶意传播,维护网络环境的和谐与安全。
与此同时,企业和机构在利用网络进行商业活动的过程中,应注重诚信经营,承担起社会责任,以良好的商业道德引领行业风尚。
最后,建设网络道德的责任需要每一个人共同参与。
网络道德并不是某个特定群体的事,而是所有网民的共同责任。
只有人人参与、人人承担,才能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网络道德的提升。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应当学习尊重他人的观点,包容不同的声音,营造相互理解和支持的氛围。
网络时代初中思想问题与有效德育
网络时代初中思想问题与有效德育网络时代给青少年带来了许多便利和乐趣,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思想和道德问题。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正处在青春期的成长阶段,思想和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个网络时代,如何对初中生进行有效的思想问题与德育教育,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需要认识到网络时代给初中生带来的思想问题。
网络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信息、观点在网络上随处可得。
初中生可能无意中接触到一些不良信息,比如暴力、色情、恐怖主义等内容,这些内容对他们的思想和道德观念会产生不良影响。
网络欺凌、隐私泄露等问题也是网络时代给初中生带来的思想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初中生的思想问题,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帮助他们正确看待网络世界。
针对这些思想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德育教育措施。
学校和家庭应该加强对初中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运用网络,让他们能够辨别是非,理性对待网络信息。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举办文明礼仪比赛、组织读书活动等形式,加强对初中生的道德教育,培养他们的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家庭也要为初中生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他们一起探讨网络世界的利弊,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网络。
除了思想问题,网络时代也带来了初中生的道德问题。
在网络时代,一些初中生可能会受到网络游戏、短视频等娱乐产品的影响,产生消极的行为和价值观。
沉迷网络游戏,逃避学习和生活责任;或者模仿网络上的暴力、低俗的行为等。
这些不良行为给初中生的道德教育带来了挑战,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
网络时代的到来给初中生的思想问题和道德问题带来了挑战,但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机遇。
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采取有效的德育教育措施,帮助初中生在网络时代茁壮成长。
只有有效地进行思想问题与道德教育,才能让他们健康成长,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希望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初中生能够在网络时代中茁壮成长,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人翁。
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研究
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研究信息时代,互联网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从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的表现入手,分析了原因,并从守住阵地、加强管理、用好平台、搞好疏导四个方面阐述了解决的方法。
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计算机、互联网络的迅速普及,人类的工作、生活、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改变。
大学生作为有知识、有文化、思维活跃的年轻人,善于接受新事物的特性决定了他们是最容易受互联网影响的群体。
高科技历来是一柄双刃剑,互联网在为大学生的沟通、学习、工作、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网络的负面影响也日益凸显,如诚信缺失、价值观错位等,虚拟空间考验着这一群体的思想道德水准。
加强大学生网络时代的思想道德建设势在必行。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危机的主要表现(一)欺骗大行其道,个人诚信缺失高度发达的网络技术为我们构建起一个虚拟社会,参与上网的大学生在网上只是一个符号,与现实中的种种约束相比,虚拟空间的自由度极大,隐去了相貌、年龄、身份等一系列特征,一群符号之间,假话、欺骗、谎言等大行其道。
长期在虚拟空间放纵,就会对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准则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
人与人之间本应缺乏的基本信任,在网络的鼓噪下变得岌岌可危。
(二)荣辱界限模糊,价值取向错位网络无国界。
大学生群体是由青少年向成年人过渡的关键阶段。
长时间上网,不可避免地接触到一些西方国家兜售的价值观和腐朽生活方式。
加之,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的分化、西化图谋始终没有停止,网络是其实施和平演变的主要阵地之一。
以大学生为代表的青年一代更是他们拉拢和腐蚀的主要对象,互联网就像一面没有采取防护措施的窗子,享受到打开后的清凉,也必然会面对负面因素的影响与侵蚀。
(三)欲望不断膨胀,网络犯罪滋生随着互联网的极大普及,网络黑客、网络犯罪也应运而生。
大学生群体成长中的叛逆性与计算机和网络的虚拟性结合,导致很多人事非观念不清。
受利益驱使,有的人在网络上以无所不能为荣,设计开发黑客软件,在网上散发病毒,恶意发动远程攻击,非法占有他人财物,造成了极大的社会损失,个别人甚至变成了阶下囚。
从虚拟走向现实——网络时代青少年的道德教育
一
来讲 , 可谓贻害无穷 。 另一方面, 热衷 期沉溺于网络游戏的青少年 , 游戏的 别角色 、 社会角色 , 上网交友谈情 , 辨不清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差异。 容
4网络 时代青 少年 的教 育危机 .
、
网络 时代青 少年 道德 教 育面 于 网恋 的青 少年 经 常 沉迷 于转 换 性 内容会模糊他们的道德认知 , 有时分
() 1由政府牵头动员和组织社会
的学生是 因为迷恋网络而导致成绩 学 、 教育上 , 以指导学生掌握适合 自 力量 , 招募志愿 者 , 聘请心理方面的 下降。 思维方式的改变 。 网络的瞬息性使青
己成 长发 展 的网络 信 息 , 强 对青 少 专家 , 加 成立专 门的机构 , 立热线 电 设 此外 , 教育 的危 机还 表 现在 学 习 年 的道 德 教育 。
话, 提供咨询服务。 直接向学校 、 家庭
() 3 家庭教育要积极配合 。学生 派 遣咨 询 人员 , 办 网络 和心 理 知识 举
少年上 网 主要 以浏览 为 主 , 不及 认 上 网 ,另 一 个 重 要 渠道 就 是 家 庭 电 专题讲座 ,大力宣传 网络成瘾 的危 来 真思 考 , 网上 聊 天 没 有 主 题 , 乏 严 脑 。据 了解 ,在 家 上 网 的 学 生 只 有 害 , 缺 普及 正确 使用 网络 的知 识 。
2 1 年第 2 00 期 总第 2 3 8 期
固
—
向羽宦
—
网络 时代青少年 的道德教 育
张
雪
( 黑龙 江省 大庆 一 中 135 ) 6 4 8
[ 要】当今社会 , 摘 网络 已成为重 的网络 危机 , 由此 引发 一 系列 的社 会 问题 。上世 纪 9 0年代 末, 育部推 出的 面向 2 世 纪教 育振 教 1
网络道德建设
浅议网络道德建设关静200321150102【摘要】网络道德是时代发展赋予德育教育的一个崭新的课题。
网络的发展对经济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网络中也存在着各种隐患对传统伦理道德有着很大的威胁,网络的发展已逐渐对人们的思想道德产生影响,进而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产生影响以致出现了一些道德新问题。
所以,当前我们应该积极应对挑战,加强网络道德建设。
【关键词】德育网络道德青少年国际互联网的出现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
它彻底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对现代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个由看不见的线路连接而成的“虚拟”社会——网络社会正在变为现实。
网络正在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方式、思维结构乃至社会结构,它对于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信息资源的快速传递起到了无与伦比的巨大作用,并且蕴藏着无尽的潜能。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网络的作用并不是单一的,网络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它广泛的积极作用背后也有着巨大的反作用。
网络技术作为一种手段、一种方式、一种工具,在为人们认识世界,获取新知识,为个人工作、生活、娱乐提供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的、消极的影响,使传统的伦理道德受到了冲击,产生了一系列的道德新问题。
一、网络对传统伦理道德的冲击与挑战1、传统伦理道德维系的基础受到冲击道德不同于法律,它对社会行为的约束、规范是依靠社会舆论、人们的信念、习惯、传统等力量来起作用的。
在传统社会由于交往面狭窄,交往对象大都是朋友、亲戚、邻里、同事等,在一定意义上是一个“熟人社会”。
依靠熟人的监督、社会舆论的威慑,社会的道德得到一种较好的维护。
然而,在网络社会,由于网络能在电脑前完全隐蔽起每一个行为主体,而使活生生的人和事隔断联系,进入“反正没有人认识我的界域”。
这样来自于他人眼光、社会舆论的约束的防线就可能崩溃,传统道德维系的基础因此受到冲击。
[1]2、道德的一元性受到冲击道德属于社会意识范畴,它有鲜明的阶级色彩和时代色彩。
在我们的现实社会中,虽然道德因生产关系的多层次性而有不同层次的存在形式,但居于社会道德主导地位的只能是一种道德社会主义道德,其它只能处于从属的、被支配的地位。
构建网络下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体系
家庭教育承担着道德示范和道德启蒙教育的任务,父母作为孩子的教育者,其道德的高低不仅反映了自身的素质,而且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孩子的道德人格培养。
目前大多数家长自己不太懂得网络,有的甚至是一窍不通的网盲,无法在网络方面对孩子进行恰到好处的教育与引导。因此,家长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只有家长形成对互联网的正确认识,才能培养、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辨别能力,才能使孩子受益于网络。
2.要发挥教师与网络的作用
学校应转变观念,既看到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作用,又要看到它对青少年还有正面作用,还要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使用网络、驾驭网络的能力,建立起与网络时代需要相一致的教学模式。学校教育要发挥对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主体作用,就要了解网络,网络的特征以及青少年的心理特征等,以最快速度适应网络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要求。
构建网络下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体系
【摘 要】网络在对青少年精神发展、道德成长与伦理生活产生了日益明显的影响,因而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以及影响的原因,来揭示加强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应有效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青少年主体自我教育的合力作用。
【关键词】网络青少年道德自我
3.青少年自我意识模糊,道德责任感弱化
传统社会中,道德评价主要是通过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传统习俗来维系,因此青少年的道德意识较为强烈。一旦进入反正没有人认识“我”的互联网,依靠舆论和感情筑起的防线便很容易崩溃,个体基于内心准则和社会规范的制约而形成的行为的自我克制大大削弱或不复存在。网络行为的“数字化”、“虚拟化”的特点使图像、文字甚至人以数字的终端和符号显现,彼此不熟悉,因而很难对网络公民的行为加以确认、监管。一些缺乏自律的青少年开始放纵自己的,想怎样就能怎样,不管自己是否担负着对他人、对社会和对集体的责任,进而会说出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做出一些不负责任的甚至违法的事情,道德责任感逐步弱化。
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的若干思考——青少年网络道德的现状、成因、对策
次上 的 自律性道 德 ,才 能有效地 规范个 体的 网络 行为 。 2 4学校 对网络 道德规范 和要 求的粗枝 大叶 网络道 德是伴随 网络 社会 化 出现 的新 的道德 范畴 ,它应包含 哪些道 德规
3 11把优 良道德伦 理学 相关知识 引入到对 学生 的网德教 育上。 ..
学 校要增 设与 网络 道德相 结合的 网络伦理 知识科 目, 以科学的态度 和人 文情怀 ,让 学 生 获得相关 的 网络道 德知 识,解决 学生 网络 道德意 识的无 知。让学 生清 楚 的认 识 到个 人 的 网络 行 为 不仅 存在 “ 能不 能 ”的 技术 操作 规 定 ,更存 在 “ 该不该 ”的伦 理道 德要求 ,只有 两者有 机结 合 ,才 能保证 网络安 全有序 ,
2 少年 网络 道德现状 产生 的原因 青 2 1青 少年身心 发展特 点是不 良网络道 德出现 的重要原 因 . 青少年 时期既是 人生最 重要 的发展期 ,但他们 自制 能力弱 ,猎奇心 强 , 还 尚未 形成较 为成熟 的是非观 ,从而使 青少 年难 以形成正确 的 自我 意识 ,导致青 少年 产 生心 理健康 问题 。而 网络则是 一片 没有 国界 、没 有师 长管束 、崇 尚 自我 和
1青 少年 网络 道德现状 。 随着 计算机 信 息技术 和通 讯技 术的 飞速发 展, 网络 在短 短2 年问从 无 到 O
有, 异常迅 猛地
在 信息环 境 日益发 展 的今 天 ,大 部分家长 在孩 子面前不 具备信息 知识与 技 能方面 的优
势 ,从而 也难 以具 备正确 导 向的意识与干 预的权威 性 。这个责任 只能历
网络时代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对策研究
21 0 0年 第 4期
淄博 师专 学 报 J unl f ioNoma C l g o ra o b r l ol e Z e
总 第 2 期 2
网络 时代青 少年 思想道德教 育工作 的对 策研 究
韦 永 霞
( 淄博师 范高等 专科 学校 人 文科 学 系, 东 淄博 2 5 3 ) 山 5 1 0
c lu e u t r ;we mu ti t g a e s ca e o r e ,a d o tmie t e e v r n n o o n e p e d o o — s n e r t o ilr s u c s n p i z h n io me tf ry u g p o l' i e l g s
当今的青 少 年与 网络一 起 成 长 , 他们 区别 于 “ 电视机 前长大 的一代” 成为 “ 络 时代” 在 而 网
第 一 , 化 了青 少年 道 德 意识 。网络 消 解 道 弱
德 约束 , 弱化 了青少 年道德 意识 。如今 , 网络 已经 成 为 当代 青少 年 的重 要 交 流方 式 , 多青 少 年 热 许
摘要 : 当今的青少年是与网络一起成长的一代, 网络在对青少年思想道德产生有利影响的同时, 也产生了一些消
极 影 响 。 为适 应 网络 时 代 出现 的新 情 况 、 问题 , 新 我们 必 须 更 新 观 念 , 确 认 识 互 联 网 , 新 青 少 年思 想 道 德 教 育 工 作 ; 正 创
“e网”时代的青少年道德教育
思想道
劬 e网" 代的青 时 少年道德教育
口 贵港 市达开 高中 张 颖 学校 应对 那 如今 。 网络给人们 的社 会生 活带 来了各种便 年道德认知 水平 和 网络文 明程度 。另外 , 电脑 利, 使人们开 阔眼界 , 获得 大量信 息, 有利 于 自身的提 些痴迷 于网络 游戏和 网上聊 天的学生引起 高度 重视 , 帮 高和发展 。 但在我们尽 情分享 网络技 术带来的 巨大益 充分发挥 学校 心理辅导和 咨询 的作用 , 助他们摆 脱 处的 同时 , 不要忽视 网络 对青 少年的世界观 、 价值观 、 对 网络 的依 赖 。 道德观产生的 负面影响 , 们应该 以战略 的眼光来认 我 三 、占领 网络道德教 育的 空间 。 助 网络广泛 的 借 影响力 。 以高 尚的道德价值观影 响青 少年 识 网络时代 加强青 少年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道德教 育的渠道很 多, 网络也是 网络 道德教 育的 规 范网络行 为 。 净化 网络环境 个重要渠道 。 网络 中的文化 、 艺、 文 体育甚 至游戏 都 网络信 息资源 空前丰 富 ,但其 中大量 的垃圾 信 息、 非法信 息、 有害信 息给广 大青 少年 带来 了极 大的 可以成为道德教育的栽体 。 随着 网络社会 的 日益发展 危 害。例如 , 有的 中学生 因为浏 览含有 暴力 色情信息 和逐渐成熟 ,道德教 育可以借 助 于多种 多样的文化 、 的 网站 , 上课 时精神 不振 , >成绩直线下 降; 学- j 非法有 艺术 、 育甚 至游 戏等 多种 网络 栽体 , 宣传我 国社 体 来 道德教 育工作者要敢 于面对 害信 息不仅危 害青 少年 网民的学业 , 还引诱教 唆部分 会的主体 网络道德观念 。 青 少年 网民做 出各种 违法犯 罪行为 ; 青少年 由于玩 网 全球信 息技 术 飞速发展 和 网络世界 对青 少年影响 越 络 游戏成瘾 而荒废 学业、 离家出走甚 至走上犯 罪道路 来越大的客观现 实, 因势利导 , 争取政府 支持 , 经 增加 组织信 息资源上 网。比如 开设 网站或在 其它 等后果 已经有很 多现 实的案例 。 网络 文化 的 日趋 开放 费投入 , 和 商业化 , 单靠人们 的道德 自觉 自律 来维护社会秩序 网站 中 开设 栏 目宣传 社 会 的 主 体 思 想道 德 观 念 信 息 , 可以使 是 不现 实的。规 范网络行 为 , 化和净化 网络 文化环 形式活 泼 多样 。利 用网络进行思 想政 治教 育 , 优 境 .把 自由市场化 的网络空 间现 状改 变为有 一定秩 网络成 为精神 文明建设 有效的工具。 国社会主义现 我 文化教 育 、 学技 术领 域的 重大成 科 序且规 范管理监控 的网络文化体 系, 才能有效地促进 代化 的经济建设 、 果及 中华民族 的灿烂 文化都是 宝贵的信息 资源, 我们 青 少年 良好 品德 的形成。 二、 构建符合 网络环境下 的网络道德观念体 系 要特别 重视 对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信 息资源 的开发 , 并 为青少年的道德发展 营造一 在 网络 环境 下 。 人们 的行 为是一种无人监督和 无 通过 网络 向青少年传播 , 这就要 求教 育工作者要下苦功去 需 顾及 舆 论 的 自主 行 为 , 能 借 助 行 为者 的 内 心信 念 个健康 的信 息环境 。 只 来决定到底采取哪种行为 。 而这种 内心信念无 非是 包 掌握计 算机技 术, 究并钻研道 德教 育在 网络形式下 研 含 了道德 情感和道德意志。 由此 可见 , 网络道德教 育 的运用 。 能够在 原来传统 化 、 经验 化 的教 育 方法基础 通过 多种 多样 的网络 栽体对青 少年施 加有益的道 更要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和道德 意志的培养 , 从而使 上. 从 他们形成 良好的 网络道德品质。 所以道德 教育工作者 德 影响 。 而适应 网络社会 高标准 的道德 教育研 究的 保证道德教 育的先进性 和成效性 。 应该主动研 究现 有社会 道德 观 念 中哪 些是适应社 会 实践工作的需要 。 的 观 念 , 些是 过 时 的 、 再 适 用 应 该 抛 弃 的 ; 哪 不 网络 社 学校教 育工作者应 当积极 思考应对 的策略 , 既要
网络时代对青少年道德教育问题及策略探究
网络时代对青少年道德教育问题及策略探究近年来,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网络就像一把”双刃剑”,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诸多问题,诸如网络犯罪、利用网络侵犯隐私、色情信息的传播等等;这些不仅影响着社会的和谐发展,而且直接危害着当代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加强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是新时期德育工作面临的重要挑战。
一、网络时代青少年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一)从教育对象本身来说,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受到极大的冲击。
我们的教育理念强调要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这里所说的健康指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等,长时间的上网,对身心健康极为不利。
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很小就带上近视眼镜,网络的盛行不得不成为其中的一个原因。
另一方面,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使很多青少年能够尽情的做自己想做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以至于越来越少的和自己的父母朋友沟通,更甚者出现离开电脑不想说话、不会说话的现象,长时间的积累,容易使青少年出现人际交往的障碍,甚至出现心理问题。
(二)从教育者的角度来说,传统的教师权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中国几千年的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对教师是绝对的听从,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就是真理的化身。
但是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不断的拓宽,对知识的理解也不再局限于教师的一家之言。
尤其突出的是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起重要作用的“两课”教学,传统灌输式教学已不受学生欢迎,学生有自己的见解,甚至对传统道德理念提出了挑战,而教师作为促使学生社会化的重要枢纽,其权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三)从家庭的角度来说,青少年对网络的迷恋造成了很多的家庭悲剧。
网络对于自控能力、是非分辨能力都还不强的青少年来说就像是”海洛因”,很多青少年迷恋其中而不能自拔。
因上网而造成家庭悲剧的报道屡见不鲜。
很多父母谈“网”色变。
(四)从文化的角度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减小,青少年的价值观发生扭曲。
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德育问题及研究对策
“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德育问题及研究对策”结题报告一、研究概况㈠课题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成为当今时代的重要交流、学习工具,它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但从某种程度上说,也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产生了一定负面的影响,使他们整日沉迷网络,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学校要加强对校园网站的管理,规范上网内容,充分发挥其思想道德教育的功能。
要遵循网络特点和网上信息传播规律,充分考虑未成年人的兴趣爱好,加强网上正面宣传,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为广大未成年人创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政治思想教育、网络道德品质教育和网络法制观念教育,采取有效的教育干预策略,培养学生的良好网络习惯,以削弱信息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使其健康成长,是我们学校德育工作所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
基于以上考虑,我校从2013年1月开始,在部分班级开展了“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德育问题及研究对策”的课题研究。
㈡研究目的⒈通过调查研究找出网络对学生危害的具体表现,初步了解、掌握学生网络生活的特征及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归纳总结出学生健康使用网络的应养成的好习惯。
积极探索借学校、社会、家庭的合力,更好地引导小学生健康上网的途径。
⒉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自律,规范自身的行为,提高他们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影响。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计算机和网络的作用,提高他们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
使学生认识到,对于网络中的东西,必须有选择地借鉴、防止网络陷阱的诱惑威胁;尊重他人的网络行动,自觉地、有意识地谴责、抵制一些非法的网络行为。
⒊借助多媒体和局域网,让学生在轻松、充满乐趣的氛围下进入网络,使学生感受人生哲理和道德准则。
引导学生养成健康上网、文明上网,上文明网等好习惯,增强学生对网络文化的识别知觉能力,从而培养学生自觉的网络道德意识、提高道德自我教育、网络自律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时代的青年道德建设
崔奇《光明日报》( 2014年08月06日 16 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
青年道德建设关系到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依托网络而形成的“第二环境”,日渐成为影响个体道德品质尤其是青年群体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因素。
在自由、自主、自我的网络环境中,青年个体具有信息接受者和信息发布者的双重角色,影响与被影响充斥其中。
受网络传播相互性的影响,青年个体本身所具有的道德观念,或因他人赞成而被放大,成为一种网络青年道德常态;或因他人反对而被“扭曲”,阻碍青年身心的健康发展。
网络时代,青年能够接触更广的社会范围,能够通过网络建立新的互动关系,能够在主动与被动之间实现自身道德品质的良好发展,从而塑造良好的青年道德观。
但不能忽视的是,网络的种种弊端也可能会扭曲青年的社会道德观念。
弥散在网络空间中的金钱观、享乐观、个人主义等消极道德观念,对社会主流道德观念形成侵蚀,弱化了青年的道德意识,对传统伦理道德体系造成严重冲击。
在网络环境下,在“以我为中心”等观念的主导下,青年传播信息往往个性化、非责任化,很难接受别人的意见,造成网络谣言的传播,不利于健康道德品质的建立。
总之,网络时代多元道德观念与价值观念的形成,正深刻影响着青年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青年作为整个社会发展的主动力,亦是网络时代道德建设的重要参与者。
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如何进行道德建设,提升青年的道德品质,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
笔者认为,除传统的媒体宣传之外,我们还应该从网络本身出发,
对良好的青年道德品质进行外在引导,大力弘扬;对偏激的道德观念进行纠偏,防止其扩散,从而实现青年道德水平的整体提升。
将传统媒体与网络新兴媒体相结合,充分发挥青年“典型道德事件”和“先进道德观念”的引导作用。
现实社会与网络环境作为时下青年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场所,亦是青年良好道德品质发挥效应的场所。
我们应将现实社会中的传统媒体同网络环境下的新兴媒体相结合,共同作用于青年道德建设。
具体而言,对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典型道德事件通过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进行广泛宣扬,充分发挥网络广泛性的作用。
对网络中青年所呈现出来的“先进道德观念”进行价值引导,利用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形成现实与网络兼具的“先进道德效应”,引导其他青年的道德行为。
要大力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引导作用。
实践中,我们可通过建立“优秀青年道德建设网站”的方式,来对传统道德观念进行宣扬,强化现代青年的道德责任感,从而引导青年道德建设。
加强网络行为法制建设,以网络“法治化”实现青年道德发展的纠偏。
法治作为现代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网络社会同样应该实现法治化,以纠正既有的不规范行为,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继2013年“两高”对“利用信息网络设施诽谤等行为”出台司法解释之后,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加强对网络典型违法行为的规制,从而提高网络青年的道德警觉,实现对网络恶习的纠偏,成为网络建设的一个重要形式。
司法解释对网络行为中的违法诽谤行为起到了一定的制止作用,青年内心的道德观念得到了一定约束,有助于现代青年的道德建设。
因此,司法解释的规制形式应当在未来予以加强。
基于当前规制网络行为的法律法规十分滞后,相关的网络道德规范不尽完善等问题,笔者建议,应建立以《中国互联网管理条例》为核心的网络行为法规体系,加强网络行为道德规范建设,对失德行为加以纠偏。
逐步建立与完善网络实名制,以严
格的入网信息要求强化青年的道德责任。
建立网络违法追究机制,加大青年网络行为的违法成本,倒逼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在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我们还应加强对网络不规范行为的打击力度,推动网络法治化的实现,建立良好的网络行为监督机制,防止网络不道德行为的出现。
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控制技术,建立青年网络行为监督机制,实现对网络青年道德行为的“硬性”监督。
较之于纯粹的青年道德教育而言,网络信息控制技术更具操作性和客观性,更加有利于对青年行为进行纠偏。
例如,净化网络信息是一项技术性问题,其对于网络与网络信息的有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除采用网址过滤等简单的方法进行防止之外,还应通过信息软件的优化,从语义上识别、过滤种种网络道德“恶言”“恶习”,使青年免受互联网非法信息的侵扰,为青年道德建设提供技术保障,实现对网络中青年种种不道德行为的纠偏。
借助互联网的平台,对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进行宣传,纠正网络文化中扭曲的道德观念。
网络文化中所具有的扭曲的道德观念,是形成当代青年传统道德文化弱化或缺失的重要原因。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网络这一平台,对我国优秀传统道德文化进行宣传,建立“红色文化”阵地、“孝道”专论等,影响青年内在的道德信念,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培养起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青年道德建设和个人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