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美学 第一讲审美本质论PPT课件
第一讲:美的本质和特征PPT课件
亚里士多德的大部分文学艺术 思想集中在他的《诗学》中。
回提纲
-
22
②
①
③
回提纲
-
雅典学院 拉斐尔
23
② 苏格拉底
回提纲
③毕德哥拉斯
①柏拉图(左)与亚里士多德(右)
-
24
二、中国美学史的代表人物
(一)伍举论美 《国语》中的《楚语上》,记载“伍举论美”,伍举认为,“夫美也者,
-
26
(二)墨子论美
是故子墨子之所以非乐 者,非以大钟、鸣鼓、 琴瑟、竽笙之声,以为
不乐也;非以刻镂华文 章之色,以为不美也; 非以犓豢煎炙之味,以
为不甘也;非以高台厚
榭邃野之居,以为不安 也。虽身知其安也,口 知其甘也,目知其美也,
耳知其乐也,然上考之 不中圣王之事,下度之 不中万民之利,是故子 墨子曰:“为乐非也。
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哲学家和美学家
音乐的和谐是由数的比例造成的
天体的运动是和谐的, 具体可感的宇宙是最高的美。
-
5
*数当作世界的本源
在空间几何关系、数的结构关系上把握世界
希腊雕塑、希腊美学乃至希腊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造型性或形体性 (中西艺术的区别)
-
6
波利克里托的雕塑《持矛者》
——形体性特别明显,身体的各个部 位、各个部位和整体的关系,都体现 了毕达哥拉斯学派数的比例。
-
45
-
46
-
47
生产劳动实践
种的尺度 内在尺度
物的尺度 客观规律性 真(客观规律) 掌握了的真
人的尺度 主观目的性 善(实用) 实现了的善
美的规律:美的根源在于社会实践。美是人类通过 实践活动把自己掌握了的真和实现了的善进行自 由创造的本质力量,在对象世界中感性显现出来 的结果。
《美学》PPT课件
美是客观存在
B、美的形式标准:“秩序、匀称与明确 ”(《形而上学》)
C、美的效果:由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性 。(《诗学》)
《诗学》第7章
(二)中世纪
美学发展停滞期,美学思想见 于神学著作,以上帝为美的本体。 奥古斯丁( Augustine 354- 430) 对美的本质的认识:上帝是整一, 是最高的美、绝对的美,一切事物 的美都是上帝赋予的。
2、美感 什么是美感? 美感是怎么产生的? 审美有哪些心理要素?
3、艺术 艺术的一般规律 不同艺术门类的审美特征
思考题:
1、为什么说美产生于人的劳动实践? 2、美学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3、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有哪些?
第二讲 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索
哲学研究
本体论 :是什么 认识论:想什么 方法论:用什么
(2)哲学观
理式世界
模仿
现实世界
模仿
艺术世界
最真实 不真实 和真理隔了三层
椅子
王家增:爷爷的椅子
(3)对美的本质的认识:真正的美是美的理式
A、美本身和美的东西的区别: 美的理式(美本身):单一、永恒、不可感不
可见 美的东西:组合、变化、可见可感 B、二者的联系:二者是分离的,同时有被分有
和分有的关系。 分有方式:模仿/灵感
对美的本质的认识:
(1)快感说——美的实质 美不能定义,只能凭感觉认识。
“美不是事物本身的属性,它只存在 于观赏者的心里。每一个人心里见出一 种不同的美。” 美就等于美感。
“快感与痛感不只是美与丑的必有的 随从,而且也是美与丑的真正本质。”
(2)效用说——美的来源 美具有相对性
“美对人才有效,必然随人的利益不同 而显出分歧。” 效用:不是观赏者个人的实际利害。效用 是对所有人或者和对象有关的人来说的。
《美学》(第1-8讲) (1)精品PPT课件
神:形式的形式 形式先于质料
对柏拉图的继承:承认理式的存在
对柏拉图的批判:
方法上:放弃神秘的哲学思辨,对客观世 界进行冷静、客观的逻辑分析
观点上:强调“理”在“事”中,认识到 一般和特殊不可分割,承认现实世界的真 实性。
(3)对美的本质的认识
柏拉图:提出“美是什么?”并区分了 “美”和“美的”。他研究的就是美的 本体。
2、美学研究艺术
黑格尔:美学是“艺术哲学”,是“美的 艺术的哲学”。
3、美学研究美感、人的审美心理。
鲍姆嘉通:“美学的对象就是感性认 识的完善”,“美学是以美的方式去 思维的艺术 ,是美的艺术的理论。”
4,车尔尼雪夫斯基:强调对现实美的研究同 时,认为艺术是美学的研究对象。
对美的本质的认识:
(1)快感说——美的实质 美不能定义,只能凭感觉认识。
“美不是事物本身的属性,它只存在 于观赏者的心里。每一个人心里见出一 种不同的美。” 美就等于美感。
“快感与痛感不只是美与丑的必有的 随从,而且也是美与丑的真正本质。”
(2)效用说——美的来源 美具有相对性
“美对人才有效,必然随人的利益不同 而显出分歧。” 效用:不是观赏者个人的实际利害。效用 是对所有人或者和对象有关的人来说的。
(2)对美的本质的认识: A、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 。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B、 “镜子说” 艺术要忠实模仿自然 自然:普遍自然;艺术:第二自然 艺术师法自然又高于自然 艺术家要善于观察,把分散的美集中起
来,加以理想化。 人是小宇宙,要善于表现人的精神世界
·
白 陶 鬶
大 汶 口 文 化
美学原理第01章 审美的本质ppt课件
正是由于社会实践使得原本独立于人类之外的自然界变成了“人化的自 然”或“属人的自然”; 正是由于社会实践促进了人的意识能力的提高与发展,从而产生出判断
客观世界是非美丑的审美能力。
因此社会实践是美产生的源泉。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创造美”。这 里的劳动就是指社会实践,它包括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以及社会变 革的一切社会活动,生产实践、社会变革实践,科技实践。
第一节 关于审美本质的探讨历程
一、西方思想史中关于审美本质的论述 二、中国思想史中关于审美本质的论述
一、西方思想史中关于审美本质的论述
1.毕达哥拉斯学派——“和谐” 2.柏拉图——“美的事物”与“美本身”问题的提出 3.亚里士多德——“美本身”体现为“美的事物”属性 4.普洛丁——“理式”实体的神学化
5.休谟——审美本质的主观化,相对化,甚至失去客观标准 6.康德——主体审美心理结构论 7.黑格尔——“理念的感性显现” 8.分析美学——对“美的本质”问题的消解 根本问题并非表述审美本质的方式,而是是否还有能力追求审美经验所指向的
更高理想境界。
一、西方美学家论美
1、从社会物质属性探求美
审美价值与实用价值开始分离,社会上出现了专供人们欣赏的人工自然物、 文学艺术作品以及旅游休闲、度假等满足人的精神生活要求的产业。
美化生活
千手观音——艺术美
欣赏自然美
欣赏文学作品
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有精神生活要求。 特别是当物质生活的满足已达到一定程度后,人们更注重精神需要的满
把坚贞的品格移到青松上; 把孤傲的品格移到青竹上; 把高洁的品格移到梅花上。
“岁寒三友”格外 美
由此获得双重美感: 松、竹、梅本身所具有的自然美; 和人的移情作用所产生的社会美; 这就是移情现象。
美原-第一章:美的本质PPT课件
.
19
• “兴”——“兴于诗,立于礼”,是说“言 修身当先学诗”。
• “观”——“观风俗之盛衰”。
• “群”——“群居相切磋”。
• “怨”——“怨刺上政”。
• 其中“兴”和“怨”侧重说明艺术抒发情 感的特征;“观”和“群”则说明艺术通 过情感感染所产生的特殊的社会效果。
.
20
孟子
• 提出了“充实之谓美”的观点,即充实人 的品德,也就是仁、义、礼、智、信等。
.
5
(三)亚里士多德:美在事物的形式和比例
• 亚里士多德——从物质方 面探讨美的本质 ,“容易感 受的事物才是美的 。”他 充分肯定了现实世界美的
真实性 ,美只存在于具体 的美的事物之中,美首先 取决于客观事物的属性, 如“秩序、匀称与明确、 大小”等。
•
.
6
古 希 腊 雕 塑 《 拉 奥 孔 》
.
34
宋元明清美学
• 宋代美学的重要特点是,既不向往神仙或宗 教的狂热境界,也不渴慕治国平天下的事功 业绩,它面向现实的人生,高度重视生活情 趣,纯任情感自然的流露和表现,推崇平淡 天然的美,鄙视宫廷艺术的富丽堂皇、雕琢 伪饰。
.
35
• 在文艺批评及绘画上,将其分为“逸、神、 妙、能”四品。认为逸品最高,其特征是 “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笔简行具, 得之自然,莫可楷模,出于意表。”
.
33
• 禅宗是中国化的佛教,作为宗教它是世俗化 的;作为哲学它是艺术化的;作为中国化的 佛教,他又是儒学化的。这使它大受那些徘 徊于出入进退之间,既满怀修身治平理想, 又随时准备隐退山林,返璞归真的文人士大 夫的欢迎。
• 禅宗主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 佛。”认为佛(觉悟者)与众生(不觉悟者) 的区别只有一念之差(迷即佛众生,悟即众 生佛),“一念悟时,众生是佛”。
第一讲美的本质和特征ppt课件
1、美与美的东西
• (1)美是构成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根本性质和普遍规 律,也即美的本质,是指凡是美的事物都必须具有的某 种质的规定性,是美的东西之所以是美的根本原因和依 据。 • (2)美的东西是指现实世界中存在着的各式各样的美 的事物。
• 美不是事物的某种物质属性,本来就不是一种“东西”, 因而无法把美当成是某种美的东西。美虽然具有一定的 物质条件,但美却不只是某种固定的物质条件,我们不 能用某种固定的东西、固定的味或色或声来说明美,因 此,美不是美的东西。
(3)第三次美学论争,20世纪90年代,实践美 学与后实践美学的论争,
• •
古典美学与现代美学之争,与现代美学接 轨。 后实践美学认为审美不是与实践、现实同 一,实践、现实是异化活动,审美超越现 实,克服异化;不是主体性活动,而是主 体间性活动,总之,审美是自由的生存方 式和超越的体验方式。
(4)刚刚发生的第四次美学论争,日常生活美 学与超越性美学论争,性质是现代美学与后 现代美学之争。 • 日常生活美学主张“日常社会审美化”,大众 文化兴盛,审美与日常生活融合,审美是日常 生活的快乐享受,失去超越性,主张“身体美 学”。 • 后实践美学即超越性美学,坚持审美的超越性, 开展对感性异化的日常生活的审美批判;同时 也承认大众文化和通俗艺术通俗艺术存在的合 理性,主张超越意识美学与身体美学的对立。
• 斯宾诺莎“外物接于眼帘,触动我们的神 经,能使我们得舒适之感,我们便称该物 为美;反之,那引起相反的感触的对象, 我们便说它丑。” • a.休谟· 马歇尔的“美在愉快”说
• “美并不是事物本身里的一种性质。它只存在于 观赏者的心里,每一个人心见出一种不同的美”
• b.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的“美在无意 识的欲望”说
第一章 本质论(美术)
第一章本质论第一节:历史上关于美术的各种解释1、从创作主体解释美术:美术是人创造的,在整个美术创造活动中,人,创作主体的作用是第一重要的。
作为创作主体的美术家,其思想情感、个性品格、审美修养等,直接影响到美术作品的价值高下与成功失败。
因此,重视人,重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重视美术家在创作活动中的主体性,在考察美术本质问题时是完全合乎逻辑的。
情感说:认为美术是情感的传达。
代表人物:列夫、托尔斯泰《艺术论》表现说:认为美术是心灵的表现。
代表人物:克罗奇、科林伍德无意识说:认为美术是本能欲望的表现。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无意识是他的学说五大支柱的核心)、荣格。
游戏说:认为美术是自由的游戏。
代表人物:康德、席勒、斯宾塞自娱说:认为美术是自我娱乐。
代表人物:郭若虚、孙衍栻2、从主客体关系解释美术:主体与客体是对立统一、互为依存的,离开了客体就无所谓主体,离开主体也就无所谓客体。
主体是创作活动与审美认识活动的承担者,客体是主体创作活动与审美认识活动指向的对象,包括自然客体与社会客体。
即使是精神客体,也具有现实的根源、载体和形式,它一旦成为被具体指向的对象并被表现出来。
就必然为主体所反映。
因此、考察美术,既不能脱离主体,也不能脱离客体,应从主客体关系上解释美术。
理念说;认为美术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代表人物:柏拉图(他认为现实是美术的直接根源,理念是美术的最终根源,只有理念才是最高的真实)黑格尔(他认为包括美术在内的艺术是理念的感性形象的显现,比之自然是具有真正的美的)、宗炳。
摹仿说:认为美术师对现实的摹仿。
代表人物:赫拉克利特、苏格拉底(绘画是对所见之物的描绘、、、)亚里士多德、达芬奇(自然是艺术的源泉)。
巫术说:认为美术是巫术摹仿。
爱德华、泰勒,詹姆士、弗雷泽,萨蒙、雷纳克。
巫术说认为:原始艺术是一种巫术摹仿,是作为一种控制狩猎活动的手段发生的、目的是祈求狩猎的成功。
第二节美术的社会本质一、美术在社会中的位置美术首先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事物、。
美学原理PPT课件:美的本质及特征
10
3.主客观统一说
以朱光潜为代表。美不仅在物,亦不仅在心,它在心 与物的关系上面。
4.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说
以李泽厚为代表。美是一种人类社会生活的属性、形 象、规律。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11
第三节 美是一种价值
1.美的美学含义
三种主要含义(李泽厚):审美对象、审美性质 (素质)、美的本质(根源)
2
2.从精神方面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 分两个角度:一是从客观精神方面探讨,如柏拉 图、普罗提诺、黑格尔;二是从主观精神方面探 讨,如休谟、康德。
(1)柏拉图:美是理念。理念是人的自我意识或主观意 识的神化、绝对化。 普罗提诺:美是物体分享到的“太一”流溢的理念。他 把柏拉图的理念神秘化,称为神明理性(理式),即 “太一”。 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强调理念的外化。
2.客观说
以蔡仪为代表。美是独立于主体的意识之外的,美感是对客观的 美的反映。
美是典型,即个别之中显现着一般的东西。
8
画面半明半暗, 给人以鲜明的 立体感、质感。 人物的微笑和 她清澈明亮的 眼神给人安详、 宁静、温柔的 感觉。
9
圣母神情凝 重,面目端 庄,散发着 一种高贵雍 容之美。 《圣母子》
• 没有可见形象的对象(尽管这些事物是客观存在 的),不能引起人的审美感受。如空气、X射线、 电子等。抽象的思想、概念等,更不能成为审美 对象。
15
• 作为审美物象应该符合形式美的规律。即对象的 色彩、声音、形状之间的组合关系,要有宜人的 性质。
• 形式美的一般原则:单纯、齐一,对称、均衡, 比例,调和、对比,节奏、韵律,多样统一等。
• 林黛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两弯似蹙非蹙 笼烟眉”。这里黛玉到底是喜是蹙说不清,其美 正在于这说不清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对事物本质追求 ▪ 2)、对主体心理知、情、意的明确划分 ▪ 3)、对各门艺术门类的统一定义 ▪ 4)、对理性主义文化的反思
11
二、中国关于美的本质问题的讨论
▪ 2、美学传入中国发展 ▪ 1)、中国早期介绍西方美学为王国维、蔡元培、梁启超、
严永京等人
▪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结合稀饭美学思想,提出“境界说” ,还用西方 美学思想研究《红楼梦》,提出“美育”思想等。
▪ 托马斯·阿奎那:神学美学杰出代表
3
一、西方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探讨
▪ 2、文艺复兴和启蒙时期 文艺复兴时期:
▪ 古希腊的自然主义观成为理解美的本质的资源,强调美不在天国而在尘 世,不在神的彼岸而在人世的此岸,但同时也有着模糊美与真、美与科 学之间界限的倾向。
▪ 代表:达芬奇
启蒙时期:哲学、科学、美学走向体系化
能意识;
8
一、西方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探讨
▪ 2.从物质方面探讨美的本质:从客观事物的 属性来定义美
▪ a.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美是数的和谐” 亚里士多德“美是和谐整一”。
▪ b.古罗马的西塞罗 ▪ c.中世纪的塔塔科维兹和阿奎那 ▪ d.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 ▪ e.18-19世纪的荷加斯、博克和费希纳
夫斯基。 ▪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是生活说",则是在唯物主义基础上对古
典哲学唯心主义的扬弃. ▪ c.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中求解美,二、中国关于美的本质问题的讨论
▪ 一)、中国现代美学发展的简要历程 ▪ 1、“美学”是西方的产物 ▪ 美学学科的形成基于四个基础之上,而这些基础在
▪ b.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的“美在无意识的欲望”说
▪ 弗洛伊德把人的一切行为归结为性意识本能。
▪ 阿德勒认为人的行为来源于童年形成的“自卑情结”,自卑与超越时人的行 为的力量源泉,所以对美的创造和欣赏也是克服自卑情结,超越自我的结果。
▪ 荣格认为人的额权益是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个人潜意识,内容是个人的本
7
一、西方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探讨
▪ 三)、西方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争论
▪ 1.从精神方面探讨美的本质
▪ 1)从客观精神方面的探讨:
▪ a.最早提出“理念说”的柏拉图。
▪ b.罗马时代的普罗提诺“太一说”。
▪ c.黑格尔 “理念说”
▪ 2)从主观精神方面的探讨:
▪ a.休谟·马歇尔的“美在愉快”说
会伦理学)直接影响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论”的哲学、美学论
述。
▪ 柏拉图:“美的理式” ,还区分美和美的东西
▪ 亚里士多德:美是事物的客观性质,美是和谐整一
▪ 普罗丁:“美的分有说”,物质世界的美是神的光辉的反照。新柏拉图
注意代表,为西方神学美学奠定了基础。基本观点在圣·奥古斯丁、托马
斯·阿奎那那里得到充分发展。
6
一、西方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探讨
▪ 二)、三个论美的模式
▪ 美的理论观念的全部多样性,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范式: (1)美是与人无关的自然属性.这种模式肯定美的客观性并且 与现实性,也找出了形式美的某些规律.(美在客观) 一个方向就是偏重于"美在客观形式",因而形成一种"技术美 学". 另一个方向则偏重于"美在于人的自然生理-心理基础",形成 了心理学派的美学,比如精神分析美学. (2)美不在现象,而在现象之后的更高的本质.(美在主观) 为真正从具体出发把握抽象,把握本质提供了可能性. (3)美是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或美是生活.这种模式是对前两种 模式的综合.
▪ 代表:狄德罗:美在关系说 ▪ 英国经验派休谟:“美即美感” ▪ 博克“美是事物本身的客观性质作用于人的感观,在内心引起爱或类似
的情感。美既是客观对象的属性,也是主体感受的对应物,主客体之间 有一种内在的相互转化关系萌芽。
4
一、西方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探讨
▪ 3、古典美学
▪ 康德:美是道德是象征。
▪ 蔡元培撰写《美学通论》(未完),提出“美育代宗教说”是中国现代 美育思想的奠基者。他把康德美学介绍到中国。
▪ 梁启超引入西方美学思想,提倡以“情感教育”来启蒙民智,倡导“诗 界革命”、“小说界革命”鲁迅早在1908年《摩罗诗力说》中介绍不少 西方美学思想。
▪ 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 (1)现实世界是从理念世界派生出来的,或者说是理念的 自我显现,因此,只有理念是真实的,理念就是真。美作为 一种理念,因此,美也是真。强调符合理念的真实性,这是 黑格尔对美的第一个要求。
▪ (2)单纯是真实的理念还不美,还要理念直接呈现于客观 现实的外在现象中,显现为感性的形象,成为我们感官感知 的对象,这时理念才不仅是真的,而且放出光辉,显出外形, 变成美的。因此,美一方面是理念,另一方面还必须是理念 的感性显现。
5
一、西方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探讨
▪ (3)“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是一个完整的概念。
▪ 它虽然分成理念和感怀显现两个方面,但实际上是一个不可 分割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理念始终占据统治的地位。
▪ “感性显现”,只是理念的自我显现,也就是说,理念为了 实现自己,必然要把自己显现出来,理念之所以要把自己显 现为感性的形象,完全是由于人们的精神和心灵需要在实践 的活动中,在改变外在事物的过程中直接实现自己、认识自 己、创造自己和欣赏自己,而美和艺术的根本特征就在于通 过感性的形象来满足理念这方面的需要,也就是说,使理念 显现为感性的形象。
9
一、西方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探讨
▪ 3.从精神和物质统一方面探讨美的本质: ▪ a.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求美 ,主要的代表人物是狄德罗 ▪ 狄德罗的"美在关系说"力图从唯物主义的角度对启蒙时期的
形而上学认识论美学和神秘主义美学加以吸纳和融合. ▪ b.从人类社会生活本身探求美,主要的代表人物是车尔尼雪
第一讲:
1
主要内容:
▪ 一、西方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探讨 ▪ 二、中国关于美的本质问题的讨论 ▪ 三、美是什么
2
一、西方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探讨
▪ 一)、对美的探索
▪ 1、从古希腊到中世纪的美本质观:
▪ 毕达哥拉斯学派:美的“数的原理”要比例和谐(自然哲学)
▪ 苏格拉底:从效用的角度来衡量美的标准:有用就美,有害则丑。(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