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米尔简介以及高清作品
维米尔 Vermeer
维米尔的签名:
士官和微笑的女孩 Officer and a Laughing Girl 1657
维米尔很多作品的背景都有地图,也许 是因为在那个大航海时代——荷兰的黄 金时代,荷兰成为世界的中心,维米尔 想骄傲的表现出来吧。
维米尔堪称伟大的艺术家,然而他生前潦倒,43岁便离世,留下了他的妻子和11个孩子,其中8个尚未成年。用 他妻子的话来说:“庞大家庭的重负,缺乏谋生手段,使他陷入萎靡和沮丧,进而谵妄,好端端的人一两天就突 然病死。”
维米尔生前绘画卖不出去,更遗憾的是,死后其作品也无人问津,被人们忽略了长达两个世纪之久,才被视作珍 宝。由于长时间并未得到认可和妥善保存,存世仅35幅。
地理学家 The Geographer 1669
情书 Love letter 1669-1670
写信的女子与女佣 1670
端坐在维金纳琴旁的女子 Lady Seated at a Virginal 1672
信仰的寓言 Allegory on Faith 1671-1674
维米尔的画大部分都是民风淳朴的写实画。这一幅是 少有的隐喻画。
读信的蓝衣女子 Woman in Blue Reading a Letter 1662-1663
弹琴女子 Woman with a lute 1662-1663
音乐课 The Music Lesson or A Lady at the Virginals with a Gentleman 1662–1665
维米尔作品欣赏
方也叔叔的店
约翰内斯·维米尔(Johannes Vermeer 1632-1675)
【约翰内斯·维米尔】约翰内斯维米尔的简介,维米尔的艺术特点.doc
【约翰内斯·维米尔】约翰内斯维米尔的简介,维米尔的艺术特点约翰内斯·维米尔是一位荷兰的画家,主要擅长风俗画,出生于1632年,因为出色的成就和独特的风格,约翰内斯·维米尔被人们称为是荷兰小画派的杰出代表画家之一。
他的代表作有《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和《天文学家》等等。
维米尔作品《天文学家》约翰内斯·维米尔出生在一个画商家庭中,他后来也继承了这个事业,一方面自己会创造和绘画,另一方面又是个小画商。
21岁的时候,他曾经做过公会的领导人,而且他的画技在当时也算是小有声誉。
但是维米尔的生活却是一直比较贫困,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他的子女实在太多了。
所以他只能不断的出售作品来维持生活。
约翰内斯·维米尔的生活其实并不是轻松的,而在这之后的防御法兰西的战争又让维米尔更加劳累,而生活没有保障的他再次陷入了极端的困境中去,在这样困苦的时候,维米尔去世了。
在他43岁的生活中,其实创造了许多的作品,但是大部分都用来交换生活费用了,在他去世之后维米尔的作品也不知流向了何处,一直到19世纪才有人重新发现他的作品,这样才使的约翰内斯·维米尔这位杰出的画家不至于被埋没。
后来很多的维米尔的画作流传出来,经过专业的鉴定之后,终于确定了其中34幅真品,其余的则都是别人伪造的赝品,在这些真迹当中,大多数都是描绘日常生活的画作,也被称为是风俗画,而且在这些风俗画中大多数都是以普通的家庭妇女为主要人物。
画家维米尔是哪国的维米尔是一位特殊的小画派画家,说他特殊主要是因为在他有生年间,他的名声并不是特别的出众,当他去世之后,他的作品和名声很快就被淹没在时间中,直达十九世纪中期,人们才反应过来,维米尔是难得的人才,可是他却已经离开人世那么久,并且大多数的作品都已经失传。
那么画家维米尔是哪国的人呢?维米尔作品《窗前读信的少女》维米尔比较擅长描绘平时生活的世俗画,虽然在他的作品中也有风景类的,但是还是占得很小的比例,而因为维米尔的风俗画,描绘细致,内容朴素但是气氛温馨,所以维米尔也被称为是荷兰小画派的画家,那么画家维米尔是哪国的人就非常清晰了。
维米尔
维米尔作品欣赏1(2007-08-08 20:04:49)标签:艺术赏析名画欣赏荷兰画派分类:名画欣赏约翰内斯·维米尔( Johannes Vermeer ,1632 - 1675年) 荷兰画家,1632年10月31日生于代尔夫特,1675年12月入葬于同地。
关于其生平,可靠的史料极少。
其父是丝绸商人兼旅店老板,可能兼做美术品生意。
维米尔于1653年结婚,并成为代尔夫特圣路加公会的画师。
1655年父亲死后他继承家业,依靠从商养家。
维米尔留存下来的油画真迹,据鉴定总共只有36幅。
其中署有最早年代的为《老鸨》(1656,德累斯顿画廊),可是有两幅未署年代的油画《基督在马太和马利亚家中》(爱丁堡国立苏格兰陈列馆)和《狄安娜和她的女伴们》(现藏海牙莫里斯皇家绘画陈列馆)显然属更早阶段。
这说明,维米尔早年可能绘制宗教神话画,后来才改变题材,主要画风俗画。
偶尔也画城市风景画。
他的风俗画中有些是带有寓喻性的。
维米尔的油画取材于市民平凡的日常生活,却赋予它以抒情诗般的意境。
画中往往只有一两位妇女,在洁净的室内从事于家务或消遣性活动,柔和的光线自左边的窗口射进,整个房间显得温暖、清新而宁静,如《倒牛奶的女人》。
画家偏爱黄、蓝和银灰色调。
他的油画幅面较小,但经过严格推敲,精心琢磨。
画面效果单纯、明快,不仅强调整体感,而且还注意表现多种不同形体所形成的变化和对比,被人们形容为古典的、超越时间限制的和纪念碑式的画面。
画家可能曾利用当时当地的科学研究成果──现代照相机的古代前身“暗箱”以及镜子等,来探索在画面上表现光、色和空间的课题。
代表作有《花边女工》(卢佛尔博物馆)、《读信的少女》(约1657,德累斯顿画廊)以及幅面较大的《画室》(约1665,藏维也纳,(见彩图《画室》(约1665) )、《代尔夫特风景》(约1660,藏海牙莫里斯皇家绘画陈列馆)等。
倒牛奶的女人The Milkmaid"年份:1658"画作:油彩.画布 Oil on canvas"尺寸:45.5 x 41 cm"藏处:荷兰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 Rijksmuseum, Amsterdam画中维米尔用一支带着真诚敬意的画笔却表现了一个普通女仆倒牛奶的工作瞬间。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赏析
《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 》的赏析左图是荷兰优秀的风俗画家约翰内斯·维米尔(Johannes Vermeer,1632-1675)的名作《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常译作《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现存藏于荷兰的海牙毛利斯博物馆。
整幅作品规格为44。
5×39cm。
这是一幅小小的油画,比八开纸大不了多少,但就是这样一幅看似不起眼的小画,却震撼了几个世纪的艺术家和游人看客的心灵。
荷兰艺术评论家戈施耶德评论说这是维米尔最出色的作品,是“北方的蒙娜丽莎”.与《蒙娜丽莎》齐名的此幅作品中的少女仿佛心无旁鹜地凝视着画家,也像凝视着我们。
欣赏这幅画时,观者会很轻易地沉浸在这脉脉的凝望中,仿佛能够透过这幅画回到17世纪的荷兰,与画中的少女对视相望。
赏析一幅画的方式有很多种,也许我无法根据所查到的寥寥无几的资料来从专业的角度对这幅画来进行评析,但是我可以从较为感性的角度来谈谈这幅画给我的感觉,以及我自己的一些粗浅的认识。
事实上,第一次接触这幅画,是因为一部同名的电影《Girl with a PearlEarring》。
电影是由美国女作家崔西·雪佛兰的同名小说改编。
故事的开始是在初春的寒冷日子里,女主角葛丽叶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给维米尔一家人做女佣。
而女佣的住处,一个地下室,也阴暗得像洞穴。
然而这个连切菜都把蔬菜摆成不同颜色圆形的少女,艺术的天分隐藏在她美丽的心灵中。
男主人公画家维米尔是个艺术家,靠卖画来维护他在家里的地位.还有他苛刻的妻子和岳母,苍白的脸让人在盛夏的深夜依旧毛骨悚然。
他的生活死气沉沉,外表华丽实则乏味空洞.他不停的找寻触发他作画灵感的东西,才华横溢,却又无可奈何。
故事就这样慢慢上演,葛丽叶视男主人如诗如神,内心产生了神秘的感情.她为维米尔买颜料,用亚麻籽油为他调制色彩,拥有极高艺术天分的她,深深影响了维米尔的创作,甚至成为画中的主角。
维米尔作品《倒牛奶的女仆》赏析
维米尔作品《倒牛奶的女仆》赏析维米尔(1632~Z307年)是荷兰十七世纪著名画家,“后印象派”之父。
他出生于莱顿一个犹太商人家庭,后移居安特卫普。
在画风上,他有过许多变化,从他早期比较明亮、优美、秀丽的风格转为阴暗、沉郁,但仍保持着光的效果。
他的成熟作品《倒牛奶的女仆》在创作完成后被其债主给烧了,这使得他被迫流亡,最后在贫病交加中去世。
这幅画描绘的是一位坐在桌旁的妇女,她衣服整齐,正专心地往桌子上端放盛满牛奶的盘子。
而她身后是一堵淡黄色的墙壁和红色的地板,从红地毯的纹样看,这幅画应该画在地毯上。
这些用来支撑地板的圆柱形的石头,就像女仆手里拿着的那种红色的“盆托”。
墙角处是一张老式的桌子,上面堆放着卷宗等文件。
一台显微镜,靠墙放着。
看起来,女仆正在做的事情非常枯燥,又缺乏激情,不值得一画。
然而,在这平凡的表面下,却有着一个充满想象力和深度的故事。
我们首先注意到的是妇女背后的墙壁和地板,在远处的深处隐藏着那一抹刺眼的绿色。
接着我们再仔细观察两旁的物体,第一,墙上挂着有条纹的油画布,正对着我们的一侧有两只硕大的白色抽屉柜。
第二,左边摆放着红、蓝、紫等各种颜色的瓷器。
右边摆放着茶具。
最后,我们还会发现画家特别将女仆所在的那堵墙壁,描绘得特别偏向红色,有意使它倾斜。
再联系前面提到的牛奶的颜色,我们会很容易理解这是什么意思:绿色代表女仆的背影,红色则代表女仆在把牛奶端给客人时,脸颊上的绯红与红地毯的相呼应。
总之,这是一种非常直觉的,有关“红地毯”的想象。
当然,我们也可以根据这个线索,猜测画家想要表达什么。
在画面中,我们可以发现颜色的不断反复变化,黑白灰的渐变。
这是因为维米尔的“绘画即光的艺术”论。
简单的说,维米尔追求一种在最简单的环境中实现最丰富的色彩效果,光影和空气在这里有更重要的意义,光影强调了空间的立体感。
他画了许多自画像,他最喜欢画的是有人的景物,而不是动物。
从他的自画像中,我们可以发现维米尔的绘画始终没有离开真实性,甚至连五官的位置都不曾改变过。
穿蓝衣读信的少女维米尔(共7张PPT)
• 维米尔留下的风景画更少,但是每一幅画都非 常精致,为人熟知的有《代尔夫特的风景》、 《小巷》等。在《小巷》一画中,整个画面完 全把时间凝固了,无论是在巷中洗衣的女人、 坐在门前缝补的妇女,还是在路边游戏的小孩, 她们原本正进行的动作,在维米尔的画笔下, 完全停滞下来。在这幅画前,我们的心灵得以
沉淀,发出清淡的忧伤,我们在其中感受到身 旁的时间正悄然地划过脚趾。
作者简介
•
约翰内荷兰风俗
画家,
• 常常被认为是“荷兰小画派”的代表。他 与哈尔斯、伦勃朗一起是公认的17世纪荷 兰绘画三个重要的代表人物。
• 维米尔的作品非常少,留存下来的可以 归于他的作品不超过35幅。他的大部分 作品是描绘舒适、安闲的资产阶级家庭 生活的,表现周围熟悉的妇女,喜欢将 通常的家务劳动诗意化,作品一般不注 重情节。
微处跳动,沉浸在我们的灵魂深处。
谈一谈对这幅画的感受
• 维米尔一生都在捕捉光的微妙变化,光中的色彩,似 乎是他沉静内心的思考,窥见了光辉中的栖居者,然 后在画面中表露出来,再穿透每一个观者的心。
•
在今天看来,维米尔是一个优秀风俗画家,更多
时候也是一个阳光下的抒情诗人。我们揭开那细小的
笔触,透过绘画的表面,依然能感受到他内心的
“思”。那“思”的轨迹正是画中闪动的光点,在细
• 【画作名称】 • 《穿蓝衣读信的少女》 • 【创作者】 • 维米尔(荷兰) • 【类别】 • 画布油画
• 在《穿蓝衣服读信的少女》 这幅画中,少女的背后有 一幅地图,似乎暗示来信 者正在遥远的某一方。
虽 过 道 蓝 觉 凝 涛 下然 的 : 色 , 止 汹 的画光那的读,涌时中 线 里 衣 信 女 却 光没 我 肯 服 的 人 也 胶有 们 定 给 动 的 隐 囊窗 下 有 人 作 心 没 中, 意 一 宁 在 里 在 了但 识 扇 静 一 也 画 。由 的 窗 的 瞬 许 家透 知 。 感 间 波 笔 他虽我蓝维的虽 在作在维在在蓝他维常常在我在他虽在作维的维在维虽维的 虽维与然们色米心然《,今米今今色的米常常今们今与然《,米心米今米然米心然米哈 画 揭 的 尔 。 画小 在 天 尔 天 天 的 大 尔 被 被 天 揭 天 哈 画 小 在 尔 。 尔 天 尔 画 尔 。画 尔尔中开衣一中 巷维看留看看衣部留认认看开看尔中巷维一留看留中一中留斯没那服生没 》米来下来来服分下为为来那来斯没》米生下来下没生没下、有细给都有 一尔,的,,给作的是是,细,、有一尔都的,的有都有的伦窗小人在窗 画的维风维维人品风维小维伦窗画的在风维风窗在窗风““荷荷勃,的宁捕, 中画米景米米宁是景米的米勃,中画捕景米景,捕,景兰兰朗但笔静捉但 ,笔尔画尔尔静描画尔笔尔朗但,笔捉画尔画但捉但画小小一由触的光由 整下是更是是的绘更是触是一由整下光更是更由光由更画画起透,感的透个,一少一一感舒少一,一起透个,的少一少透的透少派派是过透觉微过 画完个,个个觉适,个透个是过画完微,个,过微过,””的的公的过,妙的 面全优但优优,、但优过优公的面全妙但优但的妙的但代代认光绘读变光 完停秀是秀秀读安是秀绘秀认光完停变是秀是光变光是表表的线画信化线 全滞风每风风信闲每风画风的线全滞化每风每线化线每。。我的的,我 把下俗一俗俗的的一俗的俗我把下,一俗一我,我一1177们表动光们 时来画幅画画动资幅画表画们时来光幅画幅们光们幅世世下面作中下 间。家画家家作产画家面家下间。中画家画下中下画纪纪意,在的意 凝,都,,在阶都,,,意凝的都,都意的意都荷荷识依一色识 固更非更更一级非更依更识固色非更非识色识非兰兰的然瞬彩的 了多常多多瞬家常多然多的了彩常多常的彩的常绘绘知能间,知 ,时精时时间庭精时能时知,,精时精知,知精画画道感凝似道 无候致候候凝生致候感候道无似致候致道似道致三三:受止乎: 论也,也也止活,也受也:论乎,也,:乎:,个个那到,是那 是是为是是,的为是到是那是是为是为那是那为重重里他女他里 在一人一一女,人一他一里在他人一人里他里人要要肯内人沉肯 巷个熟个个人表熟个内个肯巷沉熟个熟肯沉肯熟的的定心的静定 中阳知阳阳的现知阳心阳定中静知阳知定静定知代代有的心内有 洗光的光光心周的光的光有洗内的光的有内有的表表一里心一 衣下有下下里围有下下一衣心有下有一心一有““人人思思扇也的扇 的的《的的也熟《的的扇的的《的《扇的扇《物物””。。窗许思窗 女抒代抒抒许悉代抒抒窗女思代抒代窗思窗代。。。波考。 人情尔情情波的尔情情。人考尔情尔。考。尔涛,、诗夫诗诗涛妇夫诗诗、,夫诗夫,夫汹窥坐人特人人汹女特人人坐窥特人特窥特涌见在。的。。涌,的。。在见的。的见的却了门风却喜风门了风风了风也光前景也欢景前光景景光景隐辉缝》隐将》缝辉》》辉》没中补、没通、补中、、中、在的的《在常《的的《《的《画栖妇小画的小妇栖小小栖小家 居 女 巷 家 家 巷 女 居 巷 巷 居 巷笔者,》笔务》,者》》者》下,还等下劳等还,等等,等的然是。的动。是然。。然。时后在时诗在后后光在路光意路在在胶画边胶化边画画囊面游囊,游面面中中戏中作戏中中了表的了品的表表。露小。一小露露出孩般孩出出来,不,来来,她注她,,再们重们再再穿原情原穿穿透本节本透透每正。正每每一进进一一个行行个个观的的观观者动动者者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画中的少女被描绘得十分精细,从她的 衣着、发型到耳环、面容,都展现出了 维米尔对细节的极致追求
背景故事
背景故事
关于这幅画的创作背景,有一个广为 流传的故事。据说,维米尔在创作这 幅画时,他的妻子病重并离世。他的 妻子病重期间,为了减轻她的痛苦, 维米尔经常带她去看日落。在他妻子 的葬礼上,维米尔为了纪念她,画下 了这幅画
静而舒适的感觉
维米尔的作品在艺术界一直 备受推崇。他的作品不仅代 表了荷兰黄金时代的艺术高 峰,也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 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细节 的精湛处理和对主题的深入 挖掘,维米尔成功地捕捉了 生活中的美好瞬间,让观者 感受到了生活的温馨与美好
总的来说,戴珍珠耳环的少 女是维米尔的代表作之一, 它以其精湛的技法和引人入 胜的故事背景成为了荷兰黄 金时代艺术的瑰宝。这幅画 作不仅展现了维米尔对细节 的极致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美
维米尔的影响与后世评价
维米尔的影响与后世评价
维米尔的影响深远,他的作品对 荷兰黄金时代的艺术乃至整个欧 洲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作 品以其精湛的技法和深入的主题 挖掘,成为了后世艺术家学习和 借鉴的对象
维米尔的作品在艺术界得到了高 度评价。他的作品被视为荷兰黄 金时代艺术的瑰宝,也是世界艺 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 艺术评论家和学者都对维米尔的 作品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并 对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精湛的技 艺给予了高度评价
和谐的气氛
03
主题选取
维米尔的画作主题 大多是日常生活场 景,如妇女、家庭、 市场等。这些主题 的选取使得他的作 品更具有生活气息, 也更容易引起观者
的共鸣
被遗忘的大师丨?约翰内斯·维米尔高清作品全集
被遗忘的大师丨约翰内斯·维米尔高清作品全集约翰内斯·维米尔(Johannes Vermeer,1632—1675)荷兰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但却被人遗忘了长达两个世纪之久。
维米尔的作品大多是风俗题材的绘画,基本上取材于市民平常的生活。
他的画整个画面温馨、舒适、宁静,给人以庄重的感受,充分表现出了荷兰市民那种对洁净环境和优雅舒适的气氛的喜好。
维米尔留传下来的作品只有40幅左右,其中多数都是绘画精品。
被称为“荷兰小画派”的代表。
维米尔生活在一个没有照片、绚丽艺术杂志或时尚画廊的时代,那时画家的声望取决于能否产出大量画作,以及能否将这些画作卖给文化大都市中富有影响力的艺术品收藏家。
维米尔没有追随者或弟子来传播他的风格,更糟糕的是,他作画的速度很慢,并且很多作品都只卖给了代尔夫特小镇上的一位收藏家。
因此,在他去世后不久,他的名字便被人们遗忘,只有一些荷兰艺术专家记得他。
后来,为了提升市值,他的一些顶级精品还签上了其他荷兰画家的名字。
在维米尔被忽略近两个世纪后,极具冒险精神的法国艺术评论家和左翼政治家托雷·比尔热(Thoré-Bürger) 重新发现了他。
托雷被维米尔的《代尔夫特风景》深深触动,他在余生的时间中便投身于梳理欧洲艺术藏品和艺术品名录,查阅荷兰的档案,以期寻回这位画家的遗失作品并为其正名。
如今,除了仍流落在外的两幅作品,其他所有维米尔作品都已收藏到世界最负盛名的一些公共艺术收藏馆中。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44.5×39cm1665荷兰海牙毛利斯博物馆藏《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为维米尔最伟大的作品,被誉为荷兰的《蒙娜丽莎》此画面世三百多年来,世人都为画中女子惊叹不已:那柔和的衣服线条、耳环的明暗变化,尤其是女子侧身回首、欲言又止、似笑还嗔的回眸,唯《蒙娜丽莎》的微笑可与之媲美。
画中女子的真实身份,亦如《蒙娜丽莎》一样,是一个千古遗谜。
德尔夫特风景布面油画98×17.5厘米1660年藏海牙博物馆维米尔一生都在捕捉光的微妙变化,光中的色彩,似乎是他沉静内心的思考,窥见了光辉中的栖居者,然后在画面中表露出来,再穿透每一个观者的心。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赏析
《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 》的赏析左图是荷兰优秀的风俗画家约翰内斯·维米尔(Johannes Vermeer,1632—1675)的名作《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常译作《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现存藏于荷兰的海牙毛利斯博物馆。
整幅作品规格为44.5×39cm。
这是一幅小小的油画,比八开纸大不了多少,但就是这样一幅看似不起眼的小画,却震撼了几个世纪的艺术家和游人看客的心灵。
荷兰艺术评论家戈施耶德评论说这是维米尔最出色的作品,是“北方的蒙娜丽莎”。
与《蒙娜丽莎》齐名的此幅作品中的少女仿佛心无旁鹜地凝视着画家,也像凝视着我们。
欣赏这幅画时,观者会很轻易地沉浸在这脉脉的凝望中,仿佛能够透过这幅画回到17世纪的荷兰,与画中的少女对视相望。
赏析一幅画的方式有很多种,也许我无法根据所查到的寥寥无几的资料来从专业的角度对这幅画来进行评析,但是我可以从较为感性的角度来谈谈这幅画给我的感觉,以及我自己的一些粗浅的认识。
事实上,第一次接触这幅画,是因为一部同名的电影《Girl with a PearlEarring》。
电影是由美国女作家崔西·雪佛兰的同名小说改编。
故事的开始是在初春的寒冷日子里,女主角葛丽叶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给维米尔一家人做女佣。
而女佣的住处,一个地下室,也阴暗得像洞穴。
然而这个连切菜都把蔬菜摆成不同颜色圆形的少女,艺术的天分隐藏在她美丽的心灵中。
男主人公画家维米尔是个艺术家,靠卖画来维护他在家里的地位。
还有他苛刻的妻子和岳母,苍白的脸让人在盛夏的深夜依旧毛骨悚然。
他的生活死气沉沉,外表华丽实则乏味空洞。
他不停的找寻触发他作画灵感的东西,才华横溢,却又无可奈何。
故事就这样慢慢上演,葛丽叶视男主人如诗如神,内心产生了神秘的感情。
她为维米尔买颜料,用亚麻籽油为他调制色彩,拥有极高艺术天分的她,深深影响了维米尔的创作,甚至成为画中的主角。
被遗忘200年的荷兰风俗画大师维米尔,用35幅画让世界记住他
被遗忘200年的荷兰风俗画大师维米尔,用35幅画让世界记住他Johannes Vermeer约翰内斯·维米尔(1632 -1675)荷兰风俗画家荷兰黄金时代最杰出的画家之一维米尔的作品长期以来一直被忽视,直到19世纪后期在法国才被发现重新发现。
1868年,法国政治记者、美术评论家Théophile Thoré-Bürger 在美术杂志投稿,称赞维米尔绘画的市井写实主义。
后来法国意识流作家普鲁斯特和天主教诗人保罗·克洛岱尔等都高度评价了维米尔的作品。
维米尔生前死后都不出名,画价低贱,晚期甚至在贫困线上仓促走完四十三岁的人生。
如今被认为是17世纪欧洲最具天赋和技巧的画家之一。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维米尔在构图、技巧、立意、灵感等所有方面,都超过他的同行。
在达利的艺术评分系统中,维米尔的作品高居古往今来第一位。
在泥沙俱下的艺术史里,果然,时间最公平。
维米尔的作品画面静静地流淌着荷兰黄金时代的风物人情。
《情書》维米尔的画整个画面温馨、舒适、宁静,给人以庄重的感受,充分表现出了荷兰市民那种对洁净环境和优雅舒适的气氛的喜好。
维米尔在艺术风格上也别具特色,他的绘画形体结实、结构精致,色彩明朗和谐,尤善于表现室内光线和空间感。
《倒牛奶的女仆》维米尔的画整个画面温馨、舒适、宁静,给人以庄重的感受,充分表现出了荷兰市民那种对洁净环境和优雅舒适的气氛的喜好。
维米尔在艺术风格上也别具特色,他的绘画形体结实、结构精致,色彩明朗和谐,尤善于表现室内光线和空间感。
《拿水壶的年轻女子》《油画寓言》《维金纳琴旁的女士与绅士》《窗前读信的少女》《持天平的女人》《写信女子》《骑兵和微笑的女子》《老鸨》天文学家《戴红帽子的女孩》《持长笛的女孩》《坐在小键琴边的女子》《吉他演奏者》自20世纪以来,研究维米尔的人就更多了,以前维米尔屈尊排在荷兰小画家之列,而今他的地位扶摇直上,同哈尔斯和伦勃朗并列为荷兰三大绘画大师。
约翰内斯.维米尔
约翰内斯·维米尔简介约翰内斯·维米尔(Johannes Vermeer 或Jan Vermeer ,1632年10月31日—1675年12月15日),是荷兰优秀的风俗画家,被看作“荷兰小画派”的代表画家。
荷兰黄金时代绘画大师,与梵高、伦勃朗合称为荷兰三大画家。
维米尔是荷兰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但却被人遗忘了长达两个世纪之久。
维米尔的作品大多是风俗题材的绘画,基本上取材于市民平常的生活。
他的画整个画面温馨、舒适、宁静,给人以庄重的感受,充分表现出了荷兰市民那种对洁净环境和优雅舒适的气氛的喜好。
他在艺术风格上也别具特色,他的绘画形体结实、结构精致,色彩明朗和谐,尤善于表现室内光线和空间感。
维米尔的绘画给人一种真实性,除了日常生活中的真实之外还使人感到一种信仰上的真实感。
风景画:《代尔夫特的风景》、《小巷》等在《小巷》一画中,整个画面完全把时间凝固了,无论是在巷中洗衣的女人、坐在门前缝补的妇女,还是在路边游戏的小孩,她们原本正进行的动作,在维米尔的画笔下,完全停滞下来。
在这幅画前,我们的心灵得以沉淀,发出清淡的忧伤,我们在其中感受到身旁的时间正悄然地划过脚趾。
人物像:《倒牛奶的女仆》、《拿酒杯的少女》、《穿蓝衣读信的少女》、《花边女工》尽管这些画中的人物多是受雇维米尔画像而打扮成女仆模样的富家少女,但是在维米尔创造出来的画面中,她们却是那样大方质朴,丝毫没有做作之气。
维米尔虽一生以卖画为生,艰难度日,但他并没有因为金钱而贬低自己的艺术,每一幅作品都流露着他真实的内心。
因为维米尔很清楚,他是在为自己画画,甚至在有些时候是为了坚持自己的创作意图而不惜得罪画商。
在这些画面里,维米尔大胆地使用蓝色与柠檬黄,往往在画面之一角设置一扇窗户,那照射进房间的轻柔阳光让整个画面显得清新自然。
维米尔一生都在捕捉光的微妙变化,光中的色彩,似乎是他沉静内心的思考,窥见了光辉中的栖居者,然后在画面中表露出来,再穿透每一个观者的心。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赏析PPT优质课件
维米尔的作品:
维米尔的作品大多是风俗题材的绘画, 他的画往往只有一两位人物,一般是从 事着家务劳动的妇女。他的画整个画面 温馨、舒适、宁静,给人以庄重的感受, 充分表现出了荷兰市民那种对洁净环境 和优雅舒适的气氛的喜好。他在艺术风 格上也别具特色,他的绘画形体结实、 结构精致,色彩明朗和谐,尤善于表现 室内光线和空间感。
.
荷兰莫瑞泰斯皇家美术馆对这幅画的官方注释 “这幅画并不是肖像,而是一副“Tronie”(一副想象
中的肖像的绘画)。Tronie一般描绘的是特定的类型和 人物特质:在这幅画中,少女穿着具有异域风情的服装, 头戴东方风味的特本头巾(turban),耳垂上还挂着一 颗大得离谱的珍珠。” 根据服饰演变的说法来说,17世纪的荷兰姑娘通常不带 头巾,所以有些艺术史学家认为’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这幅画是一副“ Tronie” 式作品。“Tronie”这个词 是荷兰语,当时的意思是“脸”,但是现代艺术史的语 境里,这个词指的是一种绘画的类型,是 用肖像画的形 式表现风俗画的特质。画中人的真实身份其实是无关紧 要的,也可能完全虚构,画家会设定画中人在一个特殊 的场景中,穿戴一些特殊的,或者有异域情调的服饰和 首饰,展现一种特殊的风俗,画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练 习使用肢体语言传达特定情绪。所以这Tronie 式作品可 能并不是真人肖像画,而是画家自己创作出来的、展现 特定情绪和风俗的作品。
.
电影: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导演: 彼得·韦柏 编剧: Olivia Hetreed 主演: 科林·费尔斯 / 斯嘉 丽·约翰逊 / 汤姆·威尔金森 / 朱迪·帕瑞福特 / 基里 安·墨菲 / 更多...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 卢森 堡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03-09-07
解密油画大师——维米尔构图方法
解密油画大师——维米尔构图方法约翰内斯·维米尔(1632年10月31日—1675年12月15日)出生于荷兰,荷兰优秀的风俗画家,被看作“荷兰小画派”的代表画家。
维米尔一生默默无闻,作品不多,只有40几张油画,逝世后也鲜为人知。
维米尔不断用技法,去创造三维空间的幻觉,渲染自然光的效果。
《倒牛奶的女仆》 是在1657年至1658年前后创作,是对现实主义、色彩和构图的惊人展示。
在构图方面,女人、面包和桌子,组成的坚固的三角形布局。
这个区域包含绘画中大部分的颜色、光线。
当女仆低头倒着牛奶时,她的视线也暗示一条线。
将观者注意力,集中在这个三角形区域内。
在这个区域之外,不太重要的兴趣点,分散在构图周围。
墙底的瓷砖和盒子、左手边的吊篮、钉子和墙上的小洞等;油画《音乐课》画面的左侧悬挂一张长方形画,又通过前景中,放置一张铺着蓝底红花波斯毯的桌子,阻挡透视消失点的直接切入,加大室内空间感。
此画运用夸张的前景,造成前后物体尺寸对比强烈,地面图案的方格渐变也有助于空间的纵深感。
维米尔常在前景描绘,拉开一角的帷幔,限制画面空间的直接开放性,把观者的目光缓缓引进画面,增强画面构成的复杂性。
维米尔作画步骤:1、约翰尼斯·维米尔先用暗箱,将所画物体投影到灰色画布上,而后再用白粉笔画出人物草图。
2、画好草图后,约翰尼斯·维米尔用黑白调出的灰色修改草图。
维米尔每次修改人物一个部分,每一部分修改后再融色,使人物形体饱满,色彩边缘柔和。
只用黑白两色来修改完成每一部分。
3、第一部分色彩干后,开始第二部分,依然只用黑白两色。
维米尔用半透明的白色、灰色,提高肤色和四周物体的亮调,为下一步上光做好准备。
若底色太暗,上光时效果就会减弱而不明显。
4、第三部分开始给画面上光。
上光时,用油画颜料和调色油制出半透明色,并用干画刷融色。
5、维米尔用调色油、颜色和一滴威尼斯松节油,调出不透明的色彩,在画面的最高光处上光。
6、威尼斯松节油柔和高光四周的边缘,产生一种已用干刷融过色的感觉。
荷兰画派画家:维米尔人物简介
DOCS SMART CREATE
荷兰画派画家:维米尔人物简介
DOCS
01
维米尔的艺术成就与历史背景
维米尔的生平与创作历程
1632年出生于荷兰代尔夫特
• 出生在荷兰一个富裕的家庭,父亲是一位律师 -年轻时曾学习过拉丁
文和古希腊文,对文学和艺术有深厚的兴趣
• 以绘画为生,一生创作了约60幅画作
产生了重要影响
• 维米尔的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他的作品以光线、色彩和
空间处理为特点,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 他的绘画技巧精湛,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CREATE TOGETHER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DOCS
响
• 维米尔的作品中对光线、色彩和空间的独特处理,对现代艺术
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5
维米尔作品的艺术价值与市场价值
维米尔作品的艺术收藏价值
维米尔的作品
具有极高的艺
术价值 -他的
作品以光线、
色彩和空间处
理为特点,形
成了独特的艺
术风格
维米尔的作品
在艺术市场上
具有较高的收
藏价值 -他的
作品数量较少,
但质量极高,
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维米尔对印象派的影响
• 印象派是19世纪末兴起的一种艺术风格
• 印象派强调光线、色彩和瞬间,对后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维米尔的作品中对光线、色彩和空间的独特处理,对印象派画
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维米尔对现代艺术的
影响
• 现代艺术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艺术风格
• 现代艺术强调个性、创新和实验,对后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
荷兰画家约翰内斯·维米尔油画作品【高清】
荷兰画家约翰内斯·维米尔油画作品【高清】弗美尔所生活的年代,是荷兰独立后新兴市民阶层高度发达的时代,而弗美尔所居住的德尔夫特城,据说有“欧洲最清洁的城市”之称(在丹纳的《艺术哲学》里对17世纪荷兰市民喜爱清洁与有秩序的生活方式作过详尽的介绍)。
我们只要遍览弗美尔不同时期的风俗画,就能领略它的这些特点。
这幅画虽然只能见到一户人家的厨房一角,然而女佣人的随遇而安的精神面貌,似乎可以给我们提供那个时代人民的普遍心理信息。
【画作名称】戴红帽的女孩【创作者】约翰内斯 维米尔(Johannes Vermeer,1632—1675 荷兰)【创作年代】1666-1667年【材质】板油彩【规格】23×18cm【现藏地】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有人指出,维米尔的全部艺术价值并不在于精确的写实技巧,而在于他以自己独特的艺术,反映了荷兰人民那种自我满足生活的某些侧面。
《戴红帽的女孩》没有激动的情绪,也没有欧洲古典式的爱情幻想,有的只是平静。
那种心静如水的纯真与清秀,在画家笔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红色与深色背景,明暗相交的女孩面部及饱满的构图,体现了风俗画的特定题旨要求。
这幅作品在技巧纯熟的前题下,成为有精神意义的卓越作品。
【画作名称】台夫特城景色(View of Delft)【创作者】约翰内斯 维米尔(Johannes Vermeer,1632—1675 荷兰)【创作年代】1660-1661年【类别】画布油画【规格】96.5×115.7cm【现藏地】荷兰海牙莫瑞修斯博物馆16世纪末,处于尼德兰北部,以荷兰为中心的七个省,经过了近半个世纪的长期、艰苦的斗争,终于摆脱了西班牙的殖民统治,1609年获得独立,成立了荷兰共和国。
独立后的荷兰由于新兴的资产阶级掌权,实行新型政体,世袭贵族和教会僧侣在这里没有地位,因此,宗教、神话主题的艺术在这里也没有市场。
可是,适合于市民及中产阶级口味的风俗画、风景画、静物画、肖像画却相当兴盛。
维米尔
维米尔维米尔Johannes Vermeer (1632-1675)维米尔是荷兰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但却被人遗忘了长达两个世纪之久。
维米尔的作品大多是风俗题材的绘画,基本上取材于市民平常的生活。
他的画整个画面温馨、舒适、宁静,给人以庄重的感受,充分表现出了荷兰市民那种对洁净环境和优雅舒适的气氛的喜好。
他在艺术风格上也别具特色,他的绘画形体结实、结构精致,色彩明朗和谐,尤善于表现室内光线和空间感。
维米尔的绘画给人一种真实性,除了日常生活中的真实之外还使人感到一种信仰上的真实感。
他的画光线并不是太多,却给人以明亮的感觉,虽然缺乏深刻的社会内容,但是画中这种平实的情感起到了净化人类心灵的作用。
德尔夫特街维米尔在作品《德尔夫特》的右侧绘出了鹿特丹城门,它由高大的主楼和双塔桥头堡组成,城门的前面一座双拉索桥把观者的视线引向右侧远处斯希河旁的船坞。
维米尔把斯希丹城门放在画面的中心,斯希丹城门的左侧是凯瑟尔(Kethel)城门,穿过城门便是斯希丹码头。
在维米尔所生活的年代,斯希丹城门的双塔已经绝迹,主体建筑中唯有城门得以幸存。
城墙由红砖砌成,砖层中镶嵌着沙岩石(这种建筑用的石材由当地生产,从外地进口十分昂贵)。
在主城门后的左面,我们看到军械库的屋顶。
今天,这些房子仍然矗立在那里。
这与荷兰艺术家简·德·比箫普在1663年一个更远的视点描绘的景观几乎一致。
维米尔的作品中模糊的部分在他这幅钢笔淡彩画中被清晰地绘出:凯瑟尔城门,斯希丹城门还有河对岸鹿特丹城墙上的双塔。
简·德·比箫普的画中有许多人站在码头和斯希丹城门的大坝附近,左侧城墙下是泥土筑成的坝,上面筑有半圆形的塔楼,一切都历历在目。
斯希丹城门上的双塔桥头堡未被画出(这与1663年的历史情况相符),根据史料记载,斯希丹和鹿特丹城门是1394年之后开始动工的,但到了1514年仍未完工。
1590-1591年,建筑师们根据当时的建筑时尚和审美趣味,运用现代技术对其进行重新装修。
维米尔油画《窗前读信的女孩》欣赏
维米尔《窗前读信的女孩》
作品名称:窗前读信的女孩
作者:约翰内斯·维米尔 johannes vermeer(荷兰)创作年代:1657年
材质:布面油画
规格:83x64.3cm
收藏:德国德累斯顿国立美术馆
油画中毫无缠绵悱恻之情,画家对自己笔下的人物反倒显得漠然而无动于衷,俨如一幅静物画。
维米尔作品大多是一面以冷色或几乎是单色的油彩作画,一而又以浓墨重彩衬托,如桌面上铺的东方桌毯,和自窗顶垂下的绯红窗帘。
油画中的气氛尽管淡漠,但画中的模特儿也像另外几幅作品一样,可能都是他的妻子卡特琳娜。
这幅油画是维米尔的室内画中,最大幅、最费功夫的一幅画。
但是这幅作品的笔法相当松散,不像是他在后期时画风成熟时的作品,可见这幅画应作于前期。
维米尔油画《倒牛奶的女仆》欣赏
维⽶尔油画《倒⽜奶的⼥仆》欣赏维⽶尔《倒⽜奶的⼥仆》作品名称:倒⽜奶的⼥仆作者:约翰内斯·维⽶尔(荷兰)创作年代:1658-1660年材质:布⾯油画规格:45.5×41cm收藏:阿姆斯特丹国家美术馆该画作描绘了17世纪荷兰市民的⽇常⽣活。
约翰内斯·维⽶尔把⼀个简朴的厨房画得很有感情,甚⾄令⼈产⽣怀旧⼼理。
整个画⾯⾊彩厚实,光线柔和,与⼈物的性格特征融为⼀体。
该画作描绘了⼀个⼥⼦,也许只是个挤奶⼥⼯或者清洁⼥佣⼈,她正在将粗陶罐⾥的⽜奶倒尽。
⼥佣⼈⾝上散发着⼀种肃穆庄重的⽓质,她淳朴的圆脸,粗制的⾐着,正撇下地板下的脚炉,塞起胸前围裙的⼀⾓,忙着要将粗陶罐⾥的⽜奶倒尽,神情专注认真。
⼥佣⼈旁边是⼀扇窗⼦,窗⼦上有⼀格玻璃破损。
窗⼦透进的光线照亮了墙上挂着的铜⽔壶。
窗户旁边的墙上挂着⼀只藤篮和⼀盏马灯。
桌上杂乱地摆着⼀些⾷物。
⼥佣⼈的后⽅是⼀⾯墙,在⼥佣⼈头部的左上⾓,有⼀根钉在墙上的钉⼦。
该画作中墙根处的⼀块瓷砖上描绘有爱神丘⽐特。
丘⽐特的形象与⼀旁的暖脚炉都是⼥性情欲的象征。
约翰内斯·维⽶尔在该画作中加⼊这两个元素⼤概是作为反衬,意在强调画⾯所倡导的节欲和简净主题。
《倒⽜奶的⼥佣⼈》画⾯并不复杂,轮廓清晰,环境朴素,把⼀个简朴的厨房画得很有感情,甚⾄令⼈产⽣怀旧⼼理。
⼥佣⼈是个健壮的村妇,正在倒⽜奶,她显然是安于⾃⼰的⼯作,脸上透出红润。
这种专注更增强了场景的安宁静谧感,可以联想到的声⾳只有⽜奶流注⼊碗的涓滴之声。
这幅杰作乃是维⽶尔的作品让近代⼈赏识的开端。
在前景各种物体的关系、或缩短法的透视法中,可以清楚感觉到法布利契亚斯﹝Carel Fabritius﹞的影响。
但本图的重⼼不在于透视的表现,⽽在于⼈体及物体本⾝。
空间⾃近景开始,画上受光的篮⼦、⾯包等静物。
不论桌上的餐⼱、挤在⼀起的静物均以厚重⽽带有⾦⾊光辉的粒状笔触来描写,其中散发着可说是视觉上美的东西,画⾯的⽓氛完全浑成⼀体,物体透过画家惊⼈的才华⽽使它们的实体栩栩如⽣,另外在妇⼈充满调和的姿态四周,则由⼏何学的完整性来构成物体并造成此⼀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倒牛奶的少女(The Milkmaid)1658-60年油畫45.4 x 41 cm
Rijksmuseum, Amsterdam
Christ in the House of Martha and Mary 1654-55 Oil on canvas, 160 x 142 cm
National Gallery of Scotland, Edinburgh
Saint Praxidis 1655
Oil on canvas, 102 x 83 cm
Private Collection
Diana and her Companions 1655-56
Oil on canvas, 98 x 105 cm
Mauritshuis, The
Hague
The Procuress 1656
Oil on canvas, 143 x 130 cm
Gemäldegalerie, Dresden
A Woman Asleep c. 1657
Oil on canvas, 87.6 x 76.5 cm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New York
Girl Reading a Letter at an Open Window 1657 Oil on canvas, 83 x 64 cm
Gemäldegalerie, Dresden
Street in Delft c. 1657-1658 Oil on canvas, 54.3 x 44 cm Rijksmuseum,
Amsterdam
Officer and a Laughing Girl 1658 Oil on canvas, 50 x 46 cm
Frick Collection, New York
Young Girl with a Flute 1658-60 Oil on canvas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Washington
The Glass of Wine 1658-60 Oil on canvas, 65 x 77 cm Gemäldegalerie, Berlin
The Girl with the Wineglass 1659-60 Oil on canvas, 78 x 67 cm
Herzog Antal Ulrich Museum, Braunschweig
View of Delft c. 1660-61 Oil on canvas, 98.5 x 117.5 cm
Mauritshuis, The Hague
Girl Interrupted at her Music 1660-61 Oil on canvas, 38,7 x 43,9 cm
Frick Collection, New York
A Lady Writing a Letter 1662-64 Oil on canvas, 45 x 40 cm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Washington The Music Lesson 1662-65
Oil on canvas, 74 x 64 cm
Buckingham Palace, London
Woman with a Lute 1663
Oil on canvas, 52 x 46 cm Metropolitan Museum, New York
Woman in Blue Reading a Letterc. 1663-1664 Oil on canvas, 46.6 x 39.1 cm
Rijksmuseum, Amsterdam
Woman with a Pearl Necklace 1664 Oil on canvas, 55 x 45 cm
Gemäldegalerie, Berlin
Woman Holding a Balancec. 1664 Oil on canvas, 40.3 x 35.6 cm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Washington
Young Woman with a Water Jugc. 1664-65 Oil on canvas, 45.7 x 40.6 cm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New York
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c. 1665-1666 Oil on canvas, 44.5 x 39 cm
Mauritshuis, The Hague
The Concertc. 1665-66
Oil on canvas, 72.5 x 64.7 cm
Isabella Stewart Gardner Museum, Boston
Portrait of a Young Woman 1666-67
Oil on canvas, 45 x 40 cm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New York
The Art of Paintingc. 1666-1673 Oil on canvas, 130 x 110 cm
Kunsthistorisches Museum, Vienna
Mistress and Maidc. 1667-68 Oil on canvas, 90.2 x 78.7 cm
Frick Collection, New York
Girl with a Red Hat 1668
Oil on canvas, 23 x 18 cm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Washington
The Astronomer 1668
Oil on canvas, 50 x 45 cm Musée du Louvre, Paris
The Geographerc. 1668-1669
Oil on canvas, 52 x 45.5 cm
Stadelsches Kunstinstitut, Frankfurt am Main
The Lacemakerc. 1669-1670
Oil on canvas transferred to panel, 23.9 x 20.5 cm Musée du Louvre, Paris
The Love Letter 1669-70
Oil on canvas, 44 x 38 cm
Rijksmuseum, Amsterdam
Lady Writing a Letter with Her Maidc. 1670 Oil on panel, 72.2 x 59.7 cm
National Gallery of Ireland, Dublin
The Allegory of Faith 1671-74
Oil on canvas, 113 x 88 cm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New York
The Guitar Player 1672
Oil on canvas, 53 x 46 cm
Iveagh Bequest, Kenwood, London
Lady Seated at the Virginals 1673-75 Oil on canvas, 52 x 45 cm National Gallery, London
Lady Standing at the Virginals 1673-75 Oil on canvas, 52 x 45 cm
National Gallery, Lo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