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八年级音乐上册第2单元珠江两岸的歌山歌好比春江水教案1花城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音乐上册第2单元珠江两岸的歌渔歌教案1花城版53(1)

八年级音乐上册第2单元珠江两岸的歌渔歌教案1花城版53(1)

渔歌1教学目标1、了解渔歌中的咸水歌和渔歌2、通过听唱三首歌曲,体验和了解广东音乐的风格。

3、通过听唱三首歌曲,探究创作歌曲与民歌传承的关系,理解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都是在吸取民间音乐营奍的基础上创作而来的。

1、了解水歌中的咸水歌和渔歌2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喜欢上音乐课喜欢听流行音乐,正处在变声期的学生不喜欢自己演唱,这跟他们青春期心理与生理的变化有关,因此,我想多让他们聆听音乐也是一种学习,在聆听的基础上加强音乐知识的学习,扩大学生音乐视野。

通过培养他们自主创新能力,让八年级的学生自主学习音乐歌曲,尝试做音乐老师来教同学唱歌,这样更能促进学生积极性和提高学生的学教能力。

在教学的方式我不会像以前陈旧的教学模式只教学生学完歌曲就行了,我会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用肢体表演来展示歌曲的内涵,结合“说、唱、演、人声伴奏”等形式进行,做到完整的音乐表演,全面开发学生的方面的能力,培养独特的艺术感觉。

3重点难点1、学唱歌曲的旋律及歌词2、听唱三首广东民歌,体验其不同风格特点。

3、了解其创作特点,唱准其音符及节奏。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渔歌一、组织教学随音乐进入课室,师生问好。

二、新课导入观赏广东渔民的生活及唱歌的图片,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他们的生活习俗,对水歌有个认识,为本课学习奠定基础。

三、讲授新课(一)、渔歌的分类:咸水歌和渔歌(二)、欣赏歌曲《画眉唱歌似弹琴》(咸水歌)1、初听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民族风韵和地方特色。

2、再听歌曲,分析咸水歌的特点。

3、教师归纳咸水歌,多次反复听唱。

5、拓展:观看视频咸水歌《对花》及看有关咸水歌表演的图片(三)、欣赏《渔歌》(哩哩美调)雷州半岛民歌1、初听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民族风韵和地方特色。

2、再听歌曲,分析渔歌的特点。

3、多次反复听唱4、与《画眉唱歌似弹琴》的异同是什么?5、拓展:看有关咸水歌表演的图片(四)、欣赏《南海渔歌》(哩哩美调)1、初听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民族风韵和地方特色。

《山歌好比春江水》教学设计

《山歌好比春江水》教学设计

《山歌好比春江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以美丽的家乡、美丽的传说、美丽的山歌感染学生,激起他们热爱家乡之情和学习山歌之趣。

2.学会《山歌好比春江水》,并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演唱方式来表达这首个的情感和意境。

3.通过本课的学习对广西的山歌文化有初步的了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以学唱《山歌好比春江水》为主,感受广西的美。

教具准备:有关广西山水与刘三姐传说的课件;《山歌好比春江水》不同演唱版本的音响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1.听《山歌好比春江水》进教室。

2.教师提问:你们听过刘三姐这个名字吗?大家知道刘三姐的故事吗?二、新授。

1.教师播放课件,课件以广西的奇山秀水为背景,插入一些电影刘三姐的片段,伴有《山歌好比春江水》的歌声。

师生讨论:从刚才看到的课件中找出广西的“美"。

提问:平时看到、听到的广西的“美”?教师小结:广西有美丽的山水、美丽的传说和美丽的山歌。

2。

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讲讲刘三姐的故事.教师讲述刘三姐的故事:播放课件刘三姐的传说-—传说,刘三姐是唐代壮家农家女,从小聪慧过人,被视为“神女"。

十二岁的时候,她看见什么都能把它编成歌曲,开口就唱,而且旋律优美动人,声音甜美,别人都称她为“歌仙”.后来又到附近各地传歌。

慕名前来与她对歌的人络绎不绝。

然而她的才华却遭到流氓恶霸的嫉恨,于是便有很多流氓恶霸来找她对歌,想刁难她.三姐由于看不惯那些人的恶性,每次和他们对歌的时候都用自己的歌声来讽刺他们。

恶霸每次都被三姐比下去了.三姐为老百姓们出了气。

可是却被恶霸们害死于柳州,传说她死后骑鲤鱼上天成了仙。

也有的说她在贵县的西山与白鹤少年对歌七日化而为石。

千百年来,壮族人民对她的崇敬与热爱之情一直没有减退.如今广西已是山歌的海洋,相传,那都是三姐流传下来的歌。

3.提问:三姐是唱山歌的好手,可到底山歌是什么呀?教师解释什么是山歌,我国广阔的高原、山区以及丘陵地区,那里的人们每天要上山打柴、下河捕鱼,要在广阔的大草原上放牧.他们每天就这样生活着,感觉非常平淡,于是,便用歌声来给自己解闷。

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花城粤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花城粤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花城粤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背景本教案适用于花城粤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在教学中国民歌时使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中国民歌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2.理解《山歌好比春江水》的歌词和曲调,欣赏优美的声乐作品。

能力目标1.能够正确演唱歌曲,并表达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能够在小组内交流、合作,并完成小组讨论和表演任务。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民歌,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对家乡文化的热爱,感悟山水自然之美,增强国家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的表现形式和情感。

2.学生感悟山水自然之美的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学唱歌曲来表达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如何感悟山水自然之美,并反映在歌曲演唱中。

1. 导入教师播放古筝演奏的山歌《浏阳河》,让学生听一听,感受一下山歌的气息。

2. 学习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教师分节教唱,并边教边让学生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然后整体演唱,并逐字解释歌词,让学生理解歌曲的含义。

3. 感悟自然之美教师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欣赏山水美景,并在小组内讨论,收集每组成员的感受及体验。

然后各小组安排一名代表表演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可以是说或是唱)。

4. 小结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回忆歌曲和自己感悟山水自然之美的体验。

五、教学扩展1. 拓展乐曲教师可以为学生带来一些其他的民歌,让学生学唱,并领略不同地域、不同情感的表达方式。

2. 拓展活动可以组织学生到户外或是自然公园,实地观察山水风光,并采集各学生的拍摄作品,用于展览。

六、教学评估本教案采用的教学评估方法包括:1.学生的表演任务,按照学生的分组和表演质量,评选出优秀代表。

2.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合作能力,老师可以根据课堂上的表现和留下的笔记给学生打分。

1.屏幕、投影仪2.民歌《山歌好比春江水》歌谱3.相关图片和图表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到最接近人民生活、直观反映人们情感和思想的音乐形式——民歌,也更加能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及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学会通过音乐来传递情感和文化。

1山歌好比春江水教案

1山歌好比春江水教案

《山歌好比春江水》教案
课型:综合课
授课年级:八年级
执教:熊咏怡
一、教学目标:
1、过程方法目标:乐于参与集体活动,尝试用不同的手法和方式表现自我以及作品。

2、知识技能目标:大致说出我国广西壮族民歌的特点,并能完整演唱一首乐曲。

3、情感态度目标:分析、了解作品形成的人文、地理环境,感受民族歌曲的魅力。

二、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演唱时音调的选择以及曲风的把握。

四、教具:
1、自制多媒体课件;
2、《山歌好比春江水》歌谱;
3、纸花
五:教材分析:
①歌曲介绍:选自广西彩调剧《刘三姐》的著名唱段,其曲调取材于广西柳州的山歌《石柳青》。

②作词:乔羽
③作曲:雷振邦
④特点:以广西壮族山歌为素材,旋律优美婉转,歌词质朴抒情,基本是一
字多音,体现了山歌的悠扬婉转。

六、教学过程:
2012年12月23日。

山歌好比春江水教案初中

山歌好比春江水教案初中

山歌好比春江水教案初中课程类型:音乐课年级: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体验中国山歌的音乐特点和魅力。

2. 通过学习《山歌好比春江水》,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歌唱技巧。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1. 理解《山歌好比春江水》的歌词内容和音乐特点。

2. 学会正确演唱这首歌曲,并能够表达出其情感和意境。

教学难点:1. 理解山歌的音乐特点,如旋律的起伏和节奏的变化。

2. 掌握正确的歌唱技巧,如呼吸控制和音准把握。

教学准备:1. 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2. 《山歌好比春江水》乐谱。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中国山歌的概念,引导学生对山歌产生兴趣。

2. 提问:你们听说过山歌吗?知道山歌是什么样的音乐吗?二、教学内容展示(15分钟)1. 播放《山歌好比春江水》的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山歌的音乐特点。

2. 分析歌曲的结构和旋律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山歌的起伏和变化。

3. 讲解歌曲的歌词意义,帮助学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三、歌唱练习(15分钟)1. 分组让学生练习合唱《山歌好比春江水》,注意指导学生的歌唱技巧。

2. 纠正学生歌唱中的错误,如音准不准确、节奏不稳定等。

3. 强调呼吸控制和音准把握,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的山歌知识。

2. 提问:你们觉得《山歌好比春江水》这首歌怎么样?你们喜欢这首歌吗?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回家后继续练习《山歌好比春江水》,加强歌唱技巧的掌握。

2. 鼓励学生欣赏其他的中国传统音乐作品,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学习《山歌好比春江水》,使他们了解和体验了中国山歌的音乐特点和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歌唱技巧指导和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

通过分组合唱和纠正歌唱中的错误,学生逐渐掌握了正确的歌唱方法,并能够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和意境。

山歌好比春江水教学设计

山歌好比春江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学唱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感受壮族民歌音乐特点,并进一步了解山歌特点,树立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

【过程与方法】学习过程中运用聆听、表现、合作等方法,学生能够完整表现歌曲并能提升自身的音乐表现能力。

【知识与技能】能够准确唱出装饰音记号,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总结出壮族民歌音乐特点,并能够完整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歌曲情感,能够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难点】独立总结壮族民歌音乐特点。

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教师创设情境,出示视频电影《刘三姐》片段并提问学生,视频中的人们在干什么?视频中出现的歌曲都是什么地方的民歌?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刚刚视频中的人们在对唱山歌,表现的是壮族人民在闲暇时光愉快对唱的情景,今天我们一起跟随刘三姐的脚步,走进壮族,感受广西音乐魅力。

引入课题,《山歌好比春江水》(二)感受体验1.初听歌曲并设问:“歌曲的旋律如何?速度如何?”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歌曲旋律较为慷慨激昂,速度中速。

2.复听歌曲并设问:“大家都知道这首歌曲选自电影《刘三姐》,那同学们了解《刘三姐》讲了什么故事吗?”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刘三姐是壮族传说中的歌仙,是一位既美丽又充满智慧的女歌手。

影片《刘三姐》表现了以刘三姐为代表的乡亲百姓与财主斗争的种种情节。

影片所表达的美与丑、善与恶的斗争,使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

影片中有大量的壮族民歌,这首《山歌好比春江水》是最具代表性的一首。

(三)学唱歌曲1.教师引导学生用“ai”音,进行简单发声练习,并提醒学生运用自然、圆润的声音进行发声;2.教师范唱歌曲,学生小声哼唱。

教师提问:歌曲的演唱形式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歌曲的演唱形式为领唱、合唱相结合的方式,是一首二声部合唱歌曲。

3.教师弹琴,学生跟琴演唱谱例。

教师进行提问:演唱过程中,你感受到歌曲的旋律中的哪些特点?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歌曲中最具有特点的是倚音的出现。

山歌好比春江水

山歌好比春江水

《山歌好比春江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听唱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并识读歌曲乐谱。

二、学唱歌曲二声部三、通过学习歌曲,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民歌,感受广西音乐风情的美感。

教学重点:听唱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并识读歌曲乐谱教学难点:学唱歌曲二声部教材分析:《山歌好比春江水》是歌舞剧《刘三姐》中的插曲,根据广西柳州山歌《石榴青》改编。

教材提供的合唱歌谱采用2/4、3/4混合拍子写成,短小精悍,旋律流畅且起伏不大,歌词简单扼要,采用一领众合的演唱形式,具有典型的山歌特点,易学易唱,是八年级学生体验民歌二部合唱较好的作品。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欣赏导入1、学生欣赏广西桂林风景,思考:这个风景秀丽的地方是哪里(桂林阳朔)2、教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广西一起学习广西的民歌3、导入课题《山歌好比春江水》三、学习新课(一、)听赏歌曲1、学生欣赏歌曲,思考:(1)歌曲的音调(高亢、嘹亮)(2)歌曲是属于民歌的那一类(山歌)2、介绍山歌山歌指人们在田野劳动或抒发情感时即兴演唱的歌曲。

它的内容广泛,结构短小,曲调爽朗、情感质朴、高亢、节奏自由,是中国民歌基本体裁的一种。

3、绍歌曲创作背景出自我国经典电影《刘三姐》,描写广西歌仙与地主斗歌的故事反映了广大农民与地主斗争的故事传说,传说,她从小聪慧过人,八岁时,就能把看到的故事编成歌曲。

每年的歌会中,许多人来找她对歌比赛,但每次都不能难倒她,因此壮家人都称她为歌仙。

4、再次聆听歌舞,思考:(1)歌曲的演唱形式(一领众合)(2)找出歌曲中节奏自由的地方(二)、学唱歌曲1、打手号视唱G调音阶2、用“LA”哼唱歌曲旋律3、跟随教师演唱歌曲乐谱4、带上歌词,学生有感情演唱歌曲,感悟其演唱的独特韵味5、教师与学生合作,教师演唱领唱部分,学生演唱合唱部分6、学唱二声部乐谱,根据学生情况进行歌曲学唱。

7、进行二声部配合,注意节奏、音准、及歌词搭配。

《山歌好比春江水》教案

《山歌好比春江水》教案

《山歌好比春江水》教学内容:1、学唱《山歌好比春江水》。

2、初步了解山歌,掌握山歌的风格。

教学目标:1、通过视听结合法学习,能用高亢、嘹亮的声音演唱山歌《山歌好比春江水》。

2、要以自己参加劳动而获得丰收的喜悦心情来演唱曲调和歌词。

3、体验广西方言“哎”等衬词在歌曲中的运用,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

4、了解山歌的几种演唱形式。

5、对歌曲进行创编成旋律悠长,节奏自由的形式。

教学重点:1、能用高亢、嘹亮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注意广西地方方言与语气的味道,掌握山歌的风格。

教学难点:1、切分节奏和附点音符时值的把握。

2、音乐创编活动。

教学过程:一、导入人们一边劳动一边唱歌,心情是怎样的呢?(高兴的)对,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我们的手创造出来的。

下次的劳动课,我们可要积极的劳动,因为劳动让我们生活的环境更美好!二、新课1、初听、发声练习。

初听《山歌好比春江水》旋律(伴奏)。

生随老师律动。

师:那这些动作都是跟什么有关系啊?抽生答。

师:跟农村劳动有关系。

虽然现在是冬天了,但是春天和现在不一样,接下来我们一起去看看春天的农村,好不好?师一边讲解,一边粘贴一些图片(太阳、牧童、牛儿、花朵、青草)同学们看一看,多美啊!其实小牧童啊一边走一边唱着歌儿呢!你们听听是什么歌儿?2、跟琴学唱歌曲。

(1)跟节奏再念一遍歌词,想想小牧童都做了什么?这样容易记住歌词。

(2)跟老师的琴声轻声哼唱歌曲。

提出要求:背挺直,脸上带着笑容。

同学们的歌声让老师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3)师教唱一遍,生再齐唱一遍。

(4)对唱。

师生对唱,男女生对唱。

三、小结今天我们学唱了《山歌好比春江水》,并且创造性的表演了歌曲。

同时,咱们在一起充分的感受到了有广西民歌风味的山歌韵味儿,其实在我们中国大家庭中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民歌,而且都很有特色,以后有机会老师再跟小朋友们一起来学学祖国各地的民歌!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了。

山歌好比春江水教案

山歌好比春江水教案

《心想唱歌就唱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1、学唱歌舞剧《刘三姐》选段《心想唱歌就唱歌》2、欣赏<<山歌好比春江水>>和<<多谢了>>3、唱山歌、对山歌、写山歌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演唱、体验、总结等方法理解和感受山歌,激发学生对民歌的热爱,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2、简单了解刘三姐的故事,通过学唱山歌《刘三姐》选段《心想唱歌就唱歌》,感受壮族民歌的风格特点。

3、了解壮族的风俗歌会,教育学生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1、用愉悦的歌声演唱歌曲《心想唱歌就唱歌》,知道山歌的特色。

2、激发学生对山歌的喜爱,学会对山歌。

教学难点:1、歌曲中变换拍子的掌握和气息的控制。

2、歌曲旋律中个别乐句音准、切分节奏的把握。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一、说说刘三姐的事,了解山歌渊源。

师:老师伴奏,同学们演唱《山歌好比春江水》师:刚才同学们唱的是什么地方的民歌?生:(广西)师:那,我们广西桂柳地区曾经有一个被称为“歌仙”的,她是?生:(刘三姐)师:那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刘三姐的故事指名同学来读——播放背景音乐(女子十二乐坊的器乐版《山歌好比春江水》),多媒体出示文字介绍:广西桂林是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好地方,那里的人民勤劳质朴、能歌善舞,尤其擅长演唱山歌。

那里每年都会举行“歌圩”(“圩”是“集会”的意思;“歌圩”就是赛歌、唱歌的集会)。

刘三姐这位壮族的农家女唱的山歌传说山也爱听,水也会来和。

传说,她从小就聪慧过人,八岁时,就能把看到的东西编成歌曲唱起来。

在每年的歌会中,许多人都来找她对歌比赛,但不管怎么考她,每次都不能难倒她。

因此,壮家人都称她为歌仙。

师:听完这位同学说完刘三姐动人的故事,大家一定很想听听歌仙的歌了吧,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歌圩领略她的风采吧。

二、听听刘三姐的曲,感受山歌特点。

师:刘三姐的歌声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她那动听的歌声和动人的传说流传了一代又一代,流淌在壮族的山山水水间。

山歌好比春江水教案

山歌好比春江水教案

山歌好比春江水教案教案标题:山歌好比春江水教学目标:1. 了解山歌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2. 通过学习山歌,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山歌的发展历程和地域特点。

2. 分析山歌与春江水的比喻意义。

3. 学习山歌的演唱技巧和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

2. 山歌相关的音频或视频材料。

3. 山歌歌词和翻译。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山歌的音频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山歌有什么了解?你们听过或唱过哪些山歌?探究(15分钟):1.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山歌的特点和发展历程,并记录下来。

2. 小组分享: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分享他们的观点和记录。

讲解(10分钟):1. 教师简要讲解山歌的发展历程和地域特点。

2. 介绍山歌与春江水的比喻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山歌的表达方式和情感内涵。

实践(20分钟):1. 分组练唱: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山歌进行练习和演唱。

2. 演唱展示:每个小组轮流进行演唱,并互相评价和提出改进意见。

总结(10分钟):1. 回顾山歌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2. 总结山歌与春江水的比喻意义。

3. 引导学生思考山歌对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

拓展活动:1. 邀请一位山歌艺术家来校进行讲座或演出。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山歌表演或比赛。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小组练唱和演唱展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收集学生对山歌的理解和欣赏的反馈意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了解山歌的特点和发展历程,帮助学生培养了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通过分组练唱和演唱展示,学生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还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参与,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2019-2020】八年级音乐上册第2单元珠江两岸的歌客家之歌教案1花城版

【2019-2020】八年级音乐上册第2单元珠江两岸的歌客家之歌教案1花城版

教学资料范本【2019-2020】八年级音乐上册第2单元珠江两岸的歌客家之歌教案1花城版编辑: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客家之歌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唱客家歌曲《唔怕山高水远》,欣赏管弦乐曲《客家之歌》,能听辨出音乐主题与演唱音乐的主题以及辨别部分乐器的声音。

2.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通过对《客家之歌》的学习,懂得和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客家文化,并且尊重和保护各地的民间文化艺术。

2学情分析《土楼回响》是一首交响诗,以客家山歌为音乐素材,由作曲家刘湲谱写,获得20 xx年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

这部交响诗为厦门爱乐乐团的首演曲目,以弘扬客家文化为主旨。

本课放在这一单元,主要是对广东民歌中客家山歌的延伸,要求学生欣赏第五乐章——客家之歌,全曲由两个音乐主题不断交替变化而成,A主题为合唱部分《不怕山高水又深》,运用了客家山歌《海娃变油娃》的音乐素材。

B主题的旋律取材于劳动号子《新打梭标》,由铜管乐器演奏。

全曲的曲式结构为引子+A+B+AB+B``+A` `+尾声。

本课要求学生不仅清晰全曲的结构,并要用客家方言演唱A主题。

3重点难点1. 重点:学唱《唔怕山高水远》,鉴赏《客家之歌》;2. 难点:听辨《客家之歌》的主题及所用的乐器。

4教学过程4.1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客家之歌《客家之歌》教案一、授课课题:《客家之歌》二、授课年级:八年级三、授课课时:一课时四、教师姓名:王明凤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唱客家歌曲《唔怕山高水远》,欣赏管弦乐曲《客家之歌》,能听辨出音乐主题与演唱音乐的主题以及辨别部分乐器的声音。

2.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通过对《客家之歌》的学习,懂得和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客家文化,并且尊重和保护各地的民间文化艺术。

六、学情分析:《土楼回响》是一首交响诗,以客家山歌为音乐素材,由作曲家刘湲谱写,获得20xx年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

(部编版)2020八年级音乐上册第2单元珠江两岸的歌山歌好比春江水教案1花城版58(1)

(部编版)2020八年级音乐上册第2单元珠江两岸的歌山歌好比春江水教案1花城版58(1)

山歌好比春江水1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模唱、赛歌等方法学会演唱《山歌好比春江水》,感受中国民歌的魅力,能够对中国民歌感兴趣,并喜欢聆听和哼唱中国民歌。

2、识读乐谱《山歌好比春江水》,体会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以及感受并了解中国民歌的特点。

2学情分析1、学生从小学到初中都有学习中国民歌的经历,也有多种途径听到中国民歌。

他们已具有初步听辨、感知、理解音乐的能力,但对中国民歌的兴趣有待提高。

2、由于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心理变化和生理发育期,大部分学生在音乐课堂上有参与意识但缺乏足够的自信,不愿单独表现。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唱《山歌好比春江水》。

教学难点: 1、用各种演唱形式唱好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

2、感受并了解中国民歌的特点。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模唱、赛歌等方法学会演唱《山歌好比春江水》,感受中国民歌的魅力,能够对中国民歌感兴趣,并喜欢聆听和哼唱中国民歌。

2、识读乐谱《山歌好比春江水》,体会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以及感受并了解中国民歌的特点。

4.1.2学时重点学唱《山歌好比春江水》。

4.1.3学时难点1、用各种演唱形式唱好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

2、感受并了解中国民歌的特点。

4.1.4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新课导入教师弹奏钢琴组曲《刘三姐》中的序曲,让学生感受音乐所描绘的画面,从而引出课题——《山歌好比春江水》。

活动2【讲授】新课教学㈠简介刘三姐:据说她是唐代壮族的一位农家女。

聪慧过人、歌如泉涌,壮家人都称她为“歌仙”。

她那优美动听的歌声一代又一代流淌在广西的山山水水间。

㈡观看电影《刘三姐》中相关片段,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㈢播放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让学生轻声随录音唱,并体会歌曲的速度和旋律特点。

速度:慢速旋律特点:悠长婉转的㈣学习歌谱⒈让学生仔细看歌曲的拍号,找出和以前学习过的歌曲有何区别。

师总结:歌曲中2/4、3/4拍交替出现,我们把这种在一首歌曲中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拍子叫做“变换拍子”。

《山歌好比春江水》教案

《山歌好比春江水》教案

音乐教案课型:教唱歌曲课题:《山歌好比春江水》教学内容:1.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

2.情感体验和艺术鉴赏。

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演唱《山歌好比春江水》。

2.培养学生对民族歌曲的热爱之情。

3.通过情感体验,拓展学生想象,丰富学生情感。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有情感的演唱。

教学难点:比较多位演唱家的演唱风味,认识细微差别。

教学方法:演唱欣赏法,体验分析法。

教学准备:放音机(可用手机驱动),小黑板板演歌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老师先播放一首歌曲,同学们听听是什么体裁的歌曲?【播放】《山歌好比春江水》(韩红版)生答:民歌。

教师:对,是民歌。

中国的民歌和我们的民族一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浩如烟海的民歌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使我们的生活光怪陆离,丰姿多彩。

民歌有三种基本形式:山歌、小调、劳动号子。

准确地说,这首歌的体裁是民歌中的山歌。

2.【提问:】你们知道这首民歌出于什么地方?生答:不知道。

教师:这首民歌出于广西桂林,是电影歌剧《刘三姐》中的插曲。

电影《刘三姐》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广西这里不仅山美水美,人也美歌更甜。

广西人爱唱山歌,据说男女谈爱也要对歌,对赢了女子,你就可以抱着佳人归,那真是燕尔新婚,其乐陶陶,“洞房花烛夜,不亚小登科”。

若是对不赢山歌,那你就只有望美而兴叹,滴你的口水去吧!(学生微笑,饶有兴趣。

)下面我们就学唱这首歌。

二:歌曲学唱1.我们以电影《刘三姐》中这首歌的演唱者于文华女士的演唱为范本进行学习。

【播放】《山歌好比春江水》(于文华版)(用小黑板板演歌词,并让学生随放音机轻声跟唱三遍。

)2.(验收)学生试验一次完整的演唱。

3.(纠错)针对学生唱得不准或唱错了的地方,进行纠正。

然后再播放一次范本,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不准确之处。

三:拓展情感,丰富想象1;(提问)这首歌的演唱特色是什么?婉转甜润,豪放优雅。

2:(提问)听了这首歌,你们有什么心理感受?学生反思,浮想联翩。

花城版 八年级上第二单元音乐教案

花城版 八年级上第二单元音乐教案

第二单元珠江两岸的歌1、云南歌曲《小河淌水》教学目的和要求:1、通过发声练习训练学生发音发声技巧,运用正确的发声位臵演唱歌曲,理解歌曲,抒发情感。

2.掌握该曲的重点部分,投入情感去演唱。

3.要求:气息通畅,声音松弛,明亮。

教学内容:一、发声练习1、 1 = D — G 4/45 3 4 2 3 1 2 7 │ 1 - - - ‖ma me mi mo mu.要求:用缓吸缓呼的方法,是气息自然,平缓,一口气唱完全曲。

用软起声,连音练唱,声音匀称,连贯,统一,有渐强到渐弱的力度变化。

字头M用双唇音,字腹韵母a,e,o用合口呼,i用齐齿呼,要强调保持好口型。

先用慢板练唱,要用行板、中板的速度。

2、1 = C — G 4/413 56 56 53 │ 13 56 56 53│ 1 - - - ‖mi yama mo要求:用缓吸缓呼的方法,气息输送均匀,出声自然,声音要唱得连贯,圆润。

字头声母发音快而短,M音用双唇,i用齐齿,韵母则要保持足够的时间,须认真注意保持正确的口型。

二、歌曲教唱:这是一首来自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的云南民歌,属于南方音乐。

歌词质朴自然,富于想象。

全曲是羽调式,五个乐句,速度稍慢,以从容舒展、比较自由的节奏和回环起伏、清新优美而具有云南地方特色的旋律,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深远意境:银色的月光下,周围一片宁静,只有山下小河不时发出潺潺的流水声。

聪慧美丽的阿妹,见景生情,望月抒怀,把对阿哥的一片深情,倾注在优美的旋律中。

柔婉的歌声,深厚的情谊,随着小河的流水,飘向阿哥所在的地方。

演唱提示:歌曲歌词很富有口语化,非常具有云南地区的民歌特点,演唱时感情要真挚、内在,歌声要向小河流水那样流畅,音色圆润甜美。

全曲的音量由弱渐强,再由强渐弱,创造一种歌声由远及近,逐渐流向远方的意境。

“哎”一声遥远的呼唤般的声音,仿佛从天边飘来,把人带到了美妙的意境中去。

“哥啊哥啊!”的呼唤是全曲高潮的地方,回肠荡气的呼唤,柔情万千的呼唤,情真意切的呼唤,情绪一定要饱满、真挚。

山歌好比春江水 教案

山歌好比春江水 教案

山歌好比春江水教案教案标题:山歌好比春江水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山歌和春江水的比喻,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理解山歌的特点和春江水的寓意。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能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山歌和春江水的感受。

教学重点:1. 理解山歌和春江水的比喻意义。

2. 学习山歌的特点和春江水的寓意。

3. 练习口语表达,能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对山歌和春江水的感受。

教学难点:1. 理解山歌和春江水的比喻意义,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对山歌和春江水的感受。

教学准备:1. 山歌和春江水的相关资料和音频/视频资源。

2. PPT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看一段关于春江水的视频或展示春江水的图片,激发学生对春江水的兴趣。

2. 提问学生对春江水的印象和感受,并引导他们思考春江水与什么有相似之处。

步骤二:学习山歌(15分钟)1. 分发山歌的文本或播放山歌的音频,让学生跟读或聆听山歌。

2. 引导学生观察山歌的特点,如歌词简单、旋律悠扬等,并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步骤三:比喻意义探究(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山歌和春江水的相似之处,并让他们尝试解释山歌好比春江水的比喻意义。

2. 分组讨论,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并选择一位代表进行汇报。

步骤四:文学鉴赏(15分钟)1. 介绍春江水的寓意,如春江水代表着生命的延续、流动不息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山歌和春江水的比喻意义对于文学创作的作用,并让他们尝试举例说明。

步骤五:口语表达练习(15分钟)1. 分发或展示一些与山歌和春江水相关的图片,让学生用适当的语言描述图片中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

2. 分组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流并分享自己的描述和感受。

步骤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山歌和春江水的比喻意义以及对文学创作的作用。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感受自然景观,并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1《山歌好比春江水》音乐教学课件

1《山歌好比春江水》音乐教学课件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前面你可能觉得自己学的都还不 错, 那么最后这步帮你再次验证,也帮你进一步加深理解;
2. 把你学到的内容分享给别人; 3. 如果别人通过你的语言能比较容易的理解,说明你掌握的还不错; 4. 如果你觉得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别人却依然搞不懂, 除去语言表达等方面的问题,很大的原因是你自己还没搞清楚这个知识;
如何利用规律实现更好记忆呢?
超级记忆法-记忆
规律
记忆后
选择巩固记忆的时间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超级记忆法-记忆 规律
TIP1:我们可以选择巩固记忆的时间! TIP2:人的记忆周期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两种。 第一个记忆周期是 5分钟 第二个记忆周期 是30分钟 第三 个记忆周期是 12小时
这三个记忆周期属于短期记忆的范畴。
1
第一遍知道大概说了什么就行;
2
第二遍知道哪块是重点;
3
第三遍可以做出一些判断。
高效学习逻辑 思维
事实知识(know--what):知道是什么的知识, 主要叙述事实方面的知识; 原理知识(know--why):知道为什么的知识 , 主要是自然原理和规律方面的知识; 技能知识(know--how):知道怎么做的知识 , 主要是对某些事物的技能和能力; 人力知识(know--who):知道是谁的知识 , 主要是谁知道以及谁知道如何做某些事的能 力;
费曼学习法--实操步骤
1 获取并理解 费
32 根据参考复述 仅靠大脑复述
曼 学
54 循环强化 反思总结
习 法
6 实践检验
费曼学习法--
实操
第一步 获取并理解你要学习的内容
(一) 理 解 并 获 取
1.知识获取并非多多益善,少而精效果反而可能更好,建议入门时选择一个概念或 知识点尝试就好,熟练使用后,再逐渐增加,但也不建议一次性数量过多(根据自 己实际情况,参考学霸的建议进行筛选); 2.注意用心体会“理解”的含义。很多同学由于学习内容多,时间紧迫,所以更 加急于求成,匆匆扫一眼书本,就以为理解了,结果一合上书就什么都不记得了。 想要理解,建议至少把书翻三遍。

初中音乐_《山歌好比春江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山歌好比春江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感受广西壮族山歌的音乐风格特点;激发唱歌兴趣以及学习山歌的兴趣。

2.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准确学唱《山歌好比春江水》,能够用高亢嘹亮的声音演唱歌曲;能够听辨出山歌。

3.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比欣赏与模仿,体验歌曲的音乐特点与风格,进行简单的评述,概括山歌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用高亢嘹亮的声音演唱《山歌好比春江水》。

教学过程一、导入:1、欣赏一组桂林山水图片,广西风景美如画,桂林山水甲天下。

让接下来这首歌带我们走进一个如诗如梦的传说。

(首听歌曲)二、新授传说广西壮族一位深受当地人喜爱的歌仙,叫刘三姐,简介刘三姐的故事。

学唱歌曲1、听歌曲,说一说速度和情绪2、跟教师范唱轻声哼唱,观察一下记谱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变化拍子)3、解决一字多音4、学唱歌谱5、学唱歌曲6、处理歌曲7、山歌新唱三、拓展简介山歌,总结山歌特点听辨山歌:欣赏《茉莉花》《放马山歌》《打夯歌》四、小结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在音乐感受和表现能力方面已经具备一定基础,有一定自学能力,但比较缺乏感受民族音乐的环境,对民歌学习的兴趣不高。

另外,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开始变声,要注意做好嗓音保护。

效果分析:1、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了丰富多彩的教学课件,为音乐课增添很多直观性、形象性和趣味性,使音乐课的娱乐性更容易得以体现,学生兴趣更高,音乐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2、学生都比较喜欢唱歌课,能够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并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演唱。

3、能够通过聆听来提高对音乐的感受,能够说出山歌的特点,并能听辨出山歌,认真聆听感受从而提高音乐课的学习效率。

教材分析:《山歌好比春江水》这首歌曲是歌舞剧《刘三姐》的主题曲。

以桂林美景和刘三姐的传说为切入点,将同学们带进广西壮族音乐的殿堂。

以美丽的景色、美丽的传说、美丽的山歌感染学生,激起学生学习山歌之趣。

让学生了解广西的山美、水美、歌美的特色,同时从柔韧中透着刚强的歌声中感受劳动人民淳朴的思想感情和乐观向上、不怕困难的精神。

2019最新花城版音乐八上第2单元《山歌好比春江水》教案

2019最新花城版音乐八上第2单元《山歌好比春江水》教案

2019最新花城版音乐八上第2单元《山歌好比春江水》教案教材分析1、以刘三姐的传说为切入点,将同学们带进广西民族音乐的殿堂。

以美丽的家乡、美丽的传说、美丽的山歌感染学生,激起他们热爱家乡之情和学习山歌之趣。

2、《山歌好比春江水》这首歌曲是根据广西柳州山歌《石榴青》改编而来,是歌舞剧《刘三姐》的插曲。

力图让学生充分体验广西的山美、水美、歌美的特色,同时从柔韧中透着刚强的歌声中感受劳动人民淳朴的思想感情和乐观向上、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目标1、了解广西的山歌文化,感受其山歌特点。

初步了解劳动人民的生活,劳动与山歌的关系,激起同学们热爱民族音乐,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感情。

2、学唱《山歌好比春江水》。

3、通过模拟“对山歌”,体验壮族人民独特的风俗民情,锻炼对生活的观察、表现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难点以学唱《山歌好比春江水》为主,感受广西的美。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新课导入1、启发谈话:(出示桂林山水美景的画面)。

同学们,请你们说说刚才看到的景色美不美?你能用几个词语简单描述一下吗?请大家猜一猜,这是哪里的风景呢?2、师:广西风景美如画,桂林山水甲天下。

这一方美丽的山水,养育了爱唱山歌的人民。

这山歌,带我们走进如诗如梦的美丽传说……(多媒体展示播放《山歌好比春江水》,让学生跟着一起唱。

)3、师:壮族人人会唱歌,是因为有刘三姐这位歌仙。

人们说:“三姐骑鱼上青天,留下山歌万万千,如今广西成歌海,都是三姐亲口传。

”自唐代以来,刘三姐的故事就已经在广西各族人民中间流传开来,她被广西少数民族的人民称为歌仙4、多媒体展示《刘山姐》影片的图片并简单介绍刘三姐的故事。

三、教唱歌曲1、节奏练习。

2、倚音的把握。

3、老师范唱,学生跟唱。

(要求吐字清晰有弹性)四、讨论激趣,学习知识1、老师提问:刚才讲了刘三姐唱山歌,那到底什么是山歌呢?2、学生讨论。

3、老师解释:山歌一般是指人们在山野、田间、牧场等劳动中,为抒发思想感情而编唱的民歌。

(部编版)2020八年级音乐上册第2单元珠江两岸的歌客家之歌教案1花城版1(1)

(部编版)2020八年级音乐上册第2单元珠江两岸的歌客家之歌教案1花城版1(1)

客家之歌1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唱客家歌曲《唔怕山高水远》,欣赏管弦乐曲《客家之歌》,能听辨出音乐主题与演唱音乐的主题以及辨别部分乐器的声音。

2.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通过对《客家之歌》的学习,懂得和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客家文化,并且尊重和保护各地的民间文化艺术。

2学情分析《土楼回响》是一首交响诗,以客家山歌为音乐素材,由作曲家刘湲谱写,获得2001年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

这部交响诗为厦门爱乐乐团的首演曲目,以弘扬客家文化为主旨。

本课放在这一单元,主要是对广东民歌中客家山歌的延伸,要求学生欣赏第五乐章——客家之歌,全曲由两个音乐主题不断交替变化而成,A主题为合唱部分《不怕山高水又深》,运用了客家山歌《海娃变油娃》的音乐素材。

B主题的旋律取材于劳动号子《新打梭标》,由铜管乐器演奏。

全曲的曲式结构为引子+A+B+AB+B``+A``+尾声。

本课要求学生不仅清晰全曲的结构,并要用客家方言演唱A主题。

3重点难点1. 重点:学唱《唔怕山高水远》,鉴赏《客家之歌》;2. 难点:听辨《客家之歌》的主题及所用的乐器。

4教学过程4.1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客家之歌《客家之歌》教案一、授课课题:《客家之歌》二、授课年级:八年级三、授课课时:一课时四、教师姓名:王明凤五、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唱客家歌曲《唔怕山高水远》,欣赏管弦乐曲《客家之歌》,能听辨出音乐主题与演唱音乐的主题以及辨别部分乐器的声音。

2.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通过对《客家之歌》的学习,懂得和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客家文化,并且尊重和保护各地的民间文化艺术。

六、学情分析:《土楼回响》是一首交响诗,以客家山歌为音乐素材,由作曲家刘湲谱写,获得2001年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

这部交响诗为厦门爱乐乐团的首演曲目,以弘扬客家文化为主旨。

本课放在这一单元,主要是对广东民歌中客家山歌的延伸,要求学生欣赏第五乐章——客家之歌,全曲由两个音乐主题不断交替变化而成,A主题为合唱部分《不怕山高水又深》,运用了客家山歌《海娃变油娃》的音乐素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⒈ 教师弹琴让学生带歌词唱,感受歌曲的韵味,并引导他们找出衬词。
⒉ 复听歌曲,请学生找出与之前唱的在语言上的区别,从而了解方言。
⒊ 学生随钢琴伴奏带上方言完整深情地演唱歌曲。
活动3【活动】综合音乐表演
㈠师生合作进行领唱与合唱,体会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㈡赛歌会
活动1:按组分成两队,两队赛歌,获胜队的各小组给予鼓励分。
2、 识读乐谱《山歌好比春江水》,体会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以及感受并了解中国民歌的特点。
4.1.2学时重点
学唱《山歌好比春江水》。
4.1.3学时难点
1、用各种演唱形式唱好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
2、感受并了解中国民歌的特点。
4.1.刘三姐》中的序曲,让学生感受音乐所描绘的画面,从而引出课题——《山歌好比春江水》。
速度:慢速
旋律特点:悠长婉转的
㈣学习歌谱
⒈让学生仔细看歌曲的拍号,找出和以前学习过的歌曲有何区别。
师总结:歌曲中2/4、3/4拍交替出现,我们把这种在一首歌曲中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拍子叫做“变换拍子”。
⒉师边弹边唱旋律,让学生找出歌曲中三拍子出现的地方。
⒊学生跟老师模唱旋律。
㈤ 唱一唱,感悟其演唱的独特韵味与情趣。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唱《山歌好比春江水》。
教学难点: 1、用各种演唱形式唱好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 2、感受并了解中国民歌的特点。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目标
1、 通过聆听、模唱、赛歌等方法学会演唱《山歌好比春江水》,感受中国民歌的魅力,能够对中国民歌感兴趣,并喜欢聆听和哼唱中国民歌。
学生小组讨论后得出:
a.刘三姐:节奏较自由地,速度为慢速,情绪为深情地;
b.张杰:节奏为有动感地、带摇滚地,速度为稍快,情绪为激动地。
师总结:音乐的基本要素决定了音乐的风格。
活动5【讲授】课堂小结
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并寄予希望:希望学生对民歌感兴趣,课后可以搜集一些喜欢的民歌和大家交流、欣赏、传唱。
八年级音乐上册第2单元珠江两岸的歌山歌好比春江水教案1花城版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山歌好比春江水
1教学目标
1、 通过聆听、模唱、赛歌等方法学会演唱《山歌好比春江水》,感受中国民歌的魅力,能够对中国民歌感兴趣,并喜欢聆听和哼唱中国民歌。
活动2:女生与男生赛歌,获胜方均给予个人鼓励分。
㈢总结中国民歌的特点,并欣赏湖南民歌《浏阳河》以加深对中国民歌的体会。
中国民歌的特点:
⒈ 有衬词
⒉ 方言性
⒊ 地域性
活动4【活动】课堂拓展
通过对比欣赏流行歌手张杰演唱的《山歌好比春江水》,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音乐体验,感知音乐要素在音乐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活动2【讲授】新课教学
㈠简介刘三姐:据说她是唐代壮族的一位农家女。聪慧过人、歌如泉涌,壮家人都称她为“歌仙”。她那优美动听的歌声一代又一代流淌在广西的山山水水间。
㈡观看电影《刘三姐》中相关片段,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
㈢播放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让学生轻声随录音唱,并体会歌曲的速度和旋律特点。
2、 识读乐谱《山歌好比春江水》,体会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以及感受并了解中国民歌的特点。
2学情分析
1、学生从小学到初中都有学习中国民歌的经历,也有多种途径听到中国民歌。他们已具有初步听辨、感知、理解音乐的能力,但对中国民歌的兴趣有待提高。
2、由于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心理变化和生理发育期,大部分学生在音乐课堂上有参与意识但缺乏足够的自信,不愿单独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