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八年级音乐上册第2单元珠江两岸的歌山歌好比春江水教案1花城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音乐上册第2单元珠江两岸的歌渔歌教案1花城版53(1)

八年级音乐上册第2单元珠江两岸的歌渔歌教案1花城版53(1)

渔歌1教学目标1、了解渔歌中的咸水歌和渔歌2、通过听唱三首歌曲,体验和了解广东音乐的风格。

3、通过听唱三首歌曲,探究创作歌曲与民歌传承的关系,理解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都是在吸取民间音乐营奍的基础上创作而来的。

1、了解水歌中的咸水歌和渔歌2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喜欢上音乐课喜欢听流行音乐,正处在变声期的学生不喜欢自己演唱,这跟他们青春期心理与生理的变化有关,因此,我想多让他们聆听音乐也是一种学习,在聆听的基础上加强音乐知识的学习,扩大学生音乐视野。

通过培养他们自主创新能力,让八年级的学生自主学习音乐歌曲,尝试做音乐老师来教同学唱歌,这样更能促进学生积极性和提高学生的学教能力。

在教学的方式我不会像以前陈旧的教学模式只教学生学完歌曲就行了,我会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用肢体表演来展示歌曲的内涵,结合“说、唱、演、人声伴奏”等形式进行,做到完整的音乐表演,全面开发学生的方面的能力,培养独特的艺术感觉。

3重点难点1、学唱歌曲的旋律及歌词2、听唱三首广东民歌,体验其不同风格特点。

3、了解其创作特点,唱准其音符及节奏。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渔歌一、组织教学随音乐进入课室,师生问好。

二、新课导入观赏广东渔民的生活及唱歌的图片,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他们的生活习俗,对水歌有个认识,为本课学习奠定基础。

三、讲授新课(一)、渔歌的分类:咸水歌和渔歌(二)、欣赏歌曲《画眉唱歌似弹琴》(咸水歌)1、初听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民族风韵和地方特色。

2、再听歌曲,分析咸水歌的特点。

3、教师归纳咸水歌,多次反复听唱。

5、拓展:观看视频咸水歌《对花》及看有关咸水歌表演的图片(三)、欣赏《渔歌》(哩哩美调)雷州半岛民歌1、初听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民族风韵和地方特色。

2、再听歌曲,分析渔歌的特点。

3、多次反复听唱4、与《画眉唱歌似弹琴》的异同是什么?5、拓展:看有关咸水歌表演的图片(四)、欣赏《南海渔歌》(哩哩美调)1、初听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民族风韵和地方特色。

《山歌好比春江水》教学设计

《山歌好比春江水》教学设计

《山歌好比春江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以美丽的家乡、美丽的传说、美丽的山歌感染学生,激起他们热爱家乡之情和学习山歌之趣。

2.学会《山歌好比春江水》,并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演唱方式来表达这首个的情感和意境。

3.通过本课的学习对广西的山歌文化有初步的了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以学唱《山歌好比春江水》为主,感受广西的美。

教具准备:有关广西山水与刘三姐传说的课件;《山歌好比春江水》不同演唱版本的音响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1.听《山歌好比春江水》进教室。

2.教师提问:你们听过刘三姐这个名字吗?大家知道刘三姐的故事吗?二、新授。

1.教师播放课件,课件以广西的奇山秀水为背景,插入一些电影刘三姐的片段,伴有《山歌好比春江水》的歌声。

师生讨论:从刚才看到的课件中找出广西的“美"。

提问:平时看到、听到的广西的“美”?教师小结:广西有美丽的山水、美丽的传说和美丽的山歌。

2。

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讲讲刘三姐的故事.教师讲述刘三姐的故事:播放课件刘三姐的传说-—传说,刘三姐是唐代壮家农家女,从小聪慧过人,被视为“神女"。

十二岁的时候,她看见什么都能把它编成歌曲,开口就唱,而且旋律优美动人,声音甜美,别人都称她为“歌仙”.后来又到附近各地传歌。

慕名前来与她对歌的人络绎不绝。

然而她的才华却遭到流氓恶霸的嫉恨,于是便有很多流氓恶霸来找她对歌,想刁难她.三姐由于看不惯那些人的恶性,每次和他们对歌的时候都用自己的歌声来讽刺他们。

恶霸每次都被三姐比下去了.三姐为老百姓们出了气。

可是却被恶霸们害死于柳州,传说她死后骑鲤鱼上天成了仙。

也有的说她在贵县的西山与白鹤少年对歌七日化而为石。

千百年来,壮族人民对她的崇敬与热爱之情一直没有减退.如今广西已是山歌的海洋,相传,那都是三姐流传下来的歌。

3.提问:三姐是唱山歌的好手,可到底山歌是什么呀?教师解释什么是山歌,我国广阔的高原、山区以及丘陵地区,那里的人们每天要上山打柴、下河捕鱼,要在广阔的大草原上放牧.他们每天就这样生活着,感觉非常平淡,于是,便用歌声来给自己解闷。

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花城粤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花城粤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花城粤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背景本教案适用于花城粤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在教学中国民歌时使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中国民歌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2.理解《山歌好比春江水》的歌词和曲调,欣赏优美的声乐作品。

能力目标1.能够正确演唱歌曲,并表达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能够在小组内交流、合作,并完成小组讨论和表演任务。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民歌,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对家乡文化的热爱,感悟山水自然之美,增强国家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的表现形式和情感。

2.学生感悟山水自然之美的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学唱歌曲来表达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如何感悟山水自然之美,并反映在歌曲演唱中。

1. 导入教师播放古筝演奏的山歌《浏阳河》,让学生听一听,感受一下山歌的气息。

2. 学习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教师分节教唱,并边教边让学生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然后整体演唱,并逐字解释歌词,让学生理解歌曲的含义。

3. 感悟自然之美教师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欣赏山水美景,并在小组内讨论,收集每组成员的感受及体验。

然后各小组安排一名代表表演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可以是说或是唱)。

4. 小结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回忆歌曲和自己感悟山水自然之美的体验。

五、教学扩展1. 拓展乐曲教师可以为学生带来一些其他的民歌,让学生学唱,并领略不同地域、不同情感的表达方式。

2. 拓展活动可以组织学生到户外或是自然公园,实地观察山水风光,并采集各学生的拍摄作品,用于展览。

六、教学评估本教案采用的教学评估方法包括:1.学生的表演任务,按照学生的分组和表演质量,评选出优秀代表。

2.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合作能力,老师可以根据课堂上的表现和留下的笔记给学生打分。

1.屏幕、投影仪2.民歌《山歌好比春江水》歌谱3.相关图片和图表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到最接近人民生活、直观反映人们情感和思想的音乐形式——民歌,也更加能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及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学会通过音乐来传递情感和文化。

1山歌好比春江水教案

1山歌好比春江水教案

《山歌好比春江水》教案
课型:综合课
授课年级:八年级
执教:熊咏怡
一、教学目标:
1、过程方法目标:乐于参与集体活动,尝试用不同的手法和方式表现自我以及作品。

2、知识技能目标:大致说出我国广西壮族民歌的特点,并能完整演唱一首乐曲。

3、情感态度目标:分析、了解作品形成的人文、地理环境,感受民族歌曲的魅力。

二、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演唱时音调的选择以及曲风的把握。

四、教具:
1、自制多媒体课件;
2、《山歌好比春江水》歌谱;
3、纸花
五:教材分析:
①歌曲介绍:选自广西彩调剧《刘三姐》的著名唱段,其曲调取材于广西柳州的山歌《石柳青》。

②作词:乔羽
③作曲:雷振邦
④特点:以广西壮族山歌为素材,旋律优美婉转,歌词质朴抒情,基本是一
字多音,体现了山歌的悠扬婉转。

六、教学过程:
2012年12月23日。

山歌好比春江水教案初中

山歌好比春江水教案初中

山歌好比春江水教案初中课程类型:音乐课年级: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体验中国山歌的音乐特点和魅力。

2. 通过学习《山歌好比春江水》,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歌唱技巧。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1. 理解《山歌好比春江水》的歌词内容和音乐特点。

2. 学会正确演唱这首歌曲,并能够表达出其情感和意境。

教学难点:1. 理解山歌的音乐特点,如旋律的起伏和节奏的变化。

2. 掌握正确的歌唱技巧,如呼吸控制和音准把握。

教学准备:1. 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2. 《山歌好比春江水》乐谱。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中国山歌的概念,引导学生对山歌产生兴趣。

2. 提问:你们听说过山歌吗?知道山歌是什么样的音乐吗?二、教学内容展示(15分钟)1. 播放《山歌好比春江水》的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山歌的音乐特点。

2. 分析歌曲的结构和旋律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山歌的起伏和变化。

3. 讲解歌曲的歌词意义,帮助学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三、歌唱练习(15分钟)1. 分组让学生练习合唱《山歌好比春江水》,注意指导学生的歌唱技巧。

2. 纠正学生歌唱中的错误,如音准不准确、节奏不稳定等。

3. 强调呼吸控制和音准把握,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的山歌知识。

2. 提问:你们觉得《山歌好比春江水》这首歌怎么样?你们喜欢这首歌吗?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回家后继续练习《山歌好比春江水》,加强歌唱技巧的掌握。

2. 鼓励学生欣赏其他的中国传统音乐作品,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学习《山歌好比春江水》,使他们了解和体验了中国山歌的音乐特点和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歌唱技巧指导和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

通过分组合唱和纠正歌唱中的错误,学生逐渐掌握了正确的歌唱方法,并能够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和意境。

山歌好比春江水教学设计

山歌好比春江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学唱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感受壮族民歌音乐特点,并进一步了解山歌特点,树立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

【过程与方法】学习过程中运用聆听、表现、合作等方法,学生能够完整表现歌曲并能提升自身的音乐表现能力。

【知识与技能】能够准确唱出装饰音记号,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总结出壮族民歌音乐特点,并能够完整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歌曲情感,能够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难点】独立总结壮族民歌音乐特点。

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教师创设情境,出示视频电影《刘三姐》片段并提问学生,视频中的人们在干什么?视频中出现的歌曲都是什么地方的民歌?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刚刚视频中的人们在对唱山歌,表现的是壮族人民在闲暇时光愉快对唱的情景,今天我们一起跟随刘三姐的脚步,走进壮族,感受广西音乐魅力。

引入课题,《山歌好比春江水》(二)感受体验1.初听歌曲并设问:“歌曲的旋律如何?速度如何?”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歌曲旋律较为慷慨激昂,速度中速。

2.复听歌曲并设问:“大家都知道这首歌曲选自电影《刘三姐》,那同学们了解《刘三姐》讲了什么故事吗?”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刘三姐是壮族传说中的歌仙,是一位既美丽又充满智慧的女歌手。

影片《刘三姐》表现了以刘三姐为代表的乡亲百姓与财主斗争的种种情节。

影片所表达的美与丑、善与恶的斗争,使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

影片中有大量的壮族民歌,这首《山歌好比春江水》是最具代表性的一首。

(三)学唱歌曲1.教师引导学生用“ai”音,进行简单发声练习,并提醒学生运用自然、圆润的声音进行发声;2.教师范唱歌曲,学生小声哼唱。

教师提问:歌曲的演唱形式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歌曲的演唱形式为领唱、合唱相结合的方式,是一首二声部合唱歌曲。

3.教师弹琴,学生跟琴演唱谱例。

教师进行提问:演唱过程中,你感受到歌曲的旋律中的哪些特点?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歌曲中最具有特点的是倚音的出现。

山歌好比春江水

山歌好比春江水

《山歌好比春江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听唱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并识读歌曲乐谱。

二、学唱歌曲二声部三、通过学习歌曲,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民歌,感受广西音乐风情的美感。

教学重点:听唱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并识读歌曲乐谱教学难点:学唱歌曲二声部教材分析:《山歌好比春江水》是歌舞剧《刘三姐》中的插曲,根据广西柳州山歌《石榴青》改编。

教材提供的合唱歌谱采用2/4、3/4混合拍子写成,短小精悍,旋律流畅且起伏不大,歌词简单扼要,采用一领众合的演唱形式,具有典型的山歌特点,易学易唱,是八年级学生体验民歌二部合唱较好的作品。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欣赏导入1、学生欣赏广西桂林风景,思考:这个风景秀丽的地方是哪里(桂林阳朔)2、教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广西一起学习广西的民歌3、导入课题《山歌好比春江水》三、学习新课(一、)听赏歌曲1、学生欣赏歌曲,思考:(1)歌曲的音调(高亢、嘹亮)(2)歌曲是属于民歌的那一类(山歌)2、介绍山歌山歌指人们在田野劳动或抒发情感时即兴演唱的歌曲。

它的内容广泛,结构短小,曲调爽朗、情感质朴、高亢、节奏自由,是中国民歌基本体裁的一种。

3、绍歌曲创作背景出自我国经典电影《刘三姐》,描写广西歌仙与地主斗歌的故事反映了广大农民与地主斗争的故事传说,传说,她从小聪慧过人,八岁时,就能把看到的故事编成歌曲。

每年的歌会中,许多人来找她对歌比赛,但每次都不能难倒她,因此壮家人都称她为歌仙。

4、再次聆听歌舞,思考:(1)歌曲的演唱形式(一领众合)(2)找出歌曲中节奏自由的地方(二)、学唱歌曲1、打手号视唱G调音阶2、用“LA”哼唱歌曲旋律3、跟随教师演唱歌曲乐谱4、带上歌词,学生有感情演唱歌曲,感悟其演唱的独特韵味5、教师与学生合作,教师演唱领唱部分,学生演唱合唱部分6、学唱二声部乐谱,根据学生情况进行歌曲学唱。

7、进行二声部配合,注意节奏、音准、及歌词搭配。

《山歌好比春江水》教案

《山歌好比春江水》教案

《山歌好比春江水》教学内容:1、学唱《山歌好比春江水》。

2、初步了解山歌,掌握山歌的风格。

教学目标:1、通过视听结合法学习,能用高亢、嘹亮的声音演唱山歌《山歌好比春江水》。

2、要以自己参加劳动而获得丰收的喜悦心情来演唱曲调和歌词。

3、体验广西方言“哎”等衬词在歌曲中的运用,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

4、了解山歌的几种演唱形式。

5、对歌曲进行创编成旋律悠长,节奏自由的形式。

教学重点:1、能用高亢、嘹亮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注意广西地方方言与语气的味道,掌握山歌的风格。

教学难点:1、切分节奏和附点音符时值的把握。

2、音乐创编活动。

教学过程:一、导入人们一边劳动一边唱歌,心情是怎样的呢?(高兴的)对,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我们的手创造出来的。

下次的劳动课,我们可要积极的劳动,因为劳动让我们生活的环境更美好!二、新课1、初听、发声练习。

初听《山歌好比春江水》旋律(伴奏)。

生随老师律动。

师:那这些动作都是跟什么有关系啊?抽生答。

师:跟农村劳动有关系。

虽然现在是冬天了,但是春天和现在不一样,接下来我们一起去看看春天的农村,好不好?师一边讲解,一边粘贴一些图片(太阳、牧童、牛儿、花朵、青草)同学们看一看,多美啊!其实小牧童啊一边走一边唱着歌儿呢!你们听听是什么歌儿?2、跟琴学唱歌曲。

(1)跟节奏再念一遍歌词,想想小牧童都做了什么?这样容易记住歌词。

(2)跟老师的琴声轻声哼唱歌曲。

提出要求:背挺直,脸上带着笑容。

同学们的歌声让老师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3)师教唱一遍,生再齐唱一遍。

(4)对唱。

师生对唱,男女生对唱。

三、小结今天我们学唱了《山歌好比春江水》,并且创造性的表演了歌曲。

同时,咱们在一起充分的感受到了有广西民歌风味的山歌韵味儿,其实在我们中国大家庭中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民歌,而且都很有特色,以后有机会老师再跟小朋友们一起来学学祖国各地的民歌!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⒈ 教师弹琴让学生带歌词唱,感受歌曲的韵味,并引导他们找出衬词。
⒉ 复听歌曲,请学生找出与之前唱的在语言上的区别,从而了解方言。
⒊ 学生随钢琴伴奏带上方言完整深情地演唱歌曲。
活动3【活动】综合音乐表演
㈠师生合作进行领唱与合唱,体会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㈡赛歌会
活动1:按组分成两队,两队赛歌,获胜队的各小组给予鼓励分。
2、 识读乐谱《山歌好比春江水》,体会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以及感受并了解中国民歌的特点。
4.1.2学时重点
学唱《山歌好比春江水》。
4.1.3学时难点
1、用各种演唱形式唱好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
2、感受并了解中国民歌的特点。
4.1.刘三姐》中的序曲,让学生感受音乐所描绘的画面,从而引出课题——《山歌好比春江水》。
速度:慢速
旋律特点:悠长婉转的
㈣学习歌谱
⒈让学生仔细看歌曲的拍号,找出和以前学习过的歌曲有何区别。
师总结:歌曲中2/4、3/4拍交替出现,我们把这种在一首歌曲中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拍子叫做“变换拍子”。
⒉师边弹边唱旋律,让学生找出歌曲中三拍子出现的地方。
⒊学生跟老师模唱旋律。
㈤ 唱一唱,感悟其演唱的独特韵味与情趣。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唱《山歌好比春江水》。
教学难点: 1、用各种演唱形式唱好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 2、感受并了解中国民歌的特点。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目标
1、 通过聆听、模唱、赛歌等方法学会演唱《山歌好比春江水》,感受中国民歌的魅力,能够对中国民歌感兴趣,并喜欢聆听和哼唱中国民歌。
学生小组讨论后得出:
a.刘三姐:节奏较自由地,速度为慢速,情绪为深情地;
b.张杰:节奏为有动感地、带摇滚地,速度为稍快,情绪为激动地。
师总结:音乐的基本要素决定了音乐的风格。
活动5【讲授】课堂小结
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并寄予希望:希望学生对民歌感兴趣,课后可以搜集一些喜欢的民歌和大家交流、欣赏、传唱。
八年级音乐上册第2单元珠江两岸的歌山歌好比春江水教案1花城版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山歌好比春江水
1教学目标
1、 通过聆听、模唱、赛歌等方法学会演唱《山歌好比春江水》,感受中国民歌的魅力,能够对中国民歌感兴趣,并喜欢聆听和哼唱中国民歌。
活动2:女生与男生赛歌,获胜方均给予个人鼓励分。
㈢总结中国民歌的特点,并欣赏湖南民歌《浏阳河》以加深对中国民歌的体会。
中国民歌的特点:
⒈ 有衬词
⒉ 方言性
⒊ 地域性
活动4【活动】课堂拓展
通过对比欣赏流行歌手张杰演唱的《山歌好比春江水》,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音乐体验,感知音乐要素在音乐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活动2【讲授】新课教学
㈠简介刘三姐:据说她是唐代壮族的一位农家女。聪慧过人、歌如泉涌,壮家人都称她为“歌仙”。她那优美动听的歌声一代又一代流淌在广西的山山水水间。
㈡观看电影《刘三姐》中相关片段,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
㈢播放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让学生轻声随录音唱,并体会歌曲的速度和旋律特点。
2、 识读乐谱《山歌好比春江水》,体会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以及感受并了解中国民歌的特点。
2学情分析
1、学生从小学到初中都有学习中国民歌的经历,也有多种途径听到中国民歌。他们已具有初步听辨、感知、理解音乐的能力,但对中国民歌的兴趣有待提高。
2、由于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心理变化和生理发育期,大部分学生在音乐课堂上有参与意识但缺乏足够的自信,不愿单独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