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成因及解决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成因及解决方案
王宇鹏
(黑龙江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50)
[摘要]如今,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人们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这既有社会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对就业问题的认识
偏差,就业定位思想问题。

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培养,树立职业理想,提高毕业生的择业能力,让毕业生在校期间做好就业准备,是解决择业、就业难现状的有效办法。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困难;职业规划;职业素养培养[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B
第2012年第11期(总第410期)
商业经济
SHANGYE JINGJI
No.11,2012Total No.410
[文章编号]1009-6043
(2012)11-0020-02[收稿日期]2012-10-26
[作者简介]王宇鹏(1969-),
黑龙江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面上项目(12512290)。

我国大学扩招以来,大学招生数量快速增多,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现实,已经成为人们不可回避的问题,甚至“毕业等于失业”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针对这一现象开展,提出大学生应急需提高职业素养,认真做好职业规划,符合国情和个人发展的解决方案。

一、高校毕业生难以顺利就业的社会原因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认识错误,多种因素综合在一起,造成了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难度增大,体现在社会原因上主要有:
1.就业去向的差异。

根据相关资料介绍,2012年的毕业生有高达三分之一把外企当作就业首选。

高校毕业生把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当作就业单位的首选有15.2%,导致报考考事业单位和公务员的毕业生越来越多,“公务员热”不断持续。

地域差异也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相对较为发达的北京,上海等地区,大多人们会认为,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一定很多,而且待遇和发展机会更多更好,因而,大部分毕业生就业选择就优先选择这些地区,造成局部地区就业压力加大。

2.就业竞争压力大。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社会不能完全按照个人的愿望,向每个人都提供满意的工作。

即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接受能力正在逐渐缩小,而大学毕业学生的人数却是逐年增加的。

随着我国开展政府体制改革、人员逐渐分流,国有企业正在进行深化体制改革、精简机构,就业压力会进一步加大。

虽然民营企业不断壮大,但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不能从实质上解决就业难这一问题。

另外,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充,大学每年在扩大招生,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多,导致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整体社会需求量与实际毕业人数之间的不对等,进而导致毕业生求职择业的竞争白热化。

3.社会原因。

如性别问题,相关资料表明,男性毕业生比女性毕业生的就业率高过29%。

还有城市与乡村区别问题,据报道,来自城市毕业生的就业率比来自农村毕业生的就业率比高10%左右。

二、大学生求职中存在的主要误区
当前就业出现这样严峻的形势,和大学生本身求职的心态有根本关系,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没有危机意识,且没有做好就业准备,毕业后没有目标,对就业期望值过高,导致了难以顺利就业。

在就业问题上毕业生一般存在下面的错误认识:
1.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尚有欠缺之处
毕业生在应聘过程中,其遇到的最大问题不是学校的知名度高低,也不是专业对口与否,而是其应聘过程中综合表现不够全面。

语言表达能力有欠缺,不善于归纳自己的优点和发挥自身长处,随机应变的心理素质不过关,抗压能力不强等。

这些问题一般体现在面试过程中。

一是毕业生不会制作个人简历,不会归纳总结个人的闪光点。

二是不善于介绍自己,有的篇幅很长却没有抓住重点,有的只言片语,内容和个人经历没有介绍全面。

三是没有应试能力,不关注细微之处。

在团体面试过程中,不善于把握自身角色,不能互相捧场,互相为对方着想,缺乏团队精神。

这些看似小事的问题,却往往给面试考官留下不良印象,并最终导致求职失败。

2.大学生及家长对就业的期望不能从现实出发大学生的就业是每一个大学生和每个家庭的最大期望,这同每一个家庭和学生本人都息息相关。

十几年的发奋学习,有很多困难家庭举债培养孩子,都会期望孩子通过学习的过程改变整个家庭的命运,尤其农村学生更希望通过考学来达到跳出农村的目的。

但是,面对就业市场的严峻形势,大学生应正确认识形势和自身情况,定位要
20--
割打捆等标准化作业,发挥专业合作组织在产销衔接、信息技术、组织销售、协调价格等方面的服务作用。

“十二五”期间,计划投入财政农发资金1.5亿元,在畜牧业主产区扶持草业合作组织20个,规模种植苜蓿草20万亩,建设苜蓿草种养结合示范区。

四是支持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种植苜蓿草。

对中低产田项目区种植苜蓿草享受种植粮食同等政策待遇,用财政资金补贴良种、配套相应机械设备,支持草田节水灌溉、道路和围栏建设,支持良种繁育、技术培训和新技术示范推广。

投入财政农发资金1亿元,在水土流失严重、畜牧业发达县份改造中低产田项目区中种植苜蓿草20万亩,建设粮草轮作样板区。

五是支持苜蓿草种子基地建设。

培育生产适应黑龙江省气候条件的优良苜蓿草种子是发展苜蓿草业的关键。

要支持种子繁育部门加快优良品种的扩繁力度,还应尝试在种子产量高、质量好的甘肃、宁夏等地建立异地种子繁育基地,逐步实现优质苜蓿草种子的有效供给,扩大苜蓿草种植面积。

“十二五”期间,计划投入财政农发资金3000万元,建设种子田2万亩,年产优良苜蓿草种子20万公斤。

[责任编辑:刘玉梅]
合理,要以社会对人才需求为就业导向,明确自己综合能力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形势,脚踏实地,真正放下自身的架子,把更多的目光放到基层和艰苦行业,以及能发挥自身能力的岗位,就业应立足于为社会做更多的贡献。

3.主观认为学历高就有更高择业能力
目前,社会普遍认为学历高就应该有更好的择业机会,用人单位盲目追求人才高学历,学生和家长不能根据社会需求确定学习目标,片面追求高学历,简单认为学历高等于高的工作能力。

实际情况却是,一个人的知识、学历与工作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并不完全划等号。

现行教育片面重视知识教育,却严重忽视动手能力、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因而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的过程中,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

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学历与能力间的衔接问题,高估个人能力,导致择业定位不准确。

4.不能正确认识我国现行教育的转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已实现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接受高等教育正在大众化。

然而广大毕业生和家长对毕业生择业的观念依就是十几年前精英教育时代的观念:接受高等教育就是“精英”,就一定会有满意的工作。

因而,全社会都强调单位的性质、地理位置及薪资待遇等。

观念没有跟上时代发展,思想不能与时俱进,是毕业生择业难的根本原因。

毕业生刚刚参加工作所能创造的价值都是有限的,因此较为准确的择业心理定位非常重要。

三、做好职业素养培养和职业规划
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提高毕业生的择业能力,让毕业生在校期间做好就业准备,是解决择业、就业难现状的有效办法。

1.职业素质培养
培养职业素质是指毕业生在职业行为、工作作风方面表现出来的思想、认识、态度和品质等。

学校必须认真对待学生职业品质提升的过程,提高大学生职业素质。

据统计,积极的职业态度是重要的成功因素,其次才是毕业生的职业技能。

从某种角度讲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职业品质需求,对学生后续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例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开拓创新的精神、沉着应变的能力、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敬业精神等,许多职业早已向毕业生提出这样的要求。

2.职业技能培养
全面加强职业技能培养,学校应制定全面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计划并严格实施。

大学生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技能,是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要让大学生正确认识知识教育与培养技能的关系。

要把知识主动转化为个人的技能,必然需要经过反复操作和亲身体验。

大学生要认真对待培养自己的技能,了解这些技能与自己职业目标之间的差距,以及职业技能培养的途径和认识方法,这都是职业素质教育的需要解决的问题。

3.树立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是人生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和追求,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职业理想是高校对大学生职业教育的切入点和核心内容。

大学生的职业理想是他们人生职业实现的精神支柱,它对促进大学生在学业上奋发进取,顽强拼搏,弃而不舍地按照自己的职业需要充实完善自我,实现未来人生的职业目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4.全程化就业指导势在必行
学生就业观念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观念的转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高校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显得格外重要。

所谓全程化就业指导,就是把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业指导、择业指导、职业体验、创业指导和升学指导等内容通过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贯穿于高等教育的始终。

一是职业规划期,在大一的时候指导大学生树立职业意识,正确理解和处理职业与专业的关系,在了解社会需求和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初步做出职业生涯规划;二是职业素质训练期,在学生大二大三的时候,通过系统的内容指导,使学生逐步具备择业、就业所需的相关条件;三是就业实施阶段,主要集中在大三下学期和大四上学期,帮助学生了解就业程序,选择就业渠道,掌握就业技能。

各阶段只有紧密联系、环环相扣,形成一个科学的教育体系,才能有效提高就业指导的质量,帮助学生逐步树立合理的就业观念,理性思考,科学预期。

[参考文献]
[1]王洋.就业政策亟待梳理[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5):
31-32
[2]林致远.普通高校就业弱势大学生的困境分析及对策
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6):63-64
[责任编辑:王凤娟]
!!!!!!!!!!!!!!!!!!!!!!!!!!!!!!!!!!!!!!!!!!!!
王宇鹏: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成因及解决方案
(上接第17页)
2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