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全章教案(整理的)
(精)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全单元教案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单元备课一、教课剖析1、内容剖析:本章主要内容是学习全等三角形的观点、性质以及判断方法,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断研究角均分线的性质,能够应用全等三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断以及角均分线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几何老是,初步掌握推理证明的方法。
2、教材剖析:学生已经学过线段、角、订交线、平行线、相关三角形的一些知识,经过本章的学习能够丰富和加深学生对已学图形的认识,同时为学习其余图形打好基础,教材力争创建与生活场景邻近的、风趣的问题情境引入,使学生经历了从现实生活研究并抽象出几何模型,并应用几何模型解决实质问题的过程,在内容上重点研究三角形全等的判断方法经及应用,至于角均分线的改天换地的两上互逆定理,只需修业生认识其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不用介绍互逆定理的观点,经过联合详细问题,使学生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初步掌握推理、证明的正确的方法是本章的难点,初步培育学生的推理能力。
二、教科书内容和课程学习目标(一)本章知识结构框图:(二)本章的学习目标:1.认识全等三角形的观点和性质,能够正确地辨识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
2.研究三角形全等的判断方法,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进行证明,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3.利用尺规作图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一个角的角均分线。
4、经历角均分线的性质和判断方法的研究过程,灵巧应用角均分线的性质和判断解决问题 .三、本章教课建议(一)着重研究结论(二)着重推理能力的培育1.注意减缓坡度,顺序渐进。
2.在不一样的阶段,安排不一样的练习内容,突出一个重点,每个阶段都提出明确要求,便于教师掌握。
3.着重剖析思路,让学生学会思虑问题,着重书写格式,让学生学会清楚地表达思虑的过程。
(三)着重联系实质三、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一)对于内容之间的联系(二)对于证明一般状况下,证明一个几何中的命题有以下步骤:(1 )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证;(2 )依据题意,画出图形,并用数学符号表示已知和求证;(3 )经过剖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门路,写出证明过程。
三角形全章教案
2.1三角形【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三角形的表示法,分类法以及三边存在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⑴经历探索三角形中三边关系的过程,认识三角形这个最简单,最基本的几何图形,提高推理能力。
⑵培养学生数学分类讨论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运用几何语言有条理的表达能力,体会三角形知识的应用价值。
⑵通过师生共同活动,促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培养良好的情感,合作交流,主动参与的意识,在独立思考的同时能够认同他人。
【重点】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难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课型】新授课【学习方法】自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学习过程】一、目标导入课件展示图片,学生欣赏并从中抽象出三角形。
问题:你能举出日常生活中三角形的实际例子吗?二、自主学习(1):1.自学内容:教材第42页.2.自学要求:学生理解边、角、顶点的意义而不是背其定义;让学生感受数学语言的逻辑性,严密性。
三、交流展示(1):1:三角形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怎样用几何符号表示你所画的三角形?什么是三角形的顶点、边、角?3、现实生活中,你看到一些形状不同的三角形,你能画出吗?四、自主学习(2):1.自学内容:课本43页2.自学要求:学生会对三角形分类;学生明白对于同一事物可采用几种不同的分类标准.五、交流展示(2)1. 三角形可采用几种不同的分类标准?如何分类?2.如何给你所画的这些形状各异的?六、自主学习(3):1.自学内容:课本43页动脑筋到例题1;2.自学要求:学生理解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说理.七、交流展示(3)1、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记住: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定理的推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大于第三边;3、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围成三角形?为什么?⑴ 2,4,7 ⑵ 6,12,6 ⑶ 7,8,134、现有两根木棒,它们的长分别为40cm和50cm,若要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不计接头),则在下列四根木棒中应选取()A.10cm长的木棒 B.40cm长的木棒 C.90cm长的木棒 D.100cm 长的木棒5.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cm和4cm,则第三边长x的取值范围是____.•若x是奇数,则x的值是______;这样的三角形有______个;•若x•是偶数,•则x•的值是______;这样的三角形又有________个.八、自主学习(4):1.自学内容:课本43页例题;2.自学要求: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严密性。
《第12章 全等三角形》全章教案
课题§12.1 全等三角形序号12备课时间8.27 授课时间主备人王暖清授课班级8.1 8.2课标要求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识别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边、对应角.1.理解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识别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边、对应角.教学目标2.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掌握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的寻找规律,能迅速正确地指出两个全等三角教学难点形的对应元素.课型新授课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观察实践,得到概念问题1:观察下列图案,找出这些图案中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师生活动:学生说出图案中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追问1:你能再举出一些类似的例子吗?师生活动:学生根据生活实际举出类似的例子.追问2:如果把这些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放在一起,能够完全重合吗?问题2:把一块三角尺按在纸板上,画下图形,照图形裁下来的纸板和三角尺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吗?把三角尺和裁得的纸板放在一起能够完全重合吗?师生活动: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实践说明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放在一起是完全重合的.教师顺势说出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生活经验判断、猜想,进而动手实际操作,得到这些图形是能够完全重合的.培养学生观察、动手能力.(二)图形变换,加深理解图1 图2 图3问题3:(如图1)把△ABC平移,得到△DEF.(如图2)把△ABC沿直线BC翻折180°,得到△DBC.(如图3)把△ABC绕点A旋转,得到△ADE.追问: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什么变化了,什么没有变化?它们全等吗?师生活动:学生分组根据要求操作,小组讨论得到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位置变化了,形状和大小没变,它们依然全等.教师巡回指导,并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给学生看,加深印象.问题4:全等用符号“≌”表示,读作“全等于”.如,△ABC≌△DEF.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在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追问1:你能把图2和图3中全等三角形用符号表示出来,并说出它们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和对应角吗?师生活动:教师讲解两个三角形全等的符号表示,结合图1讲解找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学生完成图2、图3中全等三角形的符号表示,并说出它们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和对应角.追问2:上述几对全等三角形,它们的对应边和对应角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师生活动:学生很容易得到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教师板书指出这是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追问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怎样用几何语言表示?因为△ABC≌△DEF所以 AB=DE,AC=DF,BC=EF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A=∠D,∠C=∠F,∠B=∠E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设计意图】利用三角形的平移、翻折、旋转的不变性,让学生通过具体操作直观感知,进一步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通过观察,猜测并验证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这种效果是抽象的讲授难以达到的.利用基本三角形变换出各种图形,然后观察它们的对应边、对应角的变化,有利于提高学生识别图形的能力.(三)习题练习,巩固新知问题5:练习:教科书第32页练习第2题.如图4,△OCA≌△OBD,点C和点B,点A和点D是对应顶点.说出这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边和角.解:AC=DB, OA=OD, OC=OB;∠A=∠D, ∠C=∠B, ∠AOC=∠DOB.师生活动:学生回答图中相等的边和角.问题6:如图5,将△ABC沿直线BC平移,得到△DEF,说出图中相等的量.解:可能的结论有:对应角方面:∠A=∠D, ∠B =∠DEF, ∠ACB=∠F;对应边方面:AB=DE, AC=DF, BC=EF;间接的其他结论:AB∥DE, AC∥DF, BE=CF, 四边形ABEG与四边形FDGC面积相等.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后,分组讨论答案,教师巡回指导.【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强学生找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边和对应角的能力,提高学生识别图形的能力.(四)小结与反思1.什么是全等形?什么是全等三角形?2.什么是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和对应角?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什么?4.怎样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设计意图】通过小结,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方法,体会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的一些具体方法.(五)布置作业A类:教科书第33页习题12.1第1题,B类:教科书第33页习题12.1第2题.板书设计§12.1 全等三角形1.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例:2.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二)构建三角形全等判定的探索思路追问1:如果两个三角形满足上述六个条件中的一个可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吗?(1)一条边相等.(2)一个角相等.追问2:如果两个三角形满足上述六个条件中的两个可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吗?(1)一条边和一个角相等.(2)两个角相等.(3)两条边相等.追问3:如果两个三角形满足上述六个条件中的三个可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吗?满足三个条件又有哪些情况呢?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满足一个条件、两个条件分别有哪些情况.学生通过画图说明均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接着分析满足三个条件有哪几种情况.【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思考、实践形成认知,渗透分类讨论的思想.(三)尺规作图,探究“边边边”判定方法问题2我们先研究两个三角形满足三边分别相等的情况.任意画出一个△ABC,再画一个△A′B′C′,使A′B′=AB,B′C′= BC,A′C′= AC,把画好的△A′B′C′剪下来,放到△ABC上,它们全等吗?画法:(1)画B′C′= BC;(2)分别以B′、C′为圆心,线段AB、AC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A′;(3)连接线段A′B′、A′C′.追问:作图的结果反映了什么规律?你能用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概括吗?文字语言: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或“SSS”).符号语言:在△ABC与△A′B′C′中,∴△ABC≌△A′B′C′(SSS).师生活动:师生共同进行尺规作图,学生操作、观察是否全等.然后引导学生得出“边边边”判定方法,掌握文字和符号语言.【设计意图】通过作图、剪图、比较图的过程让学生感悟到基本事实的正确性,获得“边边边”的判定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使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问题3如图:AB=AD,BC=DC,△ABC与△ADC全等吗?为什么?师生活动:学生先口述理由,然后写出完整的证明过程,教师规范步骤.【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掌握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程序,并善于从具体问题中发现隐含条件,比如公共边等.问题4例1 在如图所示的三角形钢架中,AB=AC,AD是连接点A与BC中点D的支架,求证:△ABD≌△ACD.师生活动:学生分析解题思路,然后写出完整的证明过程.【设计意图】巩固新知,培养学生规范的解题步骤.问题5: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已知:∠AOB.求作:∠A′O′B′,使∠A′O′B′=∠AOB.师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作图,并掌握画法.学生思考:为什么画出的角等于已知角?【设计意图】为了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实际上是先作出了一对全等的三角形,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可知所作出的角等于已知角,这也启发学生:如果得到了全等的三角形,就能得到相等的角,当然也能得到相等的边,这为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师生活动:教师画一个△ABC,学生先讨论画法,再给出正确的画法.操作:(1)把画好的三角形剪下和原三角形重叠,观察能重合在一起吗?(2)上面的探究说明什么规律?总结: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设计意图】坚持让学生动手发现,在学习三角形画法的基础上探索全等条件.三、实际应用例2 如图,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B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点C不经过池塘可以直接到达A和B。
全等三角形数学教案优秀5篇
全等三角形数学教案优秀5篇更多全等三角形数学教案资料,在搜索框搜索全等三角形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学问与技能1、了解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把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2、能正确表示两个全等三角形,能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拼图以及三角形的平移、旋转和翻折等活动,来感知两个三角形全等,以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的学习,认识和熟悉生活中的全等图形,认识生活和数学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2、在通过观察、实际操作来感知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的基础上,形成理性认识,理解并把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教学难点正确查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教学关键通过拼图、对三角形进行平移、旋转、翻折等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知全等三角形图形变换中的对应元素的变化规律,以查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点、对应边、对应角。
课前预备:老师——————课件、三角板、一对全等三角形硬纸版学生——————白纸一张、硬纸三角形一个教学过程设计一、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一)导课:老师————(演示课件)庐山风景,以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指出大自然中庐山的唯一性,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摄影把庐山的美景拍下来,可以洗出千万张一模一样的庐山相片。
(二)全等形的定义象这样的图片,样子和大小都相同。
你还能说一说自己身边还有哪些样子和大小都相同的图形吗?[学生举例,集体评析] 动手操作1———在白纸上任意撕一个图形,观察这个图形和纸上的空心部分的图形有什么关系?你怎么知道的? [板书:能够完全重合]命名:给这样的图形起个名称————全等形。
[板书:全等形] 刚才大家所举的各种各样的样子大小都相同的图形,放在一起也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也都是全等形。
(三)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动手操作2———制作一个和自己手里的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三角形。
2023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4章全等三角形14.1全等三角形教案(新版)沪科版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全等三角形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全等三角形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全等三角形教学目标和全等三角形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全等三角形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全等三角形的积极性。
2. 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学习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学会使用全等三角形解决几何问题:通过实际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几何问题,提高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探究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探究能力。
5. 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计算机、白板等教学工具,以便教师能够清晰地展示教学内容,并与学生进行互动。
6. 学习任务单:设计一份学习任务单,列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任务和要求。学生可以通过完成学习任务单,巩固所学内容并进行自我评估。
7. 课堂练习题:准备一份课堂练习题,包括一些与全等三角形相关的实际问题。这些练习题应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数学建模:培养学生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
4. 数学交流:在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
5. 数学思维:通过解决几何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b. SAS(Side-Angle-Side):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组对应边和它们夹的对应角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全等三角形优秀教案
全等三角形优秀教案全等三角形优秀教案全等三角形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边边边公理的内容,能运用边边边公理证明三角形全等,为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创造条件;2、继续培养学生画图、实验,发现新知识的能力。
【重点难点】1、难点:让学生掌握边边边公理的内容和运用公理的自觉性;2、重点:灵活运用SSS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请问同学,老师在黑板上画得两个三角形,△ ABC与△ 全等吗?你是如何判定的。
(同学们各抒己见,如:动手用纸剪下一个三角形,剪下叠到另一个三角形上,是否完全重合;测量两个三角形的所有边与角,观察是否有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角对应相等。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探讨了两个三角形只满足一个或两个边、角对应相等条件时,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满足三个条件时,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探讨研究。
二、实践探索,总结规律1、问题1: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会全等吗?做一做:给你三条线段,分别为,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先请几位同学说说画图思路后,教师指导,同学们动手画,教师演示并叙述书写出步骤。
步骤:(1)画一线段AB使它的.长度等于c(4.8cm)。
(2)以点A为圆心,以线段b(3cm)的长为半径画圆弧;以点B 为圆心,以线段a(4cm)的长为半径画圆弧;两弧交于点C.(3)连结AC、BC.△ABC即为所求把你画的三角形与其他同学的图形叠合在一起,你们会发现什么?换三条线段,再试试看,是否有同样的结论请你结合画图、对比,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同学们各抒己见,教师总结:给定三条线段,如果它们能组成三角形,那么所画的三角形都是全等的。
这样我们就得到判定三角形全等的一种简便的方法: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写为边边边,或简记为(S.S.S.)。
2、问题2:你能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法解释这个(SSS)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法吗?(我们已经知道,三条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而相似比为1时,三条边就分别对应相等了,这两个三角形不但形状相同,而且大小都一样,即为全等三角形。
第十一章三角形全章教案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教学内容: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教学目标:1、掌握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的概念;2、会画出任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特别注意钝角三角形高的画法,让学生从实践中得到三角形的三条中线,角平分线、高分别交于一点,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位于三角形的外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三角形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的概念及其画法;难点:钝角三角形高的画法教学准备:尺子、铅笔(学生情况分析:初二的学生是处于青春期,有厌学的情况,所有以活动的形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其从根本上理解定理、定义,搞清楚概念。
)教学过程:一、动脑筋(导入)在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长度之间是怎么样的大小关系?为什么?(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并且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三角形中线段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二、新授今天我们要学习三角形中的三种重要线段——中线、角平分线和高。
1, 三角形的高a 高的概念: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作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如图,AH⊥BC,垂足为点H,则线段AH是△ABC的BC边上的高。
(教师在黑板上演示,学生在下面自己学着画)B 做一做:如图试画出图中△ABC的BC边上的高。
(学生一般对锐角的高容易画出,让其做一做钝角三角形的高,小组讨论,,教师在旁边进行辅导)多训练几个特殊三角形的高,试问学生钝角三角形的高有几条在外面。
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a 角平分线的概念:在三角形中,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作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如图,∠BAD=∠CAD,则线段AD是△ABC的一条角平分线。
b 思考角平分线所带来的已知条件是什么,和高的区别是什么,(讨论),教师指导完成,学会画角平分线。
3、三角形的中线a 三角形中线的概念: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作三角形的中线。
如图,BE=EC,则线段AE是△ABC的BC边上的中线。
新人教版八级数学第章全等三角形教案(全章)
第1课时全等三角形第2课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第3课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只用无刻度的直尽和圆规作图的方法称为尺规作图。
问:你能验证你所作的角与已知角相等吗?【问题2】作一个已知角∠AOB的平分线OC。
,∠EOC=∠DOC,即OC平的平分线OC,在于怎样第4课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3)第5课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4)第6课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5)综合探究)两直线平行,同位角或内错角相等;)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根据本题的图形,应考虑去证明三角形全等,由已知条第7课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6)为半径画弧,交射线C′N于点【学生活动】画图分析,寻找规律.如下:下面是三个同学的思考过程,你能明白他们的意思吗?→△ABC≌△DEF→∠ABC→∠DEF→∠ABC+有一条直角边和斜边对应相等,所以△ABC与△DEF ,也就是∠ABC+∠DEF=90°.第8课时角的平分线的性质(1)即为所求..在上面作法的第二步中,去掉“大于1MN的长”这个在直角三角形中画锐角的平分线的方法.他的方法是这样交AC于D,有的同学对小明的画法表示怀疑,你认为他的画法对不本节课中我们利用已学过的三角形全等的知识,•探究得到了角平分线第9课时角的平分线的性质(2)【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动手操作探究,获得问题结论.从实践中可知: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将有具体说明哪些线段是距离,而证明它们相等必须标出它们.所以这一段话要在证明中写出,同辅助线一样处理.如果到三边的距离是哪些线段,那么图中画实线,第10-11课时《全等三角形》小结与复习ED CB A,请你从下面三个条件中,再选出两GF。
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优秀4篇
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优秀4篇全等三角形教案篇一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四节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一课时,本节课探索第一种判定方法—边边边,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内容,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用设问形式创设问题情景,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探索、交流、发现、思维,真正把学生放到主体位置,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为以后的证明打下基础。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前几节中,已经了解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内角、外角、中线、高、角平分线),以及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图形的全等,对本节课要学习的三角形全等条件中的“边边边”和三角形的稳定性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基础。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探索图形全等的活动,通过拼图、折纸等方式解决了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获得了一些数学活动经验的基础;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三、设计思想我们所在的学校处于市区,教学设备齐全,学生学习基础较好,在这之前他们已了解了图形全等的概念及特征,掌握了全等图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的关系,这为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
另外,学生也基本具备了利用已知条件拼出三角形的能力,具备探索的热情和愿望,这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本节课的操作、探究。
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采用引探式教学方法。
用设问形式创设问题情景,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探索、交流、发现、思维,真正把学生放到主体位置,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条件,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及其运用的过程中,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初步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解三角形全章教案(整理)
数学5 第一章 解三角形第1课时课题: §1.1.1正弦定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方法;会运用正弦定理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从已有的几何知识出发,共同探究在任意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推导,比较,由特殊到一般归纳出正弦定理,并进行定理基本应用的实践操作。
●教学重点正弦定理的探索和证明及其基本应用。
●教学难点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判断解的个数。
●教学过程 Ⅰ.课题导入如图1.1-1,固定∆ABC 的边CB 及∠B ,使边AC 绕着顶点C 转动。
A 思考:∠C 的大小与它的对边AB 的长度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显然,边AB 的长度随着其对角∠C 的大小的增大而增大。
能否用一个等式把这种关系精确地表示出来? B C Ⅱ.讲授新课[探索研究] (图1.1-1)在初中,我们已学过如何解直角三角形,下面就首先来探讨直角三角形中,角与边的等式关系。
如图1.1-2,在Rt ∆ABC 中,设BC=a,AC=b,AB=c,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中正弦函数的定义,有sin aA c=,sin bB c=,又sin 1c C c==,A则sin sin sin abcc ABC=== b c 从而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sin sin sin abcABC==C a B(图1.1-2)思考:那么对于任意的三角形,以上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 (由学生讨论、分析)可分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如图1.1-3,当∆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 上的高是CD ,根据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有CD=sin sin a B b A =,则sin sin abAB=, C同理可得sin sin cbC B =, b a从而sin sin abAB=sin cC=A c B(图1.1-3) 思考:是否可以用其它方法证明这一等式?由于涉及边长问题,从而可以考虑用向量来研究这个问题。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第12章 全等三角形12.1 全等三角形教案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1 全等三角形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应用符号语言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2.能熟练地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并解决相关简单的问题.【过程与方法】掌握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并能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创设情景,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反思,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1课时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及对应元素的确定.【教学难点】全等三角形对应元素的识别.五、课前准备教师:课件、三角尺、全等图形等。
学生:三角尺、直尺、全等图形、三角形纸板。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观察这些图片,你能找出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几何图形吗?(出示课件2-3)(二)探索新知1.观察图形,学习全等图形教师问1:下列各组图形的形状与大小有什么特点?(出示课件5)学生回答:每一组图中的两个图形形状相同,大小相等.教师问2:观察思考:每组中的两个图形有什么特点?(出示课件6)学生回答:前三组图形的形状相同,大小也相等,第4组图形的形状相同,但是大小不相等,第5组图形的形状不相同,但是大小相等.教师问3:它们能够完全重合吗?你能再举出一些类似的例子吗?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引导后学生回答:举例:学生手中含30度角的三角板;含45度角的三角板;学生手中的小量角器;由同一张底片洗出的尺寸相同的照片;两本数学书等.教师讲解:由图①②③中的图形,我们可以看到,它们的形状相同,大小相等,像这样,形状相同、大小相同的图形放在一起能够完全重合,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教师问4:同学们讨论一下,全等图形有什么性质呢?学生回答:全等图形的形状相同,大小相等.总结点拨:全等图形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图形.全等形性质:如果两个图形全等,它们的形状和大小一定都相等.2.师生互动,认识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教师问5:观察下边的两个三角形,它们的形状和大小有何特征?学生回答:它们的形状相同,大小相等.教师问6:这两个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吗?学生回答:能够完全重合教师问7:这两个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之后,△ABC的顶点A、B、C与△DEF的顶点D、E、F那两个点重合呢?它们的边呢?它们的角呢?学生回答:点A与点D重合,点B与点E重合,点C与点F重合,边AB 与边DE重合,边AC与边DF重合,边CB与边FE重合,∠A与∠D重合,∠B与∠E重合,∠C与∠F重合.教师总结:(出示课件9)像上图一样,把△ABC 叠到△DEF上,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叠到一起时,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教师问8: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两个三角形什么变化,什么没有变化呢?学生讨论并回答: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没有变化,位置变化了.教师问9:把一个三角形平移、旋转、翻折,变换前后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出示课件10)学生回答: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总结点拨:(出示课件11)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位置变化了,但形状和大小都没有改变,即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全等.学生小组活动:教师提出下列要求:①请你用事先准备好的三角形纸板通过平移、翻折、旋转等操作得到你认为美丽的图形;②在练习本上画出这些图形,标上字母,并在小组内交流;③指出这些图形中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教师问10:请同学们观察分析,指出下列图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和对应顶点.学生分组做完后并点名回答教师问11:寻找对应元素有什么方法和规律吗?学生思考交流后,师生共同归纳、板书.(出示课件13)1. 有公共边,则公共边为对应边;2. 有公共角(对顶角),则公共角(对顶角)为对应角;3.最大边与最大边(最小边与最小边)为对应边;最大角与最大角(最小角与最小角)为对应角;4. 对应角的对边为对应边;对应边的对角为对应角.教师问1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有什么数量关系?学生回答: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教师问:全等三角形用什么表示呢?学生阅读教材32页内容回答:全等”用符号“≌”表示,△ABC全等于△DEF,记作△ABC≌△DEF.教师问13:全等三角形有哪些性质呢?学生讨论回答: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总结点拨:全等的表示方法:“全等”用符号“≌”表示,读作“全等于”. (出示课件15)警示:记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全等的性质:(出示课件16-17)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几何语言:∵△ABC≌△DEF(已知),∴AB=DE,AC=DF,BC=EF(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A=∠D,∠B=∠E,∠C=∠F(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例1:如图,若△BOD≌△COE,∠B=∠C,指出这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若△ADO≌△AEO,指出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出示课件18)师生共同解答如下:解:△BOD与△COE的对应边为:BO与CO,OD与OE,BD与CE;△ADO与△AEO的对应角为:∠DAO与∠EAO,∠ADO与∠AEO,∠AOD与∠AOE.例2:如图,△ABC≌△DEF,∠A=70°,∠B=50°,BF=4,EF=7,求∠DEF的度数和CF的长.(出示课件20)师生共同解答如下:解:∵△ABC≌△DEF,∠A=70°,∠B=50°,BF=4,EF=7,∴∠DEF=∠B=50°,BC=EF=7,∴CF=BC–BF=7–4=3.例3:如图,△EFG≌△NMH,EF=2.1cm,EH=1.1cm,NH=3.3cm.(1)试写出两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2)求线段NM及HG的长度;(3)观察图形中对应线段的数量或位置关系,试提出一个正确的结论并证明.(出示课件22-23)师生共同解答如下:解:(1)对应边有EF和NM,FG和MH,EG和NH;对应角有∠E和∠N,∠F和∠M,∠EGF和∠NHM.(2)解:∵△EFG≌△NMH,∴NM=EF=2.1cm,EG=NH=3.3cm.∴HG=EG –EH=3.3 – 1.1=2.2(cm).(3)解:结论:EF∥NM证明:∵ △EFG≌△NMH,∴ ∠E=∠N. ∴ EF∥NM.总结点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够重合的边是对应边,重合的角是对应角,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全等三角形最大的边是对应边,最小的边也是对应边; 两个全等三角形最大的角是对应角,最小的角也是对应角.(三)课堂练习(出示课件27-30)1.能够_________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两个三角形重合时,互相__________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记两个全等三角形时,通常把表示___________顶点的字母写在_________的位置上.2.如图,△ABC≌ △ADE,若∠D=∠B,∠C= ∠AED,则∠DAE=_______;∠DAB=__________ .3.如图,△ABC≌△BAD,如果AB=5cm,BD=4cm,AD=6cm,那么BC 的长是( )A.6cmB.5cmC.4cmD.无法确定4.在上题中,∠CAB的对应角是( )A.∠DABB.∠DBAC.∠DBCD.∠CAD5. 如图所示,△ABD≌△CDB,下面四个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ABD 和△CDB 的面积相等B.△ABD 和△CDB 的周长相等C.∠A +∠ABD =∠C +∠CBDD.AD∥BC,且AD = BC6.如图,△ABC ≌△AED,AB是△ABC 的最大边,AE是△AED的最大边,∠BAC 与∠ EAD是对应角,且∠BAC=25°,∠B= 35°,AB =3cm,BC =1cm,求出∠E,∠ ADE 的度数和线段DE,AE 的长度.参考答案:1. 重合重合对应相对应2. ∠BAC ∠EAC3.A4.B5.C6. 解:∵ △ABC ≌△AED,(已知)∴∠E= ∠B = 35°,(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ADE =∠ACB =180°–25°–35°=120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DE = BC =1cm,AE = AB =3cm.(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了哪些内容:1.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3.寻找对应元素的方法(五)课前预习预习下节课(11.2)教材35页到教材37页的相关内容。
三角形教案 三角形教案(优秀6篇)
三角形教案三角形教案(优秀6篇)角形教案篇一1.内容:三角形外角的概念,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2.内容解析: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一样,三角形的外角也是研究三角形时重点研究的一类角。
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揭示了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外角、外角与内角之间的数量关系。
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为与三角形有关的角的计算和证明等数学问题提供了十分便捷的方法和思路。
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的探索与证明,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过程和方法,使他们既学会发现,又学会归纳、概括,逐步培养他们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来思考和处理问题的习惯。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的探索和证明。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了解三角形的外角的概念。
(2)探索并证明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
(3)能运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解决简单问题。
2.目标解析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能在具体的图形中正确识别三角形的外角、理解三角形内外角及其位置有相对性。
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学生能通过特殊的、具体的计算问题,探索发现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并能探究多种方法进行证明。
达成目标(3)的标志是:能正确运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决简单的与三角形有关的角的计算和证明问题。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学生在具体情景中辨认三角形的内外角有一定困难,在证明的推理过程中要做到步步有据也有一定难度,规范地写出证明过程更加困难。
因此,教学时要注意分析证明结论的思路,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知识回顾,温故知新问题1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怎么证明?师生活动:学生回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并说出证明的方法:剪图、拼图或折叠,画出图形,推理,表述清晰。
问题2 在ABC中,(1)∠C=90°,∠A=30° ,则∠B= ;(2)∠A=50°,∠B=∠C,则∠B=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问题。
第12章《全等三角形》全章教案(11页,含反思)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1全等三角形1.了解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的概念.2.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重点探究全等三角形的性质.难点掌握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的寻找规律,能迅速正确地指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一、情境导入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叶了”,但是在我们的周围却有着好多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图案.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二、探究新知1.动手做(1)和同桌一起将两本数学课本叠放在一起,观察它们能重合吗?(2)把手中三角板按在纸上,画出三角形,并裁下来,把三角板和纸三角形放在一起,观察它们能够重合吗?得出全等形的概念,进而得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2.观察观察△ABC与△A′B′C′重合的情况.总结知识点:对应顶点、对应角、对应边.全等的符号:“≌”,读作:“全等于”.如:△ABC≌△A′B′C′.3.探究(1)在全等三角形中,有没有相等的角、相等的边呢?通过以上探索得出结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2)把△ABC沿直线BC平移、翻折,绕定点旋转,观察图形的大小形状是否变化.得出结论:平移、翻折、旋转只能改变图形的位置,而不能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把两个全等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如△ABC和△DEF全等,记作△ABC≌△DEF,其中点A和点D,点B 和点E,点C和点F是对应顶点;AB和DE,BC和EF,AC和DF是对应边;∠A和∠D,∠B和∠E,∠C和∠F是对应角.三、应用举例例1如图,△ADE≌△BCF,AD=6 cm,CD=5 cm,求BD的长.分析: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知,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找出对应边即可.解:∵△ADE≌△BCF,∴AD=BC.∵AD=6 cm,∴BC=6 cm.又∵CD=5 cm,∴BD=BC-CD=6-5=1(cm).四、巩固练习教材练习第1题.教材习题12.1第1题.补充题:1.全等三角形是()A.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三角形B.周长相等的三角形C.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D.能够完全重合的三角形2.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①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③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④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A.1B.2C.3D.43.如图,已知△ABC≌△DEF,∠A=85°,∠B=60°,AB=8,EF=5,求∠DFE 的度数与DE的长.补充题答案:1.D2.D3.∠DFE=35°,DE=8五、小结与作业1.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的概念.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作业:教材习题12.1第2,3,4,5,6题.本节课通过学生在做模型、画图、动手操作等活动中亲身体验,加深对三角形全等、对应含义的理解,即培养了学生的画图识图能力,又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4课时)第1课时“边边边”判定三角形全等1.掌握“边边边”条件的内容.2.能初步应用“边边边”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3.会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重点“边边边”条件.难点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复习导入多媒体展示,带领学生复习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及其性质,从而得出结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反之,这六个元素分别相等,这样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思考:三角形的六个元素分别相等,这样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二、探究新知根据上面的结论,提出问题:两个三角形全等,是否一定需要六个条件呢?如果只满足上述六个条件中的一部分,是否也能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呢?出示探究1:先任意画出一个△ABC,再画一个△A′B′C′,使△ABC与△A′B′C′满足上述六个条件中的一个或两个.你画出的△A′B′C′与△ABC一定全等吗?(1)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是30°,50°.(2)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4 cm,6 cm.(3)三角形的一个角为30°,一条边为3 cm.学生剪下按不同要求画出的三角形,比较三角形能否和原三角形重合.引导学生按条件画三角形,再通过画一画,剪一剪,比一比的方式得出结论:只给出一个或两个条件时,都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出示探究2:先任意画出一个△A′B′C′,使A′B′=AB,B′C′=BC,C′A′=CA.把画好的△A′B′C′剪下,放到△ABC上,它们全等吗?让学生充分交流后,教师明确已知三边画三角形的方法,并作出△A′B′C′,通过比较得出结论: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强调在应用时的简写方法:“边边边”或“SSS”.实物演示:由三根木条钉成的一个三角形的框架,它的大小和形状是固定不变的.明确:三角形的稳定性.三、举例分析例1如右图,△ABC是一个钢架,AB=AC,AD是连接点A与BC中点D的支架.求证:△ABD≌△ACD.引导学生应用条件分析结论,寻找两个三角形的已有条件,学会观察隐含条件.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口头表达理由,由教师板演推理过程.教师引导学生作图.已知∠AOB,求作∠A′O′B′,使∠A′O′B′=∠AOB.讨论尺规作图法,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教师归纳:(1)什么是尺规作图;(2)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依据是“边边边”.四、巩固练习教材第37页练习第1,2题.学生板演.教师巡视,给出个别指导.五、小结与作业回顾反思本节课对知识的研究探索过程,小结方法及结论,提炼数学思想,掌握数学规律.进一步明确: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2第1,9题.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索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的条件;运用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的条件判别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在课堂上让学生参与到探索的活动中,通过动手操作、实验、合作交流等过程,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通过三角形稳定性的实例,让学生产生学数学的兴趣,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周围的事物,为下一节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第2课时“边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1.掌握“边角边”条件的内容.2.能初步应用“边角边”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重点“边角边”条件的理解和应用.难点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寻找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复习引入1.什么是全等三角形?2.全等三角形有哪些性质?3.“SSS”具体内容是什么?二、新知探究已知△ABC ,画一个三角形△A′B′C′,使AB =A′B′∠B =∠B ′,BC =B′C′. 教师画一个三角形△ABC.先让学生按要求讨论画法,再给出正确的画法.操作:(1)把画好的三角形剪下和原三角形重叠,观察能重合在一起吗?(2)上面的探究说明什么规律?总结: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三、举例分析多媒体出示教材例2.例2 如图,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 ,B 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点C ,从点C 不经过池塘可以直接到达点A 和B.连接AC 并延长到点D ,使CD =CA.连接BC 并延长到点E ,使CE =CB.连接DE ,那么量出DE 的长就是A ,B 的距离,为什么?分析:如果证明△ABC ≌△DEC ,就可以得出AB =DE. 证明:在△ABC 和△DEC 中,⎩⎨⎧CA =CD ,∠1=∠2,CB =CE ,∴△ABC ≌△DEC(SAS ). ∴AB =DE.归纳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是:分析实际问题,按要求画出图形,根据图形及已知条件选择对应的方法.四、课堂练习如图,已知AB =AC ,点D ,E 分别是AB 和AC 上的点,且DB =EC.求证:∠B =∠C.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讨论交流,用规范的书写完成证明过程. 五、小结与作业 1.师生小结:(1)“边角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2)在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要注意使用公共边和公共角. 2.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2第3,4题.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认识掌握运用“边角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合作交流,通过学生之间的质疑讨论,发现此定理中角必为夹角,从而得出“边角边”的判定方法.不仅学习了知识,也训练了思维能力,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掌握的也好,但要强调书写的格式的规范,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在证明分别属于两个三角形的线段或角相等的问题时,通常通过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来解决.第3课时“角边角”和“角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1.掌握“角边角”及“角角边”条件的内容.2.能初步应用“角边角”及“角角边”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重点“角边角”条件及“角角边”条件.难点分析问题,寻找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复习导入1.复习旧知:(1)三角形中已知三个元素,包括哪几种情况?三个角、三个边、两边一角、两角一边.(2)到目前为止,可以作为判定两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几种?各是什么?2.[师]在三角形中,已知三个元素的四种情况中,我们研究了三种,我们接着探究已知两角一边是否可以判定两三角形全等.二、探究新知1.[师]三角形中已知两角一边有几种可能?[生](1)两角和它们的夹边;(2)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做一做: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60°和80°,它们的夹边为4 cm,你能画一个三角形同时满足这些条件吗?将你画的三角形剪下,与同伴比较,观察它们是不是全等,你能得出什么规律?学生活动:自己动手操作,然后与同伴交流,发现规律.教师活动:检查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活动结果展示:以小组为单位将所得三角形重叠在一起,发现完全重合,这说明这些三角形全等.提炼规律: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师]我们刚才做的三角形是一个特殊三角形,随意画一个△ABC,能不能作一个△A′B′C′,使∠A=∠A′,∠B=∠B′,AB=A′B′呢?[生]能.学生口述画法,教师进行多媒体课件演示,使学生加深对“ASA”的理解.[生](1)先用量角器量出∠A与∠B的度数,再用直尺量出AB的边长;(2)画线段A′B′,使A′B′=AB;(3)分别以A′,B ′为顶点,A ′B ′为一边作∠DA′B′,∠EB ′A ′,使∠DA′B′=∠CAB ,∠EB ′A ′=∠CBA ;(4)射线A′D 与B′E 交于一点,记为C′.即可得到△A′B′C′.将△A′B′C′与△ABC 重叠,发现两三角形全等. [师]于是我们发现规律: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 这又是一个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2.出示探究问题:如图,在△ABC 和△DEF 中,∠A =∠D ,∠B =∠E ,BC =EF ,△ABC 与△DEF 全等吗?能利用角边角条件证明你的结论吗?证明:∵∠A +∠B +∠C =∠D +∠E +∠F =180°, ∠A =∠D ,∠B =∠E , ∴∠A +∠B =∠D +∠E. ∴∠C =∠F.在△ABC 和△DEF 中,⎩⎨⎧∠B =∠E ,BC =EF ,∠C =∠F ,∴△ABC ≌△DEF(ASA ). 于是得规律: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 例 如下图,点D 在AB 上,点E 在AC 上,AB =AC ,∠B =∠C.求证:AD =AE.[师生共析]AD 和AE 分别在△ADC 和△AEB 中,所以要证AD =AE ,只需证明△ADC ≌△AEB 即可.学生写出证明过程.证明:在△ADC 和△AEB 中,⎩⎨⎧∠A =∠A ,AC =AB ,∠C =∠B ,∴△ADC ≌△AEB(ASA ). ∴AD =AE.[师]到此为止,在三角形中已知三个条件探索两个三角形全等问题已全部结束.请同学们把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作一个小结.学生活动:自我回忆总结,然后小组讨论交流、补充.三、随堂练习1.教材第41页练习第1,2题. 学生板演. 2.补充练习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请说明理由.四、课堂小结有五种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2.边边边(SSS ) 3.边角边(SAS ) 4.角边角(ASA ) 5.角角边(AAS )推证两个三角形全等,要学会联系思考其条件,找它们对应相等的元素,这样有利于获得解题途径.五、课后作业教材习题12.2第5,6,11题.在前面研究“边边边”和“边角边”两个判定方法的前提下,本节研究“角边角”和“角角边”对于学生并不困难,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的方式体验数学结论的发现过程,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学生也了解了分类思想和类比思想.第4课时 “斜边、直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1.探索和了解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斜边、直角边”. 2.会运用“斜边、直角边”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重点探究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难点灵活运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进行证明.一、情境引入(显示图片)舞台背景的形状是两个直角三角形,工作人员想知道这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但每个三角形都有一条直角边被花盆遮住无法测量.(1)你能帮他想个办法吗?(2)如果他只带了一个卷尺,能完成这个任务吗?方法一:测量斜边和一个对应的锐角(AAS );方法二:测量没遮住的一条直角边和一个对应的锐角(ASA 或AAS ). 工作人员测量了每个三角形没有被遮住的直角边和斜边,发现它们分别相等,于是他就肯定“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全等的”.你相信他的结论吗? 二、探究新知多媒体出示教材探究5.任意画出一个Rt △ABC ,使∠C =90°.再画一个Rt △A ′B ′C ′,使∠C′=90°,B ′C ′=BC ,A ′B ′=AB.把画好的Rt △A ′B ′C ′剪下来,放到Rt △ABC 上,它们全等吗?画一个Rt △A ′B ′C ′,使∠C′=90°,B ′C ′=BC ,A ′B ′=AB. 想一想,怎么样画呢?按照下面的步骤作一作: (1)作∠MC′N =90°;(2)在射线C′M 上截取线段B′C′=BC ;(3)以B′为圆心,AB 为半径画弧,交射线C′N 于点A′;(4)连接A′B′.△A ′B ′C ′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吗?学生把画好的△A′B′C′剪下放在△ABC 上,观察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由探究5可以得到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一个方法: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 多媒体出示教材例5如图,AC ⊥BC ,BD ⊥AD ,垂足分别为C ,D ,AC =BD.求证:BC =AD.证明:∵AC ⊥BC ,BD ⊥AD , ∴∠C 与∠D 都是直角.在Rt △ABC 和Rt △BAD 中,⎩⎨⎧AB =BA ,AC =BD , ∴Rt △ABC ≌Rt △BAD(HL ). ∴BC =AD.想一想:你能够用几种方法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所以不仅有一般三角形判定全等的方法:SAS,ASA,AAS,SSS,还有直角三角形特殊的判定全等的方法——“HL”.三、巩固练习如图,两根长度为12米的绳子,一端系在旗杆上,另一端分别固定在地面两个木桩上,两个木桩离旗杆底部的距离相等吗?请说明你的理由.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教师点评.四、小结与作业1.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斜边、直角边.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所有判定方法:定义,SSS,SAS,ASA,AAS,HL.思考:两个直角三角形只要知道几个条件就可以判定其全等?3.作业:教材习题12.2第7题.本节课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在回顾全等三角形判定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特殊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方法,让学生充分认识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加深他们对公理的多层次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实验、观察、比较、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方法,一步步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12.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能灵活运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解题.重点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能灵活运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解题.难点灵活运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解题.一、复习导入1.提问角的平分线的定义.2.给定一个角,你能不用量角器作出它的平分线吗?二、探究新知(一)角的平分线的画法教师出示:已知∠AOB.求作:∠AOB的平分线.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第48页上方思考.(教师演示画图)通过对分角仪原理的探究,得出用直尺和圆规画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师生共同完成具体作法.(二)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试验:(1)让学生在已经画好的角的平分线上任取一点P;(2)分别过点P作PD⊥OA,PE⊥OB,垂足为D,E;(3)测量PD和PE的长,观察PD与PE的数量关系;(4)再换一个新的位置看看情况怎样?归纳总结得到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分析讨论PD=PE的理由.(三)角平分线的判定教师指出: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1)写出已知、求证.(2)画出图形.(3)分析证明过程.巩固应用:解决教材第49页思考(四)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平分线相交于一点1.例题:教材第50页例题.2.针对例题的解答,提出:P点在∠A的平分线上吗?通过例题明确: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平分线相交于一点.练习:教材第50页练习.三、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交流:(1)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2)你有什么收获?四、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3第1~4题.教学始终围绕着角平分线及其性质、判定的问题而展开,先从出示问题开始,鼓励学生思考,探索问题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的理解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
第十一章三角形16个必考点全梳理(教案)
1.教学重点
-三角形的定义及分类:理解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方法。
-重点举例:区分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识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三角形全等定理:掌握SSS、SAS、ASA、AAS全等定理。
-重点举例: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并能够运用全等定理解决具体问题。
-重心:三角形三边中线的交点
-外心: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内心:三角形内角平分线的交点
-垂心:三角形三边高的交点
6.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底×高÷2
-海伦公式(已知三边长)
7.三角函数的定义及性质
-正弦(sin)
-余弦(cos)
-正切(tan)
-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奇偶性、单调性
8.解直角三角形
-利用正弦、余弦、正切函数求解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三角形全等与相似定理、三角函数的定义和应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图例和实际计算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三角形相关的问题,如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或三角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使用三角板和量角器测量角度,演示三角函数的计算过程。
-难点举例:在实际应用问题中,学生可能难以将问题抽象为直角三角形模型,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分析和模型构建。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三角形》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测量三角形面积或解直角三角形的情况?”(如测量旗杆高度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三角形的奥秘。
第十一章三角形的(教案)
6.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问题探究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三角形的定义及基本性质:理解三角形的概念、内角和定理,掌握三角形的分类。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举例:解释三角形的内角和为何为180度,分类讨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
-三角形的周长与面积计算:熟练运用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举例:计算给定底和高的三角形面积,以及不规则三角形的周长。
-特殊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殊性质。
-举例: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直角三角形相关问题,推导等腰பைடு நூலகம்角形的性质。
-面积计算问题
-路线规划问题
本章节内容紧密结合教材,涵盖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周长与面积计算、特殊性质、几何中心以及相似与全等三角形等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三角形相关知识,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与空间想象能力,通过探究三角形的性质,使学生能够直观理解并运用几何图形解决问题。
2.强化学生逻辑推理与数学论证能力,通过相似与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严密的数学推理方法。
12.1全等三角形教案
- AAS(Angle-Angle-Side):当两个三角形有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相等时,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2.教学难点
a.判定方法的区分与应用:学生在区分SSS、SAS、ASA、AAS四种判定方法时容易混淆,需要通过具体例题和练习来加强理解。
-难点举例:给出具体的三角形图形,让学生判断可以使用哪种全等判定方法,并解释原因。
2.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在全等三角形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培养空间想象力,提高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3.增强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通过解决实际应用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和问题求解,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在全等三角形的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
d.数据分析能力的提升:在解决综合性问题时,学生需要将全等三角形的知识与其他数学知识结合,进行数据分析。
-难点举例:在综合问题中,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来简化问题,找出关键信息,进行有效计算。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全等三角形》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两个三角形完全相同的情况?”(如拼接的木块、建筑物的图形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全等三角形的奥秘。
- SSS(Side-Side-Side):当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相等时,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 SAS(Side-Angle-Side):当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和它们之间的夹角相等时,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交流展示(2)
1.三角形可采用几种不同的分类标准?如何分类?
2.如何给你所画的这些形状各异的?
六、自主学习(3):
1.自学内容:课本4页探究到例题上;
2.自学要求:学生理解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说理.
七、交流展示(3)
2、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两边长是5cm和9cm,求它的周长?
十、巩固练习课本:4页练习
十一、小结
1、三角形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角形进行分类:
3、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定理的推论:_______________。
十二、拓展与探究
已知a、b、c为△ABC的三边长,b、c满足(b-2)2+│c-3│=0,
且a为方程│x-4│=2的解,
求△ABC的周长,判断△ABC的形状.
十三、达标检测
1.下图中有几个三角形?用符号表示这些三角形.
2.下列说法:
(1)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三角形按边分类可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
学法
自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教具
三角板,多媒体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一、复习巩固:
1、图中有几个三角形?用符号表示这些三角形。
2、如果三角形的两边长为2和9,且周长为奇数,那么满足条件的三角形共有()个。
3、以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为边,能构成三角形的是()
A.3,3,3 B.3,3,6C.3,2,5D.3,2,6
厦门市巷东中学教学设计
年班科设计者:
年月日第周星期授课总课时第课时
课题
11.1.1三角形的边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
与
技能
理解三角形的表示法,分类法以及三边存在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过程
与
方法
⑴经历探索三角形中三边关系的过程,认识三角形这个最简单,最基本的几何图形,提高推理能力。
⑵培养学生数学分类讨论的思想。
4、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12cm和8cm,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1、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记住: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定理的推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大于第三边;
3、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围成三角形?为什么?
⑴2,4,7⑵6,12,6⑶7,8,13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
与
技能
认识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过程
与
方法
会用工具准确画出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通过画图了解三角形的三条高(及所在直线)交于一点,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等都交于一点.
态度
情感
价值观
采用自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培养自己主动参与、勇于探究的精神。
教材分析
(3)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大于第三边;
(4)三角形按角分类应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其中正确的有()
A.1个B.2个C.3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4个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3.下列长度的各组线段中,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3cm,12cm,8cmB.6cm,8cm,15cm
C.2.5cm,3cm,5cmD.6.3cm,6.3cm,12.6cm
教具
三角板,多媒体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一、目标导入
课件展示图片,学生欣赏并从中抽象出三角形。
问题:你能举出日常生活中三角形的实际例子吗?
二、自主学习(1):
1.自学内容:教材第2页第4―10行文字.
2.自学要求:学生理解边、角、顶点的意义而不是背其定义;让学生感受数学语言的逻辑性,严密性。
4、现有两根木棒,它们的长分别为40cm和50cm,若要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不计接头),则在下列四根木棒中应选取()
A.10cm长的木棒B.40cm长的木棒C.90cm长的木棒D.100cm长的木棒
5.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cm和4cm,则第三边长x的取值范围是____.若x是奇数,则x的值是______;这样的三角形有______个;若x是偶数,则x的值是______;这样的三角形又有________个.
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6,则它的周长等于()
A.12 B.12或15 C.15 D.15或18
5、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等于5,周长为16,求另一边长.
十四、布置作业:课本8页1、2、6、7。
教学反思
厦门市巷东中学教学设计
年班科设计者:
年月日第周星期授课总课时第课时
课题
11.1.2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态度
情感
价值观
⑴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运用几何语言有条理的表达能力,体会三角形知识的应用价值。
⑵通过师生共同活动,促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培养良好的情感,合作交流,主动参与的意识,在独立思考的同时能够认同他人。
教材分析
重点
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
难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
教学策略
教法
讲练结合
学法
自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八、自主学习(4):
1.自学内容:课本3页例题;
2.自学要求: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严密性。1能否利用代数中方程思想解决几何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问题。2能否用分类讨论方法解决问题。3求出三边后还需用三角形三边之间关系检验。
九、交流展示(4)
1、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两边长是4cm和9cm,求它的周长?
三、交流展示(1):
1:三角形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怎样用几何符号表示你所画的三角形?什么是三角形的顶点、边、角?
3、现实生活中,你看到一些形状不同的三角形,你能画出吗?
四、自主学习(2):
1.自学内容:课本2页第11行到64页‘探究‘上;
重点
(1)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的概念,会用工具准确画出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2)了解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中线与三条角平分线分别交于一点
难点
(1)三角形平分线与角平分线的区别,三角形的高与垂线的区别.
(2)钝角三角形高的画法.(3)不同的三角形三条高的位置关系
教学策略
教法
引导自主学习同时注意讲练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