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初中如何择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中学生教育常见问题--1择校问题
从去年开始,我专职研究教育的实际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也对解决问题的办法做了些探讨和分析,发现一些问题。下面简单说说,没有前后顺序和逻辑关系,供大家参考。
1.择校问题:
“在当前我国的应试制度下,家长、老师、学生都发疯了!”这是一位在上海当了20多年中学校长的人的感叹。“绝大多数家长将自己的孩子抛进读书考试的泥潭挣扎,个别家长还没有来得及将自己的孩子扔进泥潭,就会感到无比焦虑和担心!”这是一个从教育失败中醒悟,又从正确的家庭教育中受益的家长,后放弃自己的职业而专职从事教育事业的人发出的感叹。
我国国家的公共支出中教育支出占的比例一直未能持续稳定的提高,但实际国民支出中教育支出占的比例持续增长,大部分用于智力开发和技能培养,真正用于心灵人格教育的支出可怜的无法统计。另一方面,由于教育不良带来的社会支出大幅增加。最主要体现在青少年自杀、犯罪、精神疾病、心理障碍、性格障碍、学习障碍、社会功能障碍等方面。相应的国家在公检法监狱方面的支出,预防犯罪、治疗精神疾病等方面的支出却在持续稳定增长,由于以上问题而造成的社会生产力的破坏更是无法估量。
绝大多数的国人都认为,目前中国教育出了问题,也有人研究思考如何改变现状,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大规模、成体系的提出教育体制的变革方案。部分有条件的家庭为了让自己的孩子避免中国教育体制的不良影响,只好将孩子送出国门,去寻找孩子成长的空间和接受良好的教育;部分家长利用社会机构培养孩子的知识技能,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也存在给孩子更多压力的嫌疑;孩子平时上课,晚上做大量家庭作业,周末补课,放假再补课,成为最忙的一群人;有的家长不惜重金、通过关系将孩子安排在所谓的最好的学校,希望孩子成功而幸福,实现自己未曾实现的理想。结果都未必能得到预期的效果,甚至事与愿违。
有人曾对威海的市重点小学、重点初中、重点高中的招生、培养、升学做过跟踪调查。结果发现从全市幼儿园中选拔出来的优秀孩子,录取进入市重点小学,到考中学时,优秀考生中原来的优秀孩子所剩无几;从全市的小学中选拔的优秀考生,经过重点初中的培养,考高中的优秀生中也所剩无几;同样从中考中选拔进入重点高中的学生,到高考时考入一流大学的考生中所剩无几;当然重点初中考高中的升学率和重点高中高考的升学率远远高于普通中学,但这是以牺牲多少各年级的优秀考生为代价的?重点学校应该是将差生培养成优秀人才,至少将普通学生培养成优秀人才,而非将优秀孩子一批一批地摧毁,来虚假地维持升学率。根据这一调查结果,教育局经过教育改革,威海市取消重点学校选拔制
度,所有孩子按居住区域就近入学,结果威海连续10多年在山东省高考升学率第一。这说明择校问题的一个侧面。
2009年5月,我有幸参加上海精神卫生中心的心理学培训课程,其中有个案例令我难以忘怀。一女生在上海谋普通初中念书,全年级排名80,可以被保送进区重点高中,她也可以选择参加全市统考,有可能考入市重点中学。如果考不上市重点和区重点,被保送的名额将让给别人;她为了稳妥选择了被保送上区重点,但参加统考后成绩达到了市重点中学,又无法进入,在老师和家长的过分渲染下,她非常矛盾后悔。后通过关系勉强进入上海谋市重点中学。开学后考试成绩排名落后,自己找不到在初中时的感觉,学习成绩继续下降,情绪不稳,后来发展成强迫行为和强迫思维,进而得了强迫症,每天洗手上百次无法控制;再到后来产生幻觉,经过医院诊断,已经发展成精神分裂症,最后住进上海精神卫生中心的青少年精神病房。这个孩子本来挺好,结果弄成这样。过了两个多月,我再到精神卫生中心打问起这事,医生说住院期间有所好转,但回到家里进一步恶化。问题的根源还在家庭中,孩子的父母长期不和,家长认为为孩子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让他们天天读书就可以了,没有给孩子建立和谐温暖的家庭氛围,也没有关心孩子青春期的身心发展需求,最后在中考择校事件的影响下,使以前累积的心理问题爆发出来。究其原因主要有:不良的家庭教育和矛盾的家庭气氛导致了她人格的不健全,过分渲染的应试教育体制是社会原因,中考择校是诱因。所以为了预防或补救该类事件的发生和造成的后果,我们应该普及家庭教育常识,使大部分家长知道家长和家庭对孩子影响的巨大和深远;教育体制急需改革,尽快完成从应试制度下的考试成绩单一评价学生,向多元化评价体系发展和过渡;取消重点学校制度,根据居住区域就近入学;大幅度、快速地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待遇、选拔、评价、淘汰体系;明确教育的正真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
我们在上海精神卫生中心了解到,近几年青少年来就诊的人数大幅增加,病床位也增加了,但还是不能满足有精神障碍青少年的需求。
前几年,在云南省昆明市一个家庭中发生了一件事,妻子将丈夫杀死后自杀了。妻子是新闻工作者、丈夫是公安干部,都是处级干部。本来一个非常幸福美满的家庭,怎么会发生这样的恶性事件呢?原来是因为女儿中考没有考取重点中学,孩子倒没觉得不合适,可家长觉得没有面子,在同事面前感觉不好。所以爸爸妈妈通过自己的关系,将孩子送入昆明市重点中学。开学后考试,女儿全班倒数第一,老师批评,同学看不起,家长又批评训斥,孩子感觉更差,离家出走数日后回来。第二次考试又是倒数第一,家长又是批评打骂,孩子又出走了。但这次没有回来,永远没有回来,后来在滇池中打捞出孩子的尸体。夫妻两痛不欲生,由于年岁已大,不能再生育,夫妻开始互相埋怨争吵,夫妻感情发生裂痕。当妻子发现丈夫有外遇,更是恼羞成怒,结果发生了以上的事件,幸福的一家就这样完了。给亲人留下多少痛苦,给社会留下多少损失!
这一案例也是具有代表性的。家长培养孩子太多地考虑自己的面子和虚荣心,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究其原因主要是:家庭教育失误,关心孩子人格和心理太少,不了解孩子成长的规律和不同年龄段成长的身心需求;应试制度的社会
问题;父母的攀比心理、补偿心理、虚荣心;孩子的个人价值支持体系没有充分发展;中考择校不当和考试排名问题。
如果家长能够被专业机构进行指导,或如果孩子培养起必要的个人价值支持体系,如果家长放平心态不进行攀比,如果孩子自然进入自己该进入的学校,没有考试排名倒数第一,如果家长给孩子安慰鼓励,而非批评打骂,如果学校不是唯考试成绩论英雄,如果家长对孩子心灵和心理关注较多,如果………,太多的如果了!孩子就不会这样了,这个家庭也不会这样了,社会也不会这样浮躁,中华民族会更强大。
我以前的一个领导的孩子去年中考,没有考入重点中学,但通过政策将孩子送入上海市谋重点中学。因为期中考试成绩不太好,孩子三个月后不上学了。高级政府干部的独生子,如果不上高中,那如何了得,家里发生了极大的争议,陷入了危机。(我邀请中国亲子关系第一人董进宇博士来沪举办家庭教育报告,打电话发短信邀请领导参加,他不接电话,也不回短信,直到最近见面才知道原因)。如果强迫孩子在重点中学,孩子成绩一下上不去,被老师同学看不起,相当学生干部,因成绩一般也上不去,他优秀的方面学校也不看重,孩子找不到自我价值,与原来学校的感觉落差太大,孩子会越来越自卑。如果上一般中学,孩子和家长感觉都不好,特别是虚荣心的作怪。由于父亲比较开明,母亲配合,孩子也愿意,后来休学几个月,孩子进入一所普通职业高中。在这个学校,孩子的长处都能发挥,考试成绩不错,其他方面也不错,社会功能好,被选当上了学生会主席。孩子找到了自我价值,半年后考上了中美交流学生,去美国读书。另行前,受到了学校师生的热烈欢送。他是该校历史上第一个考取中美交流项目的学生。其他考生大都来自上海市的市重点和区重点中学。一个月后,这帮去美国学习的中学生家长聚在一起,大部分孩子都会遇到一些困难,生活、饮食、相处、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而这个被重点中学淘汰的孩子在美国却如鱼得水,自在得意,没有任何适应上的困难。这是择校方面的成功案例。分析原因:家庭教育和家庭氛围良好;孩子首次择校不当,在社会压力下作出正确的调整;孩子全面发展,人格健全;应试制度下,只要家长和孩子协商处理,还是有发展的余地;中国重点学校的评价体系的确太狭窄了,误导了家长和孩子,甚至会摧毁孩子的成长。
所以我认为家长帮助孩子择校,应注意一下几点:1,与孩子一起商量,选择孩子适合的学校,使孩子的优点能够发挥,找到自我价值感;2,别人说的重点学校、好老师不一定是真的好,好老师应该是董孩子、爱孩子、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老师,能与孩子建立良好关系的老师;3,重点中学有时是摧毁人才的地方,宽松的学校才有利于孩子的成长;4,不能将孩子的教育全部交给学校,家庭是孩子的港湾,是孩子的保障;5,尽早培养孩子的自我价值体系和自我管理教育能力,才是上策。性格决定命运,家庭决定性格。
下次再续。